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平台費用 » 蘭州大眾高擔涼皮加盟條件
擴展閱讀
快餐店不加盟 2024-12-25 13:42:13

蘭州大眾高擔涼皮加盟條件

發布時間: 2024-11-24 19:54:11

㈠ 蘭州的特色美食

蘭州特色美食:
1、蘭州拉麵:現在全國各地的蘭州拉麵小飯館基本是青海人在開,正宗的蘭州拉麵出了蘭州味道不會很正宗,因為和當地的水質有關。

2、釀皮子:分為水洗釀皮子和高擔釀皮子兩種。
3、灰豆子:由紅棗、灰豆子熬製成。口味略甜
4、甜胚子:麥子發酵而成,類似醪糟但是口感更加筋道,冰鎮後口感最好。

㈡ 蘭州有哪些有名的小吃店

城隍廟門口有一家大眾涼皮店,味道很好,老字型大小的,有十幾年了,他們做的涼皮不添加亂七八糟的東西,很乾凈。隔壁有一家涼面,味道也很好,每次去吃都是當「龍的傳人」。涼面對面的烤羊肉算是蘭州很地道的烤羊肉了,6毛錢一串,味道非常正宗!
從城隍廟出來,往西走30米,大眾巷,裡面有家馬子祿牛肉麵,要想吃到真正正宗的蘭州牛肉麵,我想,這家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其實蘭州最好吃的東西不只牛肉麵,還有手抓羊肉,如果有條件,開車去蘭白高速8公里處,阿西亞手抓羊肉,也是非常非常地道的!當然,如果不想去那麼遠,那麼就去文化宮的天龍手抓,或者小西湖、芳草園的馬忠華手抓,黃河北的尕奴東鄉手抓,還都行。
其它的東西,我覺得就沒什麼好的地方了,畢竟蘭州的小吃有很多,可是我覺得大多都是照貓畫虎騙人的,很難吃。不過呢,你也盡可以嘗試一下。呵呵

㈢ 蘭州特色美食請介紹幾家

1.通渭路洋芋片,豆腐皮,甜年糕!
2.蘭州二中向東200米,干汁麻辣燙.涼著吃的麻辣燙!
3.南關西北書城後面的小巷裡鐵板炒米飯.孜然口味!
4.西關的富貴魷魚和大連大鬍子魷魚!
5.夜市口最不能少的是?關東煮.一種讓人流淚的食物!
6.天元大排擋.麻辣粉,太子包,果味醪糟,排隊的人太多!
7.再回首和大眾涼皮!
8.蘭州的牛肉麵還是屬張掖路小吃街的馬子路牛肉麵,最正宗的!
9.灰豆王.大眾巷內100米處!
10.伊穆齋,回民甜食店.大眾巷內!
11.米家涼面.南關什字和中山林附近.加上烤羊肉,排隊的人太多!
12.大沙坪的馬國禮甜食不錯.其實回民的甜食都很不錯的.
13.道升巷的擀麵皮,木塔巷的里的火鍋粉,酸兒辣女米粉(亞歐背後木塔巷),潑辣嫂麻辣燙新世界後面的那條街上!
14.隍廟口的烤羊肉.吃的人很多.
15.沙鍋.西關木塔巷啊老顧家砂鍋.蘭州商學院段家灘的常師傅沙鍋特好吃!
16.廣場右邊的巷子里的釀皮子和甜醅不錯.小賈擀麵皮很不錯!
17.皇廟肥腸面.永昌路「銳」旁邊的臊子面.金海悅賓館下面晚上有家老馬家烤肉.還有搬到正寧路市場的老字型大小,馬爺涼面.農民巷的李記炒麵!
18.西關天元旁邊有家魚丸,澆辣醬汁和花生碎!
19.烤肉要數大漠和嘉峪關烤肉比較好.大眾巷裡的酒泉茹記烤肉味道也是相當的不錯,酸酸甜甜的特色杏皮水是一定要嘗嘗的!肥腸面應該是省政府旁邊的黃家園肥腸面 .至於砂鍋 現在陳雲的太難吃了.
20.一個重要的甜食店忘了.就是張掖路甜食店.
21.木踏巷裡圓圓砂鍋也很不錯。
22.南關石油大廈下面戰略對面有個小吃鋪子,打鹵飯.
23.炸醬面廣場南口的建偉炸醬面.
24.西關還有家擀麵皮很好吃的,蘭醫二院那.
25. 一中門口的炸雞柳.
26.最好吃的擀麵皮是中山林鼓樓巷的,那一家開了十幾年了,味道是最正宗的。
27.隍廟外面靠近步行街的地方有家賣素涼面的.還有農民巷西段栗子張的素涼面也很好吃.
28.還有西站夜市的孜然羊肉炒米飯和雞蛋牛奶醪糟.....
29.西固的好再來,尕四烤肉。
30.最正宗的肥腸面是山字石的那家,蘭州人都知道,早上吃的人都要排長隊的.
31.皋蘭路向西的舊大路裡面有個葷漿水面片超級好吃啊!而且還該有雁灘的漿水豬蹄,原三六八馬路那有家炒田螺不錯,現在不知道搬哪了,還有九路車終點站附近的一家牛肉麵,超好吃,人很多,還有安寧十里店附近有家有小青椒的餛飩,還有三十三中門口隨意小炒里的漁香肉絲蓋澆飯

㈣ 釀皮是什麼東西呀

釀皮釀皮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數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溫水調成硬面團,再幾經揉搓,等面團精細光滑後,再放入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出澱粉,面團成為蜂窩狀物時,放進蒸籠蒸熟,這叫「麵筋」,再將沉澱了澱粉糊舀在蒸盤中蒸熟,這便叫「蒸釀皮」。蒸熟了釀皮,從盤中剝離,切成長條,配上麵筋,澆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來辛辣、涼爽、口感柔韌細膩,回味悠長。 別覺得釀皮子不起眼,綿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是蘭州特色風味小吃中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都愛吃,對喜歡喝酒的人來說,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尤其是受到女人們的青睞,一年四季生意紅火,夏天更是旺季,釀皮子不但是一張桌子,幾條板凳的街頭小吃,而且也是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各種大飯店、飯庄、酒樓宴席常設的涼盤品種。外地來蘭州的人們,若要乘飛機返回,定要帶上幾份回去再拌作料的釀皮子,讓親朋好友或家人品嘗一下。進入夏暑期,品嘗一盤黃亮柔韌、細膩爽滑、清涼舒心的釀皮,一定會感到胃口大開,回味無窮。如此能上能下,皆因其獨特的風味。 [編輯本段]種類 釀皮除有「蒸釀皮外」,還有「餾釀皮」。餾的釀皮,金色發亮,薄細柔脆;而蒸的釀皮,色褐沉著,渾厚肥大,兩者色形各異,而味道基本一致。釀皮雖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飢解餓,也可當菜餚,充當下酒冷盤。冷熱均宜,四季可食。 釀皮 若論及西北的特色小吃,「釀皮」是首選之一。吾鄉人讀「釀」作「讓」音。然而,進了陝秦之地,稱做「麵皮」;入了嘉峪關,又道「涼皮」。其實無論是哪一種稱法,都只概括了這種美食的一個方面。 在蘭州的市面上,有著不同流派的釀皮,蘭州釀皮如筷子粗細,除了放醋、鹽、味素、辣椒油外,還要多放芝麻醬,吃起來別有風味,叫做麻醬釀皮;還有很有名的高擔釀皮,因最初的賣主挑著高高的擔子叫賣而成名,口感酥軟,少韌性,英國攝影家博雅斯基1875年到蘭州拍攝時,對蘭州的地方特色小吃高擔釀皮子產生了興趣,的確,產麥地區的麵食精品釀皮子是全城獨一無二的大眾食品,形如軟玉,半透明又顫抖悠長的形象加上多彩的調料,外形絕妙稀奇,食者就地而吃津津有味,方便快捷,對西方人而言實在是難得的民俗風情景觀,攝之入鏡而冠名「蘭州街頭的流動快餐」;而甘肅武威用小麥面加大量蓬灰做成的釀皮,呈茶色,條狀粗大,風味獨特。 [編輯本段]選料 所謂釀皮,其實是用麵粉漿汁蒸出來的麵皮。有兩種,一種是普通釀皮,一種是高擔釀皮。 釀皮 第一種雖為「普通」(其實是普遍的意思),卻更具有特色:用紗布包了揉好的面團,在清水裡搓洗,最後清水變成了蒸麵皮的漿汁,而紗布里剩下的就成了一小團韌性和延展性很強的東西,其實是麵粉里蛋白質,蒸熟後就變成了多孔勁道的麵筋,而因加鹼後變得金燦燦的麵皮與麵筋配以十多種調味品,就變成一碗普通釀皮。其實這些調料也是經過精雕細琢的,醋里浸著幾個草果。而芝麻醬也不知用什麼稀釋開了便於食用時攪拌,還有許多連名字都叫不上來。 釀皮 第二種高擔釀皮據說也是歷史悠久,好象是一姓高的創始人挑著扁擔創下的基業,而且無論怎樣,每日只售一擔,遲到的好食者只有等待次日了,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盲目擴大產量只會以質量為代價,現在不這樣了,已經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自然不會讓每個顧客失望。高擔釀皮沒有麵筋,但也同樣勁道,色澤較淡,配以綠豆芽等少量嫩菜,調料的講究是比普通釀皮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釀皮是女士們的所愛,夏日自不用說,蘭州釀皮冬天的生意也是很紅火的,多虧女性們捧場,冬天的做法和平時沒有什麼不同,在凜冽寒風中吃釀皮的姑娘們可算蘭州一大奇景。當然和涼面的熱湯一樣,釀皮在冬天也有一種救駕食品叫做炒粉,即將蒸熟的澱粉凍切成四方體在平底鍋里炒熱,配以同樣的調料。 [編輯本段]製作 釀皮的原料甚多,從綠豆面、高粱面到麥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澱粉之物,皆可入選。故稱為「麵皮」,乃指其原料皆為麵食。 [編輯本段]製作方法 釀皮釀皮的製作相當繁復。首先,要將麵粉(或綠豆粉等)和成面團。之後,用極細且凈的白布包裹著,在清水盆中不停地反復揉搓。面團中的澱粉成分不斷從白布中滲出,在盆底積了厚厚一層糊。將再無澱粉滲出的白布打開,裡面只剩一小塊如凍豆腐般的麵筋。蒸熟的麵筋可是釀皮不可缺少的伴侶——少了它,就如同咖啡不放奶,感覺上會差很多。 接著將先前積下的澱粉糊用清水輕輕漂洗後,依份量緩緩倒入一張又大又平的平底盤中,摸得又勻又平。之後,將數個大平盤上籠蒸熟。此時,澱粉糊已成了一大張亮晶晶的「面餅」。將這「餅」輕輕揭下,逐一相疊。彼此之間須塗抹熟菜油,以妨相粘。待其冷卻後,便算是完成了主料的製作。「釀」字一義為「蒸」,故而「釀皮」是說明「蒸」是其加工過程中一項重要步驟。 至於「涼皮」之稱,不言而喻,則是指其食法為放涼後拌作料而食。 [編輯本段]傳說 唐朝開元間,玄宗李隆基執柄國政,天下太平。天水西南稍子坡上有玄宗的祖墳,坡下西頭有戶柳姓人家,祖孫三代守護著唐皇祖墳,遠在長安的唐皇後裔感念柳家護墳之恩,每年來天水祭祖,都要賜賞一些錢物給柳家,一來二往,交情日深。柳家護墳盡心盡力,唐皇祖墳安然無恙。稍子坡東頭有個何家窯,有何姓父子二人燒炭為 生。這一年臘月頭,何老漢請人說媒,將柳家的小女柳蘭娶過門,給兒子何林做了媳婦。父子砍柴燒炭,媳婦張羅茶飯,小日子還算滋潤。 高擔釀皮 過完正月的一天,何林隨父上山砍柴,晌午時分,柳蘭揉面准備擀麵。突然地聲隆隆,頃刻間地動山搖,一場大地震發生了,柳蘭隨手將面團扔進水缸,蓋上,抽身跑出廚房一看,三間瓦房不見了,接著身後嘩啦一陣響,茅草廚房也塌架了,一看這景象,柳蘭頓時癱在地上。 冒著餘震的危險,何家父子跌跌撞撞趕回一看,家院夷為平地,媳婦倒在院中,何林撲上前,搖著媳婦的雙臂大喊:「柳蘭,柳蘭,你不能走啊!」這一喊,柳蘭醒過來了,父子破涕為笑,三人倖免於難。這次地震,柳家全家遇難,何家父子幫柳蘭安喪了親人後,回到何家窯。重建家園要吃飯呀!從土裡刨的一點兒白面、雜和面很快吃完了,柳蘭一籌莫展。忽地一下她想起來那天揉的一塊面還在缸里,便急忙伸手去撈。然而面團沒有了,撈上來一把滑溜溜的面串,缸里是一些稀糊糊湯,一聞還有點兒酸,面團被泡發酵了。 想烙饃,沒有乾麵摻和,這咋辦呢?柳蘭在酸糊湯中加了些土鹼,攪和時一股麥香溢出,她索性架起炭火,將麵糊舀在蒸籠屜布上蒸了起來,不料蒸出的面餅十分香潤,放涼吃更是筋柔適口。不大一會兒,麵糊全被蒸成了薄面餅,擺滿了大案板。最後,柳蘭見那滑溜溜的面串扔了怪可惜,她如法炮製,竟蒸出了全身是大蜂窩的發面饃,吃起來醇香筋道。 何家父子從窯上回來了,柳蘭端出兩碗飯來。這飯的上面擱著黃蔥蔥的大蜂窩片和煮熟的灰菜乾,為了讓父子倆多吃幾次面餅,柳蘭多放了些灰菜乾,上面調了鹽、蒜泥和辣椒,父子攪拌後吃得眉開臉笑。何林邊吃邊問:「啥飯這么好吃?」柳蘭說:「這是白麵糊糊蒸的釀皮兒。」「這片片是咋做的?」「麥子快熟時,捋上一把放嘴裡嚼,嚼到最後剩下能吹泡泡的,不就是麵筋嗎!」 目錄後來,何林想吃釀皮了,柳蘭特意和好一塊面,泡在水中,又覺得泡麵費時,她乾脆挽起袖子,伸手搓洗起來,這樣洗出的釀皮和面精更加好吃。柳蘭又在調料和配菜上做了改進,認為釀皮應以芝麻醬為主,突出香味。她將炒好的芝麻磨細,加水酌量,用炒鍋炭火煎熬,等麻香溢出時,水油渣分離冷卻備用;油辣子中加入小茴香粉、姜粉、花椒、大料粉;醋中浸泡草果、桂皮。配菜方面她用菠菜、葫蘿卜、綠豆芽、黃瓜等,增色不少,口感不錯。 柳蘭在情急中發明的釀皮很快傳遍稍子坡一帶,一時風靡天水城,麵筋還成為寺廟庵院素齋首選,一些窮苦百姓還以賣釀皮為營生,從而在互相摸索學習中總結出一首順口溜: 天水釀皮香,作料有秘方: 水鹽配蒜芥,辣椒拌茴香; 釀皮 香醋點晴蜓,砂鍋熬麻醬; 菜蔬牛肉片,食後餘味長。 再說強震發生後,柳蘭何林小兩口擔起守護唐皇祖墳的責任。第二年清明節一早,柳蘭做好釀皮,往竹籠里放了兩碗,同何林一起給父母墳前獻上一碗後,來到唐皇祖墳獻上釀皮,二人坐等唐皇後裔祭掃祖墳。 晌午,秦隴王李玠一幹人馬奉玄宗之命到了稍子坡,他們已是人困馬乏,祭奠過程中,早被那奇香四溢的釀皮勾得直咽口水。叩過頭後,十幾人你一口我一口品嘗了釀皮,都說天水釀皮好吃。當下,秦隴王李玠決定送柳蘭進宮。不多時日,柳蘭把自己做釀皮的技藝悉數傳授給了後宮廚子。 這時,玄宗的元獻貴妃楊氏正懷著肅宗李亨,吃啥吐啥。一天中午,小太監頭頂玉盤,盤內玉碗玉筷,碗中是紅綠鮮艷,奇香飄溢的釀皮,跪獻了上來,楊氏食後大喜。此後,楊氏每餐必食釀皮。受元獻貴妃的影響,九重禁宮的皇後、妃嬪、公主、才人、侍女,甚至親王駙馬及三品以上的官員都以食釀皮為快事,玄宗御宴上,釀皮成為不可或缺的佐酒佳餚。不久,釀皮從宮內傳到市井,在秦晉一帶興旺起來。這時,柳蘭回到闊別一年的天水,她在家做釀皮,何林在稍子坡下賣釀皮,何老漢頤養天年。後來何林的兒子繼承父業,乾脆到天水城定居,何家釀皮聲名大噪。 話說到了天寶年間,玄宗沉迷於酒色之中,國相弄權、安祿山作亂,國勢日衰,他把一切煩惱推給了肅宗皇帝。又在他七十多歲時盡行遣散了後宮三千佳麗,這樣,釀皮從天水傳到長安,又從長安傳到大江南北。 [編輯本段]各地釀皮的區別 在西北這塊土地上,對於"釀皮"這一名詞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陌生。寧夏人將其稱之為"釀皮",陝西人則將它稱為"涼皮"。西北的特色小吃釀皮進了陝秦之地,稱做「麵皮」;入了嘉峪關,又道「涼皮」。其實無論是哪一種稱法,都只概括了這種美食的一個方面。 釀皮 陝西涼皮分為大米麵皮和小麥麵皮兩大類,以大米麵皮最受歡迎,故又稱米皮,一般人們提起涼皮就指的是大米麵皮,而且專指陝西涼皮、西安涼皮、戶縣米面涼皮、秦鎮涼皮。這是因為陝西戶縣秦鎮是大米麵皮子的發祥地,尤以薛家老店歷史最為悠久,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市薛昌利大米麵皮快餐連鎖有限公 司。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秦鎮大米麵皮子。後因戰亂失傳。 釀皮的原料甚多,從綠豆面、高粱面到麥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澱粉之物,皆可入選。故稱為「麵皮」,乃指其原料皆為麵食。釀皮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數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溫水調成硬面團,再幾經揉搓,等面團精細光滑後,再放入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出澱粉,面團成為蜂窩狀物時,放進蒸籠蒸熟,這叫「麵筋」,再將沉澱了澱粉糊舀在蒸盤中蒸熟,這便叫「蒸釀皮」。蒸熟了釀皮,從盤中剝離,切成長條,配上麵筋,澆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來辛辣、涼爽、口感柔韌細膩,回味悠長。釀皮除有「蒸釀皮外」,還有「餾釀皮」。餾的釀皮,金色發亮,薄細柔脆;而蒸的釀皮,色褐沉著,渾厚肥大,兩者色形各異,而味道基本一致。釀皮雖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飢解餓,也可當菜餚,充當下酒冷盤。冷熱均宜,四季可食。 蘭州釀皮是蘭州市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釀皮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釀皮子價廉物美,其味酸辣涼爽,柔韌可口,是一種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食品。在蘭州的大街小巷內隨處可見。這種涼吃的食品,在夏季炎熱的天氣里,很受人們的歡迎。 釀皮是用麵粉製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將麵粉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後在清水中揉搓,這樣可以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和澱粉分離。澱粉沉澱後,倒去清水,加入食用鹼,調成面漿,放入蒸籠蒸熟,冷卻後切成筷子微粗的長條即可。麵粉中的蛋白質即是面精,則另外蒸熟,切成薄片,一塊放入碗中。一碗黃亮透明的釀皮子,加上油潑辣椒(辣椒也不是一般的朝天椒,是蘭州土生土長的青辣椒曬紅後磨成辣椒面,自有一種辣香)、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具有色艷味美、油濃汁足、涼爽利口、噴香解暑之特點。釀皮食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看。如今蘭州各大飯店、餐廳都有這道菜。食之眾多嘛。

㈤ 釀皮是什麼

釀皮是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美食,綿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新疆、內蒙古河套等地頗受喜愛。釀皮是用麵粉漿汁蒸出來的麵皮。 釀皮有兩種,一種是普通釀皮,一種是高擔釀皮。「釀皮」和涼皮是同一種食物,但因不同地區方言的關系,形成了如今二者的區別。

㈥ 蘭州皇廟那家高擔釀皮怎麼一直關門還沒開啊,是不是遇到撒麻煩了或者搬家了

那一碗「大眾釀皮」,不要成為記憶

作者:稿源: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2012-04-1305:48

那一碗「大眾釀皮」,不要成為記憶

股東紛爭致歇業已達半年市民擔心這家已存在半世紀的風味小吃店可能淡出「老字型大小」之列

曾經輝煌的大眾小吃部如今店門緊鎖

在蘭州市民中知名度很高的「大眾高擔釀皮」,因一場股東間的紛爭陷入僵持,歇業已達半年之久。久拖未決的紛爭或將導致這個在蘭州存在了半個世紀之久的風味小吃淡出為數不多的「老字型大小」企業之列。人們不禁要問,這個老店怎麼了?

「大眾小吃部搬哪了?」

「每天都要回答幾個人同樣的問題,我哪裡知道?」提起大眾小吃部為何關門,旁邊的商戶有點不耐煩地回答。他告訴記者,自從2011年9月大眾小吃部關門以後,周邊的幾家商戶幾乎每天都要回答顧客同樣的問詢。

3月19日,記者來到位於張掖路步行街隍廟門口的大眾小吃部,透過大門緊鎖的小吃部玻璃窗望去,牆壁上「財源廣進」的牌匾被灰塵掩蓋,落滿灰塵的室內桌子上還擺著裝滿衛生筷的筷筒,地上散落著幾個面盆,無言地敘說著人去屋空的落寞。

對於為什麼關門,另一家商戶的負責人說:聽說是因股東間意見不合使得經營難以為繼:「蘭州能叫得響的小吃大眾高擔數一數二,有啥矛盾坐到一起再商量,總不能讓這么一個好端端的品牌沒了。」

不僅如此,網路上「大眾小吃部搬哪裡了?」的疑問也是隨處可見。有網友留言道:最近走過張掖路發現大眾釀皮關著門,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這家店從我父母小時候就開著,起碼也有四五十年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關門了?就像一個老熟人永遠地離開了。真不舍呀!希望老字型大小永遠老字型大小!

23名股東的紛爭

據了解,蘭州大眾小吃部是原蘭州市飲食服務公司張掖路飲食商店大眾小吃部改制設立的股份合作制企業,1998年經蘭州市二商局、蘭州市財政局等單位批准成立,股金總額32萬元,以資格股、工齡股名義量化到每個職工名下,23名職工成為改制後的企業股東。

紛爭始於2011年5月14日的大眾小吃部第五屆股東大會換屆改選,由部分股東對現任執行董事任職期間的種種不滿而引起,此次會議上12名股東通過表決選舉產生了執行董事和監事,繼而也形成了股東間兩派對立的局面。

據知情人透露,其中一部分股東將矛頭指向執行董事的四點行為,認為其在任職的7年時間內,從未主持召開過股東大會,致使部分股東對小吃部近年來的經營計劃、投資方案及盈利情況一無所知,也未享受應有的盈利分紅;本應屬於企業所有的「大眾高擔」注冊商標,歸於執行董事個人名下;未經股東大會同意,私自安排親屬進入小吃部工作;在未辦理任何手續的情況下,將賬面上反映的11名股東的資格股占為己有。

而另一部分股東認為,此次由監事召集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沒有提前通知全體股東,且部分參與臨時股東大會的股東存在意願表示不真實現象,認為此次股東大會產生的選舉決議無效,並付諸於法律途徑。後經城關區法院、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兩級民事判決,撤銷了選舉決議。

事實上,雙方紛爭並沒有因為法院的判決而偃旗息鼓,反而越發僵持,使得經營完全停滯。據了解,自第五屆股東大會選舉產生新的執行董事和監事後,新任的執行董事和監事便接任了蘭州大眾小吃部的日常管理繼續正常營業。直至2011年9月14日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裁定撤銷第五屆股東大會選舉決議,並維持了原判。據此判決,小吃部執行董事以鋪面租期已到為由,於9月22日將小吃部大門上鎖,至此,蘭州大眾小吃部關門。

14年未修改章程

面對大眾小吃部出現的問題,此次紛爭中主張罷免執行董事的小吃部監事黃秀萍,將原因歸咎為多年來企業制度不完善、缺乏監督機制,以及股東維護自身權益意識淡薄等原因。「23名股東大都只有初中文化,對現代企業管理以及股東應有的權利和義務並不是很清楚,直接導致執行董事的權力過大,7年來,作為股東至少我本人沒有拿到應有的分紅,所以,2011年5月,我召集股東進行換屆選舉。」黃秀萍指出,之所以提出重新選舉執行董事,是她擔心企業23名股東中目前只有包括執行董事在內的6人在職,且大都將在近5年退休,若不進行換屆選舉重新修訂企業管理章程,隨著在職人員的全部退休,企業將變為私人所有。從執行董事陸續安排兩名親戚進入企業、將注冊商標歸其名下已初見端倪。

黃秀萍的說法尚無明確的證據證實,但從其提供的《蘭州大眾小吃部企業章程》可以看出,這份訂立於1998年的章程在長達14年的經營過程中從未修訂過,而黃秀萍本人也承認該章程的內容訂立之初是照搬當時蘭州其他國企改制的章程,並不適用於小吃部的發展。對於為什麼成立之初企業仍以「小吃部」命名,黃秀萍稱是因為改制之初注冊資金達不到成立股份制公司的要求,而在之後的多年裡也沒有人提議。

「法院判決撤銷第五屆股東會議決議後,我們又於2012年2月底登報聲明召開股東大會,希望23名股東能平心靜氣坐下來把問題解決清楚,盡早把門面開起來。但最終還是有11名股東缺席。」采訪最後,黃秀萍說解決紛爭除了通過法律途徑,希望通過客觀公正的第三方介入其中調和,否則問題將很難解決,何時開門更是遙遙無期。

之後,記者通過電話聯系采訪小吃部原執行董事,但其幾次均以出差在外為由拒絕了。

對於大眾小吃部的紛爭,黃秀萍將解決的希望寄託在了政府部門。隨後,記者采訪了省市兩級商務部門,蘭州市商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眾小吃部自1998年改制後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股份制企業,作為政府部門無權干涉其日常經營事務。而省商務廳飲食服務處相關負責人對此說法認可的同時,表示已知曉大眾小吃部的紛爭,但由於目前該事件尚處法律訴訟階段不好過問,但如果雙方的紛爭致使這個老字型大小企業就此關門,商務部門將介入調查。

「大眾高擔」曾經的輝煌

大眾小吃部出現的問題,令小吃部股東之一的老職工南學良痛心不已:「這個店改制前一直是蘭州市飲食服務公司里的先進單位,股東之間有矛盾可以通過打官司來解決,不要讓好不容易創下的牌子就這么消失了。」

今年65歲的南學良憶起當年小吃部的紅火生意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始於上世紀50年代的大眾小吃部一直是蘭州市的小吃名店,特別是一碟高擔釀皮配一個肉餡餅,更是店裡的招牌。「1965年我參加工作時,大眾小吃部在現在金城劇院的西邊,那時,那片地方還叫北京商場,小吃部是門板房、桌子凳子都是木頭的。」南學良仍記得,小吃部對面是同樣生意紅火的王榮康西服店、蘭州照相館、蘭州鞋帽商店、利達西菜館。

「早上9點半正式開門前,人們就已經拿著飯盆飯盒在排隊了。辣子還沒炸完,隊已經排成長龍了,下午5點半停票後,光給有票的顧客一盤一盤地抓釀皮還得半小時。」盡管已經退休5年,南學良記得他的女同事們,忙的時候左胳膊上搭著四五盤釀皮調料。「上世紀80年代初期流行『夜點』,當時要求所有的國營餐飲企業參加夜市,在門前支個攤子,要從晚上7點賣到10點,賣麻花和糖油糕。」另一位員工高蘭英說,小吃部賣的肉餡餅還是從西安學過來的手藝,現在大餅大小的餡餅也是從最初面盤大的餡餅改良而來的。

「雖然蘭州賣各種釀皮的門面很多,但大眾小吃部一直傳承著做釀皮的老規矩和老做法,特別是高擔釀皮一斤麵粉加一斤半水做5盤釀皮是死規矩,調料也是由芝麻醬、紅辣椒、鹽、醋四種調料調製成的麻醬復合味,要求調料要有黏稠度,顧客吃完後盤子里不能有剩下的調料,要全部黏在釀皮上,到現在,老店員走在蘭州街頭還有不少人能一眼認出來。」南學良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末小吃部開始售賣高擔釀皮,一盤的價格是二兩糧票九分錢,而關門前釀皮的價格是每盤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