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羊汤饸饹面做法
主料:面粉400克、水15克、盐2克
调料:羊肉300克、大葱1棵、姜2片、大蒜2粒、八角1个、花椒10粒、盐2克
做法步骤:
1、先来煮羊肉汤,羊肉洗净,加葱段、姜片、大蒜、八角和花椒,再加足水,大约1000毫升,煮的过程中会损失一大部分,最后会得到500毫升左后的羊肉汤。
② 在河南哪里的饸饹面最正宗
作为个吃面大省,河南的面条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正宗这个词有点挑拨离间,哪个地儿不正宗啦?
冒着热气的饸饹面,看起来就十分劲道,让人食指大动。再浇上蒜汁、芥末等调料,那味道让人久久回味。
③ 正宗饸饹面在哪学
只有来这里,才能吃到最正宗的饸饹面
相信不少喜欢朋友都吃过各种各样的面食,比如山西刀削面,河南的烩面,兰州塌漏的拉面等等。各式各样的面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一种来自我家乡郏县的特色美食:饸饹面。
饸饹作为一道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吃的美食,在郏县人心里有着不一样的地位。每次出远门回来,吃上一碗饸饹面是不可或缺的,或许在很多郏县人的心中只有吃了这碗面,才是真正到家了。
不同于其它面食,饸饹的制作工艺很特殊,最早的制作工具是木质的饸饹床子,它的样子类似于老式压水井一样,将活好的面放进中间的腔堂里,腔堂的下面有圆形的网眼,然后利用杠杆原理,用人力按着一头用力下压,然后面直接顺着网眼上的小孔漏到锅里,就成了面条。
在郏县的山头赵,有一台世界最大的饸饹床子,一次可以制作五十人份的饸饹,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郏县参观。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面馆里基本都是用上了机器,机械化也使得制作过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速度更快也让食客等待的时间更短。当然也有很少得一部分面馆保留了原始的制作方法,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总需要有人传承下去。
不团燃烂仅制作面条的工具特殊,用来煮面条的锅更是有讲究,不同于一般煮面的小锅,煮饸饹面的锅一般直径都在一米五左右,这样的设计使得一锅能下十几人份,而且煮面的时间很快,一两分钟就能煮好。
饸饹面不仅制作工具特殊,做法更是有讲究。
等到面条煮熟,接下来就是捞面师傅的表演时间了。有的朋友就要问了,不就捞个面条吗?我也会,有啥稀奇的!没错,捞面条是谁都能捞,但是饸饹面就不一样了。前面说过了,饸饹面的面条是由面直接漏到锅里形成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截断的,一根面条可能十米二十米,没有这方面的功夫你还真捞不出来的。
有经验的师傅只用两根筷子,一个漏勺,筷子一挑,漏勺接住,筷子一划,面条齐齐断开,捞好的面条再由漏勺倒入准备好得大瓷碗里,每碗的面条几乎分毫不差,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然后就是给面条加上配料。配料放在三个盆里,一个盆里放着段好的大葱和香菜,另外的两个盆里放着片好的熟羊肉和羊杂,以个人的喜好选择。
用饭勺盛上半勺大葱和香菜洒在面条上,浅绿的大葱和香菜配上嫩白的面条,让人更加有食欲。接着从另一个盆里盛上半勺已经片好的熟羊肉。(天地良心,我亲眼所见!盛的时候绝对是半勺,也许是在学校食堂当过打饭的师傅?每次到碗里的羊肉总会比我想象中得少。)
但是这绝对不影响饸饹面的美味。面馆里是有两口大锅的,前面说过,一口是用来煮面的,而另一口大锅中的老汤就是饸饹面美味的精髓所在。这锅汤几乎全年不断火,配上祖传的秘方,辅以八角、茴香、胡椒、肉桂等各种香料,一个饸饹面馆的面好不好吃,这锅老汤绝对是最关键的。
一碗已经加好配料的面条已经到了最后的工序,加上纯羊油熬制的辣椒,用老汤冲下,再用味精提香,就这样,一碗美味的饸饹面就完成了。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而且香而不腻,深受喜爱。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郏县人,又热爱着家乡的美食,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饸饹面馆都会进去品尝一下,但段激是品尝过各地的饸饹面,始终觉得只有家乡的饸饹面才是最正宗的。
怎么样,听完我的介绍,你是否有想品尝一下的冲动呢?也欢迎喜欢的朋友来到郏县,到时请大家吃最正宗的郏县饸饹面!
④ 我也想了解一下饸饹面
饸饹面[hé le miàn](市面上又称合罗面)是一种中国北方晋冀鲁豫陕五省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面条状)放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西、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山西南部饸饹面尤为起源早,在运城地区,临汾地区,晋城地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饸饹面馆,当地人开玩笑说,“曲沃饸饹面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当地人们喜爱饸饹程度。 河北宁晋县西关饸饹锅、河南郏县饸饹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荞面饸饹也是远近闻名,与山西曲沃饸饹面相近,但各有特色。饸饹面在山西大同、河北邯郸、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宁夏盐池也很常见。 2018年8月,饸饹面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