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譚木匠加盟店利潤
擴展閱讀
誠宜和牛肉麵加盟電話 2025-02-09 04:49:56
秦皇島喜茶加盟費 2025-02-09 04:49:52

譚木匠加盟店利潤

發布時間: 2023-07-14 05:50:58

A. 傢具店加盟應注意的問題

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對於許多創業者來說,開店並不難。只要你投資理財,做好店內裝修,買到好的產品,就可以開店。但在後期,會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資金的使用,這是一個挑戰。
在傢具加盟店的經營過程中,控製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較少的單獨支出等於額外的利潤。在較低的范圍內壓縮成本是絕對必要的。但儲蓄太多是不對的。同時,制定采購策略、調整周轉速度是控製成本的有效途徑。每個商店都應該盡量避免超載。很多新老闆經常出現資金佔用的嚴重情況。他們缺乏資金,很快就陷入困境。
在經營傢具加盟店時,投資者應始終把握行業情況,根據自身能力選擇適合自己門檻的專營費,否則,負債率高,整天擔心,這將對該店的經營產生很大影響。加盟商應確定合理的總投資分配比例,並做好總體規劃。不要等到風風火火的開店,才發現以後沒有錢經營這家店,開個大玩笑怎麼樣。
要在傢具行業站穩腳跟,就要找准利潤點,合理使用資金。在該花錢的地方不要吝嗇。不要花在不該花的地方。

B. 譚木匠成功的秘密是什麼

這是一個令人大惑不解的企業—— 一把小小的木梳,憑什麼支撐一個享譽全國的品牌?而同是一把木梳,何以能賣出高於同類產品數倍的價格?再有,一個從未人流如織的專賣店,如何賺錢?更如何令全國300餘家連鎖店幾乎家家賺錢?一切都是單純的木匠們手工刨不出答案的秘密。

一段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業。由於爺爺沾上鴉片和賭博,把整個家業輸得一干二凈,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年輕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長將爺爺抓去當壯丁。寒冬臘月,我的爺爺被綁在家鄉樓橋頭的木柱上,光著腳丫,衣衫襤褸,奶奶讓年僅十二歲的父親送了一大碗肉飯去喂爺爺,爺爺邊吃邊破口大罵奶奶沒良心。兩年以後,爺爺戰死在長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親含恨學藝,成了一個好木匠。我長大以後一直想當詩人、畫家,由於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近餓死街頭,天意不可違,我仍然還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業家成名後,想方設法遮掩或粉飾自己的過去,而「譚木匠梳子」的老闆譚傳華卻在自己的每一個加盟店裡,工整地裝裱了這「一段家史」。對他而言,沒有這些真實的往事,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更沒有現在的「譚木匠」。往事不堪回首。18歲時,譚傳華下河撈魚被雷管炸掉右手;幾年後當民辦教師,聽到一個學校校長為此在背後議論他:「一個人殘腳斷手,多難看,多可憐,要是我殘了,還不如自殺了事!」他被這句無意聽來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的手也許難看,但我的人並不可憐!」譚傳華毅然放棄了民辦教師的工作,懷揣僅有的50元錢離開家鄉重慶開縣,踏上了艱苦尋求尊嚴的道路。他曾經為了6個饅頭給人畫過畫像,也曾經當過睡在街邊的流浪漢,還曾經被人當成小偷抓進了收容所……當時的他不僅沒有獲得尊重,還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不怕,眼睛還在動,就能活」,在昆明,當譚傳華准備以自殺來告別苦難的時候,母親在他18歲受傷時說的那句話卻猛地將他拽了回來。「是啊,我全身都能動,總能闖出一條生路來!」那是譚傳華第一次告訴自己要永遠直面不幸的人生。之後,他賣過魔芋,賣過紅桔,賣過塑料花,開過預制板廠,最後終於選擇了父親的老本行——當木匠,在自家的豬圈裡開起了木梳廠。「1993年9月14日,李軍到三峽商城推銷,幾位服務員對我們的木梳愛不釋手,隨即掏錢買了8把。看來我們的梳子有市場、有銷路!市場萬歲!理解萬歲!」譚傳華在那個裝著自己第一筆銷售收入的破爛信封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並至今保存著這筆共十六元人民幣的「巨款」。

一段歷程

1995年,譚傳華正式注冊「譚木匠」梳子商標。經歷過艱難的推銷之旅,燒過價值30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搞過無數次技術改革,創辦過《快樂的譚木匠》宣傳漫畫報……1997年,譚傳華的小木梳終於獲得了較好的市場知名度。1997年8月19日,對銀行苦苦哀求沒有結果的譚傳華憤怒了,在重慶一家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在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招聘銀行是一件國內外轟動的稀奇事,全國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道「譚木匠招聘銀行現象」,並隨後在金融界、企業界引發了一系列關於「銀、企關系」的大討論。譚傳華終於獲得了銀行的支持,「譚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漲。1998年春節,拿到貸款的他在中央電視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廣告,這也是整個木梳行業的第一個廣告。但市場似乎並不給這個「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譚木匠」的銷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場鋪點。新的店面設計古樸、典雅,充滿個性和傳統文化氣息,充分展示了「譚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韻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後,立即在行業內外引起了轟動,高價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了。一位朋友喝醉之後點評譚傳華:「你身上最可貴的有兩點:一是能聽反對意見;二是從不忘記學習。」 如果仔細研究「譚木匠」,就不難發現,其實譚傳華現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別人做過的。譚傳華清楚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拚命學習,像海綿一樣吸干所有國內外企業的先進思想。他不僅讀眾多的書,還自創了一門「聊天學習法」,不斷找人聊天,對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騷客,也有普通的員工,他總能從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啟發。學習則得智慧,智慧令人清醒,清醒者不忘與時俱進。事實證明,由於產品的快速更新,不僅能不斷地吸引新老顧客,也能有效擴大加盟商范圍。「譚木匠」一家專賣店最多能陳列300多個產品品種,以前某一區域范圍內只能開一家店,如今由於品種豐富,許多地方多開一兩家店,生意照樣紅火。

沒有秘密的秘密

「譚木匠公司有秘密嗎?沒有!」譚傳華搖著他特徵十足的腦袋,斷然否認記者的提問。他指著公司大門的文化牆說:「要說一定有秘密,這個秘密是寫在臉上的:『誠實,勞動,快樂』。這是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模仿的企業靈魂。」誠實首先是一種公司行為。比如對於產品質量,因為「譚木匠」梳子是純天然的,所以容易因為用不當而發生損壞,於是譚傳華乾脆將產品弱點直接印在了產品包裝上,以昭示顧客,「買者慎買用者慎用」。所有人都認為「譚木匠」如今能有300多家店,已經是個奇跡了,其實,如果不是因為「誠實」的緣故,還可以多開更多的新店,收更多的加盟費,賣更多的產品。比如僅2004年,全國各地向譚木匠公司遞交加盟申請的報告就有700多份,而經嚴格考核論證准許開張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點就是「是否有足夠盈利保證」。

在「譚木匠」,像這樣因為誠實而獲得好的回報的故事很多很多,這也是譚木匠人感到最為驕傲的地方。而這種驕傲構成了一個企業的文化凝聚力,演繹了一個小小的「企業烏托邦」。這個企業因此成為中國商業生態里一個生機勃勃的健康細胞,它讓人踏實,讓人信服;它凝聚人氣。它和企業的創業經歷、品牌形象、商業模式、產品創新力一道,構成了人們對它的尊重,和社會對它的接納——也許從根本上說,這才是譚木匠公司最大的秘密。

C. 「譚木匠」成功創業有多少的秘密

「譚木匠」成功創業有多少的秘密?

那麼,譚木匠的創業成功,有哪些秘密呢?譚木匠的主營業務就是梳子,幾十年來都是如此,就算是拓展了一些業務,也是以梳子為主,所以,人們一聽到譚木匠三個字,就知道它是賣梳子的,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譚木匠」成功創業相關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段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業。由於爺爺沾上毒和賭博,把整個家業輸得一干二凈,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年輕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長將爺爺抓去當壯丁。寒冬臘月,我的爺爺被綁在家鄉樓橋頭的木柱上,光著腳丫,衣衫襤褸,奶奶讓年僅十二歲的父親送了一大碗肉飯去喂爺爺,爺爺邊吃邊破口大罵奶奶沒良心。兩年以後,爺爺戰死在長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親含恨學藝,成了一個好木匠。

我長大以後一直想當詩人、畫家,由於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近餓死街頭,天意不可違,我仍然還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業家成名後,想方設法遮掩或粉飾自己的過去,而「譚木匠梳子」的老闆譚傳華卻在自己的每一個加盟店裡,工整地裝裱了這「一段家史」。對他而言,沒有這些真實的往事,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更沒有現在的「譚木匠」。

往事不堪回首。18歲時,譚傳華下河撈魚被炸掉右手;幾年後當民辦教師,聽到一個學校校長為此在背後議論他:「一個人殘腳斷手,多難看,多可憐,要是我殘了,還不如自殺了事!」他被這句無意聽來的話深深地刺傷了。

「我的手也許難看,但我的人並不可憐!」譚傳華毅然放棄了民辦教師的工作,懷揣僅有的50元錢離開家鄉重慶開縣,踏上了艱苦尋求尊嚴的道路。

他曾經為了6個饅頭給人畫過畫像,也曾經當過睡在街邊的流浪漢,還曾經被人當成小偷抓進了收容所……當時的他不僅沒有獲得尊重,還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不怕,眼睛還在動,就能活」,在昆明,當譚傳華准備以自殺來告別苦難的時候,母親在他18歲受傷時說的那句話卻猛地將他拽了回來。「是啊,我全身都能動,總能闖出一條生路來!」那是譚傳華第一次告訴自己要永遠直面不幸的人生。

之後,他賣過魔芋,賣過紅桔,賣過塑料花,開過預制板廠,最後終於選擇了父親的老本行——當木匠,在自家的豬圈裡開起了木梳廠。

「1993年9月14日,到三峽商城推銷,幾位服務員對我們的木梳愛不釋手,隨即掏錢買了8把。看來我們的梳子有市場、有銷路!市場萬歲!理解萬歲!」譚傳華在那個裝著自己第一筆銷售收入的破爛信封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並至今保存著這筆共十六元人民幣的「巨款」。

一段歷程

1995年,譚傳華正式注冊「譚木匠」梳子商標。經歷過艱難的推銷之旅,燒過價值30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搞過無數次技術改革,創辦過《快樂的譚木匠》宣傳漫畫報……1997年,譚傳華的小木梳終於獲得了較好的市場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個意外的難關擋在了面前:由於沒有固定資產作抵押,銀行不願意貸款給這個靠生產小梳子為生的小企業,譚傳華後繼乏力。

這是當時中國所有中小民營企業共通的成長難題。1997年8月19日,對銀行苦苦哀求沒有結果的譚傳華憤怒了,在重慶一家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在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招聘銀行是一件國內外轟動的稀奇事,全國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道「譚木匠招聘銀行現象」,並隨後在金融界、企業界引發了一系列關於「銀、企關系」的大討論。

譚傳華終於獲得了銀行的支持,「譚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漲。1998年春節,拿到貸款的他在中央電視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廣告,這也是整個木梳行業的第一個廣告。第一個孩子再矮小也是排行老大,冥冥中他獲得了第一個搶先出頭的機會——「譚木匠」毫無爭議地成了中國梳子第一品牌。

但市場似乎並不給這個「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譚木匠」的銷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場鋪點。然而,「譚木匠」出名之後,其他木梳企業也開始蘇醒,商場終端競爭激烈起來。

就在譚傳華發現商場這條路不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坡路趨勢的時候,他無意中嘗試建起來的幾個專賣店,營業額卻節節飆升。與其深陷於商場肉搏,不如另闢一條蹊徑,在專賣店上作文章。譚傳華立即請來當時大名鼎鼎的「餘明陽專家團」,為公司導入CIS.這一導入,譚傳華「斗膽」花去了當年三分之一的利潤。同時他重新規劃企業戰略,撤出各地商場櫃台,將商業模式轉向專賣店連鎖加盟的方向。

1998年3月7日,「譚木匠」與第一家加盟連鎖店簽約,從此開始了特許經營的發展之路。「是特許加盟令譚木匠公司走上了產銷可控、渠道可控、品牌可控的長遠發展道路。」譚傳華告訴記者。

到2000年初,「譚木匠」專賣店已星羅棋布地開了接近100家。然而就在這年春天,專賣店加盟速度驟降,各地加盟商開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其一,由於產品單一,風格單一,顧客來到店裡的選擇並不多;其二,譚木匠梳子價格很高,但針對高品味高消費群體的品牌附加值並沒有做足。其三,梳子雖好,店堂裝修卻很一般,常常埋沒於商街而吸引不了眼球。其結果,是各地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潤勉勉強強,投資回報率不高,有的甚至虧損倒閉。

這其實是中國所有連鎖加盟企業都必須遭遇的一道坎,能否邁過這道坎,既要看企業家的能力,也要看企業家的態度。譚傳華能力出眾而態度堅決,他說,譚木匠公司有錢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墅小轎車,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之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乾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花了一大筆錢,在絕對一流的「能幹人」幫助下,譚木匠既傳統又現代、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調的新店面設計方案很快拿了出來。自己試裝了一個店,大獲成功,銷售額比老店竟多了一倍有餘。

新的店面設計古樸、典雅,充滿個性和傳統文化氣息,充分展示了「譚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韻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後,立即在行業內外引起了轟動,高價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傳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譚木匠」特許經營網路的人數是1999年的幾倍之多。在新店面的形象暗示下,一些消費者和加盟商對品牌的誤解令譚木匠人哈哈大笑,他們說:你們譚木匠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型大小吧?

2001年,創業不到8年的譚木匠公司有了成為「百年老店」的雛形。

誰能不被超越?

2004年3月,在安徽舉行的全國木梳業大會上,在場所有廠商揚言要聯合起來打敗「譚木匠」;在位於成都鬧市的春熙路店開張時,有記者問譚傳華:「像你們這樣裝修一下、開個店很簡單啊,為什麼全國其餘2000多家梳子廠商沒有這樣做?」一些國外的咨詢公司也感到不可思議,覺得一個只賣梳子的小店能做活已經很難,怎麼還能一開幾百家……

一位朋友喝醉之後點評譚傳華:「你身上最可貴的有兩點:一是能聽反對意見;二是從不忘記學習。」如果仔細研究「譚木匠」,就不難發現,其實譚傳華現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別人做過的。

譚傳華清楚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拚命學習,像海綿一樣吸干所有國內外企業的先進思想。他不僅讀眾多的書,還自創了一門「聊天學習法」,不斷找人聊天,對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騷客,也有普通的員工,他總能從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啟發。

學習則得智慧,智慧令人清醒,清醒者不忘與時俱進。

以產品開發為例,「譚木匠」圍繞「親情、友情、愛情、風土人情」的主題,年年滾動推出數百種新款式,如今已有2480個梳子品種,享有12種技術專利,以品種繁多、各店之間不同質化的.優勢吸引顧客,也令所有的競爭對手望塵莫及。其實最開始,譚傳華的梳子只有10來種,在聽取各方意見,不斷思考定位後,他很快成立了專門的研發部門,投入大量的資金,想了無數種辦法引進高級設計人才,大搞研究開發。

他甚至不惜重金邀請國外的設計師來設計「戰略新品種」:「人們往往由於太熟悉而容易熟視無睹,我請不熟悉中國市場的外國人來搞設計中國產品,一是必有獨到之處,二是也有利於打入國際市場。」

事實證明,由於產品的快速更新,不僅能不斷地吸引新老顧客,也能有效擴大加盟商范圍。「譚木匠」一家專賣店最多能陳列300多個產品品種,以前某一區域范圍內只能開一家店,如今由於品種豐富,許多地方多開一兩家店,生意照樣紅火。

本文所表述觀點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北京招聘會無關

拓展:

《譚木匠》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

泗州城奇人奇事多,出生的孩子叫父親為爺爺,喊父親的父親為爹爹。叫沒出嫁的姑娘為小大姐,管小媳婦叫他大姐。泗州城的小大姐和他大姐愛美,梳洗打扮都離不開梳子。

泗州人買梳子,愛到譚家葯鋪。譚家葯鋪不抓葯,只賣梳子。開店的老頭兒,有人尊稱他為譚木匠,更多的人叫他老譚。也曾有人勸老譚,把譚家葯鋪的門牌摘下,重起個店名,或乾脆就叫譚木匠。每次老譚聽了微微一笑,也不搖頭,更不點頭。

譚家葯鋪門牌還高高懸掛在店門上,老譚還是不抓葯,賣梳子。盡管到譚家葯鋪買梳子,要把脈,需時間,但泗州人樂意等。據說,有的人患了疑難雜症,抓了許多葯沒有喝好,用了老譚家的梳子梳頭,病竟神奇而愈。

關於譚家葯鋪為什麼不抓葯賣梳子,在泗州城有多個傳說。但更多人相信譚家祖上是個御醫,因為給皇家抓錯了一味葯,被賜死。為了不讓子孫步其後塵,譚家葯鋪後來就改賣梳子。是真是假,無人考證,但老譚會把脈看病,是真的。不然,他怎麼能治好知府大人的病。事情是這樣的,新上任的白知府到泗州城不久,身上起紅點,奇癢,還失眠。看遍泗州城的中醫,喝了太多中葯,可就是不見好。白知府找到譚家葯鋪,要看病。老譚頭直搖,告訴他,只賣梳子。

白知府問:「你家梳子能治失眠奇癢嗎?」

老譚微微一笑,伸出手說:「想買梳子,就交定錢吧!」

白知府交錢,讓老譚把脈。

「三天後來拿吧!」老譚睜開微閉的雙眼,「還有,你這不是水土不服,沒事要到鄉間多跑、多看,城外風景養眼哩!」

白知府的臉就透著紅,似信非信。

說來神奇,按照老譚說的時辰方法梳頭,七天後,白知府身上的紅點漸漸消失,每晚睡得也香。

望著手中的桃木梳,白知府百思不得其解,喝許多中葯也沒治好的病,怎麼用梳子梳頭發,就把病梳掉了呢?

白知府想不明白,也不去問,還是按時梳頭,經常深入尋常百姓家了解疾苦。從老百姓的嘴裡,他知道老譚用梳子幫助許多百姓治好了頑疾,這讓白知府對老譚更是高看一眼。

老譚用梳子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民間傳說太多。但最讓白知府好奇的,是譚家葯鋪的梳子能讓西豬山上的十幾號山匪棄刀成佛。如果不是老譚用梳子治好了他的病,白知府是不會相信的。

西豬山有一夥響馬,專在泗宿大道上搶劫過往富商。響馬的頭目叫跳山彪,此人雖為山賊,但是個孝子。老母親頭暈多天,吃葯無效,有人就推薦了老譚。為給母親治病,跳山彪親自騎馬帶著金銀登門請老譚。

老譚也不拒絕,借口說,葯鋪忙,走不開。

跳山彪見狀,單膝跪地,求老譚前去:「只要治好老娘的病,什麼條件都答應。」

老譚拿著手裡的榆木梳說:「見你一片孝心,好吧,就讓家中小女隨你上山一趟。」

「這……」跳山彪一臉懷疑。

「不用擔心。」老譚微笑如佛。

一杯茶工夫,譚家葯鋪跑來一匹黑馬,馬上坐著一身白衣,盡管用白紗蒙面,但還是能看出來是個少年。老譚向跳山彪一揮手:「前方帶路去吧!」

跳山彪心裡嘀咕,但還是上馬,一路西奔。

白衣少年上山為跳山彪母親把脈,完了,走到院子里告訴跳山彪:「兩天後,去譚家葯鋪拿梳子。」

真是女娃聲。望著山路上跳躍的黑馬拖著一道塵煙遠去,跳山彪自言自語:「行嗎?」

轉眼兩天過去了,跳山彪准時來到譚家葯鋪。黑牛梳一把,其餘還有十八把桃木梳。跳山彪二話沒說,照價,全買。

一路上,跳山彪想不明白,別人買梳子,需要把脈,連自己母親也不例外。可他們兄弟十八人,不號脈,還非賣給每人一把梳子。這個譚木匠不是一般的怪。

回山後,跳山彪用梳子按時幫母親梳頭,七天後,母親頭不暈了。自己和弟兄們天天陪著母親梳頭,卻對過往商人視而不見。一想著那事,堵心,還煩。

再後來,跳山彪和弟兄們陪著母親,在山上開墾土地種糧,還修了座廟,天天面佛,念經,心靜如水。

跳山彪放下刀劍,數佛珠,泗州人都說是因為譚木匠,可每次老譚聽後,微微一笑。

泗州人這才發現,老譚身邊不知何時多了位小女孩,天天戴著面紗。有泗州人傳說別看孩子小,譚家葯鋪賣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哩!

小女孩會把脈,白知府相信,可她會製作那神奇好用的梳子嗎?

白知府望著手裡的桃木梳想,不管真假,但梳子一定出自譚木匠的手。小女孩是老譚的女兒,稱她為譚木匠,也沒有錯。

(選自2015年第3期《小說月刊》,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第一段寫泗州城的奇人怪事,手法巧妙,由孩子對父親、祖父的稱呼與別處不同引出小大姐、他大姐,然後引出梳子,由此引出下文對譚家葯鋪賣梳子的敘述。

B.小說在介紹譚家葯鋪時設置多個懸念,如葯鋪不賣葯只賣梳子,還有譚家葯鋪的傳說等,這為下文老譚用自家梳子治療別人的疾病做了鋪墊,也體現了魔幻小說的特點。

C.小說對老譚給白知府治病的描寫很形象,如用「伸出手」這一動作描寫表現老譚的自信和圓滑,用語言描寫表現老譚對白知府患病真正原因的充分了解。

D.跳山彪是西豬山的響馬,但很有孝心,積極為生病的母親尋求治療,不過對老譚木梳的功效和他女兒行醫水平持有疑心,但結果發現譚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確實不同凡響。

E.小說通過對譚家葯鋪賣梳子的記述,形象表現了譚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的奇效,贊揚了譚木匠的各種善舉,表達了人人相互關心最終世界大同的主題思想。

(2)白知府這個人物形象對小說的藝術表現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中老譚的女兒(小女孩)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三次寫老譚「微微一笑」,每次「笑」的心情都不一樣。請結合小說內容進行分析。(8分)

【參考答案】

(1)DA

(2)①映襯了主人公形象。白知府有奇癢、失眠的病症,用譚木匠的梳子梳頭,最終治好了他的病;並且寫白知府深入百姓家聽說譚家葯鋪梳子的奇效等,進一步突出了主人公譚木匠醫術的高超。

②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寫白知府對譚家葯鋪的梳子讓土匪跳山彪一幫人棄惡從善的事的好奇,引出下文故事的敘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③照應了題目,突出了小說主題。通過對白知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引出介紹老譚的女兒相關情況:會把脈,甚至會製作木梳,所以也可以把老譚的女兒稱為「譚木匠」,照應題目,突出、深化了主題。(每點2分,觀點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任何兩點給4分,疏通語句1分。意思對即可)

(3)①有男兒氣概。跳山彪是土匪,殺人越貨,但老譚的女兒(小女孩)卻敢於跟隨跳山彪進山給他母親把脈。

②醫術高明。老譚的女兒(小女孩)把脈後,用譚家的木梳治好了跳山彪母親的病,讓跳山彪兄弟十八人棄刀成佛,可見她醫術高明。

③手藝高超。據說譚家葯鋪的所有木梳都是出自老譚女兒的手,可見她心靈手巧。(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①第一次「微微一笑」,是譚家葯鋪不賣葯只賣梳子,生意也特別好,但當別人讓老譚給自己的鋪子重起個名字時,他不置可否,「微笑」的背後,讓人感覺到老譚對自己做法的堅守,也讓人感覺到他的神秘。

② 第二次「微微一笑」,是當白知府問老譚的梳子能不能治療失眠、奇癢時,他要求白知府交定金,「微笑」的背後,足見他對自家梳子充滿信心。

③第三次「微微一笑」,是一夥響馬在老譚家梳子的治療下放下屠刀,別人因此贊美老譚,「微笑」的背後,體現了老譚的淡定和心滿意足。(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

D. 譚木匠適合直營嗎為什麼!求高手指點!

譚木匠是一家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以專賣店為銷售終端的梳子品牌,也是梳子領域唯一的上市企業。目前,
譚木匠專賣店共1000多家,其中加盟店佔到了95%還多。

最初,譚木匠在一些區域也曾試過以直營連鎖,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加盟?

單店規模難以支撐起完整的直營和督導體系

譚木匠專賣店店均面積在15平方米左右,員工人數一般不過兩三人,屬於單店規模較小的特許項目。它定位在中高端,單店日均人流量並不大,每月營收流水也自然無法和大的餐飲店相比,是典型的以利潤率取勝的連鎖品牌。

E. 譚木匠的創始人譚傳華的創業故事

譚木匠的創始人譚傳華的創業故事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像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譚木匠的創始人譚傳華的創業故事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沒有錢,沒有人脈、甚至沒有手臂,該如何創業?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但他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擁有幾百家連鎖店的上市公司。

他就是譚木匠的創始人:譚傳華,如今身家5億。

一隻手臂的他,學過畫畫,做過老師,賣紅薯,開過花店,最後做起了梳子,做出了一家上市公司!怎麼做到的?

18歲意外失去手臂,25歲差點自殺,一路顛沛流離,差點餓死街頭!

1957年,譚傳華出生在重慶開縣的的一個農村,18歲的一次經歷讓他終生難忘,這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那年他剛剛初中畢業,和哥哥一起到河裡抓魚,但每次都抓得特別少,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做炸魚。沒想到,這一炸,就把手臂炸沒了。

失去了手臂就相當於失去了勞動能力,這對於經常要干農活的農民來說是很殘酷的。

村裡面的人沒有一個人看好他,都認為這個人這輩子算是完了,是他媽媽給了他勇氣,對他說:不怕,眼睛還在,一隻手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去學習畫畫,這也是一門手藝,以後可以靠這個來養活自己,但最後他並沒有成為一名畫家,而是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

因為教學成績突出,譚傳華很快就成為全縣優秀教師,可是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其他老師和校長的尊重。

為了尊嚴,也為了證明自己,1980年,23歲的譚傳華決定辭掉教師這份工作,拿著50元,離開了父母兄弟出去闖盪。

譚傳華先去了北京,後來又去了西北,50元很快就花沒了,為了不餓肚子,最後不得不把衣服也賣了,一個價值120元的手錶,20元就給賣了。

於是,他成了睡在街邊的流浪漢,可以為了6個饅頭給別人畫畫,甚至被人認為是小偷被追著打,甚至還被送進了收容所。

幾乎絕望的譚傳華一路輾轉來到了峨眉山,不是為了看風景,而是想找一個地方自殺。

可能是老天爺也不想讓他去死吧,那天山上正好因為下雪封山進不去,回去後他想了想,最後決定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後來,譚傳華一邊流浪一邊畫畫,好幾次差點餓死街頭,一場大病過後,不得不返回了老家。在老家修養一段時間後,1984,他決定下海經商。

為了尋找轉型,賭上全部身家,發現巨大商機!

之後,他曾嘗試過賣紅薯、當販子賣魔芋塊兒、賣中葯材、開花店、開水泥板廠等,靠開花店賺了第一桶金。

剛開始開花店確實賺錢,不久後開的人也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花店也不好做了,這個時候譚傳華考慮轉行。

最後他決定做起了祖傳木匠活——木雕。沒想到這一轉行差點就把多年的積蓄都虧掉了。

1992年,為了尋找一線生機,他帶著全部人的心血來到了深圳參加展覽,看到同行的雕刻不僅精湛還便宜,譚傳華深深受到了打擊。

在深圳逛街了解市場的時候,他從銷售員口中得知木頭梳子銷量高得驚人,譚傳華開始考慮做梳子,回來後他問了一些資歷較老的木匠做梳子的工藝,得知做梳子和做傳統手工木雕差不多,於是開始研發設備進行技術改造。

從兩塊錢到三千塊,譚傳華看到了希望!

幾個月後,譚傳華終於做出了第一批梳子,他迫不及待拿到市場上賣,結果兩塊錢只賣了一把。第一次嘗試起碼還能賣出,說明這梳子還是有市場,有希望的。

他把賣出的兩塊錢當成了一種激勵,但是為什麼只賣出一把,問題出在哪裡?他問了銷售員,才知道原來梳齒又利又短又小,所以顧客才不願意買。

知道問題的所在後,他回去對設備進行了調整,把梳子做長、做鈍、做大些,按照市場的反應去整改。

一個市場認可的產品,才是好的產品、成功的產品。經過譚傳華對產品的不斷改進,梳子的銷量慢慢有了起色。

為了更准確地摸准市場的喜好,譚傳華和銷售團隊一起去推銷梳子,在一次推銷的過程中,他發現銷售員在用膠梳子,他覺得很詫異,自己賣木梳子,用的卻是膠梳子,自己都不認可自己的產品,又怎麼有底氣銷售得好?

另一方面,不用木梳子,膠梳子應該有比木梳子好的地方,於是,他又拿著膠梳子回去開始研究了起來。

之後,譚傳華拿出經過改良的木梳子,讓銷售員去重慶最好的商場銷售,沒想到一下就賣完了,這樣一下就賺了3200元錢,也讓譚傳華更有信心把小小的木梳子做大做強。

從加盟連鎖到上市融資,再到中國梳子大王 !

1997年,譚傳華決定把梳子生意做得更大。做大就需要資金,但解決問題,對於小企業是比較困難的,沒有固定資產抵押,銀行又不願意貸款。

無奈之下,他打出了這樣一條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企業怎麼招聘銀行?很快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體因此蜂擁而至,對這件事進行了跟蹤報道,原來是小企業希望可以得到銀行的支持,也引起了大家對「銀企關系」的討論,後來,譚傳華不僅得到銀行方面的貸款,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

雖然有了資金支持,但做木梳的人也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了增強競爭力,他把以前的商場鋪點模式改為了專賣店的模式。

改為專賣店的模式後,他發現銷量一路飆升。那個時候的市場,做梳子的多,但魚龍混雜,產品參差不齊,很多人並沒有很強的`品牌意識,譚傳華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設立了專賣店,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1998年,譚傳華又改為了加盟連鎖的模式,此次走上了連鎖經營的道路。

為了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他投資250萬拍攝方言電視劇,沒想到卻交了100萬的學費,最終只收回了150萬。

冷靜下來後,譚傳華不想求快了,只要把店做好就可以了,朝著百年老店的目標去發展。

創業8年後的2001年,譚傳華百年老店的目標更進一步了,專賣店開出了一百多家。

一把梳子,做出了十幾個專利,兩千多個品種,滿足了各種消費群體。

2009年12月29日,譚傳華實現了譚木匠在香港上市的夢想。

到2010年,譚木匠已經開了853家特許加盟店,甚至開出了國門,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都有分店,每年賣出350萬把梳子,譚傳華身家達到了5.32億,排在重慶富豪榜11位,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梳子大王 。

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獲另一個饋贈。

關鍵是,我們要有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如果放棄了就沒有可能,堅持就會有很多可能!

失去手臂後的譚傳華,很多人都認為他這輩子完了,可是現在呢?

本想當一位畫家,卻因意外失去右手,帶了50塊就去北漂,卻因殘疾受盡冷眼,但他能從頭開始,靠著一把小木梳逆襲做成上市公司,他就是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

截至今日(9月14日),譚木匠港股報價3.68元,總市值達到9.15億,還以「員工近半數都是殘障人士」登上熱搜。

作為全球唯一一家木梳上市公司,譚木匠每一年都在賺一個「小目標"。

做2元日用品做到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譚木匠2018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達到:3.12億、3.36億、2.77億,凈利潤達1.1億、1.2億、0.8億,2021年上半年最新統計,譚木匠特許加盟店的數量為1144家。

一把日常2元能解決的梳子,譚木匠售價幾十塊到上千塊都有,平均一把梳子幾百塊,毛利率超過60%,譚木匠為啥能把一把木梳賣得這么貴,同時賺錢呢?

這要從創始人的創業路說起。

譚傳華生於重慶的農村,年輕時因意外被炸掉右手,沒法干粗重活,在農村可算是出路艱難。後來又做過流浪畫家餓死街頭,准備去山裡結束生命,遇上大雪封山,還當過美術老師,賣過烤紅薯,開過花店干過不少事。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譚傳華只好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做一個木匠,賣木雕結果也沒賺到錢。

咋辦呢?譚傳華開始四處進行市場考察,去深圳參加博覽會,看看同行的雕刻,結果此行意外做了一個影響此生的重大決定——做木梳!

譚傳華了解到木頭梳子最為暢銷,但市面上做木梳的品牌卻很少,於是譚傳華開始琢磨梳子這個「巨大的縫隙市場」。

一開始,他當時並不知道梳子如何生產,就去請教師傅,然後把傳統手藝和和機器結合改造。幾個月後,第一批三峽牌木梳就產出了,銷售員賣了一天,賣了2塊錢,也是這2塊錢,開啟了一個「梳子王國」,隨後梳子憑借高質量受到熱捧。

1997年6月份,譚傳華正式將自己的公司改名為「譚木匠」,立志做百年老店;2009年年底,譚木匠成功登陸港交所,譚傳華也實現身份的轉換,身價高達5億元。

死磕品質:一生只買一把梳子

如果想讓梳子獲得足夠溢價,以量取勝肯定不行,譚木匠算是個成功典範。

為什麼選200塊一把的梳子,而不選2塊錢的?追根到底還是質量過硬。

其實老譚的發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剛做木梳的時候,就遇到了困難。

1995年,剛剛有所起色的公司,相繼完成了一些重大的技術改進。但有 15 萬把梳子因技術質量不合格需要燒毀,這時候卻有批發商願以低價收購,如果被收了,總計能拿到100萬。

公司正是需要錢的時候,和兄弟們討論之後,沒有一個人願意將這轉手能換100萬的貨燒毀。

可如果不燒毀,這批不合格的貨流入市場,就等於砸了招牌。

為了長遠利益考慮,老譚最終決定燒掉。雖然丟了 100 萬,但今後的日子還長,還能掙回來。

譚木匠的高端定位決定了價格和質量都不能差,譚木匠全國所有店鋪的同系列產品統一定價,且不還價不打折,很符合專賣店的經營規律。

它有強大的禮品屬性,根據公司財報,禮品裝的銷售額居然占據總收益的70%以上。

譚木匠還專注於增加梳子的技術含量,開發出各種新品。今天的譚木匠的產品 涉及126個種類、574個型號、2480種款式,而且在不斷增加。

除此之外,為了讓產品更顯高級感,譚木匠的所有門店極其其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復古元素和古色古香的設計,既傳統又現代的基調讓消費者路過都忍不住駐足。

譚木匠鼓勵一個人一輩子買一把梳子就夠了。

看過低復購的,但沒看過以一輩子為單位的吧?

在大家盯著快消品的復利眼紅時,譚木匠卻自己把路走絕。以「逼死」自己的方式,換來的十幾年不爛的品質口碑,這狠勁咱不得不服。

參考資料:

青年橫財發展會.雪花肥牛.《禿頭企業家如何靠賣梳子年賺上億?》

行動教育. 伊尹.《18歲殘疾,25歲欲自殺,光頭賣木梳,成就10億「譚木匠」》

市井財經.葉克飛.《別小看,一把小小的梳子能做成上市公司》

;

F. 譚木匠是如何盈利的

分以下三個角度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譚木匠是否盈利?回答,盈利。去年譚木匠營業額27,196 萬元,稅前年度溢利 14,229萬元,稅後年度溢利12,616萬元,不但盈利,而且利潤率不低,營業額的50%以上是利潤。
第二,譚木匠利潤的組成:梳子類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7,540萬元,佔總銷售額的27.7%;組合禮盒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18,165萬元,佔總銷售額的66.8%;鏡子類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236萬元,佔本集團總銷售額的0.9%。可見價格相對較高的禮盒是其主要利潤來源。

G. 譚木匠的梳子為什麼那麼貴

譚木匠」主要生產木質材料的梳理用品和小飾品,該品牌創立於1997年,2009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譚木匠的產品理念是「將現代流行元素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將藝術性、工藝性、觀賞性及實用性等體現在產品上」,這句話到目前為止還不算一句空話。
目前來看,譚木匠已經成為同行之中比較知名的品牌,除了在製作工藝和材料方面可以讓更多人放心以外,品牌效應也必然會給產品帶來一定的溢價效果。
譚木匠常用的製作工藝
1、合木:是指梳齒和梳背由兩片木材分別製作,最後再榫卯拼接成完整的梳子。合木工藝的好處是:梳齒和梳背按木材紋理垂直拼接,梳齒為豎紋,梳背為橫紋,二者均不易斷裂,大大增加了梳子的堅固耐用性。這種梳子製作工藝復雜,如果拼接工藝不到位,時間久了介面就會開裂並導致梳子無法使用,所以對精細程度要求比較高。


2、生漆:生漆工藝就是在製作好的梳子上鍍生漆,使梳子呈現鮮艷的彩色。生漆是一種從漆樹上采割的乳白色天然染料,具有耐腐、耐磨、耐熱、富有光澤等特點,是很好的手工藝品塗料。生漆工藝對均勻度的要求較高,如果鍍漆不均勻,就會出現梳子的表面顏色深淺不一、高低不平的現象。生漆工藝好的梳子做出來沒有任何瑕疵,表面光亮如鏡、色彩均勻,看起來非常自然。



3、彩繪:就是在梳子(以桃木、黃楊木梳為主)上繪制彩色的圖案,雖然大多是比較小的圖案,但是在上色的時候恰恰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要保持顏色精細勻稱,不能將顏料塗到圖案外面。



4、鑲貝:將貝殼製作成特定的形狀鑲嵌到梳子上,使梳子呈現華貴之美。鑲貝工藝對精細度要求較高,貝殼的形狀要與梳子上的凹槽嚴絲合縫才算是完美。



總結
總的來說,譚木匠的梳子主要貴在兩方面:一是品牌,二是工藝。品牌是眾多優勢長期積累的後果,工藝及材料則代表了產品的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