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陈张豆浆油条集市利润怎样
好。在成百上千的品类中,全品类快餐是数据最好的一类,而“李陈张豆浆油条集市”品牌覆盖全时段,早、中、晚、甚至夜宵时段,菜品种类丰富,销售份额占比高,利润空间大,所以李陈张豆浆油条集市利润好。李陈张豆浆油条集市加盟门店数量有4828家,品牌所属公司为成都犀牛工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⑵ 加盟早点有哪些品牌
早点品牌比较多的,比如:永和豆浆,亿家乐早餐,悠悠香早餐,惠民早餐,娘家早餐,凡夫子早餐,饼爱粥早餐,香霸王早餐,快而饱早餐,乔东家排骨大包等等。
⑶ 我想做早餐加盟,不知道哪个品牌比较靠谱,能够信赖
我觉得老西关石磨坊早餐加入很好的,他们总部提供各项学习。
并且他们的学习很全面的,不仅有豆浆油条的学习,还会有各种营养粥的学习。
具体的可以去他们的总部,他们总部就在会江地铁站金河产业园内。
⑷ 大家好,《永和豆浆》 请问如何成功,做到市场这么大,豆浆如何做油条如何做烧饼如何做
主持人:我知道您以前是做业务和中介服务的,那么后来怎么会想到来做永和豆浆这个品牌?
林炳生:可以说是五十年代,台湾一些老兵退伍以后,他没有什么工作,那他们就在永和桥下做一个豆浆铺,这样子的一个产品销售,有卖豆浆有卖烧饼油条的,就是把过去他们在大陆的一点的经验在台湾当作他退休以后的第二个事业来运作,那我们都知道老兵随着岁月的凋零,慢慢地比较减少,就是说很多消费者,包含很多大陆朋友美国日本的朋友到台湾,他都想去永和那边喝喝这个永和豆浆,那当时我就这个产品应该可以把它发扬光大,所以我就在1985年的时候,用60万的资金取得这个永和豆浆的注册商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向我心中的目标来走,能够把它建立一个商品,然后在工厂自动化的这个生产过程中来送到我们的店家来做服务,能够让这个点心从小中的一个规范里面导入我们的连锁店,我想当初是这个构想下一步一步努力地走,当然这十几年走过来也是一路辛酸。
主持人:也是蛮辛苦的,连锁加盟这种形式这种模式,您是怎么能想到用它来经营的呢?
林炳生:现在国际知名的快餐,肯德基麦当劳,他们在早期也是一个小商铺做起,那有他们的成功案例,所以说我觉得说做连锁加盟它才能够做出去,中式快餐虽然它是很辛苦,没有办法像西式那么标准化的制作出来,但是经营我们不断地研发经济,我想中式快餐它也能够透过我们的规划能够把制成半成品,那在门店做精加工,做熟成,让它能够一样的标准化,然后又不失我们中国人谈的最的这一方面,那也能满足我们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说我觉得说作连锁加盟它才能够做出去。
主持人:那从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后,到今天短短的四年时间你们在国内已经有大概是八十多家连锁店了,这个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这个速度是不是在你的设计当中?
林炳生:我想当初我们先切入没有预期这么快,我们只是想就是能够把它扎根扎好,再往外做发展,我们再赋予加盟合作,那经过这样的努力下我想我们的团队能够更积极在这方面做服务,也从我们当初台湾派来的三位干部,到目前我们的总部的干部有三十位,那在这样的合作下,我想今后我们做四大区块的发展,然后会变成在小区块的合作下,我想它的展店速度会达到我们的目前的目标需要,希望能够在三年内打造五百家店的一个规模。
主持人:四大区块指的是什么?
林炳生:我想我们把中国国内分为四大区域,比如说上海是一个区块,然后天津我们设为这个华北区块,当然最近我们又把天津这边又拉出大连,列为东北的一个区块,那另外南方我们在广州这边做一个南方的市场。永和豆浆进驻大陆短短四年,就达到了如此快速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林炳生本人当初也没有料到。但他并没有为此驻足不前,继续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永和豆浆”注入十足的品牌魅力。两元一碗的价格尽管比普通豆浆贵上一倍,但这不仅没能阻挡消费者青睐的目光,相反倒成为“永和豆浆”品牌美誉度的象征。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永和豆浆的招牌了,有人说永和豆浆的招牌它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个赚钱的保证,那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永和豆浆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林炳生:我想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品牌它真的没有办法说保证一定都能够成功,但是成功关键的因素我想还是要实实在在的经营,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我想它才能够持续一致性的往外发展。
主持人:那在这其中连锁加盟这种业态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林炳生:未来它是在我们国内生活消费的这个市场里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在国外的先进国家来讲,连锁加盟它占有生活消费里面50%到60%的比例,但是就我们国内来讲,去年的只达到7%而已,所以未来连锁加盟的空间市场潜力非常的大。
主持人:但是一个好的业态并不一定就能够保证就会做成功,就是说连锁它并不一定就是一连就能够赢的,那你们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招法把这个连锁经营,既能够连得起来又能够锁得住呢?
林炳生:我想这个是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底蕴,就是说你要有文化的内涵在支撑。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除了这个先进的业态还有一个文化底蕴在里面,除了这两条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样的重要因素?
林炳生:我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成功的管理技术,那所以在这里面我们经过我们过去这些年的经验,我们把它可以作为我们自动化生产的,那可以就是说透过半成品的加工,我们在现场做一个简易的加工工艺,以及熟成,那这种标准化一致化的过程我们都有很多年的经验,把它规范起来导向我们的连锁店,所以我们的连锁店它可以开得驾轻就熟,也可以就是说比较成功的一半达到它展店的一个方式。
主持人:也就是说连锁加盟的餐饮业它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产品,产品的一致性,但是比如说我们来说这个炸油条,它是人工在炸,那比如说两个店两个不同的师傅在做,它怎么能确保炸出来的产品能够高度的一致。林炳生:我想这就是说我们在前处理它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油条前处理,面粉和面这一个过程中是我们中途里面做好的,那做好的我们配送到我们的加盟店,我们每天配送到我们的各个店,那各个店我们有一个标准作业流程,也就是说一根油条它多少的重量,它的成形标准是如何,那它油度要几度,它要转翻多久,让它变成我们看到的这个标准的油条,我想我们每个门店都有作业标准的流程,让它来了解,当然们在区域里面我们有区域总部那边做培训,这些每一个油条工他们都要在总部里面培训大家来学习,做一个标准的动作,那我想一次,那他动作其实再怎么样差异性就比较小。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一根油条要翻转几次他们都是有规定的?
林炳生:对,就油度多少,时间多久,那炸出来的油条是合乎标准的,那这是有一个标准数在要求。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永和豆浆的油条和豆浆究竟有什么不同?
林炳生:那我想很多消费者有时候他觉得说奇怪,他们店怎么都比人家贵,油条两块钱,豆浆两块钱,可外边路边摊买的只要五毛钱就有了,但是他们不了解,像我们的油,我们是用两百根油条我们油就换掉了,就不用了。
主持人:两百根这个油就倒掉了?
林炳生:对,那你可以看到一般外面的那些店铺,它的油是黑漆漆的,油是从来不换的,只是说油用少了再加,这种对人体的健康其实有很大的一个伤害,那以我们的豆浆来讲我们也是经过我们的工艺处理,它没有腥味,浓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把它健康原味保存下来。主持人:吃过永和豆浆的朋友,他们反映说永和豆浆的油条又大又长。
林炳生:可能我们在北方的油条要比南方,比如说比上海要大差不多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的标准在南方可能是比较小,是多少公克,但是北方它会增大,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
主持人:也就是说你们这个产品也本土化了?
林炳生:对,要本土化。
主持人:就像麦当劳一样在南方我们会加一点,在北京加一点鸭,然后在东北这边加一点咸,是这样吗,那对于餐饮业来讲选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林炳生:对。
主持人;那我发现你们选点好像是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做法来做的,这恰恰跟洋快餐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炳生:我想就是说从我们在切入国内市场以后,我们觉得说除了大城镇以外,其它二级城镇消费潜力以及市场的潜力都非常得大,所以然们透过我们以后觉得说,当时我们在上海的很多周遭,不管是在昆山,在苏州这些地方,每开一家成功率都90%以上,这也证明说我们的策略是对的,所以我们从乡村包围城市的一个模式在导入我们这个城镇市场,当然最近我们又有做这个计划在社区在学校的投入里面去导入去发展,最近我们在上海的交通大学开的为我们的学生服务,也得到一致好评,那最近又会在复旦大学也会投入,我想都是我们在学校市场另外一个投入的规划。
主持人:那我还发现一点就是说现在在大陆的很多的永和豆浆店,有很多家都是开在比如说麦当劳或者肯德基的旁边,和他们为邻的,那这样的选点是不是你们有意要与洋快餐一争高低?
林炳生:我想这个市场各有各的消费层,我们以西式快餐来讲,他们选点也经过很审慎的评估,那我们讲说中西有互补的作用,有很多消费者去麦当劳去肯德基,可能它为了小朋友的需求,但是它大人不习惯,那我们设在它旁边,就能够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就变成说他们全家出去可以部分的去肯德基,部分的来永和豆浆,同时满足他们各取所需的一个需求。
如今,“永和”已经占领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中式早餐市场,以至于大家一提到豆浆油条,马上就会想到“永和”二字。然而,在享受着“永和”品牌身后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永和豆浆”也不得不承受随之而来的品牌之争。仅在北京就有永和大王、大成永和、永成永和、永和世界、永和天下、永和传奇等众多冠以“永和”字样的豆浆店,而全国相似的豆浆店,总数不下120家。至此,“永和豆浆”的“正宗”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主持人:其实早在1995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叫永和大王豆浆店在上海落户了,那你们是其后进入的,也是比他们晚了几年,像这样做您不怕担上有点冒充别人或者抄袭别人这样的行为?
林炳生;我想是这样的,一个品牌的延伸它是比较,就是说能够正当一点,也就是说我们在1995年就在国内注册商标。
主持人:1995年也就是在你们进入正式进入的前四年?
林炳生:对,所以说商标我们是先注册,当时我们是在考察市场也有感觉说时机还可以再慢一点。也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我们是比较慢进入国内市场。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么多个相似的品牌在做,会给这个行业的市场带来什么?
林炳生:因为这个市场蓬勃,那大家争相投入,但是只是模仿,但是它不能神似的时候,有时候只是一时的获得,不能够搞长久的持有,那以我们永和豆浆来讲我们是以有序经营和气生财,也是永远的朋友和这个家庭的理念下,一步一脚印忠实地去走,我相信未来成功的我们绝对还是指日可待。虽然说很多店虽然打着永和旗号,但当他们一看这个不管是整个也好,整个服务品质也好,整个产品来讲,那都差异大相径庭下,我相信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那也可以看到从我们的商品的推展到我们的连锁店的发展,我相信将来他们会认同我们的服务,认同我们的品牌。
主持人:可以说永和豆浆刚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它的品牌是很响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但是后来随着同业的相似产品的不断出现,比如说像洋快餐的进入,那永和豆浆其实也面临着很多的困境,那现在还甚至有人说好像永和豆浆不如从前了,那您觉得之所以给大家造成这样的印象是什么原因?
林炳生:因为中国市场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为了要紧跟一个区域,所以说我们不会幅射的太远,那也就这样的因素下产生成很多地方,那很多仿冒店先在那边投入,那投入的结果他们只有外表感觉的模仿,但是它没有真正的精髓学到。比如说我们在东北我们在大连设区块总部,我们就把我们的很多半成品送到我们小区块的总部,再做物流配送到每一家店,那这样子的模式下未来我们每一家店它在经营上,它在制造上在服务上,它都有一个母体让它依靠,能够有很大的资源,那这样子的情形下他开店也开得好,也开得快,那未来我相信由我们这样体系在支撑去努力,自然的一些小店模仿的店它比较不容易生存,这我想在过去我们其它的地方也有碰到这种案例,只要我们一进去以后可能半年左右的时间,相信那些仿冒店都自然而然的不见了。
走过品牌竞争的硝烟
林炳生并未满足于一城一地的店面之争,打造“豆浆”产业链,塑造中国式的饮食文化品牌才是“永和豆浆”的目的所在。
主持人:刚刚我拿到了这个就是你们生产的叫永和米浆,我刚刚喝了味道还是蛮不错的,但是我还是第一次喝这种就是把这个豆浆变成饮料式的,那像这样的产品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林炳生:我们在台湾这个产品从1985年开始,我们那时候就是先有简易的设备到目前我们是全自动的一个设备工艺在生产,我们也是在台湾是第一家获得台湾的这个食品GNp的认证,而且也是第一家专业豆浆工厂,通过美国FDA认证,能够销售到美国的市场。
主持人:那现在这样的产品在中国大陆有卖吗?
林炳生:最近我们会在找代工配合的工厂,会导入这个市场,那当然首先先期我们是从台湾进口过来,那在我们的门店做推广,我想这次中秋节我们就会在我们的所有的店推出,做一个礼盒的包装,除了豆浆以外搭配我们永和的月饼,让消费者能够很方便的买回自己用或者送朋友。
主持人:那我想如果看我们节目的观众一些有志于想做这个加盟联锁的生意的人,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加盟这个永和豆浆,我们需要有多少资金做保证,加盟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林炳生:我想要加盟我们就是说透过我们的意向书,然后意向书以后我们会先帮他评估他找好的店面合不合适,那当然我想先期条件就是说要先认可这个加盟主的心态,如果他只是为了一味要赚钱,我想他不一定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很多加盟主他钱很多,但他说他就是要加盟,问题他的理念不对的时候,未来他会走偏的,所以这些加盟主就不适合做我们的加盟,所以从我们的人的筛选到店面的筛选,筛选完成以后其实我们有三个步骤同步发展,也就是说这个门店的的设计跟导入,我们就派出我们的工程人员,CI人员帮他整体做规划,另外我们教育训练部的人员就帮他做人员的招募培训教育训练,让他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能够达到我们的这个。
主持人:开店的?
林炳生:开店的一些基本的要求,那另外就是说这些申请证照的一个动作也同时展开,那也就在这三个系统里面我们一个月的时间同步工程,然后到能够开店的时候我们总部再派人员来支源,让这家店能够驾轻就熟地把它开出来。
主持人:那我有多少钱才能够做这个加盟?
林炳生:我想加盟,其实我们的店可大可小,当然这就是从一百平米到三四百平米都有,那在整个的资金的投入方面,应该最早会在60万左右到一百万不等,这些就看它的平数大小,看它的商店门面的这个租金取得,然后再做差异性的资金的投入。
主持人:资金回报率大概?
林炳生:那一般来讲我们就是说在投资报酬率里面我们是一年左右能够投资回本,当然有快的,但不是说都是这样,快的三个月到半年也有,但慢的两年左右的也有。
主持人:就是跟着经营管理还有关系?
林炳生:对。
主持人:从当初的创立品牌然后现在到成功,未来您希望永和豆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林炳生:目前我们所出的一个口号就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永和豆浆。我想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大家都一直西式快餐侵蚀我们中国人的心,那我想未来我们中式快餐也要走向世界的舞台,能够迈向国际,这是我们深深期许的,所以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们就在我们的人员团队里面,们实力,好好培养优秀的人才,那只有扎根扎好,那我们未来朝国际发展我想才更不可限量,所以我们有一个使命感,中国风台湾味,两岸情,永和豆浆早点喝到晚点喝,然后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浆。
⑸ 李陈张豆浆油条集市加盟店怎么样
还不错。李陈张豆浆油条集市总部在四川成都、广东深圳等众多的城市中建立了专业的美升旁食研发中心,会结合不同地域消吵薯橡费者们的口味偏好情况、手蚂餐饮市场中的流行趋势等因素,每个季度都会研发出符合消费者们购买需求的早餐美味,有出众的产品优势,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迅速地成为广大中小创业者们的投资。
⑹ 永和豆浆的历史
永和豆浆泛指台湾台北县永和市中正桥的桥头永和路二段一带以贩卖豆浆为主的早餐店,约1950年左右,由山东和河北的两位老兵首先开始经营,其中最著名的为中正桥头的“世界豆浆大王”。
“永和”是我国台湾省永和市的地名。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祖籍大陆远离家乡的退役老兵迫于生计,聚集在台北与永和间的永和中正桥畔,搭起经营快餐早点的小棚,磨豆浆、烤烧饼、炸油条,渐渐形成了一片供应早餐的摊铺。因为这些老兵手艺地道,磨出的豆浆新鲜营养香浓可口,做出的烧饼油条色泽金黄松软酥脆,以致以豆浆为代表的永和地区的各种小吃店盛名远播,传遍台湾全岛。
“永和豆浆”的风潮始於中华少棒队在美国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锦标赛打出好成绩,带动观赏棒球比赛的风气后,由於时差,看完棒球赛往往已经接近清晨,而最早开门的早餐店为永和豆浆,人们渐渐开始习惯看完棒球比赛后去吃永和豆浆。
[编辑本段]台湾永和豆浆的文化
永和豆浆是台湾小吃的一大特色,台湾永和文化的象征之一。许多人只要路过台北市永和镇都会跑来吃一顿豆浆油条,包括台湾政界的顶尖人物连战、马英九等都光顾过,名气十分响亮。而「永和豆浆」一词,起初只是「过桥到永和喝豆浆」的泛称,后来简称“永和豆浆”。台湾小吃已经成了台湾文化的一部分。
“台湾的麦当劳,永和的豆浆、油条和烧饼”,这是台湾家喻户晓,并且在1995年的时候,由永和豆浆出去的人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然后慢慢在大陆发展,现在永和豆浆店在大陆已经落脚了十五年。
永和镇上几十家豆浆店,生意红火,现在小小的豆浆油条已经把永和这个名字在一定范围内打响了,世界闻名,许多人到台北就会到永和镇上专门寻找永和豆浆。实际上,台湾小吃已经成了名片,永和的豆浆已经是符号,起到了让人认识台湾的作用。
永和豆浆的原创店在台湾台北县永和市永和路二段,永和是一个地名,它是在台北县,不是台北市。再说豆浆,豆浆在台湾,它是24小时营业,使得豆浆不见得是早餐的食物,现在很多小学生,因为豆浆很有营养,家长很鼓励小朋友午餐也喝杯豆浆,晚上也喝杯豆浆,颠覆了豆浆只能作为早餐的概念。
[编辑本段]永和豆浆之商标权
1985年,当时从事仲介业的林炳生向经济部标准检验局申请商标注册并在台北市士林区创立永和「永和豆浆店」,成立弘奇食品公司,以机械化量产豆浆,提供浓缩豆浆销往早餐店、面包店、学校、超级市场等,只要加水稀释便可成为豆浆,大大减少熬煮豆浆的时间跟劳力。台湾弘奇公司于1995年2月经核准,注册了由“永和”中文文字、拼音字母以及图形“草帽脸”三部分组成的图文组合商标。1999年由林炳生的弟弟林建雄,将“永和豆浆”推广到中国大陆,第一家永和豆浆店开在上海浦东地区。截至2007年底,永和豆浆的华南、华东、华北三大总部成立,加盟连锁店的数量,也发展到268家。在2008年的3月份,又将大连设为东北总部所在地。
[编辑本段]永和豆浆金牌产品
豆浆,无与伦比。
永和豆浆—营养价值高
豆浆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5 能量(千卡) 422
能量(千焦) 1766 蛋白质(克) 19.7 脂肪(克) 9.4
碳水化合物(克) 66.8 膳食纤维(克) 2.2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2.6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07 核黄素(毫克) 0.05
尼克酸(毫克) 0.7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17.99
a-E 2.06 (β-γ)-E 4.65 δ-E 11.28
钙(毫克) 101 磷(毫克) 253 钾(毫克) 771
钠(毫克) 26.4 镁(毫克) 122 铁(毫克) 3.7
锌(毫克) 1.77 硒(微克) 3.3 铜(毫克) 0.69
锰(毫克) 1.24 碘(毫克) 0
豆浆的神奇保健功效
豆浆与女性养颜
科学研究认为,女性青春的流逝与雌激素的减少密切相关。现代营养研究认为,豆浆除了含有植物雌激素以外,还有大豆蛋白、异黄酮、磷脂等物质,对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子宫癌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是一味天然的雌激素补充剂。同时,豆浆还含有一种牛奶所没有的植物雌激素“黄豆甘原(Daidzenin)”该物质可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得功能。
每天喝上300-500毫升的豆浆,可明显改善女性心态和身体素质,延缓皮肤衰老,达到养颜美容之目的。
永和豆浆的品种与特点
1.甜豆浆粉:加入蔗糖与豆香配合,香甜可口.
2.低糖(无蔗糖)豆浆粉:无蔗糖,高蛋白,低热量,生活新潮流,适合不宜食人群.
3.AD钙多维低糖(无蔗糖)豆浆粉:现代人群普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在品种豆香同时,身体得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
4.冰鲜豆浆粉:豆粉中极品,工艺特殊,提取精华.
5.纤维豆浆粉:特殊设备,保留适量粗纤维,提高肠胃消化功能.
永和都采用世界目前先进的生产技术,配合“永和豆浆”严格的管理与独特的配方,用云瞬间灭菌工艺和最新除腥、脱臭技术,既保留了大豆中原有的天然营养成分,又具有豆浆特有的新鲜口感. 永和豆浆食物简单方便,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取出本品一小袋,加适量55度热水冲调均匀,既可饮用,除了热饮之外,还可以加入冰块或冰镇饮用,冰冰凉凉的感觉给您不同的美妙滋味!
永和豆浆油条,创新香酥油条,健康型定位
永和豆浆油条很不错,炸200根换一次油。有一个烹炸统计,以每次换油开始计数,每天核算烹炸数量, 当烹炸累计超过200 根时,会安排低峰或者晚间换油,永和还是比较正规的。香酥油条是一种新的油条制法,用特制“香酥油条精”为主要调料,配以面粉、鸡蛋等多种食品原料制成,成品具有色泽金黄、外焦里嫩、松泡膨大、柔韧有劲的特点。尤其是在配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鸡蛋,营养价值也较普通油条有所提高。由于这种油条在制作中未加明矾,因此不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铝。
永和豆浆油条永和豆浆油条制作方法:
1.冰箱里的牛奶拿出来后,倒入量杯一杯的量,放入微波炉加热35秒,成温牛奶,把BAKING POWDER,盐,和苏打倒入温牛奶化开,用筷子搅拌,会起很多泡沫,并高出一杯的高度,倒入面粉中搅拌和均,下手前在手心倒些菜油,面就不沾手,揉匀揉光滑面团,再倒入少许植物油,四周沾满油后用保鲜膜盖住.醒半小时后,再揉一次这时面团表面就像丝绸面一样光滑了,再盖上保鲜膜过一夜就可以了,因为都是第二天炸油条.所以放一夜,面醒个大半天5-6小时也应该可以的.
2.第二天早上,在一个案板上抹点油或用面粉,把和好的面团拿出,手上可以再抹点油或面粉(面团不会沾手),不要揉,平摊在案板上用手整理抹平成长椭圆形,用刀(也可抹点油)把摊开的面切成约1.5CM宽的条,长度够的话就在中间切开成两条,再摞一起然后用筷子在上轻轻按压一下 。
3、用手拎两头边抻边在案板上弹甩两下,丢进已烧得很热的油锅里.油温的热度要烧到看到面条丢进去后,面条上立马冒出一个一个的"泡",炸至金黄,捞出.成了
[编辑本段]永和豆浆文化
永和豆浆事业的创立源于事业创始人对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的深厚感情和对现代人饮食观念和习惯的忧患意识。本着“发扬传统美味 提供健康饮食传播中华文化”的初衷,永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业历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
永和宗旨——永远的朋友、和乐的家庭;
永和情怀——中国风 台湾味 两岸情;
永和追求——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浆。
创新观念 事业的创始人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为己任,不仅立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发扬光大,更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设备,开发出保质期长(2年)、品种繁多、适合不同人群的系列豆浆产品,将一直以来只能是现做现卖摊点销售的鲜豆浆放到商场、超市、便利店销售,使人们不到豆浆店也能喝到鲜美的豆浆;更加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为适应顾客消费便利的需要,公司从单纯的销售豆浆产品到逐渐向顾客提供相应的店堂服务再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各式中式小吃,终成功探索出永和豆浆的崭新经营模式,将商品生产与店堂服务融为一体,以中式快餐连锁店的形式经营永和豆浆。自此,人们可以在窗明几净、环境舒适的餐厅从容不迫地品味豆浆油条的醇香,完全告别在街头巷尾买油条、喝豆浆的不便与无奈,实现了豆浆油条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
[编辑本段]永和豆浆:“连锁”之道
十五年前,“肯德基”、“麦当劳”登陆中国,迅速以1300多家店面,在中国快餐市场台湾永和豆浆国际连锁集团董事长林炳生中赢得三成天下。四年前,台湾永和豆浆现身内地市场,向“洋快餐”发起挑战,强力打造全球中式餐点连锁第一品牌。未来三年,永和豆浆店面总数有望达到500家。从创业初期仅为300万元的经营收入,到如今超过2个亿的经营业绩,遍及大江南北的永和豆浆,正引领中式快餐闯世界。
2003年7月31日至8月3日,“2003大连国际连锁加盟创业展暨大连商铺投资年展”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展会吸引了境内外40多家连锁特许/加盟企业布展。其中,永和豆浆在中国大陆市场已经开设店面80多家,此番首次亮相大连,引起不小的轰动。
⑺ 永和豆浆和来来永和豆浆
○七年九月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考察上海松江区,随意进入一家挂有台商“永和豆浆”招牌的小吃店,惊讶其卫生状况之差,马上严厉点名批评。对此,投资大陆十多年、运营有二百多家永和豆浆连锁店的台资弘奇永和公司大为震惊,第一时间启动了“地毯式”自查,最终发现这居然是一家仿冒“永和”品牌的“黑店”。 “永和豆浆”起源于台湾。上世纪50年代,一些祖籍大陆的退伍老兵为谋生计开设了经营快餐早点的摊铺,磨豆浆,烤烧饼,炸油条,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最早将“永和豆浆”产业化并予以知识产权保护的是林炳生,他于1985年在台湾注册了“永和”商标,并成立了台湾弘奇食品有限公司。 由于看好永和豆浆在大陆市场未来潜在的巨大商机,台湾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在1995年率先注册了“永和”及图商标(注册号第730628号),注册类别为第三十类食品,核定使用商品为豆浆、米浆、茶、豆花、冰淇淋。但因感觉市场时机尚不成熟,林炳生及台湾弘奇公司并未进入大陆市场开展经营,而是将第730628号商标使用权许可给台湾商人邱耀辉,由其在大陆开设“永和豆浆”中式餐饮连锁店。邱耀辉的工作为“永和豆浆”在大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永和豆浆”开始在大陆生根发芽。 2000年9月,林炳生兄弟成立了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弘奇公司),作为“永和豆浆”大陆地区事业发展的总部。2001年1月,“永和”商标的许可使用期限届满,邱耀辉与“永和豆浆”正式分手。同年,上海弘奇公司经授权取得“永和”商标在大陆地区的独占使用权。从此,林氏兄弟开始独立全面经营大陆“永和豆浆”事业,并通过以特许加盟为主的方式开展餐饮连锁业务。至今,“永和豆浆”的连锁店已有200家之多。 再谈谈以林猷澳为领头人的“永和大王”。1996年2月25日,上海永和豆浆大王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上海永和大王公司),也是经营豆浆、油条类的快餐店,挂“永和豆浆大王”牌匾。1997年,这家公司经国家商标局核准在第42类(餐馆、快餐馆)成功注册了“永和大王”商标。1998年,上海弘奇公司因认为“永和豆浆大王”与“永和豆浆”类似,向上海市工商局举报。后经过调查处理,上海永和豆浆大王餐饮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永和大王餐饮有限公司。上海永和大王公司以直营店为主要扩张方式,经过多次资本运作,至今已在全国设立了100家左右的连锁店,形成了与上海弘奇公司双雄并立的局面。同样使用“永和”字样的商标,同样经营豆浆油条,同样发展良好、具有较高知名度,所有这些使得上海永和大王公司与上海弘奇公司不但成为了经营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也使得他们成为了这场“永和”品牌之争的主角。 在上海弘奇公司与上海永和大王公司争斗正酣之时,全国各地以“永和”、“永和豆浆”为字号的豆浆快餐店层出不穷。上海弘奇公司在面临上海永和大王公司这个强硬对手的同时,又面临着数不胜数的新的竞争对手。如果说上海永和大王公司像一只猛虎,不好对付,全国各地那些众多的个体经营者则像一群狼,任你左冲右突,总感力不从心!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对同样自视为“永和”正宗的上海永和大王公司来说,这些小的永和豆浆店,也是冒牌者和竞争对手,如果有适当机会或在直接影响自身发展时,也愿意加以清剿。 对于各种各样的假永和豆浆店侵犯商标权或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上海弘奇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性的打假。用上海弘奇公司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先与这些门店联系,若是他们愿意加盟,就收编或并购为加盟店。如果双方互动不行,我们就向当地工商举报,由他们来处理。特别顽固的商家,将通过司法途径直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