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分類 » 兒童哲學教育加盟
擴展閱讀
鍋貼加盟店怎樣 2025-02-09 01:51:18
快餐加盟新手入門 2025-02-09 01:12:56
餐飲會員營銷加盟代理 2025-02-09 01:03:35

兒童哲學教育加盟

發布時間: 2021-08-16 10:44:39

A. 兒童哲學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兒童哲學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一)成人哲學就是兒童哲學的理想化
馬修斯1929年7月出生在阿根廷,在美國的伊利諾伊州和田納西州長大。他對「兒童哲學(Philosophy of Childhood)」的思考起源於1963年。當時他是明尼蘇達大學的一位哲學教授,經常困惑於不知該如何為大學生們講授「哲學導論」這門課。許多學生覺得哲學是門無用的課程,也不認為從事哲學是人類自然而然的行為。於是馬修斯努力向他們證明,當他們許多人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進行哲學的思考。這種努力使得馬修斯對「兒童哲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馬修斯認為「在某種方式上,成人哲學不過是兒童哲學的理想化,是成長中的兒童在認知能力或道德能力受到威脅時,對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的理性重構。」他在1980年的著作《哲學與幼童》中就指出,兒童能夠自然而然的提出問題,發表評價,甚至進行哲學家式的思考和推理。「作為成人研究對象的哲學可被看作對兒童提問的成熟的回答。」他自己6歲時關於宇宙起源的想法,就與神學家聖托馬斯·阿奎那十分相似。他以自己的童年經歷證明了這一觀點。當時,他問媽媽宇宙到底是怎麼來的,媽媽答不上來,而他卻用了一個類比做了回答,「我想,這就像有人畫了一個圓。畫的時候要是你在邊上,就知道圓的起點在哪裡。但現在再看的話,就說不出來從哪裡開始的。它(宇宙)就像一個圓,終點和起點連在一起,分不出來。」
(二)兒童哲學始於兒童生活中的困惑
兒童的哲學往往從兒童對現實生活的迷惑與困惑開始。在《哲學與幼童》一書的開始,馬修斯以6歲的提姆為例說明了這個問題。這個孩子一邊舔罐子一邊憂心忡忡地問:「爸爸,我們怎麼知道現在不是在做夢呢?」他爸爸不知該如何回答他。不過,他又舔了幾下罐子後,用自己的邏輯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要是現在是做夢的話,我們就不會問這是不是夢了。」羅素曾經說過:「邏輯上講,全部人生都是一場夢的推斷並非是不可能的。我們在夢中自己創造了眼前的一切事物。」白居易也曾有過類似的思考:「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笛卡爾在他著名的《沉思》一書中描繪了他是如何對自我的存在產生質疑的。他試圖說服自己就在「這里,坐在爐火邊上,披著長袍,手裡拿著紙。」可是他又突然想起,他經常也會夢見自己在「這里,坐在爐火邊上,披著長袍,手裡拿著紙」,盡管他其實躺在床上!當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後,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找到有說服力的證據來推斷自己究竟是醒著還是睡著。最後,他通過「我思故我在」的經典論述結束了他的迷惑。由此可見,兒童對自己所處困惑的思考與結論完全可以和經典哲學家的觀點相媲美。
對於兒童來說,深奧的哲學問題起源於他們對周遭世界的困惑與好奇,又通過游戲的方式和兒童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馬修斯引用了蘇珊·薩克的《兒童智力發展》一書中的故事來說明兒童如何把哲學與游戲聯系在一起。4歲6個月的丹尼斯試圖對爸爸詹姆斯解釋:一個東西可以同時既在前面,又在後面。詹姆斯不能理解,於是丹尼斯在圓桌旁邊給爸爸演示:「假裝我們現在繞著桌子一直走、一直走——現在你在前面,我在後面——然後我在前面,你在後面。」馬修斯發現兒童的這種相對觀同亞里士多德的相對邏輯思想極為相似,而且同樣的想法在柏拉圖的著述中也大量存在。
(三)兒童哲學始於兒童天然的質疑精神
兒童哲學還來源於兒童天然的質疑精神。馬修斯曾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來說明這個問題:5歲的喬丹是一個地道的懷疑主義者。他對時間產生了疑問:「要是我8點上床,早上7點起來,我怎麼才能知道那個短針(時針)只走了一圈呢?我是不是必須整夜盯著它?要是我有一會兒看向別的地方,沒准這個短針就跑了兩圈了。」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讓喬丹得出一般人認為是基本常識的結論。所有觀察到的現象和行為是否足夠可靠,使得我們能夠推論出沒有觀察到的結論呢?如果人們觀察到太陽在過去每天都會升起,就代表它明天一定會升起么?這個孩子的疑問恰恰涉及到了哲學中的「歸納問題」。

B. 如何進行兒童哲學教育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兒童哲學教育理論與實踐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在學術研究與實踐傳播中,兒童哲學探究計劃、兒童哲學、兒童哲學課程等概念的內涵相近又有所不同,更易與兒童哲學教育相混用。兒童哲學教育,是一個包含理念、實施、方法、宣傳等內容的整體,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而非單純地培養孩子的思維品質,更非簡單的兒童哲學課程的開設。

C.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兒童哲學教育

兒童哲學首先在美國興起,兒童哲學課程引進中國也有十幾年的時間。早前,雲南、上海、浙江等地的一些小學,也做過類似的努力。兒童哲學主要以訓練兒童的思想、思考為主以及行事的方法,教導兒童如何思考事物的本質,讓兒童親身體驗哲學討論的過程,逐漸增加兒童對世界整體性的認識,讓兒童在學習思考技巧中培養生活的智慧。哲學是對智慧的熱愛和探究,兒童對很多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和疑惑,而哲學恰是對這些事物的追尋和探究。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還常常驚奇於自己的各種發現。「好奇」往往為探究之始,「驚奇」往往為探究之果,無限的好奇與驚奇充分表現出了兒童對智慧的追求。
據講朱熹小時候剛會說話,父親就對他進行啟蒙教育。父親指著天說:「天也。」朱熹反問道:「天之上何物?」從中可以看出,其實兒童也是具有哲學思維的。哲學是一種研究式的追求真理的主動過程,伯特蘭·羅素曾表示,哲學「即使不能回答我們所希望解答的許多問題,至少有提出問題的能力,使我們增加對宇宙的興趣,甚至在日常生活最平凡事物的表面現象下,看到事物的新奇與值得懷疑之處。」
在成人世界裡,哲學總是有著一系列極其深奧和高度抽象的哲學術語。雖然兒童並沒有這些術語,也不懂思辨和邏輯,但在他們的提問與解答中,同樣蘊藏著豐富的創造性種子。如果對兒童的一些問題保持沉默,不去理會,則會使兒童感到疑惑,不利於兒童思想發展。哲學教育不僅包含了對哲學概念的掌握和運用,更重要的是對思想的見解、邏輯的推理,不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主要是思維的訓練。兒童學習哲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把對哲學的思考通過故事講出來,盡量用兒童熟悉的語句和概念,兒童便不會覺得枯燥。
哲學是通向理性時代的最好工具,能夠更好地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兒童是世界、是未來,盡早對兒童進行哲學思維的訓練,有利於促進兒童自身的發展。

D. 請問現在國內的少兒國學加盟市場怎麼樣了臨風堂加盟前景好嗎

現在國內少兒國學加盟市場都好得很,前景都很不錯,只要是搞教育,就能掙錢掙到錢

E. 兒童哲學課怎麼上

詩人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哲學家說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實際上後來真正成為詩人或哲學家的總是少數,天性並不是石頭,風雨都不會動搖,它如同溪流,沒有其他溪流的匯聚,沒有匯入更寬闊的大江大河,也會慢慢枯竭的。潛能則像一座座富礦,沒有發現和發掘,也無法變現,只能沉睡。因此,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李普曼就提出「兒童哲學」的理念,編寫兒童哲學課程,設立兒童哲學研究所,將兒童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學校推廣,他也因此被稱為兒童哲學之父
好奇心、求知慾、追根究底」是哲學的關鍵詞。而這三點,也是兒童之所以是兒童的關鍵,兩者之間存在天然的本質聯系。但兒童哲學絕對不是去研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理論,而是一門和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的、促使兒童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學問。兒童哲學教育,是以兒童身邊的哲學問題為載體,激發兒童進行探索和思考,使兒童具有探索自身和世界的勇氣,具有辨析能力,追求真善美的能力。簡單地說,兒童哲學教育,關注的是兒童的靈魂豐富和思維發展。

02

為什麼要設置兒童哲學課程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為何後來真正成為哲學家的寥寥無幾?因為天賦就如同火花,沒有點燃就會湮滅。而我們當前的教育,往往忽視了對這方面的培養。所以,兒童哲學課程不僅要設置,而且需要及早地設置。
學海無涯,吾生有限,這個矛盾一直困擾著人類。一方面知識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知識又不斷淘汰更新,網路時代還存在大量偽知識和虛假信息,因此教育必須給予兒童帶得走、用得久的能力。那這樣的能力指的是什麼呢?通過對全局性問題的學習,使人擁有全局性理解能力——也就是具有深刻見解,可以用來指導生活,可以在不同場合進行應用的能力。

F. 學前教育界關於兒童哲學類的書籍或者比較有名望的人有哪些

推薦給你《傑出青少年的14堂人生哲學課》《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大人必修的20堂兒童哲學課 》《回歸智慧,回歸生活-教師教育哲學研究/繼續教育學 》等等,內容都非常不錯

G. 為什麼要進行兒童哲學教育

哲學即是對思維的詰難和問責,也是對生活的反省和理解。
前一部分更多的體現在深奧艱澀的哲學理論當中,而後一部分則於生活中無處不在。
進行兒童哲學教育,既是引起兒童思考生活,理解世界的樂趣;也可以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樹立思辨意識,有百益而無一害。

H. 教師怎麼教和兒童哲學都屬於什麼

教師怎麼教和兒童哲學,
孩子是受到監護的研究者,
兒童是小小的研究者,
他們用作科學的本來方式來學習科學;
老師是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