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鍋加盟店如何打造私域流量
國內火鍋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火鍋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海底撈(06862.HK)、呷哺呷哺(00520.HK)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火鍋餐飲企業成立與倒閉情況、中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率、中國及各地消費者吃火鍋選擇地點分析、中國火鍋外賣滲透率、中國火鍋外賣市場參與者、海底撈火鍋外賣業務增長情況
火鍋市場穩定增長
火鍋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近年來我國火鍋行業穩定增長,2019年全國新成立火鍋企業93994家,市場規模也已經達到5188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火鍋市場規模所下滑,新成立企業數降至80019家,市場規模降至4380億元。然而在火鍋企業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盲目經營的情況,火鍋企業倒閉率也居高不下,根據艾媒數據顯示,我國有半數左右的火鍋餐飲企業活不過5年,約3成的火鍋餐飲企業在兩年內倒閉。
半數消費者嘗試火鍋外賣
隨著火鍋產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產生了多元的變化,一些消費者為了節約時間,圖方便,喜歡選擇在家裡吃火鍋。根據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49.3%的消費者偏好在家裡吃火鍋,其中四線城市及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偏好在家裡吃火鍋的比例達到了59.6%。
對於偏好在家裡吃火鍋的消費者來說,火鍋外賣成了很好的解決辦法,火鍋外賣這一新興市場應運而生。根據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有57%的消費者嘗試過火鍋外賣;而在未嘗試過火鍋外賣的消費者中,78%的消費者表示未來有意向嘗試火鍋外賣。
多方參與火鍋外賣市場
隨著近年來火鍋外賣概念的興起,多方企業入局這一市場。包括傳統火鍋巨頭海底撈、呷哺呷哺、德庄等、專門做火鍋外賣的淘汰郎以及生鮮平台盒馬生鮮等企業積極布局火鍋外賣市場,我國火鍋外賣市場將得到一定的發展。以火鍋龍頭海底撈為例,其2015-2020年的火鍋外賣業務收入高速增長,2020年其收入規模達到7.18億元,同比增長59.9%。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火鍋連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② 你好!想在四線城市加盟淘汰郎小火鍋,請問能有市場嗎
需要看你的實際情況。
1.做火鍋,最重要的就是鍋底。
關繫到店鋪的長遠利益。是加盟還是自創還是外購呢?首頁說說加盟,比如大品牌,人氣高,但是加盟費貴,還得押金等等,當然有錢就另說了。好處就是有品牌知名度,有口碑,自己省心省力,一切按標准來走。但就是前期投資大,回本比較慢。還是那句話有錢另說了。中小品牌,只局限於部分地區有人氣,有口碑,加盟費一般吧。就是自己省點心。其他沒有多大優勢,平時供應的菜品和鍋底價格有些總部定價略貴(要先談好,做好對比。這很容易掉坑,別問我為什麼知道。)甚至有些口碑還不咋地,就收一堆亂七八糟的費用。
再來說說自製火鍋底料,有兩個方法,一個自己去學炒料和菜品等等火鍋相關技術技巧。另一個請一個火鍋大師傅回來,後廚的東西他搞定,價格不一定,看經驗和你的魅力了!再說說外購火鍋底料,首先大范圍買回來慢慢篩選,找到自己和家人和親戚朋友滿意的味道,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最好,符合該地區大部分人的口味就行。
然後談價格,問賣家兌換方法等等,菜品那些可以自己整理資料,請教一些有經驗的師傅,請一個配菜師傅最好。
有些火鍋底料供應商也可以提供一些指導(費用可能另算,但是都是經驗積累,可以去爭取。)自己也得學會整個火鍋流程。這個方法成本相對不會很高,味道也能穩定(當然得找有實力的供應商,不要找那些投機倒把的。指不定哪天你聯系不上了就傻了)最好開業前先試營業一段時間,發現問題及時找方法解決。
2.地段問題。
肯定找人流量大的地方(客戶群體),現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打個很簡單的比方,一個地方月租8000,每天100人經過,假如我們轉化率是10%,那就是一天有10個客戶進來消費,假設每人消費100元,那就是每天流水1000元,凈利潤按20%算,一天盈利200元。每月盈利6000元(特么的還虧本,只是假設,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行了)。
另外一個地方月租10000算。人流量是1000人經過,假設我們轉化率也是10%,那就有100人進來消費,每人消費100元,那一天就是10000元,凈利潤按10%(假設人工多請幾個,成本高些)算,利潤有1000元。月盈利就是30000元(這下不虧本了)現在是流量為王的時代。不要在意前面幾個月的租金給你省下多少錢。要往後看,味道好了,服務跟上,口碑好了不愁沒有客戶進門。還有一點就是,門口或者周邊要方便停車,要不然客戶沒辦法停車只能走了。周圍沒有開了很久的老牌火鍋店(競爭對手),隔壁沒有大型的酒水店(酒水利潤也是餐飲的主打)。
3.裝修。
火鍋店裝修最重要的就是布線了,明火的話買桌子的時候要記得買防火的那種,要不然有你受。然後做好消防工作,逃生指示和通道等。用電的話記得選好一些的電磁爐,布線一定要接地線,暗線最好,提前畫好圖紙,不要後面又來亂拉電線,很危險的。然後做好通風排氣。最好能裝個變壓器,穩定電壓,要不然這么多大功率電器帶不動就尷尬了火鍋做好這些規劃和布局就差不多了。
裝修的有特色一些就行。不要隨大流,有可能因為有特色還火了呢!可以參考重慶火鍋店的一些風格!度娘大把圖片…反正過不了幾年還得重新裝修(因為油煙熏幾年黑乎乎油膩膩有點惡心,必須得重新裝修的,但是也不能偷工減料)。
4.人員配備
後廚:一個配菜,一個墩子,一個師傅(熬湯兌鍋等等),那就3-4人就夠了。服務員:200平。不知道你的啥桌子,就算20桌吧。平均每人看4桌的話服務員5人左右。收銀1人。前台接待1人(或者不要也行)。總共10多個人吧。具體看你自己的安排和計劃了。
③ 開店怎樣避免失敗
開店注意六點就可以避免失敗:
一是盲目入行者。許多人在開店之初對開什麼店並沒任何客觀依據,只是看到或聽到某人開什麼店賺到錢,就心血來潮般地開起店來。當店鋪開起來後才發現整個行業市場不像當初所想的一樣,所賣的東西雖好,可競爭對手多如牛毛,產品質量和價格在市場上都沒優勢,持續下去就意味著更多的虧損,最後放棄成為最佳選擇。如某些品牌的加盟商,店主從沒接觸過所經營的產品,也不了解該產品的市場,店主從媒體廣告或廠家推銷中獲悉其它的加盟商賺不少錢,就決定加盟,在區域選擇和店鋪選址方面顯得極不合理,導致門店少有光顧或產品比不過競爭對手,幾番折騰生意難有起色,短暫的經營後就宣布倒閉退出。
二是缺乏敬業精神者。敬業精神應該是一個人對所從事的工作,在感情上和精力上都十分投入的表現,而現實中卻有太多人做不到。私營店鋪雖然營業時間較長,但不專心經營者卻大有人在。如店主或店員貪玩網路游戲,冷落進店客人使客人無心交易;又如營業時間的安排不是考慮方便客人,而是考慮方便店家自己;再如對店容店貌不關心,對產品不愛惜,使店鋪與產品形象不堪入目。此外,店員缺乏工作激情,上班無精打采,不能引導客人購買等,方方面面的不敬業行為都使店鋪業績難有起色。
三是不懂推廣品牌者。在品牌推廣方面,不論是廠家還是經銷商都存在認識的不足,更甚者對品牌推廣毫無反應。廠家往往認為在媒體投放了不少廣告,在做給經銷商看的宣傳文件中也有美化品牌的內容,就可以稱之為品牌推廣了。對於直面終端消費者的門店經營,廠家認為那是銷售商的事,做得稍好的廠家也會為經銷商培訓門店員工,但所培訓的內容只強調銷售技巧和產品功能。更多人則反復強調銷售技巧,甚至把客戶可能提出的疑問都一字一句地寫進教材,事實上這類商家的店鋪生意是很難做好的,因為促銷手段的雷同、全憑銷售技巧去拉攏客戶,會使消費者感覺沒有消費的應有保障,同時銷售技巧不能讓消費者在內心產生信任,不能使消費者成為品牌的追隨者,難以做到回頭客的持續遞增。因而,店員在促成交易過程中,必須強調企業的優勢和品牌的優勢。
四是不懂銷售技巧者。作為門店經營而言,銷售技巧的確很重要,在推廣品牌的同時,店員能否促成交易就看個人掌握技巧的程度。對於門店業績問題,許多人只強調成交率,即進店人數與交易人數的比例,而對成交量卻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筆者曾對福州一個服裝折扣店進行考察,店長及店員都自信已經做得很好,進店的人絕大多數都能成功交易。從店長提供的當日交易賬單記錄看,交易率的確很高,接近百分之七十的交易率,但筆者發現其交易量卻很低(對折扣服裝而言),絕大多數客人只買一件衣服。同樣的成交率,如果平均每位客人都買兩件衣服,業績就增加一倍,以次類推業績還可以增加好幾倍,這裡面就有銷售技巧的關鍵所在。那麼銷售技巧是什麼東西呢?它絕不是應對客戶的幾句台詞,而是引導甚至左右客戶做出購買決定的心理戰術。因此,不善於影響客戶做出購買決定的人,就不可能把一家門店做好。
五是不關注消費者利益者。我們常見一些店鋪在開業初期生意不錯,但沒過多久就日漸蕭條,客流量由高至低。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品牌影響力、產品性質、產品質量、市場競爭、促銷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在此筆者只說明其中本文話題相關的一方面,那就是店家對消費者利益的不夠重視,更甚者對消費者進行坑蒙拐騙斂取錢財。通常這個問題表現在不顧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保障,把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給予隱瞞,不去考慮把客戶做成永久性的網路一員,只想著從客戶身上賺多少錢。這種目光短淺的做法,使店鋪生意快速衰退。
六是不懂用人者。許多店老闆認為招聘店員是件很容易的事,在招聘時只強調年齡、相貌、身高和經驗,導致店員形象良好但銷售業績卻非常糟糕的現象比比皆是。筆者不是主張店員形象不重要,但比形象更重要的責任心和能力。招聘店員時要關注兩點即關注店員是否具有親和力的笑容,關注店員與人溝通時是否表現大方自然;培訓兩點即培訓店員的企業和品牌知識,培訓店員的銷售技巧(技巧應該是與客戶交流時的靈活應變和對產品性質、型號、外觀、功能等的合理描述),使店鋪業績成倍數增長。而對於不善用人者的店老闆來說,用錯人就導致生意慘敗。
④ 火鍋的市場前景如何開火鍋店風險大不大
你所提供的信息太少了,要知道,火鍋店不管你是走什麼路線,自助,市井,串串,魚,牛肉等等,歸根結底其實就是運營路線方向的選擇,但火鍋店就是火鍋店,開店成本開銷就那麼幾塊,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仔細分析發現,您的問題可以拆分為兩個小問題:
1、火鍋市場以魚火鍋為形式切入怎麼樣好做嗎。
2、以加盟火鍋的方式來做可行嗎。
下面逐一回答:
一、火鍋是餐飲的一個細分市場,根據餐飲協會和新華網發布的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火鍋不僅是餐飲最大的細分市場,同時也是增長率最高的品類,可見火鍋在食客心中的地位,至少市場足夠廣,而且在持續增大。
二、加盟火鍋品牌,對於沒有餐飲從業經驗,沒有底料技術的人來說應該算是很合適的,火鍋店開起的目的是打造持續盈利的火鍋店,這就有兩個核心要點,一個是火鍋的口味和味道,一個是火鍋店的經營和管理,但在朝天門火鍋800餘家加盟夥伴之中,大部分都是沒有相關經驗的。
以上,原創回答,同行請勿復制粘貼轉發,如滿意,請採納。
⑤ 有沒有好的火鍋加盟店推薦嗎
火鍋在目前的市場中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市場中品牌各不一樣,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好的火鍋加盟店會滿足以下的條件和要求,只要品牌實力的保障才能投資得到收益
1.品牌形象
老品牌的品牌效應加持,公司統一的形象識別系統,節省加盟商在營銷宣傳方面的投入,共享品牌效應帶來的利益。
⑥ 想靠火鍋外賣發財的第一批老闆已經跑路了
疫情讓餐飲門店的日子不好過:
海底撈在1月26日宣布停止門店營業後,有機構預計,海底撈2020年營收或損失50億,而海底撈在高度分散的火鍋s市場僅佔到2.2%的市場份額,艾媒咨詢曾在2019年發布過一份報告,指出火鍋在中國餐飲市場中佔比份額最多,並穩步增長,有望在2020年突破7000億,可想而知,火鍋門店停業,空出了多大一塊兒市場。
於是就有創業者瞄準了火鍋外賣連鎖。【商業街探案】的一位讀者孫先生留言表達了他的思考和困惑:想趁著疫情期加盟一家火鍋外賣連鎖,因為他覺得需求很旺盛,而且非常時期,心儀品牌的加盟政策比較優惠,算抄底,但有位搞餐飲的朋友卻勸他,火鍋外賣在疫情期做起來的難度很高,而且就算火了,疫情結束後,95%的消費者都會回到門店的懷抱。
「短命生意,不要做。」這位朋友說。
曇花一現的火鍋外賣創業潮
專營火鍋外賣不是新事物。
在2011年6月就有一家卧底火鍋成立,其主打的就是線上配送,創始人邱星星認為:在所有的外賣中,火鍋是唯一既能保持溫度又能保證美味的品類。
卧底火鍋的經營數據因為年代久遠而缺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開始,外賣平台的風口真正到來——美團在2014年完成了460億交易額,創始人王興在當時提出2015年是o2o決戰年,但卧底火鍋似乎沒抓住補貼大戰的機會,把外賣發展壯大,倒是在16年於北京潮地工體開設線下店,其店店面面積有1000多平米,206個座位,以o2o的概念拿到A輪融資,此後再無融資消息。
今天,在大眾點評定位卧底火鍋的誕生地北京,已經搜索不到該店,並且也無法在美團外賣中搜索到該店。
另外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董火鍋主打「掌上一小時速達火鍋外賣」,定位在年輕白領,號稱「懶人經濟」,創始人董國斌也高度看好火鍋外賣,認為聚焦外賣的火鍋品牌利潤空間比傳統火鍋品牌至少提高了20%,遺憾的是,在其成立地北京,大眾點評僅兩家店鋪在營業中,美團外賣無法找到該店。
事實上,業界公認的火鍋外賣創業元年在2015年,除卧底火鍋和董火鍋外,大批火鍋外賣創業者入局,但有數據統計,在2016年,其中90%的品牌倒掉了。
同年入局的淘汰郎創始人趙子坤認為,這些火鍋外賣品牌死掉的原因是客群定位出現了偏差,他們模仿海底撈做大鍋、家庭消費,導致客單價普遍較高,卻忽視了這部分群體只是海底撈堂食的延伸,不代表大眾市場。
饈饈小火鍋的創始人馬永傑則認為,本來外賣火鍋的基數就小,這些創業者的運營還不專業,活不下去是必然的。不過,目前只能在大眾點評上查到8家饈饈鄰家外送小火鍋,都在山東境內。
按照淘汰郎的說法,他們是大浪淘沙後,成功活下來的品牌。
趙子坤認為,火鍋是特殊品類,要點很多單品,比如海底撈,點完三、四百元的客單價,一兩個人吃不了,人多了以後又不方便,只有小火鍋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淘汰郎打出了99元外賣小火鍋模式。
同時,淘汰郎自建加工廠,由工廠直接供給成品到店,每個城市設置5-15個門店,每個門店不做堂食,相當於前置倉,覆蓋范圍為5公里。在17年7月,淘汰郎拿到A輪融資,同時從自營模式轉為加盟模式,到2019年3月,覆蓋全國230座城市,近400家門店,累計銷售額突破4.4億元,但再無融資消息。
加盟活下的品牌?不合算
因為火鍋外賣的特性,加盟存活下來的火鍋外賣品牌似乎不是個好主意。
【商業街探案】在年前了解到,淘汰郎的加盟費是6.98萬元,另外需要付保證金1萬,品牌管理費9800元一年一店,合同有效期在3年。
對於加盟的商戶,淘汰郎會提供開業前的選址服務,營養裝修和培訓,開店後會提供產品研發、市場營銷方案、門店運營管理和外賣平台運營等服務。他們同時還給咨詢者提供了盈虧分析:
以一線城市為例,只要能滿足客單價210元,每日客單量25單,每月客單量750單,那麼一個月的交易額會在157500元,然後扣除食材成本63000元,配送成本15750元,房租12000元,人工15000元,平台傭金及活動補貼2325元、水電雜費1500元,一個月的利潤將達到26625元。
但從事餐飲多年的郝振(化名)告訴【商業街探案】:「你要付出的資金遠遠高於他給你看到的價格。」
他分析:「房租即便算12000元,一般正常情況下壓二付三,光是房租就要先投入5到6萬。此外,人工15000元是完全沒有計算吃住的價格,也別以為不做堂食就不用裝修了,他們開始不會告訴你,但交了加盟費後就要往裡砸錢了,裝修費用大概也要3萬,最後前期投入到可能會在25萬左右。」
郝振同時認為,淘汰郎給出的盈收前景,即月售750單,客單價210元的目標很難達成,要持續盈利很難。數據顯示,即便擁有客單價低、擴張成本低(加盟)兩個「優勢」,淘汰郎的體量也沒蓋過海底撈的外賣業務——從美團外賣可見,其在上海虹口區有兩家店,一家是上海1店,1月月售在151單,一家是虹口店,月售350單。而海底撈在同樣區域內,兩家門店外送在1月分別是306單和227單。
另外一家存活下來的火鍋外賣品牌鍋sir(2016年10月18日成立)銷售額也不穩定,上海美團可查一共有9家鍋Sir,9家店的月銷數量很不穩定,一家10月開店的鍋Sir(上海店)至12月底,月訂單訂單數只有16單。另外一家鍋Sir(金橋店)月銷售卻高達578單。造成這種現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金橋屬於上海郊區,周圍沒有大型火鍋品牌做競爭對手,而其上海店卻位於上海靜安區東寶興路,屬於內環城市,競爭力巨大。
而針對疫情期火鍋外賣的需求,火鍋外賣品牌還要和各大傳統火鍋、商超火鍋外賣做競爭:
大龍燚通過旗下「包煮婆火鍋菜」品牌,與盒馬鮮生及外賣平台合作,在19年年掘金外賣市場。2019年6月中旬,小龍坎初次試水外賣代運營。
盒馬在2019年10月17日,就在全國20多個城市的盒馬門店和App將推出火鍋外賣業務,帶動了家樂福等超市進入火鍋外賣賽道,疫情期,調料、底料幾乎都在各大商場賣到斷貨。
也是在疫情期,重慶的周先生一家點了人生中第一次火鍋外賣,結果非常失望,因為付出了300元,卻沒吃到什麼東西,周先生吐槽:「如果不是疫情,我根本就不可能點火鍋外賣這種東西,我花這么多錢點個火鍋外賣,還只有這么幾口。而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自己買火鍋底料自己煮,幾塊錢買幾根黃瓜,我們一家人吃它不香嗎?」
值得一提的是,周先生點的「火鍋外賣」是重慶一家知名的火鍋店,由此可見,連老火鍋店的外賣都讓周先生有了「自己去超市采購來吃」的想法,想臨時殺入做外賣火鍋專營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⑦ 有沒有了解過火鍋店加盟,什麼樣的比較好,怎麼選擇呢
你沒經驗也不會,我覺得還是加萌好一點吧,不僅省心省力,而且風險要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