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原中環地產口碑怎麼樣
太原中環地產的確垃不能在垃圾了!親身經歷著!1/ 內部有個有點良心的小姑娘都說千萬不要選中環地產了!各種隱形的稅費!
1,中介費2.5% , 你想的這中介費原來只是帶你看看房子,聯系下房東的錢!麻痹的你腿是金子做的么; 等簽合同的時候i還有各種服務費 ! 記著是隱形的都開不出發票的那種稅費!
2/ 不簽訂合同了是肯定不會給你看的,裡面各種隱形霸王條款; 說白了就是他只負責協調,要是出了事情,都是你或者房東的責任!
3/ 後期幫你辦理的證件的時候,各種推脫,裡面還問你收取跑腿費,麻痹的都交了你中介費了 還要服務費么e@!
4 記住給你所有交錢的事情是全部沒有發票的,所以各種隱形的收費你可想而知了『 有些東西是完全可以自己做完的,沒有必要在通過中介了! 中環中介真是垃圾,不信的話你試試
一個國家能讓有中介存在,而且大張旗鼓的騙錢財,真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了!
2. 南昌中環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的企業概況
中環地產,全稱南昌中環地產顧問有限公司 ,於2001年10月經市工商局注冊、省建設廳批准成立,是一家以房地產經紀業務為主的大型房地產經紀企業。總部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138號商會大廈5樓,遍布南昌市五區280餘家門店,掛牌交易房源近5萬套,2000餘名員工每月服務房屋買賣客戶近10萬名,市場佔有率接近40%。現有南昌、九江、宜春、贛州、長沙五家分公司。
近年來,中環地產在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房管局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審時度勢、直面挑戰,解放思想、開闊思路,制定了以推進行業集約轉型和行業戰略重構為核心、以建設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大型地產經紀企業為目標的轉型升級戰略,為公司跨越式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通過建立行業規范制度,建立公司內部各項標准體系,率先掀起全行業標准化操作流程及制度建設。促進房地產經紀行業健康發展,對規范市場運作,活躍市場經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十一年來,中環地產始終把「誠信」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把實現百姓安居,促進社會和諧作為企業的崇高使命。誠信專業的辦事原則,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方便快捷的辦事效率,真誠體貼的服務態度,贏得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先後被授予江西省地產協會副會長單位、南昌市房地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南昌市服務業發展誠信單位、南昌市五星級房地產經紀機構、中國十大成長力房地產中介機構、全國優秀房產經紀公司、共青團南昌市委青年文明號、南昌市誠信促進會會員單位、南昌市誠信和諧創業示範單位、南昌市「連續三年零投訴單位」、「市民喜愛的服務品牌」和「誠信企業」等多項榮譽。
中環地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知識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在日常的工作中尤其重視人才的思想教育。在企業內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助人為樂、互幫互助的精神被列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企業內部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先後涌現出「跳湖勇救落水老人」、「街頭挺身救助昏倒病人」等一批優秀員工,先進事跡被南昌市主流媒體予以報道,為構建和諧社會、弘揚正氣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3. 請問南昌中環地產和南昌鴻基房產公司哪個更好我想到那裡去工作,不知道選擇哪個。
我在報社工作,這兩家企業都是南昌排行前列的房產經紀企業,從就業方面來說,我推薦你選擇中環地產,他們是排行第一名的企業,目前成交量應該是鴻基的兩倍以上。當然鴻基地產也有他的優勢,看你以後的發展方向是不是想放在房地產這一塊。見識淺陋,讓兄台見笑了。
4. 中環地產和德佑是一家嗎
德佑是貝殼找房旗下的,兩家公司是合作關系
2020年11月3日,中環地產召開戰略發布會,正式啟動管家式「家盟」,提出將以品牌「家」文化和科技、大數據為支撐,對店東實現閉環服務、直營式賦能,保障服務品質、享受品牌統一資源,實現T+0簽約、7*24小時簽後響應、定製賦能、門店專屬顧問等服務。
同時,中環地產提出了「百城萬店」的規模計劃,計劃在5年內布局全國逾100城市、力爭門店破萬。
中環地產成立於2001年,起源地為江西南昌,據中環地產董事長劉持海介紹,中環地產在2009年開創了經紀行業加盟體制直營管理模式。
近20年的發展中,中環地產從江西延展,在華中地區形成了品牌效應。2018年,我愛我家(000560.SZ)曾發布公告,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中環地產100%股權,提高在華中區域的市場佔有率,但這一收購於2019年5月終止。
2019年8月,中環地產宣布與貝殼找房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房源、客源、運營等方面展開合作,實現數據和資源共享。
劉持海介紹,中環地產在貝殼找房的技術、平台支持下,僅2020年上半年就新布局了14座城市,目前已經覆蓋全國30座城市,門店逾3000家、經紀人2萬余名。
中環地產的發展路徑與貝殼旗下的德佑出現了一些重疊。
5. 劉持海鑽入了另一個貝殼|進深
中環地產董事長 劉持海
樂居 財經 林振興 發自南昌
生意場中,沒有永遠的朋友。貝殼從「反貝殼聯盟」中拉了一位盟友——中環地產,就是一個最真實的寫照。
左暉覬覦中環地產的先發規模,劉持海則希望與更高水平的玩家在一起。就這樣,雙方在「利益」的牽線下,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
與其說劉持海是老左的迷弟,不如說他是「長期主義」的忠實信徒。在微信朋友圈中,他隔三差五就會鼓吹並轉發關於長期主義的言論和文章。
在他看來,選擇貝殼與「貝殼」無關,「是因為它背後所堅持的價值觀,它代表的是一種方向,是一種趨勢。」
自從站隊行業巨頭後,原先低調且鮮少接受采訪的劉持海,似乎多了一份自信,拋頭露面的次數也愈加頻繁。
11月3日,「入貝」一年零四個月後,中環地產在南京召開了一場500人規模的戰略發布會,盛況空前,但是左暉與彭永東均未現身站台。
在現場,劉持海啟動了「百城萬店」的規模計劃,並畫了一個大餅:在未來五年內,實現中國百個城市萬家門店的覆蓋。但眼下,中環地產僅覆蓋全國30座城市,門店逾3000家、經紀人2萬余名,與目標相差甚遠。
作為貝殼找房合作的新經紀品牌,中環地產目前最重要的KPI是打好三四線城市的「下沉戰」,游說當地中介企業加入貝殼。但是別忘了,左暉旗下另一個連鎖品牌德佑也是聚力於二三線城市。
當庶系「江湖野軍」中環,撞上嫡系「正規軍」德佑,一場難打的硬仗,才剛剛開始。
「賣身」貝殼
中環地產投身貝殼找房的懷抱,可謂一波三折。劉持海本想牽手的對象是,我愛我家。
2018年12月,我愛我家一紙公告,擬向瑞融投資、劉持彬、劉持海等19名中環地產股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中環地產100%股權。在劉持海看來,中環地產擬與我愛我家之間實則是進行股權置換。
然而,我愛我家並購中環地產一事卻遲遲未見下文,一直止步於資產的審計評估工作。更為戲劇的是,雙方恰好在2019年的520期間分手。
期間,深交所對我愛我家問詢函中指出,中環地產於2016年至2017年因經營上的違規行為,共收到行政處罰6次,罰金從200元至3萬元。同時,中環地產有2家下屬公司未取得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存在被相關主管部門予以處罰或者業務受到限制的風險。
接近我愛我家的人士則分析稱,並購失敗的原因在於,背調和審計過程中,實際情況和原來預期有較大的出入,中環內部的管理問題和規范性不夠;此外,在業績對賭過程中,有一些條款沒有談妥,中環評估利潤對賭不可能完成。
交易擱淺之後,中環地產老闆劉持海的內心還是想依靠大平台,他告誡自己,「要打造一個百年經紀品牌,需要和更高水平的玩家在一起。」
分手不足兩月,劇情發生驚天逆轉,中環地產不僅與我愛我家告吹,還最終倒戈「真房源同盟」,接入貝殼找房。
去年7月,雙方的緋聞傳得沸沸騰騰。彼時,中環地產股東發生變更,13個投資人及機構同時退出,新增天津雲居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天津雲居)和SmartLinkage(HK)Co.Limited(睿聯企業)兩個法人股東,分別持股33.571%和28.4956%。
僅從股權關系,看不出天津雲居、睿聯企業與左暉、貝殼找房之間的直接關聯。但可以肯定的是,劉持海把大股東的寶座拱手讓給了第三方,他和兄弟劉持彬的持股比例下降至18.13%和18.71%。
與此同時,中環內部也經歷了一輪人事大變動。
企查查顯示,劉持彬卸任董事長,劉華玉、謝麗理、劉鵬卸任董事,陳彬卸任監事會主席,金建輝、張冬菊卸任監事。新的管理團隊中,劉持海任董事長兼經理,譚永旭、張鈺任董事,劉旭任監事。
嫡庶之別
緊接著2019年8月19日,中環地產與貝殼找房達成戰略合作,舉辦了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雖然左暉沒有親自現身,但還是派出了貝殼找房CEO彭永東、COO徐萬剛和副總裁左東華等心腹愛將站台。
會上,劉持海表示,「中環地產選擇保持獨立發展,目前主要是要做好自己的事,通過貝殼找房提供的各方面支持,中環地產期望實現百城萬店目標,但未來不排除被其他公司並購的可能。」
這番話頗耐人尋味。換而言之,中環好似拿貝殼當一個跳板,只要能實現目標,誰當金主爸爸都無所謂。
一方面,中環地產與貝殼找房進入了恩恩愛愛的蜜月期;另一方面,「前女友」我愛我家也不甘勢弱。
我愛我家董事長謝勇於2019年中秋致辭中喊話,「8月,南昌180家中環門店脫離了貝殼平台加入了南昌愛家,使我們在南昌的線下門店達到545家,門店數穩居南昌市場第一名。」
據樂居 財經 了解到,除了大本營南昌,武漢、鄭州、重慶、昆明等地的中環原高管也憤然離職,拉群創業,店東紛紛翻牌起義,轉投「非貝殼系」。
業內人士分析道,其一,目前德佑重點發展二三線城市,不可避免與中環會產生競爭,甚至將中環往下擠壓至四線城市;其二,在管理文化上,老鏈家比較強勢,其控制的公司核心高管會換成自己人,中環老員工自然會有不舒適之感;其三,貝殼上市之後,中環的規模對於其沒有那麼強的吸引力。
此外,中環是強管控加盟模式,有特定的系統、管理邏輯。貝殼所謂的賦能,就是要加入它的管理閉環,需要用其系統、交易後台和管理方法,很大程度上中環要放棄現有的很多東西,且管理轉軌的成本也很高。」
加入貝殼後的中環地產,過得真正好嗎?這個答案,只有劉持彬心裡最為清楚。
他也曾反思到,「入貝」後面臨的重重挑戰:對於總部來說,從中環系統更換到貝殼系統,需要大量時間,了解許可權,熟悉系統;對於門店而言,並網後,房源規則、行為准則等等都變得更加細化,許多人都不適應。
「入貝」發布會結束的兩個月後,中環地產的股東於2019年10月21日再次生變,劉持海(18.13%)、劉持彬(18.71%)、劉鵬(0.39%)、秦帥輝(0.32%)、馬天佑(0.28%)、陳彬(0.10%)等 6位自然人紛紛退出,新增Shibi Limited、Zhumei Limited和Mingke Limited,分別持股18.71%、1.09%和18.13%。
當然,這輪股權變更仍未就此結束。
2019年的最後一天,天津雲居和睿聯企業同時退出中環地產,新增Pontus Development (Hong Kong) Limited(貝殼發展(香港)有限公司,簡稱「貝殼發展香港」),認繳出資額5670萬元。
截至目前,貝殼發展香港、Shibi Limited、Mingke Limited和Zhumei Limited分別持有中環地產62.07%、18.71%、18.13%和1.09%。自此,中環地產從中外合資搖身一變成外商合資。
更為巧合的是,貝殼發展香港目前持有中環地產的股份,正好等於去年7月「神秘入股人」天津雲居(33.57%)與睿聯企業(28.50%)的股份之和。
穿透可知,貝殼發展香港成立於2018年7月,僅對外投資了中環地產和拾貝(天津) 科技 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貝殼發展香港並未出現在貝殼找房上市後的股權架構中。
換言之,貝殼雖控股中環地產,卻未將其裝入自己上市體系,而另一個加盟品牌——德佑房地產經紀公司卻被老左裝了進去。
中環地產最終還是沒能搭上貝殼IPO這趟順風車。8月13日晚,當老左帶著一眾高官敲響貝殼上市之鍾,劉持海心裡的滋味或許五味雜陳。
知情人士向樂居 財經 透露,「左暉要規模,沒有與中環做業績對賭。如果中環裝進貝殼並表,或許對貝殼的整體財務表現會有不利影響。」
劉持海的進與退
總部位於江西南昌的中環地產,盡管偏安一隅,但卻是中國最早一批經紀品牌之一。
19年前,劉持海和劉持彬兩兄弟共同創立了中環地產,並在南昌開下第一家中環地產門店,成為房產交易市場最早吃螃蟹的第一撥人。
2008年,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擔負著店租和員工成本的劉持海不堪重壓,從一家積累了七年的中型經紀公司開始縮減門店至21家。
硬幣有正反面。也正是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劉持海意識到行業一直堅持的重度直營模式的弊端,「只有讓門店作為獨立的經濟體自負盈虧,才能充分釋放門店的積極性。」
次年,中環地產啟動「平台聚合模式」,在房產經紀服務賽道首創加盟體制、直營管理模式,開創房產經紀「中國式加盟」先河。在新模式的帶動下,中環門店在短短一年內從21家躍升至近100家,成為南昌市場第一。
2012年起,中環地產走出南昌,開始省內擴張;2013年,劉持海表示,「我們的成交業績,每21分鍾就可以實現一套交易,在南昌稱之為『中環速度』,2010年以前中環只有21家門店,到今天為止已經發展至210家,三年內實現了10倍的增長」;2014年,中環地產開啟全國化戰略。
2016年4月25日,劉持海迎來人生高光時刻,中環地產掛牌新三板,成為最早登錄資本市場的房產經紀品牌。目前,其股票處於停牌狀態。
中環地產規模雖逐年遞增,但凈利潤卻止步不前。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中環地產實現營收分別為1.49億元、2.29億元、2.5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187萬元、4772.67萬元、3043.45萬元。
近幾年,身為「中國式加盟」的代表的中環地產,在房產中介江湖中不斷走下坡路。
知情人士指出,一方面由於內部公司治理,劉持海和劉持彬兄弟一家獨大,管理層持股較少;另一方面因為重大戰略的失判,雖然有強加盟的先天優勢,卻沒有打造在B端的核心競爭力,也沒有進行 科技 體系的迭代和優化。
據樂居 財經 獲悉,烏魯木齊中環兩年的新房傭金結不下來,門店損失嚴重。
更有內部員工質問劉持海,「中環烏魯木齊分公司為什麼從以前的200多家門店降到現在不到20家門店,說的比做的多,承諾太多不兌現,新房傭金不結,加盟保證金不退,一副錢在我手,你奈我何。」
截止目前,中環地產共涉及裁判文書91則,案件總金額681萬元,其中以「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佔比最高,達51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