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讀《生活中教育,自然中成長》幼兒園辦園理念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對象,每一樣事物都可以當做課程給幼兒講解,幼兒的本性就是回歸自然,在自然中成長,他們的教育不需要強制去學習,如果讓幼兒對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去學習,會學的非常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幼兒自己想學,想做,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而在生活中,自然中學習,能讓幼兒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幼兒只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就好,我們不是教他們怎麼去學習,而是要教他們怎樣去發現問題並試圖解決的辦法。
⑵ 幼兒園大自然教育的意義
一、以自然為師,豐富幼兒認知體驗
自然是幼兒生命的搖籃,能夠賦予幼兒無限的生機活力。幼兒投身於自然中並從中吸取經驗;在體驗自然事物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親身感受;在親眼看到太陽起落的過程中感悟世界的變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大自然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源泉所在,通過將自然界絢麗多姿的景色以千變萬化的形式展現在幼兒面前,以此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幼兒在探索和感悟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經驗,培養他們的探索和思考慾望。比如,教師可以將幼兒帶到大自然中,學鄉村孩子用小石頭搭橋、用小木片造房、用碎雞蛋殼拼地圖等,讓幼兒自主發現隱藏在大自然中的操作材料,搜集多種自然材料按照自己的想像力靈活創造作品。比如,教師可以在秋天來臨的時候,讓幼兒到戶外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利用它們不同的形狀和顏色拼合,粘貼出不同的畫面;也可以用不同形狀的葉子當作印模,通過在葉面中塗顏色,將它們印在紙上組成畫面。在探索嘗試中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激發幼兒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大自然是一本書,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幼兒走到大自然中,去喚醒自然生命,享受自然美好,豐富幼兒的認知體驗。
二、以自然為法,順應幼兒天性發展
幼兒的先天本性主要是指人類身上固有的自然本性和生長發展規律,幼兒的發展遵循一定的法則。在成長過程中,學前階段的幼兒不同於其他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想促使幼兒發展,就要能夠順應幼兒的天性,去發現大自然的奧妙,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感受自然中蘊涵的藝術情趣,最終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在學前教育活動中給他們營造身體和精神層面的自由生命活動空間,讓他們自由表現他們的游戲、塗鴉,教師要做得僅僅是給孩子們留出充足的自由發揮時間,讓幼兒自主填寫塗鴉,在盡情地嬉戲中展現真實的自我。在幼兒各大領域的主題教育組織活動中,教師要能夠充分關注幼兒的天性發展,讓幼兒在細雨中奔跑,感受雨露;讓他們在與動物的和諧共處中,感受愛意;在陽光下肆意玩耍,感受汗水。在自然回歸中教師僅僅需要保護他們的安全,讓他們在與大自然的接觸過程中迸發生機,實現學前教育的有效性。
三、以自然為體,專注幼兒能力提升
大自然是幼兒進行自然探究主題的活教材,是幼兒成長進步的源泉所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挖掘園內或本地的自然資源,引導幼兒在自然主題活動探究中積累有益經驗,幫助幼兒與大自然建立緊密的聯系,引導他們自己去看、去聽、去觸摸,在親歷觀察記錄中實現幼兒自然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相關植物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探究支持和引發幼兒開展操作、探究、實驗和製作等活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去建構相關的知識經驗。比如針對「樹葉里有沒有汁」這個問題,可以給幼兒提供各類探究工具,讓幼兒搗碎葉子後過濾提取銀杏葉,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自主發現其中的奧秘並做好相關記錄,在自主實驗中引導幼兒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這充分彰顯幼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促使幼兒自然探究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