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想開個小吃店做什麼好
准備的東西:
1、帶上經營主身份證,到當地工商局/所領取個體戶設立登記表,一般三天左右就可以拿到執照。
2、你的店必須取一個名字,如果沒有重名,就會發一張「名稱核准通知書」。你憑這張核名通知書,到工商局登記科辦理工商登記。
3、領到工商執照後,還要辦理一個組織機構代碼證,辦理的地方是當地的區/縣級技術監督局。
4、之後憑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到稅務局/所辦理稅務登記證,需要分別辦理國稅證和地稅證。
5、對飲食行業,還需要辦理衛生證可證,到當地區或者縣級衛生局辦理。
6、還要辦理從事人員的健康證,然後到指定醫院做個體檢就可以了。
2. 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讀後感800字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見別人才幹比自己強,不是奮發努力趕超別人,反而是懷著妒忌心,不擇手段去陷害別人,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草船借箭》故事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妒忌心強,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忌,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十分狡猾陰險。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胸有成竹的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又一次破滅。從而進一步揭露了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現實生活中,也有那麼些人為什麼會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有了成績,做了貢獻,受了眾人的尊重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不是虛心地學習,頑強拼搏,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而是譏諷,造謠,甚至重傷陷害,這是多麼愚昧無知的表現啊!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華爺爺可以說是知識淵博,名揚天下了。可是他在讀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算術常常不及格。在這情況下,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妒忌學習好的人,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經過刻苦學習,華爺爺終於成了舉世聞名的數學家。但是,華爺爺並沒有停止腳步,他又發現和推薦了陳景潤叔叔去摘取「皇冠」上的寶珠,華爺爺的這種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妒忌的心理不是也有嗎?有時自己考試成績不好,不是去分析原因,找錯在什麼地方,而是去眼紅別人考得好,故意諷刺說別人,結果自己不進步,又傷害了同學。以後,我再也不做嫉妒小人了。
妒忌這個東西,害處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就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3. 羅貫中的文學特點
羅貫中被稱為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說特色是分章敘事,分回標目,每回故事相對獨立,段落整齊,但又前後勾連、首尾相接,將全書構成統一的整體。且已經分卷分目,目錄文字也很講究。今見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每回標題都是單句七字。他與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每回的標題已是雙句,大致對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說還保存了宋元話本中開頭引開場詩,結尾用散場詩的體制。正文常以「話說」兩字起首,往往在情節開展的緊要關頭煞尾,用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套語,中間又多引詩詞曲賦來作場景描寫或人物評贊等。
他的章回小說在體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時,在藝術表現方面也日趨成熟。他的作品文學特點主要表現在:成書過程從歷代集體編著過渡到個人獨創;創作意識從借史演義,寓言寄託,到面對現實,關注人生;表現題材從著眼於興廢爭戰等國家大事,到注目於日常生活、家庭瑣事;描寫的人物從非凡的英雄怪傑,到尋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從突出特徵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動感的筆觸去刻畫人物的個性;情節結構從線性的流動,到網狀的交叉;小說的語言從半文半白,到口語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說明羅貫中的章回小說在中國的小說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也為明代中後期的白話短篇小說出現鼎盛的局面,發展得更為精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有特殊貢獻的作家。他所寫的小說很多,都是以亂世為題材,中國歷史上只有七個分裂的時代,羅貫中就寫了其中三個,除《三國演義》外,相傳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逐平妖傳》等著作,也曾參與了《水滸傳》的編纂、創作。他亦能詞曲,所作的雜劇,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種,後二種已佚去。羅貫中經歷了元末的社會大動亂,目睹現實的紛爭,對人民苦難深重的生活處境比較了解,對他們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認識。他從事小說創作的動機,一方面「無過於泄憤一時,取快四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改變當時話本藝術中存在的弊端,為民眾,為說話藝人提供一個好的、方便的說話底本。他從社會的、文學的需要出發,對幾種在民間影響較大的話本小說材,進行了搜集、整理、充實等扎實的新創工作。羅貫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國演義》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從「話本」階段向長篇章回體過渡的完成,揭開了中國小說發展歷史嶄新的一頁 。
羅貫中的藝術造詣,首先得益於他對歷史資料的諳熟、對歷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他吸收了陳壽的《三國志》的長處,取得了民間話本《說三分》的精華,收集了數以百計的大小故事。他對成百上千的帝王將相謀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徵,甚至不少人物的社會關系、歷史命運和仕途風雲,都了如指掌。這一番廣采博納、熟記活用的功夫,是羅貫中將一百年歷史盡收眼底、聚整世紀風雲於筆端的底氣所在。
矛盾沖突,是歷史小說的最誘人之處。作者可以用它來造勢,用它來展示人物行動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羅貫中的拿手好戲之一,是善於造勢。造成緊張的形勢,以此作為矛盾沖突的原動力。
羅貫中最善於寫戰爭,《三國演義》中的上百場戰爭都寫得各具特色,無一重復。赤壁之戰,尤其寫得精彩。赤壁之戰的第一個特色是兩國開戰,三方參與;既有大量的軍事活動,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動,將三國時期的主要謀臣戰將都引人這些活動之中。第二個特色是推進和解決矛盾的方法是以鬥智、伐謀為主,而不是以交鋒為主。作品中大量描寫和記敘的是文戰而不是武戰。第三個特色是時代特徵,赤壁之戰之前是諸多軍閥混戰時期,而赤壁之戰的一把火,燒出了半個世紀的三國鼎立的歷史。第四個特色是地理特徵,曹操、孫權雙方,中間橫著一條長江,這條長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渺乎蒼蒼,浩乎無際,或大霧迷天,或驚濤拍岸。於是作戰雙方,都圍繞這一條大江大做文章。這條大江的陰晴變化,時刻都影響著作戰雙方的戰略戰術。第五個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敵我之間的矛盾如曹操要滅孫權,又有盟軍內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殺諸葛亮;既有明槍、有暗箭、有勾結、有背叛、有正義的伸張,又有陰謀的破滅。第六個特徵是:矛盾斗爭的結果出人意料:最強者敗,最弱者勝;兵最多者敗得最慘,兵最少者獲利最大。
羅貫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遠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這些人物,幾百年來都活躍在中國的舞台上,印在中國老百姓的心坎里。
情節曲折而新奇,語言個性化而凝練,也是羅貫中的歷史小說的一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