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费用 » 郑州today便利店加盟费
扩展阅读
大白返利卡加盟电话多少 2025-01-15 21:47:29
柳州巴诺蛋糕加盟 2025-01-15 21:47:15

郑州today便利店加盟费

发布时间: 2024-10-09 04:13:17

1. today和今天便利店的区别

你好,这两者的叫法是没有区别的,today今天便利店,这样叫也是可以的,所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吧。要说区别那应该就是一个是中文一个是英文吧。
拓展资料:Today总部位于武汉,目前已在武汉开出300家门店,在武汉、长沙、南宁三地共开设近400家门店,Today创始人兼CEO宋迎春。2018年5月,中国便利店民族品牌「Today便利店」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today今天便利店是武汉今天梦想商贸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于2008年在南宁创立。2014年,总部迁至武汉。经过十一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并以创新的模式与赋能形态,不断刷新中国便利店的历史。截至2019年3月,today今天便利店在武汉、南宁、长沙共设有400家门店其中武汉门店突破300家。2019年today今天便利店将继续围绕“共建民族品牌”的使命进行内外布局,提升平台用户体验、推进行业发展。通过“2610”发展战略,持续深耕供应链,内外孵化好商品;重仓零售人才培养,深化“借事修人”的发展思路;开放流量池Today+跨界共赢,以数据驱动商品、门店刷新,提升人效,用工具无缝链接线下线上流量,业态开放跨界融合,打造更加开放式、多元化、大加盟的平台。

2. 请问一扫光零食能不能加盟

一扫光零食可以加盟。如今想要轻松创业必须要选择一家有竞争力的优质加盟品牌,而一扫光休闲食品正是这样一个有竞争力、大品牌的加盟企业,可以做到让投资者快速实现创富梦想,所以是投资者的理想选择。一扫光休闲食品的加盟费用不贵,总投资金额在5-8万元不等,加盟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开店大小,有了更多的运转资金,加盟店运营起来也更易经营。

可以说投资都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只是概率大小不一样,如果是开一家一扫光的休闲食品加盟店,相对其他品牌而言,就能降低不少风险。一扫光有着一站式的加盟服务,而且品牌文化深厚,有自己稳定的顾客群体,从开店选址、门店装修到加盟后的运营与管理,一扫光让加盟商从加盟初期就能享受到总部无微不至的加盟扶持。

一扫光有一站式整店输出模式,为客户提供360°全方位服务,实现拎包开店无忧经营,先进的ERP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整体营销的管理,助力于店铺业绩的有效增长,明星代言强劲推广,一扫光强势品牌推广,巨额广告投入,通过媒体广告、公交广告、综合报道等全方位立体化整合媒体策略,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3. 开一家711便利店加盟店好不好

开一家711便利店加盟店挺好的。711便利店加盟店较大,其在品类管理、企业规模、发展战略、店面数量等方面上均比有家便利店要占优势。

4、711便利店加盟店的店面数量比有家便利店更多:

截至2019年12月,711便利店加盟店的店铺数超过18000多家。其中,整个2019年门店总数突破2000间,遍布广东省10个主要城市。

711便利店加盟店在原来珠三角六大城市的基础上,先后在河源、江门、珠海、清远设立了分公司,全年新开门店803间,其中9月新开门店100间,创下美宜佳单月开店新纪录,标志着美宜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为实现“立足珠三角,拓展广东省”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便利店行业:全时出局,便利蜂高亮,不同境遇只因这点

​5月11日,一则来自便利店的通知引起了不少讨论:全时便利店公众号发布称,全时便利店北京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结束运营。尽管这份通知被迅速删除,但公众对街头巷尾那些便利店的关注就此开启了。

在全时便利店因为资金链危机“再次等待接盘”之时,便利店新贵——便利蜂迎来了新的高亮时刻——有消息称,便利蜂在新一轮融资之后已经累计募集资金达15亿美元。

据悉,便利蜂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开出了超过1500家门店,其中包含北京的500多家、天津200多家、华东几城数百家。2020年2月,便利蜂还于深圳开出华南首店。这距离它在北京中关村开出第一批门店还不到三年。与中国门店最多便利店全家做对比,全家开出2500家门店花了整整16年时间。

经营便利店事无巨细,新冠疫情也让大量门店歇业,便利店品牌承受极大损失,行业竞争与不利条件下,为何便利蜂能够迎来高亮?

今天DataHunter数猎哥就来说说便利店行业背后之事,成就了便利蜂的推动力是否能帮助其他便利店实现业绩攀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能起到的4大作用。

一、国内便利店行业的现状

1.国内便利店渗透率较低,增长潜力大

相关数据研究显示,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便利店就可以进入发展高峰期。按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历程,在大型超市充分发展之后,会迎来现代连锁便利店发展的高潮。

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便利店,也是7-11的第一家日本店是1974年才开张的。而我国当前的人均GDP已接近一万美元。如果横向对比,中国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具备了1970年代日本社会的购买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型超市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的衰退期。

可是,从单店辐射人数来看,国内目前便利店的渗透率尚低。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国内26个重点城市单个便利店辐射人数为1.2万人,同期日本和台湾这一数值约为2500人。行业发展优先的城市如广东、上海,两地便利店密度达到了白热化竞争阶段,此外其他城市便利店市场普遍处在起步和初期成长阶段。

中国、日本、台湾单个便利店辐射的人口数量

2.本土便利店融资不断,正慢慢崛起

这几年,相比急剧衰退的百货店、大卖场,本土便利店却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资本的热情也被点燃。据不完全统计,阿里、腾讯、高瓴、红杉、今日资本、源码资本等产业资本和VC/PE机构纷纷出手,本土系便利店正在崛起。

不仅如此,视便利店为香饽饽的还有互联网巨头与地产企业,京东与苏宁都在用自建的方式做自己的京东便利店和苏宁小店;保利旗下有若比邻,绿城则收购了好邻居便利店.....便利店这条路上,玩家众多。

3.竞争,与“关门潮”

便利店作为一个独立业态,是城市生活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终于得到认可,但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也受到疫情的较大冲击,同时便随着激烈的竞争,行业也引来了大量的关门潮。

2018年,邻家便利店股东爆雷致资金链断裂,一夜间168家门店全部关停;同年9月,131便利店因资金周转问题,公司员工遣散,创始人失联;全时便利店自前年11月关闭90多家门店之后,去年2月也迎来倒闭拆分……这些纷纷关闭门店的便利店品牌均开业仅仅几年,都曾在资本簇拥下兴起,如今在资金断裂后黯然落幕。

二、为什么便利店经营如此困难?

便利店虽然小,却是所有零售业态中最复杂的一个形态。要做好一家便利店,后台供应链、顾客的运营、产品研发、仓储等方面,都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经营者必须还是一个社会学家,对于所在的城市消费习惯、人口结构、政策法规等,都要有深刻的洞察。便利店经营之难,整体来说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1.所需资金较大,但净利润却低

对便利店的经营来说,资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便利店的生产成本是零售业中最高的,通常来说店铺面积越大,租金、电费、装潢等经费就越高,开店越多所需资金就越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Today便利店创始人宋迎春曾感慨,“便利店就是弯腰捡钢镚的幸福”,尽管便利店的平均价格比传统超市高15%、毛利率多在20%~30%,但净利率却难超5%,投资回报周期长,实际是门苦生意,赚的辛苦钱。

2.店铺难以标准化

不同区域的单店铺是否能盈利所受影响因素较多,比如选址、产品售卖、店铺装修,因此店铺难以标准化。比如,7-11和罗森在日本都有非常标准的店型模板:100平米左右,四方的标准size。店型应该怎么选、货架应该如何陈列、如何施工,都有现成的标准。

但是,这一招在中国就很难适用。因为中国的店铺建造是没有标准化的,每一家商铺的施工材料、结构都有可能不同。在中国,如果没有标准模板,每家店就需要设计出十几张图纸,成本很高。基于这样的情况,由于不同门店货架的摆放不一致,那么能够做到多少营业额,就需要重新动态计算。

3.规模化以后管理成本过高

在中国,零售行业要发展就需要规模化,而规模化是通过直营或者加盟来解决的,但是这中间就会导致管理成本过高。直营就不用说了,对于加盟也是一样,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要统一品牌商跟加盟主的利益关系,在中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加盟模式的重要底层逻辑是激发加盟主主动经营的意识。但是在食品行业,这个主动经营获得最大利润的意识,有可能变成违反食品卫生、破坏品牌的行为。比如过期食品不废弃,偷偷换标签……其次,中国加盟主相对来讲人均素质和日本不一样,学历没有这么高,自我优化经营的能力没有那么强。

4.单店模式不成立,就不能追求规模

便利店是单店模型,通常来说,一个城市至少要有商圈店、社区店、校园店、交通枢纽店四种模型,但是不同城市还有不同变化,比如深圳还需要有工厂店。不同的单店模型盈利能力必然不同。所以只有培养出成熟的单店模型,再去规划化复制,才能通过在某一区域密集开店,从而让物流、供应链和运营成本降到最低,也是很多便利店品牌在地方很成功,而无法在全国却实现规模化的原因。

三、便利蜂做了哪些事赢得高亮时刻?

按照行业规律,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一般要经过7年的营运周期,但便利蜂却只用三年就在北京地区实现盈利,实属难得。归结原因可能在于3点:

1.提前布局供应链

虽然顶着“互联网标签”,但便利蜂是忠实的日系便利店信徒。在日系便利店中,鲜食和自有品牌是主要的盈利来源,也是相比本土便利店最大的优势。

在华北和华东,便利蜂投资了多家鲜食工厂,并在一开始就投资了北京7-ELEVEn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今年2月,便利蜂还在天津成功摘得30亩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鲜食供应基地。自有品牌上,便利蜂在2年时间做到了近200个SKU,去年11月,便利蜂推出自有商品品牌——“蜂质选”。根据官方说法,现在便利蜂的鲜食和自有品牌的营收占比基本与三大日系便利店持平。 

2.算法推荐

“算法推荐”则是便利蜂与传统便利店之间最大的不同,为此便利蜂不惜花重金投入到中央系统的计算能力、数据采集和算法的迭代上。在发展的初期,便利蜂甚至还推出了共享单车和无人货柜业务,据悉这也是为了获取用户动线数据,以指导便利蜂选址开店问题。

比如便利蜂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0个最有经验的7-ELEVEn店长,拿着所有数据工作一周,把一个店铺的商品减少10%的 SKU;结果显示,销量隔日跌了5%。复原让计算机选择,同样减少10%SKU,销量隔日只下降 了0.7%。

3.数字化管理

便利蜂几乎其所有的决策都由数据和算法确定,中央大脑形成的各种业务决策,作为相关人员行动的依据,业务链条上的所有人员,只需要按照软件提示的策略执行。这就意味着,在运营中人的负担被大大减小,而经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种极致量化管理自然有它的好处。首先,大量缩短了员工培训的周期,便利店行业培训一个店长需要2-3年,便利蜂只需要45天到6个月,因为传统便利店模式下需要由店长做的决策,大部分被算法取代,变成自动化管理。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按照传统培训周期,根本跟不上便利蜂的开店速度。

另一方面,对生产、配送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控,实现标准化;基于销售数据选配每个门店售卖的商品,成功率也远高于人工选品。

四、便利店经营,数据能起到什么作用?

1.实现供应链的实时监控

对供应链来说,数据可以帮助从生产源头到物流配送再到门店销售,全程强监控、数据化、在线化,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控,实现标准化。

比如以食品安全为例,为确保加工好的食材安全配送至门店,可以利用冷链物流车上安装了GPS和蓝牙温度计,在后台实时监控车内温度,发现异常实现自动报警。其次,还可以利用数据来监测商品是否过期,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人工疏漏,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通过数据解决选址问题

所有实体店成败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选址。未来的选址一定是基于大数据。比如美团、饿了么就有非常好的数据,可以随时开发出这样的产品,直接告诉你城市的哪些位置的消费需求、年化投资回报率多少等等。所以选址一定是基于依据靠谱的商业数据决策来进行。

3.利用数据实现商品的数字化管理

便利店的选品,需要综合多重因素,例如营业额占比和毛利占比的分配,综合考虑起订量、消费者惯性品牌、本地上货红利、社交网络流行要素,人无我有、人有我有、人有我比,货品轮替,不同阶段的集采优势或者单品牌采购或者补贴,这取决于实时综合计算和内部指标的设计。

譬如便利店日商可以拆分为:日商=流动客日商+固定客日商=(集客店人口+流动客流)*转化率*客单价,则对于不同人客单价、订单结构、不同品类转化率的数据,都是需要区分并且长期计算和维护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便利店很容易出现“好卖的sku出现扑空”的情况,而基于数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销售预测和实际情况的拟合度有机会做到更高,最终会减少货损。

4.洞察与管理用户的需求

比如可以通过门店的智能摄像头来识别门店客户的用户画像,并对通过用户购买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标签化,从而实现用户需求的洞察。

与此同时,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也能反向推动店铺的商品与管理运营。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分层管理,提升客单价,最终提高店铺的运营效率,实现盈利。

五、小结

在未来我国便利店行业发展速度将继续扩大,国内便利店数量数量也将会激增,而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将成为接下来的比拼的关键。

而在中国,除了效仿日系便利店成熟的模式外,更要结合中国特殊的消费市场环境来做好门店的运营,比如国内电商比国外发达;消费分级使得同一城市的消费层次也更加多元和复杂,而零售渠道供给总体又是过剩状态;还有二三线城市社区文化与一线城市商圈文化的不同等。

但总的来说只有依靠数字化能力来保证前端、后端运营,渠道和控店相结合,并提高决策与管理效率,最终才能实现“千店千面”的终极模式,并不断带动经营模式的迭代与升级。

*参考资料:

【1】《便利店将迎来终局?还早》董洁 36氪

【2】《便利店,终归是个小卖部生意 | 砺石》 刘戈 砺石商业评论

【3】《便利蜂庄辰超:人的效率低下,我们用算法大规模扩张》 庄辰超 笔记侠

【4】《疫情考验便利店内功,便利蜂如何逆势上扬》 申商 深响

【5】《别人在裁员,为什么便利蜂却能涨薪》 倪叔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关于 DataHunter

DataHunter是一家专业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商业智能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提供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大屏展示工具,同时提供配套的敏捷BI数据运营技术服务。目前有探索式数据分析平台 Data Analytics、数据可视化大屏展示工具Data MAX、数据中台Data Formula等多款核心产品。

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旨在帮助企业提供从内外部数据源整合、数据治理到探索式分析,以及最终实现智能化决策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助力企业构建数据生态系统,帮助企业降本增收和实现数据资产的变现。

5. today24小时便利店前景怎样

24小时便利店市场前景:

24小时便利店就是全天营业的便利店了,夜间也照常营业。24小时营业更能方便顾客在夜间购买必需的物品,市场前景应该不错,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24小时便利店,因此我国的24小时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商机巨大,还有很大的创业发展空间。

24小时便利店利润分析:

24小时便利店运营虽然有电费、人员工资等费用跟着,但其利润却比正常营业的便利店高出很多。以一个营业面积一般在50~150平方米左右的24小时便利店为例,一般需要15万元的资金,主要花费在店铺的装修、购买各种设备以及货物等。房屋的租金因地段的不同各异,平均来讲,一般200~300元/平方米。在管理方面,因为要24小时经营,因此一般需要工作人员3到5名左右。按一名工作人员一天2000元算,人员工资需支出每月10000万。如果按每天销售额5000元,按照30%的毛利率来计算,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比正常营业的便利店每月的利润要高出38%。

从以上的市场前景与利润分析来看,开一家24小时便利店绝对是一个创业的好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功。24小时便利店还需要一个好的店址,24小时便利店可以选在办公楼、学校、医院附近,当然也可以选在闹市区,娱乐区。

6. 货拉拉超级会员怎么开通不了

货拉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几乎所有的搬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货拉拉,货拉拉平台也出现了会员制,都是为了挣钱,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超级会员,但是又出现了货拉拉超级会员开通不了的问题,这其实是平台为了提高利润造成的开通不了。
一、货拉拉超级会员怎么开通不了
第一次加入货拉拉这个平台时,成本仍然相当高。首先,必须支付1000元的押金和300元的加盟费。会员可以不付。非会员每天可以收到两份订单,然后拒绝接收。每个订单平台的收入是15%。初级会员199元。每天一个订单不收信息费,之后,每个订单都收提成了15%,可以无线获取订单。资深会员399每天五个订单免信息费,别的提成15%。超级会员599,每天无线抢票不收佣金。不能够买超级会员是为平台提高利润,第一个月能买第二个月不能买是因为第一个月属于回笼资金,而第二个月就开始提高利润了。
二、货拉拉是一家互联网物流商城,以“"货物出行更轻松”为使命,以“拉货=货拉拉'.”为愿景,从事市内/城际货运、企业物流服务、搬家、零担,租车及售后服务。2020年1月26日,货拉拉开通绿色通道支援疫区,组建数百名爱心司机团队,帮助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公益组织免费运送抗疫物资。2020年1月29日,货拉拉与武汉,连锁便利店Today合作,为武汉,货拉拉40多家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免费送爱心餐,还向医护人员捐赠了1万份免费餐。
综上所述货拉拉极大的方便了百姓的搬运,但是却对司机有些苛刻,会变相的收取司机的收益,使平台增加利润。

7. 开便利店是加盟好,还是自己开好

自己开店,店铺名称没有品牌效应,消费者对你的新店缺乏信赖。所以,在开店初期有可能会面临无人光顾的惨状。这点对于初次创业者尤为重要,一些经商经验不足的店主,很可能直接在开店初期就倒下了。另外,自己开店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所有的一切都是要靠店主自己摸索。这无疑也增加了店铺走向正规的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但是,自己开店也有诸多的优点,首先因为是自己的品牌,所以无需向谁缴纳高额的加盟费,这对于资金紧张的创业者来说,可以大幅度缩减创业成本。其次,虽然说自己开店没有加盟店直接套用的管理模式,但是却有着灵活机动的特点!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商业环境和经营状况随时做出调整。总之,自己开店就是完全自主,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业。一旦开店成功,创业者可以积累丰富的开店经验,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品牌形成连锁,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市场占有。
而加盟店则和自己开店有着几乎相反的优缺点。加盟别人品牌的店,一开业,就被消费者熟知,人们对于加盟店的产品和服务都比较熟悉和信赖。所以,即使是刚刚开店,也会很快被认可。在品牌被认可的前提下,如果新开店搞一些促销或者降价,那么将会大幅度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完全可以实现新店开业的开门红。同时,无论是店铺产品装修还是管理模式,总店都会对加盟店直接输出套用已经成熟的体系。所以,创业者非常省心。当然了,省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高昂的加盟费就是代价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凡事有利就有弊,加盟店可以享受总店的品牌光环,也同样可能会因为总店品牌出现污点而受到连累。一旦创业者所加盟的品牌出现品牌危机,那对于加盟店来说,很可能形成致命的打击

8. 便利店有没有春天

灵兽按

毕竟,地摊都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了,是不是?

作者/李又寻欢 ID/lingshouke

1

除了生鲜,便利店应该算是零售业态里最有争议的话题了。

最近这个业态也丝毫不显寂寞,这边是全时被见福、好邻居接管门店,那边便利蜂已经宣布北京区域门店盈利了。

而在离北京1000公里的安徽合肥,3年前开始起步的邻几便利,也完成了400家便利店的布局,仅5月份就新开了40家。

在刚刚发布的《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中,美宜佳以226.2亿元位列第33位,门店数为19236家(5月6日,美宜佳在官方微信号宣布全国门店突破2万家),确实将小店做成了大连锁。

而另一家便利店更猛,中石化易捷以年销售700亿,门店数27600家,列连锁百强第9位,这应该是首次便利店企业挤进这一榜单的前十名。

而诞生同样只有3年多的便利蜂,公开宣布北京地区500多家门店已实现整体盈利、且有媒体报道称其已完成C轮亿元及以上美元融资,这样的消息,更是让很多人觉得,本来已经从金矿跌成石矿,被资本和行业逐渐看弱的便利店,似乎又“点石成金”了。

连疫情期间一直疯狂高增长的超市业态都在面临业绩下滑的境遇,便利店反而逆市上扬,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便利店又迎来了春天?

毕竟,地摊都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了,是不是?

现实可能并不那么美好。

2

根据2019连锁百强数据,便利店的销售增幅也是各业态中最高的,为16.5%,远高于专业店的10.4%,超市的4%以及百货店的0.7%。

能保持这个数字的增长,确实不易,也一定程度上表明;

(1)这一业态仍处于上升期;

(2)仍然有不少企业往这一领域里扎,希望能淘到金。

多说一句,百货店确实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是微增长,又遭遇了疫情,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惨。而未来可能还更惨。

生不逢时,是最美丽的错误。

便利店的薯或携门店增长在2019年也算高的,为7.8%,超市、百货、专业店分别为7.7%、2.4%、1.5%——当然,因为个头小,这个数字并不值得骄傲。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便利店企业都有易捷和美宜佳的规模和亮丽的销售数据(易捷虽然销售700亿,但盈利与否,目前尚不得知)。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就全行业来说,一季度便利店企业的销售应该是比较惨淡的,就算是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如火如荼,业绩也估计只恢复了八成左右。

好在,原本要停业的全时便利店,在好邻居的接管下,已经有十几家门店重新开业了。预计本月上旬将恢复绝大多数门店的营业。

《灵兽》了解到,尽管品牌暂时没变,但此次重开不是简单的开门营销,而是好邻居为全时从系统、商品配置、物流配送、门店运营,包括管理体系和组织上,进行全面的调整。知情人士表示,对于全时北京一些房租与收入严重不匹配的门店会进行关闭,这个数字可能在几十家。

最新的消息是,好邻居与全时控股方山海蓝图也在就股权和经营等各个层面进行沟通,未来任何一种合作模式都不排除,但目前暂时双方还没有就股权收购达成具体协议。

但成都地区的全时门店,接盘者见福便利董事长张利已明确表示,未来将全部翻牌成见福品牌。

落花流水人去也,天上人间。你看到的春天,可能是其他人的寒冬。

有句话说的好:总有一些歌,唱的哀伤。

3

真是以水击石,不起波澜,也泛涟渏啊。

只是,这种分析属于明显的无稽之谈。

另外,盈利这个事情,玄机也不少,比如,北京市场上这么多便利店品牌,不管是加盟还是直营模式的,如果仅从某几个单店来说,盈利超过7-11某个店的,谁还能没有个几家呢?

全球成功的便利店巨头,无一不是以加盟模式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市场竞争力,直营模式管控相对简单,加盟模式对管理和运数伏营的要求只会更高而不是更低,所以两种模式谁更适合,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主要还是要看企业自身实力、所处的市场环境、区域消费的习惯等等,脱离了这些去谈战略、模式,都是没有意义的。

就以便利蜂为例,它的盈利并不代表便利店业态都可以效仿其做法,光是投入这一点,99%的便利店企业就无法做到——便利蜂融资超团雀过15亿美金,庞大的费用投放到前后台,其号称以算法驱动运营,如此重资产运营的方式,不适合绝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位便利店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灵兽》,便利蜂的打法很凶猛,一是,不惜以高租金拿店;二是,同一条街上可以紧挨着开好几家店,甚至一个写字楼也可以同时开上好几家店。

《灵兽》办公所处的嘉悦广场,就开了3家便利蜂,此前还有全时、中商惠民等多家便利店与其竞争,现在只剩下刚开业不久的物美便利店与便利蜂其中一家店以30公分的零距离在孤军奋战,有时候看到物美便利店里,店员多于顾客的的场景,心里不禁闪过一丝惋惜:这又是何苦呢?

4

业内有一种观点说,北京的便利店是半天(生活习惯)、半年(气候)、半条街(交通)的生意,其实,大部分北方的便利店基本都面临这样的尴尬。

所以,也有观点称,如果明明知道只能是半条街的生意,为什么不能到街的对面再开一家?

从理论上说,这话完全没毛病啊。

但问题是,如果把房租、客流、人力、费用等等,通盘测算一下,恐怕就不会这么乐观了——半条街的生意做到极致,便利店也不可能开心的飞起来。

所以,敢这么做,首先必须有豪横的资本。

比如,对便利蜂这样以资本和算法(技术)驱动的企业来说,可能短期内的盈利与否,并不是那么急迫和重要吧?

换句话说,它可以一百米内开3家店,但你可以吗?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便利蜂确实做的不错,它的门店一开,对其他便利店的分流还是较为明显的,“如果分流3000的日商,对应的就是3万的月毛利。”他认为,便利蜂的战略是,封上一个区域密集开店,不惜代价让对手熬不住了撤离,等只剩下自己了,再想办法优化网点布局,收割市场。

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字:钱。而且,很费钱。

如果再把镜头拉回到北京,这个市场的便利店缺口真的很严重吗?仔细想一想,哪个商务区和写字楼,不是有好多家便利店林立?

5

在好邻居总经理陶冶看来,未来真正能够服务社区的便利店才是更有市场的,比如好邻居的绿标店。现在大家都在抢商务型的便利店、快餐店,竞争压力太大,成本过高,并不是最佳的经营选择。

“很多人都不明白,7-11的成功,不是靠银座六本木的那几个便利店,而是靠的是深入社区,小镇甚至乡村的2万多家便利店。”他说。

虎有虎路,蛇有蛇道。美宜家便利店突破2万家,靠的并不是直营;很多区域便利店企业在当地活的很滋润,也未必就是靠加盟。全时既有加盟也有直营,扩张时风光无限,衰落时也一地鸡毛。

所以,活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鞋合不合适,脚才最有发言权。企业不要被误导。零售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足够的耐心,对待一家企业或一种模式,也同样如此。

还需要提醒的是,便利店是消费升级的业态,只有经济持续增长、消费持续升级,这个业态才有最大的市场前景。

离开了这些,便利店业态在未来就只剩下如何保证生存。而陶冶所说的社区便利店,可能才更适合绝大多数便利店企业未来的战略。

陶冶认为,便利店不是不行,从未来发展来看,便利店是最经济的城市服务业态,没有之一。“但是不能跟着日本的今天模仿我们的今天。更不是一个可以快速吹泡泡的行业。”

还有一点值得重视,一夜之间火起来的地摊经济,很难想象能够给便利店业态带来更大的业绩增量。

难道还没有所察觉,地摊即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离顾客近到没有距离,成为便利店身边一个让人头疼的竞争对手吗?

延伸阅读


这是两年前《灵兽》对便利店的一些看法,如果你已读过,不妨再读一遍。


芬芳虽迷人,陷阱亦致命

便利店当然有市场,任何一种业态都有市场,任何一种业态都有盈利的企业。遗憾就遗憾在,可惜不是你。

它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芬芳虽迷人,陷阱亦致命。

但你必须清醒,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便利店的大规模发展。中国这么大,有便利店发展的空间,也有适合便利店发展的城市,绝对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而且,便利店的前景,在其他商业业态在不断创新迭代的环境下,市场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所以,不要被外表所迷惑。我们来随便捋捋,便利店到底是个多大的坑。

1)竞争对手不是同行

很多人认为便利店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其他便利店品牌,比如7-11之于罗森、全家,武汉中百罗森之于today,没错,这是对手。

在我们的办公楼下,直径五十米内开了好邻居、全时、便利蜂、中商惠民等四五家便利店,还有在楼下这样的无人便利店,如此残酷的竞争,很好奇它们是如此存活的?

但这还不算什么。因为还忽略了一个更大的竞争对手——夫妻老婆店,全国有近600万家这样的小店,便利店在与同行品牌竞争的同时,这些夫妻老婆店也是便利店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而且,你必须规范化,它是化整为零,随意化、亲情化、熟人经济化,完全不一样的打法,甚至不在同一个竞争维度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上。

也就是说,便利店一开业,陷入的就是一片汪洋的人民战争。

所以,至少你得想清楚,要怎样才能打赢一场人民战争?

2)高租金高人力成本

便利店的特性决定了面积小,但地段必须好。这意味着租金一定低不了——如果在一线城市,光是租金和人力成本,就足以让一家业绩一般的便利店天天白干。这一点,相信做便利店的企业心里更清楚: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嗯,二三线城市,好一点的小商铺,成本也不会低到哪去吧?真以为一开张就能天天卖个1万2万3万?

真相是,中国近10万家便利店里,一天卖个一两千块钱的,才是最常见的吧——说真的,看到很多企业吹牛B,我都不好意思点破。

3)外卖平台抢食业绩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中即食品销售额在10%以下的便利店比例降至41%,同时,即食品销售比例在10~20%和20~40%的便利店分别增至24%和20%,即食品销售增加明显。

但相比日本市场中大多便利店生鲜及半成品占比为30%~40%,中国市场的即食品销售比例还不够。

何止是不够?简直是永远也不可能够。

便利店的核心商品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是中食。但在中国的大部分市场或是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区域,这恰恰是不成立的。

原因在于,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餐饮业态,几乎渗透进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胡同、每一个小区,甚至每一幢楼下。中国人并不缺解决即食性快餐的场所,并且体验性大部分都不比便利店差。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外卖平台,高度发达且无处不在的美团、饿了吗等外卖平台,虽然也给便利店的线上业务带去了一部分订单,但同时也大量抢走了原本该由便利店做的生意,比如中食就是其中之一。

好吧,便利店企业们,你们该如何打赢一场一片汪洋的与外卖平台的战争?

4)苦逼的夜间消费

便利店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夜间消费,即晚上23:00~7:00这段时间,有一个数据是大约占比在30%。

但对中国大部分市场尤其是北方市场来讲,这又是一个伪需求——南方城市如深圳、广州、长沙、武汉等地除外,华东的上海也还凑合。

中国的便利店,大部分估计占比也就10%左右吧?

请问,便利店企业们,你们该用什么方式去补回这个做不到的业绩?

5)看不懂的中国式直营

从国际尤其是日本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路径看,无论是7-11、全家还是罗森,最终走上盈利这条路,靠的都是加盟。

而这也是最让我们无法看懂之处,因为在中国,大部分便利店企业竟然义无反顾地是做直营——我当然理解因为供应链能力不足、总部管控力不足、运营能力不足,但不足就能让直营盈利成为可能吗?

凭什么你觉得可以靠直营创造一个奇迹?

6)别再学7-11了,你没法学

为什么说便利店的祖师爷7-11也是个坑?

1、7-11你学不会,也没法学,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点皮毛只会适得其反,掉进深坑里,根本爬不上来——中国市场上目前用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生存尚可的便利店企业,没有一家是学7-11的,而是根据自己所处商圈,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存活的;

2、这才是最重要的,7-11本来就不适合中国大部分市场。7-11在北京多少年了,现在有多少家店,学7-11的便利店企业们你们心里没点儿逼数吗?

7-11在华南华东是授权中国台湾企业经营的,又有多少家店,是否成为了中国零售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极,这么多年了你们就从来没有过感知吗?

还有,那么多社区生鲜业态和专业店都在蚕食本就不那么能让便利店吃饱的业绩,还有,新零售企业精心构筑的三公里生活圈的抢夺,还有。。。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