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好特賣們靠臨期商品起家,融資拿到手軟瘋狂開店,如今想撕掉標簽
撰文/ 《 財經 天下》周刊作者 劉冬雪
編輯/ 陳芳
對於零食狂熱愛好者雨珊來說,零食是她的「本命」,哪怕是巧棗減肥期間,正餐只能吃五分飽,零食是萬萬不能戒掉的。算起自己在吃方面的支出,雨珊對《 財經 天下》周刊說:「零食上面的開銷絕對比正餐還多。」
正是因為在零食上面的支出頗高,雨珊不得不精打細算,臨期折扣店便成了她實現「零食自由」的寶藏地。
零售價5元一瓶的元氣森林氣泡水,雨珊曾經花1元買過,百醇餅干只用兩三元,7元就能拿下一支「雪糕刺客」鍾薛高,「經常是買了超市大號購物袋滿滿一包的零食,只花了50元。」
這些零食之所以這么便宜,是因為臨近保質期,俗稱「臨期食品」。而雨珊之所以沒有對如此低價的食物產生安全性懷疑,正是「臨期」二字,僅剩一兩個月保質期的大牌零食,賣出地板價也是合情合理。
雨珊經常去的臨期折扣店是好特賣和嗨特購,這是最近幾年靠臨期概念成長起來的頭部折扣連鎖店,前者成立於上海,三年內獲得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金沙江創投、五源資本等,目前已在多個城市開設500家門店,計劃未來三年要開至5000家。
(圖/視覺中國)
嗨特購則是一家北京企業,去年年初成立,兩年內獲得了四輪融資,大股東是一家上海的公司,目前門店數有200多家,其中一半在北京。
為了可以獲得更低的折扣,雨珊專門辦了好特賣的會員和嗨特購的黑金會員,但凡出門逛街遇見這兩家店,雨珊總是控制不住沖動,不管家裡還有多少零食,也要去裡面掃一圈,每次也必定不會空手而歸。
不過雨珊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打著大牌臨期折扣旗號的折扣連鎖店們,臨期食品佔比越來越少了。
不少消費者和雨珊有著相同的感受。一位消費者在2021年10月逛位於江陰萬達的好特賣時發現,不少商品是當年九十月生產的,「這也不算臨期吧,一般超市還沒這個生產日期新鮮呢。」「雖說是家臨期食品店,逛了一圈發現很多商品日期都很新鮮。」
《 財經 天下》周刊在走訪中也發現,很多臨期食品折扣連鎖店,正在逐漸撕掉早期起家的「臨期」標簽,臨期食品的佔比越來越少。
以北京市朝陽區好特賣萬達CBD店為例,按照貨架上商品數量估算,保質期在3個月以下的商品大約只佔兩三成,其中飲料和乳製品佔了大多數。其餘大部分都是保質期在1年左右,或是剛剛出廠2個月左右的正期食品。
同樣,位於世貿天階嗨特購的店員也對《 財經 天下》周刊表示,店內現在賣的臨期食品佔比非常小,保模做質期剩半年左右的都算是「臨期食品」了。另一位頭部折扣超市連鎖品牌店長對《 財經 天下》周刊透露,其店內的臨期商品佔比只有5%到7%。
「好特賣們是用臨期引流來賣它的美妝產品。」某國內折扣超市連鎖品牌負責人周正對《 財經 天下》周刊說道。
雨珊便是現成的例子,前幾日她路過嗨特購,本來只打算進去買幾包零食,結果莫名其妙就捎帶了兩盒敷爾佳面膜。「太便宜了,平時我在代購那買還60元一盒,在這用會員價加滿減劵合計下來才45元一盒。」
當然,好特賣們的「套路」不止於此。《 財經 天下》周刊發現,實際在很多臨期折扣店中,生產日期孝碼拆較新的正期商品就沒多少折扣,有的甚至比電商平台還要貴。
例如,在嗨特購,500ml李施德林冰藍勁爽漱口水售價22.9元,而在某電商平台18.9元就可以買到;好特賣中,高潔絲隱形派240mm*13片裝的衛生巾,單價10.6元,在線上平台折後價格在11元左右。
此外,那些被消費者吐槽過,臨期折扣店佔比不小的不知名小品牌,其實也大有來頭。
經常光顧好特賣的消費者肯定不會對「俠趣」二字感到陌生。據天眼查顯示,上海芯果供應鏈有限公司在2017年年底至2021年年底,申請了29類-方便食品和30類-食品的「俠趣」商標,這家公司是好特賣品牌所屬公司上海芯果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同樣,嗨特購品牌所屬公司北京優品酷賣 科技 有限公司已注冊「木頭奇奇」「強小魯」「逸口樂」「KASUREOO」「初本笙」「小食萬象」等數個食品、日化、辦公用品等相關商標。
其中,「強小魯」就是模仿的「王小鹵」。「王小鹵」是一家2016年成立的電商鹵味品牌,屬於北京王小鹵網路 科技 有限公司。「王小鹵」靠著虎皮鳳爪爆品成了網紅品牌,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連續13個月登頂天貓雞肉零食類目銷量TOP 1。
臨期折扣店蹭網紅品牌的流量蹭到了極致,拿不到低價沒關系,搞一個一模一樣的自有品牌,讓消費者誤以為是「王小鹵」,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世貿天階嗨特購的貨品擺放就很有門道,「王小鹵」虎皮鳳爪擺在顧客一進門的位置,在收銀台邊上,貨架高度1.5米左右,不過等轉過這排貨架時,「王小鹵」搖身一變成了「強小魯」,而這個「強小魯」與「王小鹵」外形相似度高達80%,同樣的包裝材質和尺寸、同樣的200g凈含量、同樣的卡通大頭男孩圖形。更妙的是,同樣重量的虎皮鳳爪「王小鹵」售價23.9元,「強小魯」售價18.6元。
圖/《 財經 天下》周刊攝
臨期折扣店的臨期標簽只是一個引流手段,核心還是靠美妝、自有品牌等高利潤的產品盈利,也因此,臨期產品的佔比才會變得越來越少。
臨期折扣店是疫情後才形成規模效應的新業態,但臨期商品卻一直存在。
「臨期商品以前叫尾貨。」業內人士余輝向《 財經 天下》周刊解釋稱。
尾貨是從哪來的呢?余輝解釋道,一方面是進口或國產經銷商手裡賣不掉的庫存商品,另一方面是如物美、永輝等商超或是京東、美團、蘇寧等線上平台退貨、下架的商品。
根據艾媒咨詢相關的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超過3萬億元,按1%的庫存沉澱計算,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約300億元,2021年臨期食品行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達318億元。
2020年由於疫情的緣故,國內出現了大量尾貨,催化了折扣店的形成。另外,商場因空置率太高也自降身價開始接受此前瞧不上眼的折扣店,引進核心商圈。與此同時,消費者態度轉變,有風險意識,不敢花錢,買臨期食品也不再是一件丟人的事。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臨期折扣店的業態逐步走向成熟。
「其實一開始就是進口食品圈在轉型做折扣店,因為本身他就有倉,可以拿出部分區域做折扣超市,只不過後來是在資本進入後,才形成現在這種品牌化、連鎖化、標准化、系統化的折扣超市。」余輝如是介紹。
好特賣創始人顧曉健以前就是做線上尾貨批發的,後來疫情來了,公司瘋狂裁員,裁到只剩下12個人,繁榮集市創始人范智峯當時的公司裁到了只剩6個人。兩人合計了一下,乾脆一起把尾貨拋售清倉,就休息得了。
2020年4月19日,范智峯等人把京東便利店的貨架撤了,改造成了很有折扣店氛圍的堆頭。當日,該店的營業額只有1500元,出乎意料的是,次日營業額就達到了8萬元。
「我都不知道人從哪裡來的,店裡面站了大概200多個人排隊結賬。」范智峯現在還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第二天賣了10萬塊錢,還是很火爆,因為疫情也找不到人手,基本上全家總動員了。連我丈母娘都過來收廢紙箱了,我們光廢紙箱一天就可以賣500塊錢。」
當時現場比較混亂,員工基本上不吃不喝站一天,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10天。之前大家也沒想到這可以成為一種商業模式,結果本計劃解散的兩個團隊意外地都活了下來。
按照國外類似的案例,折扣業態大概也就三種形態,一是像Costco和山姆倉儲式的會員店,二是德國奧樂齊式的硬折扣店,三是如日本唐吉坷德式的軟、硬折扣結合的業態。最後顧曉健團隊決定做中國的奧樂齊,范智峯團隊則傾向於唐吉坷德式。
圖/《 財經 天下》周刊攝
好特賣至今完成了5輪融資,繁榮集市也在去年3月拿到了挑戰者資本的數千萬投資。
在范智峯看來,臨期商品只是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產品,是店面的特色,但不能是全部,因為這一旦變成全部,廠商只會把你當做處理尾貨的「下水道」,而沒有任何的附加價值。參照唐吉坷德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也是從早期100%的尾貨如今已降至25%。
范智峯把繁榮集市的尾貨比例控制在5%到10%,新貨佔大頭約90%,這樣品牌方才願意來談深度的合作。據范智峯透露,繁榮集市基本上一家店每月可以拿到4萬元左右的營銷費用。
而當初一心想做硬折扣的好特賣,也不甘心在尾貨圈子裡打轉。因為對於一家連鎖品牌來講,尤其是一個業態中的頭部連鎖品牌來說,品牌價值是寶貴且稀有的。
「如果只做尾貨的零食、酒水等生意,生存空間會被擠壓的越來越小。」余輝解釋說。
同樣,對於資本市場來講,這也不可能是個動聽的故事。一個只做廠商尾貨「下水道」的品牌,該怎麼衡量其價值呢?畢竟這是批發市場就能做到的事。
周正在拿到天使輪的投資後,也改變了商品結構,「現在是50%的臨期食品,50%的正期零食,不能再做純尾貨了。」
於周正來說,臨期食品不是不賺錢,而是太麻煩。
周正的供應鏈體系SKU最多的時候達到了4000多個,這些尾貨來自全國各地,一二三線的品牌都有,非常雜。但現在周正只收一二線品牌暢銷品,其他都不碰,SKU越多,意味著管理難度越大,要耗費很多精力。
另外,臨期貨的收貨價格與正期品不同,「正期貨一年都不會調一次價,臨期貨有效期剩2個月的和有效期剩8個月的價格完全不一樣。另外還要考慮到其他的波動因素,比如經銷商壓庫存的資金佔用情況,還有直接不幹了清庫的,所以臨期貨的價格一直在波動。」
一位臨期倉收貨人員也對《 財經 天下》周刊表示,現在做臨期商品的人太多了,生意越來越難做,尤其是知名品牌貨源,都很搶手。
「其實就是供求關系變了,因為臨期品的數量增長比較慢,而需求一下增加了幾千倍,導致供小於求,價格自然會上升。以前是廠商求著我們收購,現在廠商一發出有臨期品的消息,收購商就蜂擁而上,而且會加價收購。」一位早期從業者如是說。
像是好特賣、嗨特購這樣的行業內頭部連鎖品牌,只做臨期生意也是得不償失。首先,上述品牌一般都開在商圈,租金可想而知,此外,還有人工成本。世貿天階的嗨特購不到200平方米的店面,員工就有七八位。
圖/視覺中國
一位頭部折扣超市連鎖品牌店長稱,自己所管理的店面面積在400平方米以上,每個月固定成本就要20萬元到23萬元。
「一瓶飲料賣3元,一件美妝幾十元,即便是二者毛利率在同一水平,臨期品也沒美妝賺得多。」周正說道,問題就在於臨期品貨值太低,商場店鋪運營成本很高,如果只做臨期品,資金回籠會非常慢。
「折扣店的美妝產品,消費者看著價格是很低了,因為那是與零售價相比,但於供應鏈而言,這樣的價格依然有很高的利潤空間。」周正說。
自有品牌商品同樣如此,連鎖品牌直接找代工廠,省去經銷商、傳統商超渠道的層層加價,省去品牌推廣費,只比網紅產品價格低一些,看起來讓利了,利潤其實很可觀。相比較而言,臨期商品的利潤太小了,但因為有引流的作用,也不能完全拋棄,只能降低其比重。
現如今,臨期折扣店的生意也沒有那麼好乾。
劉孜准備9月底房租到期後,就把已經開了4年的連鎖臨期折扣店關了。「疫情前還好,但這兩年生意越來越難做。」
「剛開始的兩年,也不能說生意多好,但起碼每個月5000多元的房租是可以覆蓋掉的。」而現在,店裡少有人光顧,每個月收款連交房租都不夠。「我每天一睜眼想的就是今天要有多少過期食品要扔。」
這些臨期商品一旦從公司拿走,就全權歸加盟商處置,過期只能扔掉認虧。而且總部是有價格指導的,商品只能低於定價,不能高於定價,「比如15元兩袋的鴨翅,你可以賣10元兩包,但不能賣20元兩包。日期越近,價格就得越低,不然賣不出去。」總部也經常派暗訪人員,「加盟商群里每周都有因為私自加價被通報的。」
劉孜的店開在北京自己所住小區的負一層,位於超市旁邊,做的都是熟人生意,想要留住回頭客,也得犧牲一部分利潤,「摩奇飲料我是1.95元從總部拿的貨,零售賣2.5元一瓶,但熟客一般都成箱提,就按2元/瓶算,結果每瓶我只能賺5分錢。」
因為臨期折扣店利薄,想要賺錢只能靠走量,所以格外依賴客流,也就是位置。當初為了省房租,劉孜將位置選在了負一層,結果今年年初,自己店面頭頂一層門市房也開了一家連鎖折扣店,一下子把客流都搶走了。
在北京南三環開了多年折扣店的李湘今年也幾乎不進臨期商品了,「現在做的人太多,都比著低價,沒什麼賺頭了。」她對《 財經 天下》周刊表示。而且李湘的店是自己經營,貨源都要自己找,暢銷品搶手又不穩定,「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貨,也不知道能拿到多少貨。」
加之疫情影響,店主或店鋪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封控了,更不知道會封控多久,這期間就會有很多貨砸在手裡。
現在劉孜店裡貨架的照明燈基本都不開了,只有偶爾有顧客進來時,才打開一陣,顧客走了貨架又重新暗下來。
(文中雨珊、周正、余輝、劉孜、李湘為化名)
B. 想開一家臨期食品店,前途怎麼樣
——原標題:臨期食品成年輕人新寵 十張圖了解2021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本文核心數據:2006-2020年中國零食市場規模、2016-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市場規模測算
臨期食品成年輕人新寵
2021年5月,據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日前報道,「臨期食品成年輕人新寵」,引發了市場關注和網友熱議。近年來,不少城市,特別是上海、深圳這種一線城市,已經悄然興起了許多「臨期食品折扣中心」、「臨期食品專賣店」。
上述臨期食品大多屬於包裝零食,由於生鮮、蔬果之類的難以保存太長時間,也沒有明確的保質期,所以「臨期食品折扣中心」、「臨期食品專賣店」中主要為各種包裝零食,當然也包括了不少進口小零食。
「臨期食品專賣店」成列的食品種類繁多,從傳統的瓜子、花生、豆類製品到熟肉製品、乾粉沖劑等。
臨期食品和過期食品的區別
臨期食品和過期食品有一定的區別。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要對即將過期的食品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並單獨出售,如超市的「臨期食品專櫃」。在已經頒布有一段時間的《反食品浪費法》中特別提出:食品經營者應當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做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但是,「臨界期」具體到什麼期限,才算定義中的「即將到達食品包裝物上標明的最後保質日期」?
目前全國各省市對於「臨期食品」的地方性管理規定,如《上海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等關於印發<關於加強進口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規定>的通知》《廣州市臨近保質期和超過保質期食品管理辦法》《浙江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試行)的通知》等,將「臨期食品」的「臨期」定義分類為兩種:將處於保質期屆滿日之前指定天數內的食品界定為「臨期食品」和將處於保質期屆滿日之前指定比例天數內的食品界定為「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新舊處理方式——臨期食品店鋪的興起
以往臨期食品的處理方式為直接丟棄、免費試飲、放在原地特價銷售等,但是都有相應缺點。而將臨期食品放到專賣臨期食品的平台/商超,好處在於品種豐富,商品集中,定價較為明確(按到期日分層次定價),專人定期處理過期商品,及時更新截止到期時間。
臨期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及驅動因素
1、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臨期食品行業暫無大型上市公司,主要為一些新興的、利用電商平台發展的連鎖店鋪/APP。目前市場上已有十幾家公司做臨期食品特賣連鎖:包括好特賣、好食期、大匯倉、Boom
Boom
Market、小象生活、食惠邦、禾其多等。它們在選址、選品、加盟(或直營)上各有不同,但整體商業模式類似。大部分低價超市不喜歡自稱臨期超市,而是用「尾貨處理」的概念。
近年來,臨期食品行業企業融資迅速。除已獲得5輪融資的好食期以外,甩甩賣也在2018年獲得了3500萬元戰略融資;2021年4月,以售賣臨期商品為主的南京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宣布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愉悅資本領投;小程序善食者聯盟在2017年獲得了天使輪融資;折扣零售連鎖店食惠邦也完成了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由惟一資本主導,其次是鍾鼎。
2、行業潛在規模
我國臨時食品行業潛在規模龐大。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曾發布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06年-2016年,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從4240.36億元增長到22156.4億元,預測到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將接近3萬億元。
保守假設每年零食行業有1%的庫存沉澱計算,2020年臨期商品的行業規模就已經達到約300億元。
3、行業驅動因素和痛點
一直以來,臨期食品都躲在大型商超的角落,由於品類單一,入不了年輕人的眼,消費群體通常是逛著免費班車的老年人。直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實體店沒有營業,導致大量食品滯銷。產業鏈上游囤貨積壓,處於下游的特賣零售卻正好迎來一波發展商機。一般食品要經過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一般超市為了少承擔風險,不會接受超過一半保質期的商品,這就造成了供應商的一種損失,而臨期商品銷售商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以低價購買供應商的食品。
但是,臨期食品行業也存在一定的發展痛點,如貨源不固定,商家是否篡改到期日期等安全隱患,不少顧客對此有一定的擔憂。
臨期食品行業發展前景
分析臨期食品的大環境,首先分析我國的零食行業發展階段。目前,零食行業已經走進了第四個發展階段:
以簡單補充飲食需求為核心的粗放經營「1.0版本」;居民健康生活理念崛起時代以改進產品品質為根基的「2.0版本」;考慮多元消費場景、融入文化休閑元素打造主題零食品牌「3.0版本」;以及貼合顧客物質消費、精神愉悅全方位需求,繼而企業與客戶彼此互動,共同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4.0版本」新時代。
如果用四季來表述,零食行業已經走過了「春」的「需求大於供給的舒適區」,「夏」的「對產品品質的考驗期」,「秋」的「對元素融合和消費需求把控的紅利期」。目前,正是「冬季」,品牌同質化競爭嚴重的瓶頸期。而如何找尋一個行之有效的突破口,成為零食品牌關注的焦點。
可以看到,目前我國零食行業處於貼合顧客物質消費、精神愉悅全方位需求,繼而企業與客戶彼此互動,共同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4.0版本」新時代。其實臨期食品行業作為零食行業中的子行業,也正處於這個階段。企業通過降價的方式,將臨期食品集中促銷,有效避免了食品過期,也是一種貼合下沉市場顧客消費心理和需求的行為,創造了一種企業顧客雙贏的局面。臨期食品性價比高、到期日明確標注,雖然臨期但未過期,其實使得客戶以一種較低的價格享受到了性價比較高心儀的零食,挑選食品的過程中帶來一種愉悅之感。可以說,臨期食品店鋪的興起,其實預示著我國零食行業已經處於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
2016年,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22156.4億元,預測到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將接近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約7.8%。據此推算出2026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將接近4.7萬億元。保守假設每年零食行業有1%的庫存沉澱計算,2021年臨期食品市場規模估算為323億元。。2026年臨期食品市場規模估算為471億元。
更多行業資料敬請關注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休閑食品行業消費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C. 臨期食品超市怎麼加盟
臨期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即將到達規定保質期的食品,這類食物因為保質期接近,因此很難賣出平時的價格,只能打折出售。而對消費者來說,因為價格低,也因為沒有到達保質期,商品還具備購買價值,因此也願意花上一些錢買平時捨不得吃的東西。
至於進口臨期食品,就是針對進口食品來講的,因為經營狀況不好或者因為食品保質期短,沒能盡快賣出,進口臨期食品出現了滯銷。但目前來說,進口食品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不低,但因為價格普遍偏高,很多顧客望而卻步。價格便宜的進口臨期食品店,讓許多遠觀的消費者們找到了一嘗美味的機會。
開一家進口臨期食品店怎麼加盟?
進口臨期食品店所代表的商機在很多一線城市悄然興起,那麼作為發現了這一商機的創投者,該如何加盟這一項目?
既然選擇加盟合作,首先便是要較有名氣願意招商加盟的品牌,可以以市場調研的方式獲得想要的品牌信息。如果品牌認可了加盟商的合作價值,便會提供加盟方案,加盟商們根據總部要求選址、裝修、進貨、招聘、宣傳,然後將店面正式運轉起來。
進口臨期食品店的加盟並不是這一項目周轉中的難點,難點在於如何將這一商機發展壯大,讓臨期食品銷售范圍更廣,讓大眾的消費觀念更開放,這樣店內的商品自然也能好銷售很多。
D. 好特賣這種臨期食品店加盟,究竟是怎麼獲利的
零售這塊的話只要你找到靠譜的貨源,絕對毛利會在70%之上,因為臨期的貨源本身拿貨價就很低,即便你再怎麼加,相比於正期來說也還是便宜不少。
就拿下面好特賣的這個舉例,好特賣的零售10塊,而在我們臨期食品貨源平台超級供貨倉上面入住的商家那批發才2塊,這個利潤高。
北京市場目前全都是直營店,目前只在上海推出了合夥人制度,未來其他城市是否開放還不能確定。
好特賣合夥人門檻不低:
前期就要投入數十萬元,包括要交給總部的34萬元貨品保證金,這筆錢相當於押金,如果門店不再運營,總部會根據貨品的完整度等退還。此外,還要繳納19800元的培訓費。作為合夥人,要負責店鋪的運營及人員管理,而且一間店鋪要同時有兩個合夥人參與運營管理。
合夥人每月可從店鋪營收中抽取12%的資金,用於支付物業、水電、工資等費用。據好特賣招商人員介紹,目前店鋪每月營收基本可保持60萬元-70萬元,最差的也有30萬元。
照這樣計算的話,假如一間門店除合夥人外,再聘用兩名店員,按市場平均工資每人5000元支付,人力成本每月至少要1萬元。北京核心商圈商場物業費約為每月每平方米100元,100平米的店鋪,月租金就租金超過1萬元。此外,水電費、維修費等每月還要約5000元。整體算下來,一間店鋪每月固定支出就是約2.5萬元。
如果按最差門店月營收30萬元計算,合夥人每月可提取收入分成3.6萬,除去固定開支2.5萬,僅剩下不超過1.1萬,如果再有額外支出,就意味著合夥人月底凈收入可能和普通店員沒有明顯差異,相當於賠本賺吆喝。即便按最好的門店月營收60萬元計算,合夥人每月最終能獲得的凈收入也只有2萬左右。可見,想靠開臨期食品店發財致富基本就是白日夢。
臨期食品是一種花樣別出的促銷手段和營銷噱頭,臨期食品既不是剛需,也不是選需,而是短需。需求會隨市場變化隨時快速出現或消失。長期看,短需是不可持續的,市場生命周期非常短,其形成、成長、成熟和衰退期都特別短。
也有一些專家認同臨期食品短期內對商家與消費者存在的意義,理由是臨期食品不僅解決了渠道商的庫存壓力,也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E. 臨期食品折扣店怎麼加盟哪裡有貨源
如果你剛開始賣,建議你找整合供應商,就是那種介於廠家和終端之間的中間商,他們有成熟的渠道,有成熟的配比,可以給你關於零食種類和配貨量的建議,雖然從他們進貨多了一個環節,你利潤被攤薄了,但比你自己從零開始到處去進貨肯定要劃算很多。因為你自己跑還需要路費,還有買了不該買的折損費等。
所以建議你先通過中間商,等你的商鋪做起來了,你就知道哪些好賣哪些不怎麼好賣了,然後再根據需求改變進貨的配比(中間商一開始肯定多少會把他那兒一些不好賣的東西推銷給你,無法避免的)。
再等到你已經很懂了,就把一些利潤高銷量大的單子從中間商那兒取消,直接聯系廠家讓其送貨,慢慢的,一點一點將中間商的利潤拿回到自己手中。其實這一點中間商也是知道的,但他們也不能不做你生意,無非就是你精明些他們少賺些,你不精明,他們多賺一點的區別。
另外,如果有些零食本地的供貨商不好談,也可以直接在網上買,未必就比你直接去廠里買貴,因為很多做這個的,都是賠著錢賺吆喝,靠淘寶返點過日子的。
幾個有用的零食店進貨渠道
一共有四種:
1、食品批發市場。 貨全,可以實實在在地看到商品,並可以試吃。但是大型的食品批發市場一般都在市郊或者較偏遠的地方,去一趟時間成本較高。
2、食品廠商或者代理。 直接可以拿到最好最正的貨源,價格會有優勢。
3、阿里巴巴。 直接在網上選購,簡單。但是物流可能會較慢。
4、可以來零食團購找找 有物流問題,可選的商品種類是相對有限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家成熟的品牌,譬如海品全特賣店這種折扣店進行加盟,你可以通過肆零零壹陸壹玖玖捌進行了解一下,考察一下公司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