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大刀涼皮學費多少錢
製作方法:
1、500克麵粉,3克左右的鹽,和成面團,蓋上濕布醒30分鍾左右
2、將上述所得面團放在一大容器里,加適量水,開始洗麵筋,在水中不停的揉捏面團,待容器里的清水混稠時,將其用濾網濾到另外的容器里
3、洗五六遍左右,直到水不再渾濁,剩下那一下塊黃黃的東東就麵筋啦,在麵筋里加點發酵粉抓勻,上蒸屜,足氣蒸20分鍾,晾涼後切片(PS:也可以不蒸,用油炸下,然後炒著吃,味道也不錯)
4、然後就是所得麵糊啦,讓其靜置分層,一般至少要沉澱3小時,偶是頭天晚上洗好,第二天才蒸的,麵糊沉澱的時間越長,做出的涼皮兒越筋道。
5、沉澱完成後,把上面的清水倒掉,用勺子把下面的沉澱攪勻,就可以蒸了。
6、鍋上火入水,待水沸,往模型(有專門蒸涼皮的模子,偶用的是曲奇餅乾的盒蓋,效果還可以)里刷少許油,舀一勺麵糊倒入,麵糊的多少由個人掌握,喜歡厚一點兒的涼皮兒就多舀一點兒,反之則少一些,把模型里的麵糊盪勻,讓模型底部均勻的蓋上麵糊。然後把模型放入開水鍋中,蓋上鍋蓋。燒開後轉小火,將盛有麵糊的盤子放進去,小火蒸3分鍾即可。
7、在水池中蓄一池涼水,把模型放在里邊漂著。也可以把模子倒置,用冷水直接沖其底部,這樣效果 要好些, 等涼皮兒完全涼透,表面刷一些油,就可以慢慢剝下了,按自己喜好切成條就好了。
⑵ 涼皮、涼面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大米麵皮或小麥面
涼皮
全國各地都有涼皮這種食物,但是以陝西最為出名。
涼皮,是陝西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故稱陝西涼皮。陝西涼皮分為大米麵皮和小麥麵皮兩大類,以大米麵皮最受歡迎 ,故又稱米皮,一般人們提起涼皮就指的是大米麵皮,而且專指陝西涼皮 、西安涼皮 、戶縣米面涼皮 、秦鎮涼皮。這是因為陝西戶縣秦鎮是大米麵皮子的發祥地,尤以薛家老店歷史最為悠久 ,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市薛昌利大米麵皮快餐連鎖有限公司。 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秦鎮大米麵皮子。後因戰亂失傳。
清朝宣統二年(公元 1910年),薛昌利祖父薛守信根據歷史傳說試蒸涼皮,一舉成功,生意紅火,鄉鄰紛紛效仿,使秦鎮大米麵皮子一時名播四方。解放後,薛昌利父親薛林財擔任生產隊長,帶領社員以搞集體副業為名,在秦鎮、餘下鎮、戶縣縣城、長安縣城、咸陽市等地經營麵皮,使秦鎮大米麵皮子這一傳統小吃得以續傳,史為第二代涼皮傳人。
在西安風行的米皮以秦鎮大米皮為首
秦鎮米皮
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時,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歷史淵源: 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年關中大旱,灃河缺水,戶縣秦鎮一帶稻子乾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還催逼納貢大米,坑得大家無法只好在田裡挖井澆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長出了稻穗。可收割後碾成大米又小又乾巴,根本沒法向皇帝納貢,大家正在發愁的時候,有一個叫李十二的,用這種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麵皮,大家吃後個個稱奇。於是,李十二帶著麵皮,和納貢的大米到咸陽。秦始皇見貢米又少又差,傳旨問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雖差,卻能釀出佳食,今奉上麵皮,望萬歲試嘗。」秦始皇吃了麵皮。其味道甚美,頗感稀奇,這才赦了眾人之罪,並讓李十二天天蒸上 幾張麵皮供他食用。後來,李十二在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鎮一帶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在這天總要蒸上些麵皮。這個風俗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成了戶縣秦鎮馳名的小吃。
現在在西安風行的大多已米皮為主,全國傳統名小吃中的陝西涼皮既是米皮,其特點是米皮質地柔軟,口味濃郁。
在西安流行的麵皮有漢中擀麵皮、岐山擀麵皮以及回民兄弟的麻將涼皮多種
漢中涼皮
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製作時,將磨碭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岐山擀麵皮
岐山縣製作的最佳。製作時,將小麥粉洗出麵筋,把澱粉擀成薄餅,上蒸籠蒸制。製成涼皮既軟又粘。調料以岐山當地釀制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麵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味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麻醬涼皮
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麵粉調成糊狀,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吃時,把麵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涼皮口味,也就是涼皮特點,前面說了, 突現「筋」、「薄」、「細」、「穰」四大特色。 「筋」,是說勁道,有嚼頭;「薄」,是說蒸得薄; 「細」,是說切得細; 「穰」,是說柔軟。正是基於這四大特點,才使得秦鎮大米麵皮子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
涼皮吃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涼吃,也是最常見的,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均可;另一種就是熱吃,即把皮子蒸好後切好放在籠屜上,下有爐火加熱,使皮子始終保持熱騰騰的狀態,這種吃法多在冬季,但也有一部分人大冬天仍要吃涼皮子,喜歡的就是那個爽勁兒。
涼皮套餐,指的是一碗調好的大米麵皮子,再配以一碗紅豆稀飯,有吃有喝,舒舒服服。還有的人再配以一壺黃酒(也是一種大米釀成的低度保健酒),或自斟自飲,或邀一二知己對飲,悠哉尤哉,那分愜意,只有現場品味方能獲得。
涼皮只所以受到大眾的普遍喜愛,除了它口感好、營養好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就餐快,一般三五分鍾吃完,的確方便快捷,因此又稱秦鎮大米麵皮子為涼皮快餐。
涼皮原創於秦代,厲經近兩千年的打磨、改進,涼皮技術趨於定型,涼皮配料、涼皮秘方已為一般的經營者所掌握,無外乎大米、黃豆芽、青菜、五香料醋、蒜泥薑汁、辣椒油,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學問可大著咧。比如,大米要選秦嶺北麓的單季稻,而以戶縣太平河流域的為上乘,尤以戶縣草堂鎮上草、下草兩村產的大米為最好,蒸出來的涼皮「筋」、「薄」、「細」、「穰」,口感特別好;黃豆芽呢,要東北產的上等黃豆,而且必須放在瓦缸里生成,還絕不能使用化肥水,這樣生出來的黃豆芽才成色好,具有脆、油、香的特點;五香料醋呢,一定要選戶縣大王鎮生產的香醋,而以熏醋中的雙醋(也叫頭淋醋)為上乘,烹調皮子之前先將醋燒開,放入八角、花椒、桂皮等十多種名貴調料炙之,晾涼了方才可用;至於涼皮辣椒油 ,那講究就更大了,必須選用戶縣澇店鎮餘姚村產的大紅線辣椒,掛在房檐下背陰處風干後剪去辣椒把,用上
好的菜油在鐵鍋里焙乾,在石碾子上碾成末,然後用細羅子羅成面,放在青瓷盆里,將上等菜油在鐵鍋里燒至六七成熱,再倒入辣椒面里滋喇喇燙成紅艷艷、香噴噴的辣椒油,油溫高了就燙焦了發黑,油溫低了燙不熟沒味兒,這是最講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再者,切涼皮必須用約一米長的大鍘刀來切,邊吃涼皮邊看大鍘刀切皮子表演又平添了一分享受,因此也有稱秦鎮大米麵皮子為大刀涼皮的。現在有的用機器切,但總覺得不是個味兒。
涼皮家族裡以戶縣秦鎮大米面涼皮為主流,也叫大米涼皮;還有用小麥麵粉為原料做的皮子,叫麥麵皮子;也還有黑米麵皮子、醋淋皮子、擀麵皮子、麵筋皮子諸多派生品種,儼然成了一個涼皮部落,使開發涼皮宴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