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馬茶業質量很差,他們說特殊商品買了又不能退換就是欺詐消費者!
貿易新關口:歐日大幅提高「農殘」標准 從今年.8月1日起,歐盟又對硫丹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從30mg/kg 調整為0.01mg/kg ,硫丹是一種具有殺蟎作用的有機氯類廣譜殺蟲劑,屬於高毒農葯,廣泛應用於茶葉、棉花等作物上。歐盟這一新壁壘相當於「檢測標准嚴格了3000倍」有可能使中國茶葉出口歐盟全面受阻。 除了歐盟之外,日本也將於明年5月起實施新的食品衛生法,其中對茶葉農殘限制將有如下變化:設限農葯殘留由83種增加到144種;設限以外的農葯殘留全部按「一律標准」即限量為0.01ppm ;採用「干茶法」進行檢測;設限外農殘超標將被視為違法。日本對設限外農葯採用「一律標准」將極大增加中國出口茶葉農葯被檢出的幾率,因違禁被追究的可能性極大,這將嚴重影響到中國的茶葉出口。 茶葉是我國傳統大宗出口商品,去年出口28.02萬噸,隨著茶葉出口經營權的放開和茶葉出口配額管理的取消,今年以來有大量沒有經營過茶葉出口業務的內貿生產、流通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競相在海外「低價搶市」,明顯侵犯了海外當地茶葉企業的商業利益,加快了歐盟、日本等地對中國茶葉的「設限」速度。 近年來,中國在茶葉出口,特別是出口歐盟國家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農葯殘留超標的問題, 2000年7月1日起歐盟開始實施新的更為嚴格的茶葉農殘標准後,又陸續出台新的茶葉農殘標准, 2003年的茶葉農殘新標准更是達到了193項。我國茶葉出口歐盟一度受阻,出口量逐年下滑,據有關部門統計, 2002年出口歐盟的茶葉為5.85萬噸,而2004年的出口量降低為3.77萬噸。 我國茶葉「農殘」留量明顯改善--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1999年7月到今年8月,歐盟頒布和實施茶葉中農葯殘留標准越來越嚴格,這對中國茶葉出口無疑是一種壓力。但從1999年底起,在中國茶葉生產中採取若干對應措施,並取得了明顯效果。到2004年,中國茶葉中的農葯超標率由1999年的超過80%,下降到18%以下。 茶是一種飲用植物。由於有如下幾個特性,因而茶葉中的農葯殘留問題比其他植物更為敏感。首先,茶梢是茶樹的收獲部位,也是農葯的噴施部位。第二,茶樹的樹梢纖薄柔嫩,葉片單位重量的表面積比其他作物要大。因此在同樣施葯劑量情況下,茶樹上的農葯沉積量要比其他作物高。第三,茶樹一年要收獲多次。在噴施葯液與採摘間的間隔期最多為7-10天。這比其他作物要短。第四,茶樹鮮葉採下後,一般不經洗滌就直接進行加工。最後,加工後的干茶用沸水進行浸泡並飲用其茶湯。所以在茶湯中的農葯殘留水平是計算人體對農葯攝入量的關鍵點。 目前,在中國茶葉生產中已實行「無公害生產」;大力推廣和普及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技術,大大減少了茶葉生產中化學農葯的施用量;在茶葉生產中禁止使用一些穩定性和內吸性農葯(如六六六等);提倡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水溶解度低和易於降解的農葯和植物性農葯、微生物農葯;建立農葯在茶葉生產中的安全間隔期制度。 肯亞茶農是這樣發展起來的---N icholas N ganga (肯亞茶葉局主席) 在肯亞獨立時,沒有出口茶葉的小農戶,到了2004年,小農戶出口的茶葉佔全國茶葉總出口量的60%以上;餘下的部分為早已建立的大型茶葉生產者出口。小農戶種茶的發展,使茶葉成為肯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並且使高利潤的園藝和旅遊業部門分別退居到第二和第三位。 肯亞的小農戶種植茶葉,對於小農戶的農村發展和公營企業而言是一種突破。「肯亞茶葉發展局有限公司」作為管理近50萬種茶小農戶的惟一機構,成功地將資源融入小農戶茶葉生產渠道,在全國建立了54家茶廠。 雖然KTDA(肯亞茶葉局)只是負責茶葉這一個作物,但是涉及生產系統中的方方面面,諸如信貸、提供服務、苗圃、運輸、加工和小農戶產品的營銷等。 為確保現場管理人員和茶農們為同一目標協力工作,管理層和現場工作人員都必須對工作結果負責。過去小農戶的管理機構,即當今的KTDA ,確保國內外的力量都要最大限度地運用到增加茶農們的收益上。現場人員的表現受茶農們和他們總部上司們的監督。茶廠的整體表現決定茶農們的收益,而茶農們的收益反過來又反映出世界茶葉的價格。過去,政府和出資機構要KTDA 的管理階層對其負責;而私有化之後, KTDA就對小農戶們選舉出的總部和工廠一級的主人們負責。 茶葉行業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是小農戶茶葉企業發展中的又一個里程碑。這是肯亞政府所採取的旨在發展茶葉行業的步驟,這已經實行多年了。現時的 KTDALTD成立於2000年5月,當時政府通過與財產保管人協商制定了相關政策,並據此對茶葉行業進行了大的改組。 在這一機構改革中,原來在KTDA 和政府控制下建立起來的小農戶茶葉工廠管理層,現在正式移交給小戶茶農們自己選舉出來的工廠和公司董事會。過去屬於政府的監察機構也移交給茶農們的公司,變成了茶農們及其工廠公司提供服務的機構。 關稅調整改變了茶葉供貨國的地理分布--R am az C hanturiya (俄羅斯茶咖啡生產商協會主席) 早在4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飲茶了。飲茶的傳統在俄羅斯的形成是有其客觀原因的:俄羅斯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會地帶。長期以來,俄羅斯的發展一直深受歐亞各國的影響,尤其是東方鄰邦,也是茶葉的故鄉--中國的影響。 從1997年開始,俄羅斯茶葉的年消費總量一直穩定在15萬-16萬噸之間。而俄羅斯茶葉人均消費量為每年1公斤。1997年,得益於俄羅斯聯邦政府將茶葉進口關稅細化等一系列及時有效的措施,俄羅斯茶葉分包裝業在短期內迅速得到恢復。 俄羅斯茶葉市場上的主要運營商均在俄建立了現代化的茶葉分包企業。與此同時,茶產業的投資總額也超過了1.5億美元,到2004年底,俄羅斯茶葉市場總量達到16.6萬噸,總金額約為10億美元。俄羅斯消費者對茶消費習慣仍未有太多變化: 93%消費的是紅茶,7%是綠茶。俄羅斯進口的茶葉中,有77%,是原茶,這些原茶均在俄境內進行分包裝。一次性沖泡的袋茶消費需求的增長也促進了俄羅斯茶葉市場總值的增長。目前,一次性沖泡袋茶的市場值占整個市場總值的24%。 俄羅斯關稅的調整改變了俄羅斯茶葉供貨國的地理分布及進口品種的結構。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茶葉的主要供貨國只有兩個,即印度和斯里蘭卡,而且當時進口的主要是小包裝袋茶的話,那麼現階段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俄羅斯茶葉供貨國的名單也在不斷擴大,而印度在這個名單中已經不能再保持領先地位。俄羅斯又開始以進口原茶為主。 截止到2004年,俄羅斯完成茶葉進出口的關稅政策改革。目前,俄羅斯在茶葉進出口方面實行如下:5%---原茶;20%,但不少於0.4歐元---盒裝茶;20%,但不少於0.8歐元---袋裝茶。俄羅斯茶葉市場主要由幾大公司控制:「阿瓦龍」、「阿赫瑪特吉」、「TD格蘭特」、「五月」、「奧里米特萊特」、「龍尼列維爾」。上述公司的營業額均佔俄羅斯市場總額的80%。 中國茶葉出口面臨的問題----曹緒岷(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 1、企業科技創新實力較差,經營模式較為落後,面對國際上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的沖擊,處於競爭劣勢。 2、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低,許多出口茶葉屬原料性的散裝初級產品;自有出口品牌、名牌少;競爭局限於以價格競爭為主。 3、中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勞動力成本上升,將增加中國茶葉生產成本,低成本優勢將逐漸減弱。 4、對歐、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市場開拓、發掘不多,對有中國特色的各茶類產品廣告促銷宣傳力度不夠。 5、近年來,個別國外媒體對我國個別茶葉的質量問題廣為渲染,引起消費者的恐慌,對我國茶葉的聲譽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2001年7月歐盟新的農殘檢驗標准在一定時期內制約了我國茶葉擴大出口;此外,對茶葉中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屬含量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已將其列為檢驗項目。歐盟、美國、日本都將實施更加嚴格的茶葉檢測標准。這些都向我國出口茶葉生產和貿易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㈡ 白茶也要被炒嗎
?茶葉品種繁多,價格高低不一。圖為在深圳一家茶葉店裡,顧客在選購茶葉(資料照片)。?
?以前,白茶就是普通的出口茶,但這兩年白茶價格一路飆升,連我們也想不到。」8月3日,在羅湖茶葉市場,一位老茶商泡著白茶感慨道。
?先有普洱,再有大紅袍,又有黑茶,眼下的新寵成了白茶。深圳商報記者走訪茶葉市場發現,茶葉市場在去年回復平靜之後,部分茶葉價格步入下行通道,但不為人熟知的白茶卻逆勢上漲,等級不一的白茶價格增幅均在五成以上。但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不少消費者分不清何為白茶,茶商對白茶價格分類標准說法不一。深圳茶葉流通協會表示,目前深圳的白茶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雖然其價格節節攀升,但大多茶商仍持觀望態度。
?什麼是白茶?連茶商都說不清
?網路介紹稱,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是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屬輕微發酵茶,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以及雲南景谷、江西靖安等地。在福鼎民間,對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認為越陳的白茶,葯用價值也就越高。
?在采訪中,深圳商報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甚至連茶商都無法說清「什麼是白茶」。抱著對白茶的一知半解,家住羅湖區太白路的蔡小姐不久前在一家茶葉商店裡買了一斤3000元的「白茶」。「我問老闆,這是不是白茶,老闆說是安吉白茶。」蔡小姐挺困惑,幾千元一斤的安吉白茶沖泡出來的「白茶」,茶色和「綠茶」極為相似,茶香、茶葉形狀都有綠茶的身影。
?安吉白茶是白茶嗎?7月29日,記者走訪深圳羅湖區茶葉世界一探究竟。在茶葉世界,記者走了一圈發現,幾乎所有的茶葉批發商都聲稱有售白茶,有幾家大型批發商在櫃台顯眼處擺出了「老白茶」的茶餅,也有專門銷售安吉白茶的批發商。在一家專門銷售安吉白茶的批發店裡,店員告訴記者,安吉白茶是綠茶的一個分類,不屬於白茶類,至於白色,是因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但在一些茶葉零售商店,一得知記者想要購買白茶,不少茶商都向記者推薦「安吉白茶」,並未對白茶品種進行較細致的分類。
?到底哪些是白茶?白茶有何種分類?在一家擺放有「老白茶」茶餅的茶葉批發商店內,店主告訴記者,白茶大部分都銷往國外,很少量的白茶才內銷,導致很多中國茶客都不知白茶為何茶。市面上真正屬於白茶的主要有幾種,一為白毫銀針,又稱牡丹王、白茶王,原料全部是茶芽,製成成品茶後,形狀似針,白毫密被,沖泡後,白毫銀針都會呈現挺立束狀,屬白茶中最名貴的品種;一為枝連葉的壽眉,又稱白牡丹。
?過去無人問津,大多用在酒樓
?在茶葉世界裡,記者以顧客的身份咨詢了幾家茶行後了解到,去年白茶中的上品白毫銀針報價每斤200元到400元之間,今年其報價基本都在每斤450元到700元之間,而品質上乘的壽眉報價每斤也要200元到400元間,去年其報價為每斤100元左右。
?批發商郭先生告訴記者,相較前幾年,白茶價格漲幅確實較大,「四五年前,這種白茶無人問津,只是作為出口茶賣到東南亞、英國,或者我們自己儲存一點來喝。這種出口茶大多用於酒樓,是我們看不上的茶,幾十塊錢甚至十幾塊錢,當時基本上只有香港人在問,大陸這邊沒有人問。但這兩年,宣傳白茶的多了,價格突然漲了,去年每斤白毫銀針價格為200多元,今年就已經有500元以上,甚至有的報價700元,漲幅在50%以上。」
?郭先生直言:「現在市面上高價的老白茶大多反而是香港那邊帶來的,或者茶商將自己儲存的多年老白茶重新拿出來高價售賣,尤其是七年以上的老白茶少之又少,價格奇高。」但郭先生坦言,「其實只有中高端品質的白毫銀針漲幅明顯,貢眉、壽眉的低端產品,價格上升並不明顯。」
?8月4日,深圳市茶葉流通協會向記者確認白茶價格逆勢上漲的事實。據介紹,根據之前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14年中國茶產業形勢報告》顯示,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國內很多高檔名優茶價格在2013年都出現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間。以龍井茶為例,去年每斤800多元的明前龍井,現在僅要650元,每斤1000多元的龍井茶今年降至800~900元。 白茶中的上品福鼎白茶在2013年和2014年兩年中逆勢上漲,2013年漲幅30%,今年漲幅50%。
?為何逆市漲價?各有各說法
?每每問及白茶逆勢漲價的原因,茶商都各有說法。有的茶商認為,相對於綠茶、紅茶,白茶的價值一直被低估,現在其價值被重新發現,可能和它具有降血脂血壓等保健功能有關。也有茶商認為,今年的白茶行情和茶青漲價有關。
?深圳市茶葉流通協會回復記者,2013年福鼎茶葉產量2萬噸,其中僅有6300噸屬於地道的白茶品種,占當地產量不到1/3。今年白茶頂級產品白毫銀針品種的茶青每公斤上漲70~80元,按照每斤成品茶需要4~4.5斤茶青計算,頂級白茶價格每斤增加在200元左右較為正常。在福鼎茶葉產區,2014年屬於年外春,春季較往年來得遲,同時年初雨水較多,加上年後氣溫偏低,因此今年春茶發芽時間較遲,採茶時間也比去年推遲了半月左右,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隨著對白茶的關注和研究,白茶保健功效開始得到人們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民間「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當地政府部門推廣力度加大,綜合因素下推動了當地茶葉價格上漲。
?經營了十幾年茶葉的茶商潘女士坦言,她也無法確定白茶漲價的主要原因,「各種原因都有,但也跟品牌背後的推廣有關,各種新聞、廣告都在宣傳炒作白茶和它的保健功能。除此之外,幾年前,福鼎白茶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十大名茶,名聲大噪,自然就有不少人關注到白茶,價格自然就上來。」
?在福田區茶宮經營茶葉的胡女士告訴記者,白茶類似普洱茶可以長期儲存,時間越長口感越好,具有收藏價值,「只要涉及收藏,這類茶品就會脫離消費品,更像是金融產品。這種投資保值功能炒作得多了,價格也會出現大范圍的浮動。」
?茶商多在試探,對後市觀望
?白茶究竟有多熱?深圳商報記者走訪了羅湖的茶葉世界,也在福田茶宮、南山茶葉批發市場做了一番實地探訪。記者發現,雖然說得很火,但做白茶生意的商戶並不多,茶宮就只有一家商戶有售「白牡丹」等白茶茶餅,南山的茶葉市場也只有三四家商戶供應白茶,其他商戶需要時就到這三四家商戶拿貨。
?在零售市場上,記者走訪了八馬茶業、華祥苑茶業等,八馬茶業表示,因為白茶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消費群,所以暫時沒有銷售白茶。華祥苑茶業則是把白茶擺放在一個角落櫃台里。茶宮售賣白牡丹的商戶胡女士告訴記者,白茶價格雖然上漲,但是他們投資量不大,只是試探市場。目前看來,市場反應並未如當年的普洱茶、大紅袍般瘋狂。前述茶商郭先生說,因為白茶市場仍在培育,他們不敢進貨價格太高的老白茶,現在只售三四年的老白茶。對於後市,他表示:「紅茶和白茶用的都是茶芽,紅茶價格回落,白茶價格上漲,肯定有不少茶農會轉戰白茶,到時候供應量上來,難保價格不會回落。」
?深圳市茶葉流通協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如今的茶葉市場日趨成熟,茶商和茶客也能較理智地看待市場的變化,因此,即使有炒作,白茶也不可能復制大紅袍和普洱茶當年的風光。
?從收藏投資角度,也有收藏人士提醒,購茶須理性,切勿盲目投資。無論是沖著老茶的升值空間還是想獨享口感,都不能盲目跟風,一定要親口品嘗後再考慮是否購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