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蜜共享電單車是傳銷嗎
投資 拉人頭 沒看見東西 每天分幾塊錢給你 承諾高回報 你們沒有簽任何的投資合同 你只是把錢轉了出去 我個人認為 絕對是傳銷 老婆今天投了3980元 我絕不會讓她去拉人頭 去害身邊人 這是筆帳 每天加入好多人 分一點錢出來 後期的高回報根本產生不了 沒有一家公司這樣分紅會盈利的 醒醒吧 或許你投資了3980 收回了2000 過去你收回幾百塊 總之 我個人絕對相信這是傳銷
② 小蜜共享生態圈是傳銷嗎
小蜜共享生態圈已被工商部門和公安部門認定為傳銷,以下為新聞報道:
這款名為「小蜜單車」的理財項目,誘惑著眾多市民投資,在台州,尤其溫嶺、椒江一帶搞得「紅紅火火」。不少台州人還真被砸暈了!
記者從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得知,「小蜜單車」明顯涉嫌傳銷或非法集資,已開始介入調查,提醒廣大市民切勿上當受騙。
與其他傳銷行當相比,記者注意到,「小蜜單車」除了更具有誘惑性外,策劃更加精細,用他們的行話說:按照戰略部署,分期實現你的「發財夢」。最初是讓你投入「小蜜生活圈」。即讓你在所謂的「小蜜商城裡」消費880元的產品,滿8天後成為VIP會員;然後當你分享一位消費者成為會員後,公司將開始提現你的消費返利。
返利的公示也比較簡單:自己投了880元,成為公司會員,推薦一個會員,每天可以分得15元利潤,拿365天,年收益是5475元;接著你推薦的會員再往下推薦,你每天獲得2元,一年共得730元。那麼,當你推薦10個,每天可得150元,年收入就達54750元。以此類推,上不封頂。
更誘人的,假如今天你不想推薦,就自己做靜態投資,以11單為例,投資總計9680元,第9天開始每天分得利潤150元一天,也是拿365天,年收益也是54750元。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人一時沒拉到下線,咬咬牙就自己做「靜態投資」了。
當你融入所謂的「小蜜生活圈」後,即不得不開始跟隨他們進入第二期「創業夢」,此時的口號也更加的溫馨:小蜜單車,叮當出行。
具體地說,讓你掏錢投入3980元,認購小蜜共享電車的所有權,並可以獲得電車市場收益的70%的盈利分潤,那就是說,單一輛單車每天產生50元的收益,你就可以得到35元的分潤。每台車正常使用周期為三年左右,你的發財就變得「輕輕鬆鬆」了。
接下來,按照公司的戰略,「錢途」更加光明,因為公司承諾,「小蜜生活」除了靠共享單車發財以外,還將開發2000家智能菜場,投資進入智能領域,今後,實現融資E級後,將在國內和境外掛牌上市,原先投入都變成原始股,你的年收入上千萬元,都不足為奇了。
記者調查得知,和其他受災的城市一樣,目前,台州區域內,被誘騙進入「小蜜單車」,幾乎是進入了這樣的第二期了。其實,記者關注「小蜜單車」差不多有一年多了。去年6月初,被人突然拉進一個消費微信群,群名就叫做「小蜜生活,叮當出行」。
拉記者進群的那位微友,在群里簡單講解並發了些資料後,感覺記者對此有些興趣,過了幾天後,就相約「面授」。「這絕不會騙人的,我都拿到獎金了。」「操作特簡單,只要你敢投錢就是。」「我打賭,你做了一階段,上班都不會去了,這是多好的事業。」
為了成功洗腦,當天,除了那微友本人,她特意叫上3個合夥人,將記者約到星星廣場的一個茶室里(龍頭裝飾),然後詳細講解「小蜜生活」的投資項目,講述過程中,她們現身說法,極具誘惑性和煽動性。
為了讓人相信,洗腦者也毫無顧忌地透露了台州區域總代理人的辦公室地址,當初是租賃在凱悅大廈,據她們介紹是來自溫嶺的一對夫婦,但也不排除是假信息。也許組織者清楚,這種傳統的洗腦遠遠不夠,得藉助網路等更加便捷的洗腦途徑。
像是卧底一樣,也是從去年6月初開始,一直到去年10月,記者潛伏在那微信群近4個月,詳細見識了運用微信洗腦的過程,上面每天晚上7點半至10點這時間段,有專業人士通過遠程教育,講解如何搭載「小蜜單車」投資賺錢基礎理論外,可以現場釋疑,聽眾與老師互動等環節,每晚都非常熱鬧。
最吸引人的是,群主除了每天一大早給會員們祝福,發一些活動通知,以及「小蜜單車」落地等消息外,還不時地報告「誰誰誰領到了獎金」。有時,有些會員沒領到獎金,群主也會作些解釋,但理由都一樣:是銀行系統出了問題。
記者注意到,這個純粹的「小蜜生活群」,最初大約數十人,一直到記者被踢出群時,人數起碼在200人以上。
很顯然,和之前的E租寶一樣,「小蜜單車」這一平台是很具誘惑力的,尤其是對一些希望「小投入能暴富」的投資者來說,極容易上當受騙。「種種跡象表明,這種靠拉人頭的就是傳銷,台州應該屬於重災區之一了。」日前,一位網友在台州19樓發帖這樣提醒道。
近半年來,記者也調查得知,「小蜜單車」主要在溫嶺、椒江,以及玉環一帶,陷入「小蜜生活」的人群不小,如果不予以剎車,將越演越烈。
「少則數千元,多的十幾萬,有的甚至上百萬元投入。」知情人老高告訴記者,陷入這一平台的許多人,是抱著一夜暴富想法的工薪族,好多是商場營業員。據透露,在椒江解放路的一座商場里,有20位以上的櫃台營業員曾投過「小蜜單車」。「這樣的統計可能有些誇張,但受害面的確蠻廣的。」老高說。
除了台州本地外,記者了解到,還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也參與其中。在市民廣場邊一家大型超市上班的小王,因為說服不了丈夫一起參與「小蜜單車」,就偷偷將家裡銀行卡上的12萬元錢取出來,幸好被丈夫發現及時,後來只允許她投了3萬元左右「試試」。
老高分析說,至今幾十萬砸向「小蜜單車」的肯定後悔不已,希望能追回本金。大部分數千元投入的,只能啞巴吃黃連,當自己買個教訓。「他們就是利用了小型投資者的心理,進行瘋狂的非法集資或傳銷活動。」
根據資料表明,小蜜生活圈由浙江卓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建,隸屬於上海口億工貿有限公司,前者備案了兩個網站,結果都無法訪問。網站無法訪問,那麼這個小蜜生活圈和叮當出行APP是如何運營的呢?讓人疑慮重重。
據記者了解,不久前,江蘇、陝西等省公安部門已經陸續查處「小蜜單車」。記者也了解到,我市公安、市場監管,以及金融管理部門日前已經介入調查,相關人員已經被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2)小蜜單車加盟連鎖火爆招商中擴展閱讀:
以下為「小蜜單車」等共享單車傳銷報道:
微信朋友圈「共享單車認購」的騙局再度襲來,全國已出現多例騙局,涉案資金多達百萬人民幣。據央視記者消息,深圳市公安局反電信網路詐騙中心指出,深圳市最高峰一天接到10餘起同類型詐騙案,涉案資金多達百萬元。
據悉,騙局採取的詐騙套路為:「認購一輛880元,每天返利60元,拉人頭再獎勵80元」,不少受害者在利益的驅使下上鉤。
《法制晚報》看法節目指出,受害者王某因被「共享單車認購」的宣傳廣告所吸引,主動加了詐騙「主管」的微信。詐騙方拉受害者王某進入「單車合夥群」,王某轉賬880元認購了一輛單車,次日始便可每日領取60元的返利收益。
初嘗甜頭後,王某追購了7輛單車,但轉賬後便被「主管」拉黑並踢出了群。據悉,詐騙方在騙取受害者錢款之後,再重新組建新群待其他受害者上鉤。受害者掉入陷阱的模式大體相同:被誘人廣告吸引—嘗到甜頭—追加資金—騙子卷錢消失。
其實不久之前,關於共享單車的騙局就曾出現過,騙局模式類似。詐騙方藉以「小蜜單車」的空殼包裝自己,騙取受害者的信任,騙局套路也是每輛車的認購價為880元,認購後每輛車每天的收益是60元人民幣。認購不限量,認購越多,收益越大。不少網友受騙,被套資金追不回來,此次騙局再現,「換湯不換葯」,仍有不少受害者「入坑」。
警方提示,看到「消費返利」,「發朋友圈推薦有獎」等標語均需謹慎。隨著網路的普及,在「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下,不少人選擇利用互聯網「賺錢」,「躺著賺錢」「動動手指就能賺錢」的誘人話語屢見不鮮,但民眾需提高警惕,謹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③ 小蜜電單車是不是一場騙局
小蜜本來就是一種集資,騙錢,希望還沒有買的不要買,我早就應該聽別人說過了,前面賺錢後面百分百虧錢的,我就是前面買了賺,後面再買就虧了,總體來說買了14輛虧了一萬多,小蜜電單是一種集資行為,廣大群眾不要再上當受騙了
④ 小蜜生活共享電單車是消費騙局,是傳銷嗎是否合法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時代,物質比我們父輩豐富多了,嫦娥要探索月球背面,航母在國防線上巡航,應該慶幸!中國人是很會專研的,互聯網比國外多了各種花樣。古代是士農工商,現代應該是學農工商。互聯網應該歸到商裡面去,應該是溝通有無,助力農工。有幫助么?有的。互聯網發展,交流,互通,都是有幫助的。但是互聯網還發展出娛樂,對,學農工商娛,娛樂至死,不是為藝術,不是為文化,為了金錢。對,金錢,在現代人尤其年輕一代,對金錢是看重的,甚至錢至上。所以加互聯網催生出很多不應該生出來的東西,學農工商娛騙,傳銷那麼多年沒打掉,現在到了互聯網,P2P騙錢,小蜜共享單車騙錢,浙江台州十多萬人給騙了,全國有50多萬給騙,血本啊。結果呢,還沒有結果。事件爆發之前,我獲悉消息跟20多個人去上海要求退款,還在小蜜共享,鋪連鋪的公司住了幾個晚上,也算人生經歷吧,鎖門,關電閘,黑社會恐嚇,報警偏袒,最後出現的是警號D45212,給他們支招,讓公司搬家,果然11月份公司搬家到哪都不知道了。我給上海信訪發函,他們轉寶安公安,寶安公安回復屬於民事糾紛,嘿嘿嘿,然後,沒有然後了。有網路概念的中青年一代跟韭菜一樣給割了一波又一波。我們的父輩有點錢就存起來,但是國民存款年年下降,2018比之前少了2萬億,錢去哪了,買房了,股市割韭菜了,捐給娛樂明星了,互聯網給詐騙了,尤其是網路詐騙。互聯網到了一定階段了,繁榮創盛,那是外功,該修內功了,尤其詐騙,嚴管,被騙報警互聯網警戒信發到公司所在地當局,不是不爆發就不管。中國是大中國,但是巨人,血液,循環系統,內在應該更健康,才能發展的更好!現在的中國,主體是60,70,80年代,是父輩,爺輩,再過10年20年,90,00要成為社會的主題,浸泡在娛樂,金錢,詐騙的大染缸里,堪憂啊!哎
⑤ 走下沉、發補貼、拼電池,巨頭們的共享電單車生意還好嗎
文/周雄飛
編輯/葉麗麗
本文為36氪x連線Insight聯合推出。
「共享電單車怎麼就沒了?」
在周恆的記憶里,原先停滿共享電單車的區域,現在成了一片空地。
後來他收到的簡訊,解釋了這個問題。一條來自哈啰的簡訊顯示,「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對杭州市內的助力車進行回倉保養」。
但在周恆看來,這並不是回倉保養,而是被清退了,因為消失的不僅是哈啰,還有街兔和美團電單車。
其實,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杭州。從5月底開始,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一二線城市的共享電單車鋪設數量也在急劇減少。
2020年初,在一二線城市的人行道上,停滿了共享電單車,包括藍白色的哈啰、綠色的街兔和黃色的美團電單車。
「這種變化似乎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周恆對連線Insight表示。
電單車去哪兒了?
答案是泉州、合肥、銀川和長沙等二三線城市。共享電單車的競爭目的地,從一二線城市轉移到了下沉市場中。
與下沉相伴隨的,是巨頭們開始在電單車電池方面的發力。
近日,滴滴青桔與比亞迪旗下電池獨立品牌「弗迪」合作,在業內看來,這是滴滴針對共享電單車電池的發力。而在此之前,哈啰與美團均已和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國內電池巨頭在電單車方面達成合作。
共享單車雖然被巨頭們青睞,但是被證明是一個很難盈利的生意。而共享電單車的成本投入更大,從一二線城市撤退後,他們在下沉市場的生意如何?這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2018年,經歷了一年「彩虹大戰」的ofo共享單車已日落西山, 但其CEO的戴威並不想就此放棄他的「自行車出行」夢。
而在那時,國內二輪電動車,新能源 汽車 在一系列新政推出後,迎來快速發展期。於是,走投無路的戴威盯上了共享電單車這個新賽道。
當年2月9日,在剛拿到阿里第一筆抵押融資後,ofo很快就宣布與共享電單車品牌BeeFly(蜜蜂出行)達成了戰略合作。 當時在業內看來,這是戴威想用單車的所有資源來換取共享電單車,以便為ofo續命。
其實,尋找活路的不僅只有ofo,還有摩拜。不過他們進入這個賽道的時候,哈啰已經有了一定的布局。
相較於共享單車,哈啰在電單車賽道上從之前的後發者變成了拓荒者。2017年,哈啰就開始投放旗下的哈啰電單車進入市場,由於有了做單車的經驗,在電單車這塊也顯得輕車熟路,很快就拿下了合肥等城市的市場。
之後,ofo由於資金鏈的斷裂,很快退出競爭。而摩拜則被美團收購,美團後續推出了美團電單車,這個市場也迎來了滴滴孵化的街兔電單車。
巨頭的入場,也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加入其中,比如七號電單、享騎和GOGO等品牌的電單車也出現在了人們視線中。
雖然在當時,共享電單車賽道上已是群雄逐鹿,但由於政策方面依然保持著「不鼓勵、不發展」,因此這個賽道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基本都處於試運營階段。
直到2019年4月,被譽為電動自行車行業「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正式出台,該政策明確了電動自行車的標准,屬於標准之內的電單車將被歸為非機動車,上路並不需要駕照。
隨著政策的實施,共享電單車行業正式步入發展期。
2019年7月,哈啰出行將內部電動車平台事業部獨立為一級部門,主要負責電單車業務,業務等級上與哈啰單車平行。無獨有偶,就在同年滴滴宣布將共享電單車與共享單車合並為兩輪事業部。
而這個行業真正燃起戰火,是隨著今年美團的入局開始的。「美團將致力於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者」,王興曾在一次電話會議上這樣表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美團率先通過補貼來搶占市場。
「美團電單車剛推出的時候,價格很便宜再加上補貼,基本等於免費騎行,一時間頗受歡迎」 ,一位美團員工對媒體表示。美團這樣的打法一下子打破了哈啰獨霸市場第一的格局。
據Tech星球報道,哈啰的份額被擠壓, 不光是因為美團,那幾個月滴滴在通過補貼也搶佔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先是哈啰率先進場,後是滴滴和美團跑步趕上,巨頭們競相對這個行業進行爭奪。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而在未來五年,用戶對於共享電單車的需求將進一步激發,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數量將達到800萬輛,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億元。
這樣的行業潛力,對於專注於出行領域的哈啰和滴滴而言,可謂是必須拿下的「蛋糕」。而對於美團來說,也會成為重要的流量來源。
「共享電單車業務所具有的高頻率消費場景,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美團CEO王興曾這樣公開表示過。
當三家巨頭為了拿下這個行業而打得火熱時, 「一盔一帶」政策的發布,讓這個行業陷入「寒冬」之中 。北京、上海明確表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與此同時,杭州和天津等其他一線城市中的共享電單車相繼被迫清退。
就在外界認為共享電單車就此沉寂之時,巨頭們卻悄悄地來到「五環外」,繼續展開爭奪戰。
「最近,在街邊發現了幾家品牌的共享電單車,包括哈啰、滴滴和美團的,彷彿一夜之間就出現了。」一位合肥的市民對媒體這樣表示。
這樣現象不僅出現在合肥,在寧夏銀川同樣出現。據未來 汽車 日報報道,在今年五一之後,幾乎一夜之間, 銀川街頭近7000輛共享單車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4萬輛嶄新的共享電單車。
雖然從單車變成了電單車,但不變的是,電單車依然是那熟悉的幾種顏色:藍白色的哈啰、黃色的美團和綠色的青桔。
共享電單車之所以可以順利「下沉」,也得益於二三線城市政府的支持。據寧夏日報報道,為了倡導市民規范使用和停放單車,提升共享單車管理能力,共享單車將逐步退出銀川市場,更換為共享電單車。
不只是合肥和銀川,湖南長沙、雲南昆明、江蘇鹽城等二、三線城市都明確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
有了政策的支持,巨頭們紛紛摩拳擦掌,向下沉市場進攻。
今年4月,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團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動車企業下了近百萬輛的訂單。同月,滴滴出行CEO程維公布了「0188」戰略計劃,並按照計劃將發展兩輪車業務。據美團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當季美團向市場投入了近30萬輛電單車。
今年8月,滴滴推出青桔電單車,「青桔電單車主要投放的市場是二三線城市」,青桔單車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而作為滴滴兩輪車事業部總經理的張治東更是表態:「青桔電單車的目標就是在行業佔有一定領先優勢。」
面對美團和滴滴的圍追堵截,哈啰也在調整策略。據Tech星球報道,哈啰一方面將電單車和單車進行合並,另一方面在今年9月推出加盟模式,以便增加電單車的鋪設渠道。
「今年主要的目標是發展這些渠道,畢竟哈啰的在這方面還不成熟,相比之下,美團在渠道招商和運營管理上更有優勢。」 一位哈啰內部人士在接受Tech星球采訪時提到。
隨著巨頭們的下沉,不可避免地碰上了原本就在二三線城市發展的小玩家,其中就包括小蜜、松果、小遛、芒果等企業。由此,在長沙等城市中,共享電單車行業的競爭進入了白熱化。
據《長沙晚報》報道,2019年底,長沙市的共享電動車還不足10萬輛,到今年4月超過20萬輛,到5月就超過了30萬輛,一個月激增10萬輛,目前已接近40萬輛,共享電動車品牌從4個增加到10餘個。
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這個賽道上再次燃起了補貼的戰火。
美團率先在一些二三線城市中推出了新手禮包免費卡,每天兩次使用機會,每次前30分鍾免費,為期三天;青桔也不甘示弱,也在一些城市中向用車用戶贈送價格為10元的體驗券。
相比之下,哈啰的補貼更為粗暴。今年8月,哈啰宣布將投入5000萬元用於共享電單車業務的補貼支出,形式主要是通過騎行券或購卡現金補貼。哈啰方面對此表示,通過這樣的激勵,讓更多人加入到更為環保的出行方式中。
為了在下沉市場中更占優勢,巨頭們除了在補貼上下足功夫,同時也與國內電池廠達成合作,以便在電單車電池方面獲得優勢。
去年6月,哈啰出行宣布聯合寧德時代、螞蟻金服成立合資公司,該公司主要來研發電單車換電站,為全國范圍內兩輪電單車和電動車提供「換電服務」。哈啰方面隨後表示,通過換電將極大的解決電單車的「里程焦慮」問題。
而在今年6月,美團宣布和中國鐵塔能源公司達成合作,根據協議顯示,雙方將在電單車換電服務上進行深度的合作;而在一個月前,滴滴出行宣布旗下青桔品牌與國網電動 汽車 公司旗下國網什馬圍繞兩輪出行能源服務展開合作。
一時間,巨頭們對於共享電單車的爭奪戰火從下沉市場燒到了電單車電池領域。但是,共享電單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二輪車成為了人們的青睞。
疫情之前,人們在出行時可以考慮的交通工具有很多,比如公交車、地鐵和網約車,但隨著疫情的出現,以上的交通工具均成為了病毒在人與人間傳播的「最佳空間」,以至於共享二輪車成為了最佳選擇。
「疫情原因,人們在中短途出行時選擇公交、坐網約車少了,轉而選擇騎車 得 人更多了,這也催生了新的一波對單車和電單車的需求。」 易觀出行行業分析師孫乃悅對媒體表示。
經過此前的「彩虹大戰」洗禮後,共享單車行業已趨於穩定,被哈啰、滴滴和美團三個巨頭所佔領。
雖然這樣,但這個行業已被證明是一個不好賺錢的生意。 據美團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共享單車業務依然處於虧損之中。
因此從去年開始,哈啰、青桔和美團相繼開始了漲價,滴滴率先開始,將起步價從每30分鍾1元改為每15分鍾1元;美團和哈啰隨即也將起步價向上調整,從1元漲至1.5元。
「漲價是企業必然的選擇,因為共享單車基本未能通過精細化運營來實現盈利,只能通過漲價來彌補虧損。」 中央 財經 大學副教授陳端這樣對媒體表示。
那麼,後起之秀的共享電單車會是一個好生意嗎?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2020年之前,答案是有可能的。彼時共享電單車市場上,哈啰一家獨大,幾乎占據著70%的市場份額。據Tech星球報道,當時哈啰內部就是奔著盈利去做業務的,因此在投放電單車的數量有限,成本也就相對可控一些。
同時,由於共享電單車有助力功能,在騎行的過程中可以讓騎乘人更加省力,推出之後頗受大眾歡迎。
據浙江寧波交通部門的數據顯示,2019年該市共享電單車的使用頻率是單車的25倍之多。而在浙江嘉興同樣有著這樣的現象,每輛共享單車每日被使用0.9次,而共享電單車為2.2次。
但隨著美團的進場和滴滴的發力,整個市場再次進入燒錢和拼補貼的競爭之中, 同時為了搶占更多市場,車輛的投放數就必須更多,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虧損。
「在佛山,美團共享電單車的訂單達到了100萬,但處於虧錢之中,更不要說其他城市了。」 一位美團佛山運營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
虧錢的原因除了燒錢搶市場,用戶體驗和運營成本兩者難平衡也是另一大因素。
共享電單車雖然提供了共享單車沒有的動力和便利性,但在還車時很多用戶都會遇到停車點很少無法就近還車、定位不準無法還車,以至於需要支付調度費來還車等問題。
「有一次用車,定位了十多次都沒辦法還車,一直顯示未到達停車點,但實際上已經到了,最後不得不通過調度來還車。」 周恆告訴連線Insight。
相較於單車,電單車增加了對電池充電和維護的工作,而這些工作都是通過集中拉回倉庫進行,所以平台如果增加停車點,勢必會增加運營上的成本。
據一位負責電單車維護的工作人員對介紹, 電單車維護比單車要難得多,從電池充電到車輛維護,還有鋪設等方面都要比單車更加耗時耗力。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可知,共享單車的每輛製造成本基本在700-1100元左右,但對於共享電單車而言,這個成本就高達2000-2500元;而在運維成本方面,前者每日只需開銷0.5-1元,而後者就需要3元。除此之外,一塊續航70公里的電池成本在1000左右。
因此,共享電單車平台在成本控制上的用戶體驗上就存在著一個矛盾點 。「如果換車點增多,運維成本就會大幅提高。但如果不足夠便利,對用戶的便利性就會造成損害。」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對媒體表示。
此外,與共享單車一樣,電單車也極易受到城市容量和各地政府的政策的限制影響。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共享電單車用戶城市分布當中,一線城市僅佔1.8%,二線城市佔據27.4%,三線城市佔據36.2%,四線城市及農村的用戶佔比達到34.6%。
巨頭之間對於下沉市場的競爭,或許已成為一個「零和」博弈, 「基本上今年年底市場就搶得差不多了。」 一位哈啰兩輪車人士對晚點LatePost這么表示。而目前還有一個問題擺在他們面前。
那就是能否能在下沉市場中存活下來?
如今,一線城市基本不允許電單車發展,部分二三四線城市對於電單車的管控也在加大力度。8月中旬,汕頭的幾家共享電單車企業發布公告稱旗下的電單車要陸續回倉保養;到了9月份,江門市政府要求哈啰、美團等平台全部回收投放的共享電單車。
現在來看,共享電單車和共享單車一樣是一個「重資產、重運營和重維護」的生意,前者模式甚至比後者更重。此外共享電單車更容易受到政策和各地政府的限制。
雖然前路已布滿荊棘,但巨頭們目前仍然不遺餘力地在這個行業進行布局,這是因為這個行業的潛力還沒有得到釋放。據第一 財經 報道,目前整個電單車市場高峰期日訂單量,還沒有一家達到1000萬次,市場空間巨大。
「要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者」,這句話美團創始人王興說過,滴滴青桔CEO張治東也說過。
最終,巨頭們能證明,這是一門值得持續投入的生意嗎?誰又將笑到最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周恆為化名。)
⑥ 小蜜共享電動車騙局是什麼小蜜共享電動車合法嗎
承諾高收益,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