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是GE中国的增长引擎
谁是GE中国的增长引擎?
GE公司副总裁孙礼达对记者描述他的未来中国增长策略:第一,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当地生产力,为当地的市场和客户服务;第二,利用当地的生产资源加大出口;第三,从中国的市场和企业进行成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为通用电气在全球的业务服务。中国入世和2008年奥运会为GE的所有业务部门提供了广阔的增长前景。届时,拥有金融、家电、照明、医疗、塑料等12个业务部门的通用电气公司,将为中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后韦尔奇时代的GE会怎样?不仅华尔街的分析家和投资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就连普通大众对伊梅尔特是否能延续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的增长神话,也充满了疑窦。就在通用电气董事会宣布杰夫伊梅尔特接棒执掌通用电气前一周,杰夫伊梅尔特即发出了中国换帅的信息:原GE塑料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孙礼达(Steve Schneider),将从今年9月1日起成为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而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的前任王建民先生则撤回总部,任职GE新设立的中国战略发展总监,负责评估通用电气在中国未来的业务增长机会。人们注意到,孙礼达不仅被委以GE(中国)董事长和CEO的重任,同时一跃成为GE公司副总裁。很显然,中国换帅并没有因GE高层的权力交接而受丝毫影响,相反布局中国亦是GE寻求业务增长机会的又一佐证。
没有“塑料帮”只有人才通用
41岁的德裔美籍人孙礼达,自1984年加盟GE塑料集团长达16年的工作历程中,有8年时间是在GE塑料集团亚太区市场营销的位置上度过的。媒体在打量这位GE中国的新领导人时,很自然地将他的部门出身与GE新任CEO伊梅尔特联系在一起。比孙礼达早两年进入GE的杰夫·伊梅尔特,在担任GE医疗系统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之前,一直都在GE塑料集团干着销售、市场和全球产品管理的领导工作。1989年伊梅尔特入主GE家电集团,担任副总裁,负责消费者服务。在尝到了电器工业残酷竞争的味道后,1992年,伊梅尔特又挥师回巢继续干起了老本行,而时任GE塑料集团美国东南区营运总监的孙礼达,正是伊梅尔特的手下。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升任通用电气副董事长的加里·罗杰斯此前的身份是GE塑料集团总裁。因此,当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孙礼达、加里·罗杰斯和伊梅尔特的部门出身联系在一起,并由此产生GE内部是否有“塑料帮”的困惑时,孙礼达对此的解释是,这纯属巧合。人员调动在GE内部是家常便饭,GE的任命原则是按照当前的业务机会和公司的业绩需求,进行合理的人力调配。就连GE大中华区公关经理刘波也表示,这正是GE全球化战略的有力佐证,即素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韦尔奇所说的,GE不仅能使全球各地的企业实现本地化(使用当地人才),他们能够融入到GE文化当中,而且这些本地人才成长起来后,就没有必要一定呆在本地,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去工作,以适应全球发展的需要。反观孙礼达和王建民的“换防”,我们不难发现,通用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被共享的智力资源,已被GE抢先抓住。
如今,GE每年一次的高级管理人员会议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非美籍人的面孔,而一个非美国人管理团队正在GE内部发展壮大。伊梅尔特以前的医疗系统部21个直接下属中有10个来自国外。拥有2.3万名员工的国际消费贷款分部,美国人不到200人。正如韦尔奇曾在一封致股东的信中所说的那样,“不断分享全世界的经营经验和文化精髓,将促使企业无论从经营上还是思维上都真正实现全球化。”GE中国现有的8000名员工中,美国人只有20多个。如今“换防”一词对GE各部门的负责人犹如家常便饭,而从事自己并不熟悉的业务更是GE历来考核未来接班人的必经过程。
谋求增长是就任中国的重点
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和副董事长加里罗杰斯的先后来华,将孙礼达上任9周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就连GE中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人士也表示,两位顶级人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同访一地,这在其他跨国公司也是不多见的。而将孙礼达布局中国也彰显出在寻求新的增长机会这一核心问题上,GE早已将目标定格在中国这个焦点上。9月11日,GE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医疗系统工业园奠基开工,翌日GE东芝有机硅上海外高桥工厂鸣锣开张。10月初,老上级GE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的到访,让孙礼达借机将GE中国所有重要的客户细心梳理了一遍。10月中旬,在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以上人员会议上,孙礼达于“GE在中国发展报告会”上介绍了GE在中国业务的发展状况。谋求GE中国的新增长机会在此次会议上达成共识并做了相应部署。10月22日,孙礼达将位于香港的家迁往北京,由此开始了他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寻求GE中国新的增长策略的实施。11月上旬,孙礼达开始走访厦门、深圳、广州、青岛、无锡等地,拜会政府要员,与媒体沟通以及召开员工交流会,拉开了他在各项对外事务中代表通用电气公司开展对外联络工作的序幕。孙礼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止一次表示,中国是GE的主要增长区域,也是GE谋求新的增长点的重要市场,而生产业、出口和采购将是他在未来中国寻求增长机会的三大策略。目前,GE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近15亿美元,并在华建立了20多家办事处和30家合资、独资企业,员工达8000名。
如果说GE(中国)有限公司的前任王建民与现任孙礼达在中国策略上有所不同的话,那么,孙礼达扮演的更多的则是拉动GE中国骤然提速、扩大GE增长份额的角色。在过去的10年里,王建民从最初的GE(中国)航卫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干起,逐步打开了GE医疗系统在中国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迄今为止,GE医疗系统集团在中国拥有三个工厂,生产X光机、CT机、核磁共振、核医学、医学影像网络系统、超声波成像系统等系列产品,其中每年有超过600台普及型CT机走向中国和世界的各大医院,从而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CT生产国之一,其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十分之一。孙礼达现在所面临的是如何将GE医疗设备中国市场,由目前的全球排名第三发展到数一数二的位置。“最近两年中,我们会将CT扫描仪的全球制造中心和技术搬到北京。”
医疗和塑料系统是GE在中国快速增长的两大业务集团,孙礼达在香港管理中国的塑料业务时,韦尔奇曾因为他将在上海开办塑料工厂的时间规划过长而不指名大加斥责,这使得孙礼达在通用电气公司内部面临巨大压力。结果,孙礼达只用了9个月便将新工厂建好等待韦尔奇去剪彩。今天的GE塑料集团在华也有三家生产企业,包括摩托罗拉、佳能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都在使用由GE生产的高级塑料制品。今年6月,GE塑料集团亚太区客户创意中心和在线服务中心同时落户上海,标志着GE中国市场的塑料业务已超越了洲际概念,把甩开欧洲,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作为孙礼达推动GE中国快速增长的下一张王牌。
不少人忽略了GE在拥有发动机业务的同时,其飞机租赁业务也做得如火如荼。今天,先后有90架GE金融集团的飞机服役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其中GE发动机服务(厦门)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通用电气CFM系列发动机在中国的最大用户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就拥有13架飞机。1999年,GE一口气买下了东航13架MD82飞机,并将10架空客A320和3架MD82新机出租给对方。今天,共有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大型商用客机服务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20多家航空公司使用着占总数80%的GE发动机。除了飞机租赁,GE还将发动机修理和服务纳入自己拼抢航空市场的旗舰业务。6月28日,GE发动机服务(厦门)有限公司的鸣锣开张,标志着以德国汉莎公司和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平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北京、成都、厦门三雄争霸之势已在华夏大地凸显。而东航和海航的最后加盟,预示了GE在切分未来中国航空市场蛋糕时已提前冲刺。
“增长业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机’的方式,通过扩大现有生产和发展技术来做。另一种是‘无机’的方式,通过购并,增加产品品种、扩大销售地区等方式实现。只要能帮助业务增长,我们就会去做。购并也会是其中一种。如果要订一个五年计划,GE中国将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GE中国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0亿至50亿美元。”孙礼达这样为他的中国任职勾画了一幅引爆增长裂变的蓝图。
铺就入世引桥赢取奥运商机
如果说入世带来关税降低、开放飞机、机务维修和地面服务市场及分销、贸易权的放开等利好消息,那么GE在这些利好消息爆出前就启动了长线投资计划。如今,GE工程塑料集团在广州和上海的生产厂,用生意兴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孙礼达认为,尽管关税降低会让跨国公司在进口产品和就地引进之间做一番比较,但GE工程塑料的本地化生产和快速回复的“时间差”,最终会让他们选择后者。另外,构成GE中国未来增长策略之一的采购业务,入世后会加快在家用电器、工业、动力和照明等方面的采购速度。“别为WTO而等待,中国入世谈了15年,而我们的合资、独资项目在市场上已做了许多WTO的事情。我认为并不一定要等到入世后才想到去做,许多事情在发生以前就必须做好准备。”孙礼达如此这般道出了GE人的长线投资计划。
很少有人关注2008年奥运会将为GE在中国的业务带来什么。有资料表明,包括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在内,北京的初步投资计划是360亿美元。31个场馆的建设涉及照明、动力和工程塑料,另外北京向全世界承诺的“环保奥运”也让清洁能源大施拳脚。通用电气的多元化业务为其接单奥运大开方便之门。GE的动力系统为提供各种发电设备做好了准备;工业系统集团旗下8家合资企业将随时为奥运提供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100多年来始终居世界照明业领先地位的GE照明工程集团,也为备战奥运上好了发条;甚至GE的金融服务和NBC电视转播也已万事俱备。
翘首7年后的世界盛会,孙礼达现在已开始通盘考虑和北京市政府,美国政府,美国使馆,美国商会,奥委会,各业务集团等,共同探讨如何用GE的产品为北京奥运会做好服务。正像韦尔奇用六年多的时间才选定了伊梅尔特为最终接班人,而伊梅尔特称过去15年GE在中国的发展还只是初步了解一样,GE人在做决策前总是保持有备而来,谨慎衡量,快速出击,直捣要害的风范。这一心态使通用电气书写了一个20年持续增长,市值扩大30倍的神话。通用电气的一位副董事长对GE进军中国的看法颇能代表GE15年来的投资心态。他认为,开拓中国业务将是长期而艰巨的,因此在中国必须十分小心,反映在投资上宜稳不宜多,但必须采取坚决的进入策略,耐心等待时机。
从GE在中国的30家合资、独资企业的投资上不难看出,除了上海嘉宝照明投资1.8亿美元外,其它的都不超过3000万美元。当不少媒体对GE为何不将为其带来60%利润的金融业务移师中国市场心存困惑时,孙礼达对此的解释是:“我们不会因为WTO敞开了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而贸然跑步进入,我们会很谨慎。”
不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一旦窥见机会即绝地反击。自1896年道·琼斯工业指数设立至今仍在榜上的通用电气公司,用109年长盛不衰的业绩,赢得了全球同行对它的仰视。现在,通用电气正为赢得中国全力打造一个高速运转的增长引擎。而孙礼达和他的团队是否就是引爆这一增长狂潮的推进器呢?“未来20-25年,我们可以关注6件事:中国未来可能成为一:巨大的消费者市场,二:第二或第三大的工业市场,三:最大的航空市场,四:随着中产阶级出现,成为医疗保健业的大市场,五:随着工业从沿海到内陆转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会增大,六:可能变为很大的消费者融资市场。我们的飞机发动机集团、医疗系统、动力系统、金融服务系统和工业系统等等都会有很多机会。而我的目的是让总公司更好地支持各业务集团在中国的增长。”孙礼达最后说。文/杨青
GE中国历史
1910年开始发展在华业务
1929年投资第一个,也是当时最大的项目(上海电力公司)
1981年重建在华业务、开设办事处
1989年仍继续发展业务,1990年签订第一个合资协议(1991年运营)
1994年组建GE(中国)有限公司以拓展业务和增加投资
GE在华经营概况
从中国采购原材料和成品每年增长50%-70
%有近200台采用GE技术的轮机在中国的电厂运行或被订购
有40台以上装机容量达900万千瓦以上采用GE技术的水电机组在运行或已被订购
飞机发动机(CFM型)在中国具有安全可靠最佳记录
拥有中国最大的技术照明合资企业
有二座技术最前卫的工程塑料合成厂为当地客户服务
在北京生产开发世界水平的CT扫描机为全球服务
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
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采购和出口公司
今日GE中国
所有业务集团在中国都有经营活动
8000名员工分布于技术、生产和服务领域
30个投资项目(合资和独资企业),包括技术生产和出口、技术培训、消费产品开发、制造、营销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