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汕尾和湛江那個好玩
汕尾推薦紅海灣
紅海灣,汕尾最受歡迎的海濱沙灘浴場。走在紅海灣的沙灘上,感覺是細膩軟軟的,隨著海水淹沒雙腳,慢慢使人淡去旅途的疲憊。沙灘周圍的岩石多姿多形,並且人文古跡眾多,風光極其秀麗,因此每年吸引了大批福建以及廣東地區的遊客前來休閑度假。
湛江的話推薦
1、湖光岩風景區位於湛江市區西南部約19公里處,是著名的湖光岩火山口風景區。這里的地質特徵兼有海岸地貌、構造地質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跡。霞山觀海長廊: 著名的觀海台
停在霞山觀海長廊上的巨型客輪「海上城市」是一大景觀。船長160米,高近20米,站在船頂,海灣美景、城市風光盡收眼底。東海島:中國第一長灘
特呈島又稱「紅島」,紅土地、紅怪石等。島內空氣清新,氣候四季如春,有1000多畝樹齡近500年的國家重點保護紅樹林、400多年歷史的洗太廟。金鹿園:享受逗鹿、喂鹿的野趣
在遠離湛江市區的西南郊,湖光岩的正北方,靜謐地座落著華南地區最大的養鹿基地和種鹿供應基地——金鹿園,它堪稱全國動物養殖基地的示範園區,也是許多人到湛江旅遊的必去之處。海濱公園:充滿亞熱帶海洋風光。
❷ 我老鄉在湛江經常讓我過去,好多老鄉都在湛江都是幹嘛呢
只要你信得過你的老鄉是可以過去湛江玩的,在湛江可以有很多職業啊。我是在湛江市赤坎區的長大的,可以說你要是喜歡吃海鮮,可以過去湛江的霞山赤坎吃,特別美味。坐高鐵過來是到湛江西站(湛江市麻章區),坐公交車到麻章車站(公交車:火車西站專線、507線車),就可以去湛江市區的很多地方。湛江的舊機場在霞山,離湛江市區很近。
如果是喜歡革命和法式建築(湛江曾被法國佔領48年,留下很多法國的建築,集中在赤坎和霞山)。
第一站可以去寸金公園,寸金公園是由來:清政府卻向法侵略者節節退讓,欽差大臣蘇元春於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不顧人民反對,竟與法國海軍提督高禮睿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廣州灣租借給法國,期限99年。但懾於人民的反抗,法國不得不將租界西線從萬年橋(現遂溪縣新橋糖廠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橋(今寸金橋)。
湛江還有很多的漂亮島嶼和雷州半島,我就不一一的介紹了,十分歡迎來湛江玩。
❸ 上海港匯中心寫字樓2座425號是什麼單位或企業
清湯牛腩
據說一般遊客是很難找到這家已經有50年歷史的老店。它非常有個性,中午12點半前不開,下午3點前不設外賣,5點半才有河粉賣,晚上7點15分至8點半休息吃晚飯,9點後只有伊面及米粉,10時30分後只賣米粉,11時30分關門,假期也休息。
九記只賣牛腩,就算有面有粉,也都是跟牛腩有關的。牛腩分為普通、爽腩及咖喱幾種口味,清湯牛腩8元一碗,據說超級正點,喜歡牛腩的人一定要試。
一個嗜吃如命的朋友千叮囑萬囑咐,一定要去吃「九記牛腩」,「否則後悔一輩子」。
順著「沾仔記」所在威靈頓街向西北走,繞過九如坊,轉到了一條更加不起眼,甚至有點「猥瑣」的小街———歌賦街———平房比肩而立,擁擠得不透一毫米間隙,磚牆翻出斑駁的面孔,好像還有昨夜今晨小販的叫賣聲出沒在耳邊。就在這么一條破敗的小街上,卻極不協調地停滿了名牌車,都是沖著「九記牛腩」而來。
也是一家局促的小店,車廂般窄長,擠了沒幾張桌子,坐著的客人狼吞虎咽,站著的客人心急如焚,一撥接著一撥。牆壁上不動聲色地貼著無數剪報:香港牛腩比拼第一名。
牛腩面登場,湯燉成乳白色,黃黃的寬面在嘴裡有種生脆的快感,牛腩選的應該是肘子部位,「筋」肥「肉」瘦,好像恩愛的夫妻,相濡以沫的鮮美滲透進每一絲牛肉的紋理。
老闆坐在門口,不屑一顧地說:「有人一星期來吃五趟……」
九記
地址:中環歌賦街21號地下
絲襪奶茶
中環有家「蘭芳園」
據說蘭芳園的老闆當年就是以絲襪奶茶起家的,起先是流動小檔,如今已經開入室內,但門前還擺著當年的小檔。很多老主顧覺得還是坐在小檔前的板凳上喝絲襪奶茶才夠風味。絲襪奶茶12港元一杯,有人放下狠話說:「沒吃過蘭芳園,就不算吃過香港茶餐廳」,汗。
「蘭芳園」的「絲襪奶茶」可謂街知巷聞,奶茶香味濃郁,茶味與眾不同,原來這奶茶是用4種不同的茶葉調制而成的。
「絲襪奶茶」真的是用絲襪來製成的嗎?這是大家的誤解。其實是用一隻像絲襪的沖茶袋,這袋原來是一個布袋,被茶水反復沖刷變成啡色,遠看就似絲襪了,因此就有這個名稱。
「蘭芳園」在中環結志街,開業於1953年,至今有51年歷史,「蘭芳園」以前只是一個小檔口,售賣咖啡奶茶,到現在,它已經有一新一舊兩家店鋪。
「蘭芳園」的新舊鋪其實就毗鄰,新舊店的不同在於,舊店的食物比較簡單輕巧,著重舊式茶餐廳的風味和感覺,最馳名莫過於「絲襪奶茶」、「金牌豬扒包」和「蔥油雞扒撈丁」,三者都可算是「蘭芳園」首創,因此深受歡迎,成為茶餐廳的招牌菜,吸引了不少傳媒報道和名人到訪。
食客說,住在中環又怎會不認識「蘭芳園」呢?可見「蘭芳園」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舊店的裝修簡單,用的都是圓形木椅桌,牆上貼滿報道該店的報紙,又有用毛筆題的字,加上一幅簡單的畫,便顯出「蘭芳園」五十年的歷史見證。至於新店,是於兩年前開業的,店鋪面積較大,也較光亮,所做的食物除了有傳統招牌奶茶外,還有一些簡單的面類和飯類。這些食品都是51年累積的經典食譜的再次表現,當然這些食品是會定時轉換的。
蘭芳園
地址:中環結志街2號(逢周一休息)
雲吞面
銅鑼灣的池記,中環的鏞記,都是香港雲吞面小館中的佼佼者。不過這回給大家推薦兩家雲吞面,走的是不同路線,天後地鐵站電器道的麥兆記,走的是精緻細巧型路線,小小碗,據說老闆是著名雲吞面世家的女婿,自己跑出來開小館子。另一家中環威靈頓街的沾仔記走壯碩型路線,粗壯,分量大,價錢便宜。
「一碗上乘的雲吞面,除了要注意雲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澤之外,面條和湯底都要搭配得宜。」香港的「雲吞」與北方的餛飩相類似,但在用料和烹調要求上有所不同。港式的雲吞,無鮮蝦不成話,可說是香港別具一格的道地食品。
一般人品嘗港式雲吞的時候,都特別留意蝦的鮮味,但一碗上乘的雲吞面,除了要注意雲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澤之外,面條和湯底都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搭配得宜。面條要有蛋香,爽滑而彈牙,更要色澤鮮明。湯底亦非常重要,必須澄清透澈,鮮香撲鼻,才可突顯雲吞和面條的色澤和口感。
麥兆記
地址:電器道74號B(天後地鐵站附近)
沾仔記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98號
魚蛋粉
德昌魚蛋粉店是香港一家出名的小吃店,魚丸是這里的招牌,曾獲過2001年「美食之最大賞」小吃組的至高榮譽獎。店面很小,甚至可以說簡陋,就八九張桌,搭台是常事。可通常,有台搭都算是幸運的,邊上還一堆站著等位子的呢。這里的魚丸個大筋道,用料實在,食客甚眾。
德昌魚蛋粉店
地址:香港北角電器道75號地下
九龍城福佬村道嘉福閣88號地下
墨魚丸
當家招牌就是墨魚丸,當然要必嘗。如果想吃正餐,推薦這里的墨魚丸米粉,不但魚丸吃了會彈牙,米粉也十分清爽,湯里還加了魚露,能把墨魚湯的味道調到很鮮美,讓人念念不忘。
文輝墨魚丸大王
地址:銅鑼灣渣甸街(近SOGO港島店)
楊枝甘露
香港人對甜品的熱愛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芒果、木瓜、榴槤配著西米露、冰淇淋、牛奶布丁組合出千變萬化的甜品絕配,「楊枝甘露」更是其中佼佼者,滿記甜品店的此味最為出名,不過最正宗的滿記還是在西貢。
西貢是個休息度假的好地方,少了港九的繁華和摩天大樓的壓迫感,多了一份恬靜和悠閑,滿記甜品店又給這里增加了絲絲甜蜜。這里最出名的甜品是「楊枝金露」,也就是拿西米露和芒果熬成,甜中帶少許酸,芒果糯糯的香和軟裹著西米露從舌尖溫熱地滑進口腔,哪裡都頓時軟了,說不出的暢快。還有很好聽的名叫「踏雪尋梅」,是什麼,不知道,自己嘗吧。
小小的「滿記」卻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滿記」相鄰有兩家店鋪,裝修稍簡陋的那家高朋滿座,稍講究的一家只有我們幾個人,正詫異間,朋友解釋說,這里是非榴槤區,那邊是榴槤區,奇怪!只聽說過「吸煙區」和「非吸煙區」,榴槤還要分開吃,只因為它太臭味了!
滿記的牆上有一塊匾,古色古香,上書4個楷體大字「高朋滿記」,正贊賞這寫字人的巧妙,卻瞥見落款,大吃一驚:「黃飛鴻十三姨敬贈」,沒成想十三姨在這里留下墨寶,不算是古董,也算是寶貝吧,細一想,滿記雖不是馳名中外的老字型大小,但也是有口皆碑的老店,和黃飛鴻、十三姨有瓜葛,倒也不足為奇,於是好奇心爆棚,追著店裡的伙計大媽問個不停,無奈幾個人都不會講普通話,有朋友在旁邊做翻譯,顛來倒去,原來這塊匾是店主的鄰居街坊送的,至於這街坊為什麼膽敢冒黃大俠和十三姨的大名,就愣是解釋不清楚了,於是這「冒名頂替」的版權官司就一直困擾著我,也許下回來會有答案吧。
滿記
地址:西貢普通道10C號地下
桶裝豆腐花
廣東人喜好喝糖水,糖水是飯後食用的一種甜湯,主要是滋潤降火、生津止渴、平衡燥熱以及調節腸胃等。糖朝是一家口碑很好的甜品店,不單只有各式糖水,還有各種粥和小點套餐供應,分量不多,清爽精緻。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它的桶裝豆腐花,那叫一個嫩滑呀。
糖朝
地址:九龍尖沙嘴廣東道100號
(海港城對面)
雙腸熱狗皇
永樂園餐廳的熱狗出名之處是它的醬汁和麵包,麵包現烘,皮脆口,腸仔用歐洲進口的鹽水雞水腸。沙律醬汁是加入了蛋黃的秘制自家醬汁,此味可謂獨一家。
永樂園餐廳
地址:中環昭隆街19號地下
多士火腿炒蛋
據說出自澳洲牛奶公司之手。這里的多士火腿炒蛋人氣十分旺,曾有網友稱它為「厚片土司上有著小山堆的炒蛋」,可見分量十足。
澳洲牛奶公司
地址:佐敦白加士街47號地
蛋撻
泰昌餅家據說是前港督彭定康的至愛,曾多次光顧,尤其是對這里的蛋撻贊不絕口,不曉得他現在是否還經常想念這一口呢?事隔多年,他一定沒料到,泰昌的蛋撻還是3.5港元一隻。
泰昌餅家
地址:中環擺花街35號地下(近閣麟街)
歷時50年的燒鵝
香港中環威靈頓街32-40號
半世紀前,「鏞記」在廣源西街還是一個燒味大排檔,老闆甘先生一手烹制馳名的燒鵝,在當時港澳碼頭一帶,吸引著從外地抵港的旅客以及眾多海員專程一嘗。甘先生從一個酒家學徒,發展到擁有自置於香港中環的「鏞記大廈」和「鏞記酒家」。由於有這種經歷,他被外國雜志及報界譽為傳奇人物。
鏞記在今年新創不少中式菜,頻頻獲獎;創新菜式之餘,鏞記的外帶禮品也越出越多,從「飛機鵝」、鏞記鮑皇到鏞記XO醬和鏞記紅酒,50年的燒鵝文化繼續開枝散葉。
呂仔記的碗仔翅
碗仔翅是香港常見的街頭小吃之一,以前通常由小販在街邊販賣,因以小碗盛載而得名。
在從前,不少小販向酒家拿些零散的魚翅(俗稱「翅頭翅尾」),加入冬菇、木耳、豬肉絲、高湯加入味精、馬蹄粉(或豆粉)等煮成。吃時通常加入胡椒粉、浙醋、麻油等調味,亦可以加入魚肉、生菜絲等。
現在的碗仔翅內已沒任何魚翅成份,只是由平價的粉絲代替。
呂仔記做的碗仔翅入口滑溜,原來是將冬菇絲、肉絲、火腿絲、雞蛋等主要材料煲足三小時的結果。雖然街頭小吃難免會放點味精,幸好這里下得不算多,吃完也不會太口渴。此外,店子的魚肉也爽口鮮味,用上膠魚、門鱔、剝皮魚等鮮魚每日自己打成,膠魚本來質地爽口,所做出來的魚肉既爽又彈,做三溝,已經很少店子做到如此有heart。
所謂三溝,即碗仔翅+生菜+魚肉。原來碗仔翅與生菜魚肉是分開來賣的小吃,但因一般檔口都會兩款兼賣。久而久之便會把三者溝在一起。
呂仔記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121A地下
營業時間:1pm-12mn
鍾記車仔面
車仔面出現在1950年代,因為大陸內地難民湧入香港,謀生困難,所以涌現了流動攤販。由於顧客可以選擇面條、配料、湯汁,而且價錢實惠,所以受到大眾歡迎.
菜全由自己選擇,可選擇的有牛腩、豬紅、豬皮、蘿卜、豉油雞翼以及各種丸類及疏菜等等,一碗美味的車仔面可說是全由自己選擇出來的,再加上牛腩汁、沙爹汁或咖喱汁,口味真正任由自己調配,很多人都喜歡車仔面的惹味,簡單一碗平價車仔面,就已很飽肚。一般的面底及飯送菜已經非常足夠
鍾記車仔面之所以美味,配料多是最主要原因,每日更限量供應牛荔枝、牛鞭、牛心碇、牛脆骨、牛上顎等,加點點沙嗲汁更美味。
地址:黃埔花園黃埔新天地第8期1樓
招牌菜:牛內臟
許留山 西米撈
2003年,香港話劇團與香港中樂團、香港舞蹈團,曾攜手合作了一出原創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2004年此劇還分別獲邀赴杭州及上海演出,向內地觀眾吹去一股酸酸甜甜的港風。那麼,這個酸酸甜甜「香港地」,到底是否有具相實體呢?
據記者一年多來在香港街頭溜達所悟,這個酸酸甜甜「香港地」就是「許留山」。
問:「香港什麼山最多?」
答:「許留山。」
這組問答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一直在熙熙攘攘的香港鬧市街頭,及各類市井媒體上反復出現。
其實,「許留山」是間有40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連鎖水果甜品屋,她最為出名的甜品,取名為「撈」,其主打的水果,正是色彩艷麗、酸酸甜甜的熱帶果王——芒果。
所謂「撈」,就是將各色鮮亮冰鎮生果,剖開切成「小一口」狀,「腌」在以冰鎮西米露、冰激凌混合的「撈底」之中。
果,來自世界各地,通常艷麗得讓人不忍動口:日本的殷紅草莓、澳洲的翠玉奇異果、紐西蘭翡翠蜜瓜、馬來西亞金色木瓜、中國紅黑珍珠西瓜,主題則是陽光燦爛的菲律賓呂宋芒。
「撈底」也有許多口味,椰香、芋香、金枝、燕窩……林林總總,無不爽口滑潤,滋味「遛遛的」。
「許留山」的選址,通常都在市口非常好的地段,白天從來熙熙攘攘,街坊、遊客將個冰鎮小屋,擠得熱氣騰騰。
只有深宵時段,才有可能霸台靜享:用小勺慢慢地攪著那「撈」,若有可人兒對坐,那麼或許攪出的滋味會越來越甜;若是獨自廝磨,看街頭霓虹下閃閃爍爍的人流,那盤「撈」有心無心地就會變酸了。
子夜的「許留山」,還是讀書聽雨的好去處:隨著手中故事的展開,或甜、或酸,隨意撈了那泡得很滋味的果子,很能配合閱讀的心情;若書故事「太冷」,那麼就叫上熱的冰糖木瓜杏仁銀耳羹,暖胃也溫心;如果因為下雨而滯留,或許還能想出一篇以自己為主角的小說來。
其實,只要想想,一個不提供正餐的「甜品屋」,能一口氣開上40年,還越做越大開出幾十家連鎖店,那麼她一定已經是當地文化的一部分了。
果然,記者在網上看到近來正流行的一首網路歌曲,名叫《他約我去許留山》。
歌中寫道:一客西米撈,配搭那樣好,淡奶似在投訴,原來從未修好……當西米任你撈,芒果又蜜桃,開心不得已,忘掉了家母……再細數,本想多叫杯夏枯草,配合珍珠瓜奶當系進補……眼見手瓜開始變粗,仍不肯卻步,一公斤咁快又重到……脂肪不算是太高,假使有你在旁扶著我一起過馬路,飲多一客銀菊露,難道亦會令你苦惱?
據說,在旺角新寶戲院側,許留山香港的旗艦店已經開張,2000尺的店堂內座位近百個,包括吧位高腳凳,全部有軟皮椅墊。不過,會不會有人很懷念「許留山」的招牌卡座里,那份溫暖的你擁我擠呢?
地址:許留山和SASA一樣,是香港除了便利店以外最容易看到的招牌,所以不用特意去找。雖然是連鎖經營,但是由於每家店用的原料,特別是芒果的質量略有差別,所以製作出來的甜品味道有優劣之分。如果你住在銅鑼灣附近,建議你去軒尼詩道SOGO東南向斜對面街角附近的一家店,我在那裡吃了無數次,沒有一次讓我失望的,在其它地方有一次吃到酸的芒果,還有一次芒果冰淇淋不新鮮,裡面結了很多冰塊。所以尤其當你准備初嘗許留山,一定要找到一家質量有保證的,不然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就太可惜了。
菠蘿包
十個香港人,起碼有一半喜歡吃菠蘿油。他們對菠蘿油,有一種「草根式」的親切和好感。港劇里的主角們落難貧窮的時候,都公式般地會用菠蘿油和礦泉水來填飽肚子。菠蘿油是每一家茶餐廳必有的,考察一家茶餐廳應該從最基本的菠蘿油開始。
菠蘿包是源自香港的一種甜味麵包,據說是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即鳳梨)因而得名。
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份,麵包中間亦沒有餡料。菠蘿包據傳是因為早年香港人對原來的包子不滿足,認為味道不足,因此在包子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餡料而成。菠蘿包外層表面的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麵粉與豬油烘製而成,是菠蘿包的靈魂,為平凡的麵包加上了口感,以熱食為佳。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則是軟身才好吃。外形亦與日本的蜜瓜包(en:Melonpan)及香港的墨西哥包相似。
菠蘿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麵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間香港的餅店(麵包店)都有售賣菠蘿包,而不少茶餐廳與冰室亦有供應。一般作為早餐或點心食用居多。菠蘿包售價亦相當便宜,一般約港幣.5至不等,深受香港人歡迎。
如果你還有什麼問題不清楚的,可以在線問我或留言,我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我們盡我之所能為你回答。
❹ 特色小吃連鎖加盟店-北京的在哪茄汁牛肉麵怎麼做-最好吃
好啊,給你個 小吃創業的技巧吧,希望給你點信心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