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共享單車市場加盟亂象是怎麼樣的
上周北京出台共享單車新政,要求不得亂停放、不得設置車身廣告、為承租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等。據了解,目前全國已經有十幾座城市採取措施大力管控共享單車。淘汰賽開始,行業弱者只能出局,曾經野蠻生長的共享單車市場正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是,另一個亂象又衍生出來……
一些在市場競爭中處在不利地位的共享單車企業轉而用誇大宣傳的方式招攬加盟商,轉嫁金融困境。記者發現,更有甚者以700%的回報為誘餌招商,讓人不得不懷疑其是否在騙取加盟費。
現狀:加盟招募宣傳天花亂墜
北青報記者又閱覽了另外幾家共享單車的加盟廣告,發現其宣傳用詞更具有誘惑力,虛假數字、信息滿天飛。潮牌單車加盟網頁先是盛贊共享經濟模式:「21世紀最有前途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是共享經濟。財富增長最快速度是什麼形式?是指數級增長,潮牌單車帶你一起引爆財富指數級增長。」據悉,潮牌單車推出的合作模式有三種:代理商模式、合夥人模式、總部直銷模式,任投資人挑選,年投入0—40萬元,毛利率高達88%,投資回報率高達700%。這個「投資回報率高達700%」在網頁上反復出現了三次,可見是吸引投資者的重點數據,但是怎麼算出來的官網卻並沒有向投資者明示。
而細算下來就會發現,共享單車並非暴利行業。以一輛車日均騎行5次計算,每次租金1元,每輛車一天可以掙5元,一年365天下來,一輛車將能獲得1825元利潤。理論上,如果一輛車價格為300元,那麼能得到600%的投資回報。如果價格為600元,那麼能得到300%的回報。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是有數據顯示,OFO、摩拜對外宣稱的日均騎行次數為4次,其投資回報率為240%—480%,有哪個不知名的企業利潤能超過他們,更何況有媒體爆料稱,很多小品牌共享單車日均騎行次數只有0.5次,甚至更少。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數據中還沒有算進一大筆成本費用,包括維護、流轉、維修工人費用、車輛折損、丟失費用等。以投資1000輛單車為例,工人費用每年就需要花費20萬元,平均到每輛車上,每年人工成本費用高達200元,招商企業口中的暴利又在哪裡呢?
在潮牌單車官網還可看到公司對投資人的承諾,包括品牌宣傳,在全國各大衛視、網路媒體投放硬廣;聘請一線明星代言;每輛單車購買產品責任險,保險賠付最高可達150萬元。但是似乎這些承諾至今尚未兌現,因為在其官網上找不到上述信息的任何展示。
㈡ 共享單車如何開發市場
問題一:共享單車怎麼盈利? 麥迪森鞋城提示您:共享單車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過用戶繳納押金,形成巨大的現金池,共享單車公司拿到押金之後進行資本運作,比方說炒股,放貸等。賺取利差。這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向廣告投放,數據買賣等。望採納!
問題二:共享單車如何盈利 這種單車最大的投資就是剛開始。只要建立完善體系以後。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後續投入了。因為單車維護成本很低的。而鋪開市場以後。只要有人使用,就是盈利了。別小看這1元錢一小時。北京常駐人口2000多萬。假如一百人有一個人一天使用一次。你算算他一天的營業額能有多少錢。而後續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問題三:如何開發與實施"共享單車"的crm系統 CRM系統提供了包括客戶、市場、銷售、服務、進銷存、商務、決策支持、後台配置、統計報表等功能模塊。涵蓋完整的營銷和服務業務,並設計了豐富的系統管理功能和基礎管理功能。北京海宇勇創 可以根據需求,定製開發c r m 系統。是一個功能完整,對企業的CRM應用支持充分的優秀產品。
問題四:共享單車這個行業的前景究竟如何? 共享單車的前景
1月4日摩拜剛完成2.15億美元的D輪融資,騰訊、華平投資領投本輪。
ofo也不甘示弱,隨後表態:現階段,共享單車行業戰役才剛剛打響,競爭還會持續數年,未來誰能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和產品、為城市短途出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為共享經濟提供優質商業模式和範本,才是競爭的關鍵。ofo還表示,已准備充足「彈葯」,可應對各種競爭。相信未來是屬於有持續自我造血能力平台型企業,相信ofo會繼續引領行業持續發展。
資本大戰
據統計,摩拜和ofo作為共享單車的兩大巨頭,截至目前共融資不少於32.67億元,其中摩拜單車融資金額為30.24億元,為ofo單車的15倍。
摩拜的資方出現了一眾大PE,包括高瓴、華平、騰訊,以及一系列知名VC,包括紅杉、啟明、貝塔斯曼、愉悅、創新工場、熊貓、祥峰,乃至美團王興、易車李斌也參與其中。
而ofo的資方,以「滴滴系」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為代表,包括滴滴自己,金沙江、天使投資人王剛、中信產業基金、經緯、Coatue、DST創始人Yuri Milner,還有小米、順為、真格、元、唯獵等知名VC入局。
盈利模式:理論上是盈利的,但是利潤不高
杭州、蘇州、太原、南京、上海,全國有將近100萬輛 *** 公共自行車在正常運轉,可幾乎沒有一家公司能在這種重資產的領域中盈利。
事實上,共享單車的市場空間也並不大,根據多位摩拜、ofo投資人披露的財務模型,中國市場一年的收入,在理想情況下,一共也就是180億到300億人民幣,而滴滴代表的網約車,市場預期規模超過五千億。
但即使是這樣相對微末的生意,風險投資還是敏銳地發現了這個行業基於無樁和聯網模式下的高頻性。
問題五:共享單車前景如何?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至今,共享單車的資本市場異常火爆。目前共享單車領域已有已經有多達17家公司,除了ofo為2014年成立,摩拜為2015年成立之外,其他公司均為2016年成立的公司,各路玩家跑步進場。其中ofo和摩拜單車兩家公司總共投放車輛超過20萬輛,對一線大城市進行了覆蓋。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共享單車已經進入中盤階段,留給後來者的生存空間在不斷壓縮。由於共享單車行業本質上是同質化競爭,沒有特別高的技術差異,核心競爭力就在於產品和運營的快速裂變,這就使其變成了資金密集型產業,對於摩拜、ofo而言是有利的。
從行業現狀來看,各家的產品都有一定的同質化,因此先發優勢很重要,無論是打價格戰、運營戰還是產品戰,後來者的勝出率都不高,如此來看,共享單車倒閉潮或許剛剛開始。
問題六:共享單車很掙錢,可為什麼就那幾家公司在干? 成本運營要求高
問題七:共享單車APP開發多少錢 共享模式的APP開發技術,相對以前來說,已經成熟了許多,按照APP開發市場的報價,共享單車APP開發的價格在10萬左右,當然具體的價格還是要根據最終的產品功能需求來定。
問題八:投資共享單車靠什麼掙錢 共享單車目前是投入期,宏觀上來說是不賺錢的。但是隨著這個市場開拓好了之後,未來的贏利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現在搞共享單車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打醬油型,他們就是在拉風投,融到錢之後開始撕市場。
其實對這部分企業來說,他們融到資就已經成功了。他們的贏利點就是關注度,有更多的人關注他們就好,其實這個共享單車市場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類似地產公司,他們不是土地的生產者,他們只是負責把市場抄起來,他們就贏了。取得足夠的關注度,他們就能不斷的融資,不斷的撕市場。這類企業一般名聲在外,人人皆知。
另一部分,是造醬油型,是把共享單車當作事業來做的,這部分人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他們在探索市場,他們本身或許是因為名氣小融不到資智能從事造醬油工藝,另一部分則是一開始出發點就不是融資,在於練兵,通過共享單車打造團隊,將來共享汽車,共享機器人等等一系列的共享經濟體,那才是他們的真正等待的市場。所以現在這部分公司把自己包的很緊,他們也在共享單車市場內,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甚至他們的團隊也滲透在打醬油的團隊中,等待時機成熟就會秒殺那些醬油團隊。
問題九: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受挑戰是怎麼回事?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段子是「共享單車的顏色已經不夠用了」,一句話道盡了目前共享單車平台發展的尷尬。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平台進入市場,不同顏色的共享單車湧上城市街頭,而原本被評價為設計巧妙的靠押金盈利的商業模式,在持續擴大的投資競爭中也受到嚴重挑戰。
30年前,自行車曾經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一度將自行車遙遙甩在後邊。數據顯示,到2016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1.94億輛,且保持10%以上的增長,有49個城市超過100萬輛,18個城市超過200萬輛,6個城市超過300萬輛。快速增長的汽車保有量使得許多城市交通開始堵塞,城市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城市生活質量也隨之急劇下降。
在此情形下,提倡綠色出行成為社會共識,共享單車應運而生。
2007年,第一個公共單車模式引入中國,由地方 *** 主導進行有樁單車的設置和運營;2010年,開始有專門經營單車的企業進入有樁單車市場,但市場反應平平;直到2014年,以共享單車名義出現的「移動互聯網+無樁單車」進入校園,2015年ofo拿到了第一個共享單車的融資;到了2016年,共享單車成為資本瘋狂追逐的熱點,25家共享單車平台從各個渠道獲取了國際投資。
到目前為止,摩拜單車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度超過3億美元。與此同時,ofo宣稱完成了4.5億美元的D輪融資,哈羅單車則聲稱剛剛完成數億元的B輪融資,小藍單車也表示再次獲得4億元融資。
按照投資人的邏輯,刨除租金收費,平均每輛單車可以吸引6至10個人的押金,即吸儲1200元至2000元,如投放1000萬輛車,就可以吸儲100億元。按照金融業規律,這筆資金可以派生出500億的借款,獲取至少35億元的收入和10億元至20億元的利潤,同時還能掌握所有用戶的真實客戶信息。
這正是共享單車能得到眾多國際資本青睞的真正原因。
如此看來,共享單車平台的盈利模式好像設計得天衣無縫,不僅解決了公共交通「最後一公里」的高頻剛需,還得到了通過創新日漸完善的自行車本體產品以及客戶主動告知的私人信息。
但且慢興奮,平台規劃者遺漏了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因子,就是這種單純的商業模式是否會很容易被復制,而快速復制會過早進入規模報酬遞減階段。
數據顯示,ofo的單車投放達到80萬台,市場佔有率51.2%;摩拜單車的投放量為60萬台,市場佔有率40.1%。但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已有25家品牌共享單車平台運行,且這一數據還會繼續直線上升。
到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66萬,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5000萬的用戶規模,如此巨大的超值盈利市場怎麼可能少了新入者。而新入者如果沒能在現有的商業模式或者運營模式上進行創新的話,如何能吸引客戶並由此吸引投資方呢?
因此,三個月前,共享單車平台還在索要數百元的押金並按小時租車計算費用,如今,許多共享單車平台卻開始實行免費騎行,且開啟了騎行贈紅包模式:使用共享單車不僅不花錢,還可以賺錢,而之前的押金金融運營模式也突然變成了免押金模式。
之所以如此,核心問題就是共享單車平台快速進入到了規模報酬遞減階段。規模報酬遞減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即共享單車在貪婪而瘋狂的投機資本推動下,迅速進入了供給盲目擴張的超高速增長階段,而相應的利基市場並未隨其增長頻率起舞。最新統計顯示,江蘇省每周騎行共享單車1次的人佔79.7%,每周騎行4次的人僅佔4.3%。數據說明,許多人只是偶爾嘗試體驗共享單車,真正長期使用的並不多。因此,共享單車市場出現了供遠大於求的投資窘境。
盡管共享單車平台已陷入規模報酬遞減......>>
問題十:共享單車加盟代理前景好嗎?發展如何? 共享單車這幾年都挺火的,大街小巷全是共享單車,市場肯定好的呀。
㈢ 加盟滴滴打車需要什麼條件
加盟滴滴車所需條件如下:
1、車主本人要有一輛上牌登記的車,並且滿足車輛使用時間不超過8年,購車價格要大於7萬這二個條件。
2、駕照要求達到C1或者C1以上級別;並且申請車主的駕駛年齡要滿3年。
3、證件齊全。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以及車主本人無不良記錄在案;同時滿足以上2個條件才可以申請加盟。
4、在申請加盟之前要仔細閱讀滴滴打車的相關合同約定,以及運行過程中注意事項和獲得盈利的方式;一切都滿意並且認同後再進行加入。
5、以上條件都滿足或者同意之後,手機搜索並下載滴滴打車軟體,接著按要求填寫自己的相關信息注冊屬於自己的賬號。
6、注冊完成後,進行登錄。然後選擇司機端進行加盟,上傳證件照片和車輛信息,完成後提交由滴滴打車公司人員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即可通過軟體進行接單。
(3)ofo加盟代理聯系方式擴展閱讀:
滴滴出行是涵蓋計程車、專車、滴滴快車、順風車、代駕及大巴等多項業務在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車」更名而來。 2月1日起,滴滴出行正式在上海取消加價功能。
2018年1月17日,滴滴宣布共享單車平台(滴滴出行App內標簽為「單車」)將在北京、深圳上線,平台目前包括小藍單車和ofo小黃車,其中小藍單車免押金騎行。
2018年8月24日,溫州樂清發生滴滴順風車司機強奸殺人案件,現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8月26日,滴滴就樂清順風車乘客遇害一事發表聲明,決定自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范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並免去黃潔莉的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的客服副總裁職務。
㈣ 共享充電寶怎麼加盟
共享充電寶開發之初,很多人看不懂。這玩意能賺錢嗎?一個小時只要2塊錢,很多人不喜歡!很多人忽略了管道收入和市場。同時也創造了一群有遠見的投資者。共享充電寶的核心是管道性永久收入。
共享充電寶開發出來後,很多人已經了解了,但是能起步的品牌不多。好的品牌都是直營品牌。門檻高或者收入低。選擇其他品牌的實力無法達到,質量跟不上。慢慢的,市場創造行業,行業需要品牌。慢慢的,可以承上啟下的品牌出現了。比如倍電共享充電寶,倍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實力的廠家總部,政策迎合市場,自營工廠質量也是杠杠的。
直到現在,共享充電寶已經成為市場剛需。如果沒有共享充電寶,大家都會很不習慣。這個時候不要錯過加入共享充電寶,因為你不去做,別人也會去做,你的資源也會被別人變現。
而且產品開發到現在都比較穩定,省去了共享充電寶開發初期客戶認知的成本,沒有哪個行業能像共享充電寶一樣穩定。
想要代理加盟共享充電寶行業其實很簡單,首先,只要你有本地餐飲娛樂相關資源,99%都能賺錢。如果機器放在你手裡,它們就不會被擺放出來。行業再好,也和你沒關系。
共享充電寶業務的主要資金投入是機器成本。換句話說,只要你能出去購物,你就一定能賺錢。只是賺多少看你商家的流量。晚上9點以後還有地方在運營,生意還可以。如果在客流量大的早餐店購物是沒有用的。很少有人一大早手機沒電。
㈤ 一年開出8000家店的OYO,是下一個OFO還是拼多多
進入中國市場僅一年多,OYO就在中國擁有8000多家酒店,40多萬間房間。此外,據公開資料,OYO已融資超過8次,總金額超過16.5億美元,包括日本軟銀、紅杉資本、光速創投、滴滴、騰訊等知名金主,和AIR BNB這樣的同行。
不過,OYO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OYO的迅速崛起引發了巨頭的警覺,攜程、美團等OTA已經開始「封殺」OYO。此外,OYO的實際運營情況也引起市場質疑。
吸金
融資超8次達到16.5億美元
在中國開出8000多家店
在酒店業,人們更樂於將OYO和OFO、拼多多甚至瑞幸咖啡這些互聯網企業相提並論。「下一個OFO」「下一個拼多多」「下一個瑞幸」,都是OYO身上的標簽。
實際上,這家由印度一位1993年出生的年輕人創辦的公司,似乎並不反感這樣的說法。OYO首席財務官李維對媒體表示,OYO和拼多多的共同點都是做消費下沉,抓住了受眾的價格敏感性,讓用戶享受到原來享受不到的商品或者服務。另外,李維也提到,OYO和瑞幸咖啡在流量策略上比較像,都是以低價獲取用戶,然後從中找到相對高頻的用戶做定向營銷,藉此擴大用戶數,趕超傳統巨頭。
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打法,OYO在中國市場擴張的速度令人咋舌。據OYO酒店合夥人兼首席運營官施振康透露,截至4月16日,OYO酒店在全國290多個城市運營酒店達8000多家,客房數40萬間。施振康表示,「如果從單體品牌酒店的規模看,我們在中國市場已經做到第一名;從整個酒店集團來講是第二名,全球可以排到第六位。」
「平均每1.4天開進一座城、接近3小時開一家店。」這是外界對OYO速度的的總結。
而對比來看,在行業深耕發展十餘年的首旅如家、鉑濤以及華住三大中國酒店巨頭,它們分別擁有3800家、5500家、4000家酒店。也就是說,進入市場僅一年多,OYO就已經超越了他們的數量。
除了開店速度讓人吃驚,OYO的「吸金能力」同樣羨煞旁人。
近日,外媒報道稱,Airbnb(愛彼迎)選擇在愚人節當天確認了對OYO的投資,消息人士稱,投資額約1.5億-2億美元。據 財經 網報道,Airbnb確認了該項投資。
在此之前,據公開資料, OYO已融資超過8次,融資總金額已達到16.5億美元,包括日本軟銀、紅杉資本、光速創投、滴滴、騰訊等知名「金主」。2018年9月,OYO宣布獲得總額為8億美元的投資,以及2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其中的6億美元將用於OYO繼續擴大中國業務規模。這是中國酒店業史上最大單筆融資紀錄。到2018年末,OYO估值達到50億美金。
攜程網上也搜不到OYO酒店
爭議
不收加盟費、低門檻
引發諸多亂象
據了解,加盟OYO沒有加盟費、房間改造費、品牌使用費等,由OYO免費提供店招、枕套、床尾巾,會對洗漱淋浴用品等進行標准化改造。OYO許諾平台流量和將來的管理輸出,只收取年營收3%-6%的傭金。另外,與酒店簽約之後OYO承諾對業績「保底」,一旦業績達不到預期會對酒店進行賠付。這種「零負擔合作」的輕模式與變相的補貼讓OYO迅速「收編」大量中低端的單體酒店。
紅星新聞記者以意向加盟商的身份撥打了OYO加盟客服電話。客服對記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擁有消防、衛生和營業執照等證照,酒店客房數量在30間以上」,對其他條件沒有硬性規定。相比如家、漢庭等傳統連鎖酒店動輒五六百萬起的加盟費,以及80間客房的最低數量,OYO的加盟門檻並不高。
快速擴張和低門檻也導致加盟商的水準參差不齊,有媒體報道,為了達到公司制定的簽約新房數量,當地業務發展人員放寬了簽約酒店的標准,簽入了一批證件不全、房間數量很小、甚至沒有消防許可證的旅館。
OYO賦能的無品牌單體酒店普遍存在建築陳舊、設備老化等問題,OYO的低成本改造也不會進行系統地裝修。記者在去哪兒網上看到,廣州的幾家OYO酒店評論中,消費者提出不滿的意見包括空調壞了、衛生間排水不暢、床不舒服、床單陳舊等,同時還存在衛生問題、周邊環境嘈雜以及服務態度等問題。
OYO的實際運營情況也引起了市場質疑。在社交平台脈脈上,有OYO認證員工指出,OYO存在較為嚴重的數據作假。還有自稱為OYO加盟商的網友稱,目前OYO管理粗放,沒有給酒店帶來預想的收益。去年10月,OYO組建廉政合規委員會,對員工違反公司廉政合規制度的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也印證了OYO存在管理漏洞、數據造假等問題。
探訪
有的加盟店線上價格是線下5倍
存在「僵屍」酒店的情況
OYO能給一家普通的單體酒店帶來些什麼?為什麼OYO得到了如此迅速的擴張?
對於上述問題,李維給出的公開回答是提升入住率。「OYO更核心的在於為單體酒店創造價值——加入OYO酒店三個月後,它們的入住率平均增長了20-30%。」
據介紹,單體酒店加盟OYO之後,為了提升入住率,OYO會進行一定的價格下調。例如原來150元的單價可能降到120到140之間的價格區間。
然而,實際情況又是如何?為此,紅星新聞記者近日走訪了成都多家與OYO簽訂協議的酒店一探究竟。
OYO百順旅店外景
位於成都市錦江區錦華路的「OYO百順旅店」,從招牌來看,紅色醒目的「OYO」LOGO被印在「百順旅店」的前面,還掛上了「輕享」的標志。除了隨處可見的「OYO」標志,白色床單、紅色的床幃和抱枕,是記者在OYO百順旅店裡發現的和其他OYO酒店唯一的共同點。
從入住價格來看,「OYO」的APP上顯示,OYO百順旅店的最低價格為最低140元/晚,但百順旅店現場掛出的「今日房價」中,有50元/間——198元/間不同價位的房間。在問及應按照線上價格還是線下價格入住時,旅店老闆稱「線上線下下單都可以」。
OYO百順旅店內景
「花更少,住更好」是OYO的宣傳語。不過與宣傳不一樣的是,該旅店老闆告訴記者,旅店直接入住比線上下單更便宜。「跟OYO合作後,他們在APP上把價格往上調了再掛的」。至於掛上OYO的招牌後旅店的實際入住率是否提高,該老闆稱OYO並沒有給帶來明顯的變化,「線上比之前我們的掛牌價都高,怎麼可能現在入住率更高?」
資料顯示,對於加盟OYO的酒店,OYO承諾會向其提供系統化管理、運營策略、渠道推廣、管理推廣,幫助酒店快速提高入住率。作為回報,OYO則收取酒店6%至8%的傭金。
百順旅店老闆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除了贈送的床單、抱枕等物品,OYO並未提供太多管理上的幫助。另外,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OYO的APP上該酒店顯示為「OYO百順旅店」,在網路地圖、美團、攜程等平台上,都沒有顯示「OYO」的字樣。
除此之外,記者還發現有酒店的線上價格是線下價格的5倍之多。
5月15日,記者在APP上以950元/間的價格預訂了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鼓樓南街的「OYO艾尚酒店」後致電酒店,該酒店告訴記者,可以直接去酒店以188元/間的價格辦理入住。「很少有人會通過OYO平台來定我們的酒店,所以我們在平台上面的價格比線下和其他平台高得多。」
此外,紅星新聞記者發現,有一部分酒店已經與OYO終止合作,但OYO的APP仍未將這些酒店下架。
在OYO的APP上仍然可以看到位於成都市一環路東一段陽光新業大廈的「OYO雲縵酒店」的信息,並顯示仍可以通過APP進行預訂。不過酒店店員告訴記者,已經終止了與OYO的合作,如果需要入住,可以通過其他平台進行預訂。
OYO的APP上顯示,可以通過APP預訂「OYO雲縵酒店」。不過酒店店員告訴記者,已經終止了與OYO的合作。
為何終止與OYO的合作?該店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OYO並未增添酒店的入住率,並且與酒店的「定位不合」。「我們酒店定位是精品式酒店,OYO給人的感覺有不夠『精品』。」記者發現,在OYO平台,該酒店價格為845元/間,而在其他平台,雲縵酒店價格在180元——521元/間之間。
思考
擴張的同時飽受爭議和質疑
OTA巨頭聯合「封殺」
OYO的攻城掠地一直伴隨著諸多爭議與質疑。而隨著進入中國後大批加盟商簽約到期,與加盟商之間的解約風波讓這家明星公司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此,施振康表示,「大批業主不續約」的傳聞有所誇大,大部分業主在續約問題上沒有異議。根據OYO最新披露的酒店運營狀況,去年4、5月份第一批大規模簽約的酒店,在一年合約期滿之際,續約率達到95%左右。
然而,不少OYO中國的酒店業主即使違約也要拆掉門頭。
去年11月前後開始至今,無論是美團點評還是攜程網,都搜索不到OYO酒店。流量入口遭到關閉後,客流與收入遠低於加盟前,甚至出現了虧損現象。而摘掉了「OYO」的前綴,則能在OTA平台上線。
盡管OYO在中國市場仍處於燒錢階段,前景尚不明朗,但對於以一己之力激活了住宿業80%的市場的OYO來說,它的異軍突起帶來的「鯰魚效應」已經顯現。
目前,包括攜程、美團、華住在內的行業巨頭都開始國內布局「存量單體酒店連鎖化」。
美團酒旅團隊孵化了「輕住」品牌,攜程投資的旅悅集團則孵化了「索性」品牌,主要是針對房價在100元到250元之間,房量50間以上的快捷酒店。今年3月,同程藝龍推出了同樣定位的OYU酒店,免加盟費,面向40間房以上的酒店。今年4月,華住集團推出直銷平台「一宿」,與華住內部實現共享流量資源,全面打通會員體系,意圖吸納更多單體酒店。另外市場上還有一些互聯網出身的玩家,比如前Uber中國團隊打造的「1舍」,創始人是「劉強東七個創業學生之一」的千嶼。
資深酒店觀察家劉啟對行業現狀表示擔憂,認為這是個千億級別的市場,但大家蜂擁而至並不會立刻讓這些中小酒店業主的生意變得更好。「目前我並沒有看到哪一家真正對市場進行了深度的整合,資本 游戲 是見花就摘,並沒有人真正在想這朵花摘下來之後怎麼去培養。」
編輯 官莉
㈥ 共享單車可以加盟或者代理嗎怎麼聯系他們
共享單車是可以加盟或是代理的。
可以通過他們的官網進行聯系,上面一般都會有聯系方式和合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