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浙江杭州市蕭山區
改革開放以來,蕭山經濟和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超過15%的速度增長,多次榮獲「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明星縣(市)」、「全國十大財神縣(市)」、「國家衛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強縣(市、區)」、「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城市十強」、「浙江省科技綜合實力第一名」、「大陸極具投資地第一名」等稱號,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縣(市)。近幾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居浙江省縣(市、區)級前位。2000年和2001年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排名中蕭山分別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為中國園林綠化產業基地、中國紡織生產基地、中國羽絨之都、鋼結構之鄉、中國傘鄉、中國鏡鄉、中國化纖名鎮等稱號。2006年,蕭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99.81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7%。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依次為5%、65%和3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9257元,增長17.8%,按當年匯率折算,達到7400美元。完成財政總收入83.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93億元,分別增長30.5%和29.0%(原口徑)。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均保持全省縣(市、區)級首位。�
農業基礎日益穩固
全區平原約909平方公里、山地約259平方公里。2006年農業總產值54.70億元,比上年增長8.21%。糧食復種面積50046公頃,總產量27.51萬噸。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畜牧、水產、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85.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全年生豬飼養量為144.68萬頭;全年水產品產量達43232噸,比上年增長11.9%。蔬菜種植面積31677公頃,年產量1206577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7929公頃。
圍墾錢塘江灘塗是蕭山人民的一大創舉,自1965年以來,先後圍塗30次,至2000年底,圍墾造地面積達52.62萬畝,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譽為「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工業經濟發展強勁�
工業是蕭山經濟的支柱,截止2006年底,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507.27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工業銷售產值2464.27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249.33億元,增長25.7%,銷售產值2213.14億元,增長25.9%。
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29.89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實現工業利稅總額203.2億元,比上年增長27.25%,其中工業利潤總額124.22億元,增長33.0%;全員勞動生產率87070元/人,比上年提高11373元/人。
技術創新工作繼續深化。全區新增企業技術中心25家,累計企業技術中心16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9家,杭州市級54家。技術創新項目38個,其中省級以上11個。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430隻,其中國家級4隻。
規模以上企業優勢明顯。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34家,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89.7%,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產銷超10億元企業22家,超5億元企業增至59家,超1億元企業增至379家。新增2家上市公司,累計達到12家。另有22家企業准備上市。
企業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年末累計擁有名牌產品161隻,其中:國家級名牌產品14隻,增加4隻,省級名牌產品54隻;市級名牌產品66隻。全區累計擁有著名商標162件,其中:國家級商標5件;省級著名商標66件;市級著名商標91件。
建築業發展較快。年末擁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34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產值376.31億元,比上年增長35.4%。實現增加值26.12億元,增長2.0%。各類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515.8萬平方米,增長7.5%。
科技事業蓬勃發展
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科技綜合實力連續5年名列全省縣(市、區)第一名,2006年通過浙江省科技強區評審。年末擁有各類技術人員51802人,比上年增加3878人,高、中、初三級職稱人員構成為1:7.4:19.5;全年實施科技項目252項,其中國家級38項、省級22項;全年申請專利1106件、授權專利715件;全年獲各類科技進步獎73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17項;累計建有11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24家,其中國家級41家、省級50家、市級3家。
第三產業發展迅猛
消費品市場日益繁榮。以超市為主要形式的商業業態結構繼續鞏固,連鎖經營有了新的拓展,購物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天潤發超市、樂購公司、世紀聯華、五星電器、國美電器等知名商家落戶蕭山,全區已有連鎖商場超市54家,連鎖分店45家,加盟店99家。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5.33億元,增長18.1%,超年度計劃3.1個百分點。其中批零貿易業132.71億元,增長17.1%;餐飲業12.17億元,增長24.7%。總額中非國有經濟140.27億元,增長24.0%;非國有經濟比重達到96.5%,提高4.6個百分點。
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快。商業城、新世紀市場園區、中國紡織采購博覽城、鋼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億市場運展順利。年末有各類專業市場139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09個;生產資料市場29個。新增星級市場6個,累計達38個,其中四星級4個、三星級5個、二星級23個。全年市場成交額401.45億元,增長33.4%,其中十億元以上市場4個。
旅遊業
蕭山作為東南沿海地區黃金旅遊線的紐帶,是國際大都市上海和東方大港寧波的中心點,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頗多。境內的「跨湖橋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有良渚文化遺址——蜀山,建於東晉的祗園寺,建於南朝的江寺,岳飛抗金時行軍駐足、渴飲而名並刻有「宋岳武穆行軍經此,飲潭水而歡」的歡潭,清代抗英名將葛雲飛墓,還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成立的農民協會——衙前農民協會舊址等。
2006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休閑博覽會、全國強鎮論壇、第七屆蕭山杜家楊梅節、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蕭山)錢江觀潮節等節慶活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813.32萬人次,增長225.3%,其中海外遊客55.3萬人次,增長245.6%;實現旅遊總收入81.33億元,增長225.3%,其中營業收入18.37億元,增長119.7%;旅行社接待16.62萬人次,營業收入16970萬元,分別增長48.1和62.5%;旅遊景點接待656.86萬人次,營業收入84701萬元,分別增長5.1%和26.4倍;年末擁有涉外星級賓館飯店23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8家、二星級6家;涉外賓館飯店全年接待135.66萬人次,營業收入74025萬元,分別增長4.5%和19.3%,客房平均出租率68.3%。
對外交往不斷增加�
蕭山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地區,1993年經外交部批准,與日本山梨市建立了友好關系。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1.02億美元,增長19.4%,其中進口20.06億美元,出口40.96億美元,分別增長9.8%和24.8%,實現貿易順差20.89億美元。企業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出口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99家,超2000萬美元的企業39家,分別比上年增加16家和5家。出口隊伍日趨壯大,產品出口企業達938家,累計有自營進出口權生產企業959家,外貿公司293家,境外公司43家。
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機電產品出口額增長23.2%;紡織品出口額增長25.1%;服裝出口額增長14.2%;羽絨及其製品出口額增長27.7%;傢具出口額增長25.7%;化工產品出口額增長11.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繼續大幅增長,幅度為48.1%。
招商引資
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2003、2004年度獲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評選的大陸極力推薦投資城市第一位、2005年度為第二位。利用外資取得新成績。把招商引資作為「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戰略重點,加大東引台資力度,鼓勵以民引外、民外合壁,進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資的規模與質量。2006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60家,增資項目75個,總投資331676萬美元。其中一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2個。當年合同利用外資11035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6962萬美元,分別增長88.5%和47.6%。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95690萬美元。累計有9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蕭山,投資領域涉及三次產業。全年引進區外內資項目228項,協議引進內資54.3億元,實際引進內資28.7億元。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老城區日益美化,新區建設發展迅猛,交通、通訊、電力、供水、排污、供熱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全區建成通車里程達到2105.84公里,各類運輸完成貨運總量5600萬噸,全社會旅客發運量15000萬人次,比上年上升27.1%。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91億元,增長24.7%。移動通訊、互聯網路、數據通信等新的業務快速發展。年末固定電話機73.06萬戶,增長9.0%;行動電話92.6萬部,增長5.2%。全區電話主線普及率(含行動電話和小靈通)達到139.77線/百人。寬頻網已基本覆蓋城區和主要集鎮,年末登記注冊的網際網路用戶達14萬戶,其中寬頻網用戶13萬戶,比上年增長24.9%。
各項設施不斷完善。年末建成區面積48平方公里;城區實有道路總長度226公里,總面積562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6%和3.1%。自來水供水干管總長度達到745公里,增長4.2%;日供水能力95萬噸;全年完成一戶一表改造0.44萬戶,累計達4.81萬戶。全區農村變壓線路4711公里,增長9.5%;變壓器容量累計達790.65萬千伏安,增長14.9%。
公用事業建設加快。年末,城區已開通44條公交線路,公交線路總長度達2270公里;公交營運車輛556輛,公交客運量6458萬人次;年末有678輛計程車。自來水供水人口達到117萬人;全年供水總量22230萬噸,增9.0%,其中居民生活用水7680萬噸,增長2.1%。全社會用電量110.9億千瓦時,增長16.8%,其中居民生活用電5.66億千瓦時,增長19.9%。使用家庭液化氣人數115萬人,全社會氣化率100%。
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14億元,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7.1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6%和14.2%;工業廢水排放量16561萬噸、排放達標量8086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49670噸、去除量3441噸,分別增長26.7%和12.7%;工業煙塵排放量11831噸、去除量321638噸,排放達標率95.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2.3%,提高5.3百分點;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486.2萬元,增長9.9%;環境雜訊達標區總面積41.51平方公里,增長6.7%;煙塵控制總面積110.5平方公里,增長165.6%;高污染燃料禁燒區總面積32.1平方公里,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71.03%;主要水系監測斷面水質三類以上比例為30.76%;城區下水道總長度277公里,增長23.5%,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5.5%。
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全年投工412.5萬工,完成土石方103萬立方米;完成標准農田建設1344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53080公頃,有效灌溉率為100%;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8.89萬千瓦。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我區相繼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文化、體育、科技先進縣(市)。城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縣級市十佳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年底在園幼兒數44823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8.2%;94所小學在校生105393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45所初中在校生46277人,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4458人,5所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在校生15134人,初中畢業升入高中段比例達到96.01%,比上年提高0.98個百分點;蕭山電大在校生7982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人數達到5346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7.2%;特殊教育成績繼續得到鞏固,「三殘兒童」入學率達100%;電大、教師進修學校以及成人學校與高等院校聯合舉辦各類成人大專、本科學歷進修成效顯著;通過公辦學校和規范的民辦學校,來蕭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得到妥然解決;年末專任教師達到12911人,其中小學4666人、中學5576人。2006年底,全區已擁有杭州市標志性教育強鎮11個,浙江省教育強鎮、街道23個
蕭山區廣播電台每天播出16小時,區電視台每周播出129.5小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43個電影放映機構全年放映電影2152場,觀眾9.6萬人次。建有1.4萬多個座席的體育場和能接納國際體育比賽的體育館,蕭山歌劇院、蕭山圖書館新館、蕭山區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水準的文化事業項目已投入使用。
衛生事業蓬勃發展。2006年末,全區擁有各類醫療機構663家,其中醫院20家、衛生院50家;各類醫療機構擁有病床3700張,比上年增長8.3%,每萬人擁有病床31.22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200人,其中醫生2200人;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5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36‰,其中嬰兒死亡率3.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96.8%,提高2.6個百分點;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7.26%,提高2.55個百分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97.49萬人,比上年增長2.8%;年末擁有市級以上衛生鎮18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5個;浙江蕭山醫院已對外開放;農村改廁工作有力推進,三格式戶廁進一步普及;積極防控麻疹和禽流感疫情,疫情監測、應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覆蓋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和發展,全年凈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員5.47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各類社會養老保險的總人數達到60萬餘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12054家、人數45.57萬人;工傷保險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全覆蓋,全年凈增參保人員3.14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12677家、人數27.56萬人;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分別達到25.64萬人、27.94萬人和27.56萬人;社會保險實現「五費合征」,全年各項保費綜合收繳率為99.9%,發放率為100%。
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鞏固。年末有各類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機構31個,床位3218張,收養1884人。全區26個鎮、街道全部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811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支付保障金2321萬元;通過各種渠道募集資金對五保戶、特困戶、災民進行救助,總計10830人次;全區110家社會福利工業企業安置「四殘」職工7082人,殘疾人保障事業不斷加強。
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8元,增長12.5%,超年度計劃3.5個百分點;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7131元,增長22.2%;恩格爾系數為0.275。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8元,增長11.5%,超年度計劃2.5個百分點;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8383元,增長9.2%;恩格爾系數為0.349。年末全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含外幣)388.66億元,比年初增加72.56億元,增長23.0%;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達到32791元,比年初增長24.3%。
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3.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71.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4平方米。
城市園林綠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年底,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累計達146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2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3.5%;人均園林綠地面積56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