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飞跃和回力是属于一家公司的吗
回力和飞跃是一家公司,飞跃现在属于上海回力鞋业。
飞跃品牌创始于1931年;1980年“飞跃”对商标进行了重新注册(“飞跃”牌 注册证号为101303,该商标沿用至今)。2017年,该“飞跃”商标由双钱集团转让给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
两个品牌以前同属上海胶鞋公司,可以说回力鞋算是飞跃鞋的前身。回力的前身义昌橡皮制物厂创立于1927年。1935年正式注册了“回力”鞋类图案商标。解放后,历经1956年公私合营和上海橡胶行业历次的裁并、改组、更名。
回力和飞跃的款式设计,在其中藏着过去的情怀,尤其是回力鞋,从女排穿回力一举夺冠,它之后的设计在经典款型上没有做太大改动。
品牌介绍
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全额投资的独立法人企业,专业从事回力牌运动鞋及各类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回力鞋业立足“以人为本、崇尚运动、促进健康”的产品开发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积极开发普及型、大众化运动休闲鞋系列产品的同时,还着力研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冷粘专业体育用鞋、户外健身运动鞋。
努力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作贡献;还以品牌运作、技术管理的方式拓展了各种轻便注塑休闲鞋、雨鞋、凉鞋等系列产品。
近几年来,回力鞋业积极创新思路,在坚持回力体育品牌总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经典、时尚、专业”的品牌内涵主题,确立了“时尚运动、健康运动、专业运动”(分别针对青年、中老年和专业消费群体)的产品结构定位方向。
不断开发出广受时尚青年和各类消费群体欢迎的中、高端回力产品。回力鞋业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百年难得的历史机遇。
大力弘扬民族品牌新的时尚风采;以转型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在政府大力推进品牌战略的大背景下,回力鞋业的发展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回力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
2010年公司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0%、30%;2011年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9%、66%,2012年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0%、44%,连续三年取得历史性、突破性发展,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❷ 回力鞋怎么代理加盟
了解回力鞋颂竖岁品牌,联系回力鞋总部,提交申请,签订合同,开始经营。具体如下:
1、了解回力鞋品牌。在成为回力鞋代理商之前,需要对回力鞋品牌有足够的了解,包括品牌历史、产品特点、市场定位等方面。可以通过回力鞋官方网站、品牌介绍、产品手册等方式了解相关信息。
2、联系回力鞋总部。对回力鞋品牌有兴趣,可以联系回力鞋总部,了解相关的代理加盟信息。可以通过回力鞋官方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客服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
3、提交申请。符合回力鞋代理加盟的条件,可以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纤仿回力鞋总部会要求代理商提供公司资质野睁、店面照片、经营计划等材料,并进行审核。
4、签订合同。审核通过后,回力鞋总部会与代理商签订合作协议或加盟协议,并规定代理商的权利和义务、经营范围、销售政策等内容。
5、开始经营。签订合同后,代理商可以按照约定开始经营回力鞋产品。回力鞋总部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包括产品供应、广告宣传、市场培训等方面。
❸ 怎样开一家回力鞋专卖店
鞋店加盟,如果要有一定的规模,应该是要二三十万的,包括加盟金,保证金,铺货费用还有流动资金店里人员开支等等。加盟有加盟的好处,如货源比较稳定,品牌营销支持等。其实在学校,商业街附近或年轻人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家特色动漫店很不错,像AA国际动漫店这种,满足了漫迷们的消费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❹ 让“老字号”变成“新国潮”:打造一双会“飞跃”的鞋
来源:人民日报
图集
打造一双会“飞跃”的鞋
赶上新潮 重塑品牌(消费视窗·老字号 新国潮③)
在飞跃选品会现场,经销商们正进行选品。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沉淀多年的精湛工艺和设计是很多老字号传承下来的瑰宝,但只靠经典款走天下还不够。抓住消费新浪潮,加快创新步伐,才能让“老字号”变成“新国潮”,焕发新生机
说起帆布鞋,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双白色鞋面黄色大底、鞋面上印有红蓝色V形双杠标志的飞跃牌小白鞋。
飞跃鞋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大孚橡胶厂。1953年工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大孚橡胶工厂”。1958年,“飞跃”品牌就诞生在这里。次年,飞跃民用解放鞋年产量达到161.1万双,其简洁明快的设计、轻盈舒适的穿着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上世纪90年代,飞跃一度陷入低谷。近年,凭借产品创新和品牌重塑,飞跃鞋重新“飞跃”起来。
重新打响品牌
线下办起走秀活动,线上瞄准豆瓣等社交平台,做好社群运营和内容传播
说起飞跃的 历史 ,刘网生满是自豪。在1964年全国评比中,飞跃解放鞋因连续穿着寿命达到351天,综合评分高达167.45分,一举夺冠。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飞跃胶鞋年销量超千万双,近半数远销海外,经典的红蓝配色条纹成为那个年代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形势虽然很好,但胶鞋利润微薄。上世纪90年代,大孚橡胶厂转产利润更高的轮胎,将胶鞋业务转移给合资联营的大博文鞋厂,而此时的大博文鞋厂主要给海外品牌代工,飞跃鞋量产不多。2002年,大孚橡胶厂停产,飞跃该何去何从?
“还是有感情的,想让这个品牌活下去,不能就这样没了。”2003年,刘网生从原大孚橡胶有限公司处获得飞跃商标权,开始重新生产飞跃鞋。但市场环境已经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涌入中国市场,市场已经淡忘了飞跃。
没市场,就挨家挨户去推销!
2003年秋天,刘网生和同事带着样品鞋前往北京参加全国鞋帽对货会。“那段记忆非常深刻,提及飞跃,大家都很陌生,直言没听过、不清楚、不了解。”没办法,还得硬着头皮上。石家庄、呼和浩特……辗转多地,屡屡碰壁,总算有了些订单,可以勉强支撑。
“市场开拓非常艰难,但也让我明白,一定要把品牌重新打响,让市场再次认识飞跃!”
可重新打品牌谈何容易?
2007年,一个叫田波的年轻人带着名为Culture Matters(简称CM)的团队找到了飞跃。CM团队希望能将国货品牌发扬光大,对于品牌转型也有一些新想法,这恰恰是飞跃最需要的。经过详谈,双方对产品定位、宣传、设计等问题达成共识,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大孚负责设计和生产,CM负责品牌运营。
在线下,CM与大孚办起了走秀活动,由模特穿着飞跃鞋进行展示;在线上,瞄准豆瓣等社交平台,做好社群运营和内容传播。渐渐地,飞跃积累了不少忠实消费者。
2015年,星球大战联名款飞跃小白鞋诞生。当时,上海迪士尼开园在即,《星球大战7》即将上映,迪士尼遍寻国货品牌合作,推动品牌本土化。飞跃星球大战联名款大获成功,为小白鞋走向市场闯出了新路。
2016年,大孚又顺势推出百事可乐、漫威、中兴手机等飞跃联名款鞋。2019年国庆期间,作为第五届中法品牌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设计师为云南白药、老干妈等9个国产品牌设计的飞跃联名款鞋履,在法国巴黎展出,受到海内外消费者追捧。
一度寂寂无声的飞跃,如今再度扬帆起航。
专注产品研发
抓住消费新浪潮,加快创新步伐
“不是,这是我们特意保留的,体现了我们的个性。”刘网生介绍说,早年飞跃鞋的很多工序由人工完成,导致飞跃鞋常有溢胶现象出现。现在,一些消费者很喜欢这种溢胶,觉得“有记忆中飞跃的感觉”。
沉淀多年的精湛工艺和设计是很多老字号传承下来的瑰宝,但只靠经典款走天下还不够。抓住消费新浪潮,加快创新步伐,才能让“老字号”变成“新国潮”,焕发新生机。
2008年,大孚开始着手改良经典款,首批试水的6个改良款没有根本性变动,只是在经典501款的基础上做了中高帮,调整鞋口弧度更加方便穿脱,结果市场反应不错,证明改良可行。到了2009年第二次改良时,大孚开始引入蓝白、白金等配色,同时将大底、鞋面进行了精细改造,穿起来更加舒服。
现在,大孚专门聘请了驻厂设计师,设计人数已达十几人,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负责帆布鞋新品研发工作。
飞跃再也不是那个只有小白鞋的品牌了!
在大孚总部的2楼,陈列着1500款样品鞋,以帆布鞋为主,颜色多样,高中低帮齐全,有无后跟的半拖鞋款,也有带绒毛的冬款,有联名款,还有手绘系列,产品日渐丰富,工艺技术不断求新求变。今年,在即将推出的新品“脚踏实地”系列中,飞跃首次引入3D打印技术,大大缩减了模型制作时间。未来,更多定制图案、结构复杂的工艺都可以通过3D技术打印成型。
“我们始终在做一件事,就是做好每一双被称为飞跃的鞋。”刘网生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只有好产品才能一直流传下去。”
改革销售机制
缩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针对不同需求开发新款式
在位于上海徐家汇日月光中心的飞跃鞋集合店,红蓝色V形双杠标志铺满外墙,店里摆满了飞跃经典款501及各种升级款式,不时有消费者被吸引进店。
从20元售价卖到上百元,从批发市场走进北京南锣鼓巷、上海南京路等商圈,飞跃逐渐改变了在消费者心中“廉价”的印象,成为优质国货的典型代表。
扭转品牌形象和定位不容易!
此前,大孚采取传统的经销模式,由各地的区域独家代理负责市场销售。在代理分销的模式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隔着各级经销商,市场拓展更是依靠经销商的个人能力。很多传统经销商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反馈和调整,还有一些经销商仍然采取低价走量的批发模式,这不利于飞跃转型和树立品牌形象。
2016年,大孚决定取消区域独家代理,采取单点授权的加盟方式,所有经销商每开一家新店都需要得到大孚总部的直接授权。这一转型一下子砍掉了近100家经销商,整个销售渠道相当于推倒重来。
“这一变革大大缩短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加强了对经销商资质的筛选与把关。”刘网生表示,经销商要对飞跃的 历史 和品牌理念非常了解,对品牌发展和市场拓展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在线上,大孚也进行了变革,聘请专业公司运营官方旗舰店,针对线上线下不同的消费需求开发新款式。
销售机制改革成效显著。目前,大孚拥有300多家经销商,700多家线下零售门店,飞跃鞋过去两年年销量增速超过50%。2019年,飞跃鞋销量超过1000万双,销售额近两亿元。
近期,大孚将举办今年的第二次选品会,届时各地经销商将齐聚一堂,从500多款新鞋中挑选中意的款式,大孚再根据投票结果批量投产。
❺ 飞跃球鞋
飞跃球鞋诞生于1959年的上海,它的前身上海胶鞋一厂。当年的“飞跃”无论是简洁的款式设计、轻便的用料和简单的LOGO,用现代的眼光看,都达到了简约设计的流行趋势,而近乎手工的生产线,更是现代人标榜的时尚理念。“飞跃”在第一年便生产161.6万双,并在1964年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工厂最为壮大时,足有2000多位职工在连成一片的2至3层的车间里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鞋业是“飞跃”、“回力”和“双钱”的天下,一位现在还在坚持穿飞跃球鞋的老人回忆,80年代初穿飞跃球鞋就是贵族,每天把鞋擦得很白,一点泥都不沾,这种爱干净甚至被认为是“轻浮”。一个学生,如果在班里冲大家炫耀他有飞跃球鞋的鞋票会很快吸引女生的目光。“一双鞋能穿两年,除了底儿有磨损,没有任何污渍和坏的痕迹。”
但现在,飞跃球鞋在中国是典型的穷人鞋。如今它们只能出现在偏远的农村市场或城市中农民工集中的马路地摊上。
如今,生产“飞跃”的老厂房因为严重亏损已搬到上海市郊,而工厂则更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来为国际知名鞋品牌代工,却不愿研发新的款式。“飞跃”到最后都没有注册成为一个商标,尽管它目前在国内的归属权还属于大博文鞋业,但全国各地都有小作坊在生产带有“飞跃”标志的鞋,这造成了“飞跃”的市场价格从12 元到26元不等,质量也参差不齐。原来生产过“飞跃”的老员工至今还记得,在胶水味弥漫、机器声轰然作响的车间里,一双“飞跃”要经过上底、压制、绷线、刷浆等许多道工艺才能成鞋,从鞋面粘到鞋底,再上机器缝合,几乎没有任何失误,“精确得都能和机器相媲美”。一位销售“飞跃”的商家说:“因为鞋卖不上价,那一套严谨的制作工艺早已被抛到脑后,鞋底断裂、开胶已成为家常便饭。”
中国制造的品牌重生
在接受潮流网站FTD的采访中,派特斯说:“我对于FEIYUE的品牌推广非常谨慎,因为在过去20年赝品始终困扰着这个品牌,这对FEIYUE品牌的重生产生了不少困难。事实上就连欧美的一些功夫学校都一直在低价售卖FEIYUE的赝品。”
为保留FEIYUE的精髓——轻便、复古、个性之美,派特斯几乎没有改变鞋的外观,而生产线上也基本以手工为主。派特斯的助手尼古拉在上海住了5年,成为和中方沟通的代表,“我们要求生产厂将FEIYUE作为一个正规的外贸代工品牌来对待,不允许有半点的残次,把每双鞋的每个细节都检查清楚。”
“另外我们认为创新很重要。”派特斯的美国设计师认为“中国版飞跃”在款式上过于单一,“我想象不到一个有40多年历史的品牌居然一直只有一款样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Converse,其每个季度几乎都会推出新款鞋,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市场需要。于是FEIYUE主动与Moto777和lLCP这些老牌厂家推出合作产品,其翻新速度异常之快。
发生在“飞跃”这个球鞋老牌身上的故事,其实只是许多“中国制造”在价值再开发过程中的缩影。一位美国华裔设计师Vivienne Tam逛过上海的红星劳防用品商店,当她看到那些延续了数十年的劳防装束时,不禁两眼放光,正如派特斯当年看见“飞跃”时的震撼情形。在老外的眼里,任何他们热衷的中国事物都背离本土审美,派特斯也说过:“把中国品牌带到欧洲重建,就像和欧洲人说长城一样,有很多的料可以去说去挖掘的。
巴黎街头,一群年轻人从brooklyn店(法国一家多品牌连锁店)走出,他们穿着入时的打扮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脚上都穿着一双来自中国的“古老”品牌——飞跃球鞋。
“这绝对是挑战Converse在年轻人心目中的时尚主导地位。”ELLE法国版在报道飞跃球鞋时这样写道。年轻的时尚潮人们厌倦了教条式的美国文化,他们急需一个能和Converse并肩抗衡的品牌来让他们“足下生辉”。
就在三年前,法国人派特斯·巴斯坦在上海街头无意中发现了飞跃球鞋。派特斯说当时他被震撼了,带着商业眼光,他找到了飞跃球鞋的生产厂商——上海大博文鞋业。谈判在中方的质疑中展开,几轮下来,派特斯取得了“飞跃”的海外拥有权,直到签署协议时,中方代表还对这位法国人报以怀疑的目光——这双在中国地摊儿上廉价到12元一双,已淡出人们视线多年的“古董”,竟然被一位老外看重,并还要在国外卖上50多欧元(合500元人民币)。除了派特斯,当时没人会想到,三年后,这双鞋在欧洲会火得一塌糊涂。
派特斯将飞跃球鞋带到了法国,他干脆就用飞跃的拼音FEIYUE注册了商标,并赋予了其新的含义flying forward(向前飞)。在FEIYUE的第一个广告当中,派特斯设计了一个人穿着FEIYUE的中国功夫剪影,并在背景中配上硕大的文字——少林功夫。很快,这个牌子开始被时尚圈关注,ELLE更是在2006年和2007年分4次对FEIYUE进行了报道。著名的Playboy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亲自上阵为其代言,FEIYUE的广告更是开始频繁出现在《Jeune&Jolie》、《Cosmopolitan》上。而FEIYUE也开始在巴黎的专业运动鞋店与国际品牌一起销售,在法国,FEIYUE牌球鞋有160多家零售代理商。
在中国,人们对于这双在欧洲大红大紫的鞋子却浑然不知。而在上海市郊一家为FEIYUE代工的厂里,工作人员发现,除了鞋的形状和花样有些许变化外,从用料到装配几乎毫无改进。在他们眼里,FEIYUE还是“飞跃”,这个被老外买断的品牌还是中国曾经泛滥大街、夹杂着汗渍与油腻的“臭球鞋”那副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