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HE'S 加盟
小本創業項目太多了,一上網,我的天啊,五花八門、到處都是,其中騙人的也很多,但當然也有好的,哎呀呀時尚坊,供貨,發貨,物流一體化,貨品也不會給你壓貨,款色比較好,去aiyayasp com瀏覽官網就可以。
加盟的好處是:加盟總部會給你很多銷售和技術方面的建議,後期進貨和渠道都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並且非常的有保證,沒有後顧之憂。加盟總部如果有品牌意識的話 宣傳方面也很受益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意見,樓主參考一下。
B. 漢中有哪些化妝品店
有個"亮麗空間"還不錯..東西比較全..還可以辦理會員卡.可以優惠..
"曼秀雷墩,玉蘭油,雅詩蘭黛,歐萊雅"等…那些都有..
地址:北大街祝福大葯房北側亮麗空間名品店(一店) 2250936
北大街蓮花池公園斜對面亮麗空間名品店(二店) 2238058
司法路亮麗空間名品店(可能是三店吧)
地址上一,二店的地址是按會員卡上打的.電話也是= =.
C. 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
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一般事跡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1
「生活像彈簧,你弱它就強。窮人與富人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有的只是對於生活的努力程度。」90後做德升移動互聯網購物商城的楊青松說
但是,誰能想到,半年前的他還只是一個月入六七千的花藝師,現在他已經成了一個月入十萬以上的移動電商大咖。
楊青松出生在四川宜賓一個工薪家庭,家庭條件還算優越,學習成績也不錯,他本來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地上學,但是母親的一場大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讀高中的他不得不一邊讀書,一邊打零工賺取生活費。
生活的打擊讓楊青松變得成熟起來。在學校里,他省吃儉用,把節省下來的錢給母親治療。
人窮不能志短。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楊青松高中畢業沒有選擇繼續求學,而是決定去打工掙錢,一方面可以養活自己,另一方面還可以補貼家用。
楊青松首先來到一家花店打工,從學徒做起,當時月薪只有1000元。但花店不包吃,這點可憐的工資根本不夠生活費。為了省錢,他經常一天只吃一頓午飯,有時候餓得實在受不了了就喝涼水充飢。
剛開始做學徒,沒有人會尊重自己。有時楊青松插花不到位,就會招來主管的一頓呵斥。但是無論日子有多苦,楊青松都咬牙堅持著。因為他深知,只要不放棄,日子就有希望,如果一旦放棄了,就徹底失敗了。
楊青松憑著自己的韌勁,刻苦學習,不懂就問,不會就摸索,終於熬過了學徒期,成為一名真正的花藝師。憑著出色的插花技藝,楊青松的工資直線上升,最後達到了月薪六七千元的標准,生活似乎越來越好。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手術,楊青松當時就傻眼了:自己根本沒有那麼多積蓄,只能靠父親東拼西借。來自一個男人的自尊一下警醒了他,他暗下決心要想徹底駕馭自己的命運。要改變命運就不能滿足於眼前的苟且,他決定單干去做生意。
從那以後,楊青松就開始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終於,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大家都在討論移動互聯網創業話題,他眼中迅速閃出一個想法,能否也做移動電商呢,不投入太多,可以邊銷售邊投入。」
但是該選擇什麼項目呢?這時,他在朋友圈裡發現了一個叫德升移動互聯時裝購物平台的、投資小、回本快、效果好,他認為很符合他的創業目標。
為謹慎起見,楊青松決定做一番市場調查。他先從朋友處加盟了德升移動互聯網時裝購物商城就辭去了花藝師的工作,全職做起了移動電商。
萬事開頭難。做移動電商開始的時候,「起初做德升商城的時候被懷疑是傳銷,朋友不相信我,把我拉黑。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無理取鬧的客戶。」楊青松說,只要保持一顆真心,真誠待人,就能贏得客戶。從最開始的幾個客戶,到現在的成千上萬名客戶,楊青松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想法。
現在,楊青松基本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客戶。「每天咨詢的人都很多,我每天都要忙到凌晨,現在月收入可觀,我用成績證明了我能夠給母親幸福了,也能幫助更多有夢想的人,這也是我做移動電商的驕傲。」
楊青松現在已經是個成功的移動電商,自己開賓士豪車,旗下有上千人的團隊,月流水過千萬。成功後,他開始幫助很多當初跟他一樣有夢想的人,不少人在他的幫助下獲得了事業的成功。
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2
90後大學生賣手抓餅堅持手工製作年收入250萬
7月24日,禹化普製作的金黃的台灣手抓餅。
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2年來連鎖加盟店已開遍大學城
你曾經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台灣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闆竟是一位剛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在兩年時間里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面團、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鍾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每天能賣400個餅
這么多人包圍著店,為什麼還有顧客加入呢?「這五六個客人是活招牌。顧客也許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人氣,就會吸引他們來嘗鮮。」禹化普說,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氣旺,排隊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個餅。」禹化普說,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時這個快捷的方式並沒有贏來顧客青睞。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闆總是保持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便店外已經排起長龍,也不慌。而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待著他們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一次只做2個餅,甚至有時候做一個餅。這個營銷方式反響很好,餅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隊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賣400個餅。
加盟店4個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租金掏了1.3萬元,但是卻成了店裡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月能賣1.5萬個餅,憑借這樣的人氣,禹老闆在月初迎來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說,從去年的5個加盟商情況來看,基本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收1萬元,門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價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電煤及人工費用,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餅算,一個月的純利潤平均為8000元。
一開始,禹化普想做連鎖直營模式,但當他們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開始打磨品牌。想要與大品牌競爭打開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必須吸引加盟商。
「每賣一個面團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我們只賺五毛,薄利多銷。」禹化普說,按10個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個面團,一年僅靠賣面團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元。
連鎖店堅持手工製作
2011年10月,仍在電子校攻讀信息管理的大三學生禹化普認識了在大學城西街做手抓餅的許少波。兩人一拍即合決定連鎖經營,許少波專注於技術改良,而他負責開店營銷。
隨著2012年大學城西街兩家分店步入正軌後,禹化普開始擴張腳步。去年他新增了一家直營店和5家加盟店,殺入了大學城。「大學城八所院校差不多15萬人,70%都吃過我們的手抓餅。」如果說4成靠營銷,那麼口感佔六成。油酥面團是手抓餅口感的關鍵,禹化普一直堅持在自建的加工廠裏手工製作,拒絕機器加工。
禹化普計劃最近2-3年在西南片區打開手抓餅市場。現在他的困惑是,隨著市場不斷擴大,管理、資金、人員問題就顯得力不從心。
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3
大學畢業後,他積極響應團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號召,志願來到涇川縣,在涇川縣項目辦的統一安排下,在涇川縣教育局、社區學習中心開展服務工作,服務期滿後自願無償的在團縣委西部計劃項目辦服務4個月時間。在他心中,奉獻,是一種精神;服務,是一種理念。由於在志願者服務期間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後被涇川縣團委、西部計劃涇川縣項目辦授予「優秀共青團員」、「西部計劃優秀大學生志願者」榮譽稱號。
時刻准備,奉獻青春
機遇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求學路上的艱辛和坎坷,使他倍加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並時刻不忘以「修德、博學、明理、篤行」的校訓去鍛煉和發展。大學期間,他一直擔任學生會幹部和學院教授的科研秘書和科研助理,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大學畢業後,他依然放棄到一些中等專科院校任職的機會,選擇回到西部、回到家鄉,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來。
涇川縣西部計劃項目辦在他的自薦材料中發現,他在組織協調、社會交際、科研寫作等方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特意安排他到涇川縣教育局工作,協助由香港活知識立群社、西北師范大學、涇川縣教育局三家單位聯合實施的「新農村學習型學校社區」建設項目。該項目主要以「知識扶貧,建新農村」為宗旨,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實現在發展知識社區,拉近城鄉差距,促進新農村建設內涵發展為目標。他的工作是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涇川交流,組織策劃各類學習培訓,由於在大學期間他曾經組織過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到河西學院游學交流、策劃舉辦過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圍談會等大型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組織策劃經驗,使各項工作開展得心應手,加之在平凡的服務崗位上,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勇挑重擔,樂於奉獻,不怕苦,不怕累,使各項活動取得圓滿的成果。
紮根基層,歷練人生
憑借一時激情做出到西部來、到基層去得決定不難,但是在基層要呆得住、做得好就很難。為了努力做好新農村學習型學校社區工作,他和同事一起先從宣傳入手,加班加點工作,編輯發行了內部刊物《新農村學習型學校社區通訊》。期間,負責《通訊》的約稿、部分欄目稿件的撰寫、審稿、策劃、排版印刷等工作;主動的維護「新農村學習型學校社區」建設工程的網站。包括網站的更新,資料的上傳,新聞稿件的撰寫,照片的編輯與處理,及時更新網站最新動態,維護社區學習中心「城鄉互動網路中心」,使得世界各地的同仁們在第一時間了解涇川縣在推進「學習型學校社區」建設工程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服務期間,他共撰寫新聞稿件48篇,完成專題片拍攝2部,其中,涇川縣電視台採納報道新聞9篇。
為了穩步推動城鄉互動交流活動開展,他一直奔波在由香港活知識立群社組織港澳學者、專家在涇川開展知識交流,送文化、送科技、送理念的各類交流活動中,每次都能以嚴謹的工作作風,熱情的服務態度,完美的策劃組織,贏得了港澳朋友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在「迎奧運、促健康」嘉年華會、教師專業發展日、學生研究性學習、暑假培訓、 「農村英語教師訪港」交流、涇川縣中小學教師ICT培訓、校長論壇等大型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協調組織參加人員,准備學習交流材料,確保交流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在一件件平凡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實際來踐行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服務西部、奉獻西部的宗旨。期間,共參與組織大型論壇和研討會九次,內容涉及學校管理、新農村學習型學校社區建設、信息技術、家校合作、健康教育;先後三次組織涇川縣師生赴香港、澳門交流學習;組織了27名農村英語老師赴清華大學培訓;組織「港秦隴」師生夏令營活動;利用文藝晚會、嘉年華會、教育沙龍等形式,共參與培訓教師3000多人(次),參加活動的學生5000多人(次),迎接社會各界人士8000多人。
另外,他經常深入基層,關注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多次參加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及香港活知識立群社在農村中小學開展的調研工作,積極深入教育第一線,了解農村教育教學現狀及教研教改工作,並幫助學校在完善家校合作、構建學習型學校組織等工作上都表現積極。協調組織各項目學校及社區學習中心其他工作人員,為香港中文大學完成學生和教師校園生活問卷調查,包括問卷的印刷、調查、問卷數據的輸入、整理。並同北京《新課程報》編輯部聯系,為涇川縣每月增加4版專刊,他又擔負起涇川縣教師教研教改、教師心得、學習型學校建設等版面的稿件收集與整理的工作。
情暖災區,心系教育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楊明科一直以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身份積極的參與涇川縣組織的各類社會活動。凡是有大型活動舉辦的場所,都能看見他忙碌服務的身影。尤其是在5。12四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在涇川縣團委的組織下,積極幫助災區人民籌集救災物資,協助策劃了抗震救災晚會,並組織學生上街開展宣傳募捐活動,共為災區籌集救災資金9。4萬多元和物資1。6萬多。同時為了響應平涼市創建國家4A級旅遊城市,組織學生上街做「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環保公益活動,並在涇川縣西王母主題公園暨市民廣場開展環境整治、景區遊客滿意度調查等系列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美化涇川再立新功。
一個從貧困山區走出的孩子,倍加珍惜他人受教育的機會。在一次調研過程中,他得知李娜同學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隴東學院英語專業,但家庭的不幸使李娜姐弟倆淪為孤兒,弟弟很早便輟學外出打工供姐姐上學,她在親戚的接濟下勉強維持生活和學習,但面對高額的學費她一籌莫展。楊明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向團縣委反映,引起了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銜接在平涼日報社服務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開展了大量的走訪調查,並在全縣發出了《倡議書》,得到社會各級的大力捐助,幫助孤兒李娜順利的進入了學校,圓了她的大學夢。
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地農村青年的職業技能,為廣大農村初、高中畢業貧困學生提供上學和就業的機會,經團縣委積極銜接爭取,團省委青農部將涇川縣列入全省農村貧困家庭兩後生委培就業工作重點縣,為了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進行,真正將農村貧困學生的委培就業工作做好做實,楊明科又義務的加入到宣傳活動中來,每天下班後,和同事在廣場搭起宣傳咨詢台,通過視頻播放、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形式,動員「兩後生」和學生家長送孩子到職業技術學校繼續學習,這樣既減輕了貧困家庭子女上學負擔,又能使學生學到一技之長。
服務期結束後,很多志願者忙碌於考試、聯系工作,而他懷著對涇川縣這片熱土的喜愛和對憨厚朴實的涇川人民的感激,又申請來到涇川縣團委,開始了
自願服務工作。他協助團縣委籌備了涇川縣第十三次團代會,幫助西部計劃涇川縣項目辦迎接新一批志願者,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社區課堂」,他組織志願者們利用閑暇時間義務幫助一些學習困難的孩子開展功課輔導。通過朴實的行動,將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在涇川縣的優良作風傳承下去,讓西部志願者這面光輝的大旗在涇川大地上永遠迎風招展。
執著追求,無悔青春
2008年6月,在涇川縣團委的推薦下,楊明科以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身份參加了甘肅省選聘優秀大學生到村任職考試,通過層層篩選,他成為所推薦的21名志願者中的幸運兒。令人意外的是,他再次放棄了去條件較好環境工作的機會,申請回到服務地——涇川縣。組織上將他分配到黨原鄉丁寨村擔任黨總支部記助理,他再次投身到祖國的新農村建設之中,肩負起帶領群眾生產致富,改善生活質量,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推動村域經濟好快發展的光榮使命。
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4
我是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共青團員,自入團以來積極參加團組織的各類活動。進入大學以來,我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個光榮的共青團員,處處嚴格地要求自己。作為一個學生,我把學習當作自己的第一任務,從來不肯放鬆一絲一毫,在期末考試中各科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成績不等於滿足,而是作為一種動力促使著我進步,促使著我走向成熟,融入社會,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在思想上:
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覺悟水平,樹立起作為共青團員應該起到帶頭和模範作用;其次,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團員活動,在活動中學習理論,在活動中實踐理論,這樣做到學以致用,按時繳納團費,不拖後腿,爭取為團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嚴於律己,揚善抑惡、求實創造、與時俱進,將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認真學習《團的章程》,自覺履行團員的義務,執行團的決議,遵守團的紀律,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發揮團員的模範作用也是一個團員應盡的責任。本人有良好道德修養,並有堅定的政治方向,積極要求進步,在自己的積極努力下2005年6月順利獲得「入黨積極分子結業證書」,並於2007年5月順利被轉為預備黨員,我絕對不會辜負對自己的期望,繼續努力爭取今年能被轉為正式黨員。
在學習上:
我始終堅持一句格言「不放棄努力本是我的任務,在現有的`基礎上爭取再爭取更是我的職責」。從進校以來學習一直未鬆懈,認真鑽研專業知識,刻苦學習,曾榮獲系部的一等獎學金和學院的二等獎學金,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干,優秀學生下部,優秀團員等稱號,樂於幫助其他同學,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生活上:
首先,我積極與室友、同班同學及兄弟班級的同學搞好關系,由於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來與人相處甚是融洽。我深刻意識到搞好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所以無論在班裡,還是在整個學院,我都結交了許多朋友,與朋友溝通。其次,我崇尚質朴的生活,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派的作風,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費,我深知金錢的來之不易,從不亂花一分錢。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做兼職,寒暑假時到第一線做兼職,不但鍛煉了自己,也減輕了家裡的負擔。
在工作上:
大一時為了能夠為院里的團組織貢獻自己的微薄之里,我積極參加院團總支競選,光榮當選為院團委學習部部長,在工作中,我積極配合部里的工作,並提出各種合理可行的意見;大二時由於同學們對我的信任我被光榮當選為班上班長,為了不辜負同學們對我的期望,我勤懇踏實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勞動時自己總是沖在最前面,並且把班級里的勞動工作安排的有條不紊。其次我積極配合班主任、系幹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既鍛煉自己的組織交際能力,還深刻地感受到團隊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
勵志成才大學生事跡材料5
在雙峰縣永豐鎮茅坪村,大學生村官章冬娥是個大名人。20XX年8月,章冬娥到村擔任村主任助理,第一次接觸到了農村遠程教育,從了解遠教,到學習遠教,再到運用遠教,章冬娥一步一步引導全村群眾用電腦,學技術,幫助種養大戶查行情,解難題。就這樣,全村黨員群眾都認識了這個初出茅廬的村官,通過遠程教育,章冬娥也成為了村民們心中的「章老師」、「章專家」、「章秘書」。
一、業務純熟的「章老師」 。
章冬娥充分發揮對計算機、網路知識基礎掌握較好的優勢,積極向黨員群眾傳授計算機操作和網路知識,手把手地教,幫助他們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水平,達到會基本原理、會基礎操作、會瀏覽點播、會日常維護、會組織教學的「五會」目標。同時,幫助站點搞好設備管理維護、故障排除及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工作,確保站點正常運轉。在章冬娥的培訓下,全村黨員群眾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水平不斷提高,通過遠教網路學技術的熱情也越來越高。廣大農民對遠程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感興趣。大夥兒有事沒事總愛往遠教點看看,多的時候二十多人扎堆到村遠教點學習。村裡的黨員也積極參加支部的各項活動,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得到了增加。遠教站成了茅坪村人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二、技術過硬的「章專家」。
茅坪村經濟以大棚蔬菜為主,有80%的農戶是蔬菜種植專業戶,近年來逐步發展養殖業。章冬娥每月組織黨員群眾、致富能手定期培訓,主要培訓蔬菜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蟲防治及漁業養殖等課程。針對黨員群眾理解不深、消化困難的問題,章冬娥先學一步,深學一層,採取舉例說明、現場培訓等形式,保證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全村蔬菜基地、養殖基地發展勢頭喜人,茅坪村村民的年平純收入也從3500元躍升至4000多元。村民吳穀雨從廣州返鄉回家後一度消沉,通過遠程教育學習,他堅定了信心,種起了大棚蔬菜,從選種到種植到銷售都利用遠教網路上學到的知識,現在他的大棚蔬菜已馳名雙峰縣城。今年他又承包了縣城兩個超市的蔬菜銷售櫃台,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如今生意紅紅火火。
三、企業發展的「章秘書」。
茅坪村靠近縣城,村民們也辦了不少企業,大家有什麼技術上的難題,總是來找章冬娥,而章冬娥也總是隨叫隨到,盡量幫助大家解決困難,促進企業經濟發展。黨員龔繼勝創辦了一個米業公司,章冬娥利用遠教的網路資源,及時收集各地的糧油價格變動情況及市場需求,學習先進的精米深加工技術及副產品加工,為公司新增了米糠油的提取和糠餅製作生產線。公司的發展規模也越來越大,還解決了本地100多人的就業問題。同時,她對公司的電腦網路進行了維護升級,教公司的老闆和員工上網查資料,到公司當起了編外「電腦文秘」,努力讓公司走上信息化軌道,為公司的發展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