1. 如何树立个人品牌
什么是个人品牌呢?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让你的朋友,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并且,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合作或者购买你的产品。
两个关键词:展示品牌和播种信任
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一般都会看卖家展示的产品详情描述,有什么功能,好不好看等等,紧接着会看买家的评价以及销量,最终决定是否购买。
在微信上,可以把你本人理解为产品,你微信上展示的所有信息,就是你作为产品的详情描述,别人可以通过你微信上的综合信息,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上节课和你分享了微信的基本设置,这节课再补充一个小细节:
朋友圈封面
也就是点开朋友圈最顶部的那张大图片,很多人设置的都是各种风景的图片,这样其实很浪费,这么大一个地方,就是朋友圈的大屏幕,在大屏幕上我们应该放比较重要或者有引导性的内容。
我有一个朋友,他们公司赞助了一个大型的活动,这个活动请了很多非常知名的商业大佬和投资人,他就把和这些商业大佬的合影做成了朋友圈封面,他跟我说,自从换看这个封面以后,微信上开始经常有人主动和他联系,咨询合作。
这种把名人的背书做成朋友圈封面,就是在增加自己的品牌可信度。
如果没有名人朋友怎么办呢?
也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内容
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朋友圈封面,可以展示哪些重要的信息呢?
上节课咱们还分享了朋友圈应该发什么内容,实用、有趣、优秀的自我,这里再补充两种不该发的内容:不发负面、不发硬广告
有个朋友小A,在微信上被人骗了200块钱,很生气,于是连发3条朋友圈骂骗他的人“不得好死,200块钱也骗,别让我看见你,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这种方式就是在释放负面情绪,一方面这样并不能挽回损失掉的200块钱,另一方面会给人留下一些不太好的印象,有的人可能会认为200块钱就发这么大脾气,这个人格局会不会有点小,可能就会敬而远之。
另一个朋友小B,同样也在微信上被人骗了200块钱,虽然也很生气,但他发朋友圈告诉大家现在有一种新的诈骗方式,描述了骗子的小伎俩,提醒大家要注意。把自己的遭遇变成了一个防骗提醒,相比之下就会更有价值。
还有一次,一个认识不久的朋友想和我做一些公司层面合作,因为需要调动的资源和花费的资金都比较多,我就需要更深入的了解下这个人,我仔细看了他近1年的朋友圈以后,我就委婉的拒绝了,因为我从他朋友圈中看到他最近1年已经换了4个项目了,比较担心项目的稳定性,另外看到他还分享过几次赌博游戏的链接,我的原则是不与赌徒合作。
朋友圈是了解一个人非常好的方式,在发每一条朋友圈的时候都可以思考,这条朋友圈是在给你的品牌加分还是减分,慎重对待每一条朋友圈。
我在线下的课程中分享过这些案例,大部分人听完课以后都删了很多之前发的朋友圈。
不发硬广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硬广告的转化率是非常差的,我看到很多微商经常是发一大堆衣服鞋子的图片,文字内容是新上的限量款,速速抢购!这种就是没有温度的硬广告。
朋友圈是建立信任的地方,建议80%的内容用来建立信任,20%的内容用来成交或者适当发一些软广告。
比如我有个客户,希望我能帮忙转发一条他们公司的广告,不转发又不合适,毕竟是我们的老客户,后来我转发的时候就加了一段我这个朋友自己的故事:
“她是一个90后女生,从基层员工2年时间给公司拉了3000万的投资成了总公司股东,还主导成立了分公司与当地政府签下了非常重要的合作,当上了分公司的总经理,她发展这么快的原因,就是搞定了那些别人看来搞不定的问题……”简单讲述了个这个姑娘的个人成长故事。
这条朋友圈分享出去以后,收到了将近100个赞,这就是把广告变成故事,如果只转发他们的海报,我相信效果一定会非常差。
刚才提到的这些都是展示给品牌加分的内容,除了展示以外,还要多去播种信任。
什么是播种信任呢?
去主动帮助别人,每帮助一个人,就相当于种下了一个信任的种子,你帮助的人越多未来你的收获也就会越大。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中看到一个人说他想找一个律师咨询点事儿,群里也没有人回他,我就马上想起来我有很多律师朋友,就主动联系对方说我可以帮他问问,了解完情况以后我找了一位律师朋友,给双方都引荐了一下。
对于律师而言多了一个潜在客户,对于群里的朋友,律师可以帮他解决问题。
两个人都特别感谢我,事后那个人知道我是做营销的,说他是某个餐饮集团的区域经理,希望也能够向我当面聊下合作的事情。
我只是做了一个引荐,就赢得了一个人的信任和一个合作的机会。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培训公司的高管发了个朋友圈,说他们新版的网站上线了,我就点开他们的网站看了下,网站设计的很漂亮,但是网站的架构对搜索引擎不是特别友好,就是咱们第8节课分享的内容,我就主动联系对方,我说:
“看到您发朋友圈上线了新网站,设计的很漂亮,相信一定花了很多时间,我也经常帮很多公司做网站,有几个小细节我觉得如果能够具备就更好了,第1……第2……第3……,我们自己这么做以后,搜索排名都特别棒!”
对方看了我发的内容之后表示特别感谢,然后又咨询了我一些细节,后来他诉我他们也计划推出一些营销课程,希望能够邀请我当他们的营销讲师。
这个小案例,是用知识,换取了一份信任和一个合作的机会。
当然,这些都是反馈比较快的,还有很多是过了很长时间才会有反馈的,我们种下这些信任的种子,有的很快就会发芽,有的可能时间久一些,甚至还有的可能不会发芽,但这不重要,重要的事是否养成了一个播种信任的习惯。
与播种信任相比,还有一些行为是透支信任,最常见的就是:
“麻烦给我朋友圈第一条点赞!谢谢!”
“帮忙转发下我的第一条朋友圈,谢谢!”
以上这些,希望对你播种信任和建立品牌的意识能有帮助~
2. 你看过《让子弹飞》了吗
子弹飞了,你跟得上么?
来源: 郭鹏杰的日志(帮我同学转下,很多人没看懂。)
130分钟,子弹飞到最后,也没有停下。
姜文的让子弹飞,洋洋洒洒的130分钟时间里,没有“尿点”,别说上厕所,一不留神就会失掉关键的情节。紧凑的剧情设计,豪放的风格,荡气回肠的场面让人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完全沉浸在姜文的世界里。这就是让子弹飞的神奇之处。
但是,处于本能的考虑,兴许也是偏差的世界观导引下的职业惯性,我在里面看到了一个大胆而又夸张的世界。
“让子弹飞会儿”,开始了紧张而又夸张的画面,一辆有奔马拉着的火车,载着一群由欲望和贪婪的角色所演奏的歌声中驶来。他们是,买来的县长,拍马溜须的师爷,风骚的县长夫人。这三个角色,代表着三种让人痛恨的职业—--虚伪的官员,无良的学者,以及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小人。也正是这些人,他们才是坐在火车上载歌载舞者。因为他们是这辆火车的最大受益者,有火锅吃,有歌曲听,还有全副武装的士兵为他们保驾护航。
但是,问题来了,火车只能是虚假的繁荣,一如一个虚假繁荣的国家,火车不是自己走,靠着几匹奔马,用这种马拉火车的最原始、最低级的方式来维持着这种貌似富裕的假象。而火车上,载着既得利益者,即:买来的县长,拍马的师爷,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么隐晦的开头,让我们笑,笑姜文的滑稽,笑姜文的天才,却无法让我们思考这种场景背后,到底折射着怎样的现实。
接着,土匪出现。抢了县长虚假繁荣的火车,还抢了县长的老婆,而县长不但不生气,还想着继续升官发财,继续干着盘剥穷人的勾当。巧立名目,三七开分,官员与地方富豪联手,靠着欺诈的手段来盘剥穷人,进而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土匪的到来,打乱了既定的升官发财的通道,也彻底的让买来的县长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土匪不抢钱,还发钱?”一直是买来的县长苦思冥想的问题。土匪说:“我不要穷人的钱,只要富人的钱。”这有点意思了,这还是真的土匪么?明明是杀富济贫,周济穷人的“侠匪”啊。姜文,就成了这种“侠匪”形象的代言人。
官商勾结,巧立名目,鱼肉百姓的民国画面,让我们生在现代的人,根本品尝不出任何的历史沧桑,反而是感同身受。飞天的房价,几乎等同于土匪的抢劫,让我们居不定所;毒奶粉,地沟油,李刚爸爸,钓鱼执法。。。似乎,这些都是姜文在电影中竭尽全力想要让人明白的东西,只不过,在电影中,这叫黄四郎口中的“土匪”。造成土匪的,不是穷人,而是想黄四郎这样的地方富豪,他们逼良为娼,鱼肉乡里,把多少个完整的家庭搞得妻离子散,进而上山为匪。
紧接着,土匪开始和黄四郎斗智斗勇,期间,黄四郎杀了老六,县长媳妇,老三,还有县长,而土匪也最终战胜了黄四郎。想要钱么?找富豪。富豪把钱收回去,激起了民众的欲望。想要报仇么,把枪发给大家。
但是,问题又来了,有了枪,还是不敢打。唯唯诺诺的躲在墙角里观望着,看着谁会赢.。“谁赢就帮谁”,土匪的话挑明了这种群体的惰性,讽刺了中国小市民的奴性心态。想要而又不敢打,不敢去抢,有了枪,却没有一个足以拿起枪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胆量。这就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姜文的办法是,抓一个假的黄四郎,当众杀掉。这下子,大众的欲望和胆量来了,疯了似地冲进黄四郎的碉堡,把想要的拿回来了。
其实,在这里,姜文也不得不采用了欺骗的手段来让愚昧奴性的大众敢于站起来。但是这种方式不是靠启蒙,而是靠欺骗和诱惑。靠着欺骗和诱惑,穷人战胜了富豪黄四郎。谁又不是这样呢?在当今社会,即使有一把枪,你敢于站起来么?你敢对着来你家里强拆强拿的人开枪么?多数人不会,甚至还会做走狗,充当强权的鼓吹者,进而获得靠“做狗”而从主人和老爷们那里得来的施舍。
最后,黄四郎被打倒了。穷人翻身做了富人,抢到了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有了自行车,不再跟着土匪干了,用他们的话来说,“跟着你干,挺没劲的。”接着,他们打算去上海,去最富裕的地方享受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而不是想着如何去继续捍卫自己的所得。所以,最后,姜文继续重复了开头的场景,一辆继续由奔马拉着的火车,载着一群毫无公民意识,毫无自我觉醒的穷人们驶向上海,驶向他们所谓的富裕。
可以看出来,姜文对他们也是很失望,很无奈的。缺乏启蒙的大众,即使在欺骗下抢到了自己的东西,却依然无法知道去怎样的保有这份财富。因此,他们的座驾,和买来的县长一样,只能是虚假的繁荣和富裕,只能是短暂的欢愉。而姜文,却像一个无奈的老人一样,继续坐在他的马上,紧跟着这辆滑稽的火车,等待他的下一次覆亡。
可以说,姜文,在电影中,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现实,如何在历史的教科书中品味现实的沧桑和无奈,并最终的赋予了我们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那就是:每人一把枪。但是,有了枪的民众,如果缺乏理性的意识和公民的观念,其结果,也最终只能是一群趋炎附势如武举人那样的打手和帮凶。
姜文的子弹飞了,130分钟后依旧没有落下。正如,姜文最后那失神的眼神,正在考量着观众的眼镜和灵魂。
姜文眼中的公平,也许就会在子弹落地的那一瞬间到来。但是,你能跟得上这颗貌似平凡的子弹么?
但愿,你在老爷们回味过来以前去看,别让老爷们没收了我们的子弹。
其实电影里,有一点是有漏洞的。姜文说,他当年时蔡松坡(即蔡锷)的手枪队,那时候17岁。但是,依据年份,故事发生在民国八年左右,应该是1919年,蔡锷护国军也是1916年(洪宪元年)的事,这期间,同姜文的沧桑如40岁的身份极大的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