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大名著3國演義好段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機事不密,反為所害。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人情勢力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
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
彼一時,此一時也。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揚湯止沸,不如去薪。
潰癰雖痛,勝於養毒。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好謀無斷;不足為慮。
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
燕雀安知鴻鵠志哉!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
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
招賢納士,屈己待人。
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
深根固本以治天下。
強固不足恃。
得何足喜,失何足憂。
舉杯暢飲情何放,拔劍捐生悔已遲。
無悔之輩,見利必喜。
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方今正用英雄之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
軍已將為主,將衰則軍無戰心。
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論大事!
一日縱敵,萬世之患。
有小過失,勿記於心。
兼善若驚,嫉惡若仇。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行軍以糧食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
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
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事定之後,乃計曲直,不亦善乎?
以恩遇之,雖有異心,亦可變也。
機會豈有盡乎?若能應之於後,未足為恨也。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
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
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
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
事須三思,免致後悔。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
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似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乎?
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既生瑜,何生亮。
天下高見,多有相合。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吉兇相救,患難相扶。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
生子當如孫仲謀。
心疑則致夢,何凶之有?
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
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相濟,而後王業成。
自古驕兵多敗,從來輕敵少成功。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
吾視死如歸,又何懼哉?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損,名可垂於竹帛也。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清心寡慾,約己愛民。
此間樂,不思蜀也。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⑵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概括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
劉備懼怕曹操勢重,便向袁紹求救,袁紹出兵時,先令書記陳琳起草了一篇檄文,陳琳的檄文歷數曹家幾代人的罪召,痛快淋漓,把曹操郡驚出了一身冷汗。曹操讓劉岱,王忠二人打著他的旗號去攻劉備,自己率主力去抗拒袁紹。不料,劉王二人均被關張所擒。
(2)蝦國演義連鎖加盟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
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作品通過「桃園結義」的故事,極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從而表現出明顯的「信義」思想。
⑶ 求三國演義中的所有插入聯和回尾聯
插入聯是什麼?
回尾聯
1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2 欲除君側宵人亂,須聽朝中智士謀。
3 丁原仗義身先喪,袁紹爭鋒勢又危。
4 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
5 擒賊定須擒賊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6 玉璽得來無用處,反因此寶動刀兵。
7 追敵孫堅方殞命,求和桓楷(階)又遭殃。
8 沖天怒氣高千丈,仆地肥軀做一堆。
9 巨魁伏罪災方息,從賊縱橫禍又來。
10 本為納交反成怨,那知絕處又逢生?
11 雖能暫把重圍脫,只怕難當勁敵追。
12 兵家勝敗真常事,卷甲重來未可知。
13 前番兩賊分為二,今番三賊合為一。
14 舉杯暢飲情何放,拔劍捐生悔已遲!
15 不去江東圖虎豹,卻來徐郡斗蛟龍。
16 秦晉未諧吳越斗,婚姻惹出甲兵來。
17 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8 啖睛猛將雖能戰,中箭先鋒難久持。
19 乞哀呂布無人救,罵賊張遼反得生。
20 本因國舅承明詔,又見宗潢佐漢朝。
21 既把孤身離虎穴,還將妙計息狼煙。
22 犬豕何堪共虎鬥,魚蝦空自與龍爭。
23 數行丹詔成虛望,一紙盟書惹禍殃。
24 整備窩弓射猛虎,安排香餌釣鰲魚。
25 初見方為座上客,此日幾同階下囚。
26 欲離萬丈蛟龍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27 六將阻關徒受死,一軍攔路復爭鋒。
28 只因河北英雄去,引出江東豪傑來。
29 江南兵革方休息,冀北干戈又復興。
30 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
31 才向汝南鳴戰鼓,又從冀北動征鼙。
32 四世公侯已成夢,一家骨肉又遭殃。
33 星文方向南中指,金寶旋從北地生。
34 躍去龍駒能救主,追來虎將欲誅仇。
35 偏裨既有輿屍辱,主將重興雪恥兵。
36 囑友一言因愛主,赴家千里為思親。
37 高賢未服英雄志,屈節偏生傑士疑。
38 只因不用錦帆賊,至令沖開大索船。
39 破敵未堪息戰馬,避兵又必賴良謀。
40 城內才看紅焰吐,水邊又遇黑風來。
41 才離虎窟逃生去,又遇龍潭鼓浪來。
42 只因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
43 追思國母臨終語,引得周郎立戰功。
44 智與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難容。
45 還將反間成功事,去試從旁冷眼人。
46 勇將輕身思報主,謀臣為國有同心。
47 莫道東南能制勝,誰雲西北獨無人?
48 一時忽笑又忽叫,難使南軍破北軍。
49 火厄盛時遭水厄,棒瘡愈後患金瘡。
50 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51 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
52 軍師決勝多奇策,將士爭先立戰功。
53 先將計策安排定,只等東吳使命來。
54 驚看侍女橫刀立,疑是東吳設伏兵。
55 兩番弄巧翻成拙,此日含嗔卻帶羞。
56 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57 西州豪傑方遭戮,南國英雄又受殃。
58 縱有伏兵能候敵,怎當健將共爭先?
59 只因蜀地謀臣進,致引荊州豪傑來。
60 人主幾番存厚道,才臣一意進權謀。
61 孟德雄兵方退北,仲謀壯志又圖南。
62 只為川人逢舊識,遂令涪水息洪流。
63 只因一將傾心後,致使連城唾手降。
64 方看真主來西蜀,又見精兵出漢中。
65 西蜀方開新日月,東吳又索舊山川。
66 方逞凶謀欺弱主,又驅勁卒掃偏邦。
67 鐵騎甫能平隴右,旌旄又復指江南。
68 奸雄權勢能傾國,道士仙機更異人。
69 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
70 請將須行激將法,少年不若老年人。
71 魏人妄意宗韓信,蜀相那知是子房。
72 依稀昔日潼關厄,彷彿當年赤壁危。
73 未見東吳來伺隙,先看北魏又添兵。
74 水裡七軍方喪膽,城中一箭忽傷身。
75 今日公安無守志,從前王甫是良言。
76 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77 為念當年同誓死,忍教今日獨捐生!
78 試看曹氏丕彰事,幾作袁家譚尚爭。
79 魏家社稷今將建,漢代江山忽已移。
80 君王未及行天討,臣下曾聞進直言。
81 兩國相爭通使命,一言解難賴行人。
82 老臣素矢忠君志,年少能成報國功。
83 蜀主有謀能設伏,吳兵好勇定遭擒。
84 雄心方欲吞西蜀,勝算還須御北朝。
85 吳人方見干戈息,蜀使還將玉帛通。
86 方見東吳敵北魏,又看西蜀戰南蠻。
87 寇入掌中還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88 若非洞主威風猛,怎顯軍師手段高!
89 深臨險地非容易,更展奇謀豈偶然!
90 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
91 欲秉白旄麾將士,卻教黃吻掌兵權。
92 運籌又遇強中手,鬥智還逢意外人。
93 可憐魏將難成事,欲向西方索救兵。
94 既有謀臣能用智,又求猛將助施威。
95 蜀中將相方歸國,魏地君臣又逞謀。
96 只因東國能施計,致令西川又動兵。
97 已見子丹無勝術,全憑仲達有良謀。
98 舊帥印為新帥取,兩路兵惟一路來。
99 魏兵縱使能埋伏,漢相原來不肯追。
100 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
101 武侯盡瘁惟憂國,太史知機又論天。
102 路逢神將糧遭劫,身遇奇兵命又危。
103 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
104 已見魏營諸將去,不知蜀地甚兵來。
105 才將土木勞中國,又見干戈起外方。
106 閉戶忽然有起色,驅兵自此逞雄風。
107 難支此日三軍敗,獨賴當年十矢傳。
108 一度興師未奏績,兩番討賊欲成功。
109 漢臣曾有勤王志,魏將還興討賊師。
110 成功不必添蛇足,討賊猶思奮虎威。
111 方見吳兵銳氣墮,又看魏將勁兵來。
112 已嘆四番難奏績,又嗟五度未成功。
113 樂毅伐齊遭間阻,岳飛破敵被讒回。
114 連修棧道兵連出,不伐中原死不休。
115 方當士馬驅馳日,早識將軍跋扈心。
116 漢中險峻已無有,劍閣風波又忽生。
117 試觀後主臨危日,無異劉璋受逼時。
118 才看西蜀收降將,又見長安動大兵。
119 漢家城郭已非舊,吳國江山將復更。
⑷ 在三國時期大多數人都認為劉備帶領下的蜀國是正義軍,各位大蝦有何看法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虛構事件】
1 怒鞭督郵:劉備所為,而演義中為了突出其仁君形象,將此舉寫作張飛所為。
2 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的軍隊,《三國演義》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3 三英戰呂布:虛構。不僅史料未提及,以情景度之則劉關張根本不可能有與呂布單挑的機會。
4 呂布戲貂蟬:完全虛構,不過董卓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
5 關公斬貂蟬(羅本內容):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只提及一個董卓的侍女跟中郎將呂布勾結。關於不近女色的關公形象,取裴松之註解為注腳:「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6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荀攸的計謀所為。趁文丑部下搶曹軍丟下的東西時曹操突擊
7 過五關斬六將:此五關相距甚遠也無聯系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8 徐庶之降:《三國演義》說是曹操迎來徐母,請徐母寫信招喚徐庶。徐母痛罵,硯擊曹操。於是程昱獻計,偽造徐母一信,招引徐庶。徐庶為了「忠孝不能兩全」,只得辭別劉備,投曹去了。在這里,《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徐母,正氣凜然,頗為成功。然而事實卻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時,劉琮軍前投降,劉備措手不及,由樊城南走,曹兵窮追不舍。半路上,徐母為曹兵捉獲,於是徐庶就向劉備告辭。他是在劉備最最狼狽的時候,為了「盡孝」,而辭劉歸曹的。「走馬薦諸葛」是小說家為了安排情節而加插的,其實那時諸葛亮已由劉備請出山了。
9 火燒博望坡: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0 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
11 舌戰群儒:無此事,諸葛亮面見孫權而已..諸如智激周瑜、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12 草船借箭:史載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13 借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14 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5 借荊州:與諸葛亮無關,實乃魯肅之計以劉抵曹,是魯肅主張借給劉備的
16 諸葛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宏,更不會嫉妒諸葛亮,周瑜當時甚至並未注意過諸葛亮。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史載周瑜操勞過度死於巴丘。至於「器量狹小的周瑜」之形象,純屬作者為抬高諸葛亮形象而虛構。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17 取蜀攻略:由龐統、法正完成;征漢中:法正為謀主。皆非諸葛亮策劃。
18 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而三演本末倒置,「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19 水淹七軍:此事件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虛構龐德抬櫬死戰,大戰關羽。《三國志》中的《關羽傳》和《於禁傳》都寫得很清楚: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關羽所帶的荊州水軍適應這種天氣,而於禁、龐德帶的是北方軍,不適應水戰,被洪水沖沒,於禁投降,龐德被殺。
20 八陣圖退陸遜:虛構。陸遜退兵是因為魏國要攻打吳國,陸遜怕腹背受敵才退兵。
21 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里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疑問,..劉備呢?占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 蜀書. 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而小說宣揚節烈之心切則可見一斑。
22 七擒孟獲:演義用大量筆墨虛構了諸葛亮率軍降服以孟獲為首領的南蠻勢力的過程。排除戰爭的正義性不談,這段描寫包含了一個民族對另一民族的醜化,以及對「化外之民」的歧視。演義以話語權的掌控者姿態,把孟獲塑造為一個「被征服」「被教導」的對象,表明了特殊歷史時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沖突和對立。
23 空城計:虛構靈感應該來自趙雲的空營計(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它是假的。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24 孔明六齣祁山:並無七次實五次輸的沒演義那麼漂亮,而演義很多地方把敗仗寫成了勝仗,如第二次北伐的陳倉之戰,其實是敗仗。史載諸葛亮擅長後勤內政,用兵並不是強項。至於火燒上方谷,即是孔明差點燒死司馬懿,純屬虛構。
25 王朗、曹真之死: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的情節純屬虛構。曹真病死於洛陽,並非被諸葛亮寫信罵死。
26 張郃先後敗於趙雲、馬超等人之手:這在高手動輒大戰數十回合平手的演義中實在是少見的。只能說,羅貫中好像頗不喜歡張郃….(猜想跟三國志里那句蜀軍自孔明以下都懼怕他(張郃)脫不了關系)而正史中~張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擊孔明時膝蓋被流箭射中,跟龐統一樣死的滿衰的。其實正史上的張郃相當厲害,諸葛亮曾屢次敗於張郃之手。 )
⑸ 求助大蝦,急需20個三國演義的人物性格分析(大概一個人物能寫1頁大作業本)
曹操:陰險,多疑,奸詐,不過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拚創出自己的事業,是實幹家,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在歷史上是英雄!
司馬炎:雖說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不過貌似他沒什麼能耐,在三國中純屬龍套角色……(如果這是作業,那你們的老師太沒水準了,居然還要分析這個龍套……)
劉備:《三國演義》推崇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個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稱他為天下英雄,不過事實上沒有什麼特別本領,軍事上十分窩囊,早期渾渾噩噩沒有闖出什麼名堂,最後也是敗亡於軍事上。
關羽:忠勇義的化身,武力不是最高但是卻號稱「武聖」,砍無名小將是他的專長,自視甚高,他的結局告訴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張飛:勇猛卻莽撞、粗暴,但是偶爾細心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對義兄向來一條心,未能出戰彝陵實在是遺憾……
諸葛亮:智慧的化身,魯迅的評價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卻是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後期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肅然起敬。
龐統:雖與諸葛齊名,境遇卻十分凄涼,不是得不到劉備重視,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視……在諸葛亮的光輝下,龐統悲慘地淪為華麗的龍套……
趙雲: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坂坡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一身是膽」的美譽,老了仍然力斬五將,武力勿庸置疑。至於品德,自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生入死,而且為人剛正耿直,劉備有這種人追隨真是三生有幸……
孫權: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後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這位後輩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個人認為十分對。
周瑜:《三國演義》中他心胸狹窄,嫉恨賢能,其實歷史上的周瑜雄姿英發,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人才……也許周瑜最恨的不是諸葛亮,是羅貫中才對……
袁紹:決策上猶豫不定,喪失戰機
用人上外寬內忌,不惟才是用
聽信讒言,製造內部矛盾
袁紹曾經組織和領導了當時最大的軍事集團,但在袁紹手下,謀士間勾心鬥角;文官對武將相陷害;上下級之間相猜忌;身後夫人間相互殘殺;子輩兄弟間相攻殘.這個集團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卻引發和包含了多種矛盾.
董卓:專橫跋扈 目中無人 為非作歹 愚魯殘暴
呂布:見利忘義 反復無常 恃勇狂傲 喜聽諛言
⑹ 哪位大蝦推薦幾個策略類游戲
策略類:如果LZ是喜歡策略而不像信長、三國那樣比較偏向戰略的那一定可以試下《文明4刀縫之上》(次游戲是從遠古發展到未來的游戲)系列次游戲是策略類的顛峰作品。信長、三國的策略價值在他面前顯的非常單薄。玩家需要注重文化與風俗信仰等依靠科技來加大國家的崛起能力而且在不同的時候運用不同政治、文化系統可以讓你的國家最好的運行(比如戰爭前要不國家改制為法 西 斯主義運行、經濟改成戰爭經濟等才可以開戰),外交也不像光榮那麼簡單(如果是在文明4的角度看那簡直是弱智)電腦會要挾,記仇等不在是可以簡單的用錢解決問題,你的一舉一動都將會影響電腦對你的印象。次游戲在策略上非常之精髓,是策略玩家不可不玩的一個作品。以上都是有漢化的你可以去游俠網上看下。策略類近期還有個歐陸風雲3。
⑺ 三國演義所有知識點`考點,馬上考試用的..各位大蝦幫幫忙啊..
1 三國演義的作者( )
2 赤馬兔 單刀赴會 敗走麥城 講的是三國人物( )
3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 )這部古典名著的開頭語。
4 補全下面名著的題目。
( )煮酒論英雄
5 三國中有一位人物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個人是( )
6 三國中 忠義的化身是( ),我們熟知他的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是:千里( )、化容道義譯( )、過五關( ),水淹( )、敗走( )
7 三國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 ),他未出茅廬,便知( )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事跡,如火燒( )、七擒( )、六齣( )、空城計智退( )、揮淚斬( )等。
8 三國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使雙股間的( ),使丈八蛇矛槍的( )和使( )的關羽。
9「滾滾長江東浙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 )的開篇詞
10 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 )
11有一首詩,是說曹操與劉備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是( ) 1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 )
2 赤馬兔 單刀赴會 敗走麥城 講的是三國人物(關羽 )
3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三國演義》 )這部古典名著的開頭語。
4 補全下面名著的題目。
(曹操 )煮酒論英雄
5 三國中有一位人物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個人是(劉備 )
6 三國中 忠義的化身是(關羽 ),我們熟知他的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是:千里(走單騎 )、化容道義譯(曹操 )、過五關(斬六將 ),水淹(七軍 )、敗走( 麥城)
7 三國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 ),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 )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事跡,如火燒(博望坡)、七擒(孟獲 )、六齣(祁山 )、空城計智退( 司馬懿)、揮淚斬( 馬謖)等。
8 三國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使雙股間的(劉備 ),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 )和使(青龍偃月刀 )的關羽。
9「滾滾長江東浙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的開篇詞
10 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欲擒故縱,初出茅廬 )
11有一首詩,是說曹操與劉備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煮酒論英雄。
⑻ 三國演義關張黃馬趙的夫人的姓氏~請各位大蝦解答
關羽之妻——胡氏(現有人認為胡氏名胡定金);
張飛之妻——夏侯氏,(《三國演義動畫版》和《三國群英傳》中名為夏侯涓)夏侯霸從妹。
趙雲之妻——第一個老婆叫李鴻雁,因黃巾軍屠村致死當時妻子已經懷孕,所以第一個兒子沒出生就死了!後來趙雲在常山飛雲道長門下學藝!為妻兒報仇!加入袁尚大軍討伐黃巾軍闖出了點名堂!後來袁尚大軍討伐董卓的時候,認識了馬超的妹妹馬文璐,後來結為夫妻!
馬超之妻——楊氏(被楊阜所殺),董氏(魯敗,曹公得之,以董賜閻圃) ;
黃忠之妻——史無記載。
⑼ 三國演義第31—61回讀書筆記 急急急 各位大蝦幫幫忙啊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准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占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
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余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黃巾余黨攻擊,派同鄉太史慈前往平原請劉備前來解圍。劉備來到徐州,曹操又因為後方被呂布襲擊,因而撤兵。陶謙有意把徐州讓給劉備,被劉備婉言謝絕。
第十二回 陶謙病死,劉備自領徐州牧。曹操用計擊破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
第十三回 楊彪用反間計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長安城中作亂,楊彪慚愧無地。李傕部將楊奉對李傕的暴虐不滿,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機敗露,楊奉敗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擊敗李傕、郭汜,將漢獻帝迎至許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權。楊奉、韓暹不敵曹操,前往投奔袁術。劉備收留呂布,曹操假借漢帝手詔使劉備攻袁術,張飛奉命守城,但張飛卻因飲酒而醉倒,呂布乘機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孫堅之子孫策向袁術借兵,意圖繼承父親遺志,發展大業。孫策攻取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吳郡嚴白虎企圖造反,會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孫策擊敗。
第十六回 劉備為袁術所逼,不得已求助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張飛盜呂布馬匹,呂布將劉備逐出徐州,劉備投奔曹操。張綉在宛城夜襲曹操營寨,曹操大將典韋戰死。
第十七回 袁術在淮南稱帝,同時起兵攻擊呂布,陳登前往說韓暹、楊奉,二人背叛袁術,袁術因此戰敗。曹操發檄使劉備、呂布、孫策三方面合攻袁術,袁術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壽春。
第十八回 曹操與張綉、劉表作戰,雙方互有輸贏。劉備為呂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呂布部將曹性射傷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結連陳登為內應,導致呂布節節敗退,據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計水淹下邳,城中無糧。呂布部將宋憲、魏續、侯成反叛,獻城投降,呂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將呂布處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將劉備帶回許都,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在許田和獻帝圍獵,意在觀察朝臣舉動。獻帝因為曹操專權而感到不安,將血字詔書寫在玉帶之中,付與國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將衣帶詔給劉備觀看,劉備在義狀上簽字。曹操請劉備前去飲酒,指出劉備為天下英雄,劉備驚得手中竹筷落地。劉備為逃出曹操控制,自願前去攻擊袁術,袁術死於淮南。徐州刺史車胄欲害劉備,但計謀被陳登識破。
第二十二回 劉備復奪徐州後,擔心曹操前來攻擊,寫信向袁紹求救,袁紹命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曹操使劉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將分別被張飛、關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張綉投降曹操後,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但禰衡當眾侮辱曹操,使曹操大為不滿。曹操使禰衡招降劉表,但禰衡被黃祖所殺。董承向太醫吉平吐露心事,吉平在曹操的葯中下毒,卻被曹操發現,從而使得衣帶詔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將董承全家處斬,起兵前去攻打劉備,劉備棄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紹。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獻計招降關羽。
第二十五回 張遼前去勸降關羽,關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紹聽劉備之言,遣顏良前去攻打白馬,關羽出馬斬了顏良。
第二十六回 袁紹又派文丑去報顏良之仇,但文丑又被關羽所殺。劉備寫書欲與關羽聯絡,關羽得到劉備來信後,毅然決定離開曹操,前去河北尋找劉備。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眾將前去為關羽送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經歷五個關口,守關將有意攔阻關羽,均被關羽所殺。
第二十八回 關羽來到古城,在張飛面前斬了曹將蔡陽,打消了張飛對兄長的疑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途中收留了周倉、關平等人,而劉備也終於逃出河北,和關羽、趙雲等人一同來到古城見到張飛,兄弟終於相會。
第二十九回 孫策被許貢家客襲擊,身受重傷。琅琊宮道士於吉為百姓散施符水,孫策認為於吉妖言惑眾,就將他斬殺。孫策因此急火攻心,瘡口迸裂,不治身亡。孫策之弟孫權繼領父兄基業,在江東招賢納士。
第三十回 袁紹起七十萬大軍攻打曹操,曹操軍中無糧,許攸向袁紹獻計攻取許都,但袁紹認為許攸子侄作姦犯科,不予採納,許攸一氣之下投奔曹操,勸說曹操襲取袁紹糧草囤積地點——烏巢。
最好採納一下,過年了。新年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