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代理 » ge東芝代理加盟
擴展閱讀
pos機代理加盟那家好 2025-02-23 07:10:30
牛一嘴西安加盟費 2025-02-23 05:56:44
成都廖記棒棒雞加盟條件 2025-02-23 05:54:42

ge東芝代理加盟

發布時間: 2025-02-23 00:44:46

⑴ 誰是GE中國的增長引擎

誰是GE中國的增長引擎?

GE公司副總裁孫禮達對記者描述他的未來中國增長策略:第一,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當地生產力,為當地的市場和客戶服務;第二,利用當地的生產資源加大出口;第三,從中國的市場和企業進行成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為通用電氣在全球的業務服務。中國入世和2008年奧運會為GE的所有業務部門提供了廣闊的增長前景。屆時,擁有金融、家電、照明、醫療、塑料等12個業務部門的通用電氣公司,將為中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後韋爾奇時代的GE會怎樣?不僅華爾街的分析家和投資者帶著這樣的疑問,就連普通大眾對伊梅爾特是否能延續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的增長神話,也充滿了疑竇。就在通用電氣董事會宣布傑夫伊梅爾特接棒執掌通用電氣前一周,傑夫伊梅爾特即發出了中國換帥的信息:原GE塑料集團大中國區總裁孫禮達(Steve Schneider),將從今年9月1日起成為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而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的前任王建民先生則撤回總部,任職GE新設立的中國戰略發展總監,負責評估通用電氣在中國未來的業務增長機會。人們注意到,孫禮達不僅被委以GE(中國)董事長和CEO的重任,同時一躍成為GE公司副總裁。很顯然,中國換帥並沒有因GE高層的權力交接而受絲毫影響,相反布局中國亦是GE尋求業務增長機會的又一佐證。
沒有「塑料幫」只有人才通用
41歲的德裔美籍人孫禮達,自1984年加盟GE塑料集團長達16年的工作歷程中,有8年時間是在GE塑料集團亞太區市場營銷的位置上度過的。媒體在打量這位GE中國的新領導人時,很自然地將他的部門出身與GE新任CEO伊梅爾特聯系在一起。比孫禮達早兩年進入GE的傑夫·伊梅爾特,在擔任GE醫療系統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之前,一直都在GE塑料集團干著銷售、市場和全球產品管理的領導工作。1989年伊梅爾特入主GE家電集團,擔任副總裁,負責消費者服務。在嘗到了電器工業殘酷競爭的味道後,1992年,伊梅爾特又揮師回巢繼續干起了老本行,而時任GE塑料集團美國東南區營運總監的孫禮達,正是伊梅爾特的手下。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升任通用電氣副董事長的加里·羅傑斯此前的身份是GE塑料集團總裁。因此,當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孫禮達、加里·羅傑斯和伊梅爾特的部門出身聯系在一起,並由此產生GE內部是否有「塑料幫」的困惑時,孫禮達對此的解釋是,這純屬巧合。人員調動在GE內部是家常便飯,GE的任命原則是按照當前的業務機會和公司的業績需求,進行合理的人力調配。就連GE大中華區公關經理劉波也表示,這正是GE全球化戰略的有力佐證,即素有全球第一CEO之稱的韋爾奇所說的,GE不僅能使全球各地的企業實現本地化(使用當地人才),他們能夠融入到GE文化當中,而且這些本地人才成長起來後,就沒有必要一定呆在本地,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去工作,以適應全球發展的需要。反觀孫禮達和王建民的「換防」,我們不難發現,通用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被共享的智力資源,已被GE搶先抓住。
如今,GE每年一次的高級管理人員會議上,越來越多地出現了非美籍人的面孔,而一個非美國人管理團隊正在GE內部發展壯大。伊梅爾特以前的醫療系統部21個直接下屬中有10個來自國外。擁有2.3萬名員工的國際消費貸款分部,美國人不到200人。正如韋爾奇曾在一封致股東的信中所說的那樣,「不斷分享全世界的經營經驗和文化精髓,將促使企業無論從經營上還是思維上都真正實現全球化。」GE中國現有的8000名員工中,美國人只有20多個。如今「換防」一詞對GE各部門的負責人猶如家常便飯,而從事自己並不熟悉的業務更是GE歷來考核未來接班人的必經過程。
謀求增長是就任中國的重點
通用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和副董事長加里羅傑斯的先後來華,將孫禮達上任9周的時間填得滿滿當當。就連GE中國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層人士也表示,兩位頂級人物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同訪一地,這在其他跨國公司也是不多見的。而將孫禮達布局中國也彰顯出在尋求新的增長機會這一核心問題上,GE早已將目標定格在中國這個焦點上。9月11日,GE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醫療系統工業園奠基開工,翌日GE東芝有機硅上海外高橋工廠鳴鑼開張。10月初,老上級GE新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的到訪,讓孫禮達借機將GE中國所有重要的客戶細心梳理了一遍。10月中旬,在通用電氣公司副總裁以上人員會議上,孫禮達於「GE在中國發展報告會」上介紹了GE在中國業務的發展狀況。謀求GE中國的新增長機會在此次會議上達成共識並做了相應部署。10月22日,孫禮達將位於香港的家遷往北京,由此開始了他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尋求GE中國新的增長策略的實施。11月上旬,孫禮達開始走訪廈門、深圳、廣州、青島、無錫等地,拜會政府要員,與媒體溝通以及召開員工交流會,拉開了他在各項對外事務中代表通用電氣公司開展對外聯絡工作的序幕。孫禮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不止一次表示,中國是GE的主要增長區域,也是GE謀求新的增長點的重要市場,而生產業、出口和采購將是他在未來中國尋求增長機會的三大策略。目前,GE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年銷售收入近15億美元,並在華建立了20多家辦事處和30家合資、獨資企業,員工達8000名。
如果說GE(中國)有限公司的前任王建民與現任孫禮達在中國策略上有所不同的話,那麼,孫禮達扮演的更多的則是拉動GE中國驟然提速、擴大GE增長份額的角色。在過去的10年裡,王建民從最初的GE(中國)航衛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干起,逐步打開了GE醫療系統在中國市場一統天下的局面。迄今為止,GE醫療系統集團在中國擁有三個工廠,生產X光機、CT機、核磁共振、核醫學、醫學影像網路系統、超聲波成像系統等系列產品,其中每年有超過600台普及型CT機走向中國和世界的各大醫院,從而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CT生產國之一,其銷量佔全球總銷量的十分之一。孫禮達現在所面臨的是如何將GE醫療設備中國市場,由目前的全球排名第三發展到數一數二的位置。「最近兩年中,我們會將CT掃描儀的全球製造中心和技術搬到北京。」
醫療和塑料系統是GE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兩大業務集團,孫禮達在香港管理中國的塑料業務時,韋爾奇曾因為他將在上海開辦塑料工廠的時間規劃過長而不指名大加斥責,這使得孫禮達在通用電氣公司內部面臨巨大壓力。結果,孫禮達只用了9個月便將新工廠建好等待韋爾奇去剪綵。今天的GE塑料集團在華也有三家生產企業,包括摩托羅拉、佳能在內的許多跨國公司都在使用由GE生產的高級塑料製品。今年6月,GE塑料集團亞太區客戶創意中心和在線服務中心同時落戶上海,標志著GE中國市場的塑料業務已超越了洲際概念,把甩開歐洲,成為亞洲最大的市場作為孫禮達推動GE中國快速增長的下一張王牌。
不少人忽略了GE在擁有發動機業務的同時,其飛機租賃業務也做得如火如荼。今天,先後有90架GE金融集團的飛機服役於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其中GE發動機服務(廈門)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通用電氣CFM系列發動機在中國的最大用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就擁有13架飛機。1999年,GE一口氣買下了東航13架MD82飛機,並將10架空客A320和3架MD82新機出租給對方。今天,共有價值超過15億美元的大型商用客機服務於國內各大航空公司,20多家航空公司使用著占總數80%的GE發動機。除了飛機租賃,GE還將發動機修理和服務納入自己拼搶航空市場的旗艦業務。6月28日,GE發動機服務(廈門)有限公司的鳴鑼開張,標志著以德國漢莎公司和法國斯奈克瑪公司平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北京、成都、廈門三雄爭霸之勢已在華夏大地凸顯。而東航和海航的最後加盟,預示了GE在切分未來中國航空市場蛋糕時已提前沖刺。
「增長業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有機』的方式,通過擴大現有生產和發展技術來做。另一種是『無機』的方式,通過購並,增加產品品種、擴大銷售地區等方式實現。只要能幫助業務增長,我們就會去做。購並也會是其中一種。如果要訂一個五年計劃,GE中國將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GE中國的銷售收入將達到40億至50億美元。」孫禮達這樣為他的中國任職勾畫了一幅引爆增長裂變的藍圖。
鋪就入世引橋贏取奧運商機
如果說入世帶來關稅降低、開放飛機、機務維修和地面服務市場及分銷、貿易權的放開等利好消息,那麼GE在這些利好消息爆出前就啟動了長線投資計劃。如今,GE工程塑料集團在廣州和上海的生產廠,用生意興隆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孫禮達認為,盡管關稅降低會讓跨國公司在進口產品和就地引進之間做一番比較,但GE工程塑料的本地化生產和快速回復的「時間差」,最終會讓他們選擇後者。另外,構成GE中國未來增長策略之一的采購業務,入世後會加快在家用電器、工業、動力和照明等方面的采購速度。「別為WTO而等待,中國入世談了15年,而我們的合資、獨資項目在市場上已做了許多WTO的事情。我認為並不一定要等到入世後才想到去做,許多事情在發生以前就必須做好准備。」孫禮達如此這般道出了GE人的長線投資計劃。
很少有人關注2008年奧運會將為GE在中國的業務帶來什麼。有資料表明,包括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在內,北京的初步投資計劃是360億美元。31個場館的建設涉及照明、動力和工程塑料,另外北京向全世界承諾的「環保奧運」也讓清潔能源大施拳腳。通用電氣的多元化業務為其接單奧運大開方便之門。GE的動力系統為提供各種發電設備做好了准備;工業系統集團旗下8家合資企業將隨時為奧運提供自動化控制系統產品;100多年來始終居世界照明業領先地位的GE照明工程集團,也為備戰奧運上好了發條;甚至GE的金融服務和NBC電視轉播也已萬事俱備。
翹首7年後的世界盛會,孫禮達現在已開始通盤考慮和北京市政府,美國政府,美國使館,美國商會,奧委會,各業務集團等,共同探討如何用GE的產品為北京奧運會做好服務。正像韋爾奇用六年多的時間才選定了伊梅爾特為最終接班人,而伊梅爾特稱過去15年GE在中國的發展還只是初步了解一樣,GE人在做決策前總是保持有備而來,謹慎衡量,快速出擊,直搗要害的風范。這一心態使通用電氣書寫了一個20年持續增長,市值擴大30倍的神話。通用電氣的一位副董事長對GE進軍中國的看法頗能代表GE15年來的投資心態。他認為,開拓中國業務將是長期而艱巨的,因此在中國必須十分小心,反映在投資上宜穩不宜多,但必須採取堅決的進入策略,耐心等待時機。
從GE在中國的30家合資、獨資企業的投資上不難看出,除了上海嘉寶照明投資1.8億美元外,其它的都不超過3000萬美元。當不少媒體對GE為何不將為其帶來60%利潤的金融業務移師中國市場心存困惑時,孫禮達對此的解釋是:「我們不會因為WTO敞開了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而貿然跑步進入,我們會很謹慎。」
不做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一旦窺見機會即絕地反擊。自1896年道·瓊斯工業指數設立至今仍在榜上的通用電氣公司,用109年長盛不衰的業績,贏得了全球同行對它的仰視。現在,通用電氣正為贏得中國全力打造一個高速運轉的增長引擎。而孫禮達和他的團隊是否就是引爆這一增長狂潮的推進器呢?「未來20-25年,我們可以關注6件事:中國未來可能成為一:巨大的消費者市場,二:第二或第三大的工業市場,三:最大的航空市場,四:隨著中產階級出現,成為醫療保健業的大市場,五:隨著工業從沿海到內陸轉移,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會增大,六:可能變為很大的消費者融資市場。我們的飛機發動機集團、醫療系統、動力系統、金融服務系統和工業系統等等都會有很多機會。而我的目的是讓總公司更好地支持各業務集團在中國的增長。」孫禮達最後說。文/楊青
GE中國歷史
1910年開始發展在華業務
1929年投資第一個,也是當時最大的項目(上海電力公司)
1981年重建在華業務、開設辦事處
1989年仍繼續發展業務,1990年簽訂第一個合資協議(1991年運營)
1994年組建GE(中國)有限公司以拓展業務和增加投資
GE在華經營概況
從中國采購原材料和成品每年增長50%-70
%有近200台採用GE技術的輪機在中國的電廠運行或被訂購
有40台以上裝機容量達900萬千瓦以上採用GE技術的水電機組在運行或已被訂購
飛機發動機(CFM型)在中國具有安全可靠最佳記錄
擁有中國最大的技術照明合資企業
有二座技術最前衛的工程塑料合成廠為當地客戶服務
在北京生產開發世界水平的CT掃描機為全球服務
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
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采購和出口公司
今日GE中國
所有業務集團在中國都有經營活動
8000名員工分布於技術、生產和服務領域
30個投資項目(合資和獨資企業),包括技術生產和出口、技術培訓、消費產品開發、製造、營銷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