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永和大王真的可以加盟嗎
永和大王是全國連鎖快餐企業,所經營的品均是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的豆漿、油條、各種稀飯以及中式的小點心。該店設有專門的網站,設有網上訂貨信箱,開通24小時的電話送貨熱線,只要你的手指輕輕地撥下號碼,永和的員工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把熱乎乎的食品送到你的手上。
誕生
1995年12月12日,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誕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廳,也將「24小時不間斷經營」這 永和大王的油條
一嶄新的經營理念帶到了大陸,它改變了許許多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他們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時候,舒適、愜意的享用美食,也可以在一間清潔、明亮的餐廳中,放心地食用過去熟悉的美味食品-「豆漿、油條、蔥油餅、飯團」;永和大王的銷售理念,也影響了眾多的商家。自此,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地開出各類24小時不間斷經營的餐廳、便利店等。截至2005年8月,永和大王在上海、北京、深圳、武漢、杭州、青島、蘇州等地共擁有超過90家連鎖店,是國內著名的中式快餐品牌。工作人員總數超過三千名,成為立足發揚光大中華美食,並專業從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管理的大型餐飲集團,其總部設在上海,稱為上海貝爾蒙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全資控股上述5個城市的5家分公司,並已於2001年8月在上海最繁華的淮海路力寶廣場1層成功開業永和大王旗艦店(第4代)。
收購
2004年2月,快樂蜂正式收購永和大王餐飲集團85%股份。耗時三年,永和大王終被外資餐飲連鎖收購。2007年20日,菲律賓最大的餐飲連鎖企業快樂蜂公司宣布,以600萬美元收購永和大王剩餘15%的股份,完成其100%收購永和大王目標。此次收購後,快樂蜂將整合永和大王旗下業務,並在中國市場引入更多餐飲新品牌。
快樂蜂餐廳
永和大王新形象
快樂蜂餐廳由菲律賓華僑陳覺中先生(Mr.TonyTanCaktiong)始創於1970年,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菲律賓最大的快餐連鎖集團。目前,快樂蜂集團擁有快樂蜂(西式快餐)、超群(中式快餐)、格林威治(經營匹薩及各種義大利麵食)、德意法蘭西(法式麵包和咖啡)、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等諸多餐飲品牌、在全球超過1192家餐廳,是菲律賓首家上市的餐飲企業,並連續六年獲評菲律賓最佳企業。陳覺中先生也因為其卓越的成就獲得了2003年由ERNST&YOUNG頒發的菲律賓最傑出企業家獎,並在2004年代表菲律賓參加在摩納哥進行的世界企業家競賽上,超越全球其他的31位參與決賽的企業家獲得了這項最有聲望的一等獎。快樂蜂作為菲律賓本土崛起的快餐品牌,是全世界可以在美國本土以外打敗麥當勞的快餐企業。目前其麾下已擁有1000多家分店,年營業額近50億人民幣。無論是分店數量、還是產品的口味、服務質量都遠勝於當地麥當勞。這也是永和大王選擇與其合作的主要原因。通過此次合作,永和大王不但可以學習其先進有效的管理,還能從其對抗洋快餐的經驗中獲益匪淺,奠定了永和大王在中國發展的契基。
編輯本段永和大王產品系列
主食類
飯類 梅菜扣肉飯 至尊肥牛飯 黑椒牛柳飯 鹵肉飯 珍味五菇飯 宮保雞丁飯 面類 大王紅燒牛肉麵 大王半筋半肉面 大王番茄牛肉肉面 雪菜肉絲面 牛肉米粉 養生燉鴨腿米粉湯 開洋蔥油拌面 麻辣肉醬拌面 飯團類 牛肉飯團 肉鬆飯團 桂花甜飯團 點心類 大王油條 水晶小籠 芹香餛飩 鮮肉小餛飩 咸豆漿 蛋餅油條 牛肉餅 永和金牌產品系列
粥類 皮蛋瘦肉粥 香菇雞肉粥
輔食類
湯類 養生燉鴨腿湯 牛肉粉絲湯 海裙菜湯 精美佐食 開胃酸菜 荷包蛋 鹵蛋 棒棒雞 四喜烤麩 飲料類 大王豆漿 鴛鴦豆漿 五彩蜜豆漿 香柚蜜茶 香檸伯爵紅茶 甜品類 蓮子紫米露 台式花生湯 冰品 芒果冰沙 優格冰沙 台式豆花冰
編輯本段創業神話
讓「小本」變成「資本」,是執行總裁林猷澳改變命運的關鍵。大者恆大,是大市場的法則,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有經濟規模。一個「中國麥當勞」概念,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老闆變成香港大亨李嘉誠以及荷蘭霸菱基金鎖定的投資對象;緊接著又被菲律賓最大的快餐連鎖集團快樂蜂(JollibeeFoodsCorp.)以其海外子公司的名義,用22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永和大王85%的股份。這幾次資本運作把永和大王的創始人林猷澳,一下子拱上中國大資本舞台。從林猷澳的簡歷中,可以看到,他畢業於企業管理系,原本在美國的家族生意是印刷業。1993年來中國經商,曾先後擔任過一家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及錢櫃KTV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是直到做了永和大王,才真正展現出精明的生意頭腦。 賣油條年收入3億元。紅白相間的門店標示,一個和藹的老年人頭像,這個酷似美國快餐巨頭肯德基的門面設計已漸漸為人們熟悉,這便是1995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鋪的「永和大王」。永和大王在上海開張,最初的主打食品就是豆漿和油條。這一慣例也保持到了今天。截至今年2月,永和大王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深圳等城市開業80家直營分店、5家加盟店,工作人員總數超過3000名,年營業收入3億元,成為專業從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管理的大型餐飲集團。思考型的林猷澳,每星期打兩天高爾夫,腦子里卻是永和大王的全中國布局。7-Eleven沖不到500家店前也是虧本的,林猷澳盤算著,永和大王至少要沖到50家,才有經濟效益。5萬美元顯然滾不動大市場。雖然兩年內就開了8家店,但是8家店的利潤,並不足以支撐永和大王成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林猷澳動人的「中國麥當勞」概念,讓李嘉誠的加怡新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在1997年找上了門。投資200萬美元、持股1/3,有了風險基金的注入,永和大王的開店速度一下子沖到了18家。規模雖然快速擴展,但燒錢的速度更快。賺的錢不斷投入,加上拉長戰線後的管理支出,永和大王單店的收入由原先的1.2萬元人民幣驟降至8000元,首度陷入虧損。
編輯本段「零成本」信息化
以平均每5元的網路成本,即換取40萬元人民幣的訂貨額,永和大王沒道理不成為餐飲行業的一朵奇葩上帝說:我要油條,於是有了油條。這並不是《聖經》里的傳說。只要身處上海,作為「上帝」的顧客只要點擊滑鼠或者接通電話,你的要求就會馬上傳到永和大王總部的外賣中心,而隨後離你最近的永和大王就會在20分鍾內把你要的食物送到你的面前。如果告訴你,使永和大王的外賣業務如此便捷的源頭是一個自主開發且成本為零的軟體,你可能不會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編輯本段呼叫中心的困惑
1998年,擁有18家連鎖餐廳的永和大王在上海已經深得顧客的青睞,但是,永和單店的日均收入卻由12000元降至8000元,首度陷入虧損。為了實現連鎖經營的規模從而實現效益,永和大王開始迅速發展連鎖店,開發新的產品。隨著連鎖店逐漸增多,林猷澳發現,永和大王一部分可觀的利潤來自並不被人注意的外賣業務。可是此時永和大王的外賣基本上只能實現單店的電話訂餐業務,這樣的方式難以統計大量的數據,而且電話很容易占線,耽誤了顧客的就餐時間,也直接導致他們對永和大王外賣服務的反感。最致命的是,永和大王的一些競爭對手在這一年相繼推出了網上外賣,並且也推出了單店的訂餐服務。林猷澳的商業敏感更告訴他,電子商務化的外賣業務肯定在未來是商家的必爭之地,如果不解決自身問題,永和大王將會逐漸失去外賣的領地。 焦急中的永和大王把目光投向了當時自己並不是很熟悉的電子商務。林猷澳提出,永和不僅應該實現網上的訂餐,更要實現連鎖店外賣業務的信息化和統一化。基於這種思考,1998年初,永和大王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並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外賣呼叫中心,所有的網上和電話訂餐都由這個外賣中心統一受理。可是,外賣呼叫中心成立後,很快就有大量的數據和訂單湧入,沒有專門的信息化軟體來控制,是根本無法完成的。永和大王急需一個可以控制外賣服務的軟體,究竟選擇什麼軟體更適應企業的特點呢?當時市場上專門針對餐飲業的信息化軟體並不多,而且不一定適合此時永和的特殊要求,如果需要長期的磨合,就錯過了大好的時機。究竟如何是好?永和大王陷入了困惑。
❷ 大家好,《永和豆漿》 請問如何成功,做到市場這么大,豆漿如何做油條如何做燒餅如何做
主持人:我知道您以前是做業務和中介服務的,那麼後來怎麼會想到來做永和豆漿這個品牌?
林炳生:可以說是五十年代,台灣一些老兵退伍以後,他沒有什麼工作,那他們就在永和橋下做一個豆漿鋪,這樣子的一個產品銷售,有賣豆漿有賣燒餅油條的,就是把過去他們在大陸的一點的經驗在台灣當作他退休以後的第二個事業來運作,那我們都知道老兵隨著歲月的凋零,慢慢地比較減少,就是說很多消費者,包含很多大陸朋友美國日本的朋友到台灣,他都想去永和那邊喝喝這個永和豆漿,那當時我就這個產品應該可以把它發揚光大,所以我就在1985年的時候,用60萬的資金取得這個永和豆漿的注冊商標,然後一步一步地往向我心中的目標來走,能夠把它建立一個商品,然後在工廠自動化的這個生產過程中來送到我們的店家來做服務,能夠讓這個點心從小中的一個規范裡面導入我們的連鎖店,我想當初是這個構想下一步一步努力地走,當然這十幾年走過來也是一路辛酸。
主持人:也是蠻辛苦的,連鎖加盟這種形式這種模式,您是怎麼能想到用它來經營的呢?
林炳生:現在國際知名的快餐,肯德基麥當勞,他們在早期也是一個小商鋪做起,那有他們的成功案例,所以說我覺得說做連鎖加盟它才能夠做出去,中式快餐雖然它是很辛苦,沒有辦法像西式那麼標准化的製作出來,但是經營我們不斷地研發經濟,我想中式快餐它也能夠透過我們的規劃能夠把製成半成品,那在門店做精加工,做熟成,讓它能夠一樣的標准化,然後又不失我們中國人談的最的這一方面,那也能滿足我們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說我覺得說作連鎖加盟它才能夠做出去。
主持人:那從1999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以後,到今天短短的四年時間你們在國內已經有大概是八十多家連鎖店了,這個發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這個速度是不是在你的設計當中?
林炳生:我想當初我們先切入沒有預期這么快,我們只是想就是能夠把它紮根紮好,再往外做發展,我們再賦予加盟合作,那經過這樣的努力下我想我們的團隊能夠更積極在這方面做服務,也從我們當初台灣派來的三位幹部,到目前我們的總部的幹部有三十位,那在這樣的合作下,我想今後我們做四大區塊的發展,然後會變成在小區塊的合作下,我想它的展店速度會達到我們的目前的目標需要,希望能夠在三年內打造五百家店的一個規模。
主持人:四大區塊指的是什麼?
林炳生:我想我們把中國國內分為四大區域,比如說上海是一個區塊,然後天津我們設為這個華北區塊,當然最近我們又把天津這邊又拉出大連,列為東北的一個區塊,那另外南方我們在廣州這邊做一個南方的市場。永和豆漿進駐大陸短短四年,就達到了如此快速的發展,對於這一點,林炳生本人當初也沒有料到。但他並沒有為此駐足不前,繼續以標准化的產品和服務,為「永和豆漿」注入十足的品牌魅力。兩元一碗的價格盡管比普通豆漿貴上一倍,但這不僅沒能阻擋消費者青睞的目光,相反倒成為「永和豆漿」品牌美譽度的象徵。
主持人:也就是說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有永和豆漿的招牌了,有人說永和豆漿的招牌它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是個賺錢的保證,那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永和豆漿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林炳生:我想任何一個企業或者品牌它真的沒有辦法說保證一定都能夠成功,但是成功關鍵的因素我想還是要實實在在的經營,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我想它才能夠持續一致性的往外發展。
主持人:那在這其中連鎖加盟這種業態起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林炳生:未來它是在我們國內生活消費的這個市場裡面,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在國外的先進國家來講,連鎖加盟它佔有生活消費裡面50%到60%的比例,但是就我們國內來講,去年的只達到7%而已,所以未來連鎖加盟的空間市場潛力非常的大。
主持人:但是一個好的業態並不一定就能夠保證就會做成功,就是說連鎖它並不一定就是一連就能夠贏的,那你們究竟是用什麼樣的招法把這個連鎖經營,既能夠連得起來又能夠鎖得住呢?
林炳生:我想這個是一個企業的文化的底蘊,就是說你要有文化的內涵在支撐。
主持人:那也就是說除了這個先進的業態還有一個文化底蘊在裡面,除了這兩條之外你們還有什麼樣的重要因素?
林炳生:我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成功的管理技術,那所以在這裡面我們經過我們過去這些年的經驗,我們把它可以作為我們自動化生產的,那可以就是說透過半成品的加工,我們在現場做一個簡易的加工工藝,以及熟成,那這種標准化一致化的過程我們都有很多年的經驗,把它規范起來導向我們的連鎖店,所以我們的連鎖店它可以開得駕輕就熟,也可以就是說比較成功的一半達到它展店的一個方式。
主持人:也就是說連鎖加盟的餐飲業它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產品,產品的一致性,但是比如說我們來說這個炸油條,它是人工在炸,那比如說兩個店兩個不同的師傅在做,它怎麼能確保炸出來的產品能夠高度的一致。林炳生:我想這就是說我們在前處理它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油條前處理,麵粉和面這一個過程中是我們中途裡面做好的,那做好的我們配送到我們的加盟店,我們每天配送到我們的各個店,那各個店我們有一個標准作業流程,也就是說一根油條它多少的重量,它的成形標準是如何,那它油度要幾度,它要轉翻多久,讓它變成我們看到的這個標準的油條,我想我們每個門店都有作業標準的流程,讓它來了解,當然們在區域裡面我們有區域總部那邊做培訓,這些每一個油條工他們都要在總部裡面培訓大家來學習,做一個標準的動作,那我想一次,那他動作其實再怎麼樣差異性就比較小。
主持人:也就是說這一根油條要翻轉幾次他們都是有規定的?
林炳生:對,就油度多少,時間多久,那炸出來的油條是合乎標準的,那這是有一個標准數在要求。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永和豆漿的油條和豆漿究竟有什麼不同?
林炳生:那我想很多消費者有時候他覺得說奇怪,他們店怎麼都比人家貴,油條兩塊錢,豆漿兩塊錢,可外邊路邊攤買的只要五毛錢就有了,但是他們不了解,像我們的油,我們是用兩百根油條我們油就換掉了,就不用了。
主持人:兩百根這個油就倒掉了?
林炳生:對,那你可以看到一般外面的那些店鋪,它的油是黑漆漆的,油是從來不換的,只是說油用少了再加,這種對人體的健康其實有很大的一個傷害,那以我們的豆漿來講我們也是經過我們的工藝處理,它沒有腥味,濃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把它健康原味保存下來。主持人:吃過永和豆漿的朋友,他們反映說永和豆漿的油條又大又長。
林炳生:可能我們在北方的油條要比南方,比如說比上海要大差不多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原來的標准在南方可能是比較小,是多少公克,但是北方它會增大,滿足本地消費者的需求。
主持人:也就是說你們這個產品也本土化了?
林炳生:對,要本土化。
主持人:就像麥當勞一樣在南方我們會加一點,在北京加一點鴨,然後在東北這邊加一點咸,是這樣嗎,那對於餐飲業來講選點也是至關重要的。
林炳生:對。
主持人;那我發現你們選點好像是鄉村包圍城市這樣的做法來做的,這恰恰跟洋快餐形成鮮明的對比?
林炳生:我想就是說從我們在切入國內市場以後,我們覺得說除了大城鎮以外,其它二級城鎮消費潛力以及市場的潛力都非常得大,所以然們透過我們以後覺得說,當時我們在上海的很多周遭,不管是在崑山,在蘇州這些地方,每開一家成功率都90%以上,這也證明說我們的策略是對的,所以我們從鄉村包圍城市的一個模式在導入我們這個城鎮市場,當然最近我們又有做這個計劃在社區在學校的投入裡面去導入去發展,最近我們在上海的交通大學開的為我們的學生服務,也得到一致好評,那最近又會在復旦大學也會投入,我想都是我們在學校市場另外一個投入的規劃。
主持人:那我還發現一點就是說現在在大陸的很多的永和豆漿店,有很多家都是開在比如說麥當勞或者肯德基的旁邊,和他們為鄰的,那這樣的選點是不是你們有意要與洋快餐一爭高低?
林炳生:我想這個市場各有各的消費層,我們以西式快餐來講,他們選點也經過很審慎的評估,那我們講說中西有互補的作用,有很多消費者去麥當勞去肯德基,可能它為了小朋友的需求,但是它大人不習慣,那我們設在它旁邊,就能夠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就變成說他們全家出去可以部分的去肯德基,部分的來永和豆漿,同時滿足他們各取所需的一個需求。
如今,「永和」已經佔領了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中式早餐市場,以至於大家一提到豆漿油條,馬上就會想到「永和」二字。然而,在享受著「永和」品牌身後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永和豆漿」也不得不承受隨之而來的品牌之爭。僅在北京就有永和大王、大成永和、永成永和、永和世界、永和天下、永和傳奇等眾多冠以「永和」字樣的豆漿店,而全國相似的豆漿店,總數不下120家。至此,「永和豆漿」的「正宗」地位開始受到挑戰。
主持人:其實早在1995年的時候,就有一個叫永和大王豆漿店在上海落戶了,那你們是其後進入的,也是比他們晚了幾年,像這樣做您不怕擔上有點冒充別人或者抄襲別人這樣的行為?
林炳生;我想是這樣的,一個品牌的延伸它是比較,就是說能夠正當一點,也就是說我們在1995年就在國內注冊商標。
主持人:1995年也就是在你們進入正式進入的前四年?
林炳生:對,所以說商標我們是先注冊,當時我們是在考察市場也有感覺說時機還可以再慢一點。也是因為這樣子,所以我們是比較慢進入國內市場。
主持人:那您覺得這么多個相似的品牌在做,會給這個行業的市場帶來什麼?
林炳生:因為這個市場蓬勃,那大家爭相投入,但是只是模仿,但是它不能神似的時候,有時候只是一時的獲得,不能夠搞長久的持有,那以我們永和豆漿來講我們是以有序經營和氣生財,也是永遠的朋友和這個家庭的理念下,一步一腳印忠實地去走,我相信未來成功的我們絕對還是指日可待。雖然說很多店雖然打著永和旗號,但當他們一看這個不管是整個也好,整個服務品質也好,整個產品來講,那都差異大相徑庭下,我相信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那也可以看到從我們的商品的推展到我們的連鎖店的發展,我相信將來他們會認同我們的服務,認同我們的品牌。
主持人:可以說永和豆漿剛剛進入大陸市場的時候,它的品牌是很響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但是後來隨著同業的相似產品的不斷出現,比如說像洋快餐的進入,那永和豆漿其實也面臨著很多的困境,那現在還甚至有人說好像永和豆漿不如從前了,那您覺得之所以給大家造成這樣的印象是什麼原因?
林炳生:因為中國市場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為了要緊跟一個區域,所以說我們不會幅射的太遠,那也就這樣的因素下產生成很多地方,那很多仿冒店先在那邊投入,那投入的結果他們只有外表感覺的模仿,但是它沒有真正的精髓學到。比如說我們在東北我們在大連設區塊總部,我們就把我們的很多半成品送到我們小區塊的總部,再做物流配送到每一家店,那這樣子的模式下未來我們每一家店它在經營上,它在製造上在服務上,它都有一個母體讓它依靠,能夠有很大的資源,那這樣子的情形下他開店也開得好,也開得快,那未來我相信由我們這樣體系在支撐去努力,自然的一些小店模仿的店它比較不容易生存,這我想在過去我們其它的地方也有碰到這種案例,只要我們一進去以後可能半年左右的時間,相信那些仿冒店都自然而然的不見了。
走過品牌競爭的硝煙
林炳生並未滿足於一城一地的店面之爭,打造「豆漿」產業鏈,塑造中國式的飲食文化品牌才是「永和豆漿」的目的所在。
主持人:剛剛我拿到了這個就是你們生產的叫永和米漿,我剛剛喝了味道還是蠻不錯的,但是我還是第一次喝這種就是把這個豆漿變成飲料式的,那像這樣的產品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的?
林炳生:我們在台灣這個產品從1985年開始,我們那時候就是先有簡易的設備到目前我們是全自動的一個設備工藝在生產,我們也是在台灣是第一家獲得台灣的這個食品GNp的認證,而且也是第一家專業豆漿工廠,通過美國FDA認證,能夠銷售到美國的市場。
主持人:那現在這樣的產品在中國大陸有賣嗎?
林炳生:最近我們會在找代工配合的工廠,會導入這個市場,那當然首先先期我們是從台灣進口過來,那在我們的門店做推廣,我想這次中秋節我們就會在我們的所有的店推出,做一個禮盒的包裝,除了豆漿以外搭配我們永和的月餅,讓消費者能夠很方便的買回自己用或者送朋友。
主持人:那我想如果看我們節目的觀眾一些有志於想做這個加盟聯鎖的生意的人,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加盟這個永和豆漿,我們需要有多少資金做保證,加盟的步驟是怎麼樣的?
林炳生:我想要加盟我們就是說透過我們的意向書,然後意向書以後我們會先幫他評估他找好的店面合不合適,那當然我想先期條件就是說要先認可這個加盟主的心態,如果他只是為了一味要賺錢,我想他不一定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很多加盟主他錢很多,但他說他就是要加盟,問題他的理念不對的時候,未來他會走偏的,所以這些加盟主就不適合做我們的加盟,所以從我們的人的篩選到店面的篩選,篩選完成以後其實我們有三個步驟同步發展,也就是說這個門店的的設計跟導入,我們就派出我們的工程人員,CI人員幫他整體做規劃,另外我們教育訓練部的人員就幫他做人員的招募培訓教育訓練,讓他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能夠達到我們的這個。
主持人:開店的?
林炳生:開店的一些基本的要求,那另外就是說這些申請證照的一個動作也同時展開,那也就在這三個系統裡面我們一個月的時間同步工程,然後到能夠開店的時候我們總部再派人員來支源,讓這家店能夠駕輕就熟地把它開出來。
主持人:那我有多少錢才能夠做這個加盟?
林炳生:我想加盟,其實我們的店可大可小,當然這就是從一百平米到三四百平米都有,那在整個的資金的投入方面,應該最早會在60萬左右到一百萬不等,這些就看它的平數大小,看它的商店門面的這個租金取得,然後再做差異性的資金的投入。
主持人:資金回報率大概?
林炳生:那一般來講我們就是說在投資報酬率裡面我們是一年左右能夠投資回本,當然有快的,但不是說都是這樣,快的三個月到半年也有,但慢的兩年左右的也有。
主持人:就是跟著經營管理還有關系?
林炳生:對。
主持人:從當初的創立品牌然後現在到成功,未來您希望永和豆漿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林炳生:目前我們所出的一個口號就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永和豆漿。我想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大家都一直西式快餐侵蝕我們中國人的心,那我想未來我們中式快餐也要走向世界的舞台,能夠邁向國際,這是我們深深期許的,所以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就在我們的人員團隊裡面,們實力,好好培養優秀的人才,那隻有紮根紮好,那我們未來朝國際發展我想才更不可限量,所以我們有一個使命感,中國風台灣味,兩岸情,永和豆漿早點喝到晚點喝,然後讓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漿。
❸ 快餐品牌有哪些哪家值得加盟
快餐品牌有:真功夫、食麵族、大娘水餃、尚客優品、雲南過橋米線、外婆心。值得加盟的有:食麵族、大娘水餃、尚客優品。
1、真功夫
雲南過橋米線專注於新概念系列米食為主要產品結構,發展至今已是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效應的知名中式快餐品牌。公司總部整合了供應鏈的上下游環節,同時也是集產供銷於一體的快餐原料生產和代理企業,使得品牌專有原料的供應得以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