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北的沈陽和哈爾濱哪個城市好南方人作為旁觀者說說自己的看法
圖文:若有所思CS
其實我們都有個誤解,東北地區和東北三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東北地區指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以及內蒙古東四盟構成的區域。而東北三省是東北地區的三個省級行政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吉林省會長春,遼寧省會沈陽,這三個地兒我都去旅行過幾次。但對於長春只是短暫但停留,不是很熟悉,比較遺憾,希望下次去的時候能待久一些。
其實如果是一個吃貨,不管是哈爾濱、長春、還是沈陽,都值得去,因為這三個城市真的有太多太多的 美食 ,都不會讓你失望。
來看看長春網友推薦當地 美食 ,感受一下:
長春好吃的地方不勝枚舉,要找對飯店,炒菜吃「茶啊沖」、「九段燒」、「皇覓樓」、「書山府」、「車之谷」文化主題餐廳……東北菜吃「大年初一」是個連鎖;朝鮮 美食 吃「仁風閣」;醬骨頭吃王記;烤全羊吃「蒙古人綠野山莊」;鐵鍋燉吃「313羊庄」、「張氏魚庄」;燒烤吃「狀元閣」;火鍋吃「蜀九紅」中東不侍臘夜城店…
不過去東三省,你如果想要滑雪,建議你去吉林。
個人覺得吉林對於滑雪的各種配套,真的是做到了淋漓盡致。北大湖滑雪場、萬科松花湖 旅遊 度假區、魯能勝地 旅遊 度假區、長白山國際度假區……吉林有太多太多的滑雪場了。
生活在南方的人,總有一些不知哪來的優越感,總會覺得東北的城市經濟和城市發展都不及南方。但真的去了才會感嘆:原來哈爾濱這么洋氣啊!原來沈陽這么 時尚 啊!
其實,東北的大連和吉林市,也是相當可以,非常適合旅行的地方,改天和你們聊。這一篇,先來和你們聊聊,我記憶里的沈陽和哈爾濱吧!
一句「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就可以很好地概括沈陽的地位,沈陽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
而哈爾濱有著很多的別稱:「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丁香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等等。
哈爾濱是一座極其浪漫的城市,不管白天與黑夜。你要知道,哈爾濱 歷史 上曾經與上海齊名。
在哈爾濱旅行,閑逛了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消姿、玉泉國際狩獵場、果戈里書店、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老道外、中華巴洛克風情街、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哈爾濱松花江冰雪嘉年華、哈爾濱博物館、太陽島雪博會、中東鐵路博物館、哈爾濱極地館、哈爾濱融創雪世界、哈爾濱大劇院…
還打卡了各種 美食 :張包鋪、富強姚記 美食 、老昌春餅、九轉小磨、山河屯鐵鍋燉、老廚家、最東北丁香小鎮、邢氏老太太燒烤…
據說哈爾濱到了五月,滿城丁香,充滿香味、是當地人認為哈爾濱最美的時候,找機會還要去幾次。
再來說說沈陽,這座城市別稱「盛京」,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沈陽給人的感覺很 時尚 ,市區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記得第一次去沈陽的時候,是七月末。驚嘆著這里的夏天,如此的涼快,簡直是避暑勝地。那幾日在室外的燒烤店,喝著啤酒擼著串,有風吹過,居然還有些微涼。
沈陽的旅行,去了沈陽中街吃過中街大果,看了劉老根大舞台的演出,還去了1905文創園犀牛集市、雲慧小鎮·冰雪童鄉、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東北亞滑雪場、沈陽故宮等地。
還打卡過一些沈陽的 美食 :傳說中的老邊餃子,李連貴熏肉大餅, 蒼蠅胡同燒烤、那家老院子東北菜、老四季抻面、草家二部烤肉等。
去了沈陽才知道,沈陽是全國雞架消耗量最大的城市,沈陽人吃的雞拿談絕架,比全國吃的雞還多。在沈陽,一個大雞架賣7元一個,老雪4元一瓶,抻面5元一碗,是真心便宜啊!
在沈陽,我的旅行小本本上,還有楊家吊爐餅、馬家燒麥、西塔大冷麵、老山記海城餡餅、那家館白肉血腸、宋家餛飩、朝鮮族烤牛肉、張久禮燒雞、鐵板雞架、開口餡餅、高樓香雞、翟家驢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等,都沒去打卡。
在哈爾濱,我的旅行小本本上,還有老鼎豐靖宇大街總店、華梅西餐廳、毛毛熏肉大餅、老六殺豬菜、榮華炸雞、埃米爾餐廳、知音酒樓等,都沒去打卡。
橫向比較哈爾濱和沈陽,你會發現這兩個東北的省會城市,還是有很多的不同。
一、黑龍江的哈爾濱,常住人口1076.3萬,面 積53100 km²。而遼寧的沈陽,人口831.6萬人,面 積12948 km²。相對來說,沈陽的人口密集度,高出哈爾濱很多。
二,1625年,皇太極建盛京城,並在此建立中國清朝,沈陽一度是東北的中心城市,但整體的沈陽,整個城市給人的感覺很新。
而哈爾濱雖然是「一國兩朝」發祥地,但這是一座火車運來的城市, 沒有鐵路就沒有哈爾濱。從1898年到1900年開始,哈爾濱才極其興盛。
但哈爾濱的 歷史 人文保留得非常好,118年 歷史 的張包鋪,98年 歷史 的老廚家,隨手一抓百年老店一大把。如今的哈爾濱的老道外,非常有人間煙火氣。如果你旅行喜歡人文,那就去哈爾濱吧。
三、同樣是雪糕,沈陽的中街大果,絕沒有哈爾濱的馬迭爾冰棍那樣有名。去中央大街吃一根馬迭爾冰棍,是很多人的旅行夢想。
總體來說,在旅行上的地位,哈爾濱絕對要比沈陽強,就一個「中央大街」和「冰雪大世界」,就足夠吸引人。
四、哈爾濱和沈陽,各種東北菜,燒烤,餃子……東北 美食 很類似。而且這兩座城市的人,都非常的熱情,也都愛吃燒烤,而且燒烤都特別棒。
不過據說東北最好吃的燒烤是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我還沒有去過,不做評價。
五、東北三省的人民,大多豁達開朗,幽默風趣,人人都是段子手,東北話自帶幽默感。但是哈爾濱、長春、沈陽的人,他們也會暗自較勁,都說家鄉發展得最好。就連吉林省的吉林市,都覺得自己比省會長春要好,各種不服。
但是他們就像三兄弟,自己人自嘲是可以的,倘若外地人說東北哪裡不好,就變成了好兄弟,一致對外。
以上只是小女子的拙見。
了解得不多,希望有機會能更深入的去旅行。關於東北的哈爾濱、長春、沈陽,來說說你的觀點吧!
㈡ 沈陽美食簡介
老邊餃子
老邊餃子是全國最負盛名的風味名牌食品,至今已有170年的悠久歷史,生產的老邊餃子素以皮薄餡大、鮮香味美、濃郁不膩、松軟易嚼而馳名中外。老邊餃子經過幾代名師的精心研製,現已發展成為海鮮類、肉類、素餡類等不同做法製成的老邊餃子100多種,並研製成型各種不同檔次的餃子宴。老邊餃子之所以久負盛名,主要是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造型別致,口味鮮醇,它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制皮。
「老邊餃子,天下第一」這是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於1981年來沈陽演出時親臨品嘗後,揮毫寫下的條幅。老邊餃子那叫名不虛傳,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素以皮薄餡大、造形別致、口味醇正在沈陽城餃子類食品中拔尖。
老邊餃子的創始人叫邊福,1829年從河北遷居來沈,剛開始時,只在小津橋附近搭了一個非常簡易的俗稱「馬架子」的小攤床,邊做邊賣,店號為「邊家餃子館」。到了1870年,邊福的兒子邊得貴子承父業將「老邊餃子」進行了「技術提升」,經過一翻專研,邊德貴將普通的煸餡改為湯煸餡,使之鬆散易嚼,味道鮮美,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特有風味。從此「老邊餃子」一炮打響,成了眾人皆知的美食。1940年,老邊餃子第三代傳人邊霖將老邊餃子遷到了當時沈陽最熱鬧的北市場,一下子就讓「老邊餃子」揚名全東北。老邊餃子不但飲譽全國,而且馳名海外。來到沈陽一定要品嘗老邊餃子。老邊餃子館在沈陽
沈陽李連貴熏肉大餅,始創於1842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當時開設在吉林省梨樹縣,立號興盛厚,主要經營醬肉、大餅和酒類。由於李家的醬肉乾凈、爛乎、濃香,大餅柔軟、層清、酥香,因此在梨樹鎮常是座上客滿,門庭若市,深受群眾歡迎。1937年,李連貴之子李堯到吉林省四平市開
設分號。解放後,1950年,李堯子李春生繼承祖業,背著一壇老湯,把李連貴熏肉大餅遷到東北重鎮沈陽,生意紅火。從此,李連貴熏肉大餅就在沈陽紮根,成為沈陽地區馳名的獨特風味。為了保持李家熏肉大餅的傳統特色,李春生在製作和選料上一絲不苟。他選豬肉時,不用血脖、小肚,專用前槽到肋間不肥、不瘦,肥瘦相間帶皮的新鮮豬肉,然後用溫水加鹼涮洗干凈,並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時,以清除血污腥臊,然後切成方塊放入鍋中燉煮。夏秋季節,還加放茴香,以使醬肉更加鮮美味濃,同時將延續老湯倒入,用旺火燒開以微火熳燉,使肉塊上下翻動,及時撇出浮沫,待肉塊熟透時撈出,瀝凈油份,晾於熏鍋中加紅糖熏制而成。大餅用肉湯食鹽和調料加入麵粉中和成酥軟面團,醒面時間較長,擀片抹油,重復擀幾次,烙製成餅。其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香濃,香澤紅;大餅色黃清香,里軟外酥層次多。現繼任中國烹飪大師、沈陽市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沈陽李連貴熏肉大餅餐飲中心李富洲總經理,繼續發揚傳統工藝將熏肉葯料發展為12種,根據現代口味將甜面醬重新配製,並以蓮子蛋花湯調劑口感,味道更佳。「沈陽李連貴,熏香又美味」;「大餅卷熏肉,越吃越沒夠」成了老百姓的順口溜。
1913年由河北人楊玉田到吉林洮南創制,當時立號為楊餅。由於楊家大餅店生意興隆,經營不斷擴大,於解放後1950年來沈。為了改進單一的經營品種又增添了帶雞絲花帽的雞蛋糕。從此楊家吊爐餅、雞蛋糕揚名於東北各地。楊家吊爐餅,用溫水和面,水的溫度和用鹽量隨著季節變化而增減。餅片擀好後,上炭爐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爐。成品形圓面平,呈虎皮色,層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雞蛋糕,用肉末、鮮蘑、木耳、海米烹制,添湯勾芡,澆於雞蛋糕上,呈花帽形,然後將雞肉撕成細絲置於上端,吃餅佐之,別有風味。鹵鮮糕嫩,清香醇厚,再佐以辣椒油、蒜泥食用,更是錦上添花,風味獨特。
沈陽回頭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陽北門里開設燒餅鋪謀生。因為經營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節,生意更加蕭條,時至中午尚不見食客上門,店主茫然,遂將鐵匣內幾枚銅錢取出,買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餡,將燒餅面擀成薄皮,一折一疊地包攏起來,准備自家過節食用。這時,從外面忽然進來一位差人,進店見鍋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經品嘗,品味甚佳。這位差人當即告訴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館驛,眾人食後齊聲叫絕。此後,這種食品一時名聲大振,官民爭相購買,生意日趨興隆,故而取名「回頭「。
百年老店協順園,以其特色招牌菜回頭而聞名,歷經幾代傳承發展,協順園回頭館已經成為沈陽美食的象徵之一。
壇肉文化,一直是東北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清朝,清太宗改沈陽為「盛京」,將滿族的壇肉文化帶入,盛京壇肉就開始在沈陽盛行,其也成為宮廷節日必備美食。
盛京美食佳壇肉館傳承人,熱衷於中國美食文化的保護,其傳承中國傳統廚藝,完完全全的保留滿族的壇肉的做法,「瘦肉不柴、肥肉不膩,口味上乘,富含營養」,是最地地道道的東北壇肉。90年代初期,第一家盛京美食佳壇肉館在和平區八一公園南門小吃一條街里的鐵亭子。就極其紅火,幾十個人排隊只為吃一份壇肉米飯。吃後都紛紛翹手稱贊!為了傳承盛京壇肉,盛京美食佳傳人,近年來深度調查走訪東北壇肉的各大名家,學習研發,終於讓失傳百餘年之久的「中華第一壇」,經典壇肉做法再度走入民間,讓御用壇肉成為百姓人人都能享用。如今增添了很多有特色的菜系:盛京壇肉,燉酸菜,麻辣干豆腐,蒸豬血,四喜丸子,秘制青魚,自灌血腸,紅燒肥腸頭,各種炒菜燉菜,大米小豆飯等多種菜品,堪稱一絕。
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皇宮中的御膳房精選五花三層肉和瘦肉,切成六分見方的肉塊,均勻整齊。煸炒後加青蔥、老薑、腐乳汁等各種調味,並放入御膳房殿前的專用大壇用文火細燉。皇上甚愛之,原汁原味的盛京壇肉由此得名。
據說皇上吃慣宮中盛京壇肉的做法,讓御膳房研究新口味壇肉做法,這讓御膳房廚頭頭疼不已,後聞民間有一年輕人,壇肉做的是一絕,民間稱他為盛京第一壇。廚頭親自重邀,請來為皇上做壇肉。
皇上吃過他做的壇肉,連連叫及絕,稱為 天下第一美食,召見年輕人賜為皇室御廚,特賜天下第一壇的美名。後人續記,後來,製作該壇肉的御膳房廚師因老家母親病故,欲回鄉守孝三年,特向皇上請辭,皇帝甚是難舍,有感而發道:百行孝為先,而汝之壇肉亦為天下一絕,爾甚孝,特賜汝為天下第一孝。汝肉壇為孝壇。後人對此故事多為傳頌,後來,民間又興起了忠壇和禮壇兩種壇肉之說。
簡而言之,天下第一壇是盛京壇肉最富盛名的一種做法,是盛京壇肉的代表。
盛京壇肉擁有百餘年歷史,是最富特色的東北美食。作為盛京壇肉的傳人,盛京美食佳嚴格遵循傳統滿族工藝,本著「傳承文化,以人為本」的品牌理念,打造成為最正宗的東北壇肉,為廣大顧客帶來最健康,最美味,最內涵的東北美食。
盛京美食佳將「開拓創新,自強不息」作為品牌發展的核心精神,不斷的學習和豐富自身的美食文化和內容,為客戶帶來多樣化的美食體驗。
盛京美食佳注重品牌發展,積極推行「健康環保,關愛環境」的品牌原則,關注中國發展,並致力於中國發展企業改革的大潮流中,以「成為與中國新時代共進步的新型美食品牌」作為自身品牌的信仰。
近幾年來,盛京美食佳積極收集客戶反饋信息,隨著時代而進步,不斷的創新,營造最適合消費者的產品。正是盛京美食佳這樣人性化,科學化,傳統經典化的文化內涵,給品牌發展源源不斷的注入能量,促使品牌快速發展,成為美食行業的佼佼者。
馬家燒麥,是沈陽地區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當時沒有門市,只是以手推獨輪車來往於熱鬧街市,邊做邊賣。由於馬家燒麥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所以深受群眾歡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馬春之子馬廣元在小西門攔馬牆外開設了兩間簡陋的門市,立號馬家燒麥館,此後營業繁忙,遠近聞名。後幾經變遷,1961年才最後坐落在小北門里,即現在的馬家燒麥館,由馬氏後裔第五代的馬繼廷擔任技術指導。馬家燒麥的獨到之處:用開水燙面,柔軟筋道,用大米粉做補面,鬆散不粘,選用牛的三叉、紫蓋、腰窩油等三個部位做餡,鮮嫩醇香。制餡要求嚴格,須將牛肉剔凈筋膜然後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調料拌勻不攪,呈稀疏狀的「傷水餡「,攏包時不留大纓,形如木魚,成熟後皮面亮晶,柔軟筋道,餡心鬆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猶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改革開放以來馬家燒麥在總經理、國家高級技師、國家級評委、丁福昌先生帶領下,連續榮獲沈陽市十佳「最佳風味」食品獎、遼寧省清真大獎賽「優質風味金獎」。同時享有「中華名小吃」、「沈陽市風味名品」和「風味名店」等眾多稱號。
朝鮮族西塔大冷麵採用現吃現壓的製作工藝,口感柔韌、筋道、鮮辣爽口。西塔大冷麵店跟去的大食堂似的在窗口自己換票自己端面,講話得扯開嗓子,不然肯定聽不見。「西塔大冷麵」是沈陽最好吃的冷麵了。西塔大冷麵屬朝鮮族特色風味,是現壓冷麵,用料為麵粉加澱粉和成,現擠現壓在沸水中,撈起配上特殊熬制的冷麵湯,由個人口味,灑上特製的辣椒粉。冷麵剛中有柔,冷麵剛中有柔,冷麵湯冰涼爽口,冬令時節吃上一碗,涼到心底,暖在心頭;夏季來上一碗,除暑解渴。再加上點辣白菜,更是與眾不同。西塔大冷麵店每天門庭若市,想享受一碗恐怕要派上一會兒隊才能吃上,口味確實不同,非常值得一去。在市府大路西塔最正宗。
在西塔赫赫有名的大冷麵,無論春夏秋冬,人都非常多。吃的時候要放上一大勺辣椒面,味道才出來。再有就是朝鮮的拌菜了,各種小菜,都是下酒的。大部分人都喜歡將現煮出來的冷麵,配上泡菜,一大匙辣椒面,白醋,一拌開然後開吃。尤其是和狗肉搭配起來一級棒。辣椒面和各種拌菜也很好吃,完全是口味取勝的菜館。
老山記海城餡餅是沈陽市傳統風味小吃,由毛青山於1920年創始於遼寧海城縣城火神廟街。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號老山記餡餅店,於1939年遷到沈陽。海城餡餅,溫水和面,選豬、牛肉為鴛鴦餡。取香料十餘種煮制,取汁喟餡培其味。蔬菜餡,隨季節變化,選豆牙、韭菜、黃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製,使餅餡葷素相配,濃淡相宜,高檔品還以魚翅、海叄、大蝦、干貝、雞肉調餡,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餡餅成品形圓色黃,皮面脆韌,餡心嫩爽,鮮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適口。備有八寶粥佐之,清爽可口,風味別樣。
坐落在沈陽故宮西側的那家館,以經營滿族菜餚白肉血腸聞名於白山黑水廣大地區。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樓附近的吉興飯店,主要經營東北地方菜餚,後來由於增添了白肉血腸,使這家飯店名聲大振。1872年,該店滿族廚師那吉有在大東門里開設了一家專門經營白肉血腸的餐館,立號那家館。由於他選料精,製作細,一絲不苟,聲譽越來越高。他的白肉,須用新宰殺的肥豬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調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膩。他的血腸,須用新宰殺的豬血,加入適量清水和調料用新豬腸灌成,味道鮮濃。白肉血腸蘸以蒜泥、韭菜花醬或辣椒油等調料食用,味留齒頰,經久不散。特別是嚴冬季節,如配以酸菜絲在一起氽制,湯鮮菜脆,大有驅寒生暖之效。 1914年,那氏後裔繼祖業,將那宛館門庭重新修整,成為當時奉天風靡一時的著名餐館,達官顯宦經常出入。1931年日寇侵佔沈陽,那家館營業日漸蕭條,趨於倒閉。那氏兄弟為保持祖業,將那家館遷到北京,解放後,政府為恢復東北這一獨特風味,於1957年又將年邁的那文貴邀回沈陽,使那家館重新開張。
宋家餛飩最早在和平區八一公園南門曾經極其紅火,幾十個人排長隊只為吃一碗餛飩,飯店夠風光了。宋家餛飩品種少而精,魚肉餡、海鮮餡味道獨特,餛飩都是現包現煮的。現在宋家餛飩在大南街另有分店了。
烤牛肉:將新鮮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醬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勻,另備醬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調味品分裝於小碗,炭火爐放於桌心,上放鐵箅子,用筷子夾肉片放在箅子上燒,蘸調料後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打糕: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狀,中間夾豆沙餡,加上白糖製成,香甜可口。
張久禮老人,原籍山東萊州。年少時家境貧寒,吃百家飯長大。十六歲那年,隻身來到青島,跟人學徒。憑借那股韌勁和細心,早早地就練就了一套製作燒雞的本事。後來,隨著大批人流闖關東,在沈陽安了家,並找到了工作。1982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已過花甲之年的張久禮老人坐不住了。天生要強的他,為了讓家人日子過得更好些,就重新操起年輕時的行當---加工燒雞。剛起步時,張久禮老人只能帶著老家的幾名親屬在一塊廢棄的空地上,搭建起三間簡易房,就這樣一個臨時的小作坊就誕生了。雖然是小作坊,但張久禮老人卻絲毫也不放鬆對每一道工序的管理。從活雞到成品雞,嚴格按照七道工序逐一實施。配料足、雞煮得爛、香味直透雞骨。從燒雞的外形看,雞色金黃,雞身完整美觀,肉爛而形不散。把雞煮爛。重量就要降低,而且費工、費成本,對此,張久禮老人卻說:「做生意就是要講信譽,不能財迷心竅當奸商。」多年來,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大東門市場,那個最初用手推車當貨架,上面罩個玻璃櫃的燒雞鋪,漸漸地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產品銷量也逐步上升,從最初的每天十幾只,到後來的每天幾十隻,而今每天的銷量約在兩千隻左右。一個個統一標識的張久禮燒雞專賣店印入了廣大消費者的視線。
大舞台麻花原稱「張麻花」,是1926年張興德在台安縣黃沙坨子村創始的。1941年張興德帶領全家來到沈陽,在小東門里開了個麻花作坊。不久其子張含余主持營業,1948年遷到大舞台劇場附近,因其麻花別有風味,久而久之大家就稱其為大舞台麻花了。 在老人們的記憶中,酥脆的大舞台麻花是如今的美食無可匹敵的。最初,大舞台麻花的售賣點擺在大舞台西側的胡同口,後來隨著生意的紅火,大舞台麻花開始有了自己的店鋪,不再擺攤售賣。附近的老人回憶說:「那會兒大家都是排隊買麻花,這麻花酥脆到什麼程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根麻花拿起來不到半米掉到地上就碎了。」
與大舞台麻花齊名的便是大舞台油炸糕。它是由趙殿峰弟兄三人於1945年創制,外酥里軟、色正甜香,是深受顧客歡迎的一種名牌風味食品,因其在大舞台附近出售而得名。
1989年,沈陽市燃料公司24歲的裝卸工劉新「不幸」下崗了。由於劉新是「烹飪能手」,為了維持生計,劉新夫婦傾盡所有,在太原街開了家冷麵館。這家取名為林苑小冷麵店的小店一開張,便以實惠、干凈、熱情吸引了八方來客。有一天,劉新在太原街上走時,聽到走在他前面的兩個人說:「到林苑吃小土豆去。」劉新開的是冷麵店,他們卻說吃小土豆,這給了劉新很大啟發。他知道了他的「小土豆」很受歡迎。第二天,劉新就把林苑冷麵店改名為「小土豆」醬菜館。
小土豆是東北地區的一種特產,它個頭比一般土豆小得多,而土豆的清香和營養價值卻比大土豆高得多。由於這個品種產量多,有很多人種植,細心的劉新慧眼識珠,立即瞄準了它。劉新四處走訪考察,收集民間烹調小土豆技術,去粗取精,細心琢磨,便利用多種葯材自行研究配製出了燉小土豆汁,並加進醬油、五花肉、香菜等進行燉制。「小土豆」這道菜既有東北大碗菜的特色,口感又絕對鮮美於東北大碗菜。這道菜剛一問世就一炮打響,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常常出現客人站在店外等桌就餐的情景。後來,劉新以小土豆醬菜為龍頭,選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為主料,突出色美味濃,鹽香適口的特點,利用醬、燉、拌、炒等烹調方法,生產出了五大類150個品種小土豆醬菜系列的品種菜。「小土豆」迷住了所有顧客,出現了這樣一句口頭禪:「好吃吃不夠,沈陽小土豆。」一時間,小土豆美食風靡沈城,生意火爆。
在沈陽,雞味抻面和雞架很受食客喜歡的美食小吃。
沈陽的雞味抻面一直非常受歡迎,究其原因,一是味道好,二是價格便宜。在沈陽,有三家雞味抻麵店名頭最響亮:民宜家、老四季、許家。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在鐵西區和瀋河區分別出場了許家雞味抻面和老四季抻面館。這兩家面館都以雞架和抻面為主要經營品種。這兩家面館一面世,便受到各自的愛好者歡迎。發展如雨後春筍。當時給人的感覺是:一般點碗面條配點鹵菜就能很好地吃一頓飯。面條油水大,一碗面就能吃的飽飽的。而雞架、老湯干豆腐味道非常大眾,非常地入味,再來瓶啤酒,那將非常愜意。而價格也較經濟實惠,適合當年在飲食上要求不高的低收入工薪群體。所以當時食客很多。
後來鐵西區又出來一家「民宜家」,聲譽鵲起,後來居上。「民宜家」最早的名號為「人人雞味抻面」,據說本是由許家衍生而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最早的「人人雞味抻面」到如今的「民宜家」,這個味道整整流行了近20年,這家面館可謂是有口皆碑。當時鐵西區有很多人愛吃這種小吃,好評如潮。它家的雞架、老湯干豆腐就是好吃。人雲該家諸物味道「地道」,老湯「厚重」、面條「爽滑、筋道」。
鐵板雞架是沈陽的特色小吃,雞架就是去掉雞肉的雞骨架,將洗干凈的雞架用鹽等調料奄好,放在兩個大鐵板之間一夾吱啦吱啦一響,香味撲鼻,將雞骨頭都炸香後放入孜鹽、辣椒,就可以吃了。在夏天許多東北大漢,一個雞架一瓶雪花啤酒就是一頓飯了。讓你看起來吃的很香,很饞人。
老高太太糖葫蘆由其創始人老延智於1993年創立,之所以叫「老高太太」是為了表達老延智先生的孝心,「老是我父親的姓,高是我母親的姓,之所以叫『老高太太』糖葫蘆,其實是我盡孝的一種方式。」老延智直言,在「老高太太」投入市場的前三年,如果有誰想買50支以上的老高太太糖葫蘆是不可能的。「當時擔心別人把牌子搞砸,所以如果誰想大批量進貨,我都是親自送貨。」由於老延智的冰糖葫蘆採用了現代化的技術,用無切口法去核、去果頭,並灌進了各種餡心,還用糯米紙與塑料密封袋雙層包裝,不沾塵染菌,再加上規模生產、品牌經營,因此迅速佔領了東北和華北市場。1997年,北京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在家門口風行多少載並被譜了曲、編了劇的冰糖葫蘆,如今竟受到一個「老太太」的強烈沖擊。這個「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沈陽「老高太太」。
沈陽中街冰點城是一家古老而又年輕的企業。它的前身是四十年代末出現在沈陽中街的一個冷飲店,那裡製做的冰淇淋製品很受歡迎。八、九十年代,來沈陽商業街—中街的人不吃一吃冰點城的冷飲已是一種遺憾。一種投科考究、奶味醇香、口感極佳並且個頭很大的雪糕,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中街大果」。「中街大果」以其優良的品質,獲得了沈陽人極好的口碑,一時間「大果」甚至成了雪糕製品的代名詞。1997年,中街冰點城領導班子提出了冰點城新的發展戰略,結束前店後廠的生產經營方式,使中街大果走出中街,走出沈陽,暢銷遼寧、東三省以至全國各地。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冰點城已發展成為一個大型專業化的冷飲食品企業。具有先進的生產工藝、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企業現由夏日冷飲食品廠,房大嫂食品廠及遍布省內外的中街冰點城連鎖店等幾部分組成。多年的生產經營實踐積累成了獨特的冰淇淋文化、享譽沈城內外。
沈陽大北關有座修得十分有氣派的寺院,名叫八王寺,又稱大法寺,寺門前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甘冽,味道甜美,這就是馳名東三省的「東北第一甘泉」。據說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用八王寺的井水煮茗,他常命人千里迢迢把井水送到紫禁城,以供他飲用。1920年,北京雙合盛啤酒廠老闆朱壽臣,專程從北京來到沈陽,租用了「八王寺」清泉井以西的3畝多「香火地」,建立了「奉天八王寺汽水廠」。1922年,張惠霖、金哲忱、高榮久等人,租用了「八王寺」前面的52畝「香火地」,建立起「奉天八王寺汽水、啤酒、醬油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投資32萬元大洋,年生產能力為汽水10萬余箱、每箱48瓶,啤酒10萬箱、每箱18瓶,醬油500萬公斤。作為是新興的民族工業,該公司以優良的產品質量,受到人們的青睞,極大抵制了日本飲料瘋狂湧入中國的經濟掠奪。為喚醒民眾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發展中國民族工業,該公司還廣泛徵集商標圖案,最終採用了「金鐸」品牌,為汽水、啤酒商標,作為沈陽民族工業中飲料品牌的代表,與日本經濟侵略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八王寺公司被日本昭和商會吉野曉一郎霸佔,改為「奉天八王寺釀造工業株式會社」。日本侵略者霸佔該公司後,繼續生產汽水、醬油,但將啤酒改為生產清酒。1945年,原股東金哲忱等人,組成統一接收委員會,以時價將八王寺汽水廠收回。沈陽解放後,國家依據對民族工商業實行的贖買政策,將八王寺汽水廠贖買。從此,八王寺汽水廠終於回到政府和人民手中。
非常受歡迎的糖果,沈陽特產,九十年代初曾經風靡大江南北,通常都是春節的必備糖果。包裝為帶有彩條的塑料紙,正面印有發明者林瑞豐的頭像。不老林糖是由"北方製糖大師"林瑞豐基於畢生所學的精湛製糖技術和經驗而獨家創制的糖果,是不老林系列糖果中的主打產品。本品自1988年誕生以來已有二十年的歷史。其選料質優精細,工藝上乘考究、口感香醇細滑、回味甘美馨,二十年來風靡全國並榮獲大量獎項,是沈陽人引以為傲的家鄉特產之一。
沈陽著名的小吃還有很多,比如高樓香雞、翟家驢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西關開口餡餅、四季面條、甘露餃子,大清花餃子、寶發園四絕菜、原味齋烤鴨、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等等等,以及近些年興起的網路烤肉。
由於沈陽是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故這里也匯集了周邊各地的美食小吃,甚至味道更勝一籌。比較常見的就有鐵嶺牛肉火燒、撫順麻辣拌、錦州肉串、遼西烀餅、台安燉鵝等
㈢ 東昌府羊肉湯 東昌府燴牛肉 能加盟嗎 誰可以告訴我怎麼加盟 !小弟先謝謝了 !淄博哪裡有開的。去嘗嘗。
肯定能了, 這個你最好去隨便找個一家去詳細咨詢人人家。
具體的找老闆。 在這里沒有去當面說清楚
㈣ 沈陽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沈陽中街蘇寧西側馬路對面有家雲友米線,可辦會員卡,規模很大,外觀感覺相對干凈。本人目前是繼電視報道後,N長時間不吃了,但是偶有路過那裡,還是不免破個小規的。
不知道您指的低消費是介於多少錢區間的,大概跟您說一下吧。
人均30-50元的相對多一些,切環境相對較好。例如:
1。PAPASS(帕帕斯)很多店,本人較熟知的有237路公交車天光電影院車站北側站廳後面有一家。適合戀人、熟悉的好友等關系共餐。
2。炭燒鴿
人均消費30--50元,各區都有店。瀋河區店在奉天街上國府肥牛斜對面。
3。福滿樓蒸菜:人均消費30--50元
電台廣播常有廣告,環境優雅干凈。位於奉天街上房產大廈後面國府肥牛以北。
4。川人百味:人均消費20-30元
十足川菜,很辣,環境不錯,每天都有半價的特價菜,服務也不錯,在青年大街百聯四樓以及太原街萬達廣場內均有店。
5。西塔大冷麵:沈陽比較出名的韓式小吃,冷麵加辣,冷麵湯加辣泡小菜和毛蚶和狗肉,很讓人回味。人均消費20-30元。只是環境沒有以上幾家好,人多吵雜。
打字太累,不知道您喜歡哪個方面的,比如:湖南菜系?四川菜系?東北口味?韓式口味?人均消費的區間?想選擇的消費區域?用餐環境有沒有要求?等等,如果沒有您具體想要的,您可以把你的具體方向再說一下,便於大家幫你。
㈤ 沈陽市有什麼土特產
沈陽特產:輝山牛奶、中街大果、德氏冷飲、小梁山西瓜、醉金香葡萄、東陵紅樹莓、寒富蘋果、祝家大杏、清水大米、香雪麵粉、遼中鯽魚、八王寺汽水、雪花啤酒、老龍口酒、沈陽陳釀酒、老高太太糖葫蘆、不老林糖、克拉古斯香腸、重工菠蘿火腿、雄洲牛煮三鍋、榆園酸菜、康福月餅、冬冬食品、桃李麵包、麥金利蘋果醋、眼寶羊肝羹、老王頭調料、瀋河大醬、紅梅味精、沈陽紅葯、絹花、葫蘆雕、沈陽羽毛畫、彩石鑲嵌畫、天然色高級地毯,中和福茶葉,天益堂中葯等等。
㈥ 從上海到雲南9日行程怎麼安排好呢
到雲南旅遊肯定要去大理麗江,看過5朵金花把,因為蒼山洱海,蝴蝶泉都在那邊.此外這條線還可以延伸到麗江,看麗江古城和玉龍雪山.如果從北京坐火車來的話,加上來迴路程,估計要2個星期才可盡興,費用大概在5000左右,具體還得看你人員數量,看你吃住情況,還有景點狀況.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韻味的古城,她的風光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風花雪月」,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
大理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城牆,沿著城牆一步步的走,用手輕輕的撫著那些磚石,不禁要浮想聯翩了.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滇西高原,西為雲嶺山脈,東接滇中高原。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
早在遠古,白族先民「河蠻就在洱海邊一帶繁衍生息,創造了洱海文明。漢代開始設置以大理(古城)為中心的葉榆郡,唐建南詔國,宋為大理國,五六百年間一直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代的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必經之途,北連川藏南達思茅,成為滇西重要的交通樞扭。
大理,一個令人無限嚮往、無限留念的旅遊勝地。當地民風純朴,好客是一大特點。有客自遠方來,都非常歡迎你到他家的小院坐坐,有的會送上一杯清茶,讓你消暑解渴。而且很自豪地向你介紹,並請欣賞他家栽種的花草、飼養的金魚,古色古香的房屋、雕花的窗格等。當地民風樂於助人,在街上問路,會十分仔細地指給你方向、路線;有其他困難,能幫忙的一定盡力相助,幫不了忙的,也會告訴你如何去找有關的機關、單位。
沒有來過大理的人,認識大理大都源於兩個出處,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小說中段皇爺的「一指神功」點出了南昭古國的清遠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隨著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邊來相會」,大理秀美的風光也廣為人知。
其實,大理有的遠不止這些。大理歷史悠久,素有「文獻名邦」的美名。遠在新舊石器時期,就有古人類居住。西漢武帝在雲南設置郡縣時,大理納入了漢王朝的版圖。唐宋時期,大理先後出現隸屬於唐宋王朝的南昭國和大理國兩個地方政權。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代,雲南行省建立,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先後設有路、府、行政專員公署等地級一級的政區機構。1956年,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時,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樞紐。改革開放後,大理已逐步發展為滇西的商貿旅遊中心城市。
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玉洱銀滄之間,自然風光綺麗多姿,蒼山如屏,洱海如鏡,蝴蝶泉深幽,兼有「風、花、雪、月」四大奇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這里保存著古樸而濃郁的白族風情。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習俗,可以品嘗別具一格的白族風味食品,可以選購到稱心如意的白族民間工藝品,還可以參加傳統的大理白族三月街節日慶典活動.
古城大理吸引了來自國外的自助旅遊者,在城內護國路內形成了一條有名的「洋人街」。陶醉於白族古樸的民風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他們甚至會在大理長期居留。
大理外部交通狀況:
航空:
大理的機場位於鳳儀鎮和海東鄉交界處,距離大理市區12公里。目前,大理的民用機場只有飛往省內昆明、西雙版納的航班。
從下關到大理機場可乘7路公交車,如果打的的話約需80元。在下關建設路上的一些大賓館和旅行社內,都可以購票。
鐵路:
從大理至昆明的火車票,只有在建設路(近關平街)35108軍隊招待所的大廳內可以買到,售票時間:9:30-17:30。
至省內其他地方的火車票可到建設路21號的售票點購買,售票時間:9:00-18:00。
K448次列車晚上22:02從大理出發,次日早上6:39抵達昆明,硬座52元/人,卧鋪106元/人;K446次列車晚上22:11從昆明出發,次日早上6:27抵達大理。
公路
大理地區的交通以公路為主,214國道和320國道在此交匯,通達各地。大理距離昆明300多公里,兩地有高速公里連接,約需4-5小時。另外,遊客可在大理護國路,復興路上的酒吧、旅行社、小餐館內買到開往麗江、中甸的車票。
下關有三大長途汽車站,令人欣喜的是這三大汽車站都集中在建設路,其中有兩個車站在街的同一側,距離非常近。(詳見主要班車表)
大理客運總站
其中最大的汽車站是大理市客運總站,位於建設路21號,大部分的高快車都從這里出發,車站中有一個獨立的高快車(豪華長途汽車)候車室。
從大理開往麗江的高快車每天4班車,發車時間為8:30,9:30,14:00,19:00,車程3小時,車費50元。
開往中甸的高快車早上9:00發車,下午15:00即可到達,車程9小時,車費85元。此外,還有一些發往各個方向的車次,車費可能較便宜,車速較慢。
客運服務站
是大理第二大汽車站,這里有開往各地的高快車,由於客運服務站與大理市客運總站距離非常近,因此遊客們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兩個車站中挑選最方便的線路。
大運車站
位於建設路,大運賓館旁,與大理市客運總站相對,這里前往昆明最便宜的長途汽車車費為50元。
內部交通
計程車
遊客從下關前往各旅遊景點都十分方便,大理市內的計程車起步價一般為5元,每公里加價1.4元,桑塔納起步價為6元,每公里加價1.6元。
自行車
如果打算在大理古城周圍逛逛,租輛自行車是不錯的選擇。如大理古城博愛路紅山茶賓館旁就有自行車出租,租金是10-12元/天,需要押金。
遊船
如果想暢游洱海,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前往下關北面的洱海碼頭乘坐遊船。遊船通常在每天清晨8:30出發,參考費用70-80元,建議遊客提前一天購票。
大理旅遊的住宿狀況:
下關是大理現在的政治、經濟中心,旅遊接待設施也相對完善,作為旅遊名城,大理的住宿分為兩部分:下關和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護國路上的許多私人旅館、招待所都是由舊時民居改建而成,古色古香,很有韻味。建議遊客不妨試試大理喜洲的白族民居、或洋人街旁的民宅,那裡都是領略當地民族風情的最佳地,費用不貴,一般是20-40元/床。
城中葉榆路的亞星大酒店(四星級)是大理最好的酒店,下關最著名的酒店是漫灣酒店、其次是蒼山飯店、金達酒店;大理古城的護國路是各地自助旅遊者的下榻地,那裡有很多價廉物美的小旅館。
大理旅遊的美食:
說起大理餐飲的特色,應當首推白族三道茶、砂鍋魚、鄧川乳扇。
大理最好的餐廳大部分都集中在古城中,要品嘗大理美食可前往古城中的護國路,這里聚集著許多外國旅遊者。
在護國路上,具有白族、藏族等少數民族特色的西餐咖啡廳隨處可見,許多餐館兼售中西餐,遊客可以品嘗到雲南風味的菜餚以及當地的白族菜。
這里的每個餐館都獨具特點,各家的菜譜也各有千秋。其中以擁有白族「三道茶」及藏族「酥油茶」而馳名海內外的太白樓堪稱代表,在此處飲茶,環顧四周,盡是金發碧眼,你會感到彷彿置身在聯合國。
當然,古城吸引人的不僅僅是食物,更在於這里的咖啡館和餐廳都提供了寧靜而輕松的氣氛,在這里,人們可以聽著音樂,喝著冰啤,度過一個悠閑的下午。
幾乎所有的咖啡館都提供旅遊信息和訂票業務,有一些還備有自行車可供遊客租借
來雲南當然要玩麗江咯,大理、麗江這條線可以讓你享受到高原的無限風光,例如大理的蒼山、洱海、三塔、蝴蝶泉、古城,麗江古城、玉龍雪山以及那裡的納西文化都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香格里拉已經靠近西藏,海拔較高,也是風景最美的一處。如果您選擇這條線路的話,我建議要帶件保暖的衣服,因為海拔較高,一旦下雨的話,氣溫會相當低,尤其是在玉龍雪山及中甸。在麗江,一定要晚上去古城轉轉,享受一下那裡的文化。
至於交通費用來說,我只能提供旅遊團的價錢,大理-〉麗江-〉中甸這條線一般是以火車和汽車作交通工具,價錢應該不會超過1000元/人。
麗江旅遊 → 概況
處於雲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527公里。被稱為「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世界上唯一「活著的」東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徵的摩梭人,玉龍雪山,虎跳峽……使麗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旅遊熱點。1997年12月4日,麗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麗江境內山河交錯、峰奇谷秀,天造地設的山川勝景,讓人應接不暇。全區旅遊資源覆蓋面積為1033平方公里,有開發價值的景點有104處,其中最主要景區有「兩山一江一城一湖」,即老君山、玉龍山、長江第一灣、麗江古城、滬沽湖。
老君山景區位於「長江第一灣」西岸。老君山,史稱「滇省眾山之祖」,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山煉丹,因而得名。老君山連綿盤亘數百里,橫卧在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主峰海拔4240米。是國家級「三江並流」風景區的重要主體部分。主要景點有九十九龍潭、杜鵑林、黎明丹霞地貌和新主橫斷山天然植物園等。長江第一灣景區。以金沙江改變南流方向的轉折點石鼓為中心,順江而上可到古「花馬國」巨甸、「萬里長江第一橋」的塔城鐵橋遺址訪古探幽;順江而下便可到舉世奇觀的虎跳峽尋幽探險,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和震人魂魄的壯美。
長江第一灣環抱之中的玉龍雪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主峰扇子陡海拔為5596米,是長江以南的第一高峰,也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現代海洋性冰川。玉龍雪山集天下名山險、奇、美、秀於一身,元代宣尉使李京稱「玉龍雪山天下絕」。玉龍山又是動植物王國,生態類型齊備,是橫斷山脈中高山動植物生長最集中的地段,被譽為「天然高山動植物園」和「現代冰川博物館」,其特殊的地質構造和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群落,是科學考察研究取之不盡的豐富寶藏。玉龍雪山還是一座人類尚未征服的處女峰,半個多世紀以來,雖然有國內外不少登山隊前來攀登,但均未曾登上主峰。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坐落於玉龍雪山下。麗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首批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城。它是以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多元融合的文化為特點,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為主體的「建築群」類型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座至今還存活著的文化古城。
「東方女兒國」滬沽湖。在麗江地區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處,因湖泊南北寬而東西窄,形似曲頸葫蘆而得名。湖面海拔268O米,面積5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最大水深93米,湖中有5個小島、3個半島。湖水清澈蔚藍,沿湖村莊錯落,四周青山環抱。湖西北部雄奇俊美的獅子山是當地摩梭人崇拜的格姆女神山。滬沽湖以美妙絕倫的湖光水色和奇特的民俗風情而著稱於世,湖畔摩梭人至今還保留著母系大家庭及男不娶、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阿夏」婚姻形態。
此外,還有多姿多彩的小涼山風光風情,神秘的比依仙人洞,永寧高原溫泉,素有「黃金海」之稱的永勝程海,永勝靈源勝景……舉不勝舉的奇山秀水,點綴著這片神奇的土地。與優美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是燦爛的人文景觀。麗江地區旅遊的人文景觀資源毫不遜色於自然景觀。東巴文,納西古樂,還有北嶽廟、玉峰寺、普濟寺、文峰寺、福國寺、五風樓、指雲寺、扎美寺等眾多文物古跡,形成了麗江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推薦景點
麗江古城(大研鎮) 瀘沽湖風景區 虎跳峽風景區 玉龍雪山風景區
寶山石城 老君山風景區 萬朵山茶和玉峰寺 束河古鎮
長江第一灣 拉市海 玉泉公園(黑龍潭) 雪嵩村(玉湖村)
白沙古鎮 木府 西香格里 靈源箐,靈源寺
指雲寺 東巴之鄉 雞公石 文峰寺
黃山村 程海 巨甸古鎮 小涼山彝族風情
梓里古鎮 玉水寨 北嶽廟 永勝他留人
麗江旅遊 → 交通
進入麗江
麗江市是進出麗江和在麗江地區內旅遊的主要交通樞紐。
雲南八大怪之一是「火車沒有汽車快」。而麗江就乾脆不通火車。進入麗江的交通方式,我們只能在飛機和公路之間作選擇。全國除雲南外的其他省市僅有上海有直達麗江的航班。在旅遊旺季北京、廣州、成都、重慶等大城市也會有航班經昆明飛往麗江,但不是固定航班,需要您在前往的時候進一步詢問您所在地的旅行社或者機場。
如果您沒有打算自駕車前往,那麼需要經過兩步才能到達麗江市。
第一步:前往入口城市,昆明和攀枝花。
全國的各大城市都有到達昆明的航班和火車,同時昆明也有前往雲南省內各地的航班。
攀枝花是距離黎麗江地區最近的城市,是我國西南鐵路一個重要的節點,乘坐火車到達攀枝花比較方便。
雖然也可以通過大理到達麗江,但是目前大理只有省內的列車和航班,且票不好買,因此不將大理作為入口城市。
第二步:從入口城市到達麗江市。
從昆明進入麗江有兩種方式--飛機和大巴。
昆明每天都有多次航班前往麗江市,飛行時間約40分鍾。在麗江修築機場之前,公路的大巴客運一直是「壟斷性」的交通方式。從昆明直達麗江的大巴需要行駛8、9個小時,公路路況很好。不過一到旅遊旺季,票價會上浮;而且因為昆明的大巴公司較多(在昆明南窯、西站、潘家灣附近就有很多這樣的公司),票價不統一,因此您需要多比較。
也可以選擇先從昆明到達大理遊玩,然後從大理前往麗江。
從攀枝花進入麗江只能通過長途大巴。攀枝花每天都有發往德欽(路過麗江市、虎跳峽)和瀘沽湖(路過寧蒗)的班車。您可以選擇前往德欽的客車直接到達麗江市(全程三百多公里)。也可以選擇先經過瀘沽湖,然後從瀘沽湖前往麗江市(全程兩百多公里,正常行駛約需9小時)。不過沿路的公路路況比較差(是雲南特有的彈石路面一種介於碎石路及柏油路面的公路,主要是為了防止冬季積雪),而且多為山區公路,需要做好顛簸和暈車准備。
麗江內的交通
總的來說麗江是一個旅遊開發較完善的地方,景點間的交通方式以公路為主,各地區間的班車、包車都很方便安全;雖然路況基本較好,但是因為山路較多,如果是自駕車還是需要有走山路的經驗。山路拐彎較多,可以帶上暈車葯。
長途巴士
麗江市有三個長途巴士車站,分別是:
麗江古城中心站:在古城西南角,雲杉旅遊開發總公司旁邊,乘1路公車直達。這是麗江最重要的長途汽車站,前往地區較全,車輛班次選擇比較多,發車時間也較正點。在玉泉賓館、汽車總站、麗江飯店等處都設有電腦售票口。
省旅高快:中心站向西500米,車輛較好,都是進口的大轎車。
麗江高快:在四十米道,車輛較好,都是進口的大轎車。
麗江交通集團高快客運站聯系電話:5120054
麗江汽車客運服務中心售票電話:5125492,5183964
中巴
中巴是作為短途旅行的重要工具。在麗江市內可以乘坐中巴車前往附近的村莊。
在古城之外,幾乎每個縣城都有國營或者私人營運的中巴。他們或者往返於鄰近的縣城之間,或者連接縣城與各個景點之間。
旅遊巴士
該旅遊專線車一天可以經過五個景點:雲杉坪,玉峰寺(萬朵山茶) ,白沙壁畫,玉泉公園和麗江古城。車上有導游,在每個景點都會有一定的停留時間,讓遊客參觀。
每天早上從東巴文化國際交流中心旁的古路灣賓館院內發車;每日兩班。
包車
麗江市內的計程車很多,尤其「夏利」占絕大多數,起價為6元/3公里,其後每公里1.6元。「桑塔那」起價7元/3公里,其後每公里1.8元。
如果要去比較遠的地方可以包車,象是束河、玉峰寺、玉湖村、白沙壁畫這幾個地方,包車可用一天的時間跑遍,大概需要80元-100元;要是從麗江古城到石鼓鎮、長江第一灣、虎跳峽(可以乘車從「低路」的簡易公路走),也需要一天的時間,包一輛「夏利」來回240元 ,麵包車則為170元。
從古城單程前往的瀘沽湖包車在400元左右,建議選擇麵包車,因為麵包車的底盤較高,而前往瀘沽湖多山路。
自行車
麗江古城內有很多酒吧都提供出租自行車(統一為山地車)的服務,在紅太陽廣場也可以看到,一般的價格是10-15元/天。
麗江旅遊 → 住宿
麗江市的住宿情況
麗江市是去麗江旅遊的最重要的住宿點。麗江市分為新城區和老城區,後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麗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鎮。
在麗江市最不擔心的就是住宿條件,最擔心的就是是否能夠定到房間,推薦的住宿方式是住在古城。
幾乎所有追求地道玩法的人都會在古城裡選擇一家保持古樸的納西民居特色的小客棧,客棧里乾乾凈凈的四合院里通常都種著蘭花、茶花和杜鵑,主人也許就是納西人,也許原本也是一個打算暫時逃避紛擾都市生活的人,但是最後卻決定在這里定居,享受麗江的悠閑人生。雖然客棧房間不是很大,也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和淋浴,但是卻具有濃濃的人情味,能方便的出入古城,方便地和古城裡形形色色的人聊天。這其中有些民居因為位置好或有特色,會稍微貴一點,不過平時單人間的價格在60元-80元不等。
還有一些條件介於客棧和酒店之間,價格在100多元不等,有較大的單人間,獨立衛浴設施,但沒有空調,比較適合那些打定主意要在麗江「腐敗」、並且享受麗江情調的朋友們住。
如果您需要那種給背包客准備的宿舍式旅館(比如說國際認證的青年旅舍,古城中就有三家),也沒有問題,不但價格便宜,而且衛生條件也讓人放心。只是沒有獨立衛生間和淋浴設備,這樣的一般15元-25元一個床位。
想要「星級」標準的住宿,在這里從二星級到五星級多家賓館酒店可供選擇,不過除了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星級酒店劍南春文苑之外,這些酒店都在新城區和古城的交界處。在新城區也還有一些普通的賓館和招待所供您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
1、 如果您在旅遊旺季(春節、五一、十一長假)打算前往麗江旅行,一定要在出發前預定好房間。
2、 旅館的房間在旺季會有一定幅度的漲價,具體的價格要按照具體的情況。
3、 如果您選擇的是納西人的客棧,請尊重主人的民族習慣;如果您住的是家庭客棧,也請體諒主人的辛苦,盡量保持環境的衛生,晚上不要在外面逗留太晚。
4、 古城的居民絕大多數都使用公共衛生設施,公共廁所、公共浴室。如果您希望體驗居民的生活,希望能夠「入鄉隨俗」。
麗江市之外的住宿情況
麗江的大部分景點從麗江市都可以一天之內往返,只有在前往寧蒗(瀘沽湖)、永勝、永寧、老君山風景區這樣的地方需要在當地尋找住宿的地方。相對於麗江市的住宿來說,這些地方的住宿條件就差一些了。
在除過麗江市之外的縣城中也會有國營或者私營的賓館,以及私人小客棧供您選擇。一般來說條件較好的賓館標准間價格在100-160元/間之間,私人客棧的價格則是20-50元/人不等。
對於瀘沽湖,住宿基本上可供選擇的就是私人客棧或者是當地居民的家裡,價格都不高,50元以內可以解決一天的食宿問題(在旺季的時候會有所增長)。
麗江旅遊 → 美食
麗江地處川藏滇交通的要道,而且是多個少數民族混雜居住地,麗江飲食最大的特色就是豐富。現在因為有天南海北的旅遊者的湧入,在麗江甚至能吃到一些國外的特色食品。
主要民族的飲食習慣
納西族的飲食習慣和漢族幾乎一樣,也是一日三餐。早飯會是比較簡單的饅頭或者水燜粑粑,還有一碗酥油茶;中餐和晚餐要豐富得多,會有炒菜(葷素搭配)、鹹菜和湯,主食則是純米飯或者摻了雜糧的米飯。豬肉是最主要的肉類,這里比較特色的吃法是將豬肉進行腌、晾、曬等加工後製成腌肉、火腿。這里一年四季蔬菜的種類很多,而且還有各種美味的菌類,例如麗江的「雞樅」 菌就非常有名,您可以在餐館里點,如果在旅途中遇到售賣的也值得買回去。
比較特別的就是納西族實行分餐制。過去來做客的人要盤腿坐在地上,每個人面前都會擺著三個碗,菜碗、飯碗和酒碗,用手來吃。不管客人來了多少都會將飯菜和肉按人頭均分,盛在各人的碗里,而且還要讓客人將剩下的飯菜帶回去給家裡因為年老行動不便的老人們。後來納西族受到了漢族文化的影響,不再席地而坐,而且開始使用筷子。現在在古城的納西人已經不實行分餐制,在偏遠山區的納西人還保留此習慣。
摩梭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蔬菜吃得比較多的是青菜、蘿卜;肉類也以豬肉為主,摩梭人的豬膘肉也稱琵琶肉,是當地最為有名的食品,此外還有一個特色的腌酸魚。居住在小涼山的彝族,他們的主食就是粑粑,「砣砣肉」也是他們的飲食特色。
古城裡的外來美味
從四方街到大石橋短短的一段路上開滿了小吃攤,有人戲稱這里是「米線一條街」,在這里除了古城中常見的納西小吃之外,還有「風靡全國」的砂鍋米線,以及夜晚的燒烤。
古城南邊的忠義市場和象山市場里也有不少好吃的。如臘排骨火鍋、氂牛火鍋、清真館子的牛肉,還有拉市的鯽魚火鍋。
在古城中也有一些酒吧會供應您意想不到「內容」。「麗江驢窩」家常餃子、家常菜;新義街街口第一家的驢肉館子;大石橋旁「順水樓」的家常菜,積善巷裡的粥鋪子,都是作平時飯堂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太陽花酒吧的PIZZA,「今生有約」的韓國料理,「傑力咖啡」的三文治、蘋果苦瓜酸奶昔都令人回味。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旅途愉快!!!懇盼你的答復,謝謝!!!
這里有更多雲南旅遊咨詢: http://www.3608.com/province/p_30.html
㈦ 沈陽美食介紹
1、老邊餃子
歷史悠久,據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已經成為沈陽當地的老字型大小美食之一。沈陽的老邊餃子館在全國都非常有名,來到這里一定要好好嘗嘗,它用料好,餡料是用特製的湯煸做的,吃起來口味醇香,鮮美可口。
2、殺豬菜
在東北地區,很普遍的一種特色菜餚,殺豬菜源於東北農村,從前,農村人殺豬之後把豬肉切成大塊放進鍋里,加水,然後放上酸菜、血腸一起燉。殺豬菜是地道的傳統風味,現在的殺豬菜在口味上有了很多的創新,更受歡迎了。
3、鍋包肉
作為一道經典東北菜,傳統的做法用的豬裡脊肉,將裡脊肉腌制一下,然後裹上面衣下鍋炸,成菜色澤金黃,沈陽鍋包肉和一般用糖醋汁醬料做的鍋包肉比起來更加的香酥可口,也更地道。
4、李連貴熏肉大餅
在沈陽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是當地的特產小吃。李連貴熏肉大餅用料講究,熏肉用10多種中葯熬煮成,煮成的熏肉很入味,香而不膩,大餅是用豬肉的湯加上麵粉做的,所以他家的肉餅不管熏肉和大餅都很好吃,外酥里嫩,成為了沈陽特色小吃之一。
5、沈陽回頭
一種清真小吃,一般在沈陽街頭銷售,歷史悠久,在當地是不得不吃的一種美味。將上等的麵粉做成面團,然後將劑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餡,把包了餡兒的面卷折成長方形,色澤金黃,口味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