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具店加盟应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对于许多创业者来说,开店并不难。只要你投资理财,做好店内装修,买到好的产品,就可以开店。但在后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资金的使用,这是一个挑战。
在家具加盟店的经营过程中,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较少的单独支出等于额外的利润。在较低的范围内压缩成本是绝对必要的。但储蓄太多是不对的。同时,制定采购策略、调整周转速度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每个商店都应该尽量避免超载。很多新老板经常出现资金占用的严重情况。他们缺乏资金,很快就陷入困境。
在经营家具加盟店时,投资者应始终把握行业情况,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门槛的专营费,否则,负债率高,整天担心,这将对该店的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加盟商应确定合理的总投资分配比例,并做好总体规划。不要等到风风火火的开店,才发现以后没有钱经营这家店,开个大玩笑怎么样。
要在家具行业站稳脚跟,就要找准利润点,合理使用资金。在该花钱的地方不要吝啬。不要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B. 谭木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企业—— 一把小小的木梳,凭什么支撑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而同是一把木梳,何以能卖出高于同类产品数倍的价格?再有,一个从未人流如织的专卖店,如何赚钱?更如何令全国300余家连锁店几乎家家赚钱?一切都是单纯的木匠们手工刨不出答案的秘密。
一段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长将爷爷抓去当壮丁。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家乡楼桥头的木柱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二岁的父亲送了一大碗肉饭去喂爷爷,爷爷边吃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两年以后,爷爷战死在长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还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业家成名后,想方设法遮掩或粉饰自己的过去,而“谭木匠梳子”的老板谭传华却在自己的每一个加盟店里,工整地装裱了这“一段家史”。对他而言,没有这些真实的往事,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更没有现在的“谭木匠”。往事不堪回首。18岁时,谭传华下河捞鱼被雷管炸掉右手;几年后当民办教师,听到一个学校校长为此在背后议论他:“一个人残脚断手,多难看,多可怜,要是我残了,还不如自杀了事!”他被这句无意听来的话深深地刺伤了。“我的手也许难看,但我的人并不可怜!”谭传华毅然放弃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怀揣仅有的50元钱离开家乡重庆开县,踏上了艰苦寻求尊严的道路。他曾经为了6个馒头给人画过画像,也曾经当过睡在街边的流浪汉,还曾经被人当成小偷抓进了收容所……当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尊重,还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不怕,眼睛还在动,就能活”,在昆明,当谭传华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的时候,母亲在他18岁受伤时说的那句话却猛地将他拽了回来。“是啊,我全身都能动,总能闯出一条生路来!”那是谭传华第一次告诉自己要永远直面不幸的人生。之后,他卖过魔芋,卖过红桔,卖过塑料花,开过预制板厂,最后终于选择了父亲的老本行——当木匠,在自家的猪圈里开起了木梳厂。“1993年9月14日,李军到三峡商城推销,几位服务员对我们的木梳爱不释手,随即掏钱买了8把。看来我们的梳子有市场、有销路!市场万岁!理解万岁!”谭传华在那个装着自己第一笔销售收入的破烂信封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并至今保存着这笔共十六元人民币的“巨款”。
一段历程
1995年,谭传华正式注册“谭木匠”梳子商标。经历过艰难的推销之旅,烧过价值30万元的不合格产品,搞过无数次技术改革,创办过《快乐的谭木匠》宣传漫画报……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终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知名度。1997年8月19日,对银行苦苦哀求没有结果的谭传华愤怒了,在重庆一家报纸上打出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一件国内外轰动的稀奇事,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现象”,并随后在金融界、企业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谭传华终于获得了银行的支持,“谭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涨。1998年春节,拿到贷款的他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广告,这也是整个木梳行业的第一个广告。但市场似乎并不给这个“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谭木匠”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场铺点。新的店面设计古朴、典雅,充满个性和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谭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韵味,大大提升了谭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后,立即在行业内外引起了轰动,高价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了。一位朋友喝醉之后点评谭传华:“你身上最可贵的有两点:一是能听反对意见;二是从不忘记学习。” 如果仔细研究“谭木匠”,就不难发现,其实谭传华现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别人做过的。谭传华清楚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拼命学习,像海绵一样吸干所有国内外企业的先进思想。他不仅读众多的书,还自创了一门“聊天学习法”,不断找人聊天,对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骚客,也有普通的员工,他总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启发。学习则得智慧,智慧令人清醒,清醒者不忘与时俱进。事实证明,由于产品的快速更新,不仅能不断地吸引新老顾客,也能有效扩大加盟商范围。“谭木匠”一家专卖店最多能陈列300多个产品品种,以前某一区域范围内只能开一家店,如今由于品种丰富,许多地方多开一两家店,生意照样红火。
没有秘密的秘密
“谭木匠公司有秘密吗?没有!”谭传华摇着他特征十足的脑袋,断然否认记者的提问。他指着公司大门的文化墙说:“要说一定有秘密,这个秘密是写在脸上的:‘诚实,劳动,快乐’。这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模仿的企业灵魂。”诚实首先是一种公司行为。比如对于产品质量,因为“谭木匠”梳子是纯天然的,所以容易因为用不当而发生损坏,于是谭传华干脆将产品弱点直接印在了产品包装上,以昭示顾客,“买者慎买用者慎用”。所有人都认为“谭木匠”如今能有300多家店,已经是个奇迹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诚实”的缘故,还可以多开更多的新店,收更多的加盟费,卖更多的产品。比如仅2004年,全国各地向谭木匠公司递交加盟申请的报告就有700多份,而经严格考核论证准许开张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点就是“是否有足够盈利保证”。
在“谭木匠”,像这样因为诚实而获得好的回报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也是谭木匠人感到最为骄傲的地方。而这种骄傲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凝聚力,演绎了一个小小的“企业乌托邦”。这个企业因此成为中国商业生态里一个生机勃勃的健康细胞,它让人踏实,让人信服;它凝聚人气。它和企业的创业经历、品牌形象、商业模式、产品创新力一道,构成了人们对它的尊重,和社会对它的接纳——也许从根本上说,这才是谭木匠公司最大的秘密。
C. “谭木匠”成功创业有多少的秘密
“谭木匠”成功创业有多少的秘密?
那么,谭木匠的创业成功,有哪些秘密呢?谭木匠的主营业务就是梳子,几十年来都是如此,就算是拓展了一些业务,也是以梳子为主,所以,人们一听到谭木匠三个字,就知道它是卖梳子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谭木匠”成功创业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段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毒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长将爷爷抓去当壮丁。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家乡楼桥头的木柱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二岁的父亲送了一大碗肉饭去喂爷爷,爷爷边吃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两年以后,爷爷战死在长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
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还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业家成名后,想方设法遮掩或粉饰自己的过去,而“谭木匠梳子”的老板谭传华却在自己的每一个加盟店里,工整地装裱了这“一段家史”。对他而言,没有这些真实的往事,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更没有现在的“谭木匠”。
往事不堪回首。18岁时,谭传华下河捞鱼被炸掉右手;几年后当民办教师,听到一个学校校长为此在背后议论他:“一个人残脚断手,多难看,多可怜,要是我残了,还不如自杀了事!”他被这句无意听来的话深深地刺伤了。
“我的手也许难看,但我的人并不可怜!”谭传华毅然放弃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怀揣仅有的50元钱离开家乡重庆开县,踏上了艰苦寻求尊严的道路。
他曾经为了6个馒头给人画过画像,也曾经当过睡在街边的流浪汉,还曾经被人当成小偷抓进了收容所……当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尊重,还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不怕,眼睛还在动,就能活”,在昆明,当谭传华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的时候,母亲在他18岁受伤时说的那句话却猛地将他拽了回来。“是啊,我全身都能动,总能闯出一条生路来!”那是谭传华第一次告诉自己要永远直面不幸的人生。
之后,他卖过魔芋,卖过红桔,卖过塑料花,开过预制板厂,最后终于选择了父亲的老本行——当木匠,在自家的猪圈里开起了木梳厂。
“1993年9月14日,到三峡商城推销,几位服务员对我们的木梳爱不释手,随即掏钱买了8把。看来我们的梳子有市场、有销路!市场万岁!理解万岁!”谭传华在那个装着自己第一笔销售收入的破烂信封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并至今保存着这笔共十六元人民币的“巨款”。
一段历程
1995年,谭传华正式注册“谭木匠”梳子商标。经历过艰难的推销之旅,烧过价值30万元的不合格产品,搞过无数次技术改革,创办过《快乐的谭木匠》宣传漫画报……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终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难关挡在了面前:由于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这个靠生产小梳子为生的小企业,谭传华后继乏力。
这是当时中国所有中小民营企业共通的成长难题。1997年8月19日,对银行苦苦哀求没有结果的谭传华愤怒了,在重庆一家报纸上打出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一件国内外轰动的稀奇事,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现象”,并随后在金融界、企业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
谭传华终于获得了银行的支持,“谭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涨。1998年春节,拿到贷款的他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广告,这也是整个木梳行业的第一个广告。第一个孩子再矮小也是排行老大,冥冥中他获得了第一个抢先出头的机会——“谭木匠”毫无争议地成了中国梳子第一品牌。
但市场似乎并不给这个“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谭木匠”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场铺点。然而,“谭木匠”出名之后,其他木梳企业也开始苏醒,商场终端竞争激烈起来。
就在谭传华发现商场这条路不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坡路趋势的时候,他无意中尝试建起来的几个专卖店,营业额却节节飙升。与其深陷于商场肉搏,不如另辟一条蹊径,在专卖店上作文章。谭传华立即请来当时大名鼎鼎的“余明阳专家团”,为公司导入CIS.这一导入,谭传华“斗胆”花去了当年三分之一的利润。同时他重新规划企业战略,撤出各地商场柜台,将商业模式转向专卖店连锁加盟的方向。
1998年3月7日,“谭木匠”与第一家加盟连锁店签约,从此开始了特许经营的发展之路。“是特许加盟令谭木匠公司走上了产销可控、渠道可控、品牌可控的长远发展道路。”谭传华告诉记者。
到2000年初,“谭木匠”专卖店已星罗棋布地开了接近100家。然而就在这年春天,专卖店加盟速度骤降,各地加盟商开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其一,由于产品单一,风格单一,顾客来到店里的选择并不多;其二,谭木匠梳子价格很高,但针对高品味高消费群体的品牌附加值并没有做足。其三,梳子虽好,店堂装修却很一般,常常埋没于商街而吸引不了眼球。其结果,是各地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润勉勉强强,投资回报率不高,有的甚至亏损倒闭。
这其实是中国所有连锁加盟企业都必须遭遇的一道坎,能否迈过这道坎,既要看企业家的能力,也要看企业家的态度。谭传华能力出众而态度坚决,他说,谭木匠公司有钱了,我们坚决不买高档办公楼,坚决不买豪华别墅小轿车,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一硬一软”之上:硬是好的设备,软是能干的人;硬是产品的质量,软是产品的文化含量。
花了一大笔钱,在绝对一流的“能干人”帮助下,谭木匠既传统又现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的新店面设计方案很快拿了出来。自己试装了一个店,大获成功,销售额比老店竟多了一倍有余。
新的店面设计古朴、典雅,充满个性和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谭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韵味,大大提升了谭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后,立即在行业内外引起了轰动,高价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传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谭木匠”特许经营网络的人数是1999年的几倍之多。在新店面的形象暗示下,一些消费者和加盟商对品牌的误解令谭木匠人哈哈大笑,他们说:你们谭木匠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吧?
2001年,创业不到8年的谭木匠公司有了成为“百年老店”的雏形。
谁能不被超越?
2004年3月,在安徽举行的全国木梳业大会上,在场所有厂商扬言要联合起来打败“谭木匠”;在位于成都闹市的春熙路店开张时,有记者问谭传华:“像你们这样装修一下、开个店很简单啊,为什么全国其余2000多家梳子厂商没有这样做?”一些国外的咨询公司也感到不可思议,觉得一个只卖梳子的小店能做活已经很难,怎么还能一开几百家……
一位朋友喝醉之后点评谭传华:“你身上最可贵的有两点:一是能听反对意见;二是从不忘记学习。”如果仔细研究“谭木匠”,就不难发现,其实谭传华现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别人做过的。
谭传华清楚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拼命学习,像海绵一样吸干所有国内外企业的先进思想。他不仅读众多的书,还自创了一门“聊天学习法”,不断找人聊天,对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骚客,也有普通的员工,他总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启发。
学习则得智慧,智慧令人清醒,清醒者不忘与时俱进。
以产品开发为例,“谭木匠”围绕“亲情、友情、爱情、风土人情”的主题,年年滚动推出数百种新款式,如今已有2480个梳子品种,享有12种技术专利,以品种繁多、各店之间不同质化的.优势吸引顾客,也令所有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其实最开始,谭传华的梳子只有10来种,在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思考定位后,他很快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想了无数种办法引进高级设计人才,大搞研究开发。
他甚至不惜重金邀请国外的设计师来设计“战略新品种”:“人们往往由于太熟悉而容易熟视无睹,我请不熟悉中国市场的外国人来搞设计中国产品,一是必有独到之处,二是也有利于打入国际市场。”
事实证明,由于产品的快速更新,不仅能不断地吸引新老顾客,也能有效扩大加盟商范围。“谭木匠”一家专卖店最多能陈列300多个产品品种,以前某一区域范围内只能开一家店,如今由于品种丰富,许多地方多开一两家店,生意照样红火。
本文所表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北京招聘会无关
拓展:
《谭木匠》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泗州城奇人奇事多,出生的孩子叫父亲为爷爷,喊父亲的父亲为爹爹。叫没出嫁的姑娘为小大姐,管小媳妇叫他大姐。泗州城的小大姐和他大姐爱美,梳洗打扮都离不开梳子。
泗州人买梳子,爱到谭家药铺。谭家药铺不抓药,只卖梳子。开店的老头儿,有人尊称他为谭木匠,更多的人叫他老谭。也曾有人劝老谭,把谭家药铺的门牌摘下,重起个店名,或干脆就叫谭木匠。每次老谭听了微微一笑,也不摇头,更不点头。
谭家药铺门牌还高高悬挂在店门上,老谭还是不抓药,卖梳子。尽管到谭家药铺买梳子,要把脉,需时间,但泗州人乐意等。据说,有的人患了疑难杂症,抓了许多药没有喝好,用了老谭家的梳子梳头,病竟神奇而愈。
关于谭家药铺为什么不抓药卖梳子,在泗州城有多个传说。但更多人相信谭家祖上是个御医,因为给皇家抓错了一味药,被赐死。为了不让子孙步其后尘,谭家药铺后来就改卖梳子。是真是假,无人考证,但老谭会把脉看病,是真的。不然,他怎么能治好知府大人的病。事情是这样的,新上任的白知府到泗州城不久,身上起红点,奇痒,还失眠。看遍泗州城的中医,喝了太多中药,可就是不见好。白知府找到谭家药铺,要看病。老谭头直摇,告诉他,只卖梳子。
白知府问:“你家梳子能治失眠奇痒吗?”
老谭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想买梳子,就交定钱吧!”
白知府交钱,让老谭把脉。
“三天后来拿吧!”老谭睁开微闭的双眼,“还有,你这不是水土不服,没事要到乡间多跑、多看,城外风景养眼哩!”
白知府的脸就透着红,似信非信。
说来神奇,按照老谭说的时辰方法梳头,七天后,白知府身上的红点渐渐消失,每晚睡得也香。
望着手中的桃木梳,白知府百思不得其解,喝许多中药也没治好的病,怎么用梳子梳头发,就把病梳掉了呢?
白知府想不明白,也不去问,还是按时梳头,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疾苦。从老百姓的嘴里,他知道老谭用梳子帮助许多百姓治好了顽疾,这让白知府对老谭更是高看一眼。
老谭用梳子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民间传说太多。但最让白知府好奇的,是谭家药铺的梳子能让西猪山上的十几号山匪弃刀成佛。如果不是老谭用梳子治好了他的病,白知府是不会相信的。
西猪山有一伙响马,专在泗宿大道上抢劫过往富商。响马的头目叫跳山彪,此人虽为山贼,但是个孝子。老母亲头晕多天,吃药无效,有人就推荐了老谭。为给母亲治病,跳山彪亲自骑马带着金银登门请老谭。
老谭也不拒绝,借口说,药铺忙,走不开。
跳山彪见状,单膝跪地,求老谭前去:“只要治好老娘的病,什么条件都答应。”
老谭拿着手里的榆木梳说:“见你一片孝心,好吧,就让家中小女随你上山一趟。”
“这……”跳山彪一脸怀疑。
“不用担心。”老谭微笑如佛。
一杯茶工夫,谭家药铺跑来一匹黑马,马上坐着一身白衣,尽管用白纱蒙面,但还是能看出来是个少年。老谭向跳山彪一挥手:“前方带路去吧!”
跳山彪心里嘀咕,但还是上马,一路西奔。
白衣少年上山为跳山彪母亲把脉,完了,走到院子里告诉跳山彪:“两天后,去谭家药铺拿梳子。”
真是女娃声。望着山路上跳跃的黑马拖着一道尘烟远去,跳山彪自言自语:“行吗?”
转眼两天过去了,跳山彪准时来到谭家药铺。黑牛梳一把,其余还有十八把桃木梳。跳山彪二话没说,照价,全买。
一路上,跳山彪想不明白,别人买梳子,需要把脉,连自己母亲也不例外。可他们兄弟十八人,不号脉,还非卖给每人一把梳子。这个谭木匠不是一般的怪。
回山后,跳山彪用梳子按时帮母亲梳头,七天后,母亲头不晕了。自己和弟兄们天天陪着母亲梳头,却对过往商人视而不见。一想着那事,堵心,还烦。
再后来,跳山彪和弟兄们陪着母亲,在山上开垦土地种粮,还修了座庙,天天面佛,念经,心静如水。
跳山彪放下刀剑,数佛珠,泗州人都说是因为谭木匠,可每次老谭听后,微微一笑。
泗州人这才发现,老谭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位小女孩,天天戴着面纱。有泗州人传说别看孩子小,谭家药铺卖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哩!
小女孩会把脉,白知府相信,可她会制作那神奇好用的梳子吗?
白知府望着手里的桃木梳想,不管真假,但梳子一定出自谭木匠的手。小女孩是老谭的女儿,称她为谭木匠,也没有错。
(选自2015年第3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写泗州城的奇人怪事,手法巧妙,由孩子对父亲、祖父的称呼与别处不同引出小大姐、他大姐,然后引出梳子,由此引出下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叙述。
B.小说在介绍谭家药铺时设置多个悬念,如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还有谭家药铺的传说等,这为下文老谭用自家梳子治疗别人的疾病做了铺垫,也体现了魔幻小说的特点。
C.小说对老谭给白知府治病的描写很形象,如用“伸出手”这一动作描写表现老谭的自信和圆滑,用语言描写表现老谭对白知府患病真正原因的充分了解。
D.跳山彪是西猪山的响马,但很有孝心,积极为生病的母亲寻求治疗,不过对老谭木梳的功效和他女儿行医水平持有疑心,但结果发现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确实不同凡响。
E.小说通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记述,形象表现了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的奇效,赞扬了谭木匠的各种善举,表达了人人相互关心最终世界大同的主题思想。
(2)白知府这个人物形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谭的女儿(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老谭“微微一笑”,每次“笑”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DA
(2)①映衬了主人公形象。白知府有奇痒、失眠的病症,用谭木匠的梳子梳头,最终治好了他的病;并且写白知府深入百姓家听说谭家药铺梳子的奇效等,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谭木匠医术的高超。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写白知府对谭家药铺的梳子让土匪跳山彪一帮人弃恶从善的事的好奇,引出下文故事的叙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小说主题。通过对白知府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引出介绍老谭的女儿相关情况:会把脉,甚至会制作木梳,所以也可以把老谭的女儿称为“谭木匠”,照应题目,突出、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给4分,疏通语句1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有男儿气概。跳山彪是土匪,杀人越货,但老谭的女儿(小女孩)却敢于跟随跳山彪进山给他母亲把脉。
②医术高明。老谭的女儿(小女孩)把脉后,用谭家的木梳治好了跳山彪母亲的病,让跳山彪兄弟十八人弃刀成佛,可见她医术高明。
③手艺高超。据说谭家药铺的所有木梳都是出自老谭女儿的手,可见她心灵手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第一次“微微一笑”,是谭家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生意也特别好,但当别人让老谭给自己的铺子重起个名字时,他不置可否,“微笑”的背后,让人感觉到老谭对自己做法的坚守,也让人感觉到他的神秘。
② 第二次“微微一笑”,是当白知府问老谭的梳子能不能治疗失眠、奇痒时,他要求白知府交定金,“微笑”的背后,足见他对自家梳子充满信心。
③第三次“微微一笑”,是一伙响马在老谭家梳子的治疗下放下屠刀,别人因此赞美老谭,“微笑”的背后,体现了老谭的淡定和心满意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D. 谭木匠适合直营吗为什么!求高手指点!
谭木匠是一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专卖店为销售终端的梳子品牌,也是梳子领域唯一的上市企业。目前,
谭木匠专卖店共1000多家,其中加盟店占到了95%还多。
最初,谭木匠在一些区域也曾试过以直营连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加盟?
单店规模难以支撑起完整的直营和督导体系
谭木匠专卖店店均面积在15平方米左右,员工人数一般不过两三人,属于单店规模较小的特许项目。它定位在中高端,单店日均人流量并不大,每月营收流水也自然无法和大的餐饮店相比,是典型的以利润率取胜的连锁品牌。
E. 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的创业故事
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的创业故事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的创业故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没有钱,没有人脉、甚至没有手臂,该如何创业?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但他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拥有几百家连锁店的上市公司。
他就是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如今身家5亿。
一只手臂的他,学过画画,做过老师,卖红薯,开过花店,最后做起了梳子,做出了一家上市公司!怎么做到的?
18岁意外失去手臂,25岁差点自杀,一路颠沛流离,差点饿死街头!
1957年,谭传华出生在重庆开县的的一个农村,18岁的一次经历让他终生难忘,这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年他刚刚初中毕业,和哥哥一起到河里抓鱼,但每次都抓得特别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做炸鱼。没想到,这一炸,就把手臂炸没了。
失去了手臂就相当于失去了劳动能力,这对于经常要干农活的农民来说是很残酷的。
村里面的人没有一个人看好他,都认为这个人这辈子算是完了,是他妈妈给了他勇气,对他说:不怕,眼睛还在,一只手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去学习画画,这也是一门手艺,以后可以靠这个来养活自己,但最后他并没有成为一名画家,而是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谭传华很快就成为全县优秀教师,可是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其他老师和校长的尊重。
为了尊严,也为了证明自己,1980年,23岁的谭传华决定辞掉教师这份工作,拿着50元,离开了父母兄弟出去闯荡。
谭传华先去了北京,后来又去了西北,50元很快就花没了,为了不饿肚子,最后不得不把衣服也卖了,一个价值120元的手表,20元就给卖了。
于是,他成了睡在街边的流浪汉,可以为了6个馒头给别人画画,甚至被人认为是小偷被追着打,甚至还被送进了收容所。
几乎绝望的谭传华一路辗转来到了峨眉山,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想找一个地方自杀。
可能是老天爷也不想让他去死吧,那天山上正好因为下雪封山进不去,回去后他想了想,最后决定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后来,谭传华一边流浪一边画画,好几次差点饿死街头,一场大病过后,不得不返回了老家。在老家修养一段时间后,1984,他决定下海经商。
为了寻找转型,赌上全部身家,发现巨大商机!
之后,他曾尝试过卖红薯、当贩子卖魔芋块儿、卖中药材、开花店、开水泥板厂等,靠开花店赚了第一桶金。
刚开始开花店确实赚钱,不久后开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花店也不好做了,这个时候谭传华考虑转行。
最后他决定做起了祖传木匠活——木雕。没想到这一转行差点就把多年的积蓄都亏掉了。
1992年,为了寻找一线生机,他带着全部人的心血来到了深圳参加展览,看到同行的雕刻不仅精湛还便宜,谭传华深深受到了打击。
在深圳逛街了解市场的时候,他从销售员口中得知木头梳子销量高得惊人,谭传华开始考虑做梳子,回来后他问了一些资历较老的木匠做梳子的工艺,得知做梳子和做传统手工木雕差不多,于是开始研发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从两块钱到三千块,谭传华看到了希望!
几个月后,谭传华终于做出了第一批梳子,他迫不及待拿到市场上卖,结果两块钱只卖了一把。第一次尝试起码还能卖出,说明这梳子还是有市场,有希望的。
他把卖出的两块钱当成了一种激励,但是为什么只卖出一把,问题出在哪里?他问了销售员,才知道原来梳齿又利又短又小,所以顾客才不愿意买。
知道问题的所在后,他回去对设备进行了调整,把梳子做长、做钝、做大些,按照市场的反应去整改。
一个市场认可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成功的产品。经过谭传华对产品的不断改进,梳子的销量慢慢有了起色。
为了更准确地摸准市场的喜好,谭传华和销售团队一起去推销梳子,在一次推销的过程中,他发现销售员在用胶梳子,他觉得很诧异,自己卖木梳子,用的却是胶梳子,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产品,又怎么有底气销售得好?
另一方面,不用木梳子,胶梳子应该有比木梳子好的地方,于是,他又拿着胶梳子回去开始研究了起来。
之后,谭传华拿出经过改良的木梳子,让销售员去重庆最好的商场销售,没想到一下就卖完了,这样一下就赚了3200元钱,也让谭传华更有信心把小小的木梳子做大做强。
从加盟连锁到上市融资,再到中国梳子大王 !
1997年,谭传华决定把梳子生意做得更大。做大就需要资金,但解决问题,对于小企业是比较困难的,没有固定资产抵押,银行又不愿意贷款。
无奈之下,他打出了这样一条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企业怎么招聘银行?很快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因此蜂拥而至,对这件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原来是小企业希望可以得到银行的支持,也引起了大家对“银企关系”的讨论,后来,谭传华不仅得到银行方面的贷款,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
虽然有了资金支持,但做木梳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竞争力,他把以前的商场铺点模式改为了专卖店的模式。
改为专卖店的模式后,他发现销量一路飙升。那个时候的市场,做梳子的多,但鱼龙混杂,产品参差不齐,很多人并没有很强的`品牌意识,谭传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设立了专卖店,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1998年,谭传华又改为了加盟连锁的模式,此次走上了连锁经营的道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他投资250万拍摄方言电视剧,没想到却交了100万的学费,最终只收回了150万。
冷静下来后,谭传华不想求快了,只要把店做好就可以了,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发展。
创业8年后的2001年,谭传华百年老店的目标更进一步了,专卖店开出了一百多家。
一把梳子,做出了十几个专利,两千多个品种,满足了各种消费群体。
2009年12月29日,谭传华实现了谭木匠在香港上市的梦想。
到2010年,谭木匠已经开了853家特许加盟店,甚至开出了国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都有分店,每年卖出350万把梳子,谭传华身家达到了5.32亿,排在重庆富豪榜11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梳子大王 。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
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如果放弃了就没有可能,坚持就会有很多可能!
失去手臂后的谭传华,很多人都认为他这辈子完了,可是现在呢?
本想当一位画家,却因意外失去右手,带了50块就去北漂,却因残疾受尽冷眼,但他能从头开始,靠着一把小木梳逆袭做成上市公司,他就是谭木匠创始人谭传华。
截至今日(9月14日),谭木匠港股报价3.68元,总市值达到9.15亿,还以“员工近半数都是残障人士”登上热搜。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木梳上市公司,谭木匠每一年都在赚一个“小目标"。
做2元日用品做到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谭木匠2018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达到:3.12亿、3.36亿、2.77亿,净利润达1.1亿、1.2亿、0.8亿,2021年上半年最新统计,谭木匠特许加盟店的数量为1144家。
一把日常2元能解决的梳子,谭木匠售价几十块到上千块都有,平均一把梳子几百块,毛利率超过60%,谭木匠为啥能把一把木梳卖得这么贵,同时赚钱呢?
这要从创始人的创业路说起。
谭传华生于重庆的农村,年轻时因意外被炸掉右手,没法干粗重活,在农村可算是出路艰难。后来又做过流浪画家饿死街头,准备去山里结束生命,遇上大雪封山,还当过美术老师,卖过烤红薯,开过花店干过不少事。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谭传华只好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做一个木匠,卖木雕结果也没赚到钱。
咋办呢?谭传华开始四处进行市场考察,去深圳参加博览会,看看同行的雕刻,结果此行意外做了一个影响此生的重大决定——做木梳!
谭传华了解到木头梳子最为畅销,但市面上做木梳的品牌却很少,于是谭传华开始琢磨梳子这个“巨大的缝隙市场”。
一开始,他当时并不知道梳子如何生产,就去请教师傅,然后把传统手艺和和机器结合改造。几个月后,第一批三峡牌木梳就产出了,销售员卖了一天,卖了2块钱,也是这2块钱,开启了一个“梳子王国”,随后梳子凭借高质量受到热捧。
1997年6月份,谭传华正式将自己的公司改名为“谭木匠”,立志做百年老店;2009年年底,谭木匠成功登陆港交所,谭传华也实现身份的转换,身价高达5亿元。
死磕品质:一生只买一把梳子
如果想让梳子获得足够溢价,以量取胜肯定不行,谭木匠算是个成功典范。
为什么选200块一把的梳子,而不选2块钱的?追根到底还是质量过硬。
其实老谭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做木梳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
1995年,刚刚有所起色的公司,相继完成了一些重大的技术改进。但有 15 万把梳子因技术质量不合格需要烧毁,这时候却有批发商愿以低价收购,如果被收了,总计能拿到100万。
公司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和兄弟们讨论之后,没有一个人愿意将这转手能换100万的货烧毁。
可如果不烧毁,这批不合格的货流入市场,就等于砸了招牌。
为了长远利益考虑,老谭最终决定烧掉。虽然丢了 100 万,但今后的日子还长,还能挣回来。
谭木匠的高端定位决定了价格和质量都不能差,谭木匠全国所有店铺的同系列产品统一定价,且不还价不打折,很符合专卖店的经营规律。
它有强大的礼品属性,根据公司财报,礼品装的销售额居然占据总收益的70%以上。
谭木匠还专注于增加梳子的技术含量,开发出各种新品。今天的谭木匠的产品 涉及126个种类、574个型号、2480种款式,而且在不断增加。
除此之外,为了让产品更显高级感,谭木匠的所有门店极其其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复古元素和古色古香的设计,既传统又现代的基调让消费者路过都忍不住驻足。
谭木匠鼓励一个人一辈子买一把梳子就够了。
看过低复购的,但没看过以一辈子为单位的吧?
在大家盯着快消品的复利眼红时,谭木匠却自己把路走绝。以“逼死”自己的方式,换来的十几年不烂的品质口碑,这狠劲咱不得不服。
参考资料:
青年横财发展会.雪花肥牛.《秃头企业家如何靠卖梳子年赚上亿?》
行动教育. 伊尹.《18岁残疾,25岁欲自杀,光头卖木梳,成就10亿“谭木匠”》
市井财经.叶克飞.《别小看,一把小小的梳子能做成上市公司》
;F. 谭木匠是如何盈利的
分以下三个角度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谭木匠是否盈利?回答,盈利。去年谭木匠营业额27,196 万元,税前年度溢利 14,229万元,税后年度溢利12,616万元,不但盈利,而且利润率不低,营业额的50%以上是利润。
第二,谭木匠利润的组成:梳子類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7,540万元,佔總銷售額的27.7%;組合禮盒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18,165万元,佔總銷售額的66.8%;鏡子類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236万元,佔本集團總銷售額的0.9%。可见价格相对较高的礼盒是其主要利润来源。
G. 谭木匠的梳子为什么那么贵
谭木匠”主要生产木质材料的梳理用品和小饰品,该品牌创立于1997年,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谭木匠的产品理念是“将现代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艺术性、工艺性、观赏性及实用性等体现在产品上”,这句话到目前为止还不算一句空话。
目前来看,谭木匠已经成为同行之中比较知名的品牌,除了在制作工艺和材料方面可以让更多人放心以外,品牌效应也必然会给产品带来一定的溢价效果。
谭木匠常用的制作工艺
1、合木:是指梳齿和梳背由两片木材分别制作,最后再榫卯拼接成完整的梳子。合木工艺的好处是:梳齿和梳背按木材纹理垂直拼接,梳齿为竖纹,梳背为横纹,二者均不易断裂,大大增加了梳子的坚固耐用性。这种梳子制作工艺复杂,如果拼接工艺不到位,时间久了接口就会开裂并导致梳子无法使用,所以对精细程度要求比较高。
2、生漆:生漆工艺就是在制作好的梳子上镀生漆,使梳子呈现鲜艳的彩色。生漆是一种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天然染料,具有耐腐、耐磨、耐热、富有光泽等特点,是很好的手工艺品涂料。生漆工艺对均匀度的要求较高,如果镀漆不均匀,就会出现梳子的表面颜色深浅不一、高低不平的现象。生漆工艺好的梳子做出来没有任何瑕疵,表面光亮如镜、色彩均匀,看起来非常自然。
3、彩绘:就是在梳子(以桃木、黄杨木梳为主)上绘制彩色的图案,虽然大多是比较小的图案,但是在上色的时候恰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要保持颜色精细匀称,不能将颜料涂到图案外面。
4、镶贝:将贝壳制作成特定的形状镶嵌到梳子上,使梳子呈现华贵之美。镶贝工艺对精细度要求较高,贝壳的形状要与梳子上的凹槽严丝合缝才算是完美。
总结
总的来说,谭木匠的梳子主要贵在两方面:一是品牌,二是工艺。品牌是众多优势长期积累的后果,工艺及材料则代表了产品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