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分類 » 黃州中小學加盟教育培訓
擴展閱讀
望京小腰加盟店地址 2025-02-22 09:43:31
小米家電售後加盟流程 2025-02-22 09:42:08

黃州中小學加盟教育培訓

發布時間: 2025-02-20 13:27:55

⑴ 《題西林壁》的詩意是什麼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黃州中小學加盟教育培訓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蘇東坡很聰明,他避開了李白的鋒芒,不直接去碰廬山瀑布,不著力描寫廬山的秀麗景色,而是借景說理,他意在說明: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另外,其實這首詩里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很容易聯想起古人對於地心說的執念,人們每天眼看著日月星辰在天上起起落落,自然而然就會覺得所有天體都圍繞大地旋轉,所以呢,人們就不識地球真面目,就是因為渺小的人們身在地球中。

蘇東坡跟李白一樣,是不世出的大天才。尤其是這首詩最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跟李白歷史上首創用銀河來比喻瀑布一樣,蘇東坡用一種淺顯易懂的語言,同樣說出一種前人從未提及的意境,這種意境包含深刻的哲理。

簡而言之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後世的人們也就千百次地把這兩句當作哲理金句,而反復使用了。

⑵ "烏台"為何意(烏台詩案中的)

管理員公告:關於上傳教案換取免費課件會員號的最新公告,請朋友們點擊了解詳情

蘇軾烏台詩案

--------------------------------------------------------------------------------

http://www.ruiwen.com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2005-03-30

文人好作詩諷刺朝政,何況才高八斗的蘇東坡,於是就免不了身陷「文字獄」。「烏台詩案」是宋代一起有名的文字獄,主犯則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蘇軾。王安石變法,蘇軾站在對立面,幾次向神宗皇帝上言,極論新法的弊端。蘇軾的議論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滿,王安石通過親信網羅罪狀,上書彈劾蘇軾。蘇軾感到在都城的日子不好過,就上書請求到外地做官。

作為隱士的蘇東坡 才華橫溢的蘇軾雖然在他二十歲時便高中進士的第二名,但他的仕途之路卻充滿艱險和苦澀,幾起幾落,最後不得不離開京城,隱居在南方的幾個小地方。這里的蘇軾身著布衣,頭戴斗笠,腳踏木屐,手持竹節,顯然是一個隱居的東坡居士了。這幅《東坡小像》是明畫家孫克宏所繪。

且莫猖狂愛詠詩

元豐二年(1079)四月,蘇軾到達湖州,到任不久,一場災禍便從天而降。朝廷御史台(舊稱烏台)在七月派人將蘇軾逮捕,押送汴京,罪名是作詩諷剌朝廷。當時蘇軾正在辦公,兩個悍卒沖進大廳,扯住蘇軾的衣袖說:「御史中丞召見。」蘇軾大驚失色,說:「我得罪朝廷之處不少,今日必是賜死。死就死吧,請讓我先與家屬告別。」蘇軾妻子送夫至門,泣不成聲,扯著他不肯放手。蘇軾嬉皮笑臉地回頭說:「你就不能學學人家楊朴的妻子,作首詩送我么?」妻子不由「噗哧」笑出聲來,蘇軾這才得以脫身。原來這是蘇軾常在家與妻子講的趣事。楊朴是真宗時的隱士,被迫入京見駕,真宗問他:「卿臨行時可有人贈詩么?」楊朴說:「只有臣妻作一首:『更休落拓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如今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好一個東坡,這時還開玩笑。

題竹圖(明·杜堇) 大文豪蘇軾性愛竹子,不但喜歡賞竹,還愛畫竹、詠竹,並常常將詠竹之詩題於竹上。圖中的蘇大學士頭戴高冠,美髯飄飄,手執毛筆,題詩於竹。畫面簡潔,線條細勁流暢,人物神態瀟灑,透出一股放逸、秀雅的風致。

蘇軾被押到汴京,關進大獄,審訊隨即進行。罪證是別人為蘇軾刻的一部詩集,而最先把這部詩集作為罪證的正是《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文人相輕,進而相軋相害,從來都是毫不手軟的。當然,蘇軾也不是沒有把柄可抓。他仗著自己文才過人,經常在詩文中譏諷朝政,貶斥新法,這些詩傳誦一時,影響不小。主審官或與蘇軾有私仇,或因政見不同要殺一儆百,他們把蘇詩中某些諷刺新法的地方,捕風捉影上綱上線,誇大為對神宗的不滿,逼蘇軾招認叛逆罪。蘇軾《詠檜》詩中有「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有人在神宗面前挑撥道:「陛下飛龍在天,蘇軾以為不知己,反欲求地下蟄龍,不是想造反嗎?」好在神宗還算明白,回答說:「詩人之詞怎麼可以這樣理解,他詠檜樹,和我有什麼關系?」

卻對酒杯渾似夢
前途險惡,生死未卜,蘇軾一度相當悲觀。在押往汴京的途中,他曾想躍入江中自盡。入獄後,他將許多青金丹埋在土內,准備一旦得知自己將被處死,就先行自殺。蘇軾與兒子約好,每天往獄中送飯,都要有菜和肉,如果聽到自己將被判死刑,就撤掉菜和肉,改送魚。他兒子每日給他送去肉菜。有一天家裡糧食不多了,他兒子去郊外買糧,托親戚代為送飯菜,但忘了關照不要送魚。親戚正巧送了魚。蘇軾看到魚,以為這回完了。就寫了兩首絕命詩,囑咐獄吏轉送其弟蘇轍。他知道獄吏不敢擅自為犯人送信,必然會將此事上報。果然,神宗皇帝讀到此詩,心中不免有所感動。蘇軾名滿天下,連宮中的皇室成員也喜歡讀他的詩文。仁宗皇後病重時,神宗為了祖母病勢的好轉,打算進行一次赦免。仁宗皇後說:「不須赦天下凶惡,只要放了蘇軾一個人就行了。」她還對神宗說:「過去仁宗舉賢良,回宮時非常高興地說,我今天又為子孫得到太平宰相兩人,他說的就是蘇氏兄弟,現在難道你要把蘇軾殺掉嗎?」仁宗皇後邊說邊掉淚,神宗也在一旁陪著下淚。

蘇東坡題扇圖

東坡博古圖(清·蕭晨) 此圖畫的是大學士蘇軾和兩位文士一起欣賞古玩的情景。圖上有作者的題詞:「東坡博古圖,前人有其本,考之書史未見其說,豈好事者為之耶?」雲雲。

一些同情蘇軾的人也站出來為他說話。丞相吳充有一次問神宗:「皇上感到曹操這個人怎麼樣?」神宗說:「曹操算什麼東西。」吳充說:「陛下以堯舜為榜樣,當然看不起曹操。曹操猜忌心極重,但還能容忍禰衡這樣的狂人。陛下難道還不能容忍蘇軾嗎?」神宗有所觸動,說:「我正打算放了他。」經過五個多月的審訊,終於給蘇軾定了個「譏諷政事」的罪名。蘇軾雖然心中不服,但能倖免一死,他已是額手稱慶了,只得寫檢討認錯,後被貶官至黃州了事。出獄時,獄吏把藏著的絕命詩還給他,蘇軾感慨萬分,伏在案上,讀不下去。可時日一長,又為獄中好詩而得意了,忍不住作詩道:「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可轉念一想,不由心有餘悸,罵自己道:「真是文人劣根性難改。」神宗不到四十歲便死了,執政的太皇太後廢止了新法。八年間,反變法派一度得勢。變法的主將蔡確被貶至安州(今湖北安陸),郁悶中他也寫了一些發牢騷的詩,不久為人告發。反變法派群起而攻之,要藉此好好整整對立派,蘇軾是過來人,密請停止追究蔡確,但反變法派報復心切,聽不進他的話,終於使蔡確得到了類似蘇軾的經歷,蘇軾也被排擠。黨爭愈演愈烈,直吵到北宋滅亡。

〔防作弊高招〕

科舉考試到宋代已相當成熟,兩宋登科者共十一萬多,平均每次錄取的人數為唐代的十倍。當時實行解試、省試和殿試三級考試制度。解試又稱鄉貢,三年舉行一次,合格者稱舉人;省試由尚書省禮部主持,於解試次年春季舉行,各地舉人匯集京師;省試合格者參加殿試,殿試合格才算「登科」。為防止考官和考生作弊,宋人發明了許多高招。如「鎖院」:開考前數日,考官就得進入貢院,直到發榜,考官都不得外出或會見親友。「別頭試」:主考官的子弟、親戚、門客等到別的場屋應試,另派考官主持。舉人事先向貢院交納試紙和家狀,加蓋官印,考試時對號入座。封彌院將卷頭的舉人姓名、鄉貫糊住,編成字型大小;謄錄院將答卷抄寫一遍;對讀所校勘正副本;然後才把副本交給考官審定,這樣考官不僅不知考生姓名,連筆跡也無法看出。現代高考的許多做法,或可溯源至宋代。

【發表評論】 【推薦給朋友】【網友賜稿】

--------------------------------------------------------------------------------

管理員公告:

關於上傳教案換取免費課件會員號的最新公告

本站長期合作夥伴:《現代語文》、《語文報》、《讀寫訓練》、《中學語文學習》和《希望報》,好的稿子將被優先推薦給以上刊物.點此察看已發表的作品名稱及作者名字.

本站自願為語文教育類媒體提供在線投稿服務,歡迎廣大語文類報刊免費加盟.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⑶ 古詩《望湖樓醉書》中哪兩句話寫得最傳神

全文:
《望湖樓醉書》北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
烏雲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
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指肆塌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廣場西側,傍湖而建。蘇東坡曾作膾炙人口的詩篇《望湖樓醉書》,望湖樓也因而名聞天下。近年重建的望湖樓總面積360多平方米,主樓閣望湖樓,以曲廊與輔樓餐秀閣相銜接。望湖樓青瓦屋面,硃色單檐雙層歇山頂,整個建築宏麗古雅。地勢較低處植草坪、棕櫚、冬青,點綴峰石;地勢較高處疊石築山,使之峰石嵯峨,回欄環繞。登樓憑欄,取山形,臨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綠凈,樓閣鏡中懸」,確為一處西湖名樓。
斷橋東有望湖樓,又名看經樓、先得樓。登臨眺望,一湖勝景皆收眼底。宋代王安石、蘇軾等人,都曾有詩詠望湖樓,或詠樓上觀景的感受,其中蘇軾的《望湖樓醉書》最有名: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詞鑒賞
作者描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作者先從暴雨臨前寫起,其景象是天上黑雲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注的驟雨就已經來到。大雨裹挾著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彷彿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正在人們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的時候,一陣狂風席地卷來,一下子吹散了烏雲和大雨。雲開日出,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一色。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最為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推薦於 2019-09-05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4個回答
2條評論
y8111163
真好
查看全部2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什麼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北宋的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 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蘇軾 【朝代】宋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 烏雲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3)黃州中小學加盟教育培訓擴展閱讀唯圓: 作品欣賞 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幾個要點,把一場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的驟雨,寫得非常鮮明,富於情趣,頗見功夫。是用「翻墨」寫出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驟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風」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實描寫,卻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應,烘托得好。 最後用「水如天」寫一場驟雨的結束,又有悠然不盡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雲」映襯,用「水如天」和「卷地風雹磨」對照,用「亂入船「與「未遮山」比較,都顯出作者構思時的用心。這二十八個字,隨筆揮灑,信手拈來,顯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著痕跡罷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233贊·13,735瀏覽2019-09-26
6月27日望湖樓醉書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可以分別概括為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用四個字回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共有五首,每一句都是一幅畫的是第一首,寫坐船時所見,描繪了西湖的美麗雨景。可以概括為:第一句,雨前,黑雲如墨。第二句,雨中,白雨跳珠。第三句,雨停,風卷殘雲。第四句,天晴,水天一色。 具體詩句如下: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白話譯文如下: 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 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3)黃州中小學加盟教育培訓擴展閱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餘四首如下: 1、第二首 放生魚鱉逐人來⑹,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白話譯文: 西湖的魚鱉,膽子真不小,竟跟著遊人跑。西湖的荷花,沒有人照料,倒也開得飄飄搖搖。 喝點小酒,我在船上醉卧。水是我的枕頭,山在向我作揖求饒。月亮在船前邊轉圈邊嘮叨。 2、第三首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白話譯文: 黑黑的菱角,白色的芡實,這里十分常見;青色的茭白,葉子凌亂,那雕胡米就像裹進綠盤。 突然想起來上次在京城一個道觀里嘗鮮。看來我現在滯留在鄉野之中,應該保重身體加個餐。 3、第四首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白話譯文: 拿著花的女孩斜靠在船沿,斜斜的風帶著細細的小雨打濕了綠色的三寸金蓮。 她們在觀賞前面小洲上那些美麗的香草,肯定不會想起同樣喜歡香草的屈原。 4、第五首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白話譯文: 我本是鄉野狂人,想把自己放逐在山林之間。現在卻當上了地方官,不過離開京城也算是得了一點清閑。 我本來就沒有家,無處可去,而現在,我很心安。因為,這里有美妙的湖光山色,遠勝過我的家鄉眉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36贊·1,281瀏覽2020-08-21
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樓醉書 譯文
具體說就則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為著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編輯本段]詩詞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①望湖樓②醉書③ 其一:黑雲翻墨④未遮山,白雨⑤跳珠⑥亂入船。卷地風⑦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其二: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其三: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其五: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編輯本段]詩詞注釋: ①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五年(公元1072年)當令。 ②望湖樓:在杭州錢塘門外西湖上。 ③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④黑雲翻墨:烏黑的雲像打翻的墨汁。 ⑤白雨:白色的雨點。 ⑥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跳入水中。 ⑦卷地風:風從地面刮過。 [編輯本段]詩詞譯文: 第一首: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傾盆大雨,一顆顆雨點就像跳動的珍珠一樣,雜亂地落入船中。從地面上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把烏雲吹散。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得像青天一樣,水像藍天一樣開闊明凈。 第二首: 放生的魚鱉跟隨人來,池塘里荷花到處開放。從水中看山如倒過來,開船隨風在月下徘徊。 [編輯本段]詩詞鑒賞: 第一首: 這首詩歌,作者描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作者先從暴雨臨前寫起,其景象是天上黑雲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注的驟雨就已經來到。大雨裹挾著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彷彿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正在人們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的時候,一陣狂風席地卷來,一下子吹散了烏雲和大雨。雲開日出,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一色。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最為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前兩句寫雲、雨:墨汁一般的濃雲黑壓壓洶涌翻騰而來,還沒來得及遮住湖邊的山巒,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腳敲打著湖面,水花飛濺,宛如無數顆晶瑩的珍珠,亂紛紛跳進游入的船艙。「黑雲翻墨」和「白雨跳珠」,兩個形象的比喻,既寫出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緊張氣氛,也烘託了詩人舟中賞雨的喜悅心情。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亂入船」這幾處寫出了雨下得很急,烏雲還沒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點便好似珍珠一般亂蹦亂跳地竄上了船。雨才剛剛下了一會兒,忽然卷地而來的一陣大風就把雨和烏雲吹得無影無蹤,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捲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雲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後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無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凈,一色的蔚藍。風呢?雲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且蘇軾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 蘇軾像 嘉佑二年(公元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公元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 蘇軾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作家,他以豐富的文學實踐,把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推向前進,使詩、文、詞各方面的創作出現了高峰。其文學成就曾引起當代和世後學人的普遍重視。南宋的陸游、辛棄疾,金代的元好問,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陳維崧、查慎行等都是明顯受他影響的作家。蘇軾作品中流露的游戲人生、隨緣自足的思想對後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響。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三八。有《東坡全集》、《東坡詞》。
44贊·3,454瀏覽2016-12-01
望湖樓醉書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雲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 3. 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4.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跳入水中。 5. 白雨:雨很大,看過去白花花的。 6.卷地風:風從地面捲起。 7. 水如天:遠遠望去,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解說]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亂入船」這幾處寫出了雨下得很急,烏雲還沒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點便好似珍珠一般亂蹦亂跳地竄上了船。雨才剛剛下了一會兒,忽然卷地而來的一陣大風就把雨和烏雲吹得無影無蹤,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 名句賞析——「白雨跳珠亂入船。」 這首詩歌,作者描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作者先從暴雨臨前寫起,其景象是天上黑雲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注的驟雨就已經來到。大雨裹挾著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彷彿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正在人們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的時候,一陣狂風席地卷來,一下子吹散了烏雲和大雨。雲開日出,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一色。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最為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望湖樓——在杭州塘門外西湖邊。 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風,忽而雨,千姿百態,分外迷人。這首小詩就是描寫乍雨還晴、風雲變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兩句寫雲、雨:墨汁一般的濃雲黑壓壓洶涌翻騰而來,還沒來得及遮住湖邊的山巒,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腳敲打著湖面,水花飛濺,宛如無數顆晶瑩的珍珠,亂紛紛跳進游入的船艙。「黑雲翻墨」和「白雨跳珠」,兩個形象的比喻,既寫出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緊張氣氛,也烘託了詩人舟中賞雨的喜悅心情。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捲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雲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後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無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凈,一色的蔚藍。風呢?雲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571贊·14,494瀏覽2017-09-2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一譯文
翻譯: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原文: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作的組詩。這五首詩寫作者游覽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遊時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詩寫坐船時所見,描繪了西湖的美麗雨景。 (3)黃州中小學加盟教育培訓擴展閱讀: 蘇軾心中希望經世濟民,不料被排擠出京,心中郁悶難解。故鄉縱使千般縈懷萬般好,畢竟是回不去了,無論理性使然抑或樂不思蜀,眼前的西子湖畔終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好。不如享受當下,與杭州美景相勾連。蘇軾是一個樂在當下,也能心系廟堂的人。 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這組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一個「醉」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26贊·1,805瀏覽2019-10-01
書法加盟_全國加盟總部.
qianhu.wejianzhan.com廣告 
孩子開學必看!兒童智力開發選掌門少兒 一年級的語文

關注古詩的都在看
一年級的語文,明星爸爸黃磊選擇的智力開發品牌,激發全腦潛能,促成智商情商全面發展,掌門教育4大承諾,全額退款,老師隨時換,0元試學,隨時退款,一年級的語文
m.zhangmenkid.com廣告 
什麼樣的女孩子容易嫁得好
貼心的女孩子,容易招丈母娘喜歡。如果一個女孩子特別貼心,你會發現她懂得如何生活。因為貼心的女孩子,就
481條回答·12,720人在看
木星和月球都在保護地球,難道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太陽系內質量較大的行星在某種意義上都有保護作用,例如本問題中所說的木星,排在火星軌道外側,因此好多太空碎片在向近日行星運動的時候,經過木星龐大的身軀,在引力作用下,天體碎片大部分都會直接一頭撞向木星。
148,978人在看·595贊
男人和女人做夢有什麼區別?
我的健身男友
LV.9
關注
460,289播放
為什麼軍隊都用木箱存放運輸彈葯,而不用鐵箱呢?
眾所周知,再強大的軍隊,如果沒有穩妥的彈葯輸送方式,那也是「有炊無米」,難以在戰爭中獲得勝利!所以從
209條回答·29,064人在看
為什麼電視劇《遇見王瀝川》評分很高?
38集國產都市愛情電視劇《遇見王瀝川》,我是在騰訊視頻上看的,評分9.2,而在豆瓣上也有8.5的高分
104條回答·5,479人在看
張鈞甯為什麼沒有火起來?
張鈞甯可以說在娛樂圈中一直都是一個高顏值而且演技高超的女演員,而且他還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學霸,然而這么
246條回答·4,553人在看
為什麼富人 一直富,窮人一直窮?
二姐聊保險
二姐說保險,帶你看清保險,幫你選對保險。
關注
694,908播放
麒麟處理器排行推薦的有?
海思麒麟處理器是一款由華為自主主導研發的手機晶元,在國內或者國際市場都有很高的評價,可以說是海思麒麟
21條回答·9,351人在看
古代長輩對隔輩人的稱呼
(1)子:在古代是一個使用范圍較廣的稱呼,秦漢以後主要用作兒子之稱。自己之子可稱為「犬子」、「孽子」

⑷ 幫我介紹一下黃州

黃州簡介
黃州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自隋唐以來,歷為「州」、「府」、「縣」駐地,向有「古名勝地,人文藪澤」之稱,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黃州建制幾經變更,新中國建國後原名黃岡縣,1990年改建黃州市,1995年撤銷黃州市,分設黃州區和團風縣。2005年,黃州區轄3鎮、1鄉、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95個行政村、41個社區。全區國土面積353平方公里。年末總人口37.2萬人(轄區)。其中,黃州區人口29.0萬人,農業人口19.08萬人。
黃州區東連浠水,北接團風,西南與鄂州隔江相望,距武漢80公里,為湖北省黃岡市委、市政府和黃州區委、區政府兩級政府所在地。
農業工業
全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享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全區農業基礎堅實穩固,經濟穩步提高。1996年,全區農業實現總產值2.7380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4768億元,畜牧業5531萬元,水產業產值6905萬元,林業176萬元,糧食產量65488噸,棉花產量3170噸,油料產量6173噸,生豬出欄6.02萬頭,比上年增長7.5%,水產品產量15541噸,比上年增長29.6%。區內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逐年完善,圍繞蔬菜、畜牧、水產三大品業,基本形成了基地、企業、市場三位一體的格局。
全區已建成赤壁、路口、陳策樓、火車站等4個工業小區,現有工業企業1494戶,其中國有企業40戶,集體企業72戶,個體和私營企業1362戶,「三資」企業20戶。199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5億元。現已建成紡織服裝、建材、石材、造紙印刷和包裝裝潢、機械電器、食品飼料、醫葯化工等系列支柱產業,1996年鄉以上工業累計完成技改投入9632萬元,新上項目14個,技改項目20個,7個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產值8000萬元,新增利稅200萬元;全區共開發新產品2個,創市級精品名牌2個,其中「春爾美」高效電子節能燈質量性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1996年全區大力發展商貿、旅遊、金融、房地產、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產貿服務業重點圍繞發展龍頭經濟,開發長江 、京九商業走廊,按大市場、大貿易、大流通的要求,培植一批過億元的大型商場、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組建一批緊密型商貿集團公司,使其逐步成為黃岡市的商品交換和資金匯聚中心。旅遊業重點以城區為中心,加快東坡赤壁、寶塔公園、遺愛湖風景區景點開發,開辟京九鐵路旅遊專線。房地產業重點抓好「安居工程」等經濟適用商品房建設,1996年城區建設住宅生活小區和組團9個,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長城西湖花園小區、東門小區和星火小區。

地理交通

黃州地勢為東北部高,西部南部低,為江河沖積地帶,以平原為主,丘陵崗地兼有,境內多湖泊。黃州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時數2082小時,年平均氣溫16.8℃。
黃州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獨特。南靠長江黃金水道,上可入川,下通寧滬。國家二類港口——黃州港可停靠5000噸級貨輪,各類外貿物資可在該港進出檢驗。西南臨近武黃高速公路、武黃鐵路兩大交通干線。東北106、318國道和京九鐵路貫通全境,西有「通天大道」——黃團公路直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正在興建的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沿線港口碼頭年貨物吞吐量達1000萬噸,客運量800萬人。黃州港二類口岸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正在抓緊籌建之中。全區基本構成京九鐵路為主軸,以106國道、黃團公路為干線,長江、舉水、巴河為脈絡的多路並進,干支相接,水陸配套的立體交通網路。

市場與貿易

黃州城鄉一體,經濟繁榮,城區商貿經濟繁榮活躍。以黃州商場、金橋商場、七一商場和黃州商城為龍頭,青雲街、勝利街、考棚街等小商品市場為紐帶,城鄉批發市場為組團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商貿網路基本形成。建築面積為10平方米的黃州商城集市貿易年成交額達到2億元。1996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651.9萬美元,其中出口額524.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3.44%,創匯524.1萬美元。主要出口品種有燈具、石材荒料、墓碑、時裝鞋、人造發絲和化工產品、竹器製品,其中高效電子節能燈、花崗石製品、脫脂紗布、工藝美術品、柳編及喹乙醇等20種產品遠銷拉美、西歐、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文化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區現有各級學校99所,其中大中專院校35所,1996年末,全區共有教師2872名,在校學生4.08萬名,高考升學率超過60%,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自1984年以來,黃岡中學學生參加全國數、理、化三科競賽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有3名學生四次榮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1枚。
黃州文化事業日新月異,境內有文化事業機構18個,其中圖書館3個、文化館(站)10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2個、劇團2個、廣播台6個。黃州區藝術團被省文化廳授予「百團下鄉」演出先進集體。黃州農民畫享譽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是全國農民畫鄉。
全區有科研單位56個,科技人員1萬 人,擁有高、中級職稱的達3000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16人。全區科技進步在工、農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35%和45%。

主要景點
由於漫長、悠久的歷史文化,黃州境內古跡較多。主要景點有堵城古遺址螺師山、禹王城等;觀光名勝地有東坡赤壁、鄂東名剎安國寺、黃州青塔、遺愛湖風景區;還有李四光紀念館、龍王山風景區等。

特色小吃
東坡肉

東坡肉為黃州傳統名菜。其具體製法為先將帶皮五花豬肉切成4寸見方塊狀,投入鍋內,煮至五成熟取出;再將肉面劃成網眼狀,放入有鍋墊的砂鍋中,加水和料酒、冰糖、醬油、薑末等佐料,旺火煮開後再用文火燉4-5小時;待肉爛透後,取出將肉皮朝上扣在濾盆內,倒入原汁,撒上蔥花、味精、胡椒即可。此菜色澤紅亮,形整不散,軟爛如腐,鮮香不膩。相傳蘇東坡謫居黃州期間常燒此菜,有客待客,無客自食。後人為紀念他,名之曰東坡肉。

黃州蘿卜

黃州蘿卜以清香甜脆著稱。乾隆《黃岡縣志》特別記述了「黃州蘿卜」,黃州蘿卜長得粗壯,形似冬瓜,人稱「冬瓜蘿卜」。這種蘿卜特別長,在地里生長時,上端總有部分沖出土外,又稱為「系馬樁」。

黃州人用蘿卜煨排骨湯、炒蘿卜絲、炒蘿卜肉片、涼拌蘿卜絲、用蘿卜煮蝦米、制醬蘿卜、曬蘿卜干、做蘿卜蜜餞等蘿卜食品。

黃州的豆腐

黃州的豆腐,在鄂東北流傳著這樣的民謠:「過江名士笑開口,樊口鯿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味佳,盤中新雪巴東藕」。黃州豆腐與樊口魚、武昌酒、巴東藕並稱為鄂東北名產。

黃州豆腐在用水、選料、泡豆、磨漿、點漿、壓板等方面有一套獨特的操作技藝。製作豆腐,水質十分重要,黃州的水井依山傍水,水質清澈、冷冽、無雜質。用這種水做的豆腐,肉嫩、質膩、色白,黃州豆腐不僅潔白細嫩,沒有豆腥氣,而且極有韌性,用手指頂而不破,放在菜籃中不破不裂,切絲打湯不碎不散。

黃州廚師心靈手巧,他們可以用這種豆腐做出各式各樣的豆腐菜,如魚頭豆腐、炸豆腐泡、千張皮、豆腐丸子、黃乾子等。黃州豆腐可燒、可炸、可鹵、可汁、可氽湯、可涼拌,在豆腐系列菜中,以「東坡豆腐」和「豆腐丸子」最有名。

「東坡豆腐」的原料是豆腐塊、白菜心、香菇、火腿、冬筍、小蔥、生薑、料酒、豬油、肉湯、細鹽等,先用少量麵粉裹上豆腐塊炸成金黃色,再加配料烹燜,色味俱佳。

「豆腐丸子」的做法簡介,將否認摻上麵粉、澱粉、薑末、蔥花、鹽等拌勻後,捏成丸子,然後用麻油炸成金黃色,即可入盤上席。

燒梅

古城黃州,不僅有東坡赤壁供人憑吊,而且還有眾多的風味食品任君選擇品嘗,其中以燒梅、豆腐、蘿卜風味最佳,人稱三絕。

燒梅,黃州府城的傳統甜食名點。相傳在北宋初年就創制出來,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的製作特點首先是選料精細,選用上等精製白面、桔餅、新鮮花生米、豌豆粉、葡萄乾、肥豬肉、糖漬桂花、冰糖、白砂糖、細鹽等多種配料。其次是做工講究,將麵粉反復揉和,一直揉到面團不沾盆、案,再把揉好的面團壓搓成條,切成小段,分別取一段用擀麵杖飛快旋擀,邊擀邊灑澱粉,直到擀成荷葉似的包皮為止。餡均要細切成丁或搗碎,然後拌勻,捏成團狀包在麵皮內,其三是造型美觀,包好的燒梅,形似石榴,做好以後,要用食用色素在上端「花瓣」上裝扮一番,宛如一叢紅梅,因此又稱石榴燒梅,寓含「榴結百子,梅呈五福」的吉祥之兆。

黃州燒梅既可籠蒸,也可用麻油炸食,每逢迎親嫁娶,歡度節日,黃州人總喜歡做燒梅,辦「燒梅酒」,燒梅是黃州人待客的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