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連鎖加盟 » 疫情過後連鎖餐飲如何增加加盟量
擴展閱讀
加盟火鍋雞都怎麼樣了 2025-02-12 20:47:18
三度七加盟熱線 2025-02-12 20:46:12
江西期貨平台加盟微信 2025-02-12 20:31:21

疫情過後連鎖餐飲如何增加加盟量

發布時間: 2022-04-12 20:46:48

㈠ 餐飲連鎖品牌該怎麼做

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1. 選品大眾化
餐館過去難以規模化的原因就是口味的差異化,比如在山西,從南到北有三百種面條的吃法。餐飲連鎖品牌的選品一定要選擇大眾化的口味。譬如未來中國的火鍋還會有機會,因為這是一個東西南北、男女老少通吃的品類。
新一代年輕消費用戶,對健康、對口感、對生活方式有更高的追求。相對少鹽、清淡、健康的餐飲品牌會是未來的主流。休閑西餐、休閑食材類也會有機會。
2. 上游標准化
我在前不久見了一個做烤魚品牌的CEO。過去餐館有一個很大的糾紛是什麼,消費者只想吃個兩斤的魚,結果服務員來了一個兩斤八兩、三斤的,雙方就容易發生矛盾。所以說,這就是需要解決標准化的問題。
這時候,餐飲公司怎麼辦?倒逼他的上游供應鏈,不要超過兩斤半。統一兩斤半,你兩斤四兩我也給你算兩斤半,你兩斤八兩我只給你算兩斤半。
只有上游食材做到標准化,餐館才能更好地進行標准化、連鎖化。哪怕是非標的食材,你在上游也一定要做成標准化,否則你就沒法計價、沒法統一倉儲,你的後廚也沒法批量加工。這里有一個很好的案例,養雞產業之所以標准化做得好,與麥當勞、肯德基等近二十年市場培育緊密相關。

㈡ 連鎖餐飲行業如何提升客流量

餐飲行業提升客流量一個是從宣傳口碑上做突破口,線下客流密集或者上下班的場所發宣傳,線上通過各個平台引流。一個是提升餐飲行業的服務質量。再一個就是提升菜色品質。

㈢ 餐飲加盟店宣傳推廣有什麼好方法

引流第一種引流,線上引流。相信很多餐飲人,因為這次疫情的原因,有點手足無措,不要慌,在新型冠狀病毒後,人們的餐飲消費模式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以前從來不點外賣的,這次也在點外賣了,點了後,發現,原來外賣還挺好的,所以,這次疫情後,建議餐飲人要注意外賣流量的接入。
第二種,不同行業的資源整合。具體方法建議:設置代金券,放到附近的理發店,美容院,你不好意思去談,你就去找守車的,這沒有難度吧,然後叫守車大爺幫你發。如果你要去理發店那些地方談,你也可以建議他也設置一些代金券,這樣,你們就聯盟了,客人在你這里消費了多少,去指定理發店可以減多少等等,記住,條件越簡單越好,不要太多活動條件,讓客人覺得你在套他,簡單粗暴即可,這個方法可以引申出很多細節,自己去想。
1、發傳單,這是最古老,成本最低的,我們先不去說那些這樣網路宣傳,心裡沒有底的事情,先不幹,我們先生存,再發展。
2、建立顧客微信群,開業的時候是最好建群的,叫服務員去建,建一個給500元,然後把群主轉給你。為了讓顧客進群,每個顧客買單的時候,馬上免現金,一桌進一個免兩元,進兩個免4元等類推,為了不讓他們退群,下次來消費出示群即可獲得禮品或者現金折扣,這樣的話,大家就不會退。
3、送貴賓卡,不要動不動去喊人家充錢,那我送給你200元,可以不。你製作一張貴賓卡,就是金燦燦的那種,裡面預存200,比如存的兩百,送給客人,每次來消費的時候,滿一百,那種貴賓卡里可以抵扣20,相當於打了八折。肯定有人不會要你那個卡,人家看不起,那你就給那種看的起這20元的顧客嘛。
4、客人主動推廣。人家憑啥給你推廣嘛,肯定還是要有點好處啊。推薦一桌過來,給人家推薦的人積點分,送點現金,下次來消費的時候抵扣,被推薦來的人,你打個折啥的,或者送點飲料之類的。

㈣ 疫情之後,加盟行業現狀如何如何才能「逆風而上」

任何的危機之下都蘊藏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個全民創業的時代,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招商加盟行業迸發出了新的發展態勢,巨大的行業潛力亟待挖掘。那麼,2020年,招商加盟行業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熱點呢?

1、從年初開始,受疫情影響,招商加盟行業Q1季度的關注量下降了至少3成,Q2季度隨著國家疫情防控工作和百姓疫情配合的常態化,招商加盟行業移動端關注量同比上漲14.7%,但是PC端仍舊處於比較低迷的態勢,廣告投放可適當向移動端進行傾斜。

二、如何與加盟星合作?主打會員模式,入駐會員享受六大基礎權益

1、 一鍵打通搜索:專屬搜索特型阿拉丁卡、高權重 SEO 結果快速佔領創業者心智。

2、 多終端觸達:一次入駐,PC、移動、APP 多終端全方位觸達創業者。

3、 全生態聚力:搜索專屬特型卡、信息流、視頻流等網路全生態聚力。

4、 權威信譽認證:加盟星項目認證與企業名片,嚴選靠譜項目,強化創業者信任度。

5、 精細化運營手段:優質項目推薦、創業品牌熱度榜單等助力品牌形象躍升。

6、 多角度內容營銷:品牌動態,視頻探店等口碑傳播,降低與創業者溝通成本。

㈤ 疫情期間,開餐飲店有點難,有什麼好的措施

情過後餐飲如何開展經營工作,如何快速恢復?

疫情過後餐飲如何開展經營工作?這個問題是現在很多餐飲老闆面臨的主要問題。企業閉業,店鋪關門,全部居家隔離,都不準走親訪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中國都陷入了恐慌,而對餐飲行業產生的影響更是讓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但是事情已經發生,現在 餐飲企業 能做的就是考慮疫情過後餐飲該如何開展經營工作,怎樣快速恢復。

一、疫情過後餐飲開展經營工作應該先處理積壓的原料

現在很多餐飲店鋪都面臨著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在年前所准備好的原料都積壓了,那等到開店時就需要創業者盡快的處理自己的原料,不計成本,快速出手,當然這個也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進行。

這樣價格優惠也能夠給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賠錢出手就當做自己的廣告,投入產出也是值得的,就相當於是賠了的錢是做了廣告宣傳。
二、疫情過後餐飲開展經營工作應該注重管理,贏得顧客信任
疫情過後,餐飲市場會有一個短暫的恢復期,這個恢復期也是餐企爭取顧客的黃金時期。那麼消費者要選擇自己的店鋪吃飯就是建立這個餐飲企業嚴格管理的信任基礎上的。所以一定要在進貨,生產,服務等方面都以安全為主,把衛生落到實處還可以把自己做的一些措施公布出來,這樣更能夠獲得顧客的信任。
未知永遠是恐懼的,只有透明化才能消除顧客疑慮,贏得顧客信任,這也是在疫情之後餐飲行業開店必做的一項工作。
三、疫情過後餐飲開展經營工作應該優化服務流程,進行營銷
疫情過後可能有些消費者還是不敢出來吃飯,但是在經過這個恢復期後,餐飲市場就可能贏來「報復性反彈」消費潮,很多顧客因為沒有很久沒有聚會又抱著「要吃很多好東西」的消費觀念就會去瘋狂消費,餐飲行業自然就是優選。
這個時候餐飲行業各店鋪就要抓住這個機會去進行一些營銷,吸引顧客光臨店鋪,相信在這樣的階段,懂得營銷方法的企業將會迎來更大的客流爆發期。
四、疫情過後餐飲開展經營工作應該注重安全問題
這次引起新冠肺炎主要就是因為食品衛生,這對餐飲企業的影響十分巨大,那麼未來一定要杜絕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餐飲企業應該堅決取締野生食物,加強進貨渠道的管理,這樣既是對顧客負責也能是對自己負責。
五、疫情過後餐飲開展經營工作應該推出新服務
2003年後,呷哺呷哺名聲大振,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將大火鍋改為小火鍋。而這次的疫情過後,餐飲行業也可以參考它成功的經驗,可以推出一些分餐措施,這樣更能夠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總之,疫情過後餐飲快速開展經營工作可以從上面的這些方面做起,同時還可以抓住疫情期間的這段日子,仔細思考餐飲企業的發展方向,把這段時間利用起來,對餐飲行業抱有信心,這樣店鋪才可能發展的越來越好。

㈥ 疫情期間餐飲行業該如何做

疫情之下,沖擊最明顯的恐怕就要算餐飲行業了。雖然目前尚無法預測造成的的全面影響,但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餐飲行業將持續承壓。
餐飲行業的重要性
餐飲業的健康發展,不僅事關老百姓的便捷生活,更涉及龐大社會群體的就業穩定。
2019年7月,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昆明學院共同發布的《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餐飲業作為門檻較低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是我國吸納技能勞動人口和農村轉移人口就業的重要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在各行業位居前列。2017年,餐飲業貢獻了4257.61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傳統餐飲企業3000萬個,互聯網餐飲服務企業357.61萬個,休閑農業鄉村旅遊企業900萬個。
也因此,央行等五部門於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那麼在疫情危機下,餐飲企業們如何應對,後續又會有何安排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餐飲恢復的三階段
當危機來臨,我們要對態勢進行分析,了解接下來要發生什麼。商業新知平台用戶劉潤老師認為餐飲行業的恢復會有三個階段,而且每一個階段都給了建議。恢復三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政策恢復期。受到政策限制,不能做堂食,有些甚至不能做外賣,就要想辦法縮減房租成本、縮減人員成本。
第二個階段,是需求恢復期。政策放開,開始上班有需求,但大家還是謹慎,這期間還是以外賣業務為主,同時更要加強品牌和顧客之間的連接,為之後做准備。
第三個階段,是心理恢復期。主動做好消殺防疫衛生,讓顧客看得到,放心來店消費,恢復生意。
大洗牌下是機遇
機遇往往蘊含在危機之中,疫情加速了餐飲大洗牌進度,也暗藏著機遇。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在下一刻來臨之前,做好部署,准備打贏下一仗。
1、加速多維度餐飲形態
傳統餐飲的爆款產品塑造多是基於成品的維度,在消費者到店前和到店後進行品牌認知綁定。在疫情過後,消費者的心理和消費習慣會進一步改善,對於一款產品的多種場景需求會增加。接下來會有更多的爆款產品兼備成品、半成品、食品三種形態,滿足堂食、外帶、外賣、餐桌等多種場景,更便於搭建多種渠道銷售網路。疫情之下,餐飲線上機會爆發,除了外賣之外,餐飲食品化絕對是一個巨大金礦。從傳統的渠道產品打造為渠道品牌,讓顧客無論在任何渠道內,都能突破時間邊界認同品牌和使用品牌(例如海底撈的自熱鍋、霸蠻的牛肉粉等)。
2、多渠道開店落位和深耕的機會
門店式單一渠道流量受考量,全渠道運營成為增強門店盈利能力以及門店應對單一渠道流量的抗風險能力必要法門。
疫情之後,眾多品牌會進行多渠道布店和渠道深耕,在多渠道布店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不同場景渠道中做不同類型的門店。不再局限於辦公樓,會加快其他形態店鋪的布局,而且會加快深耕線上渠道。
3、輕量化成本結構重建機會
受疫情的影響,節流是企業頭等大事。通過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集中供應鏈聚合,提高產品標准化,降低貨損率。產品集中化,設備智能化都是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用人成本的有效機會點。連鎖加盟發展模式(內部+外部)進一步得到驗證,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用人少,效率高,同時設備智能化、標准化程度高,總成本結構低。進一步優化總部(加盟)成本結構和上下游關系的發展空間。

㈦ 疫情過後什麼生意比較好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2020年疫情過後,商機依然是存在的,就看我們如何把握。那麼,2020疫情過後商機有哪些呢?新手創業開什麼店好呢?

2020疫情過後商機

疫情過後的商機很多,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母嬰店加盟這個商機。疫情期間,人們都宅在家裡,很多家庭二胎計劃已經提上日程,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二胎數量的增加,母嬰用品的需求量必然會增加,母嬰店加盟必然是一個不錯的商機。很多的人也看到了這個商機,也想抓住母嬰店加盟這個商機,尤其是對於那些獨立的女性,他們想獨立創業,想撐起自己的一片天。母嬰店加盟的確是他們不錯的選擇。目前母嬰店品牌很多,優家寶貝、愛嬰室、孩子王等等較為常見。

1、大品牌信譽好

大型連鎖品牌一般是主營運營產品的連鎖機構,在運營行業的知名度很大,而且自帶品牌流量,有龐大的忠實消費群體,可以憑借品牌效應就可以吸收眾多的消費者前來消費。

2、技術支持

大品牌連鎖店總部實行的是整店輸出模式,即便是一個創業小白,沒有任何的創業經驗,對母嬰用品行業也不是很了解,也不用擔心,因為總部實行整件輸出模式,統一店鋪形象,統一店鋪管理,從店面選址到開業營銷,總部都會派專業的技術人員,一對一對加盟者提供技術指導。確保加盟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掌握相關的運營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獨立運營,並且盈利。

3、產品種類豐富

小編之所以會向大家推薦全國連鎖性質的孕嬰品牌,主要是因為大品牌的孕嬰產品種類豐富,所有的孕嬰產品都是一手貨源,而且都是市場上的暢銷品。全國連鎖店在運營市場上可以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所以加盟大品牌的母嬰連鎖店不用擔心產品的種類問題,更不用擔心產品的質量問題,優質豐富的孕嬰產品,在孕嬰行業占據絕對的優勢,所以創業者不用擔心自己的產品質量問題,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產品無人問津問題。

總而言之,2020疫情過後商機很多,就看我們如何把握,如果你想投資母嬰店,那麼在眾多的母嬰店品牌中,一定要選擇更靠譜的,發展前景更好的,更被消費者信賴的品牌。

㈧ 在現在這種疫情時代,餐飲行業要怎麼發展呢

目前我國餐飲行業已進入成熟階段,增長勢頭不減,整體水平逐年提升,綜合水平和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發展步伐加快。同時經歷多年的發展與市場競爭,中國餐飲業發展已經進入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業態多樣化、經營模式連鎖化和行業發展產業化的新階段,中國餐飲業的發展勢頭持續強勁,發展前景更加看好。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能力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從七八十年代的「吃飯難」到九十年代的「吃飽」,再到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不斷追求吃特色、吃健康、吃營養、吃便捷、吃文化、吃休閑。中國餐飲行業伴隨經濟發展,不僅成為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提升的見證,也逐步成為擴內需、促銷費、穩增長、惠民生的支柱產業。

同時隨著互聯網突飛猛進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已成為一個時代趨勢,餐飲行業成為線上互聯網連接線下的最大入口。整個餐飲行業包括餐飲食材供應領域,互聯網餐飲行業一站式交易平台的進入改變了傳統的餐飲行業的發展,將傳統的線下交易搬到了線上,加快了行業的流通和服務的普及。

餐飲行業飛速發展 行業不斷擴張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餐飲業市場規模持續壯大,2011年突破2萬億,2015年突破3萬億,2018年更是突破4萬億,達到4.27萬億,占國民經濟產值的4.7%。2019年餐飲行業收入為4.7萬億,同比增長9.4%。盡管近年來增速有所下滑,2019年為9.4%,但仍遠高於GDP增速。受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餐飲行業收入有所下降,為3.95萬億元,同比下降16.6%。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