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里弄堂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食里弄堂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食里弄堂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2. 弄堂老味道什麼意思
弄堂,即小巷,是上海和江浙地區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連排的
老房子(包括石庫門)所構成的,並與石庫門建築有著密切的關系。它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創造了形形色色風情獨具的弄堂文化。弄堂的行行種種、弄堂的性感、弄堂的感動,它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的華麗的背景色。弄堂作為休閑娛樂、兒童活動、交易等活動的場所。弄堂可分為廣式里弄、新式石庫門里弄
、新式里弄、花園式里弄等形式。
3. 弄堂小店怎麼樣
油炸魷魚,味道好極了。魷魚嘴,魷魚須,魷魚片是主打。值得品嘗
4. 給推薦關於上海弄堂的幾本書
《上海往事》《上海弄堂》(《上海弄堂》這本書是關於上海風光的書,建議去買實體書,裡面有很多上海弄堂的攝影插圖,文字也不是那種官方化的語言)《正在淡出的弄堂記憶》《回夢上海老弄堂》(貌似是一本小說,並不是那種專業分析,也蠻好看)《正在消失的上海弄堂》《悲傷逆流成河》(這本LZ應該看過,很悲情的小說,發生在學校、醫院、弄堂的青春故事)
5. 弄堂菜館怎麼樣
失敗的上海菜。烤夫是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快要壞掉的感覺。一碗普通的面要過半小時才上。阿妹的服務態度不佳。要不是為了趕飛機,更本不會在這里將就。
6. 炸串加盟品牌有哪些巷子里那家串店加盟怎麼樣
觀渝家的炸串不錯,人非常多
7. 上海弄堂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少個故事,多少個典故,多少個名人,多少個記憶,與石庫門,與亭子間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可以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更沒有上海人。弄堂,構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築特色;弄堂構成了千萬普通上海人最常見的生活空間;弄堂,構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份。
弄堂,上海人對里弄的稱呼,它既不同於傳統的中國江南民居,也不同於任何一種西方的建築形式。然而,它又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痕跡,又或多或少地帶有外來的建築景響。
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它也是近代上海歷史的最直接產物。
要是一個人到了上海而沒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應該要覺得很遺憾。下午時
候,趁上班上學的人都還沒有回來,隨意從上海的商業大街上走進小馬路,馬上就
可以看到梧桐樹下有一個個寬敞的入口,門楣上寫著什麼里,有的在騎樓的下面寫
著1902,裡面是一排排兩三層樓的房子,毗臨的小陽台里暖暖的全是陽光。深
處人家的玻璃窗反射著馬路上過去的車子,那就是上海的弄堂了。
整個上海,有超過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絕大多數上海人,是住在各種各樣的
弄堂里。
常常在弄堂的出口,開著一家小煙紙店,小得不能讓人置信的店面里,千絲萬
縷地陳放著各種日用品,小孩子吃的零食,老太太用的針線,本市郵政用的郵票,
各種居家日子裡容易突然告缺的東西,應有盡有,人們穿著家常的衣服鞋子,就可
以跑出來買。常常有穿著花睡衣來買一包零食的女人,腳趾緊緊夾著踩塌了跟的紅
拖鞋,在弄堂里人們是不見怪的。小店裡的人,常常很警惕,也很熱心,他開著一
個收音機,整天聽主持人說話,也希望來個什麼人,聽他說說,他日日望著小街上
來往的人,弄堂里進出的人,只要有一點點想像力,就能算得上閱人多矣。
走進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開始看上海的生活,商業大街、燈紅酒綠、
人人體面後面的生活。上海人愛面子,走在商店裡、飯店裡、酒吧里、公園里,個
個看上去豐衣足食,可弄堂里就不一樣了。
平平靜靜的音樂開著;後門的公共廚房裡傳出來燉雞的香氣;有陽光的地方,
底樓人家拉出了麻繩,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統統拿出來曬著,新洗的衣服散發著香
氣,花花綠綠的在風里飄,仔細地看,就認出來這是今年大街上時髦的式樣;你看
見路上頭發如瀑的小姐正在後門的水鬥上,穿了一件縮了水的舊毛衣,用詩芬在洗
頭發,太陽下面那濕濕的頭發冒出熱氣來;還有修鞋師傅,坐在弄口,乒乓地敲著
一個高跟鞋的細跟,補上一塊新橡皮,旁邊的小凳子上坐著一個穿得挺周正的女人,
光著一隻腳等著修鞋,他們一起罵如今鞋子的質量和那賣次品鞋子的奸商。
還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陽的地方坐著說話。老太太總是比較沉默,老先生
喜歡有人和他搭話,聽他說說從前這里的事情,他最喜歡。
弄堂里總是有一種日常生活的安詳實用,還有上海人對它的重視以及喜愛。這
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自從十八世紀在外灘附近有了第一條叫「興仁里」的上海
弄堂,安詳實用,不卑不亢,不過分地崇尚新派就在上海人的生活里出現了。
19世紀50年代,由於上海小刀會在老城廂起義,上海人開始往租界逃跑,
在租界的外國人為了掙到中國難民的錢,按照倫敦工業區的工人住宅的樣子,一棟
棟、一排排造了八百棟房子,那就是租界弄堂的發端,到1872年,瑪意巴建起
上海興仁里,從此,上海人開始了弄堂的生活。
上海是一個大都市,大到就像飯店裡大廚子用的桌布一樣,五味俱全。從前被
外國人劃了許多塊,一塊做法國租界,一塊做英國租界,留下一塊做上海老城廂,
遠遠的靠工廠區的地方,又有許多人住在為在工廠做事的人開辟出來的區域里,那
是從前城市的劃分,可在上海人的心裡覺得這樣區域的劃分,好像也劃分出了階級
一樣,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彼此懷著不那麼友好的態度,彼此不喜歡認同鄉,因此
也不怎麼來往。這樣,上海這地方,有時讓人感到像裡面還有許多小國家一樣,就
像歐洲,人看上去都是一樣的人,仔細地看,就看出了德國人的板,法國人的媚,
波蘭人的苦,住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也有著不同的臉相。所以,在上海從小到大
住了幾十年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是了解上海的,只是了解上海的某一塊地方。
從早先的難民木屋,到石庫門里弄,到後來的新式里弄房子,像血管一樣分布
在全上海的九千多處弄堂,差不多洋溢著比較相同的氣息。
那是上海的中層階級代代生存的地方。他們是社會中的大多數人,有溫飽的生
活,可沒有大富大貴;有體面,可沒有飛黃騰達;經濟實用,小心做人,不過分的
娛樂,不過分的奢侈,勤勉而滿意地支持著自己小康的日子,有進取心,希望自己
一年比一年好,可也識時務,懂得離開空中樓閣。他們定定心心地在經濟的空間里
過著自己的日子,可一眼一眼地瞟著可能有的機會,期望更上一層樓。他們不是那
種純真的人,當然也不太壞。
上海的弄堂總是不會有絕望的情緒的。小小的陽台上曬著家制乾菜、剛買來的
黃豆,背陰的北面亭子間窗下,掛著自家用上好的鮮肉腌的鹹肉,放了花椒的,上
面還蓋了一張油紙,防止下雨,在風里嘩嘩地響。窗沿上有人用破臉盆種了不怕冷
的寶石花。就是在最動亂的時候,弄堂里的生活還是有序地進行著。這里像世故老
人,中庸,世故,遵循著市井的道德觀,不喜歡任何激進,可也並不把自己的意見
強加於人,只是中規中矩地過自己的日子。
晚上,家家的後門開著燒飯,香氣撲鼻,人們回到自己的家裡來,鄉下姑娘樣
子的人匆匆進出後門,那是做鍾點的保姆最忙的時候。來上海的女孩子,大都很快
地胖起來,因為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吃,和上海女孩子比起來,有一點腫了似的。她
們默默地飛快地在後門的公共廚房裡干著活,現在的保姆不像從前在這里出入的保
姆那樣喜歡說話,喜歡搬弄是非了。可她們也不那麼會伺候上海人,所以,廚房裡
精細的事還是主人自己做,切白切肉,調大閘蟹的姜醋蘸料,溫紹興黃酒,然後,
女主人用一張大托盤子,送到自家房間里。
去過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別處去,會看得懂更多的東西。
因為上海的弄堂是整個上海最真實和開放的空間,人們在這里實實在在地生活
著,就是上海的美女,也是家常打扮,不在意把家裡正穿著的塌跟拖鞋穿出來取信。
上海弄堂都是很狹窄的,就像一根雞腸子,拐過來繞過
去,你不可能開車進去,你要是怕走路,最好能租一輛自行
車,這樣在弄堂里穿梭起來就特別順溜。一般來說,上海弄
堂是家常的平民化的,一扇小木門里住幾戶,一個小閣樓里
住七八戶,女人披頭散發在一邊刷馬桶,阿婆在水池邊擇雞
毛菜,男人赤著上身在聽越劇,小孩子含著棒棒冰跑來跑去——
—你不要嘲笑這種常見的市井生活,也不要說:這哪裡像大
上海氣派啊!跟我們鄉下小鎮差不多。我跟你說,大上海是
內斂的,大上海是見過大場面的,大上海是務實的,這在上
海弄堂里你一眼就能看出來。它一點不張揚,那個平常的單
門獨院,說不定就是某個名人故居;那個正在吃泡飯的阿婆,
也說不定就是某位名流的後裔。魯迅先生住過的上海弄堂,
是一個很平常的小巷子啊。還有宋慶齡故居,怎麼看也是不
太起眼。包括中共一大會址,從外面看也根本看不出宏大氣
象來。而大上海像這樣名人住過的弄堂不知道有多少。我到
過張愛玲住過的石庫門,正是久雨初晴的日子,無數花花綠
綠的衣裳把它掩得密不透風,張愛玲就在這里把市井生活描
寫得五光十色。在延安中路一個叫四明村的破舊弄堂,因為
徐志摩和陸小曼住過,就有無數男女來訪問,弄得現在的女
主人———一個下崗女工叫苦不迭。在復興路上,有一個灰
乎乎的弄堂叫「藍妮弄堂」,一打聽才知道,是流落到上海
灘的一個「苗王公主」住過的,公主家道沒落,就把它出租
了。藍妮弄堂幽深神秘,是演繹傾城之戀的最佳場所。今天
的長寧區少年宮,掩在弄堂深處,原是國民黨交通部長王伯
群的金屋藏嬌之地,後來汪精衛看中了這里的精美和氣派住
了進來。愚園路上的馬勒公寓也在一條小弄堂里,羅馬柱、
騎樓、歐式城堡,算得上豪宅,昔日這里夜夜笙歌美女如雲。
今天的新天地是名流影星聚會的地方,許多時尚就在這里發
布,它的前身就是一條小弄堂。要說大上海氣派,它的氣脈
就一絲一縷地藏在這些小弄堂里,浸淫著熏染著一代代上海
人。從小弄堂里走出來的人,往往做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
業,像早年的共產黨,一開始就在一個弄堂里聚會,最終,
它領導全國人民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從張愛玲蘇青開始,一直到程乃姍王安憶,上海籍的作
家總愛把筆端對准上海的弄堂,她們覺得要想體察上海最深
層的底蘊,你不可能不走進上海弄堂,那是大上海一個抹不
掉的底色。所以你到上海來旅遊,不能光看陸家嘴的摩天大
廈,也要抽空到上海弄堂里看看,陸家嘴是上海的一張臉,
小弄堂是上海的另一張臉。
上海的弄堂最早出現於19世紀五、六十年代,20世紀三十年代成為上海最具標志性的民居。由上百個單元組成的石庫門一排排緊密地聯體而立,組成一個龐大的房屋群體。石庫門建築的間隙,形成了一條條狹窄陰暗的通道,這種通道便是上海人所謂的「弄堂」。 從骨子裡,上海人是更迷戀「舊天地」的,它體現著海派市民文化的一種「根性」。這種夾雜著小布爾喬亞的優雅、講究情調、陰柔、實惠、世俗的小市民生活文化,曾經是對計劃經濟時代高度意識形態化、革命化、粗鄙化最具消解性的力量。然而,面對新世紀之初強勢的權力和國際資本的聯盟,它似乎失去了抗衡之力,在輝煌亮麗的都市中逐漸沉潛暗淡下去。正像那些曾經是可以被觸摸的、令人感動的街道、里弄正在一條條、一片片地失去。
上海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是在1980年代後開始的。當事者回憶,當時的上海市長問規劃院,有多少老的弄堂和街區需要保護,被告知有10個地區、每個地區100萬平方米,共1000萬平方米,把市長嚇了一跳,問能不能再少點?1000萬平方米只相當於上海市區的十分之一。建築家發問:一個城市保留十分之一的老城,算多嗎?目前上海掛牌保護單位達398個,正如學者所說,單從數量上看,再乘以10也不多!
對上海歷史文化建築和街區的保護,留下許多無法挽回的遺憾。著名的人民廣場保護區,由國際飯店、華僑飯店、大光明電影院、老上海圖書館、中百一店等構成極具特色的近代商業和公共建築群。然而,這一黃金地段是房地產開發的熱點,這些優秀建築已經被淹沒在俗氣的高樓大廈之中而失去歷史風貌。上海西區的花園住宅區,以低密度的建築空間環境、幽雅的街道為特色;但在大規模的商業開發中,長樂路、岳陽路等處已經高樓林立,破壞了這些保護區的傳統面貌。
所有傳統街區的拆遷,老百姓都有這樣又愛又怕的矛盾心態,他們既渴望居住條件的改善,又擔心原有生活環境的喪失——被遷移至遠郊區,處在與社會相對隔離的狀態中。許多新建小區,被建設為安寂空曠、嚴整劃一,但見保安巡梭和攝像機探頭警惕旋轉的「高檔社區」。這難道真的是我們理想的生活家園嗎?胡同、里弄的生活模式真的不能與現代化住宅兼容嗎?現代化社區的建設,應當怎樣致力於擴大人的交往和公共生活,從本質上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8. 上海弄堂小吃
上海小吃-以食為主
南翔小籠饅頭:豫園
蟹黃小籠包、湯包:南翔小籠、松月樓、老松盛(豫園內)
蟹粉小籠:王家沙、鼎泰豐
素菜包子:春風得意樓(豫園附近)、神州豆漿店、新亞大包
鴿蛋圓子:桂花廳點心店(豫園)
擂沙團:喬加柵點心店
棗泥酥餅:綠波廊
豬油百果松糕:五芳齋
排骨年糕:小常州點心店、鮮得來
雞鴨血湯:松盛點心店(城隍廟大門邊)
蟹殼黃:蘿春閣、大壺春、吳苑點心店
開洋蔥油麵:湖濱點心店(豫園附近)
鳳尾燒賣:綠波廊餐廳(豫園)
蝦肉燒賣:沈大成
餃子:大娘水餃、大清花水餃
生煎饅頭:神州豆漿店、豐裕生煎、蘿春閣、小楊生煎(吳江路)
桂花糖藕:五芳齋點心店
小紹興雞粥:「小紹興」雞粥店
油條:神州豆漿店、永和豆漿店
鮮肉鍋貼:大壺春(近大世界)
五香茶葉蛋:綠波廊
素點:龍華寺、靜安寺、豫園(春風松月樓)、功德林、
喬家柵:鮮肉貓耳朵
順角軒餃子店:餃子(黃興路1616號)長壽路上,一家不錯的鐵板燒和涮涮鍋店。
長壽路上亞新生活廣場二樓潮喜鐵板燒、涮涮鍋。品種還特別多,光牛肉就有好幾鍾。好象有神戶牛排、T骨牛排,另外還有雞排、豬排、和羊排,還有好多魚,雪魚、昌魚、三文魚等等,可惜我對魚不感興趣,所以不能記全,牡蠣很合算,五元一個,當然還有鮮貝、鮮帶、炒麵、炒飯品種太多了,我當時不知所選,小姐建議我一個人不妨吃一份剛推出的特價套餐。黑椒牛排,味道相當不錯,另外還配有兩個素菜、湯、飯和飲料韓國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