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十大火鍋品牌排行榜
中國十大火鍋品牌排行榜海底撈、小龍坎、巴奴毛肚火鍋、呷哺呷哺、大龍燚火鍋、德庄火鍋、東來順、蜀大俠、撈王火鍋和季季紅火鍋。火鍋有千萬種變化,不同的地域與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家庭也有各自的版本。
中國火鍋的特點
海底撈是一家來自於四川簡陽的火鍋店,如今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火鍋店,全國總計擁有近1600家門店,三四線城市基本上都可以看到海底撈的身影,如果想要吃好一點可以多來一點牛羊肉,市場定位中高端服務是其主要的特色。
呷哺呷哺是一家台式小火鍋,同時也是第一家上市的小火鍋餐飲公司,這家店主打台式風味以小火鍋為主,一個人一個鍋的就餐形式,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深受白領們的喜愛,火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獨創的一種美食。
Ⅱ 我馬上要開一個火鍋店,請問火鍋底料怎麼解決
重慶火鍋原料及香料屬性
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是用蠶豆.辣椒.鹽釀制而成.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其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
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的調味料,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辣
味和濃稠紅亮.
豆豉
豆豉,是用大豆.食鹽.香料釀制而成,其氣味醇香.色澤黃黑.油潤光滑.粑軟散籽.味鮮回甜
.以重慶永川豆豉為上乘.
豆豉用在湯鹵中能增加咸鮮、醇香的味道.
干辣椒
干辣椒性辛溫,能祛寒健胃,其色澤鮮紅,辣味較重.干辣椒品種很多,有大金條.二金條,五
葉椒,朝天椒,七星椒,大紅袍和小米椒等.
火鍋湯鹵(鍋底)中加入干辣椒,能去腥、解膩壓抑異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澤.
花椒
花椒,味辛性溫麻味濃烈,能溫中散寒,具除濕止痛的作用,花椒品種以陝西椒;四川茂汶椒.
清溪椒為上乘,花椒是火鍋得重要調味料.用於湯鹵中可壓腥除異味,增鮮香.
老薑
老薑性辛辣.含有揮發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老薑用於紅湯,清湯湯鹵中,能有效
的去腥壓臊.可提香調味.
大蒜
大蒜味辛辣,氣芳香.含有揮發油,二硫化合物.
大蒜主要用於調味增香,壓腥味去異味.
醪糟
醪糟.(又叫米酒)是用糯米釀制而成,米粒柔軟不爛,酒汁香醇.甘甜可口,稠而不混,釅而不粘.
調制火鍋湯鹵(底料)加入醪糟.能增鮮壓腥去異味使湯鹵產生回甜味.
食鹽
食鹽學名氯化鈉,是一種結晶小顆粒.帶鹹味,能解毒涼血,潤燥止氧.食鹽在火鍋中起定味
調味提鮮解膩去腥作用.
冰糖
冰糖使復製品蔗糖,為結晶體味,甘性平,益氣潤燥,清熱,
在熬制火鍋湯鹵時,加入冰糖可使湯汁醇厚回甜,具有緩解辣味刺激的作用,
料酒
料酒是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香氣.
料酒在火鍋湯鹵中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異味,
味精
味精是從大豆.小麥.海帶及其它含蛋白質物質中提取,味道鮮美,
在火鍋中提鮮助香.增味作用.
雞精
雞精是近幾年使用較廣的強力助鮮品,用雞肉雞蛋及麩酸鈉精製而成,雞精的鮮味來自動植
物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
雞精的作用是增鮮提味.
胡椒
胡椒.味辛性溫帶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溫中散寒,健胃順氣的功效.在清湯火鍋中用於去腥壓臊.增香提味.
火鍋香料的作用及其用量.
1甘菘 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菜中常用的一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氣味辛香,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胃痛嘔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葯。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水中加入此香料,其香味濃郁。不過要注意量的把握,一次用量不宜超過5克,否則香氣「膩人」。
2�丁香 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濃,嘗
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
應在1~2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3�八角 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
料。其特點是聞之芳香,嘗之微甜。其性味辛、溫,有溫中開胃,祛寒療疝的作用。在烹
調中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均可使用。由於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
靈活,以5~10克為宜。
4�小茴香 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地區都有栽培,且為人們
所熟悉,其鮮品莖葉在烹調中常見用於製作茴香胡豆、茴香餡餃子等。其成熟果實猶如小
稻穀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作為香料使用,廣泛用於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火
鍋中可適當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葯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氣
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5�草果 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葯性溫、味辛,有燥濕
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
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個較為合適。
6�砂仁 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
味,葯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葯用於胃腹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
、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症。用於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7�三奈 有的地方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葯店出售的為其干制切
片,其味芳香。葯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
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在烹調中多用於燒、鹵、麻辣火
鍋,用量多在5~10克之間。廣東人把沙姜用於製作鹽焗雞。近年來,四川江湖菜中有
「三奈菜」的製作,即是說主料加上大量的三奈和干紅辣椒、乾花椒烹制而成。這道菜因
其味芬香奇特,故受人稱道,不過還未見有報道。
8�靈草 為近幾年廣泛用於火鍋的一味香料。因為市場所售皆為干品,故不好辨認
。經過多方請教,將干品拿給我校徐江普副教授驗證:應叫靈香草,又名零陵香,為報春
花科珍珠菜屬植物。屬多年生草本,有濃烈香氣,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鍋中運用,一般用
量不超過5克。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靈草,名羅勒,可代替上面一種,但屬唇形科植物,
也叫零陵香,又叫九層塔、香草、香佩蘭、鴨頭、雀頭草等,其性味辛溫。在葯用方面,
其性味辛溫,有治風寒、感冒頭痛等作用。
9�排草 與靈草一樣,也是近年來在麻辣火鍋中運用普遍的一味香料。前幾天,我
請熊四智教授幫助查找相關資料,很快得到結果: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
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風濕病、月經不調等作用。
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
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
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白豆蔻 又叫圓豆蔻,市場上或葯店有寫為百叩、叩仁的。口嘗之有澀味,因
其葯性味辛溫,故有行氣理氣,暖胃消食,化濕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鍋中加入
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肉豆蔻 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其
葯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個即可。
12�桂皮 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
。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
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用量5~10克為宜。
13 孜然 別名,阿拉伯小茴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於我
國邊域一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長約5毫米,寬3毫米,淡綠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注意
保存,盡量密封,以免跑味達不到效果.
14香葉 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霉癍,香氣濃郁味上品.作用,增香去異味,促進食慾。
火鍋底料配方及其炒制方法
一,小鍋炒製法配方
配料:
牛油3斤 色拉油2斤 郫縣豆瓣1斤 白酒50克 醪糟20克 糍粑海椒1,5斤 生薑1兩 大蒜1
兩 花椒1.5兩 豆豉15克 宜賓碎米牙菜15克 冰糖1兩 上等辣椒面2兩 大蔥1兩3寸段
香料配方:
白扣5克 草果5克 三奈3-5克 丁香3-5克 砂仁5克 香果5克 孜然5克 桂皮5克 甘草5克 枝子5
克 排草5克 老扣5克 甘松5克 陳皮5克 篳撥5克 香茅草5-8克 八角5克 香葉5克千里香5克
小茴香8克 香草5克
炒制前先把香料剪成2寸長的節,用溫水泡大約20分鍾,花椒泡漲.
准備2口炒鍋,一個裡面放(豆瓣,大蔥 生薑 醪糟 白酒25克 大蒜 碎米牙菜 豆豉
冰糖)共9樣拌勻.
另一口鍋內加入3斤牛油熬化,然後加入色拉油燒到7-8成熱,用勺子把油舀到和勻的豆瓣上
面,邊淋油邊攪拌,以免豆瓣焦化.至到油淋完為止.然後將豆瓣置火上用中火熬制10分鍾左
右,豆瓣快乾水氣時下滋粑辣椒,改用大火炒制當油沸騰時,改用小火熬制,15分鍾後加入白
酒25克左右,繼續炒制,直到各原料水分快乾時加泡漲的香料繼續炒制,直到各原料9分干時
下泡漲的花椒,炒制5-10分鍾即可.
吊湯
俗話說"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骨不濃"所以在吊制白湯時一定要注意原料得搭配,才能保
證湯鮮味美.
其特點是:顏色乳白,味正,稠度較濃.
老母雞一隻 老母鴨一隻 豬骨頭15斤 鯽魚4斤
(鯽魚熬湯時一定要用紗布包好)
吊湯工序
1 原料氽水要氽透
2 涼水浸泡原料1個小時,使各原料內部各營養成分凝固,熬出的湯才鮮香味美
.3 吊湯時加入姜、蔥、料酒,胡椒顆粒.
4、一次性摻滿水,如果水被熬干,只能加入開水沖到湯鍋里,嚴禁往湯鍋內加入冷水.
5、 勤打泡沫,才能保證湯汁乳白.大火燒開 用大火燉湯為濃湯即白湯,用小火燉湯為清湯.
一定要注意.
對鍋
一般推薦使用4:6鍋 即4分清湯6分油.
對鍋原料:生薑顆粒50克 大蒜顆粒50克 鹽15克 味精50克 雞精50克 胡椒粉5克 黃酒75克
白糖15克 醪糟10克干辣椒40克 花椒25克 老油5斤鮮湯3斤.
記住:先把味道調好,再放母料.花椒和干辣椒把老油和母料放了再放.
清湯鍋底
配方:雞精30克 味精20克 鹽10克 胡椒15克 大棗10克 枸杞5克 大蒜10克 薑片(取皮)5
克 雞油50克 西紅柿4片 山珍20克 清湯4斤.豬油100克
山珍(羊血菌,牛桿菌.滑子菇等)
將當歸和黨參共20克剁成顆粒放到白湯鍋底內效果特佳.
老油回收
一 客人吃完的鍋底不準放任何味碟,以及煙頭等垃圾,保證湯汁的衛生,嚴禁到入含有任
何色素和有味道的東西.保證鍋底清潔.將油倒入一干凈的桶內.
二 自然沉澱一個小時後,輕輕取出面子上的油,然後放到灶台燒開即可.
洗油
由於油用久了或者處理不當,使之顏色發黑時,加入比列為1:2的水,燒開10分鍾左右沉澱1
個小時,輕輕取出面子上的油,燒開即可.如果顏色還黑就繼續洗一到二次即可.
混湯的解決方法:
1原因:1 油內含水分太重 2 湯和油的比列不當.3 客人食用不當引起混湯.
處理辦法:將鍋中的油打去大部分,換上廚房的新老油即可
火鍋調味與加湯要求:
1、麻味不夠:加炒制過的花椒與老油攪拌即可
2 、麻味過重:加入白糖和醪糟攪拌加老油適量
.3 、辣味不夠:加炒香的糍粑辣椒和老油攪拌.注意糍粑辣椒炒制(色拉油10斤,糍粑辣
椒5斤,泡小茴香適量,老生薑顆粒適量 炒制到半干時加白酒炒干即可)
4 、辣味過重:從鍋中取出一部分老油,參入一部分清湯然後加入適量醪糟和白糖即可.
5 、鹹味不夠 將鹽溶於清湯適量加入底鍋即可
6、鹹味過重:加入藕片和土豆片各一分即可,或者加入適量清湯也可以解決.(藕片和土豆有減鹹的作用)
7、告訴客人不要倒很多菜倒鍋里,以免影響鍋底質量,請保持鍋底8分滿.
重慶火鍋技術
火鍋 ----- 山城重慶的特徵產物,以其獨特的食用風格流行全國,乃至飄洋過海,紮根異國他鄉,深受世界各地各族人民喜愛 ---- 重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是古代巴人聚居活動的中心,追溯歷史,重慶火鍋的成長道路也充滿崎嶇坎坷和辛酸的傳奇,只因為重慶人不畏艱險,勇於攀登,才到達今日的頂點. 如今的重慶城以可號稱為 "中國火鍋之鄉,全球火鍋之都 ' 的美譽. 重慶火鍋的特點; 1.麻辣為主, 多味並存 2.講究調味, 善於變化 3.注重用湯, 崇尚自然 4.刀工精細, 變化靈活 5.選料廣泛, 獨具一格 6.飲餐合一, 隨心所欲
鄭師 曾任重慶一家知名餐飲連鎖集團廚師長,技術總廚(該企業是重慶餐飲第一名,跨國餐飲連鎖集團公司,中國500家最大私企,國際金獎企業,經營火鍋.川菜)本人是 國家級高級烹調師, 資深重慶火鍋專家 特色菜品研發師 由一個"毛廬 ''學徒發展到今天成為全國餐飲界知名人士,全國多個城市都有我的客戶合作夥伴, 我的十幾年烹飪工作深崖已造就了極具先進的重慶火鍋.川菜烹制技能和研究水平. ( 酸辣鵝掌湯鍋技術. 獨創重慶原味火鍋技術. 薑母鴨湯鍋技術.)我是最成熟最先進最科學的獨家研究者,我的技術項目產品是走在重慶乃至全國餐飲界的先峰, 目前雖流行加盟連鎖企業,但加盟公司主要是以品牌來服務給加盟商,且不如加盟一個優秀的技術項目(廚師),你加盟一個品牌企業少則幾萬上十萬元錢且經營風險很大,費用繁多,鄭師以超強的技術實力傳授給你技術秘方,烹制過程,相關火鍋飲食文化,經營方法,讓你輕松得到成功項目。最新項目合作. 一、技術傳授、轉讓 1、重慶原味(傳統)火鍋技術 2、酸辣鵝掌湯鍋技術 3、魚頭火鍋技術 4、冷鍋系列技術(冷鍋魚、冷鍋香辣兔) 5、巴蜀新潮干鍋系列技術(干鍋香水雞、筍香肚條、干鍋鴨三寶) 6、風味湯鍋系列技術(巴渝菌湯、尤魚燉雞、薑母鴨湯鍋) 7、巴蜀絕味鹵菜系列技術(不單獨傳授,應在學火鍋技術同時傳授) 二、川菜、重慶火鍋原輔料和餐具配送 1、重慶特產原輔調料配送 2、餐廚具的設計及配送 3、餐飲文化飾品策劃及配送
Ⅲ 九宮格火鍋的歷史
九宮格火鍋的發展歷程來源是什麼
關於九宮格火鍋的由來,說法不一。
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說法:碼頭說傳說重慶火鍋最早是碼頭的搬運工人吃的東西。清末民初時,當時的朝天門碼頭是牲口屠宰集中地。
江邊小販偶然間把屠戶們不要的下水食材放到辣鍋里涮煮,竟發現異常美味,周邊的船夫也被這香味吸引而來。後來有聰明的小販對此進行改良,把一個鍋分成了九塊,以便不同的食客食用。
一張八仙桌,四面坐著的都是陌生人,每人面前兩道格,點了菜就在自己面前的格子里涮。食客想吃什麼,想吃多少都可以自由選擇,吃完後按格子數算錢,不僅健康衛生,還便宜實惠,由此逐漸傳開。
重慶九宮格火鍋作文
說起老火鍋,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木炭紫銅鍋,不過在重慶,老火鍋有著另一種含義——九宮格火鍋。襲鉛乎
顧名思義,九宮格,就是把火鍋隔為九格。陰陽鍋分開的是鍋底,而九宮格分開的則是火候,每個格子的火候、溫度都不一樣,因而適合涮不同的食物。所以,吃九宮格火鍋講究更多:中間格火力旺,不適合久煮,適合放一些鴨腸、毛肚之類即燙即熟的菜品;旁邊格火力稍弱,但是均勻,適合放鮮肉、牛蛙等需要煮熟才能吃的菜品;格子的角上火力最小,比較適合燉煮時間長的菜品,例如黃辣丁、骨頭、鴨血、魷魚等菜品……
說起來,九宮格應該是最早的重慶火鍋。據傳,祖先之所以將火鍋分為九格,最早的緣故是為了好算賬。當時在兩江會流的朝天門,小販們把一個鍋分成了九格以便不同的食客食用,顧客想吃多少就多少,想吃哪格就哪格,完畢按照格子數算錢,便宜實惠。後來,隨著時代變遷,九宮格火鍋逐漸被今天的大鍋所取代。
今天,這個老火鍋又被重新挖掘出來,並迅速在全國風靡開來。
在濟南佛山街,一家名叫橋頭老灶的九宮格特色火鍋店開張不過幾個月,半條街的生意都被它帶動起來,每天消費者絡繹不絕。
火鍋雖「老」,但開火鍋店的人卻很年輕。店長周偉今年只有25歲,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我這是大學生創業。」周偉介紹,之所以選擇開這家火鍋店,完全是「吃」出來的。兩年前,他在成都第一次吃到九宮格火激渣鍋,就被迷住了。「自己想吃就開個店吧。」大學畢業回到濟南後,想吃九宮格卻無處吃,於是和家人一商量拍悉就開了這家火鍋店,「這么好的東西,大家都吃著方便。」
火鍋的起源和發展是什麼呢
火鍋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烹飪方式。
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導熱,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其特色為邊煮邊吃。因為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
火鍋名稱由來「火鍋」,什麼叫火鍋?其實只要是底部有火,上有鍋子,就是火鍋了。至於是使用什麼樣的鍋子?何種燃料?自古以來的演變,可謂食趣盎然。
後在底部生火將食物煮熟。成為一鍋燴,當時叫做「羹」,這是最早的火鍋形式。
但那時侯沒有現在所謂的鹽,調味料,更沒有沾醬,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體積龐大的鼎,不能移動,只能固定在一地方,不方便隨時享用。
於是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這樣火鍋才有了得以普及的直接條件。
九宮格火鍋是為什麼發明的
九宮格火鍋起源是最早的重慶火鍋,據傳,兩江會流的朝天門當時是牲口屠宰集中地,大量的牲口在此地被宰殺。
屠戶們把牲口無用的內臟棄入江中,這一帶的下層人民把內臟撈起,洗凈,在放入鍋中煮沸,同時鍋中加入花椒、辣椒、鹽等調料,食之味道很好,還能填飽肚子,就這樣得以在底層人民流傳開來。後來經過一些小販的改進,把一個鍋子分成了九塊以便不同的食客食用,顧客想吃多少就多少,想吃哪格就哪格,完畢按照格子數算錢,便宜實惠,健康衛生。
這就是最早九宮格火鍋的來源。這是重慶火鍋較早的記錄,是一代老重慶火鍋人最難忘的記憶。
只是現在發展變化太快,九宮格火鍋早已從主流市場中退卻……。
九宮格火鍋是如何製作的
原料:牛肉、牛肝、毛肚、黃喉、肥腸、鵝腸、黃鱔、高湯適量。
調料:豆辦醬…150克,花椒…20克 ,干辣椒…20克 ,辣椒面…100克,薑片、 小蔥、桂皮、八角 適量、醪糟、鹽、食用油適量。做法:1、將干辣椒倒入熱油鍋炒香,備用。
魚2、另起鍋注油燒熱,下入薑片、小蔥、 花椒、桂皮、八角炸至金黃色,加入 辣椒面,炒至油色紅亮。3、加入豆瓣醬拌勻,倒入備好的高湯、 醪糟,拌勻,燜煮約40分鍾,加鹽調味,濾除渣料,放入干辣椒,倒入九 宮格火鍋中,即成鍋底。
4、將牛肉、牛肝洗凈,切成片,用鹽腌 潰片刻;毛肚、黃喉均處理好,洗 凈,切成塊。5、把肥腸處理干凈,切成段;鵝腸處理干凈,切成條;黃鱔洗凈,去骨,肉切成條,備用。
6、將備好的食材依次涮食即可。
重慶火鍋 九宮格 燙法
重慶火鍋講究先葷後素,而這裡面指的葷菜,有兩樣是重慶火鍋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鮮毛肚」和「鮮鴨腸」。毛肚和鴨腸的燙法的訣竅是「七上八下」即鍋里大概15秒左右。太久則嚼不動,影響脆度。另外就是含澱粉較高的菜,後下鍋,否則容易渾湯。
很多重慶人都知道這個吃法。
在重慶四公里有家叫「圍鼎」火鍋的店,還專門標明了菜品涮燙方法,而且菜品的名字也比較巨象,比如:毛肚叫「冒包毛肚」。因為正宗的鮮毛肚燙了以後表皮會起水泡,就像我們的皮膚被開水燙後會起水泡的原理一樣。鴨腸叫「糾結鴨腸」因為鴨腸燙後會蜷縮在一起,就像糾結的心。
重慶火鍋的起源和由來,說法不一,它的由來和淵源,值得探討。據老街坊說:毛肚火鍋起源於清末民初,重慶碼頭和街邊下力人吃的廉價實惠的街頭大眾飲食攤上的「水八塊」。水八塊全是牛的下雜(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擺在幾個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攤泥爐上砂鍋里煮起麻辣牛油的鹵汁,食者自備酒,自選一格,站在攤前,拈起碟里的生片,且燙且吃。吃後按空碟子計價。價格低廉,經濟實惠,吃得方便熱烙,所以受到碼頭力夫、販夫走卒和城市貧民的歡迎。 至於純粹地道的毛肚火鍋,據老重慶們回憶,出現於民國十五年前後,發源地不是江北而是下半城南紀門的宰房街(現長江大橋橋坎下)。當年牛販子多從川黔大路趕運菜牛來渝,在南岸過夜,翌日早過江,將牛趕到宰房街宰殺。有馬氏兄弟廉價收購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開了一家以毛肚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塊」的製作和吃法的紅湯毛肚火鍋館。將毛肚漂白洗凈,去梗,外加一碟只是芝麻醬和蒜泥的調和。據說,這就是重慶毛肚火鍋的起源和得名。直到抗戰時期,較場口街邊仍有一馬姓老嫗開一家專供應毛肚的正宗毛肚火鍋,碟中的牛毛肚按匹論價(每匹二分錢)。正宗的麻辣毛肚火鍋,毛肚的鮮嫩脆香,味道比其他牛豬的下雜遠勝一籌,贏得食客贊揚。後來又傳進普通居民百姓人家,久而久之,演變成了現在的「重慶火鍋」,形成一種飲食文化,發揚光大起來了。
十年前,重慶火鍋大多數還擺在路邊,那時吃火鍋,沒有精緻的就餐環境,也沒有什麼連鎖店,山城人愛甩起膀子燙火鍋,「三拖一」、「五拖二」這樣的賣家市井又親切。
重慶火鍋作為巴渝大地人們共同創制的具有川菜風味特色的重要火鍋類別,起源於清末道光年間的重慶碼頭,最初只是零星地發展,但是,在改革開放後已發展成一個產業,取得了空前成就,呈現出顯著特徵。在2008年全國餐飲百強中,火鍋企業有23家,零售額338.29億元、佔百強餐飲企業零售總額的33.88%。而據重慶商委資料顯示,重慶火鍋店的數量、零售額在其餐飲網點數量和零售額中所佔比例較大地超過了這個水平,分別達62.2%和40.2%。
「火鍋」的起源是什麼
火鍋 重慶民間最流行的美食。
火鍋的歷史 關於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 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
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最初流行於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
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
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時代,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一三三八年。
日本稱火鍋為「司蓋阿蓋」又稱「鋤燒」。 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
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斗」,即為火鍋。唐代白居易的《問列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 到宋代,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
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
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 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我國的火鍋花色紛呈,百鍋千味。著名的如廣東的海鮮火鍋,食而不膩,味美無窮;蘇杭一帶的菊花火鍋,清香爽神,風味獨特;雲南的滇味火鍋,鮮嫩香辣,饒有風味;湘西的狗肉火鍋,享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之美譽;重慶的毛肚火鍋,麻辣醇香,名揚天下;北京的羊肉涮鍋風味別致,吊人胃口。
此外,杭州的「三鮮火鍋」、湖北的「野味火鍋」、東北的「白肉火鍋」、香港的「牛肉火鍋」、上海的「什錦火鍋」等,也風味別具,誘人饞涎,堪稱為寒冬里的「席上春風」,為食客們所津津樂道。 火鍋不僅是美食,而且蘊含著不少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品嘗時倍添雅趣。
如東北人招待貴客時,火鍋里的菜擺法頗有規矩:前飛後走,左魚右蝦,四周輕撒菜花。即飛禽類肉放在火鍋對爐口的前方,走獸類肉放於火鍋後邊,左邊是魚類,右邊是蝦類,各種菜絲稍許放一些。
若對待不速之客,則把兩個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鍋前邊,後邊是走獸類肉,示意你離去。 台灣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這天吃火鍋,火鍋用料有七樣菜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蔥、芫菜、韭菜、魚、肉,這分別寓意:「勤快、會算、聰明、人緣好、長久幸福、有餘、富足。」
火鍋雖味美,但在吃火鍋時要注意衛生,講究科學,一要注意選料新鮮,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二要掌握好火候,食物若在鍋里燒的時間過長,會導致營養成分受破壞,並失去鮮味;若不等火候燒開就吃,又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此外,應注意不要滾燙吃,否則易燙傷口腔和食道的粘膜。 火鍋面面觀 我國的火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與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動,可以算是火鍋初級形式。 北京延慶縣龍慶峽山戎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火鍋,有加熱過的痕跡。
奴隸社會後期,出現了一種小銅鼎,高不超過20厘米,口徑15厘米左右。有的鼎與爐合二為一,即在鼎中鑄有一個隔層,將鼎腹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層有一個開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鏤空作通風的煙孔。
有的鼎腹較淺,鼎中間夾一炭盤,人們稱這種類型的鼎為「溫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說是一種較好的火鍋了。漢代出現一種稱為「染爐」、「染杯」的小銅器,構造分為三部分:主體為炭爐;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積一般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盤。
可以推斷這就是古代單人使用的小火鍋。 唐宋時,火鍋開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設宴,多備火鍋。
在五代時,就出現過五格火鍋,就是將火鍋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時的火鍋又稱暖鍋,一種是銅制的,一種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
到了清代,各種涮肉火鍋已成為宮廷冬令佳餚。嘉慶皇帝登基時,在盛大的宮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陸並陳外,特地用了1650隻火鍋宴請嘉賓,成為我國歷史上最盛大的火鍋宴。
火鍋種類 按燃料區分;按火鍋結構區分;按原料區分;按口味區分 此外,還有按鍋體製作材料分為銅火鍋、不銹鋼火鍋、陶瓷火鍋的,以及一些較獨特的火鍋。山東王可仲發明出一種火鍋餐桌,中間由1大8小9隻火鍋座組成,每隻火鍋座又由電熱盤、火鍋湯盆、金屬菜盤、鍋蓋等搭配而成。
當需要品嘗火鍋筵席時,該桌既能作為專。
九宮格的「九宮格」歷史
九宮格相傳為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創制。
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嚴謹峭勁,法度完備,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向來被學者贊譽為「正書第一」,仿習者甚多。為方便習字者練字,歐陽詢根據漢字字形的特點,創制了「九宮格」的界格形式。
九宮格,中間一小格稱為「中宮」,上面三格稱為「上三宮」,下面三格稱為「下三宮」,左右兩格分別稱為「左宮」和「右宮」,用以在練字時對照碑帖的字形和點畫安排適當的部位,或用作字體的縮小與放大。至元代,書法家陳繹曾進一步發展了九宮結構。
他在《翰林要訣》中說,為適應臨字時點畫疏密、各有停分、界畫勻布的要求,改橫豎三宮為橫豎九宮,成九九八十一宮,這樣更便於精確臨摹。到了清朝,書法家蔣驥在其所著《讀書法論》中,又根據漢字字體結構特點和形體的不同,刪繁就簡,變九宮格為四種形式: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宮,橫豎各去掉三宮,變為六六三十六宮。
二、把三十六宮的左、右兩行十二宮去掉,成二十四宮,適宜書寫長方體字;或把上、下兩行十二宮去掉,亦成二十四宮,宜於習練扁平體字。三、將三十六宮形變成雙回字形,用以寫方體字。
四、將三十六宮形變成田字形,並在上二宮從同一頂點各畫條對角線,形成一個人字,用以書寫蓋似人字形的字。這樣似乎還不簡便,通過長期實踐,後人又改進了兩種簡明實用的習字格:一為田字格,一為米字格。
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畫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習字,便於安排字的間架結構、重心和筆畫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礎上再畫兩條對角線,形如米字,此種方格類同蛛網,習字時便於判斷全字和各單筆的位置。
上述九宮格和變九宮格,今天初學字者仍然使用。不僅適於學習毛筆字,也適於學習硬筆書法。
待到基本上掌握了字的點畫、結構、氣勢等等,即可脫離「九宮格」等界格,縱筆自由馳騁了。「九宮格」還指詩鍾的分詠格。
上下兩句詩意絕不相類,而字面又緊密配對,內容與形式錯雜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宮,故名。清莫友堂《平龍草堂詩話》卷四引清孫抎《餘墨偶談續集》:「分舉不類兩物,撰成二語,名九宮格。
如走馬燈對蟹菊雲:『投足火中猶善走,寄人籬下也橫行』;『夕陽門外探消息,寒食墦間樂倡隨。』之類是也。
名以九宮者,蓋取其錯雜交互之意。」九宮格為數獨的「前身」,最早起源於中國。
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洛書,其特點較之現在的數獨更為復雜,要求縱向、橫向、斜向上的三個數字之和等於15,而非簡單的九個數字不能重復。儒家典籍《易經》中的「九宮圖」也源於此,故稱「洛書九宮圖」。
而「九宮」之名也因《易經》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Ⅳ 火鍋料有什麼品牌
10.蜀九香牛油火鍋底料
這款蜀九香牛油火鍋底料相當的受歡迎,選個中辣就能辣到讓人懷疑人生,但即便是冒著第二天菊花疼的風險,依舊忍不住吃吃吃!它煮開的時候,會散發濃濃的牛油香,越煮味道越香濃,就是價格有點貴。
9.紅九九火鍋底料
紅九九火鍋底料在重慶火鍋底料品牌中很有名的,有著十分純正的四川麻辣味道,愛吃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8.秋霞火鍋底料
秋霞火鍋底料是全國很多超市的暢銷品,是在重慶火鍋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精心研製的。它可以讓你「色美如朝霞,味濃似深秋」,絕對是火鍋底料的上品。
7.德庄火鍋底料
德庄是重慶火鍋老品牌,全國知名餐飲企業。它的火鍋底料種類豐富,並以其油而不膩、辣而不燥、麻味綿長的特點深受歡迎,適合不同的口味。
6.秦媽火鍋底料
秦媽火鍋底料是重慶老火鍋品牌,其火鍋底料具有麻辣鮮香的特點,讓你吃過一回,回味無窮,其不管是做火鍋還是做菜都很合適。
5.海底撈火鍋底料
海底撈麻辣香鍋火鍋底料,自己在家周末的時候,就可以做火鍋了,辣的冒汗,吃著超級爽!很好吃,感覺比海底撈還好吃。
4.小龍坎火鍋底料
不得不說小龍坎家的火鍋真的很好吃,是小編最喜歡的火鍋店了。這個底料不僅僅可以用來做火鍋,還可以用來炒菜,那滋味真是相當的麻辣,煮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濃厚。
3.小肥羊火鍋底料
小肥羊這個牌子不僅在中國出名,在國外也是非常熱銷的,喜歡吃清湯的小夥伴不二之選,濃濃的湯底,聞著就足以讓人流口水了,這個火鍋底料非常適合用來涮羊肉,羊肉的膻味明顯就會弱很多,而且還會越吃越香。
2.橋頭火鍋底料
橋頭這個牌子的火鍋底料可是真的很出名,在重慶雖然橋頭的火鍋店很少,但橋頭牌子的火鍋底料,在四川的口碑可是非常棒的。
1.大紅袍火鍋底料
大紅袍的價格實惠,味道也非常的,特別受大眾的歡迎。它目前的價格相對於之前來說漲了,但和其他火鍋底料相比,簡直就是太便宜了,簡直就是「貧民窟」人的首選。
Ⅳ 開一個火鍋店之前,要經歷哪些工作
火鍋市場調查:
一、對火鍋市場的影響因素:
1、經濟發展對火鍋的影響,其中包括了消費者對火鍋需求的增加、現有火鍋存在著各檔次火鍋店的結構性矛盾、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措施為餐飲行業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客觀環境的變化和消費的不穩定性等幾大方面的因素。
2、傳統因素對火鍋的影響,其中包含了火鍋的歷史性、廣泛性、文化性、獨特性等。
3、周邊環境對火鍋的影響,包括政策環境,如開辦地的治安狀況、職能部門的效率等;基礎設施,如道路交通、停車位置、水電氣供應、通信網路、采購途徑、消費人群、金融、衛生、勞動等與經營密切相關的配套設施;措施優惠,如稅務、各類收費、租金、人才引進等方面是否有優惠政策。
二、客源的調查分析:
1、服務對象分析:
(1)、消費者的職業特點:一般學生、民工、普通工薪階層,與高級白領階層、公務人員,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檔次是不同的;
(2)、消費者的年齡特徵:如老年人喜愛清淡型,年輕人偏好味重味厚型等等;
(3)、消費者的性別特徵:女性和男性往往在對於火鍋的鍋品、口味輕重、菜品類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別;
(4)、消費者的地區和民族特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對於火鍋的鍋品要求千差萬異,應當加以區別。
當然,由於火鍋的相互滲透性、交雜性,很多火鍋已經被改良、創新,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具有共性了。但是對於消費者的分析必不可少。
2、顧客消費行為分析:消費是一個綜合概念,消費行為包括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等。
(1)、消費水平和顧客的經濟承受能力有直接的關系,體現了顧客的支付力和這種支付力相適宜的需求滿足,直接表現為顧客選擇火鍋店的檔次和類型;
(2)、消費結構是顧客各種消費支出的比例,其開支與職業、年齡、性別、地域民族等因素有密切聯系;
(3)、消費方式有個人、家庭、商務、團體等,不同的消費方式在選擇檔次與品種方面各有不同;
(4)、消費習慣體現在,對就餐環境、氛圍、品牌、風味、經濟等方面形成的習慣。
3、顧客消費特徵分析:
(1)、不確定性:大部分顧客是流動的,小部分是確定的,因此選址要合理。
(2)、隨機性:顧客數量多、差別大,對火鍋的消費具有選擇性,因此要把握火鍋發展動態,及時調整口味,改進創新。
(3)、靈活性:這是由成功的品牌所決定,以顧客就餐的頻率和回頭率為標志。
(4)、引導性:調整經營策略、成功的廣告運作等,都會對顧客的消費產生一定引導。
(5)川九老火鍋加盟費多少錢擴展閱讀:
火鍋店經營實戰手冊:《火鍋店經營實戰手冊》是2009年9月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布衣餐飲圖書工作室。該書主要講述了火鍋店的開辦和經營。
內容簡介:本書是以「川江號子」火鍋食府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為範例而成的。全書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包括火鍋店的開業籌備、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連鎖推廣管理等。對於火鍋店開辦、經營者及廣大火鍋製作愛好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