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福鼎客德道加盟熱線
擴展閱讀
對加盟奶茶的看法 2025-02-02 09:48:23
起點09加盟費多少錢 2025-02-02 09:46:30

福鼎客德道加盟熱線

發布時間: 2023-09-03 19:40:01

㈠ 德道國際雲創系統騙局

看到這篇文章的親們一定擦亮眼睛,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像他們說的,占個位置就能每個月都有獎金,七零後網盲大媽電腦開關機都不會,卻在這個平台月入幾十萬,農村寶媽玩玩手機就能領取寶馬豪車和出國旅遊,本人親自被騙,說的1700加入普卡會員,其實就買了幾盒茶葉,幾支牙膏,兩罐奶粉,和兩盒不知有沒有啥效果的保健品,這些商品市場價也就二三百元,在三生這個平台要千多,兩千塊,價格虛高,再說成為會員後,天天洗腦,整天就是公司獎金制度,說什麼成功很簡單,聽話,照做就行,然後是各個開自全國各地的成功大咖吹牛逼成功分享,還大多數都是農村的,沒有文化背景,沒有學歷,都是年收入過千萬,他們都是在yy語音自錄的,那都是在恍你,最後問你是全力以赴做呢,還是玩玩體驗一下,這不是屁話嗎,進來都是想賺錢,好了,全力以赴就是定位最高級別vip鑽卡會員,39800元呢!!!!不定位,不聽話,就不是好學生,老師是不會培養的,其實他們就是拉人頭,層層提成,做為獎金,我算了一下,一個月入過幾萬的二星經理下面要找十個投資39800的鑽卡,這十個進去的還要拚命在找出十個鑽卡,自己才能賺到錢,這個事業發展幾年後中國人都不一定夠用的了,不知道現代文明社會怎麼會滋生這么腐敗的直銷模式,

㈡ 德道經原文

熊春錦先生校勘的《德道經》
第一章 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 得一(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 。此其賤之為本歟?非也!
故致數與無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 聞道(41)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 反復(40)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五章 中和(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自名也。
勿或 之而益,或益之而 。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第六章 至柔(43)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
無有入於無閑,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 立戒(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八章 請靚(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 ,其用不 ;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 。
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第九章 知足(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 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第十章 知天下(47)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 遠,其知也 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第十一章 無為(48)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將欲取天下者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第十二章 德善(49)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聖人之在天下,翕翕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其耳目焉,聖人皆咳之。

第十三章 生死(50)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椯其角,虎無所昔其 < span>,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第十四章 尊貴(51)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 而恆自祭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第十五章 守母(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 ,閉其門,終身不堇。
啟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

第十六章 盜桍(53)
毋道身殃,是謂襲常。
使我 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桍。
盜桍,非道也!

第十七章 善觀(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茲?以此。

第十八章 含德(55)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 地弗螫, 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 ,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十九章 玄同(56)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 ,坐其兌而解其紛,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第二十章 治邦(57)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 ?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奇物茲起;法物茲彰,而盜賊多有。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 。

第二十一章 為正(58)
其正 ,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訞。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絏,光而不耀。

第二十二章 長生(59)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以 服; 服胃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第二十三章 居位(60)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二十四章 處下(61)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
牝恆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
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
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第二十五章 道注(62)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 也;不善,人之所 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賀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若坐而進此。
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第二十六章 無難(63)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

第二十七章 輔物(64)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始於足下。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 ;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第二十八章 玄德(65)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第二十九章 江海(66)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佳而弗猒也。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第三十章 安居(80)
小邦寡民。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
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三十一章 不積(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第三十二章 三寶(67)
天下皆謂我大,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
我恆有三寶之:一曰慈,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檢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

第三十三章 不爭(68)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

第三十四章 用兵(69)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
莫大於無適,無適近亡吾寶矣。
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第三十五章 懷玉(70)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第三十六章 知病(71)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三十七章 畏畏(72)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毋閘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

第三十八章 天網(73)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彈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三十九章 司殺(74)
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
若民恆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
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斵也;夫代大匠斵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第四十章 貴生(75)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 之多也,是以飢。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第四十一章 柔弱(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 仞賢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 。
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
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恆。
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第四十二章 天道(77)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 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 不足而奉有餘。
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
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第四十三章 水德(78)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
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
故聖人之言雲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第四十四章 右介(79)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
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
故有德司介,無德司 。
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第四十五章 觀眇(1)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第四十六章 觀噭(2)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惟弗居,是以弗去。

第四十七章 安民(3)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第四十八章 道用(4)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萬物之宗。
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

第四十九章 用中(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蹱而俞出。
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第五十章 浴神(6)
浴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第五十一章 無私(7)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第五十二章 治水(8)
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尢。

第五十三章 持盈(9)
而盈之,不若其已。
而允之,不可常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貴富而驕,自遺咎也。
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第五十四章 無不為(10)
戴營 抱一,能毋離乎?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第五十五章 玄中(11)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
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五十六章 為腹(12)
五色令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 ;五音使人之耳聾。
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疲取此。

第五十七章 寵辱(13)
人,寵辱若驚;貴大梡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 ?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安可以寄天下?

第五十八章 道紀(14)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 ;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 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 而為一。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五十九章 不盈(15)
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
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澤;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濁; 呵!其若浴。
濁而情之餘清?女以重之餘生。
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第六十章 歸根(16)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
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
不知常, 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 。

第六十一章 知有(17)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省謂我自祭。

第六十二章 四有(18)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
知快出,案有大偽?
六親不和,案有畜慈?
邦家 亂,案有貞臣?

第六十三章 樸素(19)
絕聖棄智,民利百負;
絕仁棄義,民復畜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
見素抱朴,少私而寡慾,絕學無憂。

第六十四章 食母(20)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望呵!其未央哉!
眾人巸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纍呵!似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鬻人昭昭,我獨 呵!鬻人蔡蔡,我獨 呵!
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六十五章 從道(21)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 呵!鳴呵!中有請吔!其請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 。
吾何以知眾父之祭?以此。

第六十六章 弗居(24)
炊者不立,自視不彰。
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曰 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第六十七章 執一(22)
曲則金,枉則定。
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金者,幾語才!誠金歸之。

第六十八章 同道(23)
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
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於人乎?
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第六十九章 昆成(25)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綉呵!繆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七十章 輜重(26)
重為巠根,清為趮君。
是以君子眾日行,不離其甾重。
唯有環官,燕處則昭。
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
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第七十一章 曳明(27)
善行者無 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用檮 ;善閉者無 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
是以聖人恆善 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 明。
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謂眇要。

第七十二章 恆德(2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為天下浴,恆德乃足;德乃足,復歸於 。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 ;德不 ,復歸於無極。
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第七十三章 自然(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
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物或行或隨,或吹或炅,或強或 ,或坯或橢。
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楮。

第七十四章 不強(30)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
果而毋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
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蚤已。

第七十五章 貴左(31)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龐為上。
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是以吉事尚左,喪事尚右。
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眾,以悲依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第七十六章 知止(32)
道恆無名。
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

第七十七章 盡己(33)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
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第七十八章 成大(34)
道渢呵!其可左右也。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大。
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第七十九章 大象(35)
執大象,天下住;住而不害,安平大。
樂與餌,過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第八十章 微明(36)
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
友弱勝強。
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八十一章 無名(37)
道恆無名。
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 。
而欲作,吾將貞之以無名之 。
貞之以無名之 ,夫將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㈢ 《德道經》的原文是什麼

原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常存.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門,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愛人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闔,能為雌?明白四達,能無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故貴身於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在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恍.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語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已.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若朴,渾若濁,曠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雲雲,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沒身不殆.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由其貴言.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大道廢,有人義.智惠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忙□其未央!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乘乘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純純.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若海,漂無所止.眾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窈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然?以此.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或.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故成全而歸之.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同於德者,德德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有惡之,故有道不處.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如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不可開;善結,無繩約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是謂襲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此謂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得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得乃足,復歸於朴.朴散為器,聖人用為官長.是以大制無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夫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接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強.物牡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而上,故不美,若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者,不可得意於天下.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哀禮處之.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將知止.知止不殆.譬道在天下,猶川穀與江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大道泛,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成功不名有.愛養萬物不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出言,淡無味,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㈣ 德道賬號靠譜嗎

靠譜。
德道賬號主要是王者回收,找回包賠,有一定的安全保障。靠譜,可以放心使用。
網路游戲指以互聯網為傳輸媒介,以游戲運營商伺服器和用戶計算機為處理終端,以游戲客戶端軟體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實現娛樂、休閑、交流和取得虛擬成就的具有可持續性的個體性多人在線游戲。

㈤ 帛書《老子》甲本——《德道經》

帛書版老子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甲本,一個是乙本。乙本和通行本章節基本相同,甲本有重大差異,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而且具體章節順序大不相同,導致全書含義與通行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意思截然相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渴;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與無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上士聞道,堇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所教,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虧],躁勝寒,靚(涼)勝炅(熱),清靚(清涼/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復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悶,閉其門,終身不堇。

啟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使我介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誇。盜誇,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蠍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脧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愛,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銼其銳而解其紛,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其正閔閔,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祅。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剌,直而不紲,光而不眺。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恆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作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厭也,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恆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茲,且勇;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汝以茲垣之。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諍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於無適;無適,斤亡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將至矣。毋閘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若民恆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賢(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恆。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

若此其不欲見賢也。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故聖人之言雲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為善],訾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聲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也,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聲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乎知不敢,弗為而己。則無不治矣。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始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與?虛而不淈,踵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時。夫唯不靜,故無尤。

而盈之,不若其已。而梲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戴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槫氣致柔,能嬰兒乎?修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罷耳此。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 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拓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束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嚴呵!其若客。渙呵!其若凌澤。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濁。湛呵!其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餘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 ,吾以觀其復也。夫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情。情,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 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謂我自然。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情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茲。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絕聲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饗於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呵!似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俗人昭昭,我獨昏呵!俗人蔡蔡,我獨悶悶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也。甚請、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曲則金,枉則定,漥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虛語哉!誠金歸之。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不能久有,況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者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綉呵,繆呵!獨立而不垓,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清為躁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離其輜重。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以籌策。善閉者,無閂鑰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神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謂眇要。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雞。,恆德不雞;恆德不雞,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恆德乃足,復歸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貳。德不貳,復歸於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炅或吹,或強或,或培或橢。是以聲人去甚,去大,去諸。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依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道恆無名 。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渝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於江海也。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上,可名於大。是以聲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友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道恆無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闐之以無名之朴。闐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辱。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