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熊貓桂香一家留美再延長三年,我國的熊貓到了外國也是國寶嗎
我們國家的大熊貓在國外不是國寶。我們國家的大熊貓在國外得不到它們應該享受的待遇,甚至連最基礎的待遇都得不到。我們大熊貓桂香一家在美國待了這么多年,它們受的苦是我們不知道的,也不能幫助的。我們的大熊貓桂香經常會身體不舒服,然後在美國的籠子裡面痛苦的呻吟,是卻得不到美國的診治和救助,這件事情讓我們知道了我們是非常痛心的,希望大熊貓桂香一家可以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一、在國外吃不好。
之前網上流傳一個桂香在美國的視頻,我們中國的大熊貓在中國是國寶,但是在美國它們不是國寶。它們住的地方非常的臟亂差,而且我們都不會想在美國只能吃乾巴巴的竹子,吃不到新鮮的竹子。桂香還帶著小熊貓,但是美國並沒有給他們最好的條件。
在今年的12月7日,我們國家已經接桂香回家了,它再也不用在國外啃乾巴巴的竹竿了,現在可以躺在祖國的懷抱裡面吃著新鮮的竹筍了。
2. 桂花樹什麼品種最好最香
桂花的品種有很多,但主要分為丹桂、金桂、銀桂以及四季桂,至於桂花哪個品種最好最香,在品種方面只能說各有優劣,但在花朵香味的對比中,最香的桂花品種是金桂。銀桂整體要比金桂稍遜一籌,而四季桂除了一年四季都可開花之外,花色花香都比不上其他三種桂花。
一、金桂
1、花朵最香
在同等時間下,四季桂的投資回報是最低的,多作為盆栽或綠化植物養護。
結語:看完上面的內容,相信大家應該知道桂花最香以及最好的品種了,金桂的花朵最香,丹桂的花朵最艷,銀桂的花香最好聞,四季桂全年開花,各有長短各有優劣。
桂花樹施肥用什麼肥料要看什麼季節施加。若是在春季的三月份施加,要選翠姆氮肥,可促使植株長的更高,萌發更多的嫩梢。若是在夏季施肥,七月份前後可施加速效磷鉀肥,這樣可提高它的抗旱能力。若是秋季十月份前後施肥,要施加有機肥才行,才可提高抗寒能力,對過冬有利。
3. 桂圓的功效與副作用
桂圓的功效作用:
1、健腦安神
桂圓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容易吸收,經常食用有安神健腦、治失眠健忘等功效。
2、抑制子宮肌瘤
桂圓的有效營養物質可以抑制子宮肌瘤,甚至達到百分之九十,特別適合婦女更年期時食用。
3、恢復體力
桂圓有溫補作用,對病人病後的調養恢復期作用,也可治療體質虛弱的症狀。
桂圓的副作用:
1.感冒發熱、咳嗽有痰、上火發炎等熱病患者不宜食用桂圓。
2.桂圓含糖量很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3.陰虛內熱、痰火、皮膚病患者、肝火旺盛不宜多食桂圓。
4.孕婦不宜多吃桂圓,因為桂圓可能引起宮縮,導致下腹陣痛、漏紅,嚴重者或致流產。
(3)桂在香知加盟全國連鎖擴展閱讀:
桂圓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1.桂圓+大蘿卜:大蘿卜是常見蔬菜,可葯用可食用屬性涼,可治消化不良、順氣等,但是和桂圓一同食用會引起身體不適等症狀。
2.桂圓+西瓜:西瓜是涼性水果,有利尿的功效,適合炎熱的夏天食用,但是結合桂圓一起吃會導致腹瀉等不良症狀。
3.桂圓+香蕉:香蕉是寒性水果,富含蛋白質、糖類等營養成分,經常食用有美容養顏的功效,結合桂圓一同食用會導致上吐下瀉等不良反應。
4.桂圓+綠豆:綠豆是常見豆類之一,有清熱去火等功效,單獨食用價值高,但是和桂圓一同食用會引起體溫降低,體虛加重等反應。
5.桂圓+荷葉:荷葉可食用,味道鮮美,單獨食用營養價值很高,但結合桂圓一起吃就會引起身體虛寒等症狀。
4. 桂皮多少錢一斤
桂皮今天的價格在11.89元/斤,一般家庭在超市裡買已經包裝好的一小袋干桂皮,大約50克左右,需要10元錢,若是用斤為單位計算,是100元/斤。若是在菜場買一兩筒桂皮,大約一至二兩,秤一稱就是20~40元錢,大約是200元/斤,非常昂貴。
5. 肉桂是什麼
肉桂是一個中葯材,多是用乾燥的樹皮製成的葯材。它的葯性比較偏熱,味道是辛、甘,歸腎、脾、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經、溫通經脈的功效。在中醫上常用來治療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以及頭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痛經、閉經等等。作為葯用的話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中葯材區別於西葯的地方在於缺乏有效性的數據或者資料證實,一定要在中醫師的處方的指導下,服一定的劑量和療程。患者在用葯過程中需要注意,如果用葯過程中的症狀沒有緩解,或者出現了症狀加重,以及其他的症狀出現的話,一定要及時的停葯到醫院就診。
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玉樹、大桂、辣桂、平安樹、中國桂皮,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樹皮芳香,可作香料,味與產自斯里蘭卡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較辣,不及桂皮鮮美,且較桂皮厚。在北美則肉桂粉不問來自中國肉桂抑斯里蘭卡肉桂,均不加區別地一起出售。
肉桂皮從莖和枝條剝取,擱置乾燥後,捲曲成卷。有的品種則為刮取。刮取者薄而為亮紅褐色,未刮過的樹皮厚而為灰色。肉桂粉淺紅褐色。中國產肉桂的香味稍遜於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產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中國肉桂和牡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實貼生於硬而具皺的灰褐色杯狀花萼中,通常長11公釐(0.4吋,包括萼筒);上部徑約6公釐(0.25吋),連萼筒摘下乾燥即稱肉桂芽。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用於食品調味。
6. 哪家四川火鍋串串香最正宗最值得加盟
哪家四川火鍋串串香最正宗最值得加盟,選擇品牌可以參照以下條件和標准去考慮,基本上滿足好品牌,以下回答都是原創,同行請勿復制粘貼(否則舉報)如滿意望採納
1.品牌形象
老品牌的品牌效應加持,公司統一的形象識別系統,節省加盟商在營銷宣傳方面的投入,共享品牌效應帶來的利益。
7. 牛雜火鍋加盟品牌哪個好
鹵水牛雜
此物原為冬日多食,不分節令,遍街頭小販推車售賣。
牛雜
【原料】
牛雜(牛肺、牛肚、牛腸、牛粉腸、牛脾幾種)1500克,淺色醬油15
克,深色醬油15克,精鹽15克,紅糖25克,老薑35克,面鼓醬(或柱侯
醬)30克,蔥白10克,蒜茸10克,白酒10克,八角10克,陳皮5克,桂
皮10克,甘草10克,草果10克,丁香2克,植物油30克。
【製作】
1.將牛雜洗凈,放入鍋內,加入清水,以中火煮沸,去除血穢,取出,
再用清水洗凈。
2.將八角、陳皮、桂皮、甘草、草果、丁香用一塊白布包好扎緊。
3.旺火燒熱炒鍋,下油,放面鼓醬、蒜茸、老薑(捶碎)、蔥白爆香,
烹白酒,放清水2000克,隨即將牛雜和佐料包放入,先以旺火煮沸後改用中
火熬煮至爛,製成後的牛雜約750克。
4.用剪刀將牛雜剪成塊,加入鹵汁上碗即成。食時要足熱,否則失去特
色。可以辣椒醬作佐料。
8. 為什麼桂花香飄雲天外
中秋月圓時節,一樹樹桂花盛開了。滿樹金黃細小的花兒,點綴著紅葉嬌艷的季節。更有那濃郁的芳香,「一味惱人香」,襲人心懷,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帶有一絲甜意,使人久聞不厭。
有人說,香氣濃郁的花,一般是「或清或濃,不能兩兼」。然而,桂花卻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它清芬襲人,濃香遠逸。它那獨特的帶有一絲甜蜜的幽香,常常使人遐想聯翩,勾起種種美好的聯想。傳說桂花香飄萬里,僑居外鄉的人聞到桂花香,就能在你眼前浮現出家鄉的山水,勾引起思鄉之情。「天香生凈想,雲彩護仙妝」(朱熹)。所以人們給桂花起了個名字叫「九里香」。
桂花不但芳香襲人,而且樹枝挺秀,枝葉豐茂,冬夏常綠。若是南方庭園栽培,則是「丹葩間綠葉,錦綉相疊重」(陸游)。若在北方盆栽作室內擺設,也端莊高雅。
好一個桂花,不以艷麗色彩取勝,不以嬌妍風姿迷人,卻因「天香雲外飄」得到世人的獨鍾。有人形容桂花香是:「清風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
吳剛伐桂的故事,是流傳至今、盡人皆知的一個關於桂花的神話。
據明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載:「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砍之,樹瘡隨合,其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這則神話說的是漢朝河西人吳剛,學仙修道時觸犯天條,被罰在月宮砍桂樹。但是,不論他怎樣砍伐,樹總是隨砍隨合,千萬年過去了,吳剛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樹,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吳剛也只好長期過著「金風玉露伴素月,徒然銷魂」的生活了。但據說,每逢中秋佳節,吳剛可以在樹下稍稍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所以中秋節這一天,人們賞月時看不到吳剛彎腰舉斧伐桂的影子。毛澤東在《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中有:「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詩句,用的就是這個典故。至於吳剛捧出的「桂花酒」,則相傳是仙人的飲料。曹植有《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此處桂酒也就是桂花酒。
由於傳說中月中有桂,所以月亮又稱作「桂魄」。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句:「侵夜可能爭桂魄。」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有中秋詞:「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這兩處的桂魄,都是明月的代名詞。而傳說中的月宮也叫「桂宮」。「桂宮裊裊落桂枝」。
在古代,桂花還是友好和吉祥的像征。戰國時,燕、韓兩國就以互贈桂花表示友好。
在盛產桂花的少數民族地區,青年男女還常以互贈桂花表示愛慕之情。
由於桂樹花發於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據《晉史》載,晉朝郗某對策考第一。武帝問他,他回答說:「臣今為天下第一,猶猶桂林一枝。」應試及第稱「折桂」,即由此而來。宋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載:「世以登科為折桂,此謂郗說對策,自謂桂林一枝也,啟唐以來用之。溫庭筠詩:『猶喜故人新折桂』。其後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於是,「蟾宮折桂」,就成了舊時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
也由於「蟾宮折桂」借寓仕途通達,所以唐宋以來,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競相種植桂花。至今各地還留有不少當時種植的古桂大樹。
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就是用嫦娥奔月和吳剛與桂花的神話傳說來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哀思。
有關桂花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屈原《楚詞、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漿」,唐、宋以來,詩人墨客對桂花多作贊詠。李商隱的「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楊萬里的「不是人間種,移是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花因葉色濃綠,花香馥郁,被評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桂花記載道:「花有白者為銀桂,黃者為金桂、紅者為丹桂」,把桂花白、黃、紅三色分為銀桂、金桂和丹桂。清代陳子的《花鏡》按桂花花期不同而命名為「四季桂」和「月月桂」兩個品種。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屬的常綠喬木。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記載:「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道如圭形,故字從圭。」「桂」名原來由此而來。桂樹學名木犀。因叢生於岩嶺之間,所以又叫岩桂。桂樹枝繁葉茂,樹冠圓整、樹姿挺秀高挑,高可達10米。葉形橢圓,花大多著生在當年的枝條上。
桂樹壽命很長,一般都可活一百多年,有的樹齡往往高達幾百年的。江浙一帶老桂很多,杭州西湖滿覺壠一帶,滿山都是老桂,連附近板栗樹上的栗子也帶桂花香味,所以杭州的桂花栗子是遠近聞名的。每到桂花成熟季節,滿覺壠的姑娘們在樹下撐起帳子,小夥子們爬到樹上用力搖晃。那金黃色的桂花,就像雨點一樣紛紛落下,被稱為「桂花雨」。此時那西湖邊上的滿覺壠,漫山漫谷,連綿數里地下著「桂花雨」,濃郁的香氣中傳出姑娘小夥子愉快的笑聲和歌聲,勝似天堂美景。
我國是桂花的發祥地,栽培歷史悠久,陝西漢中聖水寺內有一株漢桂,樹雖蒼老,卻依然花繁葉茂,芳香四溢,相傳是西漢時期蕭何手植,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歲歲開花,至今不衰。勉縣定軍山諸葛亮墓前兩株開紅花的「護墓雙桂」,已有1700多年的樹齡。魯迅的紹興故居中有一株百年四季桂。太湖之濱的光福桂花,已有六百多年的栽培歷史。蘇州城的大街小巷,每到中秋節前後,到處都洋溢著木犀花香,其中尤以怡園、留園為盛。留園桂樹叢邊的亭上,曾題有「聞木犀香」的匾額。
桂花是我國寺廟常見的花卉。桂花隨同佛教傳入日本。18世紀後期傳入英國,以後很快傳遍歐洲各國。
普通的桂花多為八月桂,花香濃郁,花期短;另外還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月桂等桂花品種。有的花期短,有的香味淡。目前有一個新品種即:桂花中的珍品日香桂。
日香桂屬桂花中的一個新品種,由於是20世紀80年代在四川發現的,因此在四川種植面積較大,浙江、安徽等地也有種植。日香桂是集園林綠化、美化、香化、彩化於一身的珍稀園林樹木新品種。適用於廣場、小區綠化、屋頂花園、道路、校園等園林工程;中小型株適合盆栽,用於香化居家環境;枝葉可作高檔切花材料;日香桂栽培技術簡單,應用范圍廣,是很有前途的新品種。
9. 熟食加盟十大鹵味品牌哪個好
如何製作鹵肉?是很多新手鹵友比較頭疼的一件事,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如何製作鹵肉以及需要注意的細節和技巧。
首先,需要熬制一些老湯用來製作鹵水,老湯的熬制也不需要多復雜,美食往往是越簡單越好。
以一鍋熬好的老湯20斤(單斤)計算:
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山奈10克,丁香2克,小茴香20克,白芷10克,白扣15克,草寇15克,陳皮15克,甘草10克,香果20克,砂仁10克,香葉10克,良姜10克,另加干香菇20克,花椒20克
第一步熬湯:
准備豬腿骨5斤,母雞半隻,先進行焯水處理。然後鹵鍋內加水30斤(熬好後約20斤),放入焯水後的豬腿骨和母雞,再放入生薑,料酒,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小火熬制4-5小時,熬好後用濾網濾去所有的骨頭和肉渣,餘下老湯待用。
第二步:炒糖色。按照500克冰糖,500克開水,50克油的比例准備材料,先將炒鍋燒熱,下入50克油,倒入冰糖,中火將冰糖炒化並逐漸變成黃色,繼續保持中火,直至糖色開始冒大泡時轉小火並不停攪動糖色,至糖色呈現棗紅色時加入准備好的開水,熬制5分鍾即可。
第三步,調鹵水。按照每50斤老湯用香料500克的標准使用。20斤老湯用香料200克,生薑100克,鹽400克,雞精50克,冰糖30克,花椒10克,辣椒5克,糖色適量(根據需要的顏色分批次添加)一起加入老湯熬制30分鍾,即得原始鹵水。
第四步,鹵肉。按以上比例做好的鹵水,可以直接鹵肉,只是因為是新鹵水缺乏香味和鹵油,所以第一次鹵肉可以適當多放一些香味和鮮味較濃的食材如豬肉,雞肉,豬蹄,雞爪,豬皮等一起鹵制,並可以增加肥肉的比例,用以鹵制出較多的鹵油來增加鹵水的香味。
至此,一鍋新鹵水就製作完成,一般情況下,第一鍋新鹵水鹵出的菜品略帶香料味,這個屬於正常的,畢竟是新鹵水,裡面除了香料什麼都沒有,鹵水缺乏復合的醇香味,在鹵過三次肉以後,鹵水的香味就非常正常和醇厚了。
新起鹵水的注意事項:
1:老湯熬制時間要到位,火候控制在小火。所謂小火清湯,大火濃湯。我們鹵菜不需要濃湯,所以小火慢慢熬制即可。
2:糖色的炒制在最後是關鍵,炒嫩了,糖色偏甜,在鹵水中加少了上色效果不好,加多了鹵水發甜;糖色炒老了,鹵水發苦,且顏色發黑,造成鹵肉成品顏色偏深。
3:香料包入鍋之前先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去除香料的異味和雜質,同時清洗掉香料里的黑色素,以免香料的灰塵,黑色素等雜質被帶入鹵水,造成鹵水發黑。
4:糖色的添加最好分批次添加,不要一次性將顏色調制到位,否則最後鹵出的成品顏色會很深。鹵肉的最佳上色時間是7分熟以後,所以在鹵肉過程中,不定時的觀察鹵肉顏色,如果感覺顏色不滿意,再少量添加一點,最後添加至達到滿意的顏色即可。
5:鹵制肥肉類食材用中火,目的是讓肥肉盡量多的出油,以免最後的成品吃起來油膩;鹵制瘦肉類食材要小火,目的是盡量減少食材的脫水速度,以免最後的成品吃起來又干又柴。
最後,第一鍋鹵水做好以後,需要好好的養護和保存,鹵水是時間越久越香,但並不只是一味的鹵肉而不加新水,在鹵水損耗較多的時候,要適當補充水量,避免因鹵水鹵制時間過長而出現粘稠,焦糊的情況,平時如果鹵水不使用,需每天燒開一次或者放冰箱,冰櫃冷凍保存。
鹵肉是一門系統的技術,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只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試驗和總結,最後都可以做出讓自己滿意的菜品。。。
10. 芳香植物的發展簡史
薰衣草、紫蘇、薄荷……這些野菜香草,竟也是一種「芳香蔬菜」,新近它們已在滬上培育成功。有人透露,光種植這些芳香植物,每畝就可帶來十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芳香植物,在歐洲國家以及日本,早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上海,卻仍是稀奇之物。據介紹,目前滬上只有少數幾家芳香植物專賣店,並仍處起步階段,但它們的受歡迎程度卻出乎經營者意料。
有關人士更指出,這些芳香植物不僅可作蔬菜,它們在飲茶、美容休閑、醫療保健等方面也有極高的開發價值,可組合形成一個潛力不小的「芳香產業」。
芳香葯草美味蔬菜
說起芳香植物,業內人士介紹,很多種都可以食用,有的是作為調料使用,有的則可以炒著吃,或是煮湯。一位對芳香植物有多年研究的桂世泓女士,掰著手指就列舉了常見的十多種「芳香蔬菜」:薄荷、羅勒、迷迭香、百里香、茴香、牛至、馬約蘭、檸檬香蜂草、紫蘇、鼠尾草……許多「芳香蔬菜」已在孫橋現代農業園區的暖棚里紮根。
據介紹,食用芳香植物,在歐洲早有傳統。在義大利餐館里,羅勒和牛至向來必不可少,既可做色拉,又可炒菜,還可以放在湯里。日本也很盛行吃芳香蔬菜。如紫蘇,是中國常用的中草葯,日本人則常用在料理中,因此中國紫蘇出口需求不小,有時光一片紫蘇葉子就可賣到幾元錢。日本家庭的廚房也很有特色,不僅排放著十幾個瓶瓶罐罐,裡面裝著芳香植物做成的調料,還種了許多盆新鮮的芳香植物,做菜時有需要了,就直接摘取芳香蔬菜。
在桂女士經營的芳香植物店裡,記者看到了以上列舉的許多種芳香蔬菜,並且也有幸品嘗了其中的大多數。從花盆裡剪取多種植物的莖葉,洗凈,切碎,桂女士當場做出了一桌風味獨特的「芳香大餐」:鼠尾草肉丸,涼拌薄荷和牛至,迷迭香火腿,百里香雞腿,百里香牛肉,還有馬約蘭南瓜湯。在各樣菜里,她還滴了點兒紫蘇油,稱之為「真正健康的食用油」。
做菜吃菜的過程中,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掐了一簇鼠尾草,桂女士邊洗邊告訴記者,在歐洲有個說法「誰家種了鼠尾草,能保全家人不生病」,因為它不僅有殺菌作用,還能治「百病」,如助消化、抗憂郁,以鼠尾草的葉煮泡成茶飲用,可以治感冒、喉痛、口腔潰瘍,它尤其能滋養腦部,被譽為「思考者之茶」。
在做迷迭香火腿時,桂女士介紹道,迷迭香具有顯著的殺菌抗氧化功效,以前歐洲人存放衣物並不像今天的人們那樣使用樟腦丸,而是將薰衣草、迷迭香等做成香包,放在衣服兜里;又據說,迷迭香在歐洲航海者的地理大發現中同樣起了重要作用,當時的人們遠航沒有別的「干糧」,主要食用火腿,但如何延長其「保質期」?人們就用迷迭香來燒烤火腿,以殺菌保鮮,吃上很久也不變質。
用牛至、薄荷做涼拌菜時,桂女士說,牛至是著名的「匹薩草」;而薄荷十分適於涼拌。用餐時,大家吃得過癮,又從吊籃里摘取了一些薄荷葉子做涼拌菜,而一位香港來的陳小姐更是感嘆,吃到薄荷就想起了在泰國的日子,那裡人常吃這種芳香蔬菜。
陳小姐介紹,現在國外以芳香蔬菜為材料的「芳香餐廳」很多,也很受人們歡迎,要去就餐往往要預訂才能有座;而目前中國國內這種餐廳很少,上海至今沒出現,聽說北京最近剛開了一家,生意相當好。
芳香之氣常伴生活
芳香植物的功用,並不僅僅在食用蔬菜上,也可栽入盆中,裝飾家居、凈化空氣,又可將莖葉製成茶葉,泡成保健美容茶,還可以提取植物精油,做成化妝品等。芳香產業,可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
在一些芳香植物店,記者也見到了各種花草茶葉,如淡紫色的歐石楠、黃燦燦的金盞花、粉紅色的玫瑰花等,將這些按配方放入透明的玻璃壺中泡上(下方點上小火),不一會兒就見到一個有花有草的壺中「小花園」:有紅花飄浮,也有綠色莖葉環繞……十分漂亮。
據介紹,不同的花茶各有功效:玫瑰花茶以乾燥的花苞沖泡而成。甘中微苦。具有活血美肌、預防便秘、降火氣的功效,對內分泌失調及容易腰酸背痛的婦女非常適合,而且長期飲用對喉嚨、鼻腔均有利。此外,對於傷口癒合也有療效。
洋甘菊茶金黃色的花在濃烈甜香中伴著獨特的苦味。能促進發汗以減輕傷風引起的發燒,還能鬆弛神經、使好動兒趨於平靜。餐後飲用可助消化,舒解胃脹腹痛,常飲用也有助於明目、養肝、降血壓。但由於它的助眠功能顯著,較不適合在早晨飲用。
檸檬草茶適合飯後飲用。有殺菌、調整血液循環和肌肉的作用。改善貧血、胃腸失調、靜脈瘤、自律神經失調、發汗過多。
植物精油的用途也不小。如我們日常接觸的牙膏、口香糖等,都添加了薄荷精油,人們還研製出了薄荷醬、薄荷調料等。植物精油還是化妝品原料,可護膚美容,如紅葡萄籽油,對於動脈硬化、癌症有預防作用,能改善各種皮膚炎症,具有美白肌膚的效果,可以消除斑點和除皺紋,更有人還以植物精油為原料,開發起了洗滌用品,如香草香皂等。另外,它還可作為醫葯葯材原料,如治青春痘的一些日常葯膏、葯水,也常用薰衣草和藿香等。
產業模式何以形成
看好芳香產業在中國的巨大潛力,廣東已有不少人「動」起來,紛紛籌劃開花草茶樓,或是香草餐廳。
桂世泓女士介紹,其實從她的這家芳香植物店,也可看出芳香產業的大好前景:去年11月,該店剛開張一個月,營業額才4000元,而房租卻要交8000元;現在每月營業額已基本穩定在8萬元左右,利潤可達3萬元。她還介紹,非典期間,芳香植物店的生意尤其好,每隔三天就要進一批貨,光植物盆景就可達三四百盆,市民把盆景買回家,夜晚置於居室內,可起到殺菌、清潔空氣的作用。
芳香植物店,其實並不僅限於植物盆景,其中「芳香」系列產品已有近十類。如種子系列,指各種芳香植物的種子,顧客可以買回家自己種植,有二三十種可供挑選,如薰衣草、馬約蘭、羅勒等。又如植物精油,從各種芳香植物中提取出來,可用於熏香、美容和治療某些疾病。還有水療系列,是指由芳香植物做或的沐浴用品……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店裡各種盆栽的芳香植物,有四五十種,只要在這些葉子上摸一下,手上就會帶有其特有的芳香氣味。
在芳香盆景旁則是個小玻璃廊房,約有30平方米,四五張木製的桌椅放置其中。桌上有泡花草茶的各種工具,來店裡的客人可以坐在那兒,一邊喝著清香淡雅的花草茶,一邊還可聽園藝師講授香草文化,並開展香草DIY,如調制精油、製作香草香皂、泡花草茶……
記者采訪時,正有兩位男士前來考察,原來他們是來加盟的,打算在寶山開一家芳香植物專賣店。桂女士介紹,她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特許加盟連鎖,此處則是供加盟店參考的標准店。目前,在貴州、大連、合肥、廣西已有5家加盟店,而上海則由於鋪面緊張等緣故發展較慢,目前只有兩家加盟店,一家在虹口區,另一家則在閔行區。她說,其實上海的發展空間很大,在國外幾乎每個社區就有一兩家這樣的芳香植物主題店。
該店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外國人、留學歸國人士、台灣人、年輕白領,以及美容院的老闆和路過此處的流動人群。她認為,人們對芳香植物認識更加豐富之後,消費群體將會進一步擴大。
她介紹,開這家店,也只是為芳香產業的興起打「前哨」:主要是營造一個商業平台,把生產者、供應商、加盟商聯系在一起,一起來推廣芳香植物知識,「催熟」都市人的需求,從而也做大芳香產業。
聽說種芳香植物,每畝有1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記者忙問是否可以推廣種植、促進農民增收?桂女士連忙搖頭:芳香植物在上海還是個非主流產業,市場還未打開,大片香草種出來何處去是個問題;同時,中國在芳香植物的深加工上水平還不高;另外,芳香植物的種植,要注意商品化,不能長在田裡很茂盛,卻無法實現盆栽。
據介紹,在歐洲以及日本,一種「香草觀光園」大受歡迎。這種模式,其實是將芳草植物的飲茶、料理、醫葯、休閑等各項功能綜合起來,人們可在這種休閑園地住上十天半個月。一般是在大城市的郊外,選了一大塊土地種上各類芳香植物,如薰衣草、薄荷等,有的區域可供觀賞,有的區域則是做料理的用菜,有的地方則可供泡花草茶,同時人們還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美容、按摩、沐浴等活動,既是休閑度假,又可美容保健、治療一些疾病,同時還別具風情。
有關人士建議,上海郊區正營造各種休閑度假區域,即使不專門搞一個純粹的芳草休閑度假項目,也可將這種芳草特色適當引入其中。
本土資源有待開發
說起芳香蔬菜,上海農業科技種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周志疆介紹,其實中國早就有之,比如蔥、洋蔥、茴香等;只不過品種單調,不像歐洲人那麼豐富,且用途廣泛。
的確,中國是個芳香植物的資源大國,只不過在開發利用上滯後了。在古代,中國和印度是公認的「黃金遍地,香料遍地」的國度,特別是中國的雲貴高原,香草種類繁多。但現在,國內不少芳香植物的種子都引自國外,如地中海地區,有鼠尾草、玫瑰、薰衣草、馬約蘭等。提到薰衣草,一般會想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其實中國新疆也早有大面積的種植。我國的大量本土資源還有待開發。
周志疆介紹,該公司將在三峽庫區選定3-5萬畝的土地,專門種植各類香草。他認為,香草種植屬勞動密集型,國內有優勢;同時中國地大物博,總能找到適合各種芳香植物生長的最優良的土地。
在芳香植物深加工方面,國內企業也大有可為,但關鍵要有自己的品牌。長期以來,中國的芳香植物都是出口,只能賺取原料的錢,而國外在加工上下功夫,並打出品牌,賺取的錢不知翻了多少倍。
他還介紹了關於芳香葯草的一些「大事」:公元前400年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據說是全世界第一位開業的醫生。這位醫葯之父大力提倡以適當飲食與植物葯方來預防並治療疾病,並曾指示雅典人燃燒葯草以遏阻瘟疫。
8世紀歐洲人對葯草的功效,已有所認知與了解。他們知道佩掛薰衣草或迷迭香來防止細菌感染。
公元800年左右查理曼大帝擁有當時最具規模的葯草園,包括玫瑰、鼠尾草、薄荷、芸香、迷迭香、錦葵、蒔蘿、茴香等,它們既作為葯用,也可供烹飪、美容用。
1578年中國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內容包括近1900種葯草,並附上千幅圖,集葯草書之大成。
18世紀末在法國南部形成將花草茶視為休閑飲品的風氣,與葯用的傳統漸漸分流。
上世紀80年代花草茶引進我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