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順德特產 順德特產有哪些
1,大良牛乳
大良牛乳是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出產的一種牛奶製成品。本來是附近金榜鄉的特產,形狀為圓片,故也稱金榜牛乳餅。
當地人在水牛奶里混入食醋和食鹽,使牛奶蛋白凝固,後再用模壓製成比較脆的圓片狀,再與鹽水一起入樽出售。大良牛乳的味道咸中帶微甜味,通常都與廣東粥混合一起吃。也有人沖熱水喝。
2,南乳花生
南乳花生是廣東特產,為清末廣州一個叫「盲公德」的盲人所首創。南乳又叫紅腐乳,是用紅曲發酵製成的我國特產豆腐乳,以開胃消食、風味獨特著稱。
3,盲公餅
盲公餅是廣東省佛山市特色傳統名點之一。由於它是由一盲人創制於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年),因而得名盲公餅。
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盲公餅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餅內所夾的豬肉,其製法更為美妙精巧,用幼細白糖腌藏數月(最少數天)才取出配製。
4,魚皮角
魚皮角是廣東順德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它馳名南粵,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嶺南小吃雲吞據說是由餛飩演化而來,但形狀和吃法略有不同。魚皮角的特點是潔白鮮嫩,香滑爽口,久煮不爛。
5,大良蹦砂
大良蹦砂最早出現在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創始人李禧製作的蹦砂以其甘香酥化,風味獨特而為人推崇。
2. 有關「順德美食——廚出鳳城」的介紹
順德是粵菜的發源地之一,那裡不僅是美食之鄉名菜小吃遠近聞名,而且大廚輩出,廚師的素質非常高。所以才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的說法。
以下為網路收集資料:
在珠三角一帶,順德美食的名氣最大。以往早有「食在順德,廚出鳳城」之說。
名菜小吃遠近聞名
順德廚師的整體素質高,到處都有美食的蹤跡。光是雞就有多種不同的烹任手法,出名的就有桂州南橋的鹽局雞、勒流山莊的白切閹雞、順府餐廳的四杯雞等。順德近年來還評出了十大金牌名菜,包括大良野雞拼鍋貼牛奶。均安煎魚餅、順德魚腐、金榜牛奶炒龍蝦球、菜遠炒水蛇片、秘制網鮑、菩提雪衣上素、一品海參等。光聽名字,已教人垂涎。
值得一提的還有順德的小吃,如大良的雙皮奶、南乳花生、南乳崩沙、鳳城的金榜牛乳、龍江煎堆、樂從倫教糕等,都遠近聞名,為食家津津樂道。
港澳食客釧情勒流美食
說到順德勒流,港澳食客無人不曉。據當地人介紹,香港食客到順德,總要駕車專程入勒流「吃餐勁」,有時是兩至三人,有時是整整一個旅行團。
這里的菜軟炒水蛇片是順德的金牌名菜:蛇肉色澤雪白、肉質爽甜不韌、鮮美可口。據說,水蛇片之所以不韌,關鍵是新鮮,把蛇肉起肉後,最好即炒,否則半個鍾頭後,肉質就大打折扣。這里的煎焗甘魚也很特別,由於是煎不是炸,所以,魚能保持一定水分,吃起來特別鮮美,此外,煎焗魚嘴、勝瓜魚頭湯、燒鵝都是這里的著名菜式。
集北水蛇粥一條街
順德龍江集北,是廣州和四鄉食客覓食的必到之地,這里的招牌美食是水蛇粥。在集北水蛇粥食街的兩邊,一溜都是水蛇粥店;可謂名符其實的水蛇粥城。這些粥店都有一定的規模,最大的可以擺四五十張大桌,供500多人進餐,最少的也有二三十張桌。
據最早開水蛇粥店的醉記老闆介紹,這里的水蛇粥都是即點即做,客人在蛇籠中挑選好蛇後,送到廚房即 即煮,買多少水蛇煮多少粥都是顧客自便。這里的蛇有三種規格,各種規格的蛇相差5至10元,除水蛇外還有其他蛇可供選擇。粥城內還有粉面、油菜等供應,也可以把挑選購買的蛇做成椒鹽蛇碌、白灼蛇等。
http://www.chinafoshan.net/history/3h/200211270030.html
中華民族是一個最講究吃的民族,個個會吃,人人善吃。粵菜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很受歡迎,而對於粵菜的形成,有兩個城市起著關鍵的作用,那就是廣州和順德。「食在廣州,廚出鳳城」形象描繪了廣州和順德這兩個城市的特點:在廣州,「吃」不僅是一種生存的本能與需要,而且被升華為一種技巧、一種藝術;而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國廚師之鄉」,每一個順德人都能夠能「炒幾味」。
「食在廣州」名不虛傳,廣州人愛吃的特點在人均用餐支出這一指標上表現得特別明顯。據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居民人均用餐支出達一千七百五十四元人民幣,明顯高於國內其他大中城市。比居第二、三位的上海市和北京市均高一點六倍,比居末位的哈爾濱更高出一十九點一倍。
目前,廣東省恩格爾系數平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也就是說,食品支出目前占居民家庭支出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一個普通的廣州人能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動聲色,比例完美地在「吃」這個活動上創造經典。從早茶的蝦餃燒賣開始,他可以從容不迫地過渡到午飯;然後不著痕跡地轉入下午茶,再長驅直入到晚飯,最後一路勢如破竹地「直落」至宵夜,二十四小時吃不停歇。
特別是廣州的湯,已發展成了一種帶有濃郁當地特色的文化,即使沒有名貴的湯料,單是幾個小時的煲煮,也足以讓湯變得香厚醇鮮。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廣州美食名揚在外,而粵菜廚師就不可不提順德了。據統計,在全國51名中國烹飪名師中,順德佔了9位,並有廣東烹飪名師14位、廣東優秀青年烹飪名師17位。順德人全民皆廚,廚師隊伍十分龐大,根據順德飲食協會統計,目前順德區經注冊的大小酒樓有近5000家,從業人員超過十萬人,其中專業廚師有2萬人,經過培訓結業或考證達標者超過1萬人。另外,順德每個鄉鎮甚至每條村都有當地百姓極具「原創」特色的地方菜式,例如「大良污糟雞」、「倫教霞石松皮雞」、「羊額燒鵝」、「均安煎魚餅」等等。
在美食之風的熏陶下,順德幾乎人人皆廚,個個都喜歡自己下廚來幾下。很多名菜都從家庭中流傳開去的,就連一些高官也精於此行,比如在順德民間流傳甚廣的「市長鵝」就是出自於原佛山市常務副市長歐陽洪先生之手。據歐陽洪先生稱,每逢外出開會回來,他都會親自到廚房中做一兩道菜。忙於政務的高官如此,一般專事廚房的家庭主婦或烹飪愛好者更是如此。順德人對順德廚師的構架作了如此描述:鳳城廚師有如寶塔的塔尖,而寶塔的基座則是烹技不俗的家庭主婦,善於烹魚的魚塘公和普通烹飪愛好者;寶塔的第二層是鄉村廚師和上門包辦筵席的流動廚工以及食家。
有了這么多有名的廚師,廣東人對吃就更加潑辣與大膽了。聽聞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汽車都可以入廣東人的食譜。麻雀、鷓鴣、穿山甲、蝙蝠、海狗、鼠、貓、狗、蛇、猴、龜……超過一千種材料可以變成桌上佳餚,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餚,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近年來,廣東人在吃方面更注重健康。在少吃動物多吃植物的飲食潮流中,廣州人的愛花傳統更加發揚光大,人們食用各種各樣的花卉,食花之風在羊城興盛起來,
如今的廣州人不僅是好吃敢吃,而且變得更會吃了。「吃要吃出健康來」是廣州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如今,綠色食品成為了廣州人的最愛。在一些超市,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消費者對標有無公害、無污染的蔬菜、雞蛋等食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目前,廣州市政府全力構築五大安全體系,將食品放心工程的建設作為城市管理的一個品牌來經營,賦予「吃在廣州」新的內涵。
http://gb.chinabroadcast.cn/1321/2005/08/19/[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