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變形金剛玩具代理的利潤有多大
系列專題:《變形金剛》影視營銷
在20多年前,當日本的TAKARA設計出的機器人玩具在市場上打了個啞炮時,美國的「孩之寶」從這個機器人身上發現了商機,1983年底新設計的變形金剛出爐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孩之寶」一年的營業額為40多億美元,光是在中國玩具市場上巧手拍就捲走了50億元人民幣。明天晚上,《變形金剛》真人電影版將要在北京上演,「變形金剛」在操盤者手下一次次變形後,變來的財富更是讓人咋舌!
由玩具變形為動畫片
1983年,日本TAKARA公司設計並推出了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玩具,主角是一群可以變換汽車、飛機的機器人。這兩個系列的玩具就是後來風靡全球的變形金剛最初的設計原型。
玩具推出以後,TAKARA公司當時並沒有製作相應的動畫片,只是拍了一部廣告片在電視上播放,並依靠漫畫雜志進行隨刊介紹玩具。可是由於當初的設計始終在強調駕駛員,而不是這些能夠變形的機器人,使得當時的市場反響並不好。
正當TAKARA公司為玩具打不開市場而苦惱時,美國玩具巨頭「孩之寶(Hasbro)」公司敏銳地發現了變形金剛潛在的市場價值,主動找到了日本TAKARA公司,希望尋求合作,共同開發這一系列玩具。經過一系列的談判,苦於打開美國市場的TAKARA公司最終和「孩之寶」走到了一起。正是由於這次商業「聯姻」,使得變形金剛開始煥發活力,並在上世紀80年代風靡全球,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代表孝羨性的「符號」之一。雙方「聯姻」以後,「孩之寶」將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合並,經過雙方設計師的封閉開發,「孩之寶」挑選出了一些出色的設計,並將它們分為兩派,在1983年底推出了全新包裝的玩具產品,這就是變形金剛。「孩之寶」堅持了自己先有玩具後有動畫片的商業模式,在玩具推出後不久,於1984年初,正式推出了《變形金剛》動畫片的第一季。
由商業廣告變為動畫經典
動畫由喬治·亞瑟·布魯姆(George Arthur Bloam)製作,卡通形象設計則來自於邁克·達拉斯(Matt Dallas)。剛開始只是以商業廣告的形式在電視台播出,各電視台也向「孩之寶」公司收取了高額的廣告費用。可動畫片播出了半年以後,「孩之寶」發現,《變形金剛》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佔到了當時美國所有動畫系列片收視率的40%。於是,「孩之寶」開始出售《變形金剛》的動畫片版權,反過來向電視台收取高額的版權費。同年10月,《變形金剛》動畫片的收入已經成為「孩之寶」變形金剛盈利計劃的主要部分,佔全部盈利的1/3。
1985年《變形金剛》已經是「孩之寶」公司盈利額僅次於《星球大戰》的產品。到了1985年底《變形金剛》已經成為美國動畫片的出色作品之一,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重復播放了近10年。至此,《變形金剛》真正完成了一部商業廣告動畫片到賣座率極高的動畫系列片的蛻變,成為世界動畫史上的經典。
變形金剛「變」出了衍生品
在1985年和1986年這段時間,變形金剛除了玩具和動畫片以外還推出了一系列產品,高級彩色貼紙、拼裝模型、服裝、雜志、系列漫畫、文學作品、原聲CD等等衍生品都相繼推向市場。在此後的5年間,變形金剛為「孩之寶」帶來十幾億美元的巨額利潤。到1986年,第一代變形金剛玩具銷售開始出現飽和狀況。於是,「孩之寶」又推出變形金剛電影版《Transformers The Movie》和《變形金剛2010》兩部續作,在延續原有劇情的基礎上,推出「補天士」、「驚破天」等新一代人物。新一代人物的登場,再一次帶動了變形金剛系列產品的銷售增長。
金剛變形為中國玩具
由於薯坦在玩具的設計思路和動漫片劇情的發展方向上無法達成統一,變形金剛的日本東家TAKARA在1987年的時候開始與「孩之寶」鬧別扭。「孩之寶」以3集REBIRTH推銷頭領戰士系列,而TAKARA則單方面進行頭領戰士的開發。之後TAKARA迅速推出35集的《頭領戰士》、42集的《隱者戰士》和38集的《勝利之斗爭》3部日本版續作。
在主創者為《變形金剛》的前途起紛爭時,上海電視台譯制的《變形金剛》「光臨」中國,雖然只是在北京等大城市的電視台每周六播出一集,但是對於有幸成為第一批觀眾的孩子來說,周六是快樂的象徵。
此後,「孩之寶」公司授權廣州白雲山玩具廠製造,鵬利公司經銷的變形金剛悄然上市,當時,全國許多城市的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不約而同地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最近,美國動畫片《變形金剛》的玩具,開始進入國內市場。連日來,在全國各地,各大商場的玩具櫃台被擠得水泄不通,顧客們爭相購買變形金剛玩具送給自己或是親友的孩子。在經濟能力大幅提升,以及獨生子女政策的帶動下,父母親都想為孩子買更多的東西,以往被視為奢侈品的玩具也就成為兒童的生活必需品……」
國內《變形金剛》動畫片除了美版前三季外,還播出了《頭領戰士》,但之後的《隱者戰士》等續作並沒有播出。而玩具上則更多的是第一代變形金剛和組合體為主,白雲山玩具廠生產的變形金剛在當時售價從15元到99元不等,為了促進銷售,幾乎沒有採用美國市場上慣用的組合體捆綁銷售模式。
金剛捲走中國50億元
20歲「生日」到底是日本的2003年還是美國的2004年,已經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20周年紀念」的名義下,變形金剛在視聽產品、玩具、專題交流等等一系列「豪門盛宴」的帶動下重新復甦。
2003年「孩之寶」推出《變形金剛:雷霆艦隊》,2004年日本TAKARA公司運用最新動畫渲染技術打造《超能合體》成為變形金剛動畫系列的最新成員。與此同時,變形金剛音像市場告別「讀不出」的VCD,全面進入到DVD爭霸的時代。
變形金剛「20周年紀念」,為了滿足玩家懷舊的需求,「孩之寶」與TAKARA公司充分利用G1玩具模具推出了琳琅滿目的「20周年紀念」產品,特點甚至可以概括為「怎麼賺錢怎麼賣」。
「孩之寶」的Armada系列產品,每個Armada身上都有專為連接「MINI派」小機器人而設計的介面,有的甚至還有好幾個介面。當「MINI派」小機器人與這些介面連接時,玩具能顯現出很多特殊功能,不同的介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的可以彈射,有的可以發聲。原來相對封閉的玩具組合改變為可以任意、無限組合的全新模式,玩具的吸引力隨著其可玩性的拓展而增加,玩具銷量一路飆升。而TAKARA公司推出的極小變形金剛系列,8個款式採用相同包裝,變形金剛迷不知道裡面究竟是哪一款,只能「隨機抽取購買」,更「狡猾」的是,總有那麼幾款特別少有,很難抽到,甚至還特別設置了兩款更加稀少的隱藏版,「購買上癮」帶動了價格的攀升。
2003年8月首屆變形金剛年會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同時上演,拉開了變形金剛在中國的復甦運動。20年前的孩子們已經步入而立,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也不缺少往日童年的情懷,正如一位網友所說,變形金剛20周年「對於生活在類似我這個世界的人來說,是無數個從孩提時代就深愛和真誠地喜歡變形金剛的一個群體,一代人,一種現象,變形金剛現象。」20年來變形金剛的相關產品賺走了中國近50億元。
再度變形票房超過1億元
2007年7月11日,今年最震撼的電影《變形金剛》將點燃國內變形金剛迷心中的激情,博派與狂派機器人再度交火,重新演繹20年前的那場夢幻之戰,與當年電視機前動畫版《變形金剛》不同,真人電影版《變形金剛》製作成本高達1.5億美元。
從構思到完成歷時4年之久,更網羅了夢工廠當家人——好萊塢傳奇導演——斯皮爾伯格擔當製片;曾執導《珍珠港》、《世界末日》、《絕地戰警》、《勇闖奪命島》的「大片專業戶」,著名動作片導演邁克爾·貝執掌導演筒。這次拍攝由許多「變形」的成分。
據製片方透露,他們在2003年本想與「孩之寶」公司合作拍攝另一部經典動畫片《特種部隊》的電影,但最終卻與「孩之寶」公司簽下了《變形金剛》的電影改編權。
斯皮爾伯格的加盟極大地增加了《變形金剛》的商業號召力。斯皮爾伯格自稱對變形金剛一直很了解,因為在他孩子小的時候,斯皮爾伯格就經常購買變形金剛玩具給他們玩。他認為變形金剛這個概念,足以孕育出一部寫實電影。於是他向邁克爾·貝徵求拍攝這一電影的意見。當時邁克爾·貝的事業正處於低谷,影片《逃出克隆島》更遭遇前所未有的票房慘敗。或許是斯皮爾伯格的信任打動了邁克爾·貝,於是他果斷地決定停下手頭的工作,並最終於2005年4月確定擔任《變形金剛》導演。事實證明,邁克爾·貝的決定是明智的。7月2日《變形金剛》在北美試映以來票房成績喜人。首日在北美3000餘家影院試映,票房達到880萬美元,而根據7月3日北美方面出爐的最新票房數據顯示,《變形金剛》第二日票房為2750萬美元,打破了《加勒比海盜2》創造1573萬美元的第二日票房紀錄。
《變形金剛》在北京的首映活動名稱為「變形金剛零點爆破狂歡夜」,定於7月10日晚9時舉行,首映活動之後,7月11日零時正式放映影片。屆時除了邀請國內明星出席外,擎天柱等幾大變形金剛的模型也會登場亮相。在廣東地區,珠江院線旗下的中華廣場電影城也將舉行「變形金剛拼到底暨變形金剛20年展」大型活動,屆時中華電影城將會「迎來」高達3米的擎天柱模型。同時,中華影城還將聯合廣州最大的變形金剛愛好者民間組織——「變盟俱樂部」,首次在廣州推出「變形金剛20周年」紀念展覽,到時影迷可以在中華廣場電影城觀賞到超過150個歷代變形金剛模型的展示!崗頂天河電影城將在7月11日《變形金剛》首映日全天半價出擊,還將舉行「名車型人」大比拼活動。屆時「大黃蜂」雪佛蘭真車將在崗頂天河電影城獨家展示。
據中影集團新聞發言人翁立介紹:「因為《變形金剛》在中國市場有廣大的群眾基礎和觀影需求,因此該片的引進速度很快,僅比美國晚一周,目前《變形金剛》已經製作了540多個拷貝,預計國內票房收入將超過1億元人民幣。」至於是否可以打破《蜘蛛俠3》在此前贏得了1.4億多元的票房紀錄,我們拭目以待。
金剛變形入手機
隨著令人血脈沸騰的影片上映,各種衍生產品也將同期熱賣,為廣大變形金剛迷再添一把火,Activision公司已經與「孩之寶」公司簽訂合同,取得了除日本之外全球地區的《變形金剛》游戲改編權。《變形金剛》系列的第一款游戲已於2007年7月4日與電影同時上市。游戲版《變形金剛》取名為《Transformers: The Game》,基於PC、PS2、PS3、Wii、Xbox360、PSP、DS等幾乎所有游戲平台。而「孩之寶」公司還計劃將變形金剛推向手機游戲、手機鈴聲等更為寬廣的領域。
《變形金剛》帶著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人的熱血記憶,明天晚上就要與北京觀眾見面了。「《變形金剛》選擇在這個時候卷土重來,是經過周密策劃的,有大量數據做支撐。中國動畫片趕上《變形金剛》,需要10年,我認為這個數字比較符合實際。」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院長路盛章表示。
這個曾經捲走了中國50億元人民幣的動畫大片,這次還會在中國創造什麼樣的財富輝煌,大家拭目以待。然而,和《變形金剛》今日的輝煌比,中國的動畫形象黯然失色,不管是有沒有知名度,往往是開發出來,就銷聲匿跡了,哪吒、黑貓警長,這些動畫形象曾經在中國的孩子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然而,經濟價值現在為零!
動漫界資深人士金城認為,中國的動畫片之所以不能像《變形金剛》這樣常盛不衰,是因為內地動漫投資商投機心理太嚴重。一部動畫片往往需要3年才能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而有良好的收益需要5年,但一般的投資者是不願意做這種長線投資,他們總以為有了人才,有了創意,拿出作品就要盈利,但市場是需要有品牌的,沒有打品牌的概念,中國動漫界只是人來人往,投資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黑貓警長當年有人接著做,那會是多麼好的賺錢時機,但現在失去了賺錢最好的契機,不管是黑貓白貓,難說再換來錢了!」天津神界漫畫公司總編創陳維東認為,「一個品牌要想有經濟價值,需要不斷地開發和投入,但中國太缺乏這種意識了」。
中國動漫離品牌多遠?
中國動漫沒有品牌,有知名度且有價值的動漫品牌只有藍貓,但這一個品牌拯救不了中國動漫,這是許多業內人士對內地動漫品牌的看法。什麼動漫品牌,它和其他行業的品牌評估有什麼區別?「怎樣評估動漫品牌,這是個很難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評價,「當年藍貓的品牌價值是由王宏的思維方式決定的。核心人物的價值很難評估。」
⑵ 我要開個玩具店,都有什麼模式的
開辦玩具店鋪之前,不僅要對店鋪圈內的競爭店做調查,還要對現在的競爭店與潛在的競爭對手做調查。店鋪所在地人口發布情況,附近聚集的單位性質、工作性質,本區域消費能力、習慣,有無同類店鋪,若有,要調查其生意好環。越深入了解目標客層,在店鋪定位時便愈能投其需要與喜好。
根據經驗豐富、經營成功的玩具店的經驗和教訓的匯總和總結,本文歸納出4項開玩具店前必需要做的調查,供准備開店的朋友們參考。
玩具店鋪環境及客流量調查:
環境的好環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指店鋪周圍環境狀況。比如有的店開在公共廁所旁或附近,不遠處便是垃圾堆、臭水溝或店門外灰塵飛舞,或鄰居是怪味溢發的化工廠等,這便是惡劣的開店環境。另一種含義指店鋪所處位置繁華程度。
(2)孩之寶玩具加盟費擴展閱讀:
注冊程序:
第一步:咨詢後領取並填寫《名稱(變更)預先核准申請書》,同時准備相關材料
第二步:遞交《名稱(變更)預先核准申請書》及其相關材料,等待名稱核准結果
第三步:領取《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同時領取《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等有關表格;經營范圍涉及前置許可的,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到經工商局確認的入資銀行開立入資專戶;辦理入資手續(以非貨幣方式出資的,還應辦理資產評估手續)
第四、五步:與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登記注冊步驟相同。
反欺詐委託加盟
反欺詐委託加盟是一個新的業務模式,表示加盟投資商委託一家公司幫著加盟策劃,以達到規避加盟風險、和引進合適的加盟項目。
反欺詐委託加盟絕對不只是簡單地為加盟投資商推薦一家連鎖企業,而是從加盟創業、維權、店鋪經營這三個方面進行整體策劃。這一全新的概念是由倫琴反欺詐加盟網提出的。
⑶ 開一個玩具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跟兒童相關的消費產品都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不過相比已經爛大街的兒童母嬰店、童裝店來講,玩具店從行業指數來看,發展速度更快一些。
從創業的角度來分析,兒童行業是一個相對比較穩的方向,不會有突然的爆發也不會有明顯的下滑。但是從我接觸的初次了解這個行業的創業者往往會走兩個極端:
a、要開一家高大上、新奇特的玩具店,動不動就是我只賣樂高、美泰、孩之寶等國際品牌玩具
b、我們本地消費低,我要賣價格非常低的低端產品
以上這兩種門店放在國內90%的城市可以說百分之百虧
⑷ 兒童玩具品牌十大排名
兒童玩具品牌十大排名有:樂高,萬代南夢宮,費雪,芭比娃娃,Nerf,孩之寶,風火輪,My Little Pony,美泰,機動戰士高達。
1、樂高
樂高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玩具品牌之一,樂高生產可提高兒童拼搭技能的連鎖積木。該公司的願景是通過生產創造性的學習和游戲玩具,將孩子們培養成明天的偉大建設者。
機動戰士高達品牌80年代開始在日本生產高達模型。它們很快在該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非常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