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匯源果汁招代理商交代理費33600元,廠家送車,每月還發2600元工資是真的嗎
告訴你們一件事,這種先交錢,再什麼什麼的,都是騙子!如果匯源真的要招代理商,就不會要你先交33600元,相反,他們應該先給你資金運作才是正確的!別以為那樣的大公司隨隨便便就找代理商,你要很出色才行,讓他們認為你能幫他們公司取得更大的成績!所以呢,他們就會首先表明自己的誠意!明白不?
⑵ 匯源果汁為什麼破產
主要是因為匯源果汁的經營情況一直並不怎麼好,欠下了大量的貸款,而且他一直沒有開發出新的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也並不是很高,而且在管理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問題,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一個原因:匯源果汁缺乏相應的營銷策略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每一個品牌的營銷策略,你就會發現大部分品牌的營銷策略十分合適。這些營銷策略不僅可以體現品牌觀念,還可以使觀眾在更短的時間內了解品牌旗下的各種飲品。許多綜藝節目都有一定的曝光度,許多飲料品牌都會冠名不同的綜藝節目,從而使得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
反觀匯源果汁在近幾年的營銷策略,我們很難看到匯源果汁獨家冠名某一個綜藝節目,匯源果汁在各大平台投放的廣告十分有限。當其他品牌的知名度大幅上升時,其他品牌旗下的飲料銷售額也會隨之上升,從而占據更廣闊的市場,而匯源果汁的市場佔有率逐漸降低。
第二個原因:匯源果汁與某一個大型飲料公司的合作告吹
匯源果汁的創始人停借著獨特的眼光和發展策略,為匯源果汁的成功做出了更多的努力。人們比較相信國內的企業,尤其是擁有一定市場佔有率的匯源果汁。匯源果汁一直都在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匯源果汁和某一個飲料公司進行收購合作。但是相關部門駁回了匯源果汁的申請,這才使得匯源果汁的正面形象大幅下降。
總的來說,一個老品牌的發展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加盟。年輕人具備著發展的眼光,他們也能更好地分析市場的變化,從而使得該品牌的影響力大幅上升。盡管我們不可否認匯源果汁曾經獲得了許多網友的支持,但是企業的發展需要適應不同時代的變化。
更何況多家企業在各大平台進行的廣告和營銷,進而增加了相關產品的營業額和銷售量。當其他產品占據更廣闊的市場,匯源果汁占據的市場完全達不到盈利的效果。
⑶ 匯源被收購了嗎
匯源沒有被收購。
10年前,可口可樂曾以近180億港元對匯源果汁發起收購,第二年因未通過反壟斷調查而最終未能如願;如今,匯源果汁最新市值僅53.97億港元,且已連續6年虧損。
近期,匯源果汁陷入輿論漩渦。先是自爆關聯交易,違反港交所上市規則;後開始停牌並延期披露2017年年報,至今已停牌4個多月,年報仍未披露;近日又公告可能會退市。
這些利空已反映在公司股價上,目前公司最新收盤價僅2.02港元,已較2007年上市時的發行價6港元跌去2/3。
而且目前其股價已遠低於凈資產,市凈率僅0.45倍,相當於在凈資產基礎上打4.5折。
自2011年以來,匯源果汁扣非歸母凈利潤已經連續6年為負。與此同時公司負債總額卻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已達115.18億元。
(3)匯源果汁加盟連鎖火爆招商中擴展閱讀:
匯源新任集團行政總裁面對危機採取措施:
匯源果汁的違規關聯貸款,就像一張「多米諾骨牌」,引出了一系列問題。目前除了其自身問題,匯源果汁的外部環境也不友好。
2016年6月12日,穆迪將匯源果汁的信用評級下調三檔至Caa1,主要是擔心港交所提出的復牌將延長其股票停牌時間並導致資金鏈吃緊。
不久後,惠譽評級也將匯源果汁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B下調至CCC+。同時將匯源果汁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及其2億美元、票息率6.5%、2020年到期的高級美元票據的評級從B下調至CCC+,回收率評級為RR4。這些評級仍列於負面觀察名單。
同時恆生指數通告,由於匯源果汁持續停牌,其成分股自7月11日收市後,以系統最低價格(0.0001元)從港股多個指數及分類指數中剔除。
7月16日,匯源果汁剛剛委任了吳曉鵬作為其集團的行政總裁,將負責集團整體管理及日常運營工作
公告稱,吳曉鵬在內部控制、財務金融、企業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據合約,其服務年期自2018年6月起計為期三年,有權收取基本年薪144萬元,須由公司薪酬委員會每年檢討。
據披露,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吳曉鵬任蘇州金螳螂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席總裁;2005年7月至2016年11月,任中國五礦集團多個職位,包括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
不知道這位吳先生的加盟,能否力挽狂瀾,幫助匯源果汁走出目前的窘境,並帶領這家中國曾經的「果汁巨頭」重回巔峰
⑷ 從山東小縣走出的全民飲料匯源果汁,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匯源果汁生產企業沒能夠敏銳的把握市場,不能夠推陳出新,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其實他的子品牌運營不夠細化,而且網路渠道也很糟糕。
⑸ 老品牌匯源果汁創始人成「老賴」,其公司將會何去何從
年終之際,樓起樓塌的故事正發生在民族品牌匯源果汁的身上。
2018年,果汁大王朱新禮以35億元身家位列胡潤富豪榜,一年後他屢次被法院強制執行、限制高消費,甚至一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最新的消息是,因無法償付招商銀行的債務,朱新禮名下一家公司41億元的資產遭到凍結。
與他命運共同沉浮的是,「過年就要喝匯源」的國民果汁品牌匯源果汁也面臨著退市的命運。
巨債之下,留給朱新禮和匯源的時間已經不多。最新的公告顯示,匯源果汁清盤申請的聆訊押後至2020年3月13日,如果不能達成復牌條件,匯源果汁將面臨退市的結局。
⑹ 怎麼給匯源果汁或者國投中魯做代理
國投中魯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總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7號國投大廈13層
電話:010-68095011 找招商部
傳真:010-68095066
郵編:100037
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鎮匯源路
郵編:101305
電話:010-60483388 找招商部
傳真:010-60483366
⑺ 為什麼說匯源果汁被招商銀行和中石化坑了
會匯源果汁跟招商銀行和中石化都有著合作,但是都沒有達成成功的意向
⑻ 匯源果汁區域代理
摘要 匯源果汁加盟前景如何?匯源果汁的行業名氣較高,奶茶款式較多,其投資前景十分可觀。當前,匯源果汁項目的投資門檻較低,零基礎也可開店。從匯源果汁的加盟流程看,成為加盟商後,總部會安排專門的技能培訓,詳細學習匯源果汁的製作方法、配方特點等。此外,匯源果汁的投資前景不錯,加盟店每月能帶來4萬的收益。
⑼ 怎麼加盟匯源果汁
應該是有了!我是匯源的業務代表,我負責的這里是小縣城都有了你那裡應該早就有了吧!
⑽ 匯源果汁的 分銷渠道
本報訊記者蔣傑升報道:當絕大多數飲料產品為搶占超市終端無果而終之時,新近驚聞匯源果汁卻逆勢而上——另創飲料分銷新型渠道,計劃在全國開設1500家果汁專賣店。如果匯源果汁貿然全面鋪開專賣店計劃,匯源以後面臨的最大挑戰無疑是如何擺平專賣店新貴與分銷商老大之間的關系?業內更多的質疑是匯源果汁拋出如此豪氣干雲的專賣店計劃就能顛覆現行幾乎固若金湯的飲料分銷主流渠道?
匯源專賣店計劃浮出水平
有關媒體日前披露,匯源果汁今年計劃在全國開設1500家專賣店,主營匯源系列產品。旨在提高對果汁市場的佔有率,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進一步提升匯源品牌,擴展地縣級城市的市場網路。
消息顯示,匯源專賣店將主要建在地縣級市場,單店面積不小於5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大賣場附近。總投資額不是很大,經銷商打款後,可以獲得其貨款6%的市場支持,經銷商只需交納5萬元的經營權(5年)即可,和開一個超市差不多。
昨天,匯源集團一位張姓助理向記者表示,匯源果汁專賣店計劃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專賣店主要在區縣布點,以專賣店為主線,開發周邊市場,目前只是處於初期階段,暫時還沒有就該計劃在全國的實施做一個東西出來,暫時不作宣傳,等過一段時間再作傳達。
開1500家專賣店可能嗎?
據這位張姓助理透露,不少專賣店店長是來自公司過往的分銷商,在整個匯源的渠道規劃之中,加盟專賣店將與以往分銷商平行發展。當記者提到如何平衡專賣店渠道體系與曾經為匯源果汁分銷立下赫赫戰功的傳統分銷體系之間關系時,張姓助理以自己並不直接管理市場銷售這塊為由搪塞記者了事。
鑒於飲料這類快速消費品以專賣店渠道體系過往鮮見個案,業內人士無以具體評價。不過,值得反思的個案則是曾經轟動一時的娃哈哈2000家童裝專賣店計劃。2002年8月,娃哈哈宣稱當年在全國的專賣店開到2000家。結果聽說娃哈哈童裝專賣店最終只開了800家,不僅市場對此漫不經心,即便經銷商也顯得心猿意馬。
資料顯示,這家早年從山東移師京城的匯源果汁集團1998年才面向全國市場發展。在過去的將近12年中,匯源果汁雖在全國開辦了24處工廠,並設立了270個銷售公司,可是匯源果汁中心專賣店在全國僅發展了500多個。張姓助理昨天對記者坦陳,確實有經銷商對此持不同看法,該計劃需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完善,不過如何完善這一渠道體系記者不得而知,匯源專賣店計劃會有什麼獨門秘技嗎?
專賣店渠道適合飲料行業嗎?
按照匯源集團的設想,開設專賣店是為了提高果汁的市場份額,張姓助理表示,發展專賣店體系比原有渠道有優勢,因為他們有經驗有資金有市場。
業內人士透露,飲料80%的銷售份額來自傳統渠道,20%來自直營渠道,對食品飲料類快速消費品而言,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超市、便利店、士多店幾乎是飲料同行說一不二的共同終端,雖然也有小部分知名飲料廠商在一線城市開了展示品牌形象的旗艦店,但是相對而言匯源的做法無疑留下一連串的懸念——匯源期待專賣店渠道分銷的收入占年度銷售收入多大比例?專賣店分銷價格與超市、便利店分銷價格會有不同嗎?對此,張姓助理沒有正面解答記者的疑問。
業內人士分析,關鍵在於匯源的超市、便利店終端與專賣店終端價格體系是否取得動態平衡,如果專賣店價格高於超市和便利店,加上其購物的非便利性,專賣店的分銷規模無法得以擴大;相反,如果專賣店價格低於超市、便利店,那麼匯源的主流終端體系可能面臨瓦解的危險。因此,匯源龐大的開店計劃能否全面鋪開仍然存疑。
(2004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