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比较著名的几家小吃店在哪里
上海的各种美食街颇受各地游客欢迎,其中著名的有云南路美食街、黄河路小吃街、乍浦路美食街、吴江路美食街、天钥桥路餐饮街、仙霞路休闲小吃街等。
随着上海与周边地区联系日益密切,在通向江浙两省的318国道上,崛起一条4公里长的“海鲜一条街”,金粤渔村、云都海鲜城、天天渔港等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馆饭店,每天都吸引着各方来客。
云南路:上海人下“馆子”去的最多的要数云南路了。不仅长安饺子楼、金陵酒家、三和楼菜馆、老正兴菜馆等日渐兴隆,并且弄口过街楼下也开始设摊供应宵夜,成为沪上闻名的美食街。云南路上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烤鸭和小金陵盐水鸭。还有“鲜得来”排骨年糕,“小绍兴”的白斩鸡,“南翔”的小笼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水饺,“老四川”火锅等,当然最让人“牵肠挂肚”的要数“新疆烤羊肉”了,老远就能闻到羊肉的香味,2元钱买上一串,让你离开云南路的时候都有些恋恋不舍。于是有人戏言:“步入云南路,口福,口福,淌下口水无数”。
交通:220、575、781、782、783路淮海东路终点站,途经云南路在延安东路上设站的有01、127、202、775、980路,隧道三、五、六线。在金陵东路设站的有42、123、126、503、926路(东向),在淮海东路设站的有42、126、920、926路(西向)。
黄河路:从南京路拐进,你会感觉进入了一条森林之路,高大密集的餐馆门牌在向你频频招手。你已经进入了一条生猛实惠的餐饮超市。
交通:地铁二号线人民公园站、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或新闸路站、136路黄河路终点站、210路北京西路终点站、途经黄河路在南京西路上设站的有20、37、921路,在北京西路上设站的有15、21、64、801、939路。
乍浦路:虹口著名的美食街,紧邻市级商业街四川北路,这里汇聚着各地特色菜肴的饭馆、酒楼,是沪上中产阶层宴请、聚会的首选。
交通:100、848路乍浦路终点站、63、563路吴淞路终点站,61路天潼路终点站,途经乍浦路,在海宁路上设站的有6、13、14、17、25、147、220、223、510、922路。在天潼路上设站的有19、65、928路。
吴江路的小杨生煎
粗粗地掰一掰手指头,上海滩的生煎馒头店少说也有几百家,比STARBUCKS 的咖啡店要壮观多了。甚至听上海的朋友讲过这样一段话,“阿拉等情人超过五分钟,就要发几句牢骚了,但等生煎馒头就没问题。”可见这小小生煎对于上海人是怎样的重要。小杨生煎是家有着7年历史的生煎店,个大汤多是特色,每一只都像婴儿的小拳头那么大,金灿灿的,皮薄如纸,却薄而不破,互不粘连,肉馅是用剁碎的猪肉,加上酱油、葱姜末、花椒面、香油调制成的。
地址:吴江路54号、60号
避风塘的九肚鱼
避风塘做的是地道的港式点心,九肚鱼是一种海鱼,潮汕人称“豆腐鱼”,“造型”特别,像大个儿的泥鳅,肉质有点灰白色,而且绵软少骨,用筷子夹,就得小心了,稍一用力,可就“分尸”了。油炸时加上面粉拖,形状美观,色泽金黄,口味咸、鲜、香,口感外焦里嫩,夹起一块就往嘴里送,汤汁和肉质吸满油水,嫩滑得像豆腐。不过现在外面 “大兴”的避风塘太多了,吃九肚鱼一定要认准正宗的6家。
地址:长乐路175号
打浦路1号金玉兰广场
南京西路1333号
张杨路501号第一八佰伴
海宁路358号国际商厦
吴中路1258号(合川路口)
四海游龙的锅贴
锅贴是四海游龙的特色,锅贴的样子也比较反传统,是条状的,长长扁扁的,乍一看有点像北京的褡裢火烧,又感觉更像日本蒸饺。吃这样的锅贴觉得比较特别,没有本地锅贴那么油腻,味道不错。
地址:龙川路121号
田林东路456号
茅台路670号
蟹壳黄
用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成品呈褐黄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两件小点心——蟹壳黄和生煎馒头。
蟹壳黄香酥,生煎馒头鲜嫩,深受茶客喜爱。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单卖这两个品种的专业店,如黄家沙、大壶春、吴苑等,名噪一时。
枣泥酥饼
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外皮酥松,馅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游者欢迎。
生煎馒头
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
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饮食业有了生煎馒头的专业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蒸拌冷面
是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加调味拌食的面食。上海饮食市场上,冷面一向是夏季旺销品种。1937年前后,制法都是将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冲凉而成。1949年后,卫生部门因冷面用生水冲凉而予以禁售。
1952年,四如春点心店采取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的办法加工冷面,获得成功。不仅符合卫生要求,且加工后的面条硬韧滑爽,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阳春面
又称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开洋葱油拌面又称海米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上海人称开洋),与煮熟的面条一起拌食。
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1945年后,城隍庙有个姓陈的摊贩运用苏北家乡日常的方法熬制葱油,用来拌面。葱香浓郁与众不同,很受欢迎,流传至今。现为湖滨点心店的特点小吃。百果馅酒酿圆子
以果料为馅,滚包糯米粉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较糯,馅甜香。
擂沙圆
糯米汤团煮熟后滚上一层擂制的干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里三牌楼附近的雷妪以设摊卖汤团为生。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设法弥补汤团存放和携带不便的缺陷。开始,她把汤团表面滚了一层糯米干粉,后又试制了各类干粉,结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欢迎。
猪油百果松糕
用糯米、粳米掺和,磨成粉,加赤豆、果料等蒸制而成。为旧岁暮新春的时令米食。糕身松软香甜,糯而不粘,果仁口味多样。
油氽排骨年糕
猪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该小吃在上海有二种制法,分别以曙光饭店(原名小常州,号称排骨大王)和鲜得来点心店为代表,这两家都以经营排骨年糕而著名,但制作方法不同,口味迥异,各有特色,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出名。
鲜肉猫耳朵
传统的猫耳朵是用凉水和面制成猫耳朵形疙瘩,用鸡丁、肉丁等作配料,带汤食用。上海乔家栅的猫耳朵独创一格,用手□面皮,包入肉馅或豆沙,油氽而成,风味特异。
糟田螺
选用中等大小的田螺,以调制过的陈糟为主要调料,烹煮而成。田螺肉鲜嫩劲韧,糟卤香味横溢,卤汁醇浓,肉卤同吃,更加鲜美。
高桥松饼
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桥食品厂门市部专营。
城隍庙梨膏糖
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庙开设了果膏糖店,由于业主善于经营,使城隍庙梨膏糖扬名中外。此糖分疗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两类。疗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之效用。
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等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则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现由豫园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专卖。
奶油五香豆
奶油五香豆以本地绿色蚕豆为原料,伴以茴香、桂皮、精盐、白糖、香精、奶油等佐料精制而成。其特点是微带甜味,清醇可口、色泽光洁,回味久长,又能生津开胃。
猴银鱼
枫泾丁蹄
十四种上海经典传统风味小吃
城隍庙梨膏糖
阳春面
蒸拌冷面
蟹壳黄
海棠糕
条头糕薄荷糕
㈡ 申泰鲜奶吧如何加盟
请登陆山东申泰乳业有限公司网站查看详情。
㈢ 上海有多少家餐饮小店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一:蟹壳黄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该品以上海石门一路威海卫路口的吴宛饼家制作的为最佳。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五:小绍兴鸡粥 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绍兴鸡粥店里有经营。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三:鸡肉生煎馒头 鸡肉生煎馒头是上海的特色风味小吃。此小吃以上海市王家沙点心店制作的最佳。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四:糟田螺 上海市的糟田螺是著名的特色风味小吃。这种小吃是用个大肥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斋点心店和鲜得来点心店的著名特色风味小吃。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五: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小吃,小常州”排骨年糕、“鲜得来”点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六: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七:开洋葱油拌面 开洋葱油面是上海市的著名小吃。开洋葱油面制法很讲究,也是城隍庙的著名小吃之一。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八: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市春风松月楼素菜馆的特色小吃。此小吃在上海市豫园商场内的春风松月楼素菜馆里可以品尝到。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九:油氽馒头 油氽馒头是上海的百年老店枣沈大成点心店制作的特色风味小吃。更会余味无穷。 老上海十大风味小吃十:擂沙圆 擂沙圆是上海乔家栅点心店的风味名点之一,已有70多年的历史。携带方便,一直深受游客的欢迎。 附录: 上海著名土特食品:桂花糖藕、鸽蛋圆子、金瓜、酱包瓜、城隍庙五香豆、上海梨膏糖、三黄油鸡、它似蜜、五芳斋糕团。 去这个网址看看,上面比较详细的
㈣ 一点点奶茶加盟店,几个月可以回本
将一点点加盟店开在客流大的地段能提高饮品店基础客流的数值,但要注意观察那边客流量较大,以及其他地理位置因素导致的客流量倾斜,尽可能选择好的位置。
一点点奶茶加盟官方留言渠道
开奶茶店如果选址在目标消费族频繁路过的闹市区,每天平均出售300杯(一个人)是最保守的估计,其中冷饮的成本在2-3元/杯,热饮在3-4元/杯,出售价在8-12元,平均每天的利在2000元左右,其中要支出500元门租、水电、员工工资和上交税收以及原料成本在300元左右,每天的净利润1200元,一间10平米的一点点奶茶店,月利润将在30000元左右,所以开一家奶茶店的利润还是非常丰厚的!
㈤ 上海市立信会计学院徐汇校区附近有什么能吃的,明天要去那边上课,有没达人推荐几个,感激不尽!
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浦东、浦西。上海的三大马路是南京路、淮海路和延安路。它们都从外滩开始,横贯整个西区。说“吃”,就从外滩说起吧。
外滩的头上,就有一个叫“黄浦公园啤酒,有一个个大大的凉棚,很是惬意。
乍浦路是上海最早崛起的“美食街”,生意好到日日高朋满卒,天天堵车。前国脚柳海光的“海光阁”招牌在四川路口就可以远远望见了。乍浦路的小菜,价廉物美,比较可人的是“醉虾”――鲜活的河虾的白酒里醉了,蘸作料生吃。酱乳鸽也不错。皮蛋拌豆腐也盛行过一时,最后要吃“泡饭”,以及“刀切小馒头”。外滩靠黄浦江堤岸旁的,有很多各色的小店,火锅生意很好。
外滩对面是一些金融机构,周围零星有些饭店,最最抢眼的是肯德基。在东风饭店,可吃到上海的传统风味。穿过人民路,就是“老城隍庙”了。城隍庙的小吃是一大特色。外围的“老饭店”是吃正宗上海菜的,里面的宁波烫手团、南翔小笼、双档、蟹壳黄等等。“绿波阆”的菜星上海菜里最好的,主要是它的点心,像眉毛酥什么的,非常好吃。但是绿波廊必须预定,下午吃点心要好些;否则很难有现成的座位。
说“吃”,南京路是最大的一块了。从外滩开始数起,最老的饭店之一“和平饭店”就在外滩和南京路口。市百一店南京店楼上有小吃街;河南路的拐角卖哈根达斯。往前是一家国营点心店――卖上海馄饨和烧卖,好吃又便宜。最著名的吃蟹的老店就是在旁边,叫“王宝和”――那里的师傅调料和煮蟹都是有技巧的,九雌十雄,到了秋风刮过,蟹脚硬了,很多港客和台湾客都会慕名来上海啖蟹。路对面有最著名的老饭店之一“莫有财”――就是莫氏三兄弟开的扬州饭店。扬帮菜在上海也算是一霸,蟹粉狮子头、煮干丝,都是扬帮的看家菜“先施公司”是香港人开的。楼下是新加坡“圣淘沙”,经营新加坡小食。再往前,就是著名的“挂炉鸭”,粤菜一直在上海称霸。所以燕云楼也一直经营得很好。
往前是上海食品公司,当然是“吃”的。话梅、橄榄等等应有尽有。食品公司过云的“大三园”也是永远人山人海,那里小吃、面条非常不错。华联和市百一店都有小吃街,但是那是给顾客们果腹的。旁边的“七重天“也是大店,是以前的”华侨饭店”。
在九江路上有两家店比较惹人注目,其中一家是老店“老半斋”,是扬帮菜。大家对广式早茶可能比较熟悉,其实扬州早茶更为细致,水晶包、干菜包、翡翠包都是让你不忍不筷的“杰作”—皮是半透时的,可以看到馅。
到了地铁人民公园站,出来就是88总会,很气派。那里的小吃也不错。楼下有冰激凌,好吃的香蕉船。整个总会有六层楼,各色的菜系都有。这一带,连着两家大饭店:国际饭店和金门饭店。金门是旧上海数一数二的大饭店。
往前就是上海的一条著名小吃街—--黄河路。如果喜欢吃素开采 。上海最有名的素菜馆“功德林”就是长江对面。鸡鸭鱼肉,在这里都是素的。黄河路的菜系也算“上海家常菜”,比如咸菜炒毛豆什么;墨鱼大考也是很典型的菜。这里还有一家较著名的餐馆叫“人丁盛”,据说是由姓丁和姓盛的两个老板开的。这里经营不是上海菜,而是杭州菜。其招处牌菜扔:糖醋板栗、黄泥螺、黄头炒圈子(这是上海菜—--大肠头用草头辅佐,肥而不腻)、横空出世(这道菜很有意思,是用膏蟹和鸡蛋炖,分几次炖,最后吃鸡蛋,所有的蟹味道全在里面了)、东坡肉(这是地道的功夫菜,要选上好的条肉,隔夜炖6小时以上,然后取出来在小盅里隔火蒸热----那时候一块肉就卖5元,可见其功夫之深)。
在上海图书馆对面,有一家著名面店----两面黄面店,那里卖广东两面黄,浇头是现炒的。鸡鸭血汤算是很典型的上海小吃,好的鸡鸭血汤都是由高汤熬成的。另外上海很好吃的一种汤,叫做“千张包子”。“千张”应该是扬州特色的?就是和百叶差不多的。千张包了里面都是切碎的各种“丁”,香菇、火腿、笋等等,拌肉末。
往西是“王家沙”,王家沙是老上海推崇的地方,应该卖正宗的上海点心的。对面是“红甜心”,也是老店。再往前,就是“绿扬村”了。绿扬村的午茶比较出名,也是各色的小点心。在这里有家西式店,卖比萨、通心粉及各色冰激凌,很多顾客喜欢那里的气氛,吵吵的音乐,自由自在的人。“凯司令”里有“栗子蛋糕”----蛋糕的“芯”是用栗子粉麿成的,外面是纯奶油。“凯司令”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梅龙镇”了。梅龙镇的雕廊门楣气派、古典又高雅。梅龙镇的“干菜色”和门口的“叉烧包”都是受食客青睐----让人奇怪的是怎么会把握扬式和广式的点心放在一起了呢?不过生意一直好倒是真的。梅龙镇在美国也开了分店,不仅在马路对面开了自己的分店,而且将老店扩建了地下室。梅龙镇旁边是“珠边”,是粤菜馆,那里的烟熏鲳鱼很好,蘸卡夫酱味道好得很。
泰康食品店就在平安大戏院的对面,上海人对泰康饼干与大白兔奶糖一样熟悉。在泰康的对面,就是上海最好吃的“生煎馒头”。生煎馒头加咖喱牛肉汤,是上海点心的杰作。隔条马路可以看到“延中”,它是上海最早的“汉堡包”店。
再过云就要到静安寺了。静安公园周围的快餐店多得叫您眼花缭乱。有家店卖的薯条是山芋干烤的。很多人喜欢静安寺的素面,每天下午这里都有很多的市民。面筋面是最好吃的。
说到水饺,上海人最熟悉的当然是“长安饺子楼”了。“长安”在上海第一大食街云南路的路口。远远的“108”的招牌就可以看见----108种的饺子宴,不是唬人的。他们的饺子皮是人工的,馅也是秘方,薄而透明的皮子里面,依稀可见各色馅。最 人惊叹的,是小得像指甲一样的“袖珍饺”。
上海“三黄鸡”是“小绍兴”的特产,吃来吃云,就数它好吃。首先是鸡的品种不同,必须是浦东“三黄鸡”,由于三黄鸡产量有限,所以正宗的“三黄鸡”还得云“小绍兴”吃。其次,“小绍兴”的做法是不同的,他们用开水烫鸡。据说好的白斩鸡皮和肉之间应该有冻,骨头里有血丝,这样才算“正宗”。有人喜欢喝“鸡粥”。鸡粥没什么秘密,就是高汤调的,放葱姜,味道很好。“小绍兴”在浦东和沪东都开了分店,但是总店的生意还是很好。上楼一般都要排队,所以建议不妨去“大世界”天桥楼下的那家,三黄鸡做得也正宗,调料也好。和“小绍兴”相对的,是“金陵盐水鸭”。“鸭肫干”更几乎所有上海女孩喜欢的小食。
吃完“鸡鸭”,你也许想用甜点。不远就是“宁波汤团”店----酒酿小园子。宁波汤团用的是水麿粉,上好的糯米。
云南路最好吃的是“过桥米线”。那家“过桥米线”店只有五十平方米左右,门口支一口大锅在熬高汤。 兰州拉面也好吃----看师傅在那里拉呀,拉呀,一会面条就由粗变细了。云南路上还有一家四川火锅店,总是传出麻麻辣辣的味道。四川火锅在申城风靡一时。喜欢“麻辣烫”的朋友,介绍您去个好地方,在老城隍庙的附近,四川中路上,有家四川小伙子开的“火锅城”。在云南路的另一头是“银丝面馆“,看招牌就想吃。离云南路不远的福州路上,有著名的“吴宫大酒店”,富丽堂皇的样子。
在延安路上有最著名的“上海火锅”和吃涮羊肉的“洪长兴”。上海展览馆里面也有一些各色的餐厅。延安路到少年宫这段比较热闹,也是著名的宾馆区,贵都、上海和静安希尔顿都在这里。这里街边的小食馆也多,上海本帮菜尤甚。在乌鲁木齐路的拐角处,有个大店叫“金色年华。这里吃西餐的,牛排做得很不错。
淮海路上的“吃“不比南京路上的少。淮海路以前是法租界,所以比较洋气。说淮路,我们要从金陵路八仙桥西藏路这一带说起。在西藏路口,有一种很好吃的小吃:“鲜得来排骨年糕”,炸得松脆极了。进入淮海路,就是“世界食品博览中心”。和南京路不同,淮海路的“小吃”多是“西式快餐”,有法国人开的店:红房子。“红房子这是他们的“看家菜”。现在“红房子”搬到了淮海路上----市口是好了,可惜没有原来的红墙红屋顶做标记了。
淮海路上的“吃”其实不如它旁边小路上的多。在复兴路上,有家“沈记靓汤”,据说煲了百种的汤,喜欢品汤的朋友不妨去尝尝广东靓汤----有些都要隔夜预定,据说老板要早一天为您炖制。在瑞金路上,有著名的“红磨坊”,“世界之窗”餐厅也是久负盛名的。对面的“小天鹅“是工薪族喜欢的地方“瑞金”对面是“名都”。从出租车里就可以看见:吃蟹到名都坐落在乌鲁木齐路附近的,有家韩国餐馆,地方虽然小些,菜是地道的韩国菜。
自从地铁开通,徐家汇更加热闹了。太平洋百货楼上的街上豆浆油条到肉骨茶什么都卖。不过要吃正宗的“上海东西”,还是去那些名店,或者是食街上的个体餐馆,味道都不错。中兴百货底楼的食廊也有不少食客光顾,小沙锅饭,还有各种小点心,价格也不贵。
说到这,还是挂一漏万了。比如五芳斋,就在南京东路上,那里的肉粽很好吃。还有油墩子,上海的苔条脆麻花也很好吃,牛肉干也好吃,还有小核桃肉。上海还有刀削面,牛肉煎包,锅贴,沙琪马,绍尤生的黄泥螺和糟货;要说“吃”,在上海恐怕住一辈子也是吃不过来的
㈥ 永和大王真的可以加盟吗
永和大王是全国连锁快餐企业,所经营的品均是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的豆浆、油条、各种稀饭以及中式的小点心。该店设有专门的网站,设有网上订货信箱,开通24小时的电话送货热线,只要你的手指轻轻地拨下号码,永和的员工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把热乎乎的食品送到你的手上。
诞生
1995年12月12日,上海市长宁区水城路,诞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厅,也将“24小时不间断经营”这 永和大王的油条
一崭新的经营理念带到了大陆,它改变了许许多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候,舒适、惬意的享用美食,也可以在一间清洁、明亮的餐厅中,放心地食用过去熟悉的美味食品-“豆浆、油条、葱油饼、饭团”;永和大王的销售理念,也影响了众多的商家。自此,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出各类24小时不间断经营的餐厅、便利店等。截至2005年8月,永和大王在上海、北京、深圳、武汉、杭州、青岛、苏州等地共拥有超过90家连锁店,是国内著名的中式快餐品牌。工作人员总数超过三千名,成为立足发扬光大中华美食,并专业从事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管理的大型餐饮集团,其总部设在上海,称为上海贝尔蒙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上述5个城市的5家分公司,并已于2001年8月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力宝广场1层成功开业永和大王旗舰店(第4代)。
收购
2004年2月,快乐蜂正式收购永和大王餐饮集团85%股份。耗时三年,永和大王终被外资餐饮连锁收购。2007年20日,菲律宾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快乐蜂公司宣布,以600万美元收购永和大王剩余15%的股份,完成其100%收购永和大王目标。此次收购后,快乐蜂将整合永和大王旗下业务,并在中国市场引入更多餐饮新品牌。
快乐蜂餐厅
永和大王新形象
快乐蜂餐厅由菲律宾华侨陈觉中先生(Mr.TonyTanCaktiong)始创于1970年,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快餐连锁集团。目前,快乐蜂集团拥有快乐蜂(西式快餐)、超群(中式快餐)、格林威治(经营匹萨及各种意大利面食)、德意法兰西(法式面包和咖啡)、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等诸多餐饮品牌、在全球超过1192家餐厅,是菲律宾首家上市的餐饮企业,并连续六年获评菲律宾最佳企业。陈觉中先生也因为其卓越的成就获得了2003年由ERNST&YOUNG颁发的菲律宾最杰出企业家奖,并在2004年代表菲律宾参加在摩纳哥进行的世界企业家竞赛上,超越全球其他的31位参与决赛的企业家获得了这项最有声望的一等奖。快乐蜂作为菲律宾本土崛起的快餐品牌,是全世界可以在美国本土以外打败麦当劳的快餐企业。目前其麾下已拥有1000多家分店,年营业额近50亿人民币。无论是分店数量、还是产品的口味、服务质量都远胜于当地麦当劳。这也是永和大王选择与其合作的主要原因。通过此次合作,永和大王不但可以学习其先进有效的管理,还能从其对抗洋快餐的经验中获益匪浅,奠定了永和大王在中国发展的契基。
编辑本段永和大王产品系列
主食类
饭类 梅菜扣肉饭 至尊肥牛饭 黑椒牛柳饭 卤肉饭 珍味五菇饭 宫保鸡丁饭 面类 大王红烧牛肉面 大王半筋半肉面 大王番茄牛肉肉面 雪菜肉丝面 牛肉米粉 养生炖鸭腿米粉汤 开洋葱油拌面 麻辣肉酱拌面 饭团类 牛肉饭团 肉松饭团 桂花甜饭团 点心类 大王油条 水晶小笼 芹香馄饨 鲜肉小馄饨 咸豆浆 蛋饼油条 牛肉饼 永和金牌产品系列
粥类 皮蛋瘦肉粥 香菇鸡肉粥
辅食类
汤类 养生炖鸭腿汤 牛肉粉丝汤 海裙菜汤 精美佐食 开胃酸菜 荷包蛋 卤蛋 棒棒鸡 四喜烤麸 饮料类 大王豆浆 鸳鸯豆浆 五彩蜜豆浆 香柚蜜茶 香柠伯爵红茶 甜品类 莲子紫米露 台式花生汤 冰品 芒果冰沙 优格冰沙 台式豆花冰
编辑本段创业神话
让“小本”变成“资本”,是执行总裁林猷澳改变命运的关键。大者恒大,是大市场的法则,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有经济规模。一个“中国麦当劳”概念,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板变成香港大亨李嘉诚以及荷兰霸菱基金锁定的投资对象;紧接着又被菲律宾最大的快餐连锁集团快乐蜂(JollibeeFoodsCorp.)以其海外子公司的名义,用22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永和大王85%的股份。这几次资本运作把永和大王的创始人林猷澳,一下子拱上中国大资本舞台。从林猷澳的简历中,可以看到,他毕业于企业管理系,原本在美国的家族生意是印刷业。1993年来中国经商,曾先后担任过一家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及钱柜KTV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是直到做了永和大王,才真正展现出精明的生意头脑。 卖油条年收入3亿元。红白相间的门店标示,一个和蔼的老年人头像,这个酷似美国快餐巨头肯德基的门面设计已渐渐为人们熟悉,这便是1995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铺的“永和大王”。永和大王在上海开张,最初的主打食品就是豆浆和油条。这一惯例也保持到了今天。截至今年2月,永和大王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开业80家直营分店、5家加盟店,工作人员总数超过3000名,年营业收入3亿元,成为专业从事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管理的大型餐饮集团。思考型的林猷澳,每星期打两天高尔夫,脑子里却是永和大王的全中国布局。7-Eleven冲不到500家店前也是亏本的,林猷澳盘算着,永和大王至少要冲到50家,才有经济效益。5万美元显然滚不动大市场。虽然两年内就开了8家店,但是8家店的利润,并不足以支撑永和大王成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林猷澳动人的“中国麦当劳”概念,让李嘉诚的加怡新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在1997年找上了门。投资200万美元、持股1/3,有了风险基金的注入,永和大王的开店速度一下子冲到了18家。规模虽然快速扩展,但烧钱的速度更快。赚的钱不断投入,加上拉长战线后的管理支出,永和大王单店的收入由原先的1.2万元人民币骤降至8000元,首度陷入亏损。
编辑本段“零成本”信息化
以平均每5元的网络成本,即换取40万元人民币的订货额,永和大王没道理不成为餐饮行业的一朵奇葩上帝说:我要油条,于是有了油条。这并不是《圣经》里的传说。只要身处上海,作为“上帝”的顾客只要点击鼠标或者接通电话,你的要求就会马上传到永和大王总部的外卖中心,而随后离你最近的永和大王就会在20分钟内把你要的食物送到你的面前。如果告诉你,使永和大王的外卖业务如此便捷的源头是一个自主开发且成本为零的软件,你可能不会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编辑本段呼叫中心的困惑
1998年,拥有18家连锁餐厅的永和大王在上海已经深得顾客的青睐,但是,永和单店的日均收入却由12000元降至8000元,首度陷入亏损。为了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从而实现效益,永和大王开始迅速发展连锁店,开发新的产品。随着连锁店逐渐增多,林猷澳发现,永和大王一部分可观的利润来自并不被人注意的外卖业务。可是此时永和大王的外卖基本上只能实现单店的电话订餐业务,这样的方式难以统计大量的数据,而且电话很容易占线,耽误了顾客的就餐时间,也直接导致他们对永和大王外卖服务的反感。最致命的是,永和大王的一些竞争对手在这一年相继推出了网上外卖,并且也推出了单店的订餐服务。林猷澳的商业敏感更告诉他,电子商务化的外卖业务肯定在未来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如果不解决自身问题,永和大王将会逐渐失去外卖的领地。 焦急中的永和大王把目光投向了当时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的电子商务。林猷澳提出,永和不仅应该实现网上的订餐,更要实现连锁店外卖业务的信息化和统一化。基于这种思考,1998年初,永和大王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外卖呼叫中心,所有的网上和电话订餐都由这个外卖中心统一受理。可是,外卖呼叫中心成立后,很快就有大量的数据和订单涌入,没有专门的信息化软件来控制,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永和大王急需一个可以控制外卖服务的软件,究竟选择什么软件更适应企业的特点呢?当时市场上专门针对餐饮业的信息化软件并不多,而且不一定适合此时永和的特殊要求,如果需要长期的磨合,就错过了大好的时机。究竟如何是好?永和大王陷入了困惑。
㈦ 上海宏景鸡粥店的加盟问题
电话59790723联系吧,华新镇纪鹤公路2588号近新凤北路联系人:顾荣发
㈧ 关于上海鸡粥的作文
没有扑鼻的香味,也没有特别的颜色,甚至含在口中也没有太多味道的粥,如今大概已是没有太多人追捧。或许是因为城市的节奏过于激烈,粥这样适合细细品味的东西,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实早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人就开始吃粥了。有人以食粥为乐,也有人以食粥为苦。甚至于它的种类,几乎多到上百种。粥既是百姓不济时桌上最普通的菜品,也是宫廷中难得一见的药膳。融合了多种谷物,做法也有许多。传承至今,在南方最常见的就只有白粥及皮蛋瘦肉粥了。
家中吃的粥,尽管种类各异,但做法几乎是一样的——将谷类洗净,加上水,放入电饭煲中烹调一下午。等待粥开的几小时漫长不已,粥吃到口中也索然无味。
马路对过,有一家粥店。在上海,这样的店铺我很少看见,便挑了一个无事的日子,踱到店中吃晚饭。店门面不大,门可罗雀,店堂最多也不过四五十平米;只有两个伙计。一个正领我进门,是个青年女子;另一个外地小伙子貌似是杂务工。厨房好像也就是挨着墙根的两个灶眼。唯一不缺的,就是粥的种类,面对密密麻麻的菜谱,随性挑了一碗皮蛋瘦肉粥,随后就面向窗外,消磨等待的时间。
初夏的天气,有些闷热,对着马路的玻璃墙上散开点点水汽。室内本只该有米的味道,不知为何却泛起一阵清香。有别于花香,笼罩着室内的是是一股宁静的香气。我寻找这香气的来源,只听到了女青年切皮蛋与葱花时规则的声响,还有小伙子清洗碗筷时溅起了水声,以及马路外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沉郁的轰鸣。
不知何时,粥已被端到了面前。朴素的瓷碗中盛着朴素的粥,搁在一旁的小勺缺了一个小口。白净的米饭上衬着点点青葱和皮蛋。我舀起一勺带着肉丝,青葱和米粒的粥送入口中。并没有惊人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安心的感觉,平和的心态。又来了一位年迈的客人,从女青年满面红光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常客。我恐怕不怎么会吃粥,只是一勺勺地就把这碗粥吃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