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宜家送貨交9000元是真的嗎
沒有這么貴吧。
美宜佳是整個便利店行業裡面開店最多的連鎖公司,這點毋庸置疑。它主要紮根於廣東地區,現在在向全國各地擴張。其他各省的情況暫且不表,單單說下湖南長沙。美宜佳是16年初進入湖南。美宜佳在長沙有二百多家店。目前的店以社區店為主。公寓店,學校店,寫字樓店比較少,而且多為直營店。在湖南市場上,美宜佳的競爭對手主要是新佳宜,匯米巴。像千惠雖然比較多,但是已經是強虜之末。today .有家很高端,但是靠融資才能把規模做起來。而且這兩家品牌的投資風險大。新佳宜已經在湖南市場做了十多年,門店數也達到了1600多家。算是地頭蛇。好位置的商鋪被他們占據。而且因為在當地與各界關系較好,拿鋪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對於便利店行業來說,選址的重要性應該有百分之七十。另一方面,公司的運營支持與加盟客戶本身的經營能力當然也十分重要。對於美宜佳而言,投資這個品牌要比其他兩個(匯米巴,新佳宜)要大。
原因在於它本身的投資款項,包括加盟保證金,設備費用,裝修費用,都相對來說要高。其次美宜佳的拿鋪成本要高。因為美宜佳主要以轉讓其他店面的方式開店,這個轉讓費是必不可少的。平均來說,有14萬左右。投資款項的增多,導致投資回報周期的增加。雖然一般宣稱是二年左右。但是實際情況卻沒有那麼理想。存活率,美宜佳的店存活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在當地的知名度。美宜佳因為進入長沙市場還只有二年多,而且店面數目也有限,加上形象度高的店數目就更少。導致了知名度不高。從而導致品牌優勢也不突出。商品結構。美宜佳的鮮食與匯米巴和新佳宜比,不具備優勢。
Ⅱ 美宜佳和新佳宜哪個好
美宜佳。美宜佳是整個便利店行業裡面開店最多的連鎖公司,這點毋庸置疑。它主要紮根於廣東地區,在向全國各地擴張。其他各省的情況暫且不表,單單說下湖南長沙。美宜佳是16年初進入湖南。美宜佳在長沙有二百多家店。以社區店為主。公寓店,學校店,寫字樓店比較少,而且多為直營店。湖南佳宜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以連鎖便利店特許經營加盟為主,集設計裝修、物流配送於一體的連鎖便利店經營管理企業。
Ⅲ 便利店未來發展情況如何能掙錢嗎
便利店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經濟足夠發達、臨街商業資源豐富、人口教育和收入水平更高、生活節奏較快、消費習慣更現代的城市,便利店才能有生存發展的土壤。
目前全中國最符合這些條件的城市或城市群非北京天津、江浙滬和珠三角地區莫屬,其次則是長沙、武漢、成都、重慶等中西部新興城市群。
未來便利店的戰場將越來越聚焦於社區周邊的服務支持,而便利店的形態也可能出現新的變化。
在傳統線下零售越來越不景氣的當下,便利店似乎成為了一股清流。根據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布的《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便利店在2015年實現了超過13%的增長,幾乎是2014年增速的兩倍。便利店一時間成為創投關注的一個熱點,「奧德利便利店」、「全時」等新興便利店品牌平地而起,甚至連做電商的京東也提出了在農村市場開百萬便利店的計劃。便利店如何能夠成為未來中國零售市場的新藍海呢?我們還是得從便利店的歷史、運營和現狀來分析。
以7-11為代表的現代零售便利店創造於美國,興盛於日本和港台地區,並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大陸。這樣的便利店通常位於居民住宅區、學校、客流量大的繁華地區以及加油站,經營面積在50-150平米不等,最大不會超過500平米,經營品種多為食品、飲料,以即時消費、小容量、應急性為主,有收銀台和收銀系統,每天運營時間超過16小時甚至是24小時,大都是連鎖經營。
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便利店逐漸分化出了兩種類型:一種是以7-11、全家、奧德利、喜士多等為代表的中高端便利店,另一種則是以美宜佳、十足便利等本土便利店為代表的大眾便利店。
這兩種便利店最大的差異主要存在於經營模式和品類管理上。雖然目前這兩類便利店都開放加盟,但是前者對於加盟的要求更嚴格,也會將自身成熟的經營模式完全移植到各加盟店中,供貨渠道統一,物流冷鏈保障強大,標准化程度更高,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更高;而後者的管理則更鬆散,店主經營的自由度很高,店與店外觀看似一樣,但是走進去看到的產品陳列可能完全不同,這樣的便利店更像是傳統雜貨店的升級,在標准化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那麼便利店在中國零售市場上發展的空間有多大呢?筆者分析如下:
首先,中國適合發展便利店的城市數量會越來越多。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人均GDP超過10000美金便利店就會進入爆發增長期,可以達到平均3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的密度,中國目前很多省會城市或是經濟活躍經濟區的人均GDP已經達到,未來預計到2020年更多的城市可以達到10000美金,而目前便利店密度遠沒有達到這一數字,因此便利店發展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除了GDP這一因素以外,城市的臨街店鋪資源、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也十分重要。伴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集約發展呈現,很多商鋪資源會出現。而且隨著90後00後的消費崛起,新生代更易於接受。
2016年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
數據來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本次調查的城市共計36個,涵蓋中國大陸除拉薩市以外的30個省會城市、直轄市,4個計劃單列市和兩個其他城市。指數的核心數據為連鎖品牌化的便利店數量、便利店數量的增速、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及政策支持力度。
綜上所述,只有經濟夠發達、臨街商業資源豐富、人口教育和收入水平更高、生活節奏較快、消費習慣更現代的城市,便利店就會有生存發展發展的土壤。放眼望去目前中國最符合這些條件的城市或城市群會越來越多。
市場雖然很大,但是進入的品牌也會越來越多,競爭也會越來越強。筆者認為,未來便利店的戰場將越來越聚焦於社區周邊的服務支持,而便利店的形態也可能出現新的變化。例如家樂福在上海試驗的CarefourEasy,奧德利-新便利,從服務時間和販賣的鮮食來看更像是24小時便利店,但是從店鋪的面積、品類來看,則更像是社區超市,這也許是未來便利店升級的一個方向。
另一個方向則是接入更多的資源與服務,同時升級店內環境,讓便利店成為人們在繁忙都市生活中值得駐足休憩的場所,而不僅僅是以往買完就走的模式,從而帶來更多的流量和銷量。例如拿上海全家和廣州奧德利便利店為例:兩則都在做門店服務上升級改造,除了進一步加強鮮食的地位之外,將就餐區進一步升級為迷你咖啡店,並伴隨一系列市場活動提升店中店品牌的知名度。另外店內硬體上也增加了像充電口、掃碼積分優惠區等人性化服務,同時還增加了現場線上下單第二天店內提貨的服務,無形中擴張了自己的品類覆蓋。對於便利店十分重要的飲料冰櫃,也增加了更加智能化的識別屏幕,拉近了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並且可以進一步積累到更多的消費數據,為優化產品配置提供了數據支持。
各大便利店品牌越來越意識到標准化、規模化的重要性,同時資本的介入和本土零售人才的成長也讓便利店有了升級的硬體和軟體支持。
如果說便利店在中國發展的前20年是野蠻生長的話,接下來的5-10年則將進入競爭升級、優勝劣汰和資源整合的階段。只有塑造差異化經營的方向,才能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