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夫大盤雞的做法
材料
三黃雞一隻,土豆2個,胡蘿卜一個,青辣椒2個,紅辣椒2個,蔥,姜,蒜若干,花椒一把,紅干尖椒10個,八角兩個,桂皮兩小塊,鹽,料酒
做法
1.把雞切成小塊兒。土豆、胡蘿卜、青紅椒切塊,把各種料備好
2.鍋燒熱加油,油要多些,把土豆塊炸七分熟撈出。油留鍋內
3.鍋內油燒熱,把花椒炸透撈出不用,鍋內留有麻味的油
4.放入蔥姜蒜,紅干尖椒炒出香味,放入雞塊翻炒幾分鍾,放醬油和水(水一定要一次放夠)
5.加白糖,鹽,料酒
6.開始燜15分鍾。(因雞的老嫩程度各異而定吧)
7.放入胡蘿卜塊繼續5分鍾
8.放入土豆,繼續小火煮到土豆熟為止,中間不要翻炒得太勤了,因為那樣土豆會碎的
9.放入青紅椒塊。翻炒至青紅椒斷紅後,可以出鍋了
B. 你身邊回村創業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創業就像賭博,十個有九個虧,回農村創業,無非就是搞大規模養殖或種植。我的一個堂弟就選擇了回村養鴨,兩年多過去了,敗光了家產,給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堂弟16歲就出廣東打工。工廠,工地,他都做過,十足的老江湖了。可是,咣咣當當,打工十幾年,人也到了30多歲,錢卻沒見有幾個,老婆全職在家裡帶三個小孩,壓力也甚大。
也許是厭倦了替人打工的生活,堂弟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怎麼創業發財。剛好,村裡以前放牛的空地上架起了太陽能發電器,現在那裡有水有陰,正是養鴨的好地方。
堂弟見此,無比興奮,心想:這么好的地勢,不利用起來,簡直就是浪費。而且村裡的支書也說過,不管是誰,只要有想法的都可以免費用這地方,不收一分錢地租。
就在前年,堂弟辭去了工作,回到村裡,准備大幹一場。他父母,老婆知道了他的打算,都極力反對。他的父母說: 回來農村創業,沒見過有人成功的,能做,別人早就做了,也輪不到你,何況養殖風險也大,來個禽流感什麼的,一死就是一大批,防都防不住。
他的老婆甚至以離家打工,以後不回這個家的理由,勸阻他不要搞養殖。
可任家人怎麼反對,堂弟主意已定,非要把鴨養起來不可。其實,他對養鴨也有研究過,鴨的成長周期短,45天可以出一批,批發價,一隻鴨的利潤有7-10元。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沒經驗,可以一批養2000隻,等技術成熟了,再擴大規模,總有一天,自己會變成養殖大戶。
堂弟似乎看到了成功在向他招手,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由於沒經驗,第一批鴨苗2000隻,等到可以賣出的時候,只剩下700隻,錢沒賺到,只是回本,這也是堂弟意料中的事這。不過,這一批鴨,也讓堂弟知道了如何育苗,如何給鴨子打針下葯,預防疾病。
堂弟養鴨就像摸石過河一樣,一步一腳印,鴨子的價格也像股票一樣,不時的浮動,有高有低。高時,一批也能賺個幾千塊,低時,也虧不到哪去。如果沒有什麼天災,堂弟想過會這樣子一直養下去。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席捲全國的疫情在年底爆發,道路封鎖。此時堂弟養鴨的規模已經擴大了1萬只,鴨子沒了銷售渠道,只能一直耗著,成本也是越來越高,上萬只鴨子一天就要吃掉大幾百塊的飼料。
最後耗不起了,不光是堂弟,全省的養殖戶只能選擇賤賣,價格低到了嚇人的地步。100塊錢,就可以買到4隻六七斤重的鴨子。
幾個月的疫情,就讓堂弟虧掉了所有。
等疫情過後,堂弟還是不服輸,他覺得自己是因為運氣的問題,剛好碰到有天災才會虧。之後又堅持養了一年,還是賺不到錢,而且還欠下了一屁股債。
就在今年,堂弟選擇了出來打工還債,每個月還幾千。他的老婆也像她說過的話,出去打工了兩年多,一直沒回來過。
回村創業,真的什麼都不好做,特別是養殖業。家財萬貫帶毛不算,這是老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不信老人言,總會吃虧!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農村是個大舞台,隨著農村振興戰略和扶貧政策的實施,為農村注入了很多的新鮮血液和活力!
總得來說,回農村創業有四點重要的優勢:
一個是地域廣袤,地方多,農村有山有水,地方多,適合建立企業,好多城市裡不讓開的企業。在農村可以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樓台先得月!
二是閑散人員多,適合做一些收工作坊和計件的工作!農村的留守人員也多,尤其是五六十歲左右的帶孫子的這類人員,有個企業,也方便他們不出門就業!
三是農村資源多,好多企業都落戶農村!有的農村能人招商引資,提供地方,人力,為了解決當地就業,低價出賣土地和礦產資源,政府提供便利措施!
四是農村優惠政策多,開辦一些養殖場之類的,政策比較寬松。可以佔用一般耕地,不用去相關部門辦理土地手續。只需和土地承包者簽訂租賃合同即可,相對於企業用地,養殖用地手續簡單,費用也低!
在我身邊不乏那些回農村創業成功的人,有好多成功人士!就比如有個姓閆的年輕小伙,他在上大學時,在城裡勤工儉學,利用網路,倒騰賣一些沙棘汁飲料。在有了一定積蓄以後,回村裡創業,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己建廠,引進生榨沙棘汁的新設備!同時在當地農村承包土地,種了好多沙棘汁!然後僱傭當地村民在地里種植沙棘汁,也解決了一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姓閆的小伙的事業蒸蒸日上,成為農村的明星人物!
你身邊回村創業的人,現在怎麼樣啦?
有個老鄉他出來打工,一直在南方打工嘛,掙了一大筆錢,可能有50萬。
他妹夫子在鎮上開了一家大盤雞店,他問他妹夫子一年能掙多少錢,他妹夫就說因為店小這都是老鄉,包席掙不了多少,一年大概也有10萬左右。
他聽了特別激動覺得在鄉下都能掙十萬塊錢吶,自己的投資五十萬絕對掙大錢。
於是,他先加盟了一個品牌店,加盟費出了8萬。(他沒干過餐飲,不懂行。)
他在縣城租了一間門面,300平米,一年的房租是六萬。
雇了六個員工,一個月又出去3萬元。
裝修豪華,並且大張旗鼓,請農村秧歌隊助興。
里里外外出去了30萬。
剩下20萬沒有撐幾個月。
他恰恰創業的時候,忽略了。大山裡的縣城,基本也要靠周邊農村人消費,農村年青人基本上都到城市裡打工。
最熱鬧的季節也不過就是臘月,正月,還有農忙時,剩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很蕭條。
農村紅白喜事,又有服務隊來上門服務。
所以他開的酒樓,因屬加盟店,消費中上等,開業繁華過後,淡季比旺季長,每天要支出,收入又有限。
最終!結業!
從新踏上打工路!
我們村有一個人,40出頭,在外面打工可能年紀偏大工作不好找,2018年從廣東回來了,他是在自家的門前開了個小鋪子。這個小鋪子裡面賣一些農村裡面的用得上的日用品、以及小百貨、糧油副食品小食品、等等反正算是小雜貨鋪吧,但是主要還是他靠五六張麻將桌賺錢,農村人嘛,沒事打打麻將,天天爆滿人很多的。據他說,一年光麻將桌收台費都有七八萬,雜貨鋪一年也可以賺個兩三萬,平常有空他還收一些農村裡面的土特產倒騰到批發市場去,人家在家就這樣乾乾也能年入十幾萬,還可以照顧家。
以全縣第二的成績走出大山,來到魔都頂尖學府求學。
別人穿梭於各大高端寫字樓, 他卻將全部心思都花在了一畝三分地上。
兜兜轉轉他還是回到了大山 ,走上「務農致富」的創業之路。
對此,90後同濟大學創業者 小柯表示樂而為之,當農民是件非常苦的事情,但他卻從中嘗到了無限樂趣。
小柯在理工科氣息濃郁的同濟校園里,開墾了現實版的「開心農場」,化身校園「農夫」,當同學們都在圖書館醉心學習研究時,他則拉起褲腿,戴上草帽,在菜地里揮灑汗水,播種夢想。
為此,他還創辦了 「築夢農庄社團」 ,帶領更多同學親近土壤,了解基本農業知識,享受種植和收獲的樂趣。每年社團招新,小柯的社團攤位前總是排隊報名人數最多最熱鬧的,不僅同學們熱烈歡迎,小柯的種地夢,也得到了同濟大學校領導的鼓勵和支持,同濟大學的那塊菜地,便是小柯爭取到的第一塊農業基地。
從大二到畢業,小柯將絕大多數的大學時光都沉浸在那裡,2013年畢業,小柯的夢想也在那片承載著希望的土地上再次起飛。
畢業後的小柯,將自己的農業基地布局在了老家的大山裡。純朴的山野之間有廣闊的天地、肥沃的土壤、純凈的水源還有勤勞的農民。
這一次,他要帶領著老家的農戶,一起將大山裡的資源推銷出去, 將無污染安全的農產品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去。
然而,小柯的赤子之心、滿腔熱血,一開始便遭到了父母的反對。父母難以理解含辛茹苦培養出來的孩子,最終卻放棄了都市的繁華,回到偏僻的大山裡,從事著農業這個在當代既不時髦也不體面的工作。 然而,小柯卻楞是以「過年不回家相要挾」一表自己回歸大山創業的堅定決心,使得父母接受了他的選擇,接受了他所熱愛的事業。
雨水混合著淚水的滋味,小柯也嘗過。創業初期,為了拓寬客源,小柯和創業的小夥伴曾經免費給同濟大學的老師送過一個月的蔬菜。碰上下雨天,小柯和小夥伴一個騎一個在後面推,將100斤的蔬菜,送到老師的手中。 正是前期的堅持和勤懇,讓同濟大學老師們成為小柯第一批也是最忠實的客戶群。
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小柯提出要 「組織起來吃上自己的特供「 ,通過訂單化天然種植,讓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得到最好的保護,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吃上純凈天然的食物,讓食品安全問題遠離我們的生活。
他說 「想要幫助到更多農民,為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盡自己一份力」 。雖然開心農場的 游戲 已經退出人們的視野,但是小柯的菜地卻一片生機勃勃。
2019年,我跟老公帶著打工創業賺的360萬回到農村,回來以後,我們只做了三件事,目前總投入150萬,每年收入在120萬左右。
2019年回老家過年,正好趕上疫情,在老家憋了三個月,回到工廠以後,發現沒有訂單,沒有流通渠道,一切都變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艱難的維持了3個月,正好老家村裡動員老公回家創業,用兩個月的時間掉廠房,賣掉城裡的房子,處理了所有的人際關系,同城市一刀兩斷,回家創業。
這決定是我跟我老公一起做的,所以不存在家人支持不支持,我倆決定了,別人就沒話說了。
說是村裡動員,其實也沒給啥好處。而我老公年齡正好合適今年我老公38歲,農村缺乏年輕人,更缺乏有頭腦的年輕人,這是其一,還有就是這些年,特別是最近5年,我倆冒頭冒的比較厲害,在村裡不能說數一數二,數三數四還是有把握的。
回村以後,老公被安排到村委里工作,這是回來之前唯一的一項優惠政策,在今年選舉的時候,我老公被選做了「治保主任」。
如果說還有什麼原因,那就是情懷,回家創業的情懷,對我老公來說可能還有點「富貴不還鄉,錦衣夜行」的味道。
1、積極發展種植業,結合我們當地的特色種植,承包土地發現黃桃種植。
我們老家有全國最大的黃桃種植基地。我跟老公回家承包100畝果園,發展種植業。
黃桃產業,我們村已經很強大了,全國15000畝土地,全部為黃桃,去年產值1.2個億,而我們村只有3000多人。
可以說黃桃種植,是我們搭上了村裡發展的快車。目前承包的100畝地,有50多畝的黃桃園,還有10畝地的大棚香椿,10畝地的大棚油桃,另外今年還種了20畝地西瓜。
就今年的情況,黃桃的價格比去年還要好,現在黃桃地頭批發價還維持在3.5元以上,最貴的桃子可以賣到7.2元。
今天早上,一共摘了50筐桃子,每筐40斤,優質果1200斤,次果800斤左右。按今天客商收購的價格,優質果5000元,次果也能賣600元左右。
從5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大概120天的時間,賣桃的收入每天都在3000-5000左右,這一項可以收入60萬。
桃園的成本投入佔到40%-50%左右,因為承包土地的費用特別低,每畝地只有區區150元,其他就只有化肥,農葯,以及人工投入。
這其中有一項,讓我很頭疼,就是套袋,50畝地,30萬個袋子,想像就頭疼。還有就是山區,30萬地桃子,10萬斤左右,從崎嶇的山路上運下來,三天兩頭中暑。
2、還有一項比較大頭的就是依託黃桃而來的周邊產業,這其中我負責的事代辦,電商我努力了兩年,發貨寥寥無幾。
全村有近20家代辦,就看誰家客戶給力。我才回家3年時間,客戶只有3人,代辦的量不足,但我感覺代辦還是可以的。
以昨天收購的二期黃桃為例,客戶讓我敞開了收,就是能收多少錢多少。
客戶給的價格每斤4.3元,我給種植戶的價格在3.8-4.2元左右,一斤的利潤可以有2-5毛錢。
昨天一共收了,600箱,大概18000斤左右,平均價格4元,每斤的利潤0.3元,所以昨天我賺了5400元。
以前客戶來收購桃子,還有先走貨後付款的。但村裡人被騙的次數多了現在都是現款,沒有錢收不到桃,這樣對我來說這份錢旱澇保收。
當然,這個買賣不穩定,如果正好趕上下雨天,就可能沒有這么多的利潤了。下雨天桃子價格減半,好像成了潛規則。
代辦還有一種模式,客戶給多少量,比如說讓你收購200箱,500箱的桃子,按箱給你提成,現在每箱40斤的桃子,最高有 7元的提成,也是很客觀的。
干這個,我有優勢,全村年輕的小媳婦,都在給我分級,選桃,包裝,天下的道理都一樣,女人都多的地方一般比較熱鬧。
3、適當的搞了些副業,目前來看還比較不錯。
年初的時候,我老公花了18.8萬買了輛二手挖掘機,安排在鄉村振興的項目上,還有縣城裡的工地上。
這個我以前說過,雇一個挖機司機8000元每月,我們這挖機是320元一小時,一天工作8-10個小時,目前來看效益還是很客觀的。
這樣的生活,我老公活成了「老爺」,人家背地裡叫我「地主婆」。
可能我和我老公是所有回鄉創業人員當中,最不務正業的一員了。我看很多人,回鄉創業,首先追求的是規模,規模越大越好,投入越多越好,其實我不這么認為。
總結一些我們的投入,100畝地,承包費用150元。一共每年1.5萬元,大棚投資比較多一共大概有20多萬的樣子,其他的挖機投入20萬,剩下的就是人工,生產資料的投入了。即使這樣子,我們帶回來的350萬,持續投資6-8年應該沒有問題。
有很多人回鄉創業,帶100萬他敢搞300萬的規模,帶1000萬就能搞一個億的規模。
實話說,現在國內的農業並沒有產業化,更沒有流水線的操作,機械化低,現代化也不高。
沒有產業化,流水線的生產,你規模搞的越大,相對應的投入就越大,而現在農業最根本的還是靠人堆起來的,規模大,大到你控制不了,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失敗而已。
情懷是一種什麼東西?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想回鄉創業,自己富裕了回鄉帶著父老鄉親一起致富,這是一種情懷。
但 實話說,回鄉創業最不需要的就是情懷,我們是生活在物質組成的現實生活中的,依靠情懷創業90%還是要失敗!
一開始,我跟我老公也想利用自己的優勢,創建一個製鞋廠,但只在規劃里就被我否決了,那是一條必敗之路。
農業是一個大投入,低利潤,超長周期的產業,而且其中的不可控因素特別多, 說白話一點,做事情之前,用三分力,留7分後路。
我們還是說回桃子吧,這是一種三年就可以有回報的產業。當初我們計劃的是5年時間,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但真正從頭開始桃園,最少需要4年時間,從育苗,移栽,修剪,嫁接,到掛果,沒有4年見不到回報。
如果中間在有點閃失,就是5年了。第五年正好價格不好,你還是血本無歸。
所以如果你有100萬,一上來就全部投進去,那你就別幹了,堅持到最後可能會變負債。如果你有1000萬,第一年投資最後不要超過300萬,穩妥發展才是出路。
回鄉創業是一個大課題,可以這么說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我非常崇拜那些能回鄉創業的人,他們才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但如果你問我,現在是否成功了,你只能說我沒賠錢,但現在我還能控制,還能有序的發展,至於以後結婚會如何,風險我已經控制到最低了,其他的我說了不算。
例子一,和那個衛哥的例子相似。小兩口回鄉後在村裡開了個小賣部加麻將桌,一年十幾萬。去年還加盟了興盛優選,也帶來不少生意。孩子在鎮上上學,老人沒事過來幫忙看看店。小兩口瀟灑得很。
例子二,也是打工返鄉,學了些焊接技術,開了個做防盜窗防盜門的門市,近幾年回鄉蓋房的人家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例子三,打工幾年存了錢,說城裡人喜歡吃土雞,回家搞了兩個荒山頭圍起來養走地雞,技術還可以,雞販子上門收給的價格也不錯,搞了差不多三四年吧,狠賺了些錢,後來賭掉了又去打工了。
例子四,一個女的,年輕時候漂亮,打工的時候跟個老闆結婚了,後來離婚搞了些錢回來修了房子,說是回村找地方搞民宿,但每天就是到處打牌,也沒有再找。
這個問題我來說一說我身邊的情況吧,首先先在我的老家鄰村確實有人回來自己創業。接下來我就簡單的說一下他們的發展情況,先說一說這兩家創業養豬的。首先這兩家創業養豬的原來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小規模養豬,後來因為環境保護的原因不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養了。就都去離村比較遠的地方建豬舍養豬,並且規模也比原來擴大了幾倍。
其中一家規模小一點年存欄養豬四五十頭吧,而另一家的規模比較大一些。據當時建豬捨得時候村裡人說投資了一百多萬,養殖規模差不多達到上千頭豬。但是這兩家都在小規模養豬的時候積累一定的經驗,規模擴大以後豬養殖的也都很好。記得這兩家剛擴大規模的第一年都賠了錢,因為他們擴大規模之後第一的年豬價不是很高。
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賠錢就放棄了養殖,而是借錢也要維持養殖日常的開銷。第二年的時候豬價高了之後這兩家堅持就得到了回報,養豬不僅把他們投資和賠的錢賺回來之後。拋去投資賠的錢和日常的成本還是賺到第一桶金,然後緊接著就是2020年的豬價又開始暴漲。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養豬的肯定又賺到了,所以這兩家從小規模到擴大規模是轉型成功了。
最後在來說一說鄰村一個小伙回來創業養鵝,剛回來的時候只建了一個大棚養鵝。養了幾個月到鵝能出欄的時候,賣的時候是雇了我們村裡的一個大爺去給抓鵝。據大爺回來時說這小伙的第一批鵝拋去成本賺了五萬塊錢,怎麼樣這收入是不是很可觀。然後第二年這個小伙就擴大了規模又建了兩個大棚,最後還是那句老話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我們村就有一位,70初人,村裡人都叫他老張,老張從十八九歲外出打拚,前後沉沉浮浮二十多年,在外面搞建築發財了,後來在15年時生了一場重病,萬幸是靠著自己多年的積蓄治療康復了,後來就突然頓悟想到要落葉歸根,那時老張孩子也已經成家有自己的事業,不願接他的建築公司,在17年時果斷轉讓自己外面的生意回老家了。
話不多說,老張回村後先是斥巨資蓋了把以前的老房子拆了蓋了一棟別墅,設計風格很是新穎,十里八鄉的人都跑來觀瞻。然後包了50畝地,我們那包地很便宜,很多一年200塊錢一畝都沒人包,大家都出去打工掙大錢去了,他還是很慷慨的,直接按每畝一年300元來包的,鄉里鄰居很是感激。他准備先包50畝,後面再擴大承包量。
打工人挾資返鄉創業,新穎別墅,高價承包50畝地,老張一下子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經常有人拜訪參觀,他的別墅真是門庭若市,來往人員絡繹不絕。
長話短說,老張承包地第一年就虧了,主要原因就是他基本上沒種過地,承包的這幾十畝地也是請人種,但是請的人雖然是種地能手,但是扛不住老張各種指揮,最後也啥都聽他的了,不管是選種、耕地、肥料、還是農葯都由老張定了。種地雖然簡單,卻也是有技術含量的,而且跟天氣關系比較大,那年不知道是天氣問題還是種地有問題,一年種下來,老張核算一下最後賠了十來萬。
此年老張再戰,但還是賠了幾十萬,後來也養過豬,但是豬瘟爆發加上有段時間豬價下跌,最終還是賠了很多。
這樣搞了幾年到去年,老張帶回來的錢所剩不多了,他子女和老婆勸他不要折騰了。老張抑鬱得不行,心力憔悴,不過最後還是決定不折騰了,一度想再次回到城裡。不過這時我們村支書因為貪污被罷免了,一時沒有合適人選來負責村裡工作,這是鎮上和村裡想起了老張,就想請他來掛職村支書。
老張和家人討論了一段時間同意了這個安排,想著自己種地養豬不行,但是管理還是可以,可以利用自己這么多年的經營管理經驗來帶動村裡人發家。
老張上任以來,積極利用自己的關系幫村裡爭取各種資源,尤其最近小麥收割,老張聯系外面的收割機來收割,又聯系外面的小麥買家來我們那收小麥,往年我們那裡的小麥質量即使再好也總是每斤比外面便宜一毛左右,今年終於也賣到和外面一樣的價格了。村民們特別高興,老張更是高興。
從老張的經歷來看,回家創業有風險,但是只要發力點正確,總是能有另一番景象的
有大部分人都虧得一塌糊塗,感覺哪裡都出現飽和狀態,如果繼續虧錢,估計有部分人得重新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