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甕安有什麼特產
【灠菜】
相傳,甕安神奇的灠菜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最早源於甕安縣松平鄉的冉家塘村。
這種神奇的灠菜,實際上是一種特製的泡菜。
說它神奇,是因為它臭味濃烈,有點似臭豆豉味。又有點臭豆腐味,又有點似臭酸味,有所謂「未見其物先聞其味」「聞直臭氣熏天,吃起其味無窮」之感。
說它神奇,還因為它具有特殊有效的葯用功能,能幫肋消化,治感冒,止腹瀉。
惟其如此,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年過半百的皇帝老兒娶了如花似玉的西宮娘娘,不久,西宮娘娘便有了喜,這可美得皇帝老兒不得了。因為皇帝老兒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都未能給他得一男半女,所以他祝福語大全把個西宮娘娘疼得像心肝寶貝,捧在手上怕傷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可是,西宮娘娘卻成天吃不下,喝不好,看到龍肉海參就惡心,吃起來就打嘔,身子一天天瘦下去。皇帝老兒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急忙詢問西宮娘娘是何緣故。原來西宮娘娘她想吃老家的陳年灠菜。皇帝老兒就上了一道聖旨,派了一位欽差帶領千餘名待衛兵、兵丁浩浩盪盪到遠隔京城幾千里的貴州-冉家塘來mm取灠菜。他們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經過整整兩個用的長途跋涉,硬從西宮娘娘老家冉家塘取回了解120壇灠菜。
在接風時金鑾殿上,皇帝老兒專門邀請了文武百官和各國外幫使節來品嘗這不遠千里來的神奇寶貝。誰知,當衛士們打開搬進金鑾殿的那壇灠菜時,一股奇臭難聞的氣味沖出壇口,彌漫整個金鑾寶殿。滿朝文武百官,各國外幫使節被子這臭氣熏的捏鼻掩口,心裡難受。皇帝老原本想在眾臣面前炫耀一下的,不曾料到會弄成這等狼狽。皇帝老兒一時龍顏大怒,當時便治去取灠菜欽差的罪,又一想,我那如花似玉般的西宮原來是吃這個臭東西長成的,定是妖精無疑,他又命令把西宮趕出了皇宮。那時候120壇灠菜呢,只好把它全部丟在渣渣波。
後來,京城裡鬧痢疾,整個京城拉得一塌糊塗,從皇帝到民間,是哪種非主流頭像葯都吃遍了,就是止不住,連皇帝老兒也拉得爬不起來了。文武百官無可奈何,只好貼出了「誰能治好皇上疾病者,重賞黃金萬兩。」的皇榜。
皇榜貼出月余,杳無音訊。
一天,幾個娃兒在渣渣坡的玩耍,因拉肚子,頭疼發熱,燒得口乾舌燥,他們四處找水喝,哪裡有水。一小孩子無意間打豐了丟在渣渣坡的灠菜壇,米皇米黃的灠菜盪從壇里流出,一個二個你爭我奪,那裡想到灠菜湯從壇里的臭味,一氣咕嚕咕嚕喝了個肚子撐。說來奇怪,這些娃娃們是喝了渣渣坡的灠
菜湯肚子便止信了瀉,高燒也退了。人們聽說娃娃們是喝了渣渣坡的非主流頭像圖片灠菜湯好的,都感到驚異:原形為妖精老家的灠菜是靈丹妙葯!第二天,消息傳遍了整個京城。老百姓成群結隊到渣渣坡舀灠湯來做葯,凡是吃過灠菜湯的人,肚子很快不拉了,灠菜欽差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即派人到渣渣坡取了些灠菜湯來,吃了灠菜灠
湯,它們的肚子也好了。他趕忙拿著灠菜灠湯獻給皇帝,皇帝連續吃了三天,病就痊癒了。
皇帝老兒的病好了,想起了被冤枉的西宮娘娘和淋菜欽差,他一喧重賞了灠菜欽差,一邊派出大隊人馬前去尋找西宮娘娘。
西宮娘娘被貶出宮後,一直朝著貴州-縣方向走去,希望早日回到自己的老家。灠菜欽差大隊人馬找啊找啊,找到巴蜀地界的江邊,才找到身懷大肚,瘦骨如柴、衣衫襤褸、氣息奄奄的西宮娘娘。灠菜欽差還來不及找大夫醫治,西宮娘娘就斷了氣。
西宮娘娘死了,肚子里的孩子未出世就夭折了。皇帝老兒斷了香火,最後的希望破滅了心裡好不傷心,為了紀念西宮mm娘娘,皇帝老兒厚葬了西宮娘娘,又在西宮娘娘升一的江邊蓋起了一座「娘娘廟」,廟里還花重金朔了西宮娘娘的全身像,選派尼姑燒香誦經,供奉這痊用老家陳年灠菜解救京城庶民百姓於疾病之中的西宮娘娘。
現在,-松坪鄉冉家塘村有一外老屋,便是當年西宮娘娘選進宮之前住過的,西宮娘娘死後,皇帝老兒將其賜封為「娘娘營」。
其實灠菜的製作並不復雜,關鍵是首先作好灠湯。灠湯作好以後,把事先選擇好的鮃嫩的辣椒、茄子、黃瓜、紅豆、筍子、蕨苔等蔬菜用清水洗凈,涼干至不滴水時放入灠湯中經過較長時間,一般可在個把月的浸泡後就可以食用了。灠湯放的時間越長,年辰越久,浸泡出來的灠菜味道越好,其葯用功效越佳。
新作灠湯,需要紅稗,嫩苞谷,糯米,黃酒,沒有黃酒白酒代替也行,礦泉水和蔬菜等原料。這些原料中,最重要的原料是紅稗。缺了紅稗就談不上灠湯的製作。先把紅稗、嫩包穀,糯米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製好,再用磨缽的能盛壇檐水的壇子,洗凈,然後倒入少量紅稗、糯米、嫩苞谷漿,放進一層蔬菜,倒入適量黃酒和湯漿,再放進一層蔬菜倒入適量的黃酒和湯漿,直到裝滿一壇,如湯漿淹沒不了蔬菜,要以淹沒蔬菜為宜。進而蓋上了壇缽蓋,在壇檐內參上清泉水,等上個把來月灠湯便製成,灠菜也可以食用了。灠菜撈完後,又可不斷放入新鮮蔬菜,過個一年半載又加入些黃酒、糯米和苞谷湯漿,使其味逐漸復濃,變純。值得注意的是,從新制灠湯到每次加進新鮮蔬菜,以及撈取灠菜都不能沾油和沾鹽,沾上油鹽,灠湯不出一周就會變味府爛。
灠菜成熟與否看它的顏色,一般成熟的灠菜呈赭色,陳年灠菜呈褐色。灠菜的吃法主要是炒吃,如與肉混炒其味更佳。把灠菜切成碎末,再先那半肥瘦的三線肉切成,干辣椒要切成「火炮筒筒」,將菜油燒辣,放進「筒筒辣椒」炒脆,三線肉末倒進鍋內炒熱,再將灠菜倒進鍋里混炒,放鹽、姜、蔥、蒜、味精等香料,起鍋上桌,其味是臭中回香,臭中回甜,可口清新,遊人不知其味,聞其臭味道不敢吃,一旦吃口丟不下。知道灠菜的遊人來-,非點上一盤灠菜不可,加為吃了灠菜疲勞頓消,精神振奮,食慾倍增。
甕安黃粑在製作上採用傳統工藝精心配製而成,以本地富含天然鋅、硒的糯米為主要原料,科學調配優質黃豆、紅棗、綠茶、黑糯米、冰糖等原料,用野生竹葉包制,經過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加工直至黃粑由白變黃而成。黃粑中糯米透亮、糯米香、黃豆香、紅棗香、綠茶香、竹葉香、木香混合,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元素。目前,這一極富鄉土味道、蘊涵著濃郁鄉情的特色食品,日漸成為旅遊、居家、饋贈親友的主要選擇。
過去甕安黃粑只局限在小作坊生產,並未實現產業化。近年來,甕安縣黃粑產業出現了柴姨媽、阿鄉、任九妹等數家規模黃粑加工企業。據統計,甕安縣目前已有成規模的黃粑企業3家,作坊式黃粑生產企業200餘家。2010年甕安黃粑產業的生產加工規模超過8000噸,產值超過4000萬元。
【綠豆鍋巴粉】
綠豆鍋巴粉,顧名思義,定是用綠豆做原料,且在鍋中烙成鍋巴而得名。
綠豆鍋巴粉其製作與其他米粉相比不盡相同。首先將大米、綠豆根據需要按一定比例用清水淘凈,除去雜質、泥砂、糠皮等,然後用約30°C的溫水浸泡24小時,待完全讓綠豆和大米泡脹後,在磨上磨成稀稠適度的綠豆米將待用。綠豆鍋巴粉不像其他米粉用鋁盤或銻盤或紗網將米漿在盤或網內攤平後放入大鍋內蒸熟涼掛而成,而是直接將綠豆米漿一次一次斟入鐵鍋內烙成。烙制綠豆鍋巴粉之前,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打好熟欠。熟欠打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綠豆鍋巴粉的質量,也就是說,熟欠打得好,製成的鍋巴粉下鍋水煮湯不糊濃,鍋巴粉不會斷成截截或成一鍋漿漿。所以,打好熟欠至關重要槧熟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蒸熟的米飯按一定數量的比例與綠豆大米一起磨成漿。一種是將已磨好的綠豆大米漿按比例舀出一部分煮熟後再倒入生漿中攪勻即可。
烙制綠豆鍋巴粉還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只能用干松針、毛毛柴草燒火,這種火稱它為「噴噴火」,火勢大小由人掌握。操作時,待鐵鍋燒燙後,蘸少許菜油,在鍋底打抹上,然後把准備好的綠豆米漿攪勻、用大湯匙舀一匙,沿鍋底或順時針、或反時針注入鍋內。如還不均勻,可用鍋鏟擀勻,此時,放一把松針毛毛在爐堂內,一陣噴噴火後,鍋內綠豆米漿已靜皮,且透出淡淡清香,這說明鍋內的綠豆粉可以翻面,與鍋接觸的那面一定已成臘黃,四周已起殼反卷,這時,兩手拇指和食指捏著已翻起的綠豆鍋巴粉的邊緣,試著一用力往面一提,再一翻,便將已熟八九層的鍋巴粉伸伸展展地翻了個面,利用余火,約一兩分鍾,一張香噴噴、黃綠黃綠的綠豆鍋巴粉便烙成了,把它揭起來在事先預備好的小簸箕內或案板上涼冷,食用時,將其折疊成條狀,橫著卷口將綠豆鍋巴粉一刀一刀切成1厘米左右寬窄,可以做成辣雞綠豆鍋巴粉,牛肉綠豆鍋巴粉,腸旺綠豆鍋巴粉,燉豬腳綠豆鍋巴粉,豬肉鍋巴粉,肉沫綠豆鍋巴粉等十多個品種的小食品。
由於綠豆鍋巴的製作和原料有所不同,它的味道給人的感受也不現。綠豆鍋巴粉在鍋內烙成,呈四周薄中間稍厚,入鍋後,爐堂的松針毛毛噴噴火一燒,頓時鍋內的鍋巴粉呈現出無數小氣泡,製成後切成條狀,切口有無數的小孔,像海綿狀,食用時,入鹽、進味、可口,硬香中顯現脆嫩,鹽香中蘊含微甘。
過去,這種小吃佳品只能逢年過節時才能領略和品嘗到它的風味。他們將家庭中用來招待貴客的這一風味食品推向市場,贏得了各地遊人的喜愛。
鍋巴粉、綠豆鍋巴粉,以它獨有的風格,吸引著八方客人。
鍋巴粉、綠豆鍋巴粉,以它獨有的風格,與各地遊人進行眘飲食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