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為家長,你是怎樣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教育的
一、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禮貌問候。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陪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首先家長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在家裡,早晨起床我和孩子爸爸都會習慣性跟家裡長輩說聲:爸爸早上好,媽媽早上好。跟孩子說聲:兒子,早上好;出門上班前說聲爸爸媽媽我們上班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先問候一聲爸爸媽媽,然後跟孩子說聲:兒子,媽媽回來了,爸爸回來了,等等。在小區里,碰到鄰居,樓道里打掃衛生的阿姨,門崗的保安,或是其它認識的人,都會主動問聲好,打個招呼。到公司里,早晨跟同事見的第一面,也會主動說聲早上好。
受到我們的影響,孩子在家也會主動問候大人。出門碰到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偶爾忘記了,在大人提醒下,也會馬上說聲好。每天早晨,我送孩子到學校,都會看到孩子主動跟門衛叔叔和值班的老師同學問好,放學回家也主動跟老師同學們說再見。
二、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心。
教給孩子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不隨手扔垃圾,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和孕婦讓座。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帶他坐公交車,碰到老人和孕婦我們都會主動讓座。孩子上小學後,每天跟爺爺一起乘公交放學,有座位會先讓爺爺坐,自己坐了座位,也會主動找需要讓座的老年人,主動給別人讓座。
每次出去玩,我們都會事先准備好垃圾袋,垃圾隨身帶走,集中扔到垃圾箱,孩子還會主動分類扔垃圾;在公園里不採摘花草,不踐踏草坪。看到有遊客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會引導孩子,問問孩子那樣做好不好,對不對。
三、引導孩子學會待客的禮貌習慣。
外出做客前,我們會給孩子立好規矩,講好注意事項,並問孩子能不能遵守,如果能遵守,我們就去,如果不能,我們就取消。比如:去朋友家做客,1、進門換鞋;2、見到主人家的人要主動問好;3、不大聲說話,不吵鬧;4、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插話;5、不隨便動別人東西;6、得到別人允許玩的玩具,離開時要歸位;7、離開時一一說再見;8、輕輕地隨手關門。因為事先給孩子立了規矩,孩子都還遵守得不錯。事後,會對孩子作客的表現做總結,並適時地表揚和肯定孩子能夠遵守約定。
家裡來了客人,引導孩子主動問候客人,帶著小客人安全游戲。
四、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注意儀容儀表。
孩子小時候學習穿衣服時,就跟他說衣服要穿正,襪子要拉平,褲子拉正。有段時間,兒子沒有做到這些要求,我就對他說:「兒子,媽媽昨天在外面辦事的時候看到一個叔叔,高子很高,長得很帥,穿了一身名牌衣服,但是他的褲子沒穿正,褲縫是歪的。兒子,你覺得那個叔叔看起來會帥嗎?」兒子哈哈大笑說:「褲子都沒拉正,怎麼可能會帥呢?」慢慢地,孩子褲子也能夠拉正了。
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在家中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大事小情讓孩子知曉,並跟孩子商量。遇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學會原諒和包容別人。我們跟爺爺奶奶一起住,有的時候孩子跟爺爺奶奶有了沖突,會打電話告訴我,我會先安慰孩子,跟孩子分析這件事爺爺或奶奶做得是不對,但是爺爺奶奶這么大年紀了還在照顧我們,給我們買菜做飯,接送他上學,是人都會犯錯;子軒做錯事的時候,媽媽原諒了你;媽媽做錯事的時候,子軒也原諒了媽媽;也請他能夠原諒爺爺或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就應該相互包容,相親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