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袁勇武是書法家嗎
袁勇武是書法家。 中國宜興影月軒書院院長 中國歐陽詢書法研究會研究員 中國交通書法協會會員 江蘇省書譜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研究員 袁勇武老師1957年生於江蘇泰州,三代傳書,八歲學畫習書,通六體,擅長草書。 從事書畫教學 二十餘年,退職前一直從事交通部門的文化宣傳工作,退職後,專業書法研究,多次參加全國性書畫作品大獎賽,並多次獲獎。
㈡ 清朝人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1,董鄂·鐵保(1752-1824),滿洲正黃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及兩江總督,其書源墓顏真卿,專長草書,草法王羲之、懷素與劉墉、翁方綱足。也喜歡喜畫梅,著有梅盒詩。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他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墓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2,劉墉(1719-1803),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詩集》。
3,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
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著有《復初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復初齋詩集》42卷、《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略》《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廟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詩話》等大量金石學著作。
4,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韻勝。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雲南臨安知府。
主要著作有《夢樓詩集》、《論書絕句三十首》等。
5,梁同書(1723-1815),清代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乾隆十二年(1747)中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官侍講。梁同書工於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四大家」。
著有《頻羅庵遺集》、《頻羅庵論書》、《直語補正》、《日貫齋塗說》、《筆史》等。
㈢ 中國最著名的四大都有哪些
中國人有四字情節。《道德經》中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內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說法;佛教認為一切物質由地、水、火、風四種物體所生;再加上古人相信天圓地方,方則有四面,於是很多事物都喜歡把它往「四」上去靠,以便歸納與流傳。我們就來溫習那些中國最著名的「四大」。
1、四大江南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
2、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有爭議為班昭)。
3、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
4、四大美人圖:西施浣沙、昭君出塞、貂嬋拜月、貴妃醉酒;
5、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紀君祥《趙氏孤兒》;
6、清宮四大奇案:《太後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偷龍換鳳》;
7、四大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牛郎與織女》、《孟姜女》
8、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
9、四大名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
10、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11、四大名樓: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鸛雀樓(前三個是公認的,後一個還有說是蓬萊閣或越王樓);
12、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13、四大農業指南:《齊民要術》、《農桑輯要》、《農書》、《農政全書》;
14、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
15、四大古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
16、四大菜系:魯菜、川菜、淮揚菜、粵菜;
17、四大名吃:南京夫子廟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長沙火宮殿小吃;
18、四大名酒:貴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瀘州老窖、陝西西鳳酒;
19、四大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
20、四大劇種:京劇、黃梅戲、越劇、豫劇;
21、四大名劇:《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
22、四大姓氏:李、王、張、劉;
23、四大經典玩具: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孔明鎖;
24、四大名山:黃山(絕)、華山(險)、廬山(名)、泰山(文);
25、四大名剎:山東長青靈岩寺、南京棲霞寺、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
26、四大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河南應天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
27、四大書法字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
28、四大名錦:蜀錦、雲錦、宋錦、壯錦;
29、四大名綉:蘇綉、湘綉、蜀綉、粵綉;
30、四大自然奇觀:雲南石林、吉林霧淞、桂林山水、長江三峽;
31、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
32、四大古城: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
33、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湖心亭;
3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釋迦塔、千尋塔、飛虹塔;
35、四大靈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36、四大凶獸:饕餮,混沌,檮杌,窮奇;
37、四大「火爐」:武漢、南京、重慶、南昌;
38、古代中國四大別稱:神州、九州、華夏、中原;
39、道教四大名山:武當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龍虎山(江西)、齊雲山(安徽)
40、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41、現代戲曲四大聲腔:崑腔、高腔、梆子腔、皮黃腔
42、四大名玉: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岩玉、湖北綠松石
43、花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
44、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45、盆樹四大家:黃楊木、金雀梅、迎春花、絨針柏
46、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47、四大文化遺產:《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明清檔案》
48、四大名石: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內蒙古巴林石
49、四大名橋:河北趙州橋、福建泉州洛陽橋、廣東潮州廣濟橋、北京盧溝橋
50、四大名琴:號鍾、繞梁、綠綺、焦尾
51、四大聖人:文聖孔子、智聖諸葛亮、武聖關羽、兵聖孫武
52、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老殘游記》
53、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廉頗、王翦
54、中國古代四大名妓:蘇小小、李師師、柳如是、陳圓圓
55、中國楷書四大家: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
56、四大國粹:中醫、書畫、京劇、武術
57、四大神話: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後羿射日、嫦娥奔月
58、四大菩薩: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59、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60、四大刺客:專諸、聶政、豫讓、荊軻
61、四大名魚:長江鰣魚、黃河鯉魚、松江鱸魚、太湖銀魚
62、四大名關:山海關、嘉峪關、潼關、友誼關
63、四大名寺:登封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大相國寺、南陽水簾寺
64、四大名醫: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
65、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66、四大美男: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
67、四大名香:沉香、檀香、麝香、龍涎香
68、四大戰神:白起、韓信、李靖、岳飛
69、四大奇觀 雲南石林 吉林霧淞 桂林山水 長江三峽
70、四大傳說 牛郎織女 白蛇許仙 孟姜女尋夫 梁山伯與祝英台
㈣ 嶽麓書院導游詞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准備工作,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嶽麓書院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嶽麓書院導游詞1
各位遊客:
很榮幸能以導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來領略嶽麓書院的魅力風光,大家可以叫我李xx,希望大家能夠玩的開心,下面開始我們美妙的旅程吧!
嶽麓書院創辦於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在清光緒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以後多次更名和調整,於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期間歷時千年,弦歌不絕,故稱「千年學府」。
門前的對聯「千百年楚才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寫。它概括了嶽麓書院在培育人才和發展學術方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進入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嶽麓書院目前是國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所古代書院。中國書院始於唐朝,當時只是藏書、讀書和編書的地方。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書院的教育功能凸現出來,並得以迅速發展,成為與政府辦的官學,民間辦的私學並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蒿陽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麓書院和長沙的嶽麓書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嶽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所以嶽麓書院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縮影。
請您繼續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戲台。
嶽麓書院導游詞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參觀游覽,很高興能夠作為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嶽麓書院的前門了,請大家抬頭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麼嶽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啊,嶽麓書院從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從嶽麓書院的這幅片平面圖上大家可以發現,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布局上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築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和祭祀。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台,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起來到嶽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轟轟的太陽升起來了,後來張拭就修了一個台,取名「赫曦台」。沿著中軸線我們來到了嶽麓書院的大門,請大家抬頭看一下,大門上「嶽麓書院」這塊匾,這就是宋真宗御賜的,請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唯楚有才,於斯為盛」。上聯為楚有才是出自左傳,下聯於斯為盛是出自論語,那麼這一幅對聯也就道出了嶽麓書院作為天下第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史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講堂內共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公專校長賓步誠所撰寫的。大家再過來看一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就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最裡面的這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章「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那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一米的長方形講壇,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了二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拭和朱熹這來兩位大師而設的,當年二位匯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倆人當時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
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是書院作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好了,我們今天的游覽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了解,謝謝大家!
嶽麓書院導游詞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嶽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嶽麓書院位於嶽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嶽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麼嶽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嶽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嶽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嶽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嶽麓書院各種建築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嶽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嶽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布局上所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築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築都位於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築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台、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嶽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於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採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嶽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嶽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嶽的最未一峰。
嶽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嶽麓山也因為有了嶽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於大麓,藏之名山」說嶽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嶽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嶽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嶽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嶽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於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嶽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餘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後遺存下來的。
下面我們將參觀嶽麓書院建築三大功能的最後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築,它們位於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築群,它是嶽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於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後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聖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於嶽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聖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嶽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嶽麓書院導游詞4
嶽麓書院之所以人才輩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都與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思想影響密切相關,也都是「經世致用」四個字的最好體現。一個人要想有經天緯地之材,救濟萬民之心,則必須要在少年時刻苦攻讀,完善自我。嶽麓書院內廣種桑樹,就是提醒每一位學子都要像春蠶一樣埋頭苦學,終生不輟;講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規就是要規范每一位學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舉止;書院內「實事求是」,「道南正脈」等匾額也是在告誡每一位學子都要牢記儒家傳統中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優良風尚。但埋頭苦讀、修身養性就算是人才了嗎?不是,人才不是知識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教育原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將知識取之於書,用之於民,只有那濟世救國、奮不顧身的學生才能在嶽麓書院永遠受到尊重和懷念。
正因為嶽麓書院本著「經世致用」的教育原則,千百年來,它為社會、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值得永遠緬懷的精英。如抗金名將游九功,改革先驅陶澍、魏源,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後來的譚嗣同、楊昌濟、蔡鍔、陳天華、毛澤東、劉少奇等三湘俊傑,無一不是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精神的偉大實踐者。
大家在游覽的過程中,想必已經看到了我們湖南的改革日漸深入,長沙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這何嘗又不是「經世致用」的最好體現呢!嶽麓書院辟出這樣一片寧靜的院落,供奉理學大師和「經世致用」的聖賢,以便後人瞻仰,實在是要告訴每一位參觀者,經世致用,回報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可喜可賀的是,「經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為我們長沙精神的組成部分,這既是對我們長沙人民過去貢獻的一個總結和肯定,又將更加旗幟鮮明地指導我們每個市民努力參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想必大家參觀到這里,已經體會到了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㈤ 雲南十大書法家排名
1. 孫源
孫源,1951年生於雲南昆明。自幼酷愛書畫,受教於李廣平、孫太初門下,得聆教誨。繪畫以宋元山水圭臬,學之最多,書法獨鍾漢隸,尤以《曹全碑》、《張遷碑》、《石門頌》用功最勤,又於漢簡及清人隸書有所得,故而落筆不俗,中和俊逸之氣能得之一二。
2. 丁炳坤
18年前,丁炳坤的書法隨雲南航空波音飛機翱翔萬里藍天;18年後,他的書法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簡稱「長水機場」)喜迎八方賓客,書法署名「丁炳」。
3. 馮堅
他現在昆明學院工作,中國蘭亭書畫院名譽院長、高級書畫師,中國藝術家交流協會終身名譽主席,雲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喜愛書法,同時在國內國際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喜愛書法,同時在國內國際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
4. 杜乙簡
他是白族,1916年9月生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中國書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殷墟學會會員,著名書法家、白族學者。1939年-1943年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師從著名甲骨文學者董作賓,從事考古及古文字研究,編著有《甲骨文簡編》、《殷歷譜》等著作。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
㈥ 歐陽姓氏的來源/
歐陽姓出自姒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說,歐陽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無余,被封於會稽,這便是早期的越國。
越國傳至無疆時被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名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今浙江省吳興縣),封為歐陽亭侯,於是他們便以歐陽為氏,其後代則稱歐陽氏或歐氏。
歐陽姓以海鳥為圖騰,郡望為渤海。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復姓的第4席,人口總數居復姓首位。
當代歐陽姓的人口約88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7%,排在全國第一百四十九位。從宋朝至今1000年中,歐陽姓人口增長率呈下降的態勢,這可能與歐陽復姓改單姓陽有關。
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廣東省廣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澤縣(彭澤縣歐陽為歐陽「懿」後代,生七子,遂為彭澤縣歐陽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豐、萬載,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這三省大約占歐陽姓總人口的80%。
其次分布於河南、陝西、四川、湖北等。湖南為當代歐陽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歐陽姓總人口的43%。全國形成了以江西、湖南為中心的歐陽姓聚集區。
現在,廣東省歐陽氏宗人有居住在廣州(從化),湛江(鴉翠)清遠(連州),順德均安。江蘇省歐陽氏宗人有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金壇市直溪鎮巨村村。
(6)如何加盟歐陽詢上海書院擴展閱讀:
歐陽姓歷史名人:
1、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
2、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
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
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歐陽建
歐陽建,字堅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晉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年不詳(據《魯西南歐陽氏宗譜》載歐陽建生於二六九年),卒於晉永康元年,年三十餘歲。
著有《臨終詩》以及《言盡意論》,提出了古代唯物辯證觀點。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陝西大荔)太守,到趙王司馬倫專權時,歐陽建想有所作為,欲立楚王,由是與司馬倫有隙。
於是他與潘岳偷偷勸淮南王司馬允誅殺司馬倫,事泄,歐陽建全家不論老少都被斬首。臨刑時,作詩文《臨終詩》,甚哀楚。他曾提出「言盡意」的思想,否定語言不能表達事物的說法。
4、歐陽珣
歐陽珣(1081年——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號歐山,學籍吉州廬陵,鄉籍福建泉州晉江潘湖,歐陽詹之十世孫。他少聰而敏慧,稍長,就學於仁穎書院。
崇寧五年(1106年)丙戌與本邑儲敦敘同登蔡凝榜進士,調崇安尉,有主簿者貧不妄取卒於官,歐陽珣傾囊以賑其行,人皆義之終。
丁父憂,珣立於靈堂前,其葉累百,人謂其忠孝兩全。
5、歐陽瑾
歐陽瑾(1706~1780) 號予石,江西分宜松山防里人。少聰穎,出語驚人。清雍正十年(1732)鄉試第二,次年中進士,任兵部主事,時年26歲。
以後40餘年,一直在外做官,歷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僕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順天府尹,戶部侍郎(正二品),倉場總督等職。
辦事認真周密,清正廉潔,政績卓著,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曾為之立傳,稱「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瑾
㈦ 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書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中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王羲之蘭亭序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現在住址存於革命老區山東臨沂蘭山區,受其影響命名了洗硯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硯池街上。
2、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出生於衡州,祖籍潭州臨湘。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3、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人,祖籍琅玡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4、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唐朝京兆華原人,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後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觀鍾樓銘》、《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5、趙孟頫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6、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衡山、停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繪畫上與沈周共創「吳派」,又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書法上與祝允明、王寵並譽為「吳中三家」。然在科舉道路上卻很坎坷,從弘治乙卯(1495年)26歲到嘉靖壬午(1522年)53歲,十次應舉均落第,直至54歲才受薦以貢生進京,待詔翰林院。
7、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盪;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8、懷素
懷素,公元725年-公元785年,唐書法家,字藏真,俗姓錢,幼年好佛,出家為僧,僧名懷素,長沙人,另一說零陵人。精勤學書,以善狂草出名,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代表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等。
9、王鐸
明末清初貳臣、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明天啟二年,即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即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1644年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於永曆六年,即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10、何紹基
何紹基,1799-1873,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咸豐初簡四川學政,曾典福建等鄉試。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通經史,精小學金石碑版。據《大戴記》考證《禮經》。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何紹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何凌漢曾任戶部尚書,是知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學者、藏書家。何紹基兄弟四人均習文善書,人稱「何氏四傑」。
11、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12、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13、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