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這座城,承載了太多人的夢!
上海這座城市,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在這里走了又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學生很多都選擇了上海,但是我真的很害怕傷害這座城市承載不住這么多人的夢想,因為這些夢想太多了。
站在人潮擁擠的街頭,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似乎在看著無數的夢想在奔跑,也許當初我們真的是為了夢想才來到這個城市,但是真正留在這里的能有多少人?
本地人的排在,房價的昂貴,生活費的直線上漲,工資剛剛顧著自己。本想著掙錢回家,才發現自己都剛剛養活自己!每個月那點可憐的工資拿不出手,基本生活都很一般。在大城市賺錢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
開始想著賺一筆錢,回家鄉找個一般的工作,錢用來投資和急用,可是現在掙的錢夠花就好,下班陪父母逛個公園,一起看著日子流走。閑暇時間出去小玩一下,突然覺得世界再美好也比不上陪父母走過的路。
小時候,總想著快快長大,去找外面的世界,到現在自己真正離開了,到了外面的世界,才覺得家是那麼的好,那麼的溫暖,恨不得有個假期就回家,恨不得有個假期就回家,陪著爸媽,姥姥姥爺,小時候那些伴我成長的大爺大娘也越來越少了,生命的逝去突然變得那麼可怕,感覺距離自己那麼近,以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現在走到自己的身旁,都會讓自己措手不及,不知道該怎麼辦,金錢,時間,每一個都讓我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面對,因為每一個事情我都無法解決。
所以我恨,我恨自己的無力,恨自己的弱小,總想著怎樣怎樣現在就會怎樣,可是生活就是這樣,如果自己不經歷就不知道那麼多的事情,更嚴重的是現在不經歷以後還是會經歷的。經歷了就是經歷了,沒有後悔這一說,也只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相信這些也不會太棘手。將來需要面對的現在將來都會面對,沒有什麼不可能。
我一直都很信命,我相信命運也是公平的。不過再公平的上帝也有不公平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和上帝較真,命運安排的,該遇到的時候你就會遇到,躲也躲不掉,只不過把傷害值減到最小罷了。可是,這樣的幸運已經算是最大的幸運了,不是嗎?
我們從來都不是命運的寵兒,沒有富貴的家庭,沒有姣好的容貌,更沒有高貴的血統,可是我們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在生活中拼搏的心,我自認為我的生活該不會太無聊,我更希望當我老了以後知道自己年輕的時候做過什麼。
媽媽二十二歲生了我,我如今都二十三多了,我還記得當我小學的時候問媽媽多少歲,媽媽說三十多,現在的我已經往那個年紀走了,可是現在的我有什麼?工作還不穩定,沒有男朋友,不知道以後的路在哪裡,我還在摸索,不知道這是一種幸運還是悲慘!
如今的生活我並不抱怨什麼,當初自己的不努力才會現在這樣,怨天尤人有何用?只有在當下好好工作,希望諾大的上海容得下我!
㈡ 只為小孩在上海上小學,需要社保,找單位交還是自己交那個劃算
有工作是單位繳納劃算,個人還自己繳還要繳納單位的部分。
㈢ 如何看待自媒體的野蠻生長
得到—-邏輯思維
毫無疑問,邏輯思維的成功,為後續得到的發展提供了可觀的用戶,也為其核心用戶「拍了照」,而得到的核心競爭力其實確是現成的,聰明的羅胖叔早一步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我們知道,現如今類知識類的產品,人群多集中在倆個主戰場,知乎以及得到。不禁要問知識到底是什麼?知識能帶來可觀的變現價值與紅利嗎?是趨勢嗎?
得到的付費用戶(終極用戶)分析及定位
1.知識存在的意義大於其本身
知識本身並無多大價值,知識的價值在於其產生的過程。
知識是什麼?知識就是人類經過思考而產生的東西,暫且叫做『果實』,產生的過程記作『思考』。
果實本身的價值是有限的,是不可持續的,也可以說,果實實則是個消耗品,一次性產物,無生命周期可言。果實存在的本質,是其內在的誘因,也就是誘發我們去思考的元,果實內部的種子,以供後期的可持續性的消耗。
果實的誘因,催生著種子在思考中的成長,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正確的思維框架,從而得到新的屬於自己的果實,或者果樹。而與其相比,初期的果實作用微乎其微。
2人性與知識對沖
卡耐基已經將人性的弱點翻來覆去的講了很多遍了,但是真正用到或者會用的人卻沒多少,胖叔算一個。
從人性的弱點中暫時摘出來三點:利慾惰。
人的需求就如馬斯洛需求五層一樣,存在橫縱以及越階,但人的趨利性確是不分層次的,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利,而對於知識,就如普遍大眾認知的那樣,只要A知道的越多,你的成就就越高B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C暢銷書,成功學,名人傳記,不是對書感興趣,而是純粹的對人怎麼成功感興趣。目的就是趨利的,只當知識為工具,或者果實。
簡單的求知慾,以及深層次的對高等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滿足一己之欲。生活節奏的快,才給了我們慢的權利,當你想要急於速成一樣東西的時候,說明你已經對此喪失了興趣,你只是迫切的想得到結果而已,相比於思考過程的漫長痛苦困難枯燥蛻變,直接得到果實顯得格外輕松,且有短暫的充實感與成就感,形成『思維舒適區』。多數人還是喜歡得到既有的果實,而逃避索然無味的思考。
3知識付費的溫床
對於知識的渴求,刺激了人們對於得到知識的嚮往。人群敬畏知識的力量,熱衷於知識,極大的降低了對知識獲得的下限。
社會畢竟普通人佔比高,他們擁有極大的數量,雖然每個個體的資產卻沒多少,而這其中,多數為最近十幾年的大學生,而他們以後也會成為主要帶動消費的人群,那麼他們關心什麼呢?普通的大學生,四年大學生活的混混沌沌,造就了他們的迷茫,他們也是最容易盲從與被引導的一群人。
從大學的象牙塔出來,面對殘酷的現實,讓本就思維混亂三觀缺陷的他們,變得焦躁不安,他們渴望上流生活,卻感嘆社會不公平,身無長物;他們難於思考,難於執行,他們的數量多的可怕,以後會占據主要市場,他們尚年青,不想庸庸碌碌過完一生,他們最需要什麼?核心是什麼?我感覺,他們需要一條路,用來宣洩不安與焦慮,不甘與痛苦,他們渴望一場救贖,而這場救贖卻務必繞開他們的弱點,或者也就是利用他們的弱點,來達成這場自編自導自演的就是,一個自己創造的「舒適區」,自我畏忌。
而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父母也會極力贊成甚至加入,因為他們就是他們的投影,且他們對知識更是『敬畏』。與知識相比,錢又算什麼?大家不都這么認為嗎?
得到的亮點
1.求知若渴苦無捷徑—移動互聯網(APP,公眾號,講座,線下活動等)
2.對知識匱乏,急於求成,信息精準且通俗易懂——60秒獲得XX技巧,兩個月從零開始破繭成為全棧工程師等等,時間+特點(最優)+目標格式
3.執行能力弱——-付費每天訂閱,錢做導向敦促學習,打卡。外力被動執行。
4.沒有能力和毅力,逃避思考過程,直取果實———碎片歲間,不需要自身付出太大的耐力。大師講解,多麼深奧的東西都能讓你通俗易懂,且言簡意賅,讓你思維上有飽腹之感,成就感,從而願意購買更多,且推薦給他人。
5.標簽化,告訴別人我的學習狀態,炫耀和虛榮——-分享,贈課,證書,里程碑
6.得到「得到」中沒有的快餐——-精品書籍推薦,賣書。流失用戶一定的轉化:對得到審美疲勞之後,用戶會去購買書籍,之後,相比於直接得到果實,思考的過程是疼苦的,遠離『舒適圈』,用戶會慢慢覺得見效慢,枯燥,索然無味,最後還會加入得到果實的隊列中,因為這樣學起來很輕松,言簡意賅,而且見效快。
匱乏飢餓之人,只求快餐果腹,食物從何而來並不重要,又何來精與不精?若,來源安全,內容精美,可遇不可求啊!!!不分享給他人,是他人的損失,更是你的損失啊—道德綁架也可以用用。
以上的分析,定位為得到的死粉,也是20%創造的80%價值的那群人,得到的產品和想法還是不錯的,會用的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補自己的短板,但是,在商言商。
而諸如此類的產品,知乎得到等等,其功能不在產品,而在用戶自身,對於信息知識的自我過濾的系統的建立,這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以及消化能力,而這些人也就是得到的那創造20%價值的80%的用戶里的一部分,顯然,他們創造的商業價值微乎其微。
本文由@縱浪橫潮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