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分類 » 李漁和他的兩頭烏上海加盟
擴展閱讀
af代理加盟 2025-01-20 07:09:12
加盟費三生公司靠譜嗎 2025-01-20 06:47:08
台灣奶茶店加盟費高嗎 2025-01-20 06:45:43

李漁和他的兩頭烏上海加盟

發布時間: 2023-02-15 10:17:09

1. 「浙中涼都」果然名不虛傳,夏日避暑絕佳地!浙江金華度假攻略

炎炎夏日,想找個清凈的地兒避暑度假,那就去山間吧!

約上三五好友,赴一場25 的清涼之約,用三天二晚去了「浙中涼都」金華山,果然名不虛傳,是一處避暑納涼絕佳地。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金華,從上海虹橋站坐上一列高鐵,兩小時不到就到了金華站,交通非常方便。

金華古稱婺州,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這座城市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低調宜居,有著獨有的味道。

三天閑逛,對金華這座城也開始略有了解,原來金華人會說:江南或江北,原來我們熟知的東陽和義烏,也屬於金華。

金華山真是個好地方,這個夏天帶上家人去山間避暑去吧!那金華山怎麼玩?這幾個地方不能錯過。

金華第一站,便去了婺州古城,這里是金華的城市記憶。

婺州古城依江而建,地處義烏江、武義江、金華江三江交匯口,距今已有1800多年 歷史 ,是金華 歷史 文化名城的主要載體,是城市文化之根。

到了婺州古城,地標建築「八詠樓」,是一定要去打個卡的。

一代才女李清照登八詠樓,觸景生情留下千古名句,為後人熟知:

「千古風流八詠樓,

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

氣壓江城十四州。」

婺州古城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很多這里的很多店家都很精緻文藝,值得停下來小坐。

如「三喜吃飯公司」,「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半壁江山」等,涵蓋了茶樓、餐廳、小吃店、生活館、小酒館、花店等等,業態非常豐富。

在古城景區內,聚集了金華市剪紙博物館、金華婺州窯博物館、金華玉文化博物館和金華市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在國內鮮有,已成為古城街區一道靚麗的風景。

還登頂金華地標建築—萬佛塔,俯瞰360度的金華城,第一印象特別好。

如果你來浙江金華,一定不能錯過婺州古城的夜晚。相對於白天的清凈,夜晚在婺州古城好熱鬧,且很有人間煙火氣。

傍晚如當地人一樣閑逛。

一定不能錯過古子城夜市晚上八點左右的免費婺劇演出,雖然聽不懂,但是站在人群中聽戲的感覺不錯。

也不能錯過各種各樣的小吃,各種各樣的餅。老歷餅、肉麥餅…一個個嘗過來,直呼吃不動了。

婺州古城真的太好逛了!充滿了各種小驚喜。推薦!

旅行貼士:

門票:免費

建議停留時間:4-6小時

雙龍洞和黃大仙祖宮是雙龍風景 旅遊 區的核心景點。來到浙江金華,雙龍洞是一定要去打個卡的。

洞內氣溫18 ,洞外氣溫25 ,金華山可真是避暑勝地,記得要帶外套進洞。

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 歷史 已有1600多年,因為洞口有二個龍頭而得名。

這個天然溶洞,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夏日遊玩雙龍風景 旅遊 區,一點都不曬,景區內林木蔥郁、溪泉潺潺、涼爽宜人。

當地的朋友說,去雙龍洞一定要穿褲子和外套,我想著能有多冷,我這么抗凍一個人!然後穿著夏天的熱褲就進去了。

差點凍傻在雙龍洞里,這可是在夏天啊!看我身後那個龍頭,是不是很像一條龍?

很有意思的是,進洞大家都需要躺在船里,不能抬頭,一抬頭就會撞到頭頂的石頭,所謂「雙龍卧舟」。

感嘆著這么高深莫測的一個溶洞,這樣的進洞方式,以前的人是怎麼發現的啊?

「雙龍卧舟」「冰壺飛瀑」「朝真賞石」自古被贊為「天下三絕」,仙瀑洞瀑布單階落差世界之最,是三十六洞天之一。

用一句話來形容雙龍洞的最大特點,便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值得一去。

小學語文冊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不知你還有一些印象么?那是葉聖陶眼中的雙龍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

雙龍洞南側還有一處金華觀,可以進去游覽一番。

金華觀又稱赤松下宮,民間稱黃大仙觀,相傳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殿內供奉的就是黃大仙神像。

旅行貼士:

雙龍風景 旅遊 區大門票80

包含雙龍洞、黃大仙祖宮、冰壺洞、桃源洞、仙瀑洞

建議停留時間:3小時

金華除了美景 美食 ,這里也有濃厚的 歷史 人文。

黃大仙祖宮是「江南道宮之冠」 ,同行的小夥伴據說黃大仙祖宮的求簽非常靈驗,有很多香港、廣東遊客都會專程慕名而來。

好奇心驅使下,我們順路去鹿田書院逛了一圈,然後又去了黃大仙祖宮。

鹿田書院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羅店鎮鹿田村,四周群山環抱,景色秀麗。古代文人墨客游此,題詠頗多,被譽為「八婺儒宗」。

鹿田書院為院落式建築群體,中軸線上有門廳、正廳和後廳。整個書院不大,非常安靜。

裡面有幾個展廳,展示了金華 歷史 上的進士名單。

黃大仙祖宮離鹿田書院很近,大約400米,步行即可到達。

這是江南最大的道觀,投資2000多萬,宮境深邃,成了中國之最。

金華蘭溪市北隅的黃湓村,便是大仙黃初平出生地,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給人遐想。黃大仙在東南亞一帶華人中有著極大的影響,有僑仙之美譽。

在黃大仙祖宮的赤松宮與靈宮殿之間有一個祭壇,朋友和站在陰陽魚眼處說話,都有強烈的迴音和鳴,很有意思。

你有什麼願望呢?

不是迷信,心誠則靈,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神仙也沒法幫助你啊。當你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旅行貼士:

黃大仙祖宮屬於雙龍風景 旅遊 區大門票的一部分,門票80元。

包含雙龍洞、黃大仙祖宮、冰壺洞、桃源洞、仙瀑洞

鹿田書院免門票

建議停留時間:3小時

金華山南麓,尖峰山之西,有一座千年古剎——智者寺。沒有想到,這么龐大的建築群—智者寺,居然都是免費開放的。

這是在原址重建的寺廟,規模宏大,金碧輝煌。

2010年復建工程正式奠基,2015年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這座寺廟,也成為了浙中西部的佛教佛事活動中心。

有多宏偉呢?智者寺佔地300畝,中心區建築組群主要分為三進。

光智者寺的大雄寶殿,就佔地面積有近十畝,殿內大大小小的柱子多達 199 根。

曾經的智者寺,香火鼎盛時,曾有寺僧千餘,為江南名剎。

進門處有一塊碑,為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游的手筆,便是《重修智者寺廣福禪寺碑》。如果你去智者寺,別忘記去欣賞下。

千年古剎——智者寺重放異彩,讓遊客感嘆著金華山的道、釋、儒文化沉澱,如此深厚。

旅行貼士:

智者寺免門票

建議停留時間:3小時

盛夏去爬山,會不會熱得中暑?親測下來,金華山確實是一個避暑勝地啊。

用整個一上午去了雙龍溪峽谷,沿著潺潺溪水一路往上走,山林清翠,鳥語花香。第一站,是雙龍電站紀念館。

雙龍水電站位於金華山南部山麓。

這里很懷舊,時光在這里留下很多的印記。

雙龍溪峽谷南起西旺村雙龍水庫,北至洞前村雙龍洞,全程約4公里,是典型的溝谷地貌,兩山夾持,溝壑深邃。

這個峽谷緊鄰雙龍景區、智者寺、毛主席視察雙龍電站紀念館,距離金華城區僅10.8公里,半小時車程可到。

感嘆著金華本地人可真幸福啊!沒事就可以來這里爬山溯溪,不要門票。

一路上還規劃了許多名人雕塑、摩崖石刻、親水棧道、休憩亭台。沿途的有李漁、徐霞客、李清照、郁達夫、郭沫若等與金華山有關的 歷史 文化名人雕塑。

關鍵是一點都不熱,也不曬。山裡氣溫在25度左右,非常的愜意。

浙江金華避暑之旅,閑逛了婺州古城、智者寺、黃大仙祖宮、鹿田書院、雙龍洞、雙龍溪峽谷......

贊嘆著金華真是個好地方,是個旅行寶藏地。美景、 美食 、人文都不錯,交通又方便,很適合度假。

除了閑逛,那住在哪裡呢?下一篇,分享給你們。

2. 杭州當地人都喜歡去哪吃飯

看了奎元館酒就不想看下去了,就想吐槽,炒的澆頭一點都不新鮮,過來 旅遊 滿心期待進去,滿頭黑線出來,面條是可以,澆頭太差了,還沒家裡樓下的好吃,現在的奎元館已經不能與老底子的奎元館比了,現在做出來的面條不如外地人開的小店做的好吃。

奎元館已經沒落了,基本沒什麼人去了,店面也越來越小,片兒川里的筍居然變成了罐頭筍,一點都沒小時候的味道,新豐小吃己變,杭州人己經很少去了。跟以前的質量相比,太差了,所以說現在去奎元館的老主顧也沒有以前多了。

還有外婆家、知味觀、山外山、天外天、老頭兒油爆蝦……都天天滿座,我是上海的,喜歡小河直街去用餐,茅家埠經濟實惠,口味稍待改進,新白鹿雖然價格便宜,但份量實在太少,性價比沒得高的,所以說今天的新白鹿飯店也一般。

說起杭州,西湖、靈隱寺、宋城等景點被人津津樂道。然而,杭州除了秀麗的風景, 美食 也是超級多的,杭州人對吃的可是絕對不含糊的。那麼,杭州當地人都喜歡去哪裡吃飯呢?且看我細細道來。

一、奎元館

位於解放路上的奎元館,是杭州城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之一,享有「江南面王」的美譽。奎元館的面條很勁道,湯頭鮮濃卻沒有味精的味道。

在奎元館中,最負盛名的要數片兒川面和蝦爆鱔面了。片兒川就是酸菜肉片面,酸爽的湯汁讓人食慾大開,勁道的面條和酸菜肉片等配菜一起,讓整碗面條的口感十分的豐富。至於蝦爆鱔面,個頭相等的河蝦和鱔魚一起爆炒,蝦嫩鱔脆,湯濃味鮮,整碗面把原料的味道層次提升了一步,很好的結合到了一起。

此外,奎元館會根據四季的變化不斷翻新品種的面條。因此,在杭州當地人之中,奎元館很是受到喜愛。

二、新豐小吃

鮮美的蝦肉小籠、軟糯的喉口饅頭、讓人滿足的蝦肉餛飩……新豐小吃店內具有杭州特色的小吃還真不少。

在店內,你經常能看到許多杭州的本地人,結伴而來,或吃些小吃,或打包一些餛飩帶走。

來杭州,新豐小吃應該算是不能錯過的一家小吃店了。

三、新白鹿餐廳

新白鹿餐廳里的菜品主要是杭幫菜,價格比較實惠,但是去吃的人會比較多,經常會遇到排隊的情況。

糖醋排骨、鐵板牛柳、糯米藕片……總的來說,新白鹿餐廳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很值得一去。

杭州本地人來回答這個問題。杭州的餐廳比較多,老杭州人喜歡去的也有很多,從小吃到正餐,從平價飯店到高級餐廳,選擇不要太豐富,以下推薦幾個當地人喜歡去的店:

新豐小吃
新豐小吃是杭州本土家喻戶曉的小吃品牌,1996年營業至今,分店開遍杭州幾個老的大型社區,主營各種杭式點心、小吃,物美價又廉,深受本地人的喜愛。推薦新豐大包、雞粒包、糖糕、蝦肉小籠、蝦肉餛飩、牛肉粉絲湯等,個人尤其喜愛他家的蝦肉小籠和美味血湯。

新白鹿餐廳
新白鹿餐廳是杭州本地有名的中餐廳,最初只是武林銀泰旁邊耶穌堂弄里的一家小面館:白鹿面館,因出品的菜品廣受好評,價格又非常實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顧客,經營規模也逐漸擴大,從而改名新白鹿餐廳,目前已在杭州開設多家分店,每一家生意都很好,周末用餐高峰常常要排很久的隊。推薦招牌菜:鹹蛋黃雞翅、蛋黃子排、糖醋排骨、魚羊鮮、菠蘿牛柳、香烤鱸魚等等。

老頭兒油爆蝦
這個店也是杭州有名的杭幫菜老店,早期以菜品好服務不好而出名,當年說服務不好是因為食客太多、排隊太久,店員忙不過來,點菜也只推薦招牌那幾樣每桌必點的。然後近幾年發展較快,在杭州開了不少分店,雖然生意仍然火爆,但服務上卻有所提升。推薦:油爆蝦、干炸帶魚、鹵鴨、炒腰花等等。

外婆家
鼎鼎大名的外婆家餐廳,從杭州起家,分店越開越多,早已走出杭州,有開遍全國的趨勢。某種意義上來說,外婆家開創了經濟型中餐廳不但注重菜品,也重視店內裝修和服務的先河。目前在杭州,旗下還有許多子品牌餐廳,也都很美味,如爐魚、鍋小二、第2樂章,以及高端品牌宴西湖等,每一個都值得去吃。

慧娟面館
慧娟面館是杭州人氣很旺的面館,滿滿杭州老底子的味道,目前已有多家分店,當然店內不止是面條,也有其他特色菜品。推薦:片兒川、蝦爆鱔面、千張包、白切羊肉、鹵鴨、紅燒大腸頭等等。

以上都是杭州本地比較有 歷史 的餐廳,老杭州人都很喜歡的。杭州餐飲發展很快也很好,近些年也有許多新的餐飲品牌廣受好評,如:素描、新榆園、樸素等等,也都是挺不錯的。

說起杭州本地人喜歡去哪兒吃飯?老杭州人最有發言權。

在七八十年代,樓外樓、天外天、山外山、杭州酒家、素春齋、天香樓等的飯店和酒樓,那時是價廉物美,色香味形一應俱全。

而現在,杭州本地人都不去那些飯店和酒樓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現在名店的廚師做不出品牌名菜的味道。

所以現在本地人都喜歡去,新開元、花之城、外婆家、新白鹿、弄堂里、藏鮮工坊、新騰飛、或者是 美食 街上的各家小飯館、小酒店。

說的不好聽的話,品牌名店做的龍井蝦仁、西湖醋魚,還不如我做的好吃,有時候真懷疑廚師是不是南方人。

每一個杭州人或在杭州生活過,甚至路過的遊人,都會有自己心目中的杭州 美食 ,下面列舉一些,看看是不是你吃過的或者聽說過的杭州人常去淘 美食 的地方:

1、政府著力打造的各大 美食 街,如:高銀街、中山南路小吃街、勝利河 美食 街、大兜路 美食 街等。

2、散布在各大商場或商務大樓里的酒樓餐館。這種類型的餐館,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大大方便了購物者或上班族就地品嘗美味佳餚。在杭州比較知名的餐飲品牌,如綠茶、外婆家、白鹿餐廳、杭州人家等,都在各處有分店。而杭州常去的一些商場則有銀泰百貨的各家分店,萬象城,杭州大廈,天虹百貨等。

3、散布在城市大街小巷裡的這種土家菜館和麵店,尤其是居住小區比較集中的地方,是杭州人日常生活中經常光顧的地方。這個菜館離家不遠,價廉物美,規模不大,但吃起來各有特色,非常親民,極少有宰客現象發生。通常只要利用網路的搜附近功能,就能就近找到可口的 美食 店,標識為"xx土菜館"的小飯店,往往生意興隆。

奎元館是六二吃吃的!

看著樓上的回答,感覺就是官方的標配。有一條街,叫做復興南街,那裡一條街都是老底子的面館,是當地人最愛的一條街,那隊伍排的老長老長了。板凳面是最有名的

哪裡酒家門內外排隊的多,那裡的菜餚美味就不差,這比美團大眾點評網上更可靠,要想知道杭州人最愛吃的飯店,按照這個標准找一找。

杭州人喜歡吃便宜經濟實惠的為主,有時候一個人吃一碗面也是很滿足的,杭州人最喜歡的面是片兒川,或者肉絲拌川,拌川裡面還要加荷包蛋,大排或者豬肝這種吃法,而且是街角小巷子的的那種面館,還有新豐小吃里的牛肉粉絲啊,小籠包這種,還有吳山烤雞,以及之前最早的新白鹿餐廳,到現在的外婆家,綠茶餐廳,和老頭兒油爆蝦這種平價餐館,不算是吃得很豪華,但是杭州人一定吃得很滿足很舒服!

杭州逛吃(干貨)-高級吃貨的自我修養
杭幫菜篇

外婆家,綠茶,新白鹿,弄堂里這些大都熟悉到不能夠在熟悉的了,在這里再推薦一些給大家!

杭州酒家 老牌杭幫館,就在西湖旁

知味觀 小籠,片兒川和貓耳朵

福緣居酒樓 脆皮大腸和油淋雞超好吃

蘭邊碗

好食堂 蝦仁腰花 香芋煲很OK

文興酒家,葉馬茶樓,桂語山房,江南驛,三姐妹杭幫菜,金豬28杭幫菜館,23號牆門菜

小吃篇

河坊街,西湖:游阜豆漿,周萍粽子,孫奶奶蔥包燴,文記魚圓,御秧發糕,寶美點心,南方大包,吳山烤禽,早城故食,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山家清作,溫州湯團店

鳳起路市場:李記酥魚,老方糯米藕,采荷光頭鹵鴨

3. 為什麼說中國戲曲理論成就最高者當推李漁

李漁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小說家、戲劇家,也是一位天才卓絕的戲劇理論家,具有豐富的創作和舞台經驗。在其各類作品中,著述成就最高的當推《閑情偶寄》,《閑情偶寄》內容富贍,為我國第一部最系統、最完備的戲劇理論著作,是其美學思想和人生經驗的總結。其精華部分的《詞曲部》和《演習部》,被後人單獨摘出印成一冊,名之曰《李笠翁曲話》,是我國古代戲曲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系統的曲論著作,是我國古代戲劇美學的集大成者,也是第一部從戲劇創作到戲劇導演和表演全面系統地總結我國古代戲劇特殊規律的美學著作。李漁《閑情偶寄》的問世,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理論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要求「生旦有生旦之體,凈丑有凈丑之腔」,(《賓白第四》)「說張三要像張三,難通融於李四」。要想創造出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作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像,要「夢往神遊」,「設身處地」,把劇中每個人物的特殊性格和內心世界揣摩透徹。創作個性化的語言,首先要代人立心,「所謂『代人立心』,也就是像演員演戲那樣,進入所描寫的角色之中,細心揣摩與體會每一個劇中人物在某一特定環境中、某一特定條件面前所具有的心理狀態,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要與其同甘苦,共命運,按照劇中人物的性格邏輯去思索,去行動。

4. 最好吃的特產有哪些盤點各地最好吃的特產

出去旅遊只有吃到了當地特產,這次旅遊才算圓滿,但是即使去之前做了很多准備,到了那裡之後還是被各種美食搞得眼花繚亂,已經分辨不出哪些是最好吃的特產了,也不可能所有的都嘗個遍,這個時候就需要看一看我盤點的這些各地知名特產,讓你的旅遊變得有意義。

# 精緻細膩的華東

1、滿滿蟹粉

淮陽菜里出場率極高的食材,用蟹拆肉,佐以配料,入菜或者拌飯都讓人心滿意足,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極致蟹味,有了這樣的情懷,怕是走到哪都要備上一罐了。

這款滿滿蟹粉不會過油過腥,更加適口,7斤蟹才出1斤膏和黃,功夫下足了才夠的上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嚴選江蘇大湖域的好蟹,滿滿鮮味,簡單配碗白飯都是醉生夢死。

2、紹興黃酒

背靠鑒湖的一方好水,黃酒作為三大古酒之一,是紹興人家都會釀的家常酒。好的黃酒工序復雜,卻出品層次豐富、芳香清甜,帶著很多連葡萄酒也難得的高級香氣。

塔牌對釀酒匠人頗為尊重,手工釀出的黃酒風味更是迷人,生於盛世又成就於紹興的風土,黃酒真是惹人魂牽夢繞。

3、浙江金華火腿

說起火腿,中國可是最早開始食用這種食物的地方,金華火腿也是赫赫有名了。取一塊好部位的帶皮火腿肉,澆上紹酒、冰糖反復浸味,配上通心白蓮,蜜汁火方可是江浙一帶的傳統名菜,帶著深深的地域味道,肉質酥爛,滋味鮮甜。

火腿在自然環境里全發酵熟成,要過上2-3年,不比歐洲火腿電子化的恆溫環境,金華火腿的損耗和製作難度非常大,用鹽需要分毫不差,成品最後難免含鹽量比較高,入菜就省了鹽,煲湯或者墊著筍干蒸了,火腿肉質潤滑,咸香後能隱隱吃到鮮甜。

4、浙江五芳齋肉粽

聊到了浙江怎麼能不提五芳齋吶,不過名氣夠大好像也不用多說啥哈哈。招牌肉粽我一個北方人吃了也喜歡,肉香和糯米香融合在一起,咸香適中,而且米香中和了肉腥味,吃起來有些分不清米和肉,總之就是滿口香糯。

5、蘭溪雞子粿

雞子粿,在蘭溪話裡面就是雞蛋餅的意思。在放入瘦肉、豆腐和蔥餡的油煎餅中,灌入一個打碎調味的雞蛋,入口醇香鮮美,是蘭溪街頭頗負盛名的美味小食。

剛出鍋的雞子粿,看著晶瑩剔透,皮簡直是薄如蟬翼、幾乎呈透明狀態,香氣撲鼻,夾著蔥香、蛋香、肉香,讓人口水直流,發著燙也得咬進嘴裡。

李漁和他的兩頭烏,杭州鳳起路416號

6、蘇州采芝齋松仁粽子糖

雖然包裝看起來像是那種不會好吃的特產,但它還真是蘇州寶寶們的過年必備,妥妥童年回憶啊。粽子糖里包著松仁,15塊錢能買一大盒子,有時候快樂真是來的太容易了哈哈哈哈。

另外采芝齋也是非常靠譜的老字型大小,它家藕粉也挺好吃的~

7、上海沈大成條頭糕

沈大成是一家來自上海的老字型大小,主營上海風味甜點、小吃,1875年成立,也是很有年頭了。條頭糕是它家的招牌,用糯米做的一種點心,長條狀,中間包裹著紅豆沙,口感軟糯,不粘牙,糯米、豆沙中和後甜而不膩~

上海沈大成,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636號(近浙江中路)

8、杭州樓外樓

難得名聲遠揚的酒樓,肯把該趁熱吃的菜端進電商來的。樓外樓天貓店鋪里有很多名菜,包括東坡肉、西湖酥魚、叫花童子雞等,其中最心儀和最難忘的就是它們的東坡肉,肥瘦相間,真是入口即化,雖是一大塊,但感覺每一絲都入味了,濃濃的醬香,吃完後還回味無窮。

杭州樓外樓,杭州市孤山路30號(近平湖秋月)

9、江蘇三鳳橋醬排骨

專做無錫排骨的老字型大小,醬排骨做的十分的軟,入口感覺骨頭都是軟的,肉已脫骨,很容易咬下來。它有微微的甜味,醬香濃郁,肉質松軟,油而不膩,連湯汁都很好吃,怪不得在天貓上能有5萬多的銷量,看來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呢。

# 悠久市井的華北

10、北京六必居老北京蒜腸

有調香腸評測中的有調之選。吃起來非常爽口,是的這次要用爽口來形容肉類!清香的蒜味化解了油膩感,肉香很柔和,完全沒有油膩感和澱粉感。是可以買回來當零食吃的款!哪怕是不喜歡吃蒜腸的人,也可以接受並欣賞,簡單卻好吃極了。

北京六必居,北京市前門外糧食店街3號

11、北京秋栗香糖炒栗子

懷柔飽滿香甜的油栗,不就近炒熟熱乎著吃了真是太可惜了。總說喜茶排大隊,那秋栗香風雨無阻的排隊,可是一排就是好幾年,恨不得連旁邊的咖啡店都做上了消費50以上不用排隊買栗子的營事。

它家出名的壞果率極低,挑起栗子可事兒了,然後一鍋粗砂配上糖稀,出鍋就是教科書一般的口感,皮薄好剝、軟糯香甜,嘖嘖嘖,可勁兒嘚瑟

秋栗香,北京市地安門西大街2號

12、北京稻香村

過年過節,跑到店裡挨塊約分量,湊上一盒京八件,孩子們圍著挑,哪塊都捨不得放下,真是深入人心的記憶了。稻香村的糕點類型非常多,大家喜歡吃的也各有不同。賣的好的山楂鍋盔、外皮酥脆、內陷咸香的牛舌餅、香甜可口的拿破崙蛋糕,可不是還和小時候一樣哪塊都想要。

13、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它始於1927年,最開始是一間小小的麻花鋪,後來不斷創新製作工藝和用料,有了今天非常知名的桂發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名聲在外,應該不少調友都吃過,手工擰制的麻花,嚼起來特別的酥脆,有什錦、椒鹽、黑芝麻、山楂、五仁等很多種口味可以選擇,每一種都非常好吃,吃一口充滿油香、面香和料香,既能當零食也能做為早餐。

14、山西冠雲平遙牛肉

好幾百年的歷史,平遙牛肉可是陪伴了晉中古城不少歲月。用鹽用水,甚至節氣時令,更別說宰割、切片、腌漬、鹵煮等過程都十分講究,每一步都精細入微,算是北方難得的精緻佳餚了。做成後色澤很紅潤、肉質鮮嫩,味道咸香醇厚,料理時的辛苦,每一分都融在這美妙的味道里了。

15、山東德州扒雞

四大名雞里怕是最有名的一位了,德州扒雞可是很老很老的老字型大小,距今300多年歷史了,早在乾隆年間,它就被作為貢品給皇帝享用。

不說名氣,德州扒雞的味道也絕對讓人印象深刻,做起來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種香料,先炸後煮,火候還得控制好,這樣做出來的扒雞才能色香味俱全。德州扒雞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五香脫骨、肉質緊而不柴、味透骨髓,香料味濃但不烈,肉味香而不膩,配上口酒真是絕了。

# 豐富包容的華南

1、廣州酒家粵點

廣州好吃的太多,臘味和點心更是出名,廣州酒家是一家有著80多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餐飲,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還貼心的開設了天貓旗艦店。

完全不擔心踩雷,雞仔餅、海苔酥、金錢酥、紅茶酥每個都好吃,選擇困難症就只好都買走咯~

2、柳州螺螄粉

螺螄(sī)粉這三個字,光是看到,就足夠聯想到一股獨特的、濃濃的味道。螺螄特有的鮮醇味道,配上酸筍、花生,湯粉Q彈爽滑,酸辣鮮香過癮,真是欲罷不能了。有調還做了一次喪心病狂的螺螄粉評測,其中好歡螺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非常深,評測結束之後成箱往家囤,很上癮~

# 熱辣辣的西南

1、自貢冷吃兔

冷吃兔又叫麻辣兔丁,是四川的傳統美食。用新鮮兔肉製成,辣椒很多但是不辣,特別香。肉質干一些的比較好吃,當零食的話是可以一直吃的那種。

2、樂山甜皮鴨

甜皮鴨也是四川的一道傳統小吃。與湖南的醬板鴨不同,甜皮鴨一點都不辣,反而鴨皮是有點甜的,因為外面塗著一層麥芽糖。鴨肉是鹵香味,非常的香,有一點油油的但不會膩人!

3、廖記棒棒雞

廖記棒棒雞是一家成立於1993年的熟食品牌,火爆到在成都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令人驚喜的是旗艦店買到的味道竟然和當地相差無幾。棒棒雞已經被切好成條狀了,肉質細膩、嫩滑。如果不是一口吃完整塊,咬一口還能在齒間牽扯出細細一條雞絲,真是讓食肉派無法不歡愉。

4、米粉

大到餐館排檔,小到街邊小巷都有它存在的身影。米粉在每一個綿陽、德陽人心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它也是最平淡無奇的。牛肉筍子肥腸、清湯紅湯清紅,冒著熱乎氣兒和極大的滿足感,安逸得板。

5、雲南鮮花餅

剛出爐的鮮花餅散發著淡淡的玫瑰香和麵粉香,不管本來是要做什麼,只要路過聞到了,就無法拒絕,非得熱乎著捧在手裡,一口咬下去又香又酥,吃的滿口馥郁了才知足。好的鮮花餅甜而不膩,絕不會搶了鮮花香氣的主角,真是無法言說的浪漫啊

# 念念不忘的華中

1、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人熱衷的過早美食,濃厚咸香,過冷過油的鹼水麵筋道彈牙,淋上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醬菜,那真是讓人無法拒絕的快手美餐。

成立於上世紀末的蔡林記,名聲在外,一直看到有很多美食博主在推薦它,幾乎說起熱乾麵就不得不提它。

不過也有很多朋友覺得深色醬料的蔡林記並不是最好吃的熱乾麵,包裝實在分量足的大漢口,倒是不少武漢人出門在外最常囤的家鄉味,地道上癮。

另外面錦記的這款熱乾麵包裝很好看,食材新鮮,調味香美,也非常惹人垂涎~

2、湖南舜華臨武鴨

醬板鴨是湖南的名菜,製作的時候會加很多醬料,反復腌制,再反復熏烘成深紅色。其中要加十幾種香料,咸、辣、麻、香,多種味道在嘴裡碰撞。吃起來連皮都是酥酥的,並不會有很油很膩的那種感覺。不過就是超級辣,用一位湖南妹子的話形容是辣,辣到渾身的毛孔都開了。

# 大快朵頤的東北

1、哈爾濱秋林•里道斯紅腸

又一枚有調之選,紅腸裡面的肉是攪碎灌入的,同時加有少量的澱粉,使得紅腸的肉質口感更加細膩,入口柔軟但有肉感。肉香混合著各類香料的味道在口中爆開,沒什麼澱粉感,就是在吃肉!成品的紅腸外觀呈棗紅色,表面是熏制後的褶皺。

2、吉林延邊大冷麵

說起東北吉林好吃的,延邊冷麵可是眾所周知。冷麵是朝鮮族的傳統食物,一般會配以泡菜、辣白菜、牛肉、雞蛋、黃瓜絲、芝麻香菜等。一口進去微微辣,搭配著酸甜,馬上就能刺激到你的味蕾。

3、遼寧溝幫子熏雞

溝幫子位於遼寧北鎮市,溝幫子熏雞是當地非常有名的美食。始於清光緒年間,傳說創始人尹玉成是偶然間結交宮廷御廚,得到了皇家宮廷熏雞秘方,後來建熏雞坊,之後成立了溝幫子熏雞,也是中華老字型大小。

熏雞表皮熏制的味道,有很濃的煙火氣息,非常傳統。它的製作工藝也特別麻煩,需要42味配料,煮後再抹糖熏制,所以熏雞色澤棗紅明亮,肉質細嫩,爛而連絲。吃一口雞肉,融合了肉香味、香料味、煙火熏制味道,很是特別。

4、內蒙冰煮羊

內蒙地域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區域,但論起美食,更多親近於東北口味,許多名菜都是和東北菜異曲同工。

冰煮羊起源自唿和浩特市,現在在北京也有分店,純凈水凍上的冰塊,放上枸杞、洋蔥,羊肉小塊鮮嫩,一冷一熱之後更加美味,肉質爽滑可口,久煮不硬,入口即化,痛快好吃的草原人料理。

這種做法現在已經在各地都有店面可以吃到啦,這里推薦一家內蒙古的店哦。

澤成冰煮羊,唿和浩特市大學東路巨海城1區北門

5、內蒙古風干牛肉乾

仗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游牧民族的肉食真是沒得挑的,牛肉乾吃起來嚼勁十足,特別過癮。風干之後,牛肉的味道愈發明顯,當做隨手零食非常合適。

6、唿倫貝爾奶皮子

據說八斤鮮奶才能做成一斤奶皮子,奶味濃郁醇香,厚實柔軟,口感綿滑細膩,不過吃多了略膩,可加一些水果或酸奶做成日常小零食,草原味道很濃郁了~

# 爽快過癮的西北

1、定家小酥肉

定家小酥肉,基本上所有回民街推薦指南必有的老店面。將純瘦黃牛肉裹面油炸,用高溫定住了牛肉的肉香,酥軟香嫩。配上湯料上鍋蒸,模仿慢燉的做法,借用水蒸氣和時間的力量,讓湯料和肉香完美融合,肉香四溢。是作為西安人每次回去都必須要打一次卡的都地方。

吃的時候,最好配上一點老西安的油潑辣子,完美中和湯里的牛油味。

定家小酥肉,大皮院西口223號

2、麻醬釀皮

西安涼皮大類可分成米皮&麵皮,米皮裡面較為出名的兩款就是秦鎮涼皮和麻醬涼皮。秦鎮涼皮的精髓在於各家秘制的辣椒油,把切好的涼皮提起一小把,在辣椒油裡面蘸一下,就能感受到這個西安經典美食裡面蘊含著的粗中有細的深遠文化。

麻醬釀皮,則贏在了最後的一勺麻醬上面。將切好的涼皮拌上少許小磨香油,依次淋入料汁、蒜水、回坊特色油辣子,最後加上一勺秘制麻醬。軟妹子也可以一個人幹掉一整碗!

3、蘭州牛肉麵

大家更為熟知的名字可能是蘭州拉麵,但本地人卻更傾向於叫牛肉麵這個名字,覺得拉麵的手藝是理所應當的,想吃多粗拉多粗。

而這碗面好吃的終極奧義就是牛肉,慢火燉煮出來的牛肉湯,緊實清淡的牛肉片,被肉汁浸潤口感豐富的白蘿卜,上等牛肉的香讓這些配料都鮮活生動了起來。最好配上紅亮的辣椒油,撒上香菜和蒜苗,中國第一面,您請慢用。

4、新疆切糕

因為某些原因火了的切糕其實真的是新疆名小吃哦~切糕又名瑪仁糖,在新疆歷史很久了,選用核桃仁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等各種原料熬制而成,其實味道相當不錯,只不過口味有些偏甜~

5、賈永信臘牛羊肉

去過西安都知道西安滿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牛羊肉店,其中很多都是門前排了很長的隊,屬於去西安必帶的東西。賈永信臘牛羊肉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家,據說有將近400年的歷史了。看起來肉質緊實,卻入口酥爛,而且十分的入味,香料的味道、肉的香味和鹹味恰到好處,如果再配上點小酒就更爽了。

5. 寧靜和焦恩俊演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啊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視
問題描述:

好像還有什麼隆格格?

焦恩俊演的好像是什麼「李三」?

解析:

古裝電視劇《風流戲王》(2004年8月18日在橫店開拍)

導 演:范秀明

片 長:28集

領銜主演:

焦恩俊(飾李 漁)

寧 靜(飾李香君)

主演:雷恪生(飾洪承疇) 趙亮(飾王永康)

戴嬌倩(飾隆格格) 李公律 飾王紫稼

婁亞江(飾吳強) 李屹(飾杜學士)

劉溯(飾周書吏) 隋蘭(飾林五娘)

徐葉娜(飾王姬) 莫俏媚(飾喬姬)

尼格木圖(飾曹璽) 馮進高(飾吳湘)

王振宇(飾李三)

出品單位:橫店集團影視娛樂有限公司

幕後資料:清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李漁的傳奇人生首次搬上熒屏。以李漁生平事跡為藍本演繹的28集電視連續劇《風流戲王》,是繼去年30集電視連續劇《江山美人》之後,橫店集團影視娛樂有限公司再次獨家投資推出的力作。

李漁一生酷愛戲劇,戲劇活動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業。作為一個戲劇全才,一個精通戲劇藝術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戲劇實踐家,李漁除了訓練演員、導演劇目外也登台演戲, 同時又寫了不少戲供自己的戲班演出。他的劇作《笠翁傳奇十種》多寫才子佳人的故事,雖然流露出市井趣味,卻因善於描繪常人的生活慾望,在離奇的情節中表現出真實的生活氣氛,富有才情和機智,且有良好的演出效果,故流傳甚廣。

《風流戲王》講述的是李漁帶著他的戲班四處演出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他風流倜儻、痴心藝術而充滿艱辛的傳奇人生。該劇由寧靜、戴嬌倩等知名演員出演。(

故事梗概

順治年間,清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穩,改朝換代的陣痛仍在延續。

為戲痴迷的李漁,兩耳不聞窗外事,潛心舞台,憑其卓越的才情,「戲名」深入民心,遠近聞名。

免費暢游內蒙古大草原 中國政法大學直讀研

突破渴望, 贏取手機 免試入學讀在職研究生

到江南尋訪昔日名妓李香君的洪承疇因為李漁借戲曲譏諷於他,懷恨在心,欲對李漁不利。他費盡心機,要讓李漁身敗名裂,背上千古罵名,讓作為「文人」的李漁永世不能翻身。

冥頑不化的前明官員吳湘因認為李漁是《金瓶梅》的作者,認為大明的滅亡正是因為《金瓶梅》教壞了世風民心而導致的,因此苦苦追尋李漁問責。洪承疇乘機慫恿吳湘,給李漁惹來不少麻煩。

為尋找不到合適演員而苦惱的李漁,邂逅心灰意冷、准備剃度為尼的李香君。最初為愛李香君「戲才」,李漁把准備遁入空門的李香君拉回塵世。誰知為戲的一次沖動,竟讓兩人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憐惜香君的情懷操守,李漁放棄了不過問政治的自我承諾,不顧性命安危,搭救香君收養的前明烈士遺孤,並以學戲唱戲為掩護收養在戲班。漸漸地,李漁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了李香君。本來已經心如止水的李香君也發現自己的心慢慢地融化了……

從此相守李香君,除了為戲,更是為愛。

自小追隨李漁的喬、王二姬心中暗戀李漁,個性灑脫的隆格格也因為仰慕李漁的才情,偷偷溜到江南,尋找李漁。幾路人馬匯在一起,演出了一番好戲。因李漁對李香君的情感,不但打翻了她們的醋瓶子,也使她們不得不採取策略,既聯合又對立,彼此鬥法,鬧出不少笑話,令李漁哭笑不得。

洪承疇公報私仇,以搜查反清遺孽為名派兵搜尋李香君,再加上吳湘鍥而不舍、聯絡了一班前明官吏苦苦追尋李漁,李漁的戲班充滿了驚險和鬧騰。

李漁的戲班被江南織造曹璽看中,邀請李漁在太後生日之時帶領戲班進京為太後演出。但遭到李香君的反對,她堅持認為不應該為蹂躪大明的滿人唱戲,而李漁卻認為,這正是向滿人展示戲曲文化的大好時機,並勸香君順應時代潮流。他告訴李香君,他要用博大精深、美侖美奐的戲曲,讓滿人來見識 *** 的文明,為在疆場上敗於滿人的 *** 贏得尊嚴。

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婿王文康為了向太後獻媚,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組織戲班「姑蘇劇社」,准備進京演出。可王文康才疏學淺,無法組成優秀戲班,他開始覬覦李漁戲班,欲把李漁的戲班據為己有。

李漁不為利益所惑,王文康幾次不能得逞,惱羞成怒,場上不行場下使勁,自忖與李漁戲班斗戲不能獲勝,王文康不但開始了陰險的場外損招,也聯合洪承疇對李漁共同發力。

洪承疇因為他暗中仰慕的李香君心儀李漁而更加惱羞成怒。為王文康出謀劃策,屢屢把李漁置於險境。

王文康在洪承范疇的幫助下,製造戲場踩人事件,並利用「女屍」誣陷李漁輕薄民女,導致民女自盡。李漁蒙冤入獄。王文康大肆製造謠言,煽動地痞到蘇州府尋釁滋事, *** 要公審李漁。情況萬分危急。好在曹璽、隆格格等暗中相助,李漁才歷經苦難,得以脫險。但李漁的兩位高徒喬姬、王姬為搭救李漁,中了王文康的奸計,答應離開李漁戲班,並簽字畫押,加盟「姑蘇劇社」。

李香君得到侯方域的消息,欲尋侯方域,並還回「摺扇」,以徹底了斷情緣。李漁不舍李香君,擔心香君一別不會再回來,但仍大度地讓香君離開。

醇親王奉皇命,來蘇州最後定奪為太後祝壽的戲班。王文康和李漁各自率領戲班,准備「斗戲」。

因李香君離去而使李漁苦於戲班沒有旦角之時,從京城得知李漁落難前來搭救的隆格格及時趕到,及時頂上,李漁因而獲得第一場的勝利。但王文康慫恿醇王爺以隆格格不是李漁戲班成員為名,要隆格格退出第二場的演出。就在危急之時,李香君趕到救場。李香君告訴李漁,她決定不回南京,因為她已經無法割捨戲班,更無法割捨李漁。

有了香君的加盟,李漁戲班大獲全勝。就在李漁准備進京演戲,宏揚戲曲文化的宏願即將實現之時,最終不願為滿人演戲的李香君卻留下書信一封,不辭而別。李香君在信中告訴李漁,她尊重李漁的選擇,所以最終才選擇離開……

因戲邂逅,因戲結緣,最終卻又因戲而分離。

李漁在京城的演出大獲成功,隆格格設法封李漁為「風流戲王」。而此時的李漁卻無法享受戲劇帶給他的歡樂,他獨自遊走在街頭,無望地尋找著香君的身影……

6. 李漁的生平事跡

李漁出生時,由於其祖輩在如皋創業已久,此時「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後由於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間大隱」之道。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後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調教後組建了以二姬為台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迴於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作中最豐產的一個時期,《閑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段內完成並付梓的。1672、1673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後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漁的生活從此轉入了捉襟見肘的困頓之中,經常靠舉貸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漁於貧病交加中泯然於世。
說起李漁,一開始幾乎是幾個男人之間的談資,稍稍有點隱私,關於如何挑選女人、關於《金瓶梅》的版本,諸如此類,以為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後來發現,喜歡李漁的人越來越多,不僅男人喜歡,連女人也很欣賞。是不是可以這么說,喜歡李漁,幾乎出於男人的本能。因為李漁是一個熱愛生活,並且生活得很藝術的人。而且他能夠把生活的經驗又很藝術地寫成書,這也是他高出許多風流才子的地方。林語堂在談到《閑情偶寄》這本書時說:「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個重要部分,時專門研究生活樂趣,時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從住室與庭院、室內裝飾、界壁分隔到婦女梳妝、美容、烹調的藝術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窮人尋求樂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悶的途徑、性生活的節制、疾病的防治……」
李漁的戲曲論著存《閑情偶寄》詞曲部,以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譯、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以選劇、變調、授曲、教自、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我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閑情偶寄》除戲曲理論外,還有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李漁在給禮部尚書龔芝麓的信中說:「廟堂智慮,百無一能;泉石經綸,則綽有餘裕。……托之空言,稍舒蓄積。」可見此書足能反映他的文藝修養和生活情趣。 夏李村人多地薄,「流寓於外者幾三分之二」,其族中不少人在江蘇如皋古城經營葯材,有「冠帶醫生」頭銜的李漁伯父李如椿在如皋城內的葯鋪也開得紅紅火火。李漁父親李如松在李漁出生後不久,便舉家遷往如皋居住,以助其兄照顧生意。自幼聰穎的李漁,襁褓識字,「四書」、「五經」過目不忘,總角之年便能賦詩作文,下筆千言。他每年在自家後院的梧桐樹上刻詩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虛度年華。15歲時在梧桐樹上刻的詩是:「小時種梧桐,桐本細如艾。針尖刻小詩,字瘦皮不壞。剎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許,人長亦奚怪。好將感嘆詞,刻向前詩外。新字日相催,舊字不相待。顧此新舊痕,而為悠忽戒。」
為了讓兒子能靜心攻讀,光宗耀祖,李漁母親學孟母「三遷教子」,將李漁安置到李堡鎮上的一座「老鸛樓」里讀書。但正當李漁在書山學海中奮讀攻研、學有所成的時候,他父親因病不幸去世,家庭突然失去頂樑柱,全家人頓陷困境。
迫於生計,也因自己要回原籍浙江參加科舉考試,李漁決計扶柩回鄉,回到故鄉蘭溪夏李村,這年,李漁十九歲。同年,娶了距夏李村約十華里的生塘徐村(今屬水亭鄉)徐氏女為妻,並白頭偕老。李漁多次出遊,都靠她主持家政有方,得無後顧之憂。李漁在其作品中親切地叫她「山妻」。 父親的去世更堅定了李漁謀取功名的決心,崇禎八年(1635年),李漁去金華參加童子試,一舉成為名噪一時的五經童子。首戰告捷,使李漁嘗到了讀書成名的甜頭,他信心更足,讀書也更加刻苦。崇禎十二年(1639年),29歲的李漁穩操勝券赴省城杭州參加鄉試,他萬萬沒有料到,自己竟名落孫山。科場失利的沉重打擊,他滿腹牢騷,在寄給同試落榜友人的信中寫道:「才亦猶人命不遭,詞場還我舊時豪。攜琴野外投知已,走馬街前讓俊髦。酒少更宜賒痛飲,憤多姑緩讀《離騷》。姓名千古劉蕡在,比擬登科似覺高。」次年元日作《鳳凰台上憶吹簫》嘆功名不就:「昨夜今朝,只爭時刻,便將老幼中分。問年華幾許?正滿三旬。昨歲未離雙十,便餘九、還算青春。嘆今日雖難稱老,少亦難雲。閨人,也添一歲,但神前祝我,早上青雲。待花封心急,忘卻生辰。聽我持杯嘆息,屈纖指、不覺眉顰。封侯事,且休提起,共醉斜曛。」
崇禎十五年(1642年),明王朝舉行最後一次鄉試,李漁再赴杭州應試,由於局勢動盪,李漁途中聞警返回蘭溪。不久,社會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清朝的鐵騎橫掃江南,明王朝已成風雨飄搖之勢。國難當頭,自己求取功名之路化為泡影,此時的李漁心灰意冷,惆悵不已。這年的清明節,他在祭掃先慈墓時,百感交集,內心愧疚,長歌當哭:「三遷有教親何愧,一命無榮子不才。人淚桃花都是血,紙錢心事共成灰。」
不久,受新任婺州司馬許檄彩之盛請,做了幕客。後又結識新任知府朱梅溪,兩人志趣相投,來往甚為密切。一次,朱梅溪盛邀李漁去城東南隅的八詠樓賞景,並要他為此樓題聯,以彌補該樓有詩無聯的缺憾。八詠樓原名元暢樓,因齊梁時沈約的一首《元暢樓詠》而得名,唐代後改名,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之盛地。南宋李清照曾登臨此樓,並作《題八詠樓》。因為有了前人的名篇,後人便不敢輕易吟詩撰聯。李漁當即作了「沈郎去後難為句,婺女當頭莫摘星」一聯,令人拍案叫絕。朱梅溪命人制匾後懸於樓柱上。三年後,清兵攻入金華,樓遭災,聯遭毀,李漁也被迫離開金華回到了蘭溪。 清順治三年(1646)8月,清軍攻佔金華,「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頭如雨落」。功名不遂、身經戰亂的李漁歸隱故鄉,回夏李居住。清廷頒布了剃發令,所到之處,「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李漁對這一傷害民族自尊心的暴行雖強烈不滿,但為了保命,還是剃了,並自稱為「狂奴」,奮筆寫道:「髡盡狂奴發,來耕墓上田。屋留兵燹後,身活戰場邊。幾處烽煙熄,誰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且過太平年。」
李漁自譽為「識字農」,在伊山頭的「先人墟墓邊」,「新開一草堂」,構築了自己的樂園-伊山別業(即伊園)。伊園是李漁展示其園林技藝的最初傑作,園內經他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安排,構築有廊、軒、橋、亭等諸景,自譽可與杭州西湖相比,「只少樓台載歌舞,風光原不甚相殊。」並寫下《伊園十便》、《伊園十二宜》等詩篇詠之。「此身不作王摩詰,身後還須葬輞川」,他決定學唐代詩人王維,在伊山別業隱居終生,老死於此。在這之前,他還寫過《歸故鄉賦》,裡面寫道:「至乃雞犬歡迎,山川相識。農輟鋤以來歡,漁投竿而相揖。騷朋韻執,索佳句於奚囊;逸叟閑夫,訪新聞於異國。家無主而常扉,草齊腰而沒膝。燕遷舊壘之巢,鵲喜新歸之客。蟲網厚兮如繭,蝸跡紛兮如織。書破蠹肥,花稀棘密。妻顏減紅,親發增白。幸猶歸之及今,悔長征之自昔。」「男子生兮,弧矢四方。世莫予宗兮,盍歸父母之邦。采蘭紉佩兮,觀瀔引觴。與鼎食而為萍為梗兮,寧啜菽而為梓為桑者也。」深感行邁之艱,字里行間表露出了歸隱之意。 李漁非常關心村上的公益事業,以他為首在村口的大道旁倡建了一座涼亭,取名為「且停亭」,並題聯曰:「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此亭此聯一直為後人傳頌,被列為「中國十大過路涼亭」之一。他還倡修水利,積極為首興建石坪壩等四處堰壩,挖掘伊坑等溝渠六華里,使易旱的黃土丘陵地帶形成「自流灌溉」,改善了農田水利,村民至今受益。據《龍門李氏宗譜》載:「伊山後石坪,順治年間笠翁重完固。彼時笠翁構居伊山之麓,適有李芝芳任金華府刑訂廳之職,與笠翁公交好,求出牌曉諭,從石坪處田疏鑿起,將田內開鑿堰坑一條,直至且停亭,復欲轉灣伊山腳宅前繞過。公意欲令田禾使有蔭注,更欲乘興駕舟為適情計也。」石坪壩後人譽為「李漁壩」。
順治八年(1651)李漁被推為宗祠總理,手訂下李氏宗祠《祠約十三則》,又主持修了《龍門李氏宗譜》,深受村民敬重。這一年,李漁在一次興修水利過程中介入了與生塘胡村的一場詞訟之中,後因「胡姓刁詐,事不如願,結訟中止」。此事使李漁萌發了到杭州發展自己事業的念頭。於是他寫下《賣山券》,賣去自己悉心營造、終日游樂其間的伊園,舉家移往杭州,去尋找新的創業之路。 李漁為其在杭州的寓所題名為「武林小築」,並在此暫居下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雖美麗如畫、勝似天堂,但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盡管有朋友的接濟,但仍然舉日維艱,窮途欲哭,處境十分尷尬。然而,李漁並沒有氣餒,他知道,偌大的杭城,定有他的謀生之道。一段時期,在杭城的大街小巷、戲館書鋪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身影,他在不斷接觸、不斷觀察、不斷了解中發現,在這座繁華的都市裡,從豪紳士大夫到一般市民,對戲劇、小說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自己正好有這方面的專長,「賣賦以糊其口」,一方面可以解決一家人生計,另外一方面還可使自己在杭城立住腳跟,隱逸於市井間。主意一定,他毅然選擇了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被時人視為「賤業」的「賣文字」之路,開始了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賣賦糊口」專業作家的創作生涯。
他以旺盛的創作力,數年間連續寫出了《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等六部傳奇及《無聲戲》、《十二樓》兩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這些通俗文學作品雖在當時被正統文人所不齒,視為末技,但由於通俗易懂,貼近市民生活,寓教於樂,適合觀眾、讀者的欣賞情趣,所以,作品一問世,便暢銷於市場,被爭購一空。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說集,更是受到讀者的歡迎,成為搶手貨。
李漁稱自己的作品是「新耳目之書」,一意求新,不依傍他人,也不重復自己。他努力發現「前人未見之事」,「摹寫未盡之情,描畫不全之態」,故事新鮮,情節奇特,布局巧妙,語言生動。他的小說重在勸善懲惡,同情貧窮的下層人物,歌頌男女青年戀愛婚姻自主,譴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批判假道學為主題,具有一定反封建的進步意義。後人在評論他的小說成就時,稱他的《無聲戲》、《十二樓》兩個短篇小說集是繼馮夢龍、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之後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是清代白話短篇小說中的上乘之作。 關於李漁的戲劇創作,據他本人和同時代人郭傳芳說,有「前後八種」、「內外八種」共十六種,但編寫時可以肯定的卻只有十種。李漁寫作傳奇是他生平最大的「癖嗜」,自稱是「曲中之老奴」、「歌中之黠婢」。他從明代劇作家遠離舞台使劇本成為案頭之作中發現弊病,開始注重聯系觀眾和舞台效果,重視研究戲曲的演習工作。因此,李漁在戲曲的藝術形式和演唱技巧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和創新。獨樹一幟的戲劇風格使他在當時詞壇上一舉成名,「北里南曲之中,無不知李十郎者」。李漁的作品因為雅俗共賞,通俗易懂,故遍行於坊間,不少作品還被翻譯後流入日本及歐洲國家。從1651至1668年,李漁在流寓杭州、南京等地期間創作了《憐香伴》、《風箏誤》、《比目魚》、《凰求鳳》等大量劇本。他把《風箏誤》等十個劇本合稱《笠翁十種曲》出版發行,此書一經問世,便洛陽紙貴,搶購一空,並被當時的戲劇界推為「所制詞曲,為本朝(清朝)第一」。
《十種曲》的問世,扭轉了在李漁之前戲曲創作上重「曲」輕「劇」,重填詞輕賓白的風氣。為了加強舞台演出效果,李漁十分重視賓白創作和運用,他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重視賓白的劇作家,也是賓白創作成就最高的劇作家。他主張「填詞之設,專為登場」,「傳奇不比文章,文章做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看,又與不讀書之婦女小兒同看,故貴淺不貴深」。《十種曲》的題材全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而且喜劇色彩十分濃郁,這是李漁傳奇最突出的地方。他說:「傳奇原為消愁設,費盡枝頭歌一闕;何事將錢買哭聲,反會變喜成悲咽。唯我填詞不賣愁,一夫不笑是吾憂;舉世盡成彌勒佛,度人禿筆始堪投。」 李漁是中國戲劇史上第一個、也是惟一專門從事喜劇創作的作家,被後人推為「世界喜劇大師」。 李漁在杭州居住數年之後,隨著作品的不斷問世,「湖上笠翁」成了家喻戶曉的文壇新人。他的作品以驚人的速度向各地流傳,杭州、蘇州、南京等地的一些不法書商千方百計進行私刻翻印以牟取暴利,在缺少交通工具的當時,數日之內,三千里外的地方也能見到笠翁新作。有的就乾脆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者的作品,掛上「湖上笠翁」的名進行發行,蒙騙讀者。不法書商不擇手段牟取暴利的行徑,不僅侵犯了他的著作權,還極大地影響到他的聲譽和經濟收入。為捍衛著作權,他勇敢地站出來與之進行了不懈的斗爭。他一邊請求官府為他主持公道,傳札布告;一邊與女婿沈心友四處奔走,上門交涉。他曾在《閑情偶寄》里說道:「至於倚富恃強,翻刻湖上笠翁之書者,六合以內,不知凡幾。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當決一死戰,布告當事,即以是集為先聲。總之天地生人,各賦以心,即宜各生其智,我未嘗塞彼心胸,使之勿生智巧,彼焉能奪吾生計,使不得自食其力哉!」
可以說,李漁是中國最早具有版權意識的出版家,也是最早捍衛自己著作權的作家。然而由於當時社會沒有形成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盜版現象仍防不勝防,屢屢發生,使李漁忙於交涉,興嘆不已。而其中以金陵(今南京)的盜版者為最多,為了便於交涉,李漁索性在1662年左右離開了杭州,舉家遷往金陵。 清順治十七年(1660),李漁五十歲,親朋好友欲為他舉行五十歲壽辰,被他謝絕了。李漁聯想到自己已年過半百,仍無子無成,頓生感嘆。他在《五十初度答賀客》中寫道:「盡日為農曲水邊,偶因客至罷耘田。窮愁豈復言初度,衰病空窮祝大年。艾不服官今已矣,歲當知命卻茫然。紛紛燕賀皆辭絕,止受心交一字憐。」
此事過後一個月,側室紀氏為他產下一子,這是他盼望已久的事。晚年得子,為他寥落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李漁為他取名將舒,大擺宴席以示慶賀,並作七絕《五十生男自題小像誌喜》:「年逾四十便蕭條,人說愁多面色凋。歡喜若能回老態,十年霜鬢黑今霄。」七律《庚子舉第一男,時予五十初度》:「五十生男命不孤,重臨水鏡照頭顱。壯懷已冷因人熱,白發催爺待子呼。」
李漁給第一子取名「將舒」,從他所寫《名諸子說》中的 「天下事莫妙於將,而莫不妙於既」一句中可以理解其用意,他說:「將者,將然未然之詞也。既,則令人觀止矣。」又說:「吾欲諸子顧名思義,人各用將,凡事皆然,不獨功名富貴。富而不將,則以滿致溢;貴而不將,則由高得險。戒之哉。」
自從李漁五十歲添第一子後,次年,紀氏又生一子取名將開;五十二歲時,紀氏再生一子取名將榮,過了一個月,側室汪氏也得一子取名將華;後來又得將芬、將芳、將蟠三子,共七子,將榮、將芬早殤,實存五子。 大約1662年前後,李漁告別了風景如畫的西子湖,來到文人薈萃、虎踞龍盤的六朝古都南京,開始了他文化事業上的全新時期。李漁先在金陵閘暫居了一段日子,後來在孝侯(指晉人周處)台邊購得一屋,因「地止一丘」,故取名為芥子園,取「芥子雖小,能納須彌」之意。小小園庭經他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倒也別有情趣,有棲雲谷、月榭、歌台、浮白軒等諸景,並都題有楹聯。如書室聯:「雨觀瀑布晴觀月;朝聽鳴琴夜聽歌。」月榭聯:「有月即登台,無論春秋冬夏;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西東。」等。
此時,李漁一家連同奴僕少說也有幾十口人,為了維持一家人的衣食需求,他不得不與官吏打交道,常常外出「打抽豐」,以尋求保護與饋贈。 「打抽豐」是明清時代風行的一種社會現象,就是一些未曾做官的文人,憑文藝上的某些特長,出入士大夫之門,以求得到饋贈;士大夫也借這班人來獲取美名。「我以這才換那財,兩廂情願無不該」,於是李漁常與達官貴人打交道,交朋友,為他們賦詩撰聯,談文說藝,度曲演戲,設計園亭,把他們的書信、文案等選編出版等。出眾的才華,加上善於交遊,他不但能「混跡公卿大夫間,日食五侯之鯖,夜宴公卿之府」,還經常獲得豐厚的饋贈,為他的文化活動提供支持與幫助。
當時有的正統文人看不起李漁,說他是「有文無行」。面對世俗偏見和世人的不理解,他無由辯白,信誓旦旦地認定:「是非者,千古之定評,豈人之所能倒」,「生前榮辱誰爭得,死後方明過與功」,他相信歷史將會對自己作出公正的評判。當然,李漁「打抽豐」也是有自己的原則的,絕不折節自辱。一次,有同學來信說,有個大官要他去見見面,他回信說:「弟雖貧甚賤甚,然枉尺直尋之事,斷不敢為。……且此公之欲見貧士,豈以能折節事貴人乎?有緣無緣,聽之而已。」 李漁居金陵期間,結交了很多文友,他們中有雅慕李漁之才者,有自己喜愛舞文弄墨而與李漁相往來者,而當地官吏結交李漁者也不在少數,但絕大部分不過故作風雅,借李漁之名以飾門面的達官貴人為多。居金陵二十年,李漁以文會友,以戲會友,與整個社會有著廣泛而頻繁的接觸,交遊面極廣。他曾經為時任江寧織造、《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曹璽撰贈過對聯,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成為忘年交;與《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互贈詩詞(當時蒲31歲,李61歲);在蘇州百花巷、金陵芥子園內,經常可以看到李漁與他的文友、戲友一起觀劇切磋技藝。清初的吳偉業、錢謙益、龔鼎孳等「江左三大家」, 王士祺、施閏章、宋荔裳、周亮工、嚴灝亭、尤侗、杜濬、余懷等「海內八大家」以及「燕台七子」、「西泠十子」中的多數都與他有過交往。
李漁交友有道,深明「君子朋而不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膠如漆」等古訓。他在《交友箴》中寫道:「飲酒須飲醇,結交須結真。飲醇代葯石,交真類松筠。」還寫道:「交道戒紛紜,交情忌稠密。神交千里通,面交九嶷隔。寧寡無濫觴,寧淡無膠漆。」當時有個潘一成,和他一樣也是「府癢生」,明亡以後,也不再應試。此人恣情游覽,到處題詠而不署名,李漁神交已久。一次,李漁在南昌東湖酒肆中,認出他的題句,經過訪問,知他是湖南東安人。1668年,李漁游桂林,特地繞道去東安訪潘一成。遍尋不著,一日偶泊林樹下,見一蓬門草屋,門上有副對聯,李漁笑道:「此有塵外之致,定是他的住處了。」進門相見,果然是他,兩人意氣相投,言談融洽,留敘二日方才依依道別。
在與他交往的、有文字記載的800餘人中,上至位高權重的宰相、尚書、大學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藝人,遍及十七個省,二百餘州縣,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文化人中交友最多、結交面最廣的文人。眾多的朋友,使李漁能自由往來於朝野文人之間,也使他增加了不少知識,懂得了許多人情世故,更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文學素材。 為豐富知識,陶冶性情,向大自然汲取營養,李漁與古代許多文人一樣,不僅讀萬卷書,而且行萬里路。居金陵期間,他一方面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走,交結官吏友人,以取得他們的饋贈和資助;另一方面,他每到一地,都要游覽山水勝地。「生平錮疾,注在煙霞竹石間」,他把大自然稱為「古今第一才人」。他說:「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還說:「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樂。」在古代交通條件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他攜帶家班遠途跋涉,走遍了燕、秦、閩、楚、豫、廣、陝等省區,「三分天下幾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經六七」,「四海歷其三,三江五河則俱未嘗遺一」,中華大地的奇山秀水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李漁「過一地即覽一地之人情,經一方則睹一方之勝概。且食所未食,嘗所未嘗。」在長期的漫遊中,他對大自然作了深入的觀察研究,對各地風土人情作了詳細的調查,不僅進一步孕育了自己對各方面藝術的情趣,而且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創作素材,經過他精煉細微的藝術加工,從而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曲、賦,既有寫實的、抒情的,也有聯想的、議論的,語言精煉,韻律優美,深得世人稱頌。他還將這些從游歷四方獲得的素材移植到小說、戲曲創作和造園藝術中去,為後人留下了一批豐富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晚年的李漁思鄉之情日切。60歲的時候他有一次經富春江逆流而上,回到蘭溪故里。在經過桐廬縣嚴子陵釣台時李漁寫下一首詞《多麗·過子陵釣台》,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的一生。詞曰:
過嚴陵。釣台咫尺難登。為舟師,計程遙發,不容先輩留行。仰高山,形容自愧;俯流水,面目堪憎。同執綸竿,共披蓑笠,君名何重我何輕!不自量,將身高比,才識敬先生。相去遠:君辭厚祿,我釣虛名。
再批評。一生友道,高卑已隔千層。君全交,未攀袞冕;我累友,不恕簪纓。終日抽風,只愁載月,司天誰奏客為星?羨爾足加帝腹,太史受虛驚。知他日,再過此地,有目羞瞠。
李漁回到蘭溪故里,物是人非,感慨萬千,寫下了《二十年不返故鄉重歸志感》:「不到故鄉久,歸來喬木刪。故人多白冢,後輩也蒼顏。俗以貧歸朴,農由荒得閑。喜聽惟澗水,仍是舊潺湲。」當時的蘭溪縣令趙滾十分敬重李漁的德與才,聞訊後,送去「才名震世」牌匾,並懸掛於夏李村李氏宗祠。
為了便於兒子回原籍應試,康熙十六年(1677) 67歲的李漁遷回杭州。在當地官員的資助下,李漁買下了吳山東北麓張侍衛的舊宅,開始營建「層園」。由於搬家的勞累,一次失足從樓梯上滾下,傷了筋骨,從此李漁貧病交加,甚至正在修訂的《笠翁一家言》也難以繼續了。他為此向京師老友寫了一封公開信《上都門故人述舊狀書》,要求援助,其所述景況,所興感慨,無不讓人痛心憐憫。許是這封公開信起了作用,李漁在朋友、官員們的資助下,次年層園修成。此園緣山而築,坐卧之間都可飽賞湖山美景。「繁冗驅人,舊業盡拋塵市裡;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畫圖中。」李漁貧中尋樂,准備安享晚年了。
可好景不長,由於長期奔波的勞累,李漁再次病倒。康熙十九年(1680)農歷正月十三,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凌晨,這位奮斗一生、立志創新的老人與世長辭了。李漁死後,被安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上,錢塘縣令梁允植為他題碣:「湖上笠翁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