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給我有關周六福的資料
香港周六福國際珠寶集團公司總部坐落於香港九龍華安大道,乃國際盛名的珠寶商之一。
法定代表人李偉柱,董事長(總經理我就不知道了,呵呵,抱歉啊)7月底在廣東鬧得沸沸揚揚的周六福「質量門」事件終於有了下文。通過初步調查發現:在此次抽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店鋪有三家,其中有兩家是未經周六福授權,屬 於冒牌經營。另一家為周六福加盟店,其出現被檢問題的產品為一條千足金項鏈,千足金即黃金含量達到99.9%,而此次抽查檢測得出黃金含量為99.85%。由於黃金項鏈的製作工藝中,多採用扣接的結構,焊接點較多,所以造成0.05%的含金量微差。對此,周六福珠寶設立專項資金,購買先進金屬檢測儀器對出廠產品進行檢測,以避免日後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
㈡ 六福珠寶是直營還是加盟
周六福不是直營店,他們是沒有加盟的,只有一個老闆,而且他們都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分店存在的形式,但是都不是加盟的,而是他們自己的石英店
㈢ 為什麼網上周六福比實體店要便宜那麼多
網上周六福比實體店便宜的原因:
1、網上開店節省了店面出租裝修的費用,又節省了大量人員開支的費用,成本降低了,價格自然就便宜了;
2、網上的東西魚龍混雜,不能保證品質,我個人認為這種東西在實體店更讓人放心,一旦出現問題,可以直接去店面交流,可以相對來說容易解決,網購出現問題,有時候很難來解決;
3、網上活動多,因為各種活動比如1111、1212等,大家都公認的購物狂歡活動,商家可以薄利多銷,而且可以通過價格低廉銷售出去過時的款式。
㈣ 周六福怎麼樣呢大家知道么
前言
黃金作為國際社會公認的硬通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沖擊,因此也常常決定了一國的「經濟底氣」。
這也是為何很多中國老百姓都喜歡「存黃金」,通過購買各種各樣的黃金首飾來實現財富保值的重要原因。
而對於國內喜歡購買黃金飾品的人來說,對黃金市場上的「周氏」金店成員們並不陌生,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這些名字相似但又各有不同的金店常常將消費者繞得暈頭轉向,不知道它們啥關系,也搞不清誰才是正版。今天我們就帶著大家來捋一捋「周氏」金店的「家譜」,看看誰真誰假,誰是正版、誰是模仿者。
「周氏」金店裡的「老資格」
在眾多「周氏」金店中,周大福與周生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老資格」,且這兩個金店品牌還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周大福是諸多「周氏」金店中誕生最早的一家,成立於1929年,是由一位廣東順德的名叫周至元的年輕人創立的。最初,周大福與其他金店一樣僅在當地小有名氣,直到1943年,這家金店才迎來了改變品牌命運的經營轉折點。當年,一位名叫鄭裕彤的學徒有幸成為周至元的乘龍快婿,並開始擴大周大福的經營范圍,打造品牌特色與文化,逐漸將周大福變成了我國最大的珠寶首飾本土品牌之一。
根據周大福2020年3月到9月財報數據來看,在6個月的時間里周大福的營收額達到246.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07億元),純利潤達到了22.3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 18.73億元)。而這些離不開周大福遍及全國各個城市的零售網點的穩健經營。目前周大福在國內的零售店鋪與櫃台已經超過了4000個,且還在持續增加,這些零售網點就是周大福創造經營奇跡的地基。
與周大福企業年齡不相上下的「周氏」金店還有同樣是廣東順德人創立的周生生。周生生金鋪創立於1934年,創立者名叫周芳普。在經營之初沒什麼名氣,直到周芳普的三兒子正式接管金鋪,周生生這個品牌才有了新活力,並逐漸壯大起來。
作為周大福的「同鄉」,周生生早在1973年的時候就已經上市,比2011年才上市的周大福接觸資本運作的時間要早很多。當然周生生的整體營收額與周大福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的。根據周生生2020年上半年財報數據可知,其上半年營收總額為64.1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3.89億元),凈利潤為2.1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75億元),均較上一年度出現了下降。雖然在特殊事件影響下周生生的經營成績不盡人意,但作為一個擁有八十多年經營歷史的品牌來說,小挫折不足為懼。
「周氏」金店的「真假親戚」
除了周大福和周生生這樣的「老字型大小」之外,周大生、周金生、周大發、周六福、金六福等等看似和「周氏」靠得上邊的「真假親戚」們在2000前後一股腦地在市場上現身。
有很多商場里甚至看得到它們排排站、結伴開店的景象。很多消費者不免覺得他們是刻意在蹭「周氏」金店「老字型大小」們的熱度。
實際上,這些或多或少想要沾光的金店品牌,也不全都是「假親戚」,例如周大生的創始人就的確姓周。周大生創立於1999年,創立者是來自福建福清的周宗文。周大生的第一家專櫃設立在北京王府井,並藉助地理位置優勢帶來的經營與宣傳優勢一炮而紅。當前周大生在國內的知名度也已經打開,根據企業財報數據顯示,周大生在2020年營收總額達到了50.84億元,凈利潤約為10.12億元。
除了周大生之外,周六福、金六福、百年六福等則多少有些「李鬼扮李逵」的嫌疑。尤其要提到一個主要依靠加盟來創造盈利的品牌——周六福,且不說其是模仿了周大福還是香港地區的六福珠寶,但=單就其商標抄襲問題就令很多同行不齒。周六福曾經因商標問題被卡地亞、香奈兒等先後告上法庭,並以賠款敗訴而收場。
別看周六福在產品風格定位、設計創新等方面不積極,但在加盟鋪店鋪展方面卻不遺餘力。截至2020年上半年,周六福在全國的連鎖加盟店鋪就達到了3425家,而自營店鋪卻僅有28家,周六福正是藉此實現了2020年上半年凈賺1.73億。
當然,無論是李鬼還是李逵,能夠給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的黃金產品就能夠獲得一定的客戶認可。畢竟對於更看重實惠的國人來說,真材實料、物美價廉才是大眾選擇購買的重要參考標准。
結語
你是否光顧過這些常常讓人混淆不清的「周氏」金店呢?你在進行珠寶消費時更看重品牌還是更看重品質與設計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與大家熱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