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分類 » 一籠升上海湯包能加盟嗎
擴展閱讀
全國最好的加盟教育 2024-09-17 03:28:29

一籠升上海湯包能加盟嗎

發布時間: 2024-09-07 07:22:59

㈠ 求助 誰來幫我(急急急!!)

餐飲投資終極指南

摘要:她分析說:「當時我的確缺錢,也很想要一家工廠來擴大生產。因為大老闆給小攤販機會,這本身就是很不容易了。但是我認為,自己當時只是一個沒有注冊品牌,沒有專利技術的小販,一旦合資生產,把配方和銷售渠道都交給了別人,豈不是再也難以保證自己的權益了嗎?當然,我後來在創業中每當遇到阻力的時候,就會想,要是把生意交給日本人打理,我要少吃多少苦啊!可是,當事業終於有了小成的時候,我意識到,這是我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之一。更重要的是我從中找到了信心,明白了身為小販一樣可以獨立做大生意。」
關鍵詞:傳統生意;制餡

一位從未經營過食品的朋友,突發奇想向西北某省會城市發去了10噸某國著名品牌牛肉。這個省會城市人口是100萬,這位朋友就想,100萬人,10噸牛肉人均不到1兩,銷路應該沒有問題,結果一年過去了,賣了還不到1噸,最後不得不將剩餘的牛肉運回西安。
一位經商的朋友在某著名品牌的家居廣場三樓搞了一個餐廳,在設計包間時這樣算賬:廣場有1000多商戶,搞30個包間即使每天只有1/20的商戶請客也要排隊,躊躇滿志大張旗鼓開業後,每天包間坐不到1/3。
在餐飲經營決策過程中,首先要鎖定目標客戶,即明確市場定位,這是正確的。問題在於對目標市場認知的真實性程度。在餐飲界,確定目標這一程序對許多經營者來說,已視為必然。但如何確定目標,則更多以感覺為指南。而目標群一旦判斷失誤,則後續的經營環節根本無法引致最終效益目標,可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前述個案以假想的客戶群量作為決策起點,以本店是客戶的唯一選擇為前提,展開經營活動,顯然對市場和客戶缺乏深刻體會和理性的把握在餐飲業日益繁榮的今天,餐飲市場的細分已為餐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選擇,獨門獨戶卓然老店只是經營者心中的美好憧憬,加上餐飲進入門檻較低,可復制性強,同類餐飲量愈來愈大,因此,量的繁榮與質的尷尬是當今餐飲業的基本狀況。因此,被動地固守客戶必光臨的想法,顯然忽略了餐飲市場的現狀.
此外,從顧客角度出發,口味疲勞、感覺疲勞等等要素都使其無法對某一餐店保持絕對的忠誠,「見異味遷」卻成了不少食客的追求。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是說經年培育,品牌傳揚,使顧客就餐目標得到滿足。而不是如上述個案,起始就將客戶量化在預期上。
基於此,目標客戶的選擇,應該是對相對目標的把握,而不是模糊地、概念化地畫地為牢。當然,確定目標客戶只是餐飲經營的第一步,如何保住客戶,鼓勵客戶的忠誠度,更是應該下大氣力深化的工作。

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恐怕沒有什麼行業比餐飲業更吸引人了。一則投資可大可小,既可獨立經營,也可聯營、加盟;二則投資周期短、見效快,做上路了,短短幾年時間,就能完成從單店到連鎖的整個發展過程,做到資金的快速增值;三則門檻不高,進退自如。因此,做餐飲也就成為眾多創業者首次創業的最佳選擇。

然而,任何一個行當都是一門學問,常言說「隔行如隔山」,餐飲業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眾多「門外漢」湧向餐飲業後,或許可以很快可以通過獨特的菜品和創意抓住消費者,但隨後卻很難繼續擴大影響,走規模化發展道理。不僅慨嘆,餐飲業的水太深了。

一、餐飲界現狀

創業難,守業更難,而把事業做大做強更是難上加難。創業者可以憑借獨特的產品優勢,在市場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可是往往站穩腳跟還沒幾年,就被群起的效仿、競爭、假冒攪得焦頭爛額,或者一腳踩進錯誤投資、盲目擴大的污泥中,再也難以脫身。

傳統生意:一樣賺大錢

包子、面條、饅頭、水餃,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傳統食品,常常被認為是沒有多少利潤空間的微利項目,極少有人願意涉足其中,做大事業。通過調查發現,偏偏有人就認准這個領域,利用現代手段,使傳統生意迅速發展了起來。

劉會平:蒸饅頭 每分鍾賺1元

1998年,安徽農村青年劉會平聽在上海做生意的姐姐講上海生意好做,就懷揣4000元借款,准備到上海開饅頭店。在這之前,劉會平憑著在老家學的做包子饅頭的手藝,曾輾轉在貴陽、南寧等城市開過饅頭店,也算有一定的經驗。他在長寧區的遵義路,他租到了一間10平米的小門面,開起了包子饅頭店。然而,小店僅開了半個月就被迫關了門,原因是產品不符合當地的口味。在姐姐的幫助下,劉會平在福建北路重新開了家店,這次,他汲取了上次的教訓,托一個好朋友在一個很有名的生煎店裡,請來一個揚州師傅,他在上海做了好多年,並且手藝非常好。那位師傅熟悉上海人的口味,做出來的花樣也多,沒過多久,劉會平的小店生意開始火了起來。

到2000年時,這樣的生煎包子饅頭店開得越來越多,而出於健康考慮,吃煎炸食品的上海人越來越少,已經熟知上海人的飲食習慣,並已經積累了十幾萬元資本的劉會平有了新的打算。

為了尋找新的口味,劉會平嘗遍了城隍廟的各式上海特色小吃。雖然漢口路附近三五步之內就有一間包子鋪,但劉會平析出了他們在經營和製作上的不足。小攤鋪雖價格便宜,衛生卻很差;而大的公司為圖效率,都是採取機器攪拌制餡,吃起來不夠脆。

利用大公司和小攤鋪各自的缺點,劉會平在黃浦區的繁華地段先後開了兩家包子饅頭店,店名叫劉師傅大包。由於口感特別好,他的店得到了注重口味的上海人的認可,一時間,生意意想不到的火爆,以口味挑剔、講究自稱的上海人排隊買起了劉會平的包子和饅頭。

劉會平做包子的秘訣在制餡這個環節上。他發現,鄉下的豬因為吃天然飼料,豬肉的味道特別純正。因此他做餡用的豬肉都是專門從安徽老家鄉下購買運到上海的。不僅如此,在製作菜餡時他還全部採取人工切碎,這些做法雖然大大提高了成本,卻恰是他的獨到之處。手工切的青菜口感非常好,非常脆,而機器切的口感則比較「糊」,不清爽。

費這么大成本做出來的包子,劉會平只賣7毛錢一個,即便這樣,只用1年時間,劉會平就賺到了60萬元。雖然單個產品的利潤非常低,一個饅頭的凈利潤只有一毛錢,但他饅頭一籠是25個,5分鍾就能夠做出兩籠,也就是50個,凈利潤是5元錢,換句話說,他1分鍾的凈利潤就是1元錢。這樣一算,誰還能說做傳統食品是沒有利潤的呢?

陳士榮:賣湯包 7天流水50萬

與劉會平一樣看中傳統生意的還有專做蟹黃湯包的陳士榮。蟹黃湯包在江蘇靖江已有200多年歷史,而陳士榮做湯包不過6年,卻已經成為靖江湯包界數一數二的領軍人物。老陳的包子一籠有6個,每籠最高50元,從早到晚來吃的人絡繹不絕。

一個包子八九元錢,在我們看來,有點貴得離譜,可在當地,大家一點也不覺得貴。原因就在於這不是一般的包子。蟹黃湯包是全國六大名包之一,與其他包子不同的是皮薄,湯餡汁多。其他包子都是固體,拿到就可以吃,這種包子要把湯喝掉以後再吃皮。

陳士榮的包子比劉會平的包子更好賣。在他這里,一天五六百籠是絕對不夠賣的。有一年國慶7天,每天要買1000多籠,每籠50元,7天的流水就50多萬元。小小一個包子,為什麼能被他賣得這么好?

1998年以前,蟹黃湯包在靖江當地賣80-150元一籠,一般人根本吃不起。陳士榮是半路出家,他發現一籠蟹黃湯包最多隻要25-30元的成本,而市場普遍價位都在100元以上,其中的利潤太大了。於是他在自己的第一籠包子出來後,就擺出一塊牌子,標出了50元一籠的價格,蟹黃湯包一下便宜這么多,一下就引起了當地人的關注,酒樓一開張就迎了個開門紅。

但隨後很多同行都對他進行了各種方式的排擠,有說他原料不好的,有直接威脅的,也有惡意陷害的。一通攪和以後,顧客越來越少。於是陳士榮主動找到了物價局,要求政府出面把價格降下來。他把自己的成本資料給物價部門看,證明其中的利潤空間的確很大。在物價局干預下,同行們也無話可說,全市的湯包價格都跟著降了下來。這次風波在當地被炒得沸沸揚揚,恰巧成了陳士榮的活廣告,從此,他的蟹黃湯包更好賣了。

現代消費推動傳統生意

對於傳統餐飲產品而言,口味的維護與創新一樣重要。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包子沒有以前好吃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豬肉的鮮度不夠。現代都市人追求健康衛生的消費標准,劉會平就迎合人們的要求,不惜提高成本,採用新鮮的「土豬」肉做餡料,並採用人工加工青菜。人工切的菜是不是一定比機器切的好吃?到底有多少人嘗得出兩者的差別,這並不重要,關鍵是被機械化的流水線產品厭煩的人們,急切地要得到遵循傳統、追求原始清新口味的感覺。不管這些是否有噱頭的成分,劉會平畢竟成功了。人們得到的是其中傳遞出的信息:這種產品品質高、「質量」好,對於經營「入口」產品的餐飲業來說,這點尤其重要。

劉會平成功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做生意要講地氣,尤其是「入口」生意,一定要符合當地人口味,並且在「原味」基礎上進行改進,找到符合當地人口味的產品,才能打開市場。這里有個反面的例子。一年前,王先生以年租金10萬元的價格租了南京一個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店面,開了一家特色餐館。酒店剛開時生意確實挺好,可不久後便卻遭遇冷場。隨著這一帶接連開出好幾家餐館,王先生的生意也走到了盡頭。

二、針對性適應探索

業內人士對《科學投資》雜志分析,南京人比較愛面子,如果是社會交際或者談點生意,一定會去大酒店,以襯托自己的身份。但在平時,這部分人一般都鑽到小巷子的大排擋去吃飯,因為他們想節約一點,把上次的鋪張給盡可能地節約回來。而王先生餐館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自然失去了人氣。
做傳統食品生意口味非常重要,但僅靠口味是不夠的,還需要打破傳統的思路,奉行先進的經營理念。如陳士榮對蟹黃湯包行業的價格沖擊。按說陳士榮一個門外漢很可能對這個行業投資失敗,但他抓住了切入的時機。藉助價格上的優勢一舉成名,現在雖然已經很難做到,但對切入某個產品時機的把握,值得投資者認真思考。

經營方式:選擇是難題

做餐飲一旦出了名,其賺錢效應便是驚人的。但把名氣和企業做起來了,接下來應該怎麼辦,是繼續保持企業的良性運作,謹慎發展,還是開設分店,走規模化之路,或者是投資建廠,進入產品生產領域,亦或者進行招商,推行連鎖加盟制度?何去何從,這是讓許多投資者茫然的問題。

不過,《科學投資》雜志認為,人們從朱天才和嚴琦的企業發展脈絡中,應該會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敗走麥城 保守是禍首

從1989-1993年,朱天才的辣子雞生意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朱天才在原本只有100多平米的小店對面,蓋起了3層共1000多平米的大酒樓——「林中樂」。同時,他把在廣告公司做企業策劃的三兒子朱俊峰叫回店裡幫忙。

朱天才的辣子雞名聲遠揚,引來了諸多餐館的競相模仿。眾多以重慶辣子雞為招牌菜的飯館在林中樂周圍出現,形成了赫赫有名的「辣子雞一條街」。這種新菜的崛起,甚至帶動了重慶市土雞價格的整體上漲。原本每斤6元的活雞,一下子漲到了11元。土雞的重量也由原來每隻1斤左右,上升到4-5斤,成本的價格已經漲得超過了辣子雞成品菜的售價。

怎樣才能既保證利潤,又不嚇跑消費者呢?朱俊峰一方面開始建立長期配送商,一方面把原本計價為18元/只的價格,改為18元/斤,豐儉由人,問題於是迎刃而解。

為了應付越來越龐大的生意,朱天才把更多的親戚朋友拉進來一起做。但兒子朱俊峰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隱憂。生意火爆的時候,每天跑單的顧客至少都有一兩桌。不是人家不願意結帳,而是叫服務員結帳時,根本找不到人,一氣之下乾脆一走了之。

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漏洞百出,使有著多年企業工作經驗的朱俊峰決定從內到外把林中樂改造成一個規范化的公司。這時,父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兩人的分歧主要體現在經濟開支上。年邁的朱天才相對保守,認為兒子要做你的設計需要花費很多錢,而有這么好的生意再去做這些簡直就是白花錢。而朱天才提出要在大酒樓里搞住宿,兒子卻認為周圍環境太差不說,僅酒樓的裝修結構就不適合住宿,裡面不通風,而且房型已經不可能進行修改。

父子兩人各執一詞。無奈之下,朱俊峰選擇離開了飯館。隨後,餐飲界的激烈競爭給保守的朱天才上了一課。他發現,再好的飯館僅憑一道好菜也是無法長期立足的。1997年,各種特色飲食街在重慶紛紛建立。在整體街道環境、燈光設施、宣傳、菜品更新的情況下,包括林中樂在內的辣子雞一條街陷入了困境。

朱天才左思右想,最後把飯館生意不好的原因歸咎為地理位置偏僻。苦撐3年後,他沒有跟家裡任何人商量,就在武漢開了家分店。但武漢的餐飲已經走向了規模化的道路,單店面積動輒就是3000平米、5000平米,朱天才幾百平米的店顯得太小了,他甚至連店的招牌都沒做,面積小團體消費又接待不了,顯得高不成低不就。

僅5個月,武漢的分店便賠掉了20多萬元。看著一點氣色也沒有的生意,朱天才犯了難。撤掉分店意味著前期投入的50多萬資金都付諸東流;不撤,飯館又難以為繼,一連串的打擊讓這個已近70歲的老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

最後,朱天才決定把飯店讓給兒子。臨危受命的朱俊峰,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撤掉了在武漢的分店。回到林中樂苦練內功,並高薪聘請專業管理人出謀劃策。

吸取教訓 內功助成功

開分店受挫的,當然不只朱天才一個。賣福壽螺的嚴琦在這上面也吃過虧。1997年,嚴琦的麻辣福壽螺幾乎在重慶家喻戶曉。她開始不再滿足於一家小店經營,希望能有更大的發展。於是,她在重慶周邊開設了加盟店。但是,幾家加盟店紅火了一段時間後,就紛紛倒閉了。嚴琦分析原因時發現,關鍵是那時她對於加盟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她只是把的廚師輸送去了加盟店,但廚師不懂管理,加盟商甚至也不懂。而且加盟商與嚴琦想把企業做大的想法也有區別。他們只考慮賺錢,只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利用這個品牌創造最大的利潤。這些分歧的存在,導致加盟必然失敗。

加盟店的失敗,促使嚴琦調整擴張發展的思路:少做加盟,而多選擇聯營合作和直營的方式。2000年,她在重慶市區開了一家直營的精品店,因為有以前老店的名氣,一開業就有很多人排隊等候吃飯。

為了解決大規模發展所需的人員問題,嚴琦在老店附近開辦了一家餐飲培訓學校。對廚師、服務員、管理人才進行業務培訓、規章制度和企業歷史的教育,通過艱苦的軍訓提高員工的紀律意識。

直營店開多了,辣子田螺的味道會不會不正宗了呢?配料成為嚴琦擴張的另一障礙。2000年,嚴琦又在重慶設置配料基地;此時重慶一帶農戶養殖的福壽螺已遠遠不能滿足餐館需求,她又在更適合福壽螺生長的貴州洪楓湖和北海設置福壽螺養殖基地。

2001-2002年,嚴琦在重慶鬧市區又相繼開業四家精品店。這時,除了把麻辣福壽螺作為當家菜,還推出芋兒雞、串串兔等特色菜品。2002年,嚴琦以重慶為基點,重慶精品店為樣板,向全國各省市迅速擴張並取得了成功。

盲目擴張 是禍躲不過

找到店裡的拳頭產品,就創造出一個顧客光臨的理由。這話沒錯。但餐飲業面對的消費者是個喜新厭舊的群體,為了迎合消費者對新口味的追求,眾多餐飲企業崛起又迅速倒下,有的源於故步自封,但很大一部分是敗在盲目擴張上。

2004年,湖北武漢最知名的一家餐飲企業在北京中關村落戶,裝修的規模大,檔次高,但生意卻一直非常蕭條。很多做餐飲的人都不明白其中究里。因為在武漢沒有不知道亢龍太子的,為什麼到了北京就不行呢?另一家知名企業湖錦看到這種情況後,便馬上撤資回武漢了。同樣,2003年湖北另一家知名餐飲企業艷陽天,到北京後沒有3個月時間,也乖乖卷鋪蓋走人了。看來,對市場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過於倚重區域性優勢的盲目擴張是非常危險的。

《科學投資》雜志認為,要將餐飲企業的擴張順暢進行,就要規劃恰當、思慮周全,如同行軍打仗,如何選點,如何駐軍,如何指揮,「謀定而後動」,才能布局合理、平衡發展、擴張成功。主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精心布局,選擇目標市場。對於餐飲企業而言,對於「地氣」的研究,也就是對當地飲食習慣和口味的調查是重中之重。如何適應當地口味推出改良後的菜品,對留住目標客戶很有意義。嚴琦設立自己的配料基地和福壽螺養殖基地,首先防止了菜品可能出現的「變味」,也體現了對目標市場客戶的尊重,而朱天才盲目進入武漢市場,正是一個反證。

連鎖企業在目標市場上選擇失誤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中國餐飲界的第一品牌——全聚德烤鴨,數度南下,卻總是「難下」,深圳、汕頭、成都、杭州、南京五地「五連敗」,雖有各個方面的原因,但與其盲目發展的戰略規劃不無關系。由於未能對目標市場進行很好的市場研究,對當地的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慣也是置之不理,失敗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2、以人為本,培養人才。根據市場特點與崗位特點分配人才。只有適合其性格特點的人才能為其所接納,才能避免餐飲連鎖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

3、因地制宜,寧缺勿濫。餐飲連鎖企業擴張時對於不符合企業品牌定位、目標市場定位、選點要求的地方,一定不能圖一時小利而盲目開發,也不能為了追求「規模效應」而「飢不擇食」。麥當勞30000家連鎖店這樣的龐大規模都不能保證它「無往而不利」,一般的餐飲企業更應該審而慎之。

市場營銷:一門深學問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餐飲企業完成高速增長,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之後,就要進入「戰略擴張期」,進一步擴大企業的影響,提高知名度,推廣企業品牌。此時,選擇何種營銷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推動企業的擴張,就要看經營者的營銷才能了。「成王敗寇」的道理,在評價餐飲業的營銷手段時同樣適用。也就是說,只要能起到最佳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張湖海:借得東風到

1999年底到2000年初,經營素食的張湖海感到自己做大做強的時機已經到來。通過經營素食店「妙香齋」完成了原始積累後,他發現當時重慶川菜處於異常弱小的階段,火鍋占據了重慶餐飲的大半壁江山,粵菜、湘菜等菜系尚不成氣候。而此時的成都,川菜的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無論是規模、品位、文化含金量等方面,與重慶都有很大的距離。於是,張湖海自己的首家店選在了重慶高新區南方花園科園三街。誰知他選中的那棟樓的開發商十分牛氣,只賣不租。此時的張湖海還不具備購買整層樓的實力,他靈機一動,說服了一個很有實力的朋友,讓他買下了其中的一層樓,在朋友的猶豫中,張湖海許諾「起碼租用5年」,場地問題才得以解決。張湖海初次嘗到了「借」的甜頭。

在酒樓的名稱上,張湖海的做法看似不那麼正宗,因為「菜根香」這個名字也是他「借」來的。張湖海知道,在成都有一家「菜根香泡菜酒樓」生意很好,名氣很大,但是該酒樓並沒有進行商標注冊。張湖海大膽地給自己的酒樓取名「菜根香民俗酒樓」,不俗的裝修風格與宏大的開業場面,讓重慶市民都以為是成都「菜根香」「殺」到了重慶,紛紛前往一飽口福;而隨後的一場「成渝菜根爭香」的商戰,卻使張湖海的「菜根香」在這一「正宗」與「非正宗」之爭中人滿為患,43張台的場子每天平均銷售近6萬元。

爆滿的顧客必須要分流,於是張湖海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相繼開了3家分店,開一家火一家,占據了重慶最有利的地形;在2001年上半年,「菜根香」又殺回成都,在成都的南、西、東三面完成了布局。

這樣快的開店速度,資金怎麼得以保證?張湖海還是一個「借」字,這次是借供應商的錢。今天,「進場費」、「月結」等名詞在我們看來已經不足為奇,但在當時的重慶,卻是張湖海的發明。他啟動第二分店時,自己一分錢都沒花:裝修的60萬元是供應商的進場費,房租是月付,貨款是月結。但張湖海這樣做並不等於時對供應商的盤剝。因為他把供貨商奉若上賓,從不拖欠貨款,每月結算日一到,供貨商從不擔心收不到錢;供貨商還會經常接到「菜根香」的宴請,一起交流感情。把供貨商作為上帝的結果是他們的價格更低了,提供的貨品質量更好了,服務更到位了,對「進場費」、「月結」等方式更支持了。

每一個新店開業,張湖海在市場營銷上,總有一些奇招、妙招、怪招。二分店還在裝修時,張湖海就印製了大量的宣傳資料,凡是路過的人都會得到邀請,只要開業那天前來捧場,都會享受很低的折扣。開業3天後,張湖海在新聞媒體上刊登廣告,「吃了白吃:凡是前3天在菜根香消費的客人,開業憑結賬的小票全額退款,沒有保留票證的,只要能報出所在的台數、消費金額,也可以全額退款。」

廣告出去後的兩天,前來退款的顧客排起長隊,張湖海也因此退了18萬元。經過媒體的炒作,「菜根香」因此更加火爆,每天的營業額平均為8萬元,最高達到了12萬元,創造了重慶餐飲界的奇跡。

「重做開國第一宴」堪稱張湖海的經典之作。2001年國慶節,張湖海找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慶典的菜譜,依樣畫葫蘆,做成「開國第一宴」,以588元每桌的價格銷售,引來訂者如雲、食客無數。

「菜根香」挑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打折」風潮,從最低5折到最低3.5折,當別的酒樓餐館虧損連連的時候,張湖海始終扼守住價格的底線;當別的餐飲企業因價格戰而崩盤的時候,張湖海笑到了最後。

鄭河:說菜知百味

「這是清燉蟹粉獅子頭,曾作為開國第一宴的主菜,也是周總理生前最愛吃的一道菜。」

「這道菜是揚州著名三頭宴之一的拆燴鰱魚頭。」

「三頭是哪三頭呀?」

「三頭宴有揚州著名三頭宴之首的清燉蟹粉獅子頭,已經在您桌子上,然後一個拆燴鰱魚頭,還有一個扒燒珍豬頭。」

「吃魚頭有個講究,先吃魚唇、魚眼窩、魚鰓,最後吃魚腦…… 」

這是一次普通的宴會上,幾位酒店的服務員與顧客的對話。

說菜是老闆鄭和發明的促銷方法。他讓服務員們把桌上每一道菜的做法、吃法以及這些菜的由來都非常流利地講解出來。。

要論「說菜」的水平,老闆鄭河當是首屈一指。他不僅說的生動有趣,而且能說出與每道菜相關的典故和傳說:「這道菜金溝扒蒲菜,淮安的四大名菜之一。出自於淮安的勺湖和月湖,全國各地都有蒲菜,但是只有淮安出的這個蒲菜最好,顯得非常金貴,有詩曰:春蔬哪有吾郡好,錄饌蒲芽不論斤。就是它是一根一根賣的。相傳在宋代梁紅玉抗金的時候,彈盡糧絕之際,偶然拔出這個蒲棒的蒲根,拿水煮著吃,發覺很好吃,清脆有潔白細膩,再到後來,慢慢就演變成用雞湯去把它上屜去蒸去,成了淮揚的四大名菜之一。」

經過十幾年的商海拼打,鄭河的酒店已經擁有了4000多萬的資產。他創業之初做的是快餐車的生意,到1996年時,鄭河已經擁有了55輛快餐車,每年的贏利都在300萬元以上。但1996年,國家為了治理城市環境,全國所有城市的露天經營場所都要實行「退路進店」一場風波過後,鄭河計算了一下,自己的損失在400萬元左右,簡直是滅頂之災。

鄭河的家鄉淮安是一座名揚海內外的文化古城,是居於中國四大菜系之首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鄭河想,淮揚菜在全國很有名,在大都市裡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決定東山再起。為了做出純正的淮揚菜,鄭河從家鄉淮安和揚州請來專門做淮揚菜的廚師。

然而,淮揚菜酒店在北京開業之後,除了開業當天有一些前來祝賀的客人之外,一連幾天,光顧酒店的客人非常稀少。3個月陪了十六七萬元。

有一天晚上,鄭河的酒店裡只來了一位吃飯的客人,在100多平方米的餐廳里,這位客人顯得有些孤單。鄭河於是端著一杯啤酒坐到了客人的對面,沒想到一次的聊天,讓鄭河的酒店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因為跟客人不太熟悉,也聊不了別的,鄭河發覺他對淮揚菜不太了解,就跟他講起了淮揚菜。結果鄭河對淮揚菜的介紹引起了這位客人的興趣。幾天後,這位客人又帶來了一幫朋友來淮揚村裡吃飯,並邀請鄭河給大家說一說淮揚菜。

這件事給了鄭河很大的啟發。「說菜」給酒店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酒店的生意開始出現轉機。為了把淮揚菜說的更加地道,鄭河對淮揚菜的歷史由來以及做法作了更加細心的研究。

隨著客人的增多,光靠鄭河一個人是說不過來了,他就教會酒店所有的服務員都要「說菜」,並將「說菜」作為對服務員的一項考核指標,進行大力推廣。

在「說菜」的過程中,鄭河發現,有的客人對淮揚菜的由來和典故感興趣,有的客人對淮揚菜的做法和吃法感到好奇和新鮮。也有一些客人到這里來一邊吃飯一邊談生意說事,不想別人打攪。針對這些情況,鄭河對「說菜」的方式又作了進一步的調整。他要求服務員給客人說菜的時候,一定要見縫插針,見機行事,見好就收,根據客人的實際情況,否則說菜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通過說菜,鄭河的淮揚菜酒店最終完全擺脫了所有的困境,現在,他已經在北京、沈陽、淮安等城市開了十五家分店。生意非常紅火。

臧姑娘:眼光要長遠

「水餃皇後」臧健和的「灣仔碼頭」水餃,如今已不是街頭小販的產物,作為傳統食品生意的大贏家,臧健和對於企業發展路上的合作與擴張感受頗深。在她的水餃名氣叫響之後,她深知光有叫得響的名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入創業擴大階段——開廠進超市銷售。在

㈡ 吉林十大小吃快餐店排行榜:雨田灌湯包上榜,第四是米線

吉林是我國東北地區的文明城市,也是大米和玉米多種糧食的主要生產地,大多數吉林人食用的菜系,是東北的菜系,飲食的油、鹽味比較重,多見於小菜和大雜燴,食材選材非常的多,本站今天為大家帶來吉林的十大小吃快餐店排行榜,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吉林十大小吃快餐店排行榜
1.老字型大小骨頭熱面館
2.一籠升湯包生煎點心
3.十勺湯包快餐店
4.米小仙米線店
5.李孩兒砂鍋壇肉油餅王
6.TACO JAMES
7.雨田灌湯包
8.肉記牛排板面十店
9.岳陽樓
10.拐角雞肉小串
1.老字型大小骨頭熱面館
熱度:38.9萬
老字型大小骨頭熱面館是吉林熱度最高的一家小吃快餐店,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中興街的100號,餐館內的骨頭拌面非常的出名,大骨頭加上熱熱的湯面,簡直一絕。
2.一籠升湯包生煎點心
熱度:10.1萬
一籠升湯包生煎點心是吉林一家非常受歡迎的小吃快餐店,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林蔭路13號的萬達廣場室內步行街3樓3068號,生煎裡面是滿滿的湯汁。
3.十勺湯包快餐店
熱度:9.7萬
十勺湯包快餐店是吉林一家非常出名的灌湯包老店,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龍山路的85號,他家的灌湯包非常的有名,這家灌湯包店鋪已經在吉林開了十幾年了。
4.米小仙米線店
熱度:8.1萬
米小仙米線店是吉林一家做得最細的米線店,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高新區C區15號樓的一層27-30號,這家的米線裡面的配料非常的多,而且鴨貨也特別好吃。
5.李孩兒砂鍋壇肉油餅王
熱度:7.4萬
李孩兒砂鍋壇肉油餅王是吉林一家非常好吃的小吃快餐店,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延安路鐵安里小區的29號17-19號網點,店鋪的環境干凈衛生,價格也很實惠。
6.TACO JAMES
熱度:6.8萬
TACO JAMES是吉林一家網紅的墨西哥小吃店鋪,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世紀廣場購物公園的地下一層麥當勞的旁邊,店鋪內有著非常多好吃的墨西哥小吃。
7.雨田灌湯包
熱度:6.7萬
雨田灌湯包是吉林一家回頭客超級多的灌湯包老店鋪,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中興街和東蘭路的交界處,就在嘉年華音樂廣場的旁邊,每天只營業到下午一點半。
8.肉記牛排板面十店
熱度:5.9萬
肉記牛排板面十店是吉林一家牛排板面做的非常地道好吃的面館,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新發街的2號,這家牛排板面中的牛排塊頭十分的大,分量很足。
9.岳陽樓
熱度:1.6萬
岳陽樓是吉林一家做了三十多年鐵棚煎粉的小吃快餐店,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安里小區33號樓1單元的3層1號,小店藏身在居民樓裡面,回頭客非常多。
10.拐角雞肉小串
熱度:1.1萬
拐角雞肉小串是吉林一家回頭客非常多的街邊小炸串店,這家店鋪的位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長江街和千山路的交界處,這家炸串店的門面非常的簡陋,但是還有許多人來吃。

㈢ 上海南翔小籠湯汁多味美,這種小籠包該怎麼自己做

你可以發現路邊有很多早上賣小籠包的。許多人為了圖個方便,上班的時候也會去路邊店鋪買一些小籠包吃。小籠包因此而一度十分火爆。不僅中國人愛吃,外國人也十分愛吃中國的小籠包。第一,包子鋪地段,在大型小區、辦公樓、學校、醫院等附近,人流量大,包子比較快捷方便,非常受歡迎,我們小區門口和公司樓下的包子鋪,早上都需要拍長隊才能買上。


現在做生意一定要有自己獨特之處。第三:數量,我們樓下的小籠包,一屜包子8個,還特小,7元一屜。我感覺很不值。第四:衛生,一定要干凈,選擇肉類、菜類,一定要新鮮,清洗干凈!做大,做出屬於你自己的特色。這樣才會吸引住顧客。現在跟過去不同了,在以前那個年代,人們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的時候,是不怎麼講究口感的。注重的是經濟實惠,個大量足就可以。

10個包子為一籠,它源於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南宋時在江南承傳、發展和演變而成。小籠包是常州、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嘉興等長江以南地區著名的江南傳統小吃。成本比較低,而且容易出餐,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早餐早點,這一塊兒市場也越來越大,從而,隨著消費不斷的細化和升級,小籠包的市場前景也更加明亮,也被更多創業人士所看重所選擇。

㈣ 上海小吃培訓機構排名前十

排名前十的上海小吃培訓機構如下:

1、上海滬園小吃學院:這是一家專業的小吃培訓學院,運營多年,培訓小吃項目涉及麵食、湯包、煎炸等范疇,深受學員好評。

2、上海黃浦小吃學校:這家小吃學校位於上海市中心,培訓師資雄厚,培訓項目以上海傳統小吃為主,如生煎包、鍋貼等,深受外地學員歡迎。

3、上海新華菜學院:這家院校除小吃工藝培訓外,還開設烹飪、面點等課程,師資與配套設施齊全,是中高端烹飪愛好者的良好選擇。

8、上海市南翔小吃學校:這家小吃學校以南翔小吃而著稱,主打南翔小籠包等地方特色小吃,頗富盛名。

9、上海樂天烹飪培訓學校:這家學校以西點與麵食培訓起家,後擴展至上海小吃,項目涉及生煎、鍋貼、煎餅等,實習配套完善,效果較好。

10、上海餐飲管理學院:這所院校設有餐飲管理與烹飪專業,其中小吃課程涵蓋各類麵食、點心與特色小吃,深受學員歡迎,口碑與排名較高。

上海小吃培訓機構的意義

1、上海小吃培訓機構專注於上海地方特色小吃的培訓,其目的在於傳承和發揚上海美食文化。各機構聚集了資深的上海小吃烹飪高手作為師資,課程設置也全部圍繞上海小吃展開,這有助於上海小吃烹飪技藝的保護與傳播。

2、上海小吃培訓機構可以滿足人們對美食文化的學習興趣,開啟美食愛好者探索上海味道的之旅。通過各類小吃課程的學習,人們不但可以親手做出地道的上海小吃,還可以了解各種小吃的來歷與文化內涵,增進對上海這個魔都的了解。

3、上海小吃培訓機構也為餐飲行業輸送人才,幫助更多研習上海小吃烹飪技藝的青年找到就業崗位。隨著上海餐飲業的發展,真正精通上海小吃製作的人才短缺,這些培訓機構可以起到學員選拔與技能提升的作用,為上海餐飲行業補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