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經營好汽修店
近年來汽車市場的火爆,特別是轎車私人消費時代的到來,整個汽車服務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我國汽車服務業每年以 %的速度遞增,到 年,預測將形成 - . 萬億元的巨大市場。巨大的市場前景勢必迎來一個投資的高潮,面對蜂擁而來的跨國汽車服務巨頭,對本土的中小投資者來說,無論選擇加盟連鎖還是自己創業。建立快修店,與狼共舞,就必須細分市場,發揮地緣優勢,鎖住特色服務,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就如何經營好汽車快修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選址:良好的位置,成功的一半國外汽車服務連鎖店在總結其成功經驗時,明確指出:分店的成功原因,第一是地點,第二是地點,第三還是地點。可見店址在連鎖經營中的重要位置。它不僅事關創業伊始的起步成功而且為日後營銷策略的和品牌形象的樹立提供「用武之地」。開汽車快修店選址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中高檔住宅區、大賣場等消費場所、交通要道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定具體的位置,就要進行細致的調查,現在畢竟不是憑感覺做生意的時代,稍微的疏忽,就可能血本無歸。快修店不菲的投資是中小投資者交不起的學費,所以快修店的選址要經過認真的調查。 、深入「群眾」 %以上的客戶具有定點和就近維修保養的習慣,對快修店來說,周圍的潛在的客戶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保證快修店經營狀況穩定和減少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快修店經營的輻射范圍較小,周圍的潛在客戶在某一種程度上對快修店的生存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快修店在選址時要深入「群眾」,建在一個潛在客戶較為集中的區域。在選址時,首先,在快修店所能輻射到的范圍之內的個人、企業所擁有的車輛和快修店門口的車流量進行一個大概的統計,如果車輛的數量不足以支撐起快修店的日後的經營時,最好重新進行選址。其次,除對快修店附件的車輛數量進行統計的同時,還要對附近車輛的狀況、使用年限、車型等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這些都決定了今後開展的業務主要內容。再次,對快修店附近車輛的擁有者——車主有所了解,他們是日後企業業務范圍拓展的主要對象,他們的經濟、經營狀況、文化程度、以及對維修費用的償付能力,一定程度上影響快修店經營的確定及其定價、檔次,並會影響快修店日後經營狀況。據調查 %以上的客戶具有定點和就近維修保養的習慣,發揮地緣優勢,快修店在選址上更貼近潛在客戶群,自然在日後的競爭中佔有先機。擁有廣泛的「群眾」,是快修店的生存之本。 、立足於競爭快修店地理位置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道路周圍容易看見,車輛進出方便;交通方便,靠近車站和停車場;有一定的停車泊位,地點費用經濟。許多汽車服務連鎖企業對選址作出了如下建議:( )汽車銷售聚點(街);( )車管所、運管處周圍;( )洗車聚集點,加油站、賓館、停車場附近;( )同業或次同業店鋪較多的地段;( )不須鬧市區,但要道路寬敞,車流量大,停車洗車自由方便;( )店門口寬敞,但不能靠紅綠燈太近;( )店面後有院子最佳;( )如果店面臨街,一定要將指示牌做好,千萬不可省下這點投資。選址時關注地理位置的同時,對地段也要有一定的選址。快修店選址附近有其它汽車服務企業最好,能達到集群效應,帶動人氣,但不能為數過多。畢竟孤零零的汽車快修店很難吸引過往車輛太多的注意。但汽車服務企業的數量也不能為數過多,過多,容易造成區域市場的飽和,易形成價格的惡性競爭,難以提高快修店的盈利水平。選址以後,要對周圍的汽車服務企業進行一定的調查,進行市場細分和合理定位,確定快修店的主營業務,避免建立之初與其它汽車服務企業的正面沖突。對周圍汽車服務企業調查的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周邊企業業務結構、主要客戶群體、服務車型●經營特色、經營檔次●維修質量、配件渠道、技術設備●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數量、業務開發人員的素質和經驗、服務體系並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市場突破口,確定自己的業務結構、經營特色、經營檔次。二、「面子」到「牌子」,信任來源規范提到快修店在人們的心中是,嚴重的佔用道路修車,污染市容環境,影響交通秩序等情況,汽車配件以次充好,幾乎都購買和使用質差價低的汽車配件,以低廉的維修價格招徠顧客。人們幾乎把快修店和路邊店等同,一時很難在客戶心中改變臟亂差形象,許多人認為快修店是中低檔車維修保養的地方,迫不得已絕不會到快修店修車。許多汽車服務企業意識到了這點,於是在硬體上下功夫,快修店進行了豪華裝飾和布置,僅僅在裝飾布置上下功夫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企業行為、服務理念上下功夫,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建立起固定的客戶群,形成良好的口碑,讓客戶讓消費者買得放心,修得安心。 、門面裝飾快修店圍繞讓客戶「信任」「放心」和易於發現進行裝修。快修店內部裝修要求簡潔,布置顏色、標志應統一規劃,內外裝潢統一,標志醒目且美觀;服務人員必須身著統一的工作服,工作服須保持整潔,並佩戴明晰的服務標示牌,服務人員各種操作符合規范,讓客戶一進門就有一個良好的印象。快修店服務項目簡介及標准項目的價格要張貼牆上或置於消費者容易發現的地方,並公布出消協及相關部門的投訴電話,給客戶一種信任感,讓客戶修的放心。在關鍵路段、路口設置醒目路牌,讓客戶很容易找到汽車快修店,並很容易地開進快修店。 、配件僅僅有漂亮的店堂裝飾是不夠的,而必須有質量可靠、價格合適的配件和服務作為支撐。目前車主們最不放心的就是汽車配件,在消費者心中一些路邊快修店會貪多利潤而違規操作,將從汽配市場批發的產品冒充原廠配件,使修好的車輛看似「好」其實未好,從而帶來了的安全隱患。使用質量可靠的配件是取得消費者信任的基礎。同樣的車輛故障,在一般的汽車維修廠的費用據統計只是 S服務中心或特約維修點的 %~ %,而且 S服務中心或特約維修點的配件費用一直都居高不下——個中原因恐怕不是簡單的「純牌配件」概念所能掩蓋的。快修店的零配件一定程度上是以物美價廉取勝,以質量可靠、價格平實的配件是吸引眾多客戶,並不是玩弄「原廠配件」概念,多數是明確告訴客戶不是原廠配件但質量可靠,同時向消費者展示汽車配件、披露產品信息,而不是以「純牌配件」概念欺騙客戶。快修店內整齊清潔的配件展示無疑比較容易取得客戶的好感,整齊的貨架排列,配件包裝簡潔,改變以往混亂、無包裝、標識、廠家信息等現狀,展示有魅力的用品和零件,讓車主或客戶能直觀地看到、感到配件充足、質量正宗、使用放心。 、透明的服務流程在業務接待上制定一系列透明規范的「客戶系統」。當有顧客來到時,銷售人員會立即迎上前去,熱心為顧客解答各種問題和咨詢,為車子的故障原因作出基本的判斷,並仔細觀察和揣摩顧客的喜好和消費心理,為推薦客戶使用適合客戶的汽車配件或飾品等服務。服務前,在汽車服務表格上寫下汽車目前的狀況,客戶對汽車配件的要求,向客戶推薦的已經過客戶確認的汽車服務內容,並告知客戶服務的流程及客戶的相關權利。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客人推薦其它服務項目,當客人表示不接受時,不得強求。服務中,本著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態度,在服務表格上記錄下車子出現故障的原因,如車主在一旁觀看,工作人員應向其介紹產品功能和保養常識。在操作過程中做到動作乾脆利落、無累贅,工序連接緊密。在更換重大的價值較高的汽車配件要經過客戶確認。在服務後,向客戶提供詳細的維修清單,從而讓客戶比較清楚地知道自己愛車的問題及解決情況,並根據客戶車輛的情況提供合理的保養建議。在一定期限內進行電話跟蹤。 、先進的技術服務目前汽車維修行業從業人員中, %左右的人只具備初中文化水平。技工多為農民工,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在我國的汽車維修從業人員中,真正具備診斷汽車故障的能力的技術工人還不足 %。而日本汽車維修行業中,這一比例達到了 %;美國汽車維修行業中這一比例高達 %。維修技術和管理人員缺乏一直是制約維修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隨著高新技術在汽車上的廣泛使用,高級技術人員的流失和後繼「少」人更顯得跟不上高科技汽車的發展,尤其是最新車型的維修,還得依賴「外援」的力量解決。技術力量的欠缺,也使得待修車輛在維修廠中「待修」時間增長,客戶抱怨不止。同樣技術也成為了汽車快修店的軟肋,以不變應萬變的技術和設備勢必影響維修的質量和客戶的滿意度,進行一定的培訓成為必要。快修店的技術人員上崗前都受過專業培訓,並根據汽車維修養護技術的更新而不斷為技術人員舉培訓班。三、「短平快」的市場策略快修店和大型的汽車維修廠、 S專賣店相比有許多欠缺的,如技術設備簡單、難以進行較大的服務項目、缺乏信任感等,但快修店小而精、靈活,一般從事快修、保養服務,投資規模較小,深入大街小巷、居民小區,快捷、便利、價格低廉是其最大特點。適應了未來汽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需求。價格平新車型價格不斷下跌,但維修費用卻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原來新車型維修均被品牌汽車專賣店壟斷了,專賣店維修的弊端:高檔服務的高額費用最終由「上帝」來承擔,卻並不能以高速高質回報客戶,車擱置在站里少則一周,多則數周的現象屢見不鮮,有些特約維修站為了降低成本採用副廠件替代原廠件。一項調查顯示,有 %的被調查者表示,汽車過了保修期之後不願再到 S服務中心或特約維修點去修,主要的原因是:價格過高、工作效率低、服務項目不靈活、服務態度差。維修及配件價格問題一直是制約專賣店服務中心或特約維修點發展的一大因素。快修店正是由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的配件來吸引客戶,不少汽車連鎖服務企業統一采購降低了成本。再加上快修店管理環節相對較少,管理上簡單有效,非生產性人員比例不大,管理成本相對較低。從而取決了整體的成本相對較低,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以價格較低來吸引廣大客戶。服務快捷快修店網點深入社區,接近消費者,消費者可以就近修理和保養,不必趕個老大遠。不少快修店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戶,建立了車子檔案,清楚地知道客戶車子的狀況,也給車子的維修帶來了很多便利,大大縮短了維修時間。有時也會根據客戶的時間安排人員上門維修,消除了客戶的不便,節省了客戶的時間。汽車快修店服務較快,還體現在服務項目上,有不少汽車快修連鎖店要求,「快修店的任何一個項目都將要求在兩小時內完成修理,實行明碼標價,消費者進入快修店時,應當留意店內是否有明示的價目表。」僅一個「快」字就提高了維修企業和車主的效率。人性化服務----汽車病歷快修店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供特別的服務。專賣店和許多大的維修廠由於規模較大,設備先進,相比更加關注於大的、利潤高的服務項目,對利潤較小耗時的服務項目甚至是不屑一顧,傾向於「大拆大卸大換」利潤較高的服務方式,快修店由於規模較小,往往更關注於如何吸引客戶,如何滿足客戶上,有時會提供特殊服務。特別是汽車「以養代修」、「三分修,七分養」的觀念開始流行後,採用維護為主、視情維修的方式、推行免拆維修的汽車快修取得車主的歡迎。由於快修店多數位於高檔住宅區、大賣場等消費場所、交通要道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更接近於目標客戶,擁有固定的顧客群,具有較強的親和力。為鎖定目標客戶更好地給客戶提供服務,部分快修店實行汽車「病歷」:建立完整的汽車檔案,汽車車型、使用年限、使用狀況、車主情況、汽車維修次數和歷次汽車故障原因等。因此快修店掌握了每輛車的情況,能夠預測客戶的車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並電話提醒客戶注意,提前維修和保養,消除隱患於未然,保持每輛車子的最佳狀況。快修店對老主顧車輛的熟悉程度往往超過車主誰的車該換機油了,誰的車減震器不太好,都一清二楚。誰最近比較忙,一些小的故障,可以直接派人去上門維修和保養。人性化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歡迎,調查表明,選擇定點維修保養的占 %。隨著汽車服務市場的不斷擴大,汽車快修、裝潢等汽車服務逐步成為了投資的熱點。在專賣店、特約維修店的一統天下的時,汽車快修以快速、便利、優質等服務,受到了廣大車主的歡迎,成為汽修行業的一個新亮點。
② 米其林下面不是有個馳加修車店嗎服務怎麼樣有誰去修過
在那換了個機油,三天後車沙沙響,回去找他居然自己說機油質量差,告訴他是在他那換的又說是車次鋼了油里進水了,真是無語了
③ 中學賽車手勵志故事
有很多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個 賽車 夢,但是說到要成為一個「賽車手」,絕大多數人都會望而卻步。一起來看看關於賽車手的 故事 吧。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賽車手 勵志故事 ,供大家參閱!
賽車手勵志故事篇1
2000 年,18 歲的韓寒退學;同年,小說《三重門》出版,兩版150萬冊的銷量讓韓寒成了身家百萬的「不缺錢」人—而在此之前,他最大的心願不過是能買一輛聲音好聽一點兒的進口摩托車。
從輟學青年搖身一變為「不缺錢」的人後,韓寒開始著手實現他兒時的賽車夢。據說當年他看中一輛改得花里胡哨十分拉風的富康,立即掏出14萬多元現場提車,並將其從上海開到北京進行改裝。所有配置都按照賽車標准進行了改造,車的外觀也被改成誇張的模樣:前輪換了個大輪圈,邊上裝了鯊魚腮,還加了尾翼,把三元催化器等裝置拆掉,為了追求巨大的聲音效果,排氣管改成了直排。但是這輛車只能用來忽悠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真正上路就露了怯。「本來起步到百公里是13 秒,改完以後變14秒了,因為重了嘛,輪胎又加寬了,車也笨多了。」
2001 年,韓寒開著這輛改裝車,和幾個玩飛車的朋友在北京組建了一支「極速車隊」。這支「個體戶」性質的車隊甚至沒有自己的練車場,除了卡丁車場外,只能在北京近郊懷柔的山路上練車。「等於是非法飆車,還差點掉溝里去。」韓寒回憶說,「當時開得很差,亂七八糟的,開車也不是很理性,能開快就開快,很沖動。」
2003 年,韓寒高調宣布加入賽車圈,代表北京極速車隊參加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上海站的比賽—不過這時他的坐騎已經不是當年那輛改裝富康,而是一輛從香港買來的舊三菱。
那場比賽是他唯一一次提前偷偷勘過路的比賽。賽道開始是五百米到八百米的一條大直線,然後是一個左轉彎,進入記者和觀眾最雲集的地方。
「比賽前夜,我進行過無數次幻想,那人生的第一個轉彎要如何呈現,是走一個非常標準的賽車線呢,還是炫目的漂移入彎,或者是中規中矩拐過去就行?結果是我沒剎住車。」
韓寒職業賽車生涯的第一個轉彎就從一把倒車開始。
之後不久是浙江龍游站,那裡是砂石路。「我喜歡拉力賽,就是因為少年夢想。看著那些拉力車手在山間樹林里高速漂移,十多歲的我目瞪口呆。從那一天,我就立志要和他們一樣。人哪,在青春期總是不承認自己有任何偶像,卻忘記年幼時他們給你的力量。當綁上安全帶,戴上頭盔,我覺得我所崇拜的拉力賽前輩們都附體在我身上。」韓寒在近十年之後的一篇 文章 里回憶道。
結果,他的第一個賽段就掉進了溝里。
「你說『自信』這個詞的英文到底是 confidence 還是 confident?」
4月末的一天,上海天馬賽車場。這是上海大眾333車隊新賽季開始前的第二個測試日,太陽暖烘烘地照耀著賽道,韓寒懶洋洋地蹲在車隊的P房門口,一邊瞅著技師們調試賽車,一邊與車隊新聞官馬怡然閑聊。
聊到英文這個話題,是因為不久之前《紐約客》的記者歐逸文采訪他的事情。韓寒半開玩笑地說起,為了在美國記者面前表現對於美國 文化 的了解,他主動談到了自己人生的頭幾部西方電影都獻給了美國大片,比如《終結者》、《星球大戰》等。沒想到歐逸文聽後大驚失色,誇張地嚷道:「那都是美國文化垃圾!」
講到這里,韓寒突然頓了一下,然後若有所思地拋出了前面的那個問題。
「好像是confident 吧。」車隊新聞官馬怡然回答說。
哇,慘了,我一直跟外國記者說,I am confidence。這下丟臉丟到國際上去了。」他一邊自嘲,一邊踱著步子慢悠悠地走開。
在成為職業車手的十年裡,韓寒也許從未停止過在對自己說「I am confidence」。2004 年,韓寒結束了「個體戶」車手生涯,帶著自己的舊三菱車加入老牌賽車強隊雲南紅河車隊。
車隊里也有著自己的森嚴等級。因為每場比賽一支車隊只能派出兩名車手,所以一號、二號車手是為車隊爭取積分的,三號車手只能做替補,四號車手主要用作宣傳,一般會挑選比較有名氣的人。少年成名的韓寒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四號車手。
「那時候我每換一個車隊,油漆就加厚了一層。車隊除了給我的車身上刷新各種 logo 之外,不會做任何實質性的改裝和性能提升。」
韓寒這樣帶車掛靠車隊的行為在賽車圈裡非常普遍,業內人士稱之為「自帶干糧」。
由於在紅河車隊的幾場比賽表現平平,在車隊進行整容調整時,韓寒在人氣和成績比拼中輸給演藝明星林志穎,失去了四號車手的位置。
不久之後車隊通知韓寒,如果想要繼續留在車隊,必須自己去拉每場比賽10萬元的贊助。而那段時期里,韓寒唯一收到過的贊助是一家小賣部贈送的一箱純凈水。
一位在米其林輪胎工作的朋友看他可憐,贊助了兩條輪胎。韓寒感恩戴德地在自己賽車上貼滿米其林logo,結果有人來傳話,問他能不能把這貼紙給撕了,因為公司總部的外國人突然看見有台貼滿自己商標、不知道哪冒出來的賽車,非常不悅。「米其林有非常嚴格的贊助規定,一般只贊助能獲勝的車手。」
結果一進賽段,因為賽車老舊,年久失修,沒幾公里避震器斷了。「我當時是一個對機械幾乎一無所知的車手,只知道拋錨了要打開引擎蓋假裝看看,顯專業。」韓寒在博客中回憶道,那是他連續好幾場因為壞車而退賽了,又逢其他車手開著全新的賽車掠過,恨不得捲起的土把自己給埋了。「手機同時響了,是朋友打來的。他問我,聽說你又退賽了,別灰心,哦,對了,貼紙撕了沒?」
那是他第一次為拉力賽默默流淚。「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一旦你做不好一件事情,人們對你的嘲笑很可能打擊到你。」他偷偷把車拖回了汽修店,無顏再去賽事維修區。
之後的比賽並沒有發生逆襲的奇跡。在第一個賽段,賽車爆缸,活塞把缸體打了一個大洞,引擎室燒了起來。當時他再買不起一個發動機,「但在火光照射下,我再沒有感覺心酸。」韓寒寫道,「要知道堅固的事物都要經過烈火的錘煉,這火光既不能溫暖我身,也不能焚毀我心。從那一天起,這件事情,我必須做到它。」
義大利人Pascal在天馬賽場經營著一間小小的改裝車廠,因為經營數年,算是上海賽車圈的一張老面孔,上海大眾333車隊全員上下都與他相熟。韓寒熟門熟路地走了進去,一會摸摸改裝車的玻璃纖維前蓋,一會與 Pascal 辯論 各種輪胎的急速時間。他用純熟的英文報出大串數據,力爭自己的觀點正確—至少在專業領域,他的英文並沒有自己說的那麼糟糕。
「我知道你,除了賽車手之外,你還是一個很有名的作家吧。」Pascal對韓寒嚷道,「嘿,小子,或許你下次該送我一本英文版的小說。」
韓寒似乎對海外發行自己的作品興趣不大。「我喜歡在寫作時玩一些文字游戲,有許多諧音、很多意思只有母語是中文的人才能看懂,這些東西很難翻譯成其他文字。」他這樣解釋。
這是2012年的4月,「方韓之戰」已打了月余。看似輕松迎戰的韓寒其實內心充滿疑惑。「他始終不太明白,這火是怎麼燒到自己身上的。」車隊新聞官馬怡然說,在方韓之戰發生之前,韓寒對於方舟子是充滿好奇的,「他時常會來向我們打聽,那個叫做方舟子的人現在又在揭誰的老底。」
4月29日,2012 年 CTCC 揭幕戰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打響。韓寒的妻子金麗華告訴到訪的媒體,那是「方韓之戰」後,韓寒參加的第一場賽車比賽,他比平常更渴望勝利。
「我在乎輸贏,我來參加比賽就是為了要贏。」韓寒在進入賽車圈之初曾這樣告訴媒體,喜歡賽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在他的眼中,賽車就是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成績放在那裡大家都看得見。」不過直到多年之後他才真正明白,賽車的世界也並非如終點處的黑白旗一樣,只有兩種顏色。
2005 年,韓寒加盟上海大眾333車隊,他的坐騎也換成了一輛POLO。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韓寒成為了帶薪的三號車手,而車隊經理葉勇在多年之後則表示,當初選擇簽約韓寒的理由之一也是看中他的知名度。
作為對車隊老闆知遇之恩的回報,在拉力之餘,韓寒同時也為大眾 333 車隊跑場地賽。兩站拉力賽之後,他得了一個「韓老四」的綽號—這一年他最習慣的事情就是在前三名開完香檳之後,作為「其他也完成了比賽」的群眾演員之首率先通過收車台。
2005 年9月2 日,韓寒參加了CRC 1600cc組貴陽站比賽,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倒數第二個賽段比賽完畢,他領先同隊隊友十幾秒,是毫無懸念的冠軍。但車隊考慮到整個車隊的總積分,還有贊助商的影響,希望他「讓車」。最後一個賽段,韓寒在接近終點處猛踩剎車,從第一名讓到了第四名。妻子金麗華後來回憶說,比賽結束後,「韓寒哭得很厲害」。
在賽車界,「讓車」是車隊根據比賽規則和全隊目標經常採取的一種策略。按照比賽規則,前一場拿第一的車手在後一場比賽中,賽車必須加上60公斤的自重,而與此同時如果車隊總積分為第一,則車手又要再加上30公斤的自重。如此一來,想要既保證車手奪冠,又保證車隊奪冠決非易事。
2012賽季,上海大眾333車隊在第三場珠海站比賽結束後,做出「保韓寒奪冠,棄車隊冠軍」的策略,這意味著車隊的一切資源都要向韓寒傾斜,必要時候,其他車手應當犧牲個人排名來完成目標,每個車手在其職業道路上需要學會欣然地「讓人」與「被讓」。
4月底的天馬賽車場,新賽季CTCC 比賽尚未開始。除了包括上海大眾333等幾個車隊在這里做賽前測試外,整個賽車場顯得空曠。相比其他車隊熱火朝天的P房,上海大眾333在天馬的整修間又顯得格外空曠,零零落落地擺放著幾張桌椅,一箱紅牛,牆壁上張貼著標示有賽季各站地點的地圖,除此之外幾乎空無一物。大眾333的基地本身就在天馬賽車場附近,所以他們寧願在基地做賽車調試,「再把車從基地開過來也只有5分鍾左右」。
持續一上午的測試其實非常鬆散。每個車隊在場上有大約40分鍾的做圈時間,然後下場等待兩小時再進行第二輪測試。漫長的等待時間里,馬怡然、葉勇、孫強、王睿和其他工程師們喜歡聚集在一起抽煙聊天,先是賽車的調教問題,然後無序蔓延至其他任何領域。韓寒始終沒有加入他們,他選擇一個人蹲在屋子另一邊牆角,看手機,發消息,刷微博。
有車場的工作人員帶著他的書來,他照例微笑,寒暄,一一簽名;有特意趕來的粉絲抱著手提電腦,他就按照要求在手提電腦上簽名,然後再默默踱出P房,爬上賽道邊的觀察台,抱著腿蜷在一起睡起覺來。
這個寡言少語的韓寒,與那個以跋扈文筆引發爭議的作家、放出年度車手「舍我其誰」豪言的年少車手完全不同。按照日本N H K電視台製作韓寒紀錄片導演李秀的說法,這個時候的韓寒又處於一種「躲」了起來的狀態。「一隻刺蝟。」他這樣形容韓寒。李秀的攝制團隊曾花費半年時間跟拍韓寒。
或許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夠知曉這個青年心底的堅持。孫強是韓寒的領航員,從韓寒進入大眾車隊開始,兩人合作至今,從三號車手、二號車手一路變成隊里的一號車手,「一次爭吵都沒有過。」孫強說。
只有一次開陽站比賽,因為出發時間緊迫,孫強的安全帶沒有扣緊。發車時安全帶一下綳開。去賽道發車點的路上,韓寒堅持讓孫強繫上安全帶:「如果你不系,我就靠邊停車,等系完了我再開。」兩人在路上一直糾結,因此耽誤了出發時間,被罰時十幾秒。
賽車手比賽前,勘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路況熟悉與否對比賽成績影響很大。按照規定,拉力賽不能提前勘路,只允許比賽前一天在賽段上跑兩遍。但韓寒每次跑的時候,發現地上連剎車點都已經有了。他才明白其實其他車隊已經提前半月踩過點,練過車了。但他堅持不提前勘路:「規則不允許,要不然我心裡會很難受,因為我做錯事了。我遵循這個規則,其他人不遵循不要緊,我就可以隨便說,我就可以指責他人,他人指責不了我。」
勘路需要做路書,哪裡左轉,哪裡右轉,哪裡有彎道,都需要非常精確地標記。最初,韓寒和孫強的路書是這樣的:右五300米,到前方第28棵樹處左轉。比賽時每小時一百七八十km 的速度,誰能數出第28棵樹在哪裡?或者向日葵處左轉,一堆牛糞處右轉。第二天比賽,向日葵沒了,牛糞被鏟走了。沒有標識物,只能往前開,終點在前方。
這種「菜鳥級」的路書早已經被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但如今的韓寒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以作家身份躋身賽車圈的菜鳥車手。
今年6月,CTCC珠海站的正賽推遲10分鍾開始。由於未按規則在發車前倒計時3分鍾落地賽車,上海大眾333車隊的車手王睿、高華陽和韓寒先後被退後。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是本該桿位首發的韓寒,他最後被罰至倒數第一出發,卻在比賽中一路趕超,奪得個人賽季第二個分站賽冠軍。比賽結束以後,韓寒一下子跳上賽車,高舉雙臂,激動慶祝自己的「壯舉」。
由於韓寒的出色表現,珠海站的比賽成了公認今年CTCC最精彩的一場比賽,而在上海大眾333車隊,這也是公認「韓少」職業車手生涯以來最激情四溢的一次逆襲。
從2003年參加職業車賽開始,到2012年歷史性地坐擁雙冠,十年一晃而過,原本那個20歲少年亦步入而立之年,為人夫為人父,開最好的賽車,有無限量供應的倍耐力輪胎,車身上無數贊助商貼紙。他依然記得當年米其林給他的那六條輪胎,以及被贊助商嫌棄的傷痛。「他人鼓勵你,那是你的助燃汽油;笑話你,也許是你汽油里的添加劑。」
與十年前那個桀驁不馴的少年相比,如今的韓寒逐漸明白很多事情,對於自己的賽車生涯和身邊的人,他現在開始以一種更加平和與誠懇的心態看待。在給車隊成員發 iPhone5 的時候,他特別關照要首先保證維修技師每人一台,「因為他們最辛苦,對這個年度冠軍貢獻最大。
賽車手勵志故事篇2
世界第一的賽車選手,最熱衷的興趣是找尋寶物。提及美國空軍最傑出人物艾迪。里肯貝克,就不禁令我想起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某次的晚餐會上,我坐在他們二人之間,他們的態度是那麼的沉靜,說話的語調也極為溫和,但他們卻都深深地沉迷於速度的魅力之中。
當初里肯貝克所以成為不怕死的賽車選手,是以賺錢為目的,那麼坎培爾又是為了什麼呢?坎培爾是屬於富豪之士,根本毋須為賺錢而勞心賣命。
那麼他為何選擇充滿危險的賽車選手呢?是為了名譽、名氣?對於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純粹只是為了享受才這么做的。」於是我轉問艾迪。里肯貝克:「你看過馬爾康。坎培爾爵士以彗星般的速度開快車的情形嗎?」曾參加過200次以上賽車的里肯貝克的回答,著實令我大吃一驚。
「說實在話,我從未看過,而且將來也不打算看,以那種速度開車,死亡率將高達80%.」
在當時的晚宴上,沒有一個人的開車速度及得上馬爾康。坎培爾爵士,其時速高達300英里,等於每分鍾跑5英里,從紐約到舊金山只要10小時就可跑完全程。在紀錄上,時速超過200英里的曾有4個人,也就是塞古雷伯。洛克哈特、基奇及拜柏--這4個人都因速度太快而去世,目前還活著的只是坎培爾而已。
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是個宿命論者,所以從不作多餘的擔心,當比賽結束步下車子時,他的態度冷靜得就像剛從公司下班歸來似的。
坎培爾爵士在16歲時,就決心要成為腳踏車賽的選手,他父親知道後,馬上把他送到倫敦著名的羅德 保險 公司上班,希望打消他這個念頭。
據他本人說,在他服務的兩年期間,一分錢也沒領到,直到第三年才有一點收入,但今天他已是世界有名的羅德公司董事。
他以報社為對象,推銷破壞名譽保險--這個構想是他19歲時想到的。在英國,有關破壞名譽的法律比美國嚴格,所以馬上獲得英國大部分報社的簽約。21歲時,他已是極富有的資產家,不多久,就買了好幾輛摩托車和汽車,開始參加競速比賽。他用在這方面的錢超過5萬英鎊以上--換算成美金,約值25萬元。這一切都是為了打破速度紀錄。
為找尋可供最高速度飛馳的道路,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例如丹麥、撒哈拉沙漠、南非、佛羅里達州等;終於發現最優秀的賽車跑道,地點是在美國猶他州,那兒有數萬年前就已乾涸的上古湖泊的遺跡,湖底含有相當的鹽分,因而顯得既平坦又堅固,猶如冰面一般。
有一次他在丹麥參加比賽,時速高達140英里,途中突然響起一陣猛烈的怪音,車子的前輪竟然脫離車身,直飛到觀眾席上,打死了一個男孩,然後又躍過觀眾的頭上,彈到一英里外處才停下來。
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本人感覺最刺激的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空戰。當時他擔任戰斗機駕駛員,經常越過英法海峽在西部戰線上空飛行。有時也駕駛著從未駕駛過的機種,飛向陌生的地方,在那兒也許完全看不到地面,而又必須降落在無法辨別東、西的地上。在此當中,也可能遭逢突然從雲中冒出的德軍戰斗機機槍的攻擊,但在4年期間,他從未受傷過。
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最大的冒險卻是在印度洋可可斯島的尋寶。他將當時的經歷寫成一本書,根據書上的記載,他此行的目的是為找尋海盜所隱藏的一筆財寶。地球上可能沒有一個地方像可可斯島這般寂寞,在那兒看不到一棟房子,也找不到文明人的影子,當地的土著是從前以文化及財富誇耀一時的印加族後裔,他們白天都躲在山中,直到日落之後才悄悄地潛至海邊,他們的行動比海邊的椰子樹影更為安靜,所以白人很難察覺。在海邊的岩岸及砂地上,有許多蜘蛛、螃蟹、蜈蚣、螞蟻等,除此之外,還有蒼蠅、蚊子在上空飛行,島四周的海邊則有鯊魚在大肆活動。
據說,只要沿著溪流上溯,用鐵鍬插進一塊大岩石的裂口,把大岩石敲開,就能找到海盜所藏價值數百萬的黃金及燦爛無比的珠寶,就像「天方夜譚」阿拉丁所發現的珠寶一般。
島上的所有溪流,坎培爾都曾沿溪上溯,甚至連已經乾涸的溪流遺跡,他也不放過。在繁茂密林中,他曾敲開過無數的岩石,但始終不曾見到那些傳聞中的珠寶。
有一天,他費力地撥開密生著的有刺草,希望在繁茂的草叢中開出一條進路,他突然發現這時吹的是北風,而他正要朝北方前進,如果放一把火,就能將那些擋路的野草燒光,而輕易地前進。他擦了一根火柴,密林立即以猛烈之勢燃燒起來,5分鍾後,四周變成一片火海,猶如置身於赤熱的熔爐中一般。
眼看著火舌竄向四方,若再不逃跑,將會被燒成焦炭了,於是一行人就像被死神追趕般,沒命地逃離這片密林。
終於逃到海邊,但因為已被煙薰得差不多了,每個人都支撐不住地倒在地上。過了一會兒,回頭看密林那端,只見熊熊的火焰幾乎沖到雲霄,四周的空氣顯得燥熱無比,但又不能跳進海中,因為海中有許多食人鯊魚在游動著;幸好,岸邊綠油油的椰子樹含有豐富的水分,不容易燒起來,才算保住這群人的生命。
為找尋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財寶,吃苦耐勞地奮斗三個星期,所得到的卻只是血跡斑斑的腳、磨破皮的手指及被火烤得紅腫的背部而已,這位英國富翁如今就像獄中的犯人一般。他實在太累了,而且又罹患熱病,在希望破滅之後,只好狼狽地回國。但他說,遲早還要再到可可斯島走一遭,如果真的有財寶,他一定要把它們找回來。
「只要有冒險的機會,即使需繞地球半周,我也會不計一切地勇往直前,這就是我的個性。」他以他慣有的沉靜態度說道。
賽車手勵志故事篇3
昨天晚上為了追趕最後一班公共汽車,我把腳崴了。 我經常吃3元一屜的小籠包,2元一個的肉加饃或者煎餅果子充飢,現在最流行的2元一大張的土家掉渣餅成了我每日必吃的果腹正餐。對自己好一點兒的時候就去吃麻辣燙,那麼多種類才花四、五塊錢。在AA制時付了30元飯錢我會心疼一天。
在實在覺得缺少營養時,我會客氣地打電話給幾個朋友問候一下,然後約著談個什麼事,借機去蹭一頓營養豐富的飯菜。
我聽到的反饋信息,大多數人都以為車手都過著奢侈的生活。但作為一名車手,雖然只是一名業余的車手,爭取把一天的餐費控制在5元錢之內才是我的真實生活。雖然很多時候我發現10元才是比較合理的數字,但我只要做到了5元,也會興高采烈一把。
我開車的時候經常不擦車,因為不比賽的日子我就抓緊時間拚命掙錢。雖然拚命,但掙的都是辛苦錢。因為辛苦,所以成為自己不擦車的借口。因為不擦車,所以省錢。我的場籠了開壞了必須要修了,能不修就不修,能不換就不換。所以坐過我車的人都說我的發動機噪音大,然後問我有沒有改裝。改裝?拜託!我在省錢啊,改裝這么花錢的事我干不出來。除了必須要加油之外,其他的錢我能不花就不花。沒辦法,不給車加油他就開不動。
從2002年參加全國拉力賽開始,我沒有去過美容院。有一次,珠海來的一位男車手到北京來,受不了北京冬天的乾燥,就讓我拉他去我做美容的地方弄弄臉。我才發現自己快脫離一個正常女人的生活了。我沒有美容院可去,也不了解那些美容院,最後我給他買了幾張面膜了事。 我已經記不得自己上次去商場shopping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因為實在太久遠了。北京的商場裡面什麼樣子,我現在一概不知道。
我做臨時工的公司的同事中有個很愛美的小女孩,比我小十歲。她對我很好,共事不久就邀請我說:譚穎,我們哪天一起去做頭發吧!我知道她是好意,朋友都是從一起做一些日常瑣事開始的。但我不得不回絕她:不行,我沒有條件去。因為她剛做了個頭發,據說花了四、五百。她手上的表是限量版,將近兩萬塊人民幣。我很清楚自己無法過那樣的生活。
我窮酸的例子舉不勝舉。這是我選擇賽車的結果。從一開始已經有前輩告誡過我,賽車會越玩越窮。我不是不相信,我相信。因為活生生的例子都明明白白擺在我的眼前。他們曾經叱詫風雲一時,腰纏萬貫,但賽車是個太大的空洞,千萬家財也會在瞬息之間揮盡。何況我只是出身工人階級家庭,我的父母13年前就已經退休,每月只有幾百塊錢的退休金。13年前,最多的時候他們兩人每月加起來只有千把塊錢的工資。我從一開始就知道只能靠自己。
我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如果我不選擇賽車,也許他們現在的日子會好過得多,可以安享晚年,可以不用如此操心。而我是如此自私,為了自己的 愛好 ,撇開所有的一切不管,不僅自己過著窮酸的日子,讓父母依然過著算計生活的日子。
上個星期去個好朋友家。她比我小一歲,孩子快上小學了,兩三年前她就在一個繁華居住區買了房子。她開車帶我下地庫,很自豪地說她為了停車方便買斷了一個車位。在她寬敞的家裡,她說還准備買一套房子。如果不選擇賽車,也許我現在也過著她那樣的日子。
但我選擇了賽車,我沒有任何後悔。我毫不避諱跟人講我是個窮人,即使我已經是走向40歲的人了,40歲的人是個窮人我也不覺得可恥,只要是真實的我。我可以花一萬塊錢買一件賽車服,但我不捨得多花一分錢為自己添置平時穿的衣服。我可以三天就花光一年辛辛苦苦積蓄下來的錢,但花在賽車上,我覺得值得。我的一擲千金,是從我平時點點滴滴的吃、穿、行里一分一毫地節省下來的。
我的很多好朋友多勸我:你何苦呢?你這么能幹,找份優異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也不用過這種苦日子。然後就開始給我分析,賽車帶給我的只有辛苦和無止境的貧窮,我不可能憑借賽車賺到錢,也不可能憑借賽場瘤名。既無名又無利的事情我居然也會干,我怎麼那麼傻? 我知道賽車帶給我的只有辛苦和無止境的貧窮,我不可能憑借賽車賺到錢,也不可能憑借賽場瘤名。我沿著這個貧窮方程式走著,不去多想。
曾經做過車手後來改行的一位朋友跟我說:當車手的年月里實在是太貧窮了,在外人眼裡極盡輝煌的背後,是無可奈何的貧窮。的確,只要談及賽車大家想到的就是大把大把花錢,但只有車手知道,這些錢跟他們自己無關,跟他們的日常生活無關。這位朋友曾經是他們__ 最頂尖的車手,獲得過無數冠軍,也獲得或無數人的崇拜。那又怎麼樣?他跟我說,他實在過不下去那種貧窮的日子了,他實在厭倦了那種車手的貧窮,所以他最終選擇了退出。退出後,他的日子才慢慢好起來,才開始有了女朋友。
我正重復著他的故事,沒有收入,沒有男朋友。不賽車的時候趕快找工作掙生活費,沒有一絲閑暇。約會?談事?我做這些事情還有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蹭飯。過著蹭飯的日子。到了賽車的日子,就開始花錢,算計著兜里不多的銀子,掂量著什麼該花什麼絕對不能花。
我是窮人我怕誰?看不起我的,我也不希罕他做我的朋友。雖然知道自己不會,不過有時候看到街上那些要飯的,我真的會想一下自己有一天是不是會淪落到那個境地。有時候看到胡同里拉車的,就想如果不行了,自己會不會去拉車掙口飯吃。
還在兩、三年前,當董荷斌還很紅的時候,他說,他沒有女朋友因為沒有條件找女朋友,因為他需要去各個地方比賽,居無定所,最重要的,是因為自己什麼都沒有,開著昂貴的賽車,卻沒有屬於自己的車開,也負擔不起買車。他語句中透露出的生活的拮據,沒有走過這段路的人很難想像的到。他參加F3的比賽,每年需要一千萬,而各種贊助加起來只有8百萬,那2百萬的空缺都是他的經紀人在想盡辦法填補。每年都缺這么多錢,怎麼可能過上奢侈的生活?
賽車手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 賽車手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