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分类 » 李渔和他的两头乌上海加盟
扩展阅读
玛雅房屋加盟店 2025-01-20 03:46:35
酸菜鱼套餐饭加盟热线 2025-01-20 03:32:51
河南煎饼加盟店 2025-01-20 03:30:51

李渔和他的两头乌上海加盟

发布时间: 2023-02-15 10:17:09

1. “浙中凉都”果然名不虚传,夏日避暑绝佳地!浙江金华度假攻略

炎炎夏日,想找个清净的地儿避暑度假,那就去山间吧!

约上三五好友,赴一场25 的清凉之约,用三天二晚去了“浙中凉都”金华山,果然名不虚传,是一处避暑纳凉绝佳地。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金华,从上海虹桥站坐上一列高铁,两小时不到就到了金华站,交通非常方便。

金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这座城市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低调宜居,有着独有的味道。

三天闲逛,对金华这座城也开始略有了解,原来金华人会说:江南或江北,原来我们熟知的东阳和义乌,也属于金华。

金华山真是个好地方,这个夏天带上家人去山间避暑去吧!那金华山怎么玩?这几个地方不能错过。

金华第一站,便去了婺州古城,这里是金华的城市记忆。

婺州古城依江而建,地处义乌江、武义江、金华江三江交汇口,距今已有1800多年 历史 ,是金华 历史 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是城市文化之根。

到了婺州古城,地标建筑“八咏楼”,是一定要去打个卡的。

一代才女李清照登八咏楼,触景生情留下千古名句,为后人熟知: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婺州古城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很多这里的很多店家都很精致文艺,值得停下来小坐。

如“三喜吃饭公司”,“李渔和他的两头乌”,“半壁江山”等,涵盖了茶楼、餐厅、小吃店、生活馆、小酒馆、花店等等,业态非常丰富。

在古城景区内,聚集了金华市剪纸博物馆、金华婺州窑博物馆、金华玉文化博物馆和金华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在国内鲜有,已成为古城街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还登顶金华地标建筑—万佛塔,俯瞰360度的金华城,第一印象特别好。

如果你来浙江金华,一定不能错过婺州古城的夜晚。相对于白天的清净,夜晚在婺州古城好热闹,且很有人间烟火气。

傍晚如当地人一样闲逛。

一定不能错过古子城夜市晚上八点左右的免费婺剧演出,虽然听不懂,但是站在人群中听戏的感觉不错。

也不能错过各种各样的小吃,各种各样的饼。老历饼、肉麦饼…一个个尝过来,直呼吃不动了。

婺州古城真的太好逛了!充满了各种小惊喜。推荐!

旅行贴士:

门票:免费

建议停留时间:4-6小时

双龙洞和黄大仙祖宫是双龙风景 旅游 区的核心景点。来到浙江金华,双龙洞是一定要去打个卡的。

洞内气温18 ,洞外气温25 ,金华山可真是避暑胜地,记得要带外套进洞。

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 历史 已有1600多年,因为洞口有二个龙头而得名。

这个天然溶洞,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夏日游玩双龙风景 旅游 区,一点都不晒,景区内林木葱郁、溪泉潺潺、凉爽宜人。

当地的朋友说,去双龙洞一定要穿裤子和外套,我想着能有多冷,我这么抗冻一个人!然后穿着夏天的热裤就进去了。

差点冻傻在双龙洞里,这可是在夏天啊!看我身后那个龙头,是不是很像一条龙?

很有意思的是,进洞大家都需要躺在船里,不能抬头,一抬头就会撞到头顶的石头,所谓“双龙卧舟”。

感叹着这么高深莫测的一个溶洞,这样的进洞方式,以前的人是怎么发现的啊?

“双龙卧舟”“冰壶飞瀑”“朝真赏石”自古被赞为“天下三绝”,仙瀑洞瀑布单阶落差世界之最,是三十六洞天之一。

用一句话来形容双龙洞的最大特点,便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值得一去。

小学语文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不知你还有一些印象么?那是叶圣陶眼中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双龙洞南侧还有一处金华观,可以进去游览一番。

金华观又称赤松下宫,民间称黄大仙观,相传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殿内供奉的就是黄大仙神像。

旅行贴士:

双龙风景 旅游 区大门票80

包含双龙洞、黄大仙祖宫、冰壶洞、桃源洞、仙瀑洞

建议停留时间:3小时

金华除了美景 美食 ,这里也有浓厚的 历史 人文。

黄大仙祖宫是“江南道宫之冠” ,同行的小伙伴据说黄大仙祖宫的求签非常灵验,有很多香港、广东游客都会专程慕名而来。

好奇心驱使下,我们顺路去鹿田书院逛了一圈,然后又去了黄大仙祖宫。

鹿田书院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鹿田村,四周群山环抱,景色秀丽。古代文人墨客游此,题咏颇多,被誉为“八婺儒宗”。

鹿田书院为院落式建筑群体,中轴线上有门厅、正厅和后厅。整个书院不大,非常安静。

里面有几个展厅,展示了金华 历史 上的进士名单。

黄大仙祖宫离鹿田书院很近,大约400米,步行即可到达。

这是江南最大的道观,投资2000多万,宫境深邃,成了中国之最。

金华兰溪市北隅的黄湓村,便是大仙黄初平出生地,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给人遐想。黄大仙在东南亚一带华人中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侨仙之美誉。

在黄大仙祖宫的赤松宫与灵宫殿之间有一个祭坛,朋友和站在阴阳鱼眼处说话,都有强烈的回音和鸣,很有意思。

你有什么愿望呢?

不是迷信,心诚则灵,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神仙也没法帮助你啊。当你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旅行贴士:

黄大仙祖宫属于双龙风景 旅游 区大门票的一部分,门票80元。

包含双龙洞、黄大仙祖宫、冰壶洞、桃源洞、仙瀑洞

鹿田书院免门票

建议停留时间:3小时

金华山南麓,尖峰山之西,有一座千年古刹——智者寺。没有想到,这么庞大的建筑群—智者寺,居然都是免费开放的。

这是在原址重建的寺庙,规模宏大,金碧辉煌。

2010年复建工程正式奠基,2015年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这座寺庙,也成为了浙中西部的佛教佛事活动中心。

有多宏伟呢?智者寺占地300亩,中心区建筑组群主要分为三进。

光智者寺的大雄宝殿,就占地面积有近十亩,殿内大大小小的柱子多达 199 根。

曾经的智者寺,香火鼎盛时,曾有寺僧千余,为江南名刹。

进门处有一块碑,为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游的手笔,便是《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碑》。如果你去智者寺,别忘记去欣赏下。

千年古刹——智者寺重放异彩,让游客感叹着金华山的道、释、儒文化沉淀,如此深厚。

旅行贴士:

智者寺免门票

建议停留时间:3小时

盛夏去爬山,会不会热得中暑?亲测下来,金华山确实是一个避暑胜地啊。

用整个一上午去了双龙溪峡谷,沿着潺潺溪水一路往上走,山林清翠,鸟语花香。第一站,是双龙电站纪念馆。

双龙水电站位于金华山南部山麓。

这里很怀旧,时光在这里留下很多的印记。

双龙溪峡谷南起西旺村双龙水库,北至洞前村双龙洞,全程约4公里,是典型的沟谷地貌,两山夹持,沟壑深邃。

这个峡谷紧邻双龙景区、智者寺、毛主席视察双龙电站纪念馆,距离金华城区仅10.8公里,半小时车程可到。

感叹着金华本地人可真幸福啊!没事就可以来这里爬山溯溪,不要门票。

一路上还规划了许多名人雕塑、摩崖石刻、亲水栈道、休憩亭台。沿途的有李渔、徐霞客、李清照、郁达夫、郭沫若等与金华山有关的 历史 文化名人雕塑。

关键是一点都不热,也不晒。山里气温在25度左右,非常的惬意。

浙江金华避暑之旅,闲逛了婺州古城、智者寺、黄大仙祖宫、鹿田书院、双龙洞、双龙溪峡谷......

赞叹着金华真是个好地方,是个旅行宝藏地。美景、 美食 、人文都不错,交通又方便,很适合度假。

除了闲逛,那住在哪里呢?下一篇,分享给你们。

2. 杭州当地人都喜欢去哪吃饭

看了奎元馆酒就不想看下去了,就想吐槽,炒的浇头一点都不新鲜,过来 旅游 满心期待进去,满头黑线出来,面条是可以,浇头太差了,还没家里楼下的好吃,现在的奎元馆已经不能与老底子的奎元馆比了,现在做出来的面条不如外地人开的小店做的好吃。

奎元馆已经没落了,基本没什么人去了,店面也越来越小,片儿川里的笋居然变成了罐头笋,一点都没小时候的味道,新丰小吃己变,杭州人己经很少去了。跟以前的质量相比,太差了,所以说现在去奎元馆的老主顾也没有以前多了。

还有外婆家、知味观、山外山、天外天、老头儿油爆虾……都天天满座,我是上海的,喜欢小河直街去用餐,茅家埠经济实惠,口味稍待改进,新白鹿虽然价格便宜,但份量实在太少,性价比没得高的,所以说今天的新白鹿饭店也一般。

说起杭州,西湖、灵隐寺、宋城等景点被人津津乐道。然而,杭州除了秀丽的风景, 美食 也是超级多的,杭州人对吃的可是绝对不含糊的。那么,杭州当地人都喜欢去哪里吃饭呢?且看我细细道来。

一、奎元馆

位于解放路上的奎元馆,是杭州城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之一,享有“江南面王”的美誉。奎元馆的面条很劲道,汤头鲜浓却没有味精的味道。

在奎元馆中,最负盛名的要数片儿川面和虾爆鳝面了。片儿川就是酸菜肉片面,酸爽的汤汁让人食欲大开,劲道的面条和酸菜肉片等配菜一起,让整碗面条的口感十分的丰富。至于虾爆鳝面,个头相等的河虾和鳝鱼一起爆炒,虾嫩鳝脆,汤浓味鲜,整碗面把原料的味道层次提升了一步,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

此外,奎元馆会根据四季的变化不断翻新品种的面条。因此,在杭州当地人之中,奎元馆很是受到喜爱。

二、新丰小吃

鲜美的虾肉小笼、软糯的喉口馒头、让人满足的虾肉馄饨……新丰小吃店内具有杭州特色的小吃还真不少。

在店内,你经常能看到许多杭州的本地人,结伴而来,或吃些小吃,或打包一些馄饨带走。

来杭州,新丰小吃应该算是不能错过的一家小吃店了。

三、新白鹿餐厅

新白鹿餐厅里的菜品主要是杭帮菜,价格比较实惠,但是去吃的人会比较多,经常会遇到排队的情况。

糖醋排骨、铁板牛柳、糯米藕片……总的来说,新白鹿餐厅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很值得一去。

杭州本地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杭州的餐厅比较多,老杭州人喜欢去的也有很多,从小吃到正餐,从平价饭店到高级餐厅,选择不要太丰富,以下推荐几个当地人喜欢去的店:

新丰小吃
新丰小吃是杭州本土家喻户晓的小吃品牌,1996年营业至今,分店开遍杭州几个老的大型社区,主营各种杭式点心、小吃,物美价又廉,深受本地人的喜爱。推荐新丰大包、鸡粒包、糖糕、虾肉小笼、虾肉馄饨、牛肉粉丝汤等,个人尤其喜爱他家的虾肉小笼和美味血汤。

新白鹿餐厅
新白鹿餐厅是杭州本地有名的中餐厅,最初只是武林银泰旁边耶稣堂弄里的一家小面馆:白鹿面馆,因出品的菜品广受好评,价格又非常实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经营规模也逐渐扩大,从而改名新白鹿餐厅,目前已在杭州开设多家分店,每一家生意都很好,周末用餐高峰常常要排很久的队。推荐招牌菜:咸蛋黄鸡翅、蛋黄子排、糖醋排骨、鱼羊鲜、菠萝牛柳、香烤鲈鱼等等。

老头儿油爆虾
这个店也是杭州有名的杭帮菜老店,早期以菜品好服务不好而出名,当年说服务不好是因为食客太多、排队太久,店员忙不过来,点菜也只推荐招牌那几样每桌必点的。然后近几年发展较快,在杭州开了不少分店,虽然生意仍然火爆,但服务上却有所提升。推荐:油爆虾、干炸带鱼、卤鸭、炒腰花等等。

外婆家
鼎鼎大名的外婆家餐厅,从杭州起家,分店越开越多,早已走出杭州,有开遍全国的趋势。某种意义上来说,外婆家开创了经济型中餐厅不但注重菜品,也重视店内装修和服务的先河。目前在杭州,旗下还有许多子品牌餐厅,也都很美味,如炉鱼、锅小二、第2乐章,以及高端品牌宴西湖等,每一个都值得去吃。

慧娟面馆
慧娟面馆是杭州人气很旺的面馆,满满杭州老底子的味道,目前已有多家分店,当然店内不止是面条,也有其他特色菜品。推荐:片儿川、虾爆鳝面、千张包、白切羊肉、卤鸭、红烧大肠头等等。

以上都是杭州本地比较有 历史 的餐厅,老杭州人都很喜欢的。杭州餐饮发展很快也很好,近些年也有许多新的餐饮品牌广受好评,如:素描、新榆园、朴素等等,也都是挺不错的。

说起杭州本地人喜欢去哪儿吃饭?老杭州人最有发言权。

在七八十年代,楼外楼、天外天、山外山、杭州酒家、素春斋、天香楼等的饭店和酒楼,那时是价廉物美,色香味形一应俱全。

而现在,杭州本地人都不去那些饭店和酒楼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现在名店的厨师做不出品牌名菜的味道。

所以现在本地人都喜欢去,新开元、花之城、外婆家、新白鹿、弄堂里、藏鲜工坊、新腾飞、或者是 美食 街上的各家小饭馆、小酒店。

说的不好听的话,品牌名店做的龙井虾仁、西湖醋鱼,还不如我做的好吃,有时候真怀疑厨师是不是南方人。

每一个杭州人或在杭州生活过,甚至路过的游人,都会有自己心目中的杭州 美食 ,下面列举一些,看看是不是你吃过的或者听说过的杭州人常去淘 美食 的地方:

1、政府着力打造的各大 美食 街,如:高银街、中山南路小吃街、胜利河 美食 街、大兜路 美食 街等。

2、散布在各大商场或商务大楼里的酒楼餐馆。这种类型的餐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大大方便了购物者或上班族就地品尝美味佳肴。在杭州比较知名的餐饮品牌,如绿茶、外婆家、白鹿餐厅、杭州人家等,都在各处有分店。而杭州常去的一些商场则有银泰百货的各家分店,万象城,杭州大厦,天虹百货等。

3、散布在城市大街小巷里的这种土家菜馆和面店,尤其是居住小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杭州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个菜馆离家不远,价廉物美,规模不大,但吃起来各有特色,非常亲民,极少有宰客现象发生。通常只要利用网络的搜附近功能,就能就近找到可口的 美食 店,标识为"xx土菜馆"的小饭店,往往生意兴隆。

奎元馆是六二吃吃的!

看着楼上的回答,感觉就是官方的标配。有一条街,叫做复兴南街,那里一条街都是老底子的面馆,是当地人最爱的一条街,那队伍排的老长老长了。板凳面是最有名的

哪里酒家门内外排队的多,那里的菜肴美味就不差,这比美团大众点评网上更可靠,要想知道杭州人最爱吃的饭店,按照这个标准找一找。

杭州人喜欢吃便宜经济实惠的为主,有时候一个人吃一碗面也是很满足的,杭州人最喜欢的面是片儿川,或者肉丝拌川,拌川里面还要加荷包蛋,大排或者猪肝这种吃法,而且是街角小巷子的的那种面馆,还有新丰小吃里的牛肉粉丝啊,小笼包这种,还有吴山烤鸡,以及之前最早的新白鹿餐厅,到现在的外婆家,绿茶餐厅,和老头儿油爆虾这种平价餐馆,不算是吃得很豪华,但是杭州人一定吃得很满足很舒服!

杭州逛吃(干货)-高级吃货的自我修养
杭帮菜篇

外婆家,绿茶,新白鹿,弄堂里这些大都熟悉到不能够在熟悉的了,在这里再推荐一些给大家!

杭州酒家 老牌杭帮馆,就在西湖旁

知味观 小笼,片儿川和猫耳朵

福缘居酒楼 脆皮大肠和油淋鸡超好吃

兰边碗

好食堂 虾仁腰花 香芋煲很OK

文兴酒家,叶马茶楼,桂语山房,江南驿,三姐妹杭帮菜,金猪28杭帮菜馆,23号墙门菜

小吃篇

河坊街,西湖:游阜豆浆,周萍粽子,孙奶奶葱包烩,文记鱼圆,御秧发糕,宝美点心,南方大包,吴山烤禽,早城故食,李渔和他的两头乌,山家清作,温州汤团店

凤起路市场:李记酥鱼,老方糯米藕,采荷光头卤鸭

3. 为什么说中国戏曲理论成就最高者当推李渔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小说家、戏剧家,也是一位天才卓绝的戏剧理论家,具有丰富的创作和舞台经验。在其各类作品中,著述成就最高的当推《闲情偶寄》,《闲情偶寄》内容富赡,为我国第一部最系统、最完备的戏剧理论著作,是其美学思想和人生经验的总结。其精华部分的《词曲部》和《演习部》,被后人单独摘出印成一册,名之曰《李笠翁曲话》,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曲论著作,是我国古代戏剧美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第一部从戏剧创作到戏剧导演和表演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戏剧特殊规律的美学著作。李渔《闲情偶寄》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理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要求“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宾白第四》)“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要想创造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要“梦往神游”,“设身处地”,把剧中每个人物的特殊性格和内心世界揣摩透彻。创作个性化的语言,首先要代人立心,“所谓‘代人立心’,也就是像演员演戏那样,进入所描写的角色之中,细心揣摩与体会每一个剧中人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某一特定条件面前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要与其同甘苦,共命运,按照剧中人物的性格逻辑去思索,去行动。

4. 最好吃的特产有哪些盘点各地最好吃的特产

出去旅游只有吃到了当地特产,这次旅游才算圆满,但是即使去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到了那里之后还是被各种美食搞得眼花缭乱,已经分辨不出哪些是最好吃的特产了,也不可能所有的都尝个遍,这个时候就需要看一看我盘点的这些各地知名特产,让你的旅游变得有意义。

# 精致细腻的华东

1、满满蟹粉

淮阳菜里出场率极高的食材,用蟹拆肉,佐以配料,入菜或者拌饭都让人心满意足,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极致蟹味,有了这样的情怀,怕是走到哪都要备上一罐了。

这款满满蟹粉不会过油过腥,更加适口,7斤蟹才出1斤膏和黄,功夫下足了才够的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严选江苏大湖域的好蟹,满满鲜味,简单配碗白饭都是醉生梦死。

2、绍兴黄酒

背靠鉴湖的一方好水,黄酒作为三大古酒之一,是绍兴人家都会酿的家常酒。好的黄酒工序复杂,却出品层次丰富、芳香清甜,带着很多连葡萄酒也难得的高级香气。

塔牌对酿酒匠人颇为尊重,手工酿出的黄酒风味更是迷人,生于盛世又成就于绍兴的风土,黄酒真是惹人魂牵梦绕。

3、浙江金华火腿

说起火腿,中国可是最早开始食用这种食物的地方,金华火腿也是赫赫有名了。取一块好部位的带皮火腿肉,浇上绍酒、冰糖反复浸味,配上通心白莲,蜜汁火方可是江浙一带的传统名菜,带着深深的地域味道,肉质酥烂,滋味鲜甜。

火腿在自然环境里全发酵熟成,要过上2-3年,不比欧洲火腿电子化的恒温环境,金华火腿的损耗和制作难度非常大,用盐需要分毫不差,成品最后难免含盐量比较高,入菜就省了盐,煲汤或者垫着笋干蒸了,火腿肉质润滑,咸香后能隐隐吃到鲜甜。

4、浙江五芳斋肉粽

聊到了浙江怎么能不提五芳斋呐,不过名气够大好像也不用多说啥哈哈。招牌肉粽我一个北方人吃了也喜欢,肉香和糯米香融合在一起,咸香适中,而且米香中和了肉腥味,吃起来有些分不清米和肉,总之就是满口香糯。

5、兰溪鸡子粿

鸡子粿,在兰溪话里面就是鸡蛋饼的意思。在放入瘦肉、豆腐和葱馅的油煎饼中,灌入一个打碎调味的鸡蛋,入口醇香鲜美,是兰溪街头颇负盛名的美味小食。

刚出锅的鸡子粿,看着晶莹剔透,皮简直是薄如蝉翼、几乎呈透明状态,香气扑鼻,夹着葱香、蛋香、肉香,让人口水直流,发着烫也得咬进嘴里。

李渔和他的两头乌,杭州凤起路416号

6、苏州采芝斋松仁粽子糖

虽然包装看起来像是那种不会好吃的特产,但它还真是苏州宝宝们的过年必备,妥妥童年回忆啊。粽子糖里包着松仁,15块钱能买一大盒子,有时候快乐真是来的太容易了哈哈哈哈。

另外采芝斋也是非常靠谱的老字号,它家藕粉也挺好吃的~

7、上海沈大成条头糕

沈大成是一家来自上海的老字号,主营上海风味甜点、小吃,1875年成立,也是很有年头了。条头糕是它家的招牌,用糯米做的一种点心,长条状,中间包裹着红豆沙,口感软糯,不粘牙,糯米、豆沙中和后甜而不腻~

上海沈大成,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636号(近浙江中路)

8、杭州楼外楼

难得名声远扬的酒楼,肯把该趁热吃的菜端进电商来的。楼外楼天猫店铺里有很多名菜,包括东坡肉、西湖酥鱼、叫花童子鸡等,其中最心仪和最难忘的就是它们的东坡肉,肥瘦相间,真是入口即化,虽是一大块,但感觉每一丝都入味了,浓浓的酱香,吃完后还回味无穷。

杭州楼外楼,杭州市孤山路30号(近平湖秋月)

9、江苏三凤桥酱排骨

专做无锡排骨的老字号,酱排骨做的十分的软,入口感觉骨头都是软的,肉已脱骨,很容易咬下来。它有微微的甜味,酱香浓郁,肉质松软,油而不腻,连汤汁都很好吃,怪不得在天猫上能有5万多的销量,看来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呢。

# 悠久市井的华北

10、北京六必居老北京蒜肠

有调香肠评测中的有调之选。吃起来非常爽口,是的这次要用爽口来形容肉类!清香的蒜味化解了油腻感,肉香很柔和,完全没有油腻感和淀粉感。是可以买回来当零食吃的款!哪怕是不喜欢吃蒜肠的人,也可以接受并欣赏,简单却好吃极了。

北京六必居,北京市前门外粮食店街3号

11、北京秋栗香糖炒栗子

怀柔饱满香甜的油栗,不就近炒熟热乎着吃了真是太可惜了。总说喜茶排大队,那秋栗香风雨无阻的排队,可是一排就是好几年,恨不得连旁边的咖啡店都做上了消费50以上不用排队买栗子的营事。

它家出名的坏果率极低,挑起栗子可事儿了,然后一锅粗砂配上糖稀,出锅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口感,皮薄好剥、软糯香甜,啧啧啧,可劲儿嘚瑟

秋栗香,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2号

12、北京稻香村

过年过节,跑到店里挨块约分量,凑上一盒京八件,孩子们围着挑,哪块都舍不得放下,真是深入人心的记忆了。稻香村的糕点类型非常多,大家喜欢吃的也各有不同。卖的好的山楂锅盔、外皮酥脆、内陷咸香的牛舌饼、香甜可口的拿破仑蛋糕,可不是还和小时候一样哪块都想要。

13、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它始于1927年,最开始是一间小小的麻花铺,后来不断创新制作工艺和用料,有了今天非常知名的桂发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名声在外,应该不少调友都吃过,手工拧制的麻花,嚼起来特别的酥脆,有什锦、椒盐、黑芝麻、山楂、五仁等很多种口味可以选择,每一种都非常好吃,吃一口充满油香、面香和料香,既能当零食也能做为早餐。

14、山西冠云平遥牛肉

好几百年的历史,平遥牛肉可是陪伴了晋中古城不少岁月。用盐用水,甚至节气时令,更别说宰割、切片、腌渍、卤煮等过程都十分讲究,每一步都精细入微,算是北方难得的精致佳肴了。做成后色泽很红润、肉质鲜嫩,味道咸香醇厚,料理时的辛苦,每一分都融在这美妙的味道里了。

15、山东德州扒鸡

四大名鸡里怕是最有名的一位了,德州扒鸡可是很老很老的老字号,距今300多年历史了,早在干隆年间,它就被作为贡品给皇帝享用。

不说名气,德州扒鸡的味道也绝对让人印象深刻,做起来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种香料,先炸后煮,火候还得控制好,这样做出来的扒鸡才能色香味俱全。德州扒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五香脱骨、肉质紧而不柴、味透骨髓,香料味浓但不烈,肉味香而不腻,配上口酒真是绝了。

# 丰富包容的华南

1、广州酒家粤点

广州好吃的太多,腊味和点心更是出名,广州酒家是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还贴心的开设了天猫旗舰店。

完全不担心踩雷,鸡仔饼、海苔酥、金钱酥、红茶酥每个都好吃,选择困难症就只好都买走咯~

2、柳州螺蛳粉

螺蛳(sī)粉这三个字,光是看到,就足够联想到一股独特的、浓浓的味道。螺蛳特有的鲜醇味道,配上酸笋、花生,汤粉Q弹爽滑,酸辣鲜香过瘾,真是欲罢不能了。有调还做了一次丧心病狂的螺蛳粉评测,其中好欢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非常深,评测结束之后成箱往家囤,很上瘾~

# 热辣辣的西南

1、自贡冷吃兔

冷吃兔又叫麻辣兔丁,是四川的传统美食。用新鲜兔肉制成,辣椒很多但是不辣,特别香。肉质干一些的比较好吃,当零食的话是可以一直吃的那种。

2、乐山甜皮鸭

甜皮鸭也是四川的一道传统小吃。与湖南的酱板鸭不同,甜皮鸭一点都不辣,反而鸭皮是有点甜的,因为外面涂着一层麦芽糖。鸭肉是卤香味,非常的香,有一点油油的但不会腻人!

3、廖记棒棒鸡

廖记棒棒鸡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熟食品牌,火爆到在成都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令人惊喜的是旗舰店买到的味道竟然和当地相差无几。棒棒鸡已经被切好成条状了,肉质细腻、嫩滑。如果不是一口吃完整块,咬一口还能在齿间牵扯出细细一条鸡丝,真是让食肉派无法不欢愉。

4、米粉

大到餐馆排档,小到街边小巷都有它存在的身影。米粉在每一个绵阳、德阳人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它也是最平淡无奇的。牛肉笋子肥肠、清汤红汤清红,冒着热乎气儿和极大的满足感,安逸得板。

5、云南鲜花饼

刚出炉的鲜花饼散发着淡淡的玫瑰香和面粉香,不管本来是要做什么,只要路过闻到了,就无法拒绝,非得热乎着捧在手里,一口咬下去又香又酥,吃的满口馥郁了才知足。好的鲜花饼甜而不腻,绝不会抢了鲜花香气的主角,真是无法言说的浪漫啊

# 念念不忘的华中

1、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人热衷的过早美食,浓厚咸香,过冷过油的碱水面筋道弹牙,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酱菜,那真是让人无法拒绝的快手美餐。

成立于上世纪末的蔡林记,名声在外,一直看到有很多美食博主在推荐它,几乎说起热干面就不得不提它。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觉得深色酱料的蔡林记并不是最好吃的热干面,包装实在分量足的大汉口,倒是不少武汉人出门在外最常囤的家乡味,地道上瘾。

另外面锦记的这款热干面包装很好看,食材新鲜,调味香美,也非常惹人垂涎~

2、湖南舜华临武鸭

酱板鸭是湖南的名菜,制作的时候会加很多酱料,反复腌制,再反复熏烘成深红色。其中要加十几种香料,咸、辣、麻、香,多种味道在嘴里碰撞。吃起来连皮都是酥酥的,并不会有很油很腻的那种感觉。不过就是超级辣,用一位湖南妹子的话形容是辣,辣到浑身的毛孔都开了。

# 大快朵颐的东北

1、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红肠

又一枚有调之选,红肠里面的肉是搅碎灌入的,同时加有少量的淀粉,使得红肠的肉质口感更加细腻,入口柔软但有肉感。肉香混合着各类香料的味道在口中爆开,没什么淀粉感,就是在吃肉!成品的红肠外观呈枣红色,表面是熏制后的褶皱。

2、吉林延边大冷面

说起东北吉林好吃的,延边冷面可是众所周知。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物,一般会配以泡菜、辣白菜、牛肉、鸡蛋、黄瓜丝、芝麻香菜等。一口进去微微辣,搭配着酸甜,马上就能刺激到你的味蕾。

3、辽宁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位于辽宁北镇市,沟帮子熏鸡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美食。始于清光绪年间,传说创始人尹玉成是偶然间结交宫廷御厨,得到了皇家宫廷熏鸡秘方,后来建熏鸡坊,之后成立了沟帮子熏鸡,也是中华老字号。

熏鸡表皮熏制的味道,有很浓的烟火气息,非常传统。它的制作工艺也特别麻烦,需要42味配料,煮后再抹糖熏制,所以熏鸡色泽枣红明亮,肉质细嫩,烂而连丝。吃一口鸡肉,融合了肉香味、香料味、烟火熏制味道,很是特别。

4、内蒙冰煮羊

内蒙地域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区域,但论起美食,更多亲近于东北口味,许多名菜都是和东北菜异曲同工。

冰煮羊起源自唿和浩特市,现在在北京也有分店,纯净水冻上的冰块,放上枸杞、洋葱,羊肉小块鲜嫩,一冷一热之后更加美味,肉质爽滑可口,久煮不硬,入口即化,痛快好吃的草原人料理。

这种做法现在已经在各地都有店面可以吃到啦,这里推荐一家内蒙古的店哦。

泽成冰煮羊,唿和浩特市大学东路巨海城1区北门

5、内蒙古风干牛肉干

仗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游牧民族的肉食真是没得挑的,牛肉干吃起来嚼劲十足,特别过瘾。风干之后,牛肉的味道愈发明显,当做随手零食非常合适。

6、唿伦贝尔奶皮子

据说八斤鲜奶才能做成一斤奶皮子,奶味浓郁醇香,厚实柔软,口感绵滑细腻,不过吃多了略腻,可加一些水果或酸奶做成日常小零食,草原味道很浓郁了~

# 爽快过瘾的西北

1、定家小酥肉

定家小酥肉,基本上所有回民街推荐指南必有的老店面。将纯瘦黄牛肉裹面油炸,用高温定住了牛肉的肉香,酥软香嫩。配上汤料上锅蒸,模仿慢炖的做法,借用水蒸气和时间的力量,让汤料和肉香完美融合,肉香四溢。是作为西安人每次回去都必须要打一次卡的都地方。

吃的时候,最好配上一点老西安的油泼辣子,完美中和汤里的牛油味。

定家小酥肉,大皮院西口223号

2、麻酱酿皮

西安凉皮大类可分成米皮&面皮,米皮里面较为出名的两款就是秦镇凉皮和麻酱凉皮。秦镇凉皮的精髓在于各家秘制的辣椒油,把切好的凉皮提起一小把,在辣椒油里面蘸一下,就能感受到这个西安经典美食里面蕴含着的粗中有细的深远文化。

麻酱酿皮,则赢在了最后的一勺麻酱上面。将切好的凉皮拌上少许小磨香油,依次淋入料汁、蒜水、回坊特色油辣子,最后加上一勺秘制麻酱。软妹子也可以一个人干掉一整碗!

3、兰州牛肉面

大家更为熟知的名字可能是兰州拉面,但本地人却更倾向于叫牛肉面这个名字,觉得拉面的手艺是理所应当的,想吃多粗拉多粗。

而这碗面好吃的终极奥义就是牛肉,慢火炖煮出来的牛肉汤,紧实清淡的牛肉片,被肉汁浸润口感丰富的白萝卜,上等牛肉的香让这些配料都鲜活生动了起来。最好配上红亮的辣椒油,撒上香菜和蒜苗,中国第一面,您请慢用。

4、新疆切糕

因为某些原因火了的切糕其实真的是新疆名小吃哦~切糕又名玛仁糖,在新疆历史很久了,选用核桃仁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等各种原料熬制而成,其实味道相当不错,只不过口味有些偏甜~

5、贾永信腊牛羊肉

去过西安都知道西安满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牛羊肉店,其中很多都是门前排了很长的队,属于去西安必带的东西。贾永信腊牛羊肉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家,据说有将近400年的历史了。看起来肉质紧实,却入口酥烂,而且十分的入味,香料的味道、肉的香味和咸味恰到好处,如果再配上点小酒就更爽了。

5. 宁静和焦恩俊演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啊

分类: 娱乐休闲 >> 电视
问题描述:

好像还有什么隆格格?

焦恩俊演的好像是什么“李三”?

解析:

古装电视剧《风流戏王》(2004年8月18日在横店开拍)

导 演:范秀明

片 长:28集

领衔主演:

焦恩俊(饰李 渔)

宁 静(饰李香君)

主演:雷恪生(饰洪承畴) 赵亮(饰王永康)

戴娇倩(饰隆格格) 李公律 饰王紫稼

娄亚江(饰吴强) 李屹(饰杜学士)

刘溯(饰周书吏) 隋兰(饰林五娘)

徐叶娜(饰王姬) 莫俏媚(饰乔姬)

尼格木图(饰曹玺) 冯进高(饰吴湘)

王振宇(饰李三)

出品单位:横店集团影视娱乐有限公司

幕后资料: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的传奇人生首次搬上荧屏。以李渔生平事迹为蓝本演绎的28集电视连续剧《风流戏王》,是继去年30集电视连续剧《江山美人》之后,横店集团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再次独家投资推出的力作。

李渔一生酷爱戏剧,戏剧活动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业。作为一个戏剧全才,一个精通戏剧艺术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戏剧实践家,李渔除了训练演员、导演剧目外也登台演戏, 同时又写了不少戏供自己的戏班演出。他的剧作《笠翁传奇十种》多写才子佳人的故事,虽然流露出市井趣味,却因善于描绘常人的生活欲望,在离奇的情节中表现出真实的生活气氛,富有才情和机智,且有良好的演出效果,故流传甚广。

《风流戏王》讲述的是李渔带着他的戏班四处演出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他风流倜傥、痴心艺术而充满艰辛的传奇人生。该剧由宁静、戴娇倩等知名演员出演。(

故事梗概

顺治年间,清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稳,改朝换代的阵痛仍在延续。

为戏痴迷的李渔,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舞台,凭其卓越的才情,“戏名”深入民心,远近闻名。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突破渴望, 赢取手机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到江南寻访昔日名妓李香君的洪承畴因为李渔借戏曲讥讽于他,怀恨在心,欲对李渔不利。他费尽心机,要让李渔身败名裂,背上千古骂名,让作为“文人”的李渔永世不能翻身。

冥顽不化的前明官员吴湘因认为李渔是《金瓶梅》的作者,认为大明的灭亡正是因为《金瓶梅》教坏了世风民心而导致的,因此苦苦追寻李渔问责。洪承畴乘机怂恿吴湘,给李渔惹来不少麻烦。

为寻找不到合适演员而苦恼的李渔,邂逅心灰意冷、准备剃度为尼的李香君。最初为爱李香君“戏才”,李渔把准备遁入空门的李香君拉回尘世。谁知为戏的一次冲动,竟让两人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怜惜香君的情怀操守,李渔放弃了不过问政治的自我承诺,不顾性命安危,搭救香君收养的前明烈士遗孤,并以学戏唱戏为掩护收养在戏班。渐渐地,李渔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李香君。本来已经心如止水的李香君也发现自己的心慢慢地融化了……

从此相守李香君,除了为戏,更是为爱。

自小追随李渔的乔、王二姬心中暗恋李渔,个性洒脱的隆格格也因为仰慕李渔的才情,偷偷溜到江南,寻找李渔。几路人马汇在一起,演出了一番好戏。因李渔对李香君的情感,不但打翻了她们的醋瓶子,也使她们不得不采取策略,既联合又对立,彼此斗法,闹出不少笑话,令李渔哭笑不得。

洪承畴公报私仇,以搜查反清遗孽为名派兵搜寻李香君,再加上吴湘锲而不舍、联络了一班前明官吏苦苦追寻李渔,李渔的戏班充满了惊险和闹腾。

李渔的戏班被江南织造曹玺看中,邀请李渔在太后生日之时带领戏班进京为太后演出。但遭到李香君的反对,她坚持认为不应该为蹂躏大明的满人唱戏,而李渔却认为,这正是向满人展示戏曲文化的大好时机,并劝香君顺应时代潮流。他告诉李香君,他要用博大精深、美仑美奂的戏曲,让满人来见识 *** 的文明,为在疆场上败于满人的 *** 赢得尊严。

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婿王文康为了向太后献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戏班“姑苏剧社”,准备进京演出。可王文康才疏学浅,无法组成优秀戏班,他开始觊觎李渔戏班,欲把李渔的戏班据为己有。

李渔不为利益所惑,王文康几次不能得逞,恼羞成怒,场上不行场下使劲,自忖与李渔戏班斗戏不能获胜,王文康不但开始了阴险的场外损招,也联合洪承畴对李渔共同发力。

洪承畴因为他暗中仰慕的李香君心仪李渔而更加恼羞成怒。为王文康出谋划策,屡屡把李渔置于险境。

王文康在洪承范畴的帮助下,制造戏场踩人事件,并利用“女尸”诬陷李渔轻薄民女,导致民女自尽。李渔蒙冤入狱。王文康大肆制造谣言,煽动地痞到苏州府寻衅滋事, *** 要公审李渔。情况万分危急。好在曹玺、隆格格等暗中相助,李渔才历经苦难,得以脱险。但李渔的两位高徒乔姬、王姬为搭救李渔,中了王文康的奸计,答应离开李渔戏班,并签字画押,加盟“姑苏剧社”。

李香君得到侯方域的消息,欲寻侯方域,并还回“折扇”,以彻底了断情缘。李渔不舍李香君,担心香君一别不会再回来,但仍大度地让香君离开。

醇亲王奉皇命,来苏州最后定夺为太后祝寿的戏班。王文康和李渔各自率领戏班,准备“斗戏”。

因李香君离去而使李渔苦于戏班没有旦角之时,从京城得知李渔落难前来搭救的隆格格及时赶到,及时顶上,李渔因而获得第一场的胜利。但王文康怂恿醇王爷以隆格格不是李渔戏班成员为名,要隆格格退出第二场的演出。就在危急之时,李香君赶到救场。李香君告诉李渔,她决定不回南京,因为她已经无法割舍戏班,更无法割舍李渔。

有了香君的加盟,李渔戏班大获全胜。就在李渔准备进京演戏,宏扬戏曲文化的宏愿即将实现之时,最终不愿为满人演戏的李香君却留下书信一封,不辞而别。李香君在信中告诉李渔,她尊重李渔的选择,所以最终才选择离开……

因戏邂逅,因戏结缘,最终却又因戏而分离。

李渔在京城的演出大获成功,隆格格设法封李渔为“风流戏王”。而此时的李渔却无法享受戏剧带给他的欢乐,他独自游走在街头,无望地寻找着香君的身影……

6. 李渔的生平事迹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说起李渔,一开始几乎是几个男人之间的谈资,稍稍有点隐私,关于如何挑选女人、关于《金瓶梅》的版本,诸如此类,以为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后来发现,喜欢李渔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男人喜欢,连女人也很欣赏。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喜欢李渔,几乎出于男人的本能。因为李渔是一个热爱生活,并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且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又很艺术地写成书,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李渔的戏曲论著存《闲情偶寄》词曲部,以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译、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自、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闲情偶寄》除戏曲理论外,还有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李渔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托之空言,稍舒蓄积。”可见此书足能反映他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 夏李村人多地薄,“流寓于外者几三分之二”,其族中不少人在江苏如皋古城经营药材,有“冠带医生”头衔的李渔伯父李如椿在如皋城内的药铺也开得红红火火。李渔父亲李如松在李渔出生后不久,便举家迁往如皋居住,以助其兄照顾生意。自幼聪颖的李渔,襁褓识字,“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总角之年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他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15岁时在梧桐树上刻的诗是:“小时种梧桐,桐本细如艾。针尖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长亦奚怪。好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为了让儿子能静心攻读,光宗耀祖,李渔母亲学孟母“三迁教子”,将李渔安置到李堡镇上的一座“老鹳楼”里读书。但正当李渔在书山学海中奋读攻研、学有所成的时候,他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家庭突然失去顶梁柱,全家人顿陷困境。
迫于生计,也因自己要回原籍浙江参加科举考试,李渔决计扶柩回乡,回到故乡兰溪夏李村,这年,李渔十九岁。同年,娶了距夏李村约十华里的生塘徐村(今属水亭乡)徐氏女为妻,并白头偕老。李渔多次出游,都靠她主持家政有方,得无后顾之忧。李渔在其作品中亲切地叫她“山妻”。 父亲的去世更坚定了李渔谋取功名的决心,崇祯八年(1635年),李渔去金华参加童子试,一举成为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首战告捷,使李渔尝到了读书成名的甜头,他信心更足,读书也更加刻苦。崇祯十二年(1639年),29岁的李渔稳操胜券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竟名落孙山。科场失利的沉重打击,他满腹牢骚,在寄给同试落榜友人的信中写道:“才亦犹人命不遭,词场还我旧时豪。携琴野外投知已,走马街前让俊髦。酒少更宜赊痛饮,愤多姑缓读《离骚》。姓名千古刘蕡在,比拟登科似觉高。”次年元日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叹功名不就:“昨夜今朝,只争时刻,便将老幼中分。问年华几许?正满三旬。昨岁未离双十,便余九、还算青春。叹今日虽难称老,少亦难云。闺人,也添一岁,但神前祝我,早上青云。待花封心急,忘却生辰。听我持杯叹息,屈纤指、不觉眉颦。封侯事,且休提起,共醉斜曛。”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王朝举行最后一次乡试,李渔再赴杭州应试,由于局势动荡,李渔途中闻警返回兰溪。不久,社会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清朝的铁骑横扫江南,明王朝已成风雨飘摇之势。国难当头,自己求取功名之路化为泡影,此时的李渔心灰意冷,惆怅不已。这年的清明节,他在祭扫先慈墓时,百感交集,内心愧疚,长歌当哭:“三迁有教亲何愧,一命无荣子不才。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
不久,受新任婺州司马许檄彩之盛请,做了幕客。后又结识新任知府朱梅溪,两人志趣相投,来往甚为密切。一次,朱梅溪盛邀李渔去城东南隅的八咏楼赏景,并要他为此楼题联,以弥补该楼有诗无联的缺憾。八咏楼原名元畅楼,因齐梁时沈约的一首《元畅楼咏》而得名,唐代后改名,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之盛地。南宋李清照曾登临此楼,并作《题八咏楼》。因为有了前人的名篇,后人便不敢轻易吟诗撰联。李渔当即作了“沈郎去后难为句,婺女当头莫摘星”一联,令人拍案叫绝。朱梅溪命人制匾后悬于楼柱上。三年后,清兵攻入金华,楼遭灾,联遭毁,李渔也被迫离开金华回到了兰溪。 清顺治三年(1646)8月,清军攻占金华,“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功名不遂、身经战乱的李渔归隐故乡,回夏李居住。清廷颁布了剃发令,所到之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李渔对这一伤害民族自尊心的暴行虽强烈不满,但为了保命,还是剃了,并自称为“狂奴”,奋笔写道:“髡尽狂奴发,来耕墓上田。屋留兵燹后,身活战场边。几处烽烟熄,谁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且过太平年。”
李渔自誉为“识字农”,在伊山头的“先人墟墓边”,“新开一草堂”,构筑了自己的乐园-伊山别业(即伊园)。伊园是李渔展示其园林技艺的最初杰作,园内经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安排,构筑有廊、轩、桥、亭等诸景,自誉可与杭州西湖相比,“只少楼台载歌舞,风光原不甚相殊。”并写下《伊园十便》、《伊园十二宜》等诗篇咏之。“此身不作王摩诘,身后还须葬辋川”,他决定学唐代诗人王维,在伊山别业隐居终生,老死于此。在这之前,他还写过《归故乡赋》,里面写道:“至乃鸡犬欢迎,山川相识。农辍锄以来欢,渔投竿而相揖。骚朋韵执,索佳句于奚囊;逸叟闲夫,访新闻于异国。家无主而常扉,草齐腰而没膝。燕迁旧垒之巢,鹊喜新归之客。虫网厚兮如茧,蜗迹纷兮如织。书破蠹肥,花稀棘密。妻颜减红,亲发增白。幸犹归之及今,悔长征之自昔。”“男子生兮,弧矢四方。世莫予宗兮,盍归父母之邦。采兰纫佩兮,观瀔引觞。与鼎食而为萍为梗兮,宁啜菽而为梓为桑者也。”深感行迈之艰,字里行间表露出了归隐之意。 李渔非常关心村上的公益事业,以他为首在村口的大道旁倡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为“且停亭”,并题联曰:“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此亭此联一直为后人传颂,被列为“中国十大过路凉亭”之一。他还倡修水利,积极为首兴建石坪坝等四处堰坝,挖掘伊坑等沟渠六华里,使易旱的黄土丘陵地带形成“自流灌溉”,改善了农田水利,村民至今受益。据《龙门李氏宗谱》载:“伊山后石坪,顺治年间笠翁重完固。彼时笠翁构居伊山之麓,适有李芝芳任金华府刑订厅之职,与笠翁公交好,求出牌晓谕,从石坪处田疏凿起,将田内开凿堰坑一条,直至且停亭,复欲转湾伊山脚宅前绕过。公意欲令田禾使有荫注,更欲乘兴驾舟为适情计也。”石坪坝后人誉为“李渔坝”。
顺治八年(1651)李渔被推为宗祠总理,手订下李氏宗祠《祠约十三则》,又主持修了《龙门李氏宗谱》,深受村民敬重。这一年,李渔在一次兴修水利过程中介入了与生塘胡村的一场词讼之中,后因“胡姓刁诈,事不如愿,结讼中止”。此事使李渔萌发了到杭州发展自己事业的念头。于是他写下《卖山券》,卖去自己悉心营造、终日游乐其间的伊园,举家移往杭州,去寻找新的创业之路。 李渔为其在杭州的寓所题名为“武林小筑”,并在此暂居下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虽美丽如画、胜似天堂,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尽管有朋友的接济,但仍然举日维艰,穷途欲哭,处境十分尴尬。然而,李渔并没有气馁,他知道,偌大的杭城,定有他的谋生之道。一段时期,在杭城的大街小巷、戏馆书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他在不断接触、不断观察、不断了解中发现,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从豪绅士大夫到一般市民,对戏剧、小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自己正好有这方面的专长,“卖赋以糊其口”,一方面可以解决一家人生计,另外一方面还可使自己在杭城立住脚跟,隐逸于市井间。主意一定,他毅然选择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被时人视为“贱业”的“卖文字”之路,开始了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卖赋糊口”专业作家的创作生涯。
他以旺盛的创作力,数年间连续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这些通俗文学作品虽在当时被正统文人所不齿,视为末技,但由于通俗易懂,贴近市民生活,寓教于乐,适合观众、读者的欣赏情趣,所以,作品一问世,便畅销于市场,被争购一空。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更是受到读者的欢迎,成为抢手货。
李渔称自己的作品是“新耳目之书”,一意求新,不依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努力发现“前人未见之事”,“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故事新鲜,情节奇特,布局巧妙,语言生动。他的小说重在劝善惩恶,同情贫穷的下层人物,歌颂男女青年恋爱婚姻自主,谴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批判假道学为主题,具有一定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后人在评论他的小说成就时,称他的《无声戏》、《十二楼》两个短篇小说集是继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之后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 关于李渔的戏剧创作,据他本人和同时代人郭传芳说,有“前后八种”、“内外八种”共十六种,但编写时可以肯定的却只有十种。李渔写作传奇是他生平最大的“癖嗜”,自称是“曲中之老奴”、“歌中之黠婢”。他从明代剧作家远离舞台使剧本成为案头之作中发现弊病,开始注重联系观众和舞台效果,重视研究戏曲的演习工作。因此,李渔在戏曲的艺术形式和演唱技巧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独树一帜的戏剧风格使他在当时词坛上一举成名,“北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李渔的作品因为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故遍行于坊间,不少作品还被翻译后流入日本及欧洲国家。从1651至1668年,李渔在流寓杭州、南京等地期间创作了《怜香伴》、《风筝误》、《比目鱼》、《凰求凤》等大量剧本。他把《风筝误》等十个剧本合称《笠翁十种曲》出版发行,此书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抢购一空,并被当时的戏剧界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清朝)第一”。
《十种曲》的问世,扭转了在李渔之前戏曲创作上重“曲”轻“剧”,重填词轻宾白的风气。为了加强舞台演出效果,李渔十分重视宾白创作和运用,他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重视宾白的剧作家,也是宾白创作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他主张“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看,又与不读书之妇女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十种曲》的题材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且喜剧色彩十分浓郁,这是李渔传奇最突出的地方。他说:“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 李渔在杭州居住数年之后,随着作品的不断问世,“湖上笠翁”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坛新人。他的作品以惊人的速度向各地流传,杭州、苏州、南京等地的一些不法书商千方百计进行私刻翻印以牟取暴利,在缺少交通工具的当时,数日之内,三千里外的地方也能见到笠翁新作。有的就干脆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作品,挂上“湖上笠翁”的名进行发行,蒙骗读者。不法书商不择手段牟取暴利的行径,不仅侵犯了他的著作权,还极大地影响到他的声誉和经济收入。为捍卫著作权,他勇敢地站出来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一边请求官府为他主持公道,传札布告;一边与女婿沈心友四处奔走,上门交涉。他曾在《闲情偶寄》里说道:“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即以是集为先声。总之天地生人,各赋以心,即宜各生其智,我未尝塞彼心胸,使之勿生智巧,彼焉能夺吾生计,使不得自食其力哉!”
可以说,李渔是中国最早具有版权意识的出版家,也是最早捍卫自己著作权的作家。然而由于当时社会没有形成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盗版现象仍防不胜防,屡屡发生,使李渔忙于交涉,兴叹不已。而其中以金陵(今南京)的盗版者为最多,为了便于交涉,李渔索性在1662年左右离开了杭州,举家迁往金陵。 清顺治十七年(1660),李渔五十岁,亲朋好友欲为他举行五十岁寿辰,被他谢绝了。李渔联想到自己已年过半百,仍无子无成,顿生感叹。他在《五十初度答贺客》中写道:“尽日为农曲水边,偶因客至罢耘田。穷愁岂复言初度,衰病空穷祝大年。艾不服官今已矣,岁当知命却茫然。纷纷燕贺皆辞绝,止受心交一字怜。”
此事过后一个月,侧室纪氏为他产下一子,这是他盼望已久的事。晚年得子,为他寥落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李渔为他取名将舒,大摆宴席以示庆贺,并作七绝《五十生男自题小像志喜》:“年逾四十便萧条,人说愁多面色凋。欢喜若能回老态,十年霜鬓黑今霄。”七律《庚子举第一男,时予五十初度》:“五十生男命不孤,重临水镜照头颅。壮怀已冷因人热,白发催爷待子呼。”
李渔给第一子取名“将舒”,从他所写《名诸子说》中的 “天下事莫妙于将,而莫不妙于既”一句中可以理解其用意,他说:“将者,将然未然之词也。既,则令人观止矣。”又说:“吾欲诸子顾名思义,人各用将,凡事皆然,不独功名富贵。富而不将,则以满致溢;贵而不将,则由高得险。戒之哉。”
自从李渔五十岁添第一子后,次年,纪氏又生一子取名将开;五十二岁时,纪氏再生一子取名将荣,过了一个月,侧室汪氏也得一子取名将华;后来又得将芬、将芳、将蟠三子,共七子,将荣、将芬早殇,实存五子。 大约1662年前后,李渔告别了风景如画的西子湖,来到文人荟萃、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开始了他文化事业上的全新时期。李渔先在金陵闸暂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在孝侯(指晋人周处)台边购得一屋,因“地止一丘”,故取名为芥子园,取“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小小园庭经他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倒也别有情趣,有栖云谷、月榭、歌台、浮白轩等诸景,并都题有楹联。如书室联:“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鸣琴夜听歌。”月榭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等。
此时,李渔一家连同奴仆少说也有几十口人,为了维持一家人的衣食需求,他不得不与官吏打交道,常常外出“打抽丰”,以寻求保护与馈赠。 “打抽丰”是明清时代风行的一种社会现象,就是一些未曾做官的文人,凭文艺上的某些特长,出入士大夫之门,以求得到馈赠;士大夫也借这班人来获取美名。“我以这才换那财,两厢情愿无不该”,于是李渔常与达官贵人打交道,交朋友,为他们赋诗撰联,谈文说艺,度曲演戏,设计园亭,把他们的书信、文案等选编出版等。出众的才华,加上善于交游,他不但能“混迹公卿大夫间,日食五侯之鲭,夜宴公卿之府”,还经常获得丰厚的馈赠,为他的文化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
当时有的正统文人看不起李渔,说他是“有文无行”。面对世俗偏见和世人的不理解,他无由辩白,信誓旦旦地认定:“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生前荣辱谁争得,死后方明过与功”,他相信历史将会对自己作出公正的评判。当然,李渔“打抽丰”也是有自己的原则的,绝不折节自辱。一次,有同学来信说,有个大官要他去见见面,他回信说:“弟虽贫甚贱甚,然枉尺直寻之事,断不敢为。……且此公之欲见贫士,岂以能折节事贵人乎?有缘无缘,听之而已。” 李渔居金陵期间,结交了很多文友,他们中有雅慕李渔之才者,有自己喜爱舞文弄墨而与李渔相往来者,而当地官吏结交李渔者也不在少数,但绝大部分不过故作风雅,借李渔之名以饰门面的达官贵人为多。居金陵二十年,李渔以文会友,以戏会友,与整个社会有着广泛而频繁的接触,交游面极广。他曾经为时任江宁织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撰赠过对联,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成为忘年交;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互赠诗词(当时蒲31岁,李61岁);在苏州百花巷、金陵芥子园内,经常可以看到李渔与他的文友、戏友一起观剧切磋技艺。清初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等“江左三大家”, 王士祺、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濬、余怀等“海内八大家”以及“燕台七子”、“西泠十子”中的多数都与他有过交往。
李渔交友有道,深明“君子朋而不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胶如漆”等古训。他在《交友箴》中写道:“饮酒须饮醇,结交须结真。饮醇代药石,交真类松筠。”还写道:“交道戒纷纭,交情忌稠密。神交千里通,面交九嶷隔。宁寡无滥觞,宁淡无胶漆。”当时有个潘一成,和他一样也是“府痒生”,明亡以后,也不再应试。此人恣情游览,到处题咏而不署名,李渔神交已久。一次,李渔在南昌东湖酒肆中,认出他的题句,经过访问,知他是湖南东安人。1668年,李渔游桂林,特地绕道去东安访潘一成。遍寻不着,一日偶泊林树下,见一蓬门草屋,门上有副对联,李渔笑道:“此有尘外之致,定是他的住处了。”进门相见,果然是他,两人意气相投,言谈融洽,留叙二日方才依依道别。
在与他交往的、有文字记载的800余人中,上至位高权重的宰相、尚书、大学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艺人,遍及十七个省,二百余州县,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文化人中交友最多、结交面最广的文人。众多的朋友,使李渔能自由往来于朝野文人之间,也使他增加了不少知识,懂得了许多人情世故,更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文学素材。 为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向大自然汲取营养,李渔与古代许多文人一样,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居金陵期间,他一方面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走,交结官吏友人,以取得他们的馈赠和资助;另一方面,他每到一地,都要游览山水胜地。“生平锢疾,注在烟霞竹石间”,他把大自然称为“古今第一才人”。他说:“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还说:“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乐。”在古代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他携带家班远途跋涉,走遍了燕、秦、闽、楚、豫、广、陕等省区,“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经六七”,“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河则俱未尝遗一”,中华大地的奇山秀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李渔“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且食所未食,尝所未尝。”在长期的漫游中,他对大自然作了深入的观察研究,对各地风土人情作了详细的调查,不仅进一步孕育了自己对各方面艺术的情趣,而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创作素材,经过他精炼细微的艺术加工,从而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既有写实的、抒情的,也有联想的、议论的,语言精炼,韵律优美,深得世人称颂。他还将这些从游历四方获得的素材移植到小说、戏曲创作和造园艺术中去,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富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晚年的李渔思乡之情日切。60岁的时候他有一次经富春江逆流而上,回到兰溪故里。在经过桐庐县严子陵钓台时李渔写下一首词《多丽·过子陵钓台》,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的一生。词曰:
过严陵。钓台咫尺难登。为舟师,计程遥发,不容先辈留行。仰高山,形容自愧;俯流水,面目堪憎。同执纶竿,共披蓑笠,君名何重我何轻!不自量,将身高比,才识敬先生。相去远:君辞厚禄,我钓虚名。
再批评。一生友道,高卑已隔千层。君全交,未攀衮冕;我累友,不恕簪缨。终日抽风,只愁载月,司天谁奏客为星?羡尔足加帝腹,太史受虚惊。知他日,再过此地,有目羞瞠。
李渔回到兰溪故里,物是人非,感慨万千,写下了《二十年不返故乡重归志感》:“不到故乡久,归来乔木删。故人多白冢,后辈也苍颜。俗以贫归朴,农由荒得闲。喜听惟涧水,仍是旧潺湲。”当时的兰溪县令赵滚十分敬重李渔的德与才,闻讯后,送去“才名震世”牌匾,并悬挂于夏李村李氏宗祠。
为了便于儿子回原籍应试,康熙十六年(1677) 67岁的李渔迁回杭州。在当地官员的资助下,李渔买下了吴山东北麓张侍卫的旧宅,开始营建“层园”。由于搬家的劳累,一次失足从楼梯上滚下,伤了筋骨,从此李渔贫病交加,甚至正在修订的《笠翁一家言》也难以继续了。他为此向京师老友写了一封公开信《上都门故人述旧状书》,要求援助,其所述景况,所兴感慨,无不让人痛心怜悯。许是这封公开信起了作用,李渔在朋友、官员们的资助下,次年层园修成。此园缘山而筑,坐卧之间都可饱赏湖山美景。“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李渔贫中寻乐,准备安享晚年了。
可好景不长,由于长期奔波的劳累,李渔再次病倒。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正月十三,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凌晨,这位奋斗一生、立志创新的老人与世长辞了。李渔死后,被安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上,钱塘县令梁允植为他题碣:“湖上笠翁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