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霸王集團加盟送港股靠譜嗎。
20000,60000,送股票拉人頭返現人拉的多才有錢賺霸王集團年年虧損用股票集資詐騙撈錢
B. 中國餐飲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全聚德、湘鄂情、西安飲食、豫園商城、寶商集團等。
1、全聚德
全聚德,中華老字型大小,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歷經幾代創業拼搏獲得了長足發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是中國第一例服務類中國馳名商標。
2、湘鄂情
湘鄂情(洪山店)是一家餐館,位於武漢武昌區體育館路特1號洪山體育館內(近中北路)。餐館類型鄂菜適宜商務宴請、大型宴會、隨便吃吃、情侶約會、家庭聚會、朋友聚餐餐館簡介湘鄂情是一家主要以粵菜、湘菜為主的餐廳。在全國連鎖店眾多,名氣很大。
3、西安飲食
西安飲食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可追溯至創建於1956年的西安市飲食公司,是國有商業企業。經西安市政府批准,在原西安市飲食公司的基礎上於1992年12月8日組建西安飲食集團公司,擁有核心緊密層企業18個。
1997年4月9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發字(1997)112號文和證監發字(1997)113號文批准,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4000萬股,並於1997年4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
4、豫園商城
上海豫園商城地處上海中心商業區,是一家集黃金珠寶、餐飲、醫葯、工藝品、百貨、食品、旅遊、房地產、金融和進出口貿易等產業為一體,多元化發展的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商業集團和上市公司。
旗下擁有眾多以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型大小、上海市著名商標和百年老店等為核心的產業品牌資源。
5、寶商集團
寶雞商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商集團)是寶雞市市屬企業首家上市公司,也是陝西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連鎖經營的試點單位,寶商集團是以百貨零售、連鎖超市為主體。
涉及酒店餐飲、中西葯生產、路橋收費、房地產開發、煤礦、參股金融、保險等多個領域的大型企業集團。
C. 味千拉麵詳細資料大全
味千拉麵徽號是妹妹攜帶碗面圖案,在日本已有25餘間分店(其中7成在熊本縣)。
1968年創始於日本。
1996年潘慰開始將日本味千拉麵引入香港及內地,並先後取得該品牌在香港、澳門及內地的永久經營權。
2007年3月,味千拉麵的股票在香港主機板上市。
2018年11月27日,味千拉麵在上海中心舉辦「大骨熬湯50年,全球門店800家」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
味千骨湯是採用日本中央大廚房熬湯工藝,生成了高品質的味千骨湯湯底。從選材、切塊、熬煮、蒸發、包裝、配送、出品七大核心環節,通過一體化的品控管理,對時間、溫度、計量、順序等進行把控,也正是因為中央大廚房的熬湯工藝保證了標准化出品,讓口味一致的骨湯送到不同門店。
2018年11月17日,國內多家媒體參觀了味千位於山形的中央大廚房,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央大廚房熬湯已成為日本連鎖拉麵店主流的熬湯方式。
針對此前訊息質疑的鈣質含量問題,味千方面表示,「味千湯底的鈣含量是由於濃縮未還原的計算方式錯誤而致,對此我們已經修改。」11月上海市工商局在日前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由,決定對味千進行行政處罰,罰款20萬元。2012年2月,味千拉麵被曝產品提價,公司方面回應稱提價已有半年以上時間。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 :味千拉麵
- 總部地點 :日本熊本縣
- 成立時間 :1968年
- 經營范圍 :餐飲行業
- 公司類型 :上市公司
- 公司口號 :味千拉麵,大骨熬湯50年
- 創始人 :潘慰
- 年營業額 :23.322830億元人民幣(2017年)
品牌介紹
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內地為主營業務基地的經營商。截至2018年,味千已成為在全球擁有800多家門店的日式拉麵品牌,如中國,日本,義大利,新加坡,連鎖店遍布全球13個國家。味千中國的快速休閑連鎖餐廳網路遍布中國120個主要城市的商業地段,在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南京、福州、大連、成都、武漢等地區設有661家分店,2017年營業額達23.322830億元。 味千拉麵 日本的徽標 除了經營快速休閑連鎖餐廳外,味千中國亦生產銷售小包裝拉麵產品,並於全國擁有超過7,500個銷售網點,遍布30多個主要城市;並出口到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 味千中國的多款拉麵及日式美食,成功照顧各類顧客的口味及喜好,令集團在同行競爭中突顯優勢,並確立其品牌「味千拉麵」優質、美味、健康及可靠的良好聲譽。 味千中國採取全國統一管理。集團的產品獲得國家質檢局的多個QS(Quality Safety)認證,其上海及深圳食品製造及加工中心亦獲得ISO9001:2000及HACCP等多個國際認證。品牌LOGO
味千拉麵的食品標志設計以圖案和字型和諧的組成,企業標志設計上的徽標是妹妹攜帶碗面圖案。在味千拉麵這個食品標志中,顏色的搭配格外溫和適宜。味千拉麵食品標志上的「味千拉麵」四個字採用紅色,引人注目吸人眼球,而且採用的字型形式,粗體並且現實化,顯得更加可愛。 1968年,女兒如今已是重光產業株式會社副社長、味千品牌的形象代言人——重光悅枝。發展歷史
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快速休閑餐廳最大的連鎖經營商之一,日本「味千拉麵」連鎖店的中國與香港總代理,業務覆蓋中國、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 味千中國自1996年香港銅鑼灣開業 1997年春節,在深圳世界之窗公園內,停放著兩輛中型貨車大小的大篷車,這便是潘慰的投石問路之計——推車叫賣。 1997年,味千拉麵內地首家店——深圳華強北路店開業。 2003年,潘慰創立領先食品(上海)發展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以內地為基地的快速休閑餐廳連鎖經營商。 2008年初,味千拉麵全國167家門店的骨湯原汁、面條、原料,都採取統一采購、統一生產,門店的後廚只需進行最後的簡單再加工工序。門店分布
華北 :49家 北京34家,天津5家,河北5家,其中省會石家莊3家。山西1家 ,內蒙古4家(呼和浩特-2家、包頭-1家、通遼-1家) 東北:18家 黑龍江3家(哈爾濱-2家、大慶-1家),吉林2家(長春-1家、四平-1家),遼寧14家(沈陽-4家、大連-6家、盤錦-1家、葫蘆島-1家) 華東 :338家 上海132家,山東40家(濟南-7家、青島-14家、淄博-4家、煙台-5家、濰坊-2家、威海3家、泰安-2家、臨沂-1家、濟寧-1家、東營-1家),江西6家(南昌-4家、贛州-1家、景德鎮-1家),江蘇71家(南京-21家、無錫-10家、常州-8家、蘇州-11家、鎮江-2家、徐州-1家、南通-3家、淮安-2家、揚州-2家、常熟-3家、江陰-1家、崑山-3家、張家港-1家、宜興-2家、靖江-1家、泰州-1家、海門-1家),浙江50家,福建26家,安徽12家 華南 :160家 廣東110家(廣州-30家、深圳-35家、佛山-11家、東莞10家、中山-4家、珠海3家、江門-3家、惠州-4家、韶關-2家、河源-2家、湛江-2家、肇慶-1家、汕頭-1家、汕尾-1家、清遠-1家),廣西10家(南寧-6家、柳州-2家、桂林-2家),海南3(海口-2家、美蘭機場-1家),香港38家 西北:19家 陝西12家(西安-11家、延安-1家),甘肅2家(蘭州-2家),新疆3家(烏魯木齊-3家),寧夏(銀川-1家),青海(西寧-1家) 西南:51家 四川23(成都-20家、綿陽-1家、宜賓-1家、眉山-1家、達州- 1家 ),重慶14家,雲南7家 ,貴州7家 , 華中 :37家 河南4家(鄭州-4家),湖北17家(武漢-15家、襄樊-1家、宜昌-1家),湖南16家(長沙-8家、株洲-1家、湘潭-2家、衡陽1家、岳陽2家、常德1家、婁底-1家) 廈門部分分店 味千拉麵 演武路店 地址:廈門思明區演武路4號富萬邦商業廣場 味千拉麵 名匯廣場店 地址:廈門思明區中山路名匯315-337號銅鑼灣廣場F062-F064單元 味千拉麵 大潤發店 地址:廈門思明區體育路95號大潤發入口 味千拉麵 瑞景店 地址:廈門思明區蓮前東路288號瑞景商業廣場3樓F區 味千拉麵 老虎城店 地址:廈門思明區思明南路118號老虎城B1樓B003鋪 味千拉麵 羅賓森廣場店 地址:廈門思明區廈禾路885號羅賓森廣場B1樓 福州部分分店 味千拉麵 王府井店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126號王府井百貨負一層 味千拉麵 正大店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五一中路18號正大廣場二樓 味千拉麵 元洪店 地址:福州市台江區東百元洪城購物廣場3樓 味千拉麵 倉山萬達 地址:福州市倉山區浦上大道276號倉山萬達廣場3樓#368產品價格
味千拉麵選單及價格(單位:元) 味千拉麵 23 味千辣面 25 酸酸辣辣面 27 粟米拉麵 19 味千拉麵 面豉拉麵 19 吉列豬扒面 20 味千炒麵 20 炸雞拉麵 20 豬軟骨拉麵 29 味千招牌拉麵 35 什菜咖喱拉麵 18 炸雞咖喱拉麵 23 牛肉咖喱湯面 29 香蔥辣面 18 筍尖叉燒拉麵 22 什菜拉麵 19 泡菜汁冷麵 18 烏冬類 什菜咖喱烏冬 18 日式炒烏冬 25 牛肉咖喱烏冬 25 飯類 鰻魚飯 36 鰻魚炒飯 29 燒牛肉飯 29 咖喱豬扒飯 29 豬扒蓋澆飯 29 泡菜汁沙豚肉定食 23 日式炒飯 25 豬軟骨定食 29 飲品/湯 麒麟啤酒 10 罐裝可樂/七喜/美年達 6 味千豚骨湯 6 味曾湯 6 小食類 薯蓉球 8 日式手造餃子 9 土豆沙拉 12 味之多黃瓜 9 魷魚穌 12 冷豆腐 9 日式泡蘿卜 5 日式泡菜 6 日式炸雞 12 味之海藻 12 銀絲菠菜 12 日式炸豆腐 12 土豆刀豆沙 12 酥炸魚排 13 手釀雞翼 13 燒免治雞肉串 13 免治雞肉藕盒 13 泡菜豆腐 15 辛味椰菜 15 味千沙拉 15 香辣螺肉 15 芝麻八爪魚 15 珍珠墨魚仔 15 日式炒什菜 15 日式豬軟骨 15 燒七味雞翼 15 紫菜炸蝦卷 15 博多炸冬菇 15 粟米蟹子沙拉 16 原味酥炸蝦餅 15 棒蝦仔 19 多春魚 16 燒秋刀魚 18 串燒鰻魚 19 燒開邊魚 28 蒲燒鰻魚 35 (地域不同,價格會稍有偏差)地區代理
加盟方式
味千未對個人開放加盟,只尋求地區代理(要求流動資金600萬以上的公司)。有能力擴展30家門店,如你達不到味千的要求,但是你仍然可以做。行業發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是中國改革開放中的一個里程碑,也意味著經濟的進一步開放使中國完成納入一全球一體化的軌道,經過加入WTO三年的實踐考驗,我國吸引了更多外國公司的投資,國際貿易和國民經濟進一步高速增長,2003年我國的GDP正增加到1.41萬億美元,人均水平達到1000美元;隨著經濟的增漲,我國第三產業(商業服務業)的產值比例升高,連鎖經濟基本上是立足於第三產業;而我國第三產業產值方面的直線提升,有利於拓展連鎖經營的商業模式;2000年國家經貿委出台的《連鎖經營「十五」規劃》都是我 *** 鑒於連鎖經營有利於國家與社會發展而逐漸頒發各種政策,來支持連鎖經營的商業模式。味千日式拉麵,是以日本九州熊本為中心,主要經營麵食速食的專門店,自1968年創設以來,在日本、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大陸已擁有350餘家的連鎖店;味千拉麵2000年進入上海,發展至30餘家,門店正處在企業的成長期,其產品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以及近兩年的發展規模,充分顯示市場對其產品的接受能力很強,經濟效益也很明顯;而國內內地餐飲市場中以經營麵食為主的飲食店都處在低級的發展階段,其產品不夠專業,服務落後,因此發展以經營麵食為主,提升地域內整體麵食文化的連鎖品牌專門店,將填補地域餐飲的一個空缺,滿足市場的需要。 味千拉麵大事件
產品提價
2012年2月20日,有訊息稱味千拉麵提價幅度達到10%左右,其中,蟹柳蔬菜沙拉從原價19元上漲到21元;番茄肥牛拉麵從原價29元漲至31元。主打飯類的價格普遍從32元上漲到35元,而湯面類的價格則部分從28元、29元上漲至31元、32元,漲幅約為10%。 對此,味千拉麵20日晚間發聲明稱,此次提價僅限北京等7個城市,而且提價也已有半年以上的時間。但此前,並沒見到相關公開信息提及味千拉麵漲價一事。 味千拉麵聲明表示,味千產品價格調整是2011年7月16日,涉及范圍僅在全國7個城市,到目前為止沒有進行過調價行為。如此推算,味千拉麵此次提價正趕上2011年7月底爆發的「骨湯門」事件之時。 自骨湯門爆發以來,味千拉麵股價折損曾過半,一度創下8.25港元低點。2月21日,味千拉麵現報9.59港元,跌幅1.03%。日前瑞銀調低味千盈利預期,並將其股票目標價調低至7.4港元。關閉門店
味千拉麵被曝因租金上漲北京關店事件 2012年2月23日,味千拉麵被曝因為難以承受業主租金上漲,將其在北京一層門面的味千拉麵關了幾家。味千公司昨日否認了這一說法,稱連鎖餐飲業的店面調整是經營中的正常行為,大多由於商場業主租賃方進行業態的重新調整所致。 受骨湯門影響連續關閉多家門店 門店收縮、股東減持、機構降級,一系列沖擊面前,味千的行銷策略將在「日本品牌」還是「港資企業」的定位間如何選擇?對此,味千(中國)公共事務部負責人陸小斌回應:味千拉麵一直自認為是華人企業、港股上市公司,但是不否認「源於日本」。 味千(中國)年報顯示,其擴展的步伐驟然放緩。2010年,味千新增門店110家;2011年,新增門店154家;2012年其開店計畫為全年增加店面100家,半年報中將計畫調整為30~40家,而據味千(中國)投資者關系部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味千在2012年實際開店約40家,但同時關閉的門店也達到約40家。 對此,味千(中國)表示,2012年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消費者信心不足帶來消費意欲下降,人工、食材、租金等成本的上漲令整個餐飲業的營運環境變得極具挑戰性。陸小斌則坦言,宜昌關店的確是租金問題沒有談攏,但是具體細節則不願深談。但陸小斌稱,公司高層仍然堅持 「千店計畫」,即店鋪擴張至1000家,不過時間節點由2014年延遲到2015年。味千多次在年報中提及,租金成本的上漲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2012年上半年,味千租金及相關成本占營業額15.7%,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6個百分點。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摩根史坦利(以下簡稱大摩)、瑞士信貸集團(以下簡稱瑞信)、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以及聯博基金公司所持有的味千(中國)股份已經全部降至5%以下,這意味著後續增減持已無須再行申報。 陸小斌表示,味千(中國)的身份明確是由華人創立的香港上市公司,味千拉麵源自日本是事實,但是由香港人在內地將之發揚光大,並且在產品組合、研發上一直是以國人的需求為主導思想。「不管是從事實上還是從情感上,味千有著日本 基因 ,這是不能否認的,所以 去日化 根本無從說起,我們只是會有意無意地弱化日本 元素 。」 受困骨湯門多地關店 2012年凈利猛降56% 羊城晚報訊 記者譚超報導:日前,在香港上市的餐飲連鎖公司味千(中國)發布公告顯示,2012年味千的凈利潤出現大幅下降,同比降幅達56%。 記者從公告看到,2012年味千公司實現銷售額30.43億港元,同比僅下滑了1%,但凈利潤卻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比降幅達56%,僅為1.54億港元。這意味著,味千2011年1.54億港元的凈利潤為其上一年的一半不到。數據顯示,味千2011年實現凈利3.5億港元。 記者了解到,2012年以來,味千拉麵不但受到此前「骨湯門」事件的影響,2012年釣魚島問題也讓這家有著日本文化烙印的企業備感壓力,北京、福州、宜昌等城市出現關店的訊息。在2012年,味千旗下門店開始強調「100%港資」,日本元素也將在該公司未來的發展中弱化。 味千公告還顯示,2012年味千拉麵的店面租金以及人工成本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人力成本占味千拉麵營業額的比例約為24.2%,較上一年度同期高出了3個百分點;而店面租金及相關成本占營業額的比例約為15.7%,較上年同期高出約1.2個百分點。
D. 呷哺呷哺,大船將覆
呷哺呷哺集團業績斷崖式下跌股價持續坐滑梯,最近又連發高管動盪,湊湊CEO張振緯離職,集團總裁趙怡先被裁掉又被罷免執董。雖然2020年財報顯示呷哺集團賬面上還趴著10個億,但混亂的品牌現狀、定位和營收情況,讓人不免疑問曾經的平價快餐小火鍋還能火多久?
呷哺呷哺和趙怡都有自己的問題,最大的一個是他們都沒對自己的位置。只有在變化萬千的時代里找到並篤定自己合適的位置,才不會陣腳大亂,否則就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呷哺呷哺有高層對媒體說管理層已經全軍覆沒,「好像船要沉了,大家都趕緊跑,公司現在人心惶惶。」
出品 YOUNG 財經 (youngcaijing)
撰文 王微微 孫瀛洲 張大芝
編輯 王煒 圖片 呷哺呷哺內刊及其財報
試圖擺脫平價快餐形象的呷哺呷哺今年人事動盪頻繁,4月16日,其高端品牌「湊湊」CEO張振緯卸任;5月21日公司再發布公告稱「因集團若乾子品牌表現未達到董事會的預期」,解除公司行政總裁趙怡的職務,由董事長賀光啟接任;又在6月14日晚間再發公告稱,「因趙女士(趙怡)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董事會決議將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罷免趙怡女士的執行董事職務。
呷哺呷哺發布與高管解約的通知,如此不留情面,使用「因集團若乾子品牌表現未達到董事會的預期」、「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這樣的措辭,可見雙方矛盾之深。
趙怡的能力與風格
在新浪 財經 的采訪中,呷哺呷哺高層說總裁趙怡4月下旬已經被強制休假,而被辭任是突然發生的事。趙怡2012年加入呷哺呷哺,擔任首席財務官,主要負責審核、會計、財務管理及資訊 科技 相關事務。至被解任時,趙怡在呷哺呷哺已經工作了9年。2014年,趙怡身為首席財務官經歷了呷哺呷哺港股上市,作用關鍵。圖/《呷哺人》內刊
趙怡湊湊CEO張振緯離職引發了資本市場對湊湊前景的擔憂,以至呷哺呷哺股價連續下跌。甚至高盛在一份報告中提示, 張振緯過往具有強大執行力,投資者需要注意湊湊CEO離職的相關風險 。反而呷哺呷哺CEO、執行董事趙怡離職鬧得這么凶,市場上並未有此類提醒。
據《 財經 》報道呷哺呷哺集團內部也有人質疑趙怡的能力。一名離職的總裁級高管從2019年趙怡晉升為CEO時就不看好她,「我們覺得呷哺的未來懸了。」
趙怡被二度罷免後,呷哺呷哺集團董事長、行政總裁賀光啟發出「致全體夥伴們的一封信」,信中他對此表示是「對不適當的人進行適當地流動」。
在呷哺呷哺管理層,多名高管認為趙怡帶來內耗嚴重,不能接受其管理風格、不願內耗而離職。包括此前退休的前任執董楊淑玲。楊與賀是一起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2019年8月楊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兼集團行政總裁後,由趙接替其職位。一名總裁說楊淑玲如果不是很失望,不會那麼早選擇退休。
有高管舉例稱其在工作正常推進過程中,遇到趙怡到賀光啟面前發表一番言論,導致賀對其工作產生質疑。「我得跟賀董解釋,提供更多證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拿出大把時間一輪輪跟他談。」他認為,「趙怡在人背後製造一些莫須有的事情,像是一個孩子出於不安全感的『爭寵心理』,在賀董面前打小報告,給其他人的工作製造阻礙。」
但YOUNG 財經 查證發現,如果將截圖放大來看,呷哺控股的市值其實從2021年2月19日開始,持續下跌,與趙怡提供的呷哺控股市值表現持續上升不符。
但以2019年為例,在幾乎是火鍋行業最好的一年,呷哺全年營收的同比增速由29.2%降至27.4%,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37.7%,同店銷售增速從2.1%降至-1.4%,翻台更是由2.8降為2.6。
呷哺呷哺品牌建設業績也不理想。
從2016年開出第一家高端火鍋產品線湊湊之後,呷哺呷哺的品牌多元之路走得一塌糊塗。有品牌策劃方面的專家說,呷哺呷哺的多品牌策略混亂,子品牌間的差異性很小,有些甚至從名字上就沒有做好區隔,譬如呷哺食品、呷煮呷涮、in xibabuxiabu.
湊湊、In Xiabuxiabu、呷哺呷哺都用了一以貫之的茶米茶且價格相同、產品相同;在蔬菜、肉類等產品端,三者也表現了一定的相似性,最明顯體現在蔬菜拼盤上。多個品牌的菜品、裝修、客群、市場心智幾乎混雜在一起,長此以往對集團發展必然是不利的。
但在趙怡主導的in xiabuxaibu 並不是這樣的平價定位,而且Light-pot、升級2.0,也完全不符合優衣庫模型。且在公司2020年報中,in xiabuxiabu它完全都沒有被提及。
盡管從品牌名稱上湊湊與呷哺呷哺有區隔,但從2017年始,由於種種原因,湊湊和呷哺呷哺的關系「比較糾結」,兩個品牌越來越同質化,似乎是呷哺呷哺復制了湊湊,這令湊湊團隊感到委屈。此外還有業內人士爆料稱「呷哺呷哺內部和湊湊不和,呷哺呷哺自己的公關軟文基本不讓帶上湊湊,說不能利用呷哺呷哺的資源給湊湊免費宣傳」。
一名離職前在湊湊團隊任職的管理層認為呷哺呷哺看到湊湊營收樂觀,有模仿之意,她認為這樣發展下去導致湊湊「像失了魂一樣」,而呷哺呷哺也走偏了方向:「呷哺呷哺偏快餐屬性,性價比高,和湊湊這樣的大餐飲不同。大餐飲要有自己的靈魂,講究顧客的全流程的體驗,湊湊講究的是奉茶文化、平等的待客之道。呷哺呷哺和湊湊模式天然就有差異。如果呷哺呷哺做這項服務,肯定會變形。」
從CFO轉型CEO,趙怡不僅管控各項財務指標也得掌控公司運營。財務和營運是對立的,企業管理得尋找其中的平衡點,要做到有花有賺,但呷哺只可以賺、不可以花。據悉2020年疫情時,6月份之前除萬達集團外,所有的甲方、包括房租水電等全部付款,包括員工的大額報銷,趙怡一直不簽字,整整10個月,員工都沒有收到報銷。導致呷哺呷哺與甲方、員工的關系極其惡化。甲方對呷哺的支持也相對減少了,呷哺現在和很多商場的關系都不太好,加上呷哺的品牌影響力也一直在減弱、內部丑聞不斷被媒體曝出,一些商場甚至直接引進系列同類競爭品牌做無聲抗議。
有數據顯示,購物中心對傳統的呷哺呷哺門店正在喪失興趣。
以2020年在鄭州開業的7個商業項目為例,綠地天空之城、朗悅新悅薈、天澤城、綠地新都會360廣場、匯美茂均沒有呷哺呷哺門店,只有位於高新區的萬達廣場和位於登封的萬佳中心城引進了兩家門店。就連北京旗艦店的in xiabuxiabu也只是開在合生匯地下二層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
在一篇對呷哺呷哺員工和管理層的采訪中,被訪者認為集團管理層出新品、轉型,都是在辦公室拍腦袋想出來的,都不經過市場調研分析,用的那套管理還是十多年前的,很落後。
「關於近些年大多的新品,包括茶飲,就是幾個人窩在辦公室拍著腦門,覺得顧客可能會喜歡這些東西。呷哺一直在想當然地認為顧客喜歡什麼,完全沒有真正去做市場調查,至今也沒有一個人懂所謂的市場調查到底是什麼。從2019年開始,呷哺就在推茶飲了,而且動作還很高調,公司對外都說得很光鮮亮麗,但茶飲實際從內部看卻是失敗的,失敗分幾個原因,首先是產品線完全脫離市場需求,呷哺從一開始到今天推出的所有東西幾乎就是在自嗨,幾個人窩在辦公室拍腦門,完全沒有真正做過市場調查,更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市場調查的方法與核心是什麼。再者下面的人不傳達、不作為,呷哺的營運經理可以說是毫無想法、毫無作為,也根本理解不了企業的戰略部署,呷哺全體高管都在看數字,但卻根本不理解這些數字裡面和背後的意義。茶賣的不好,餐廳就挨罵,上面讓餐廳把可樂等非茶飲全部下線,硬逼顧客點茶飲,數量上不來沒關系,原價20多元的茶飲按8元賣。這一來,茶的銷量確實增加了,但是此舉帶來的利潤、品牌影響力甚至顧客感受都是極差的。為什麼茶飲會失敗?這個動作完全沒有頂層設計,上面從一開始就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告知營運團隊這種戰略部署的深遠意義。」
甚至呷哺內部的訂購排版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Excel表格,「這是肯德基10年前玩剩下的,高層全部偷學肯德基,別人擺攤呷哺也擺攤,才能沒學到,皮都扒過來了。」
這些訪談反映出的問題是:呷哺的戰略布局、營運水平、實際經營、市場調查等能力,包括公司管理團隊都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呷哺官僚風氣嚴重、高層毫無作為,再加上他們只會講好聽的話,只願意聽好聽的話,這樣的企業雖然不會主動退市,但最終也會被市場淘汰。」
還有人指出,作為CFO出身的趙怡,為控制利潤,將呷哺呷哺主打的精品肥牛、紐西蘭牛肉等顧客喜歡的明星產品下架,不顧及市場反應、顧客的情緒。再加上呷哺的鍋底等調料廠商一變再變,口味幾乎每次進貨都不一樣,導致顧客來了都不知道吃啥。呷哺高層指責趙怡「自身利潤管控能力低下就粗暴下架顧客喜歡的明星產品,這樣的財務管控思維可謂將掩耳盜鈴、狸貓換太子做到了極致。」
開在in xiabuxiabu店裡的茶米茶
趙怡在集團內被指「強勢」造成其與呷哺呷哺集團內部意見不一,這一點或符合呷哺呷哺方面所言「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據知情人士透露,湊湊品牌和呷哺呷哺品牌各自獨立運營,湊湊品牌「有一點被呷哺呷哺品牌壓制,有點內耗」,「湊湊主打的是火鍋 + 茶憩,茶米茶本來就是湊湊的,呷哺呷哺要拿去放自己店裡,但是茶米茶要獨立開店,呷哺呷哺又不允許,趙怡是一個相對強勢的人。」
此外,還有一些關於趙怡的傳言不知真偽。其中一則消息稱呷哺呷哺內部貪腐情況嚴重,市場部員工張軍曾被舉報向供應商公然索要高達25%比例的巨額回扣,趙怡對於舉報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不重視、不調查、不追究」。截至發稿,YOUNG 財經 未收到趙怡的回復。
趙怡 vs. 賀光啟 蜜月始與終
早期的呷哺呷哺
在宣布趙怡解職的同時,公司公告宣布由呷哺呷哺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上圖)接掌CEO一職,試圖「穩定軍心」,但公司股價當日仍大跌逾15%,次日再大跌逾8%至9港元/股下方,直到第三日才止住跌勢。
1998年,賀光啟從台灣引進的「一人一鍋」的快火鍋。最初生意並不理想,2003年非典之後,因衛生和客單價較低,才迅速佔領了大眾火鍋市場。據當時的報道看,賀光啟對呷哺呷哺的定位非常篤定,他說:「我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速食品牌,我的所有規劃都圍繞著超越肯德基,在一個城市他1000家店我就1001家,反正我要比他多一家店。」
2019年的時候,賀光啟的目標打動了英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後者決定以5000萬美元控股呷哺呷哺。2012年趙怡入職的時候,發現呷哺呷哺的管理層基本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這體現了呷哺呷哺要做火鍋界麥當勞的初心。
趙怡跟賀光啟的緣分始於美國。當時趙怡任職麥當勞北區財務總監,麥當勞大中華區CEO 認為這名財務所達到的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要求具備的業務能力。後來,趙怡赴美學習,當時其丈夫在美國公派,她本想一邊帶兒子,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在美國加盟幾家麥當勞。在學習期間,趙怡偶然遇到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賀光啟邀請她擔任呷哺呷哺的 CFO,帶領呷哺呷哺上市,趙怡迎來了人生中的新拐點。
進入呷哺後,趙怡花一年時間幫助呷哺呷哺建立財務系統,做成共享中心。第二年,為讓呷哺呷哺的業務更加標准化,她將在麥當勞沒有實現的能力在呷哺呷哺全部實踐,餐飲行業要做到大體量,一定要可復制。趙怡此前在麥當勞管理了兩家最大的店,為她之後在呷哺奠定了扎實的財務系統基礎,比如庫存管理,庫存預測,人工管理等等。
2014年,趙怡帶領呷哺呷哺成功上市之後,一度深得賀光啟的信任,甚至可以稱得上「偏愛」,賀曾經在會議上公開誇獎趙怡「是一個天才」。
蜜月期大概在2020年開始出現結束的痕跡,在趙怡開始減持呷哺呷哺股份可見端倪。據權益披露信息顯示,2020年10月份,趙怡減持呷哺呷哺91.28萬股,套現1256.93萬港元;2021年1月和4月,兩度兩次減持,套現合計約3000萬港元。
迷失的呷哺呷哺
2014年,呷哺呷哺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火鍋品牌。登陸資本市場的呷哺呷哺啟動了快速擴張策略。
當兩元一份的麻將蘸料被七元一份的DIY蘸料取代,呷哺呷哺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家曾以「一人食小火鍋」而火遍「都市隱形貧困人群」的台灣小火鍋,現在似乎忘了自己的初心。2017年,呷哺呷哺將自身從「快餐型」火鍋轉為「輕正餐」,人均客單價從30-40元升到60-100元。呷哺呷哺菜品漲價、下架明星產品。有顧客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呷哺呷哺的肥牛套餐從之前的46元慢慢漲到了56元。而且在漲價沒多久之後,肥牛套餐徹底在菜單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65元的澳洲小套餐。該顧客說「雖然食物更精緻了,但我不需要,我吃普通的肥牛就可以。」
回顧 歷史 可以發現2016年,呷哺呷哺不願意做快餐了,要走輕正餐之路,宣布正式啟動「呷哺+品牌升級計劃」——顛覆快餐模式,轉做休閑體驗升級。當時有人在吃完人均100元的呷哺呷哺後說「我再加50塊錢吃頓海底撈它不香嗎?」從此後,呷哺呷哺堂食業績下滑,但好在2018年時外賣崛起,掩蓋堂食下降趨勢。「而沒有經驗的公司高層只懂得看整體數據,並未重視堂食的下滑。」
趙怡上任執行總裁是在2018年,彼時呷哺呷哺的業績已很不理想了。曾經,隨著規模的擴大,呷哺吧台式的經營優勢開始體現:吧台式就餐布局可以增加店鋪的顧客容量,同樣的店鋪面積比傳統火鍋店增加了30%以上。但隨著升級後,這個優點已經消失。
2019年,趙怡帶領呷哺試圖通過新業務的開展,來彌補堂食下降的差額,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客流,茶鋪的生意就是為了彌補持續下滑的營業缺損。雖然帶上茶飲將整個餐廳變為「輕正餐」,但實際無論從服務流程還是整個QSC(由麥當勞創立的快餐理念三個字母分別代表質量、服務、清潔體系),呷哺的整個原始系統依然沒有任何的改進或變化,這就可見已有的訓練體系在呷哺毫無存在感,更沒有太大的存在意義。
原本鮮亮的橘色、明快的音樂以及壓縮私密空間的U型吧台,這些都是催促食客加快用餐速度的元素,由此提升翻台率。 而今橘色變成古樸色系,私密用餐空間增多,再加上經營手搖茶,一改快餐門店的調性,已經是一間頗有情調的正餐餐廳。
朝陽合生匯地下2層一隱秘角落裡的呷哺旗艦店in xiabuxiabu 圖/YOUNG 財經
餐飲界投資人曾分析早年的呷哺呷哺有一點特別好:「它沒有對手」。據《創業邦》雜志早先的報道顯示,火鍋同行不願意評價呷哺呷哺,因為:呷哺呷哺不能完全算是火鍋,其身份更像是快餐。
干凈、快速、方便、廉價,是消費者選擇呷哺呷哺的原因,這恰好與幾年前人們選擇肯德基、麥當勞的理由同出一轍。但呷哺呷哺把自己從沒有對手作到了對手遍天下。
上市之後的呷哺呷哺似乎在數字 游戲 中迷失了一個餐飲品牌應該做好的市場本分,一味地在收入與利潤的 游戲 中蒙眼狂奔。
為挽救頹勢,呷哺呷哺加快開店的速度又提高人均客單價。這個邏輯是,只要開店速度夠快且人均持續往上走,那麼,翻台率下降依然能帶來銷售總額的增長。但就是這樣,在屬於餐飲業發展優質年份的2019年,對比海底撈同期三線及以下城市同店銷售增長率仍為正向的8.3%,作為火鍋第一股的呷哺集團卻負增長37.7%。
升級改造後的呷哺在門店設計上,是撲面而來的中式禪風。店內減少了U型吧台,改為聚會餐桌,可供1-4人用餐,座位密度顯著降低。翻台率繼續下滑,2017年-2020年分別為3.3、2.8、2.6和2.3。
同店銷售負增長是翻台下降的衍生物,自2014年以來,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就從未有過正向增長,其從3.5逐年下降到了1.8, 早前的同店銷售額降低可以通過拔高人均來掩蓋,一旦人均增長放緩,同店增長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就這樣,呷哺深陷難解的開店惡性循環:門店越來越多,截止2020年年底已超1200家;但經營效率跟不上,翻台率等關鍵指標連年下滑,公司盈利能力持續下降;想要增長,便只有繼續開店。但從呷哺呷哺近四年的擴店數量來看,每年的擴店差數越來越小,擴店速度大幅降低。2017年-2020年,其門店數量分別為759家、937家、1022家、1061家。
國元國際對呷哺呷哺下調評級至「持有」, 並在相關報告中稱, 2021年預期湊湊新開門店70家,截至目前僅開出4家門店。 呷哺呷哺品牌的擴張速度預計也將會放緩。此外,短期內呷哺呷哺出現重大人事變動,經營前景較不明朗。
升級後的呷哺呷哺。曾有顧客線上點評說到了關鍵之處,「呷哺呷哺、湊湊的升級僅體現在裝修和客單價上,對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力並未有顧客青睞的動作」。截至2019年9月,呷哺呷哺在國內擁有955家餐廳,其中700家升級到2.0版本。
根據財報顯示,呷哺呷哺在2016年到2020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是39.74%、14.17%、10.07%、-37.71%和-99.36%。
呷哺早前靠性價比發家,但近些年卻又撕下了曾經捧自己上位的性價比標簽。
張振緯的離職直接影響到了資本市場對於呷哺呷哺的看法。早在張振緯離職前,呷哺呷哺的股東高瓴資本和摩根就上演了一場資本逃亡,兩家機構從今年3月15日就開始對呷哺呷哺進行了清倉式減持。
6月28日,中國CFO發展中心主任給趙怡女士發微信:「趙總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中國CFO發展中心作為CFO的娘家人,背後有眾多家上市公司CFO是你的兄弟姐妹。趙總,是為中國餐飲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做出了卓越貢獻,是對於中國餐飲企業管理變革譜寫成功篇章的人,是中國企業CFO轉型做到了鞠躬盡瘁的典範。」
趙怡回應:「郭總,特別感謝支持。從CFO以後向CEO轉換,其實不僅是業務推進,中間還包括合規性。包括我們作為CEO,要保證全體股東利益,畢竟和大股東的某些做法產生沖突,這可能是在職業推進中必然要面對的,或者妥協,可能或者就是像我這樣子。 可能需要犧牲我們這樣的CFO,去推進整個企業真正成為公眾公司。 其實我們也是促進整個民企,向正規的路上走。在此特別感謝娘家人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謝謝。」
6月30日,YOUNG 財經 致電呷哺呷哺公關部,電話提示為空號;投資關系部電話無人接聽。呷哺呷哺官網除投資關系板塊外,其餘欄目幾乎全部停止更新,最新消息停留在2020年4月。
E. 蜜雪冰城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分析
一、企業簡介
奈雪的茶是彭心與趙林夫婦於2015年11月在深圳創立,為國內高端現制茶飲開創者和高端新式茶飲頭部品牌(僅次於喜茶),同時是全球茶飲第一股,2021年6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目前(2021年7月13日港股數據)市值為278.88億港元。奈雪的茶隸屬於深圳市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該品牌創新打造「茶+軟歐包」的形式,以20-35歲年輕女性為主要客群。奈雪的茶上游企業為水果零售商和茶企,國內著名的百果園和八馬茶業是其原材料供應商。堅持為現代人提供「一杯好茶,一口軟歐包」的美好生活體驗,期望成為中國茶走向世界的推動者。奈雪的茶從成立之初就堅持自營不加盟,從源頭上保證品質,目前奈雪的茶在國內70多個一二線城市和中國香港、日本等門店數量達562家。
二、外部分析
(一)宏觀環境分析
運用PEST分析來看,奈雪的茶麵臨良好的國內宏觀環境,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政治環境。眾所周知,我國經歷改革開放,政治穩定,社會和諧安定。2020年以來又取得了疫情阻擊戰的勝利,體現了我國成功的國家和社會治理能力。當前十四五規劃新的宏偉藍圖擘畫,我國安定繁榮,發展前景廣闊,國際地位高。同時,國內法治建設不斷完善,依法治國是重要方略。這些都為奈雪的茶等企業運營管理奠定了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2.經濟環境。中國GDP在2020年已經突破100萬億大關,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更是突破18%,增速在全球位列第一。在國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企業普遍呈現經濟增長活力。2021年7月8日數據顯示,已經公布的700多家上市公司財報中70%的企業業績盈利。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營商環境逐步優化。而奈雪的茶總部深圳,更是經濟特區和一線城市,經濟發展位居國內前列。
3.社會環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伴隨著國內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升級、90後與95後消費群體崛起,國內社會也面臨較好消費環境。
4.技術環境。當前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5G技術、區塊鏈、量子科技等等智能科技興起,數字化轉型深刻重構製造業等各行各業,數字技術正對奈雪的茶等廣大企業產生深刻變革和影響。
(二) 行業環境分析
根據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奈雪的茶麵臨的行業環境如下。
1.現有競爭者競爭力。目前國內茶飲十大品牌中,奈雪的茶雖然穩居第二,但是前有行業第一的喜茶(喜茶估值超過600億)搶占市場份額,後有蜜雪冰城、茶顏悅色、CoCo、1點點等後起之秀虎視眈眈,奈雪情形並不容樂觀。蜜雪冰城今年1月剛剛完成首輪融資,估值超過200億元,其堪稱奶茶界拼多多,以低廉的客單價在三四線城市和身處一線高端品牌的奈雪的茶展開差異化競爭,而茶顏悅色、CoCo、1點點等以街邊店為主。
2.新進入者的威脅。目前奶茶的茶江湖地位已經基本穩固,新進入者多為中低端品牌和地方性小品牌,對奈雪的茶高端品牌的地位很難撼動,頂多會形成一定的挑戰,比如蜜雪冰城的發展速度和門店數量。
3.替代產品的威脅。高端新式茶飲目前主要的替代品是咖啡,尤其是星巴克。奈雪的茶主要用戶群體是年輕群體,以女性居多。
4.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奈雪的茶為高端品牌,產品定價較高,人均客單價為43元,高於同行的35元。而主要用戶群體是年輕高消費能力群體,對價格變動不敏感,因而購買者議價能力較低。
5.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目前奈雪的茶主要供應商是百果園和八馬茶業,作為上市公司的品牌優勢和批量采購條件下,對供應商的准入門檻也較高。相對來說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
三、內部分析
(一)資源分析
1.上市公司背景。奈雪的茶為剛剛港股上市公司,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接受監管層要求定期進行信息披露,在資金、品牌、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優勢。
2. 人力資源情況。奈雪的茶員工總數目前1.6萬人,員工較為年輕,上市後員工持股20億港元。高層管理團隊專業、經驗豐富,公司創始人之一的趙林在奈雪的茶創立之前已經在餐飲界具有16年的管理經驗。
(二)能力分析
1.盈利能力。奈雪的茶營收增長較快,但是盈利能力堪憂。根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2020年,奈雪茶的營收分別為10.87億元、25.02億元和30.57億元,復合年增長達到67.7%。但是2018—2020年,奈雪的茶的凈利潤分別為-6600萬、-3855萬和-2.02億,最近一年的凈利潤增速為-423.66%。奈雪的茶盈利難的背後,是其成本的高企。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奈雪的茶原材料成本分別占總收益的35.3%、36.6%和38.4%;員工成本分別占總收益的31.3%、30.0%和28.6%。租金開支及物業管理費分別占總收益的17.8%、15.6%和15.2%,以上成本支出合計占總收益的80%以上。
2. 品質管控。 奈雪的茶門店管理均總部直營,不加盟,從源頭上對品質管控,杜絕了加盟商粗製濫造、以次充好等現象。奈雪的茶對質量管控嚴格,奈雪捨得投入使用優質茶葉、新鮮水果、鮮奶等原材料,只為給客戶更好的消費體驗。在茶底上,對茶湯嚴格執行每隔4個小時進行重新換泡,品質服務上實現不滿意重新製作一杯。
3.產品研發。奈雪的茶產品研發能力強,更新換代也快。五年來奈雪的茶不斷推陳出新,研發新的產品品類。目前奈雪核心菜單已經擁有超過25種經典茶飲及超過25種烘焙產品。自2018年以來,奈雪的茶已推出約60款季節性新品茶飲,近年來開創了水果鮮奶茶、鮮果氣泡茶等全新品類。
4.營銷能力。奈雪的茶在產品採用交叉營銷。在產品模式上,奈雪的茶採取了「茶飲+麵包」的組合銷售模式,宣稱「一杯好茶,一口軟歐包,在奈雪遇見兩種美好」。在品牌營銷上,非常擅長跨界營銷和自媒體傳播。奈雪的茶和王者榮耀、四川航空、人民日報新媒體等均有跨界營銷成功案例。
5.數字運營。早在2020年7月,奈雪的茶引入原瑞幸咖啡首席技術官何剛及瑞幸咖啡原有一批中層技術團隊,致力於奈雪數字化建設。在奈雪的茶PRO店還配置了自動煮茶機、急速烤箱等多種智能設備。2021年在深圳華強北門店還引入了智能化設備——「如影」咖啡拉花機器人。
四、使命願景與戰略目標
奈雪的茶希望通過簡單的、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方式將好茶帶到每個人身邊,成為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創新者和推動者。正如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表示,奈雪希望打造一個世界性茶文化品牌。奈雪的茶希望年輕、時尚、潮流的茶飲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傳播,讓一杯茶成為海外年輕人的社交語言和生活所愛。
五、公司現狀與戰略目標的差距
奈雪的茶目前剛剛在香港上市,公司股價跌破原有的發行價,這說明市場對奈雪的茶盈利前景表示憂慮,公司當前更需要做好當下,解決盈利問題,提高利潤水平。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影響,奈雪的茶海外門店擴張的計劃也一度受阻。目前奈雪的茶僅僅在日本大阪開設海外門店,在疫情暴發之前奈雪團隊曾經奔赴美國考察。隨著疫情企穩和公司盈利水平改善,奈雪的茶還將不失時機推進海外擴張,加快門店向歐美國家布局。
六、戰略方案的建議
(一)堅持差異化,服務年輕用戶。奈雪的茶應進一步挖掘自身的差異化,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挖掘傳統茶文化魅力和現代都市時尚元素,在設計上更加具有藝術感,在文化自信中努力弘揚中國茶文化;配合一帶一路和中國傳統文化,開拓更多海外分店,將中國古典茶文化如盛唐時代一樣遠播四方。讓傳統茶文化和現代時尚潮流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緊密圍繞95後和00後,創新產品設計,為新一代年輕用戶打造更獨特的生活消費和社交娛樂體驗。
(二)通過開源節流,實現奈雪盈利。在原材料的采購上集中大批量采購,爭取性價比高的優惠的折扣,最大限度降低采購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實施數字化運營戰略,加快門店的智能化機械化轉型,提升科技水平,減少對人工的佔用,降低用工成本;企業內部實現嚴格的成本費用和績效考核,加強內部控制,努力降低成本和費用,提高利潤率。同時,加強人力資源績效管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強化質量管控,用心做好服務。牢牢樹立質量第一、服務至上的原則,繼續加強對直營門店的品質管控和食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注重每一個服務細節,強化有溫度的服務,積極妥善處理消費者糾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七、戰略評估
(一)合意性。關於加強人力績效管理和降本增效的建議,體現了企業利控制者和其他相關者對企業戰略的影響,有利於團隊和利潤的改善,符合合意性的原則。
(二)可行性。差異化競爭戰略相比較成本領先戰略和集中戰略等更適合奈雪的茶當前發展實際,差異化戰略是可行的。
(三)風險性。對於質量管控、服務提升和利潤提高的建議,是為了防範企業經營風險,符合風險性原則。
八、關鍵戰略實施措施
在如上的戰略中,數字化運營戰略對奈雪的茶非常重要和關鍵,建議舉措施如下。
(一)加強智能化系統設備應用。基於奈雪的茶專業的IT團隊,繼續加大系統和設備研發,以數字化智能化系統應用於奈雪的茶庫存、門店、人員等管理,研發更多高科技智能化設備,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二)加大公司數字化營銷力度。加強大數據精準獲客和用戶分析,更好服務企業營銷、服務。進一步加大直播帶貨、公眾號、小程序、小紅書等線上自媒體營銷力度,開拓更多的消費場景,加強數字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