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的主要飲食是
美國主要飲食主要是由以下食物:
早餐以麵包、牛奶、雞蛋、果汁、麥片、咖啡、香腸等為主。
午餐一般在工作地點用快餐(快餐是典型的美國飲食文化,十分普及),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漢堡包、熱狗等。
晚餐是正餐,比較豐盛,有一二道菜,如牛排、豬排、烤肉、炸雞等,配麵包、黃油、青菜、水果、點心等。也有不少人上餐館用晚餐。
(1)雞魚品牌加盟擴展閱讀:
美國飲食主要特點:
1、水果入菜相當普遍
美國盛產水果,美式菜的沙拉中水果用得很多,例如用香蕉、蘋果、梨、橘子等做沙拉最為普遍。另外,在熱菜中也常使用水果,如菠蘿焗火腿、蘋果烤火雞、炸香蕉等。
2、口味清淡、生鮮
由英式菜派生出來的美國菜發展至今,在口味及用料上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傳統的咸鮮甜口味已趨向清淡、生鮮。在用料上,黃油改用植物黃油或生菜油,奶油改用假奶油(即完全脫脂奶油),乳酪改用液態奶,生菜沙拉不用馬乃司少司,做水果不用罐頭水果而用新鮮水果,濃湯改清湯;肉類則多用低脂及低膽固醇的水牛肉與駝鳥肉等。另外,在美國素食和生食比較盛行。
3、煮、蒸、烤、鐵扒為主
在烹調方面上,美國菜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有煮、蒸、烤、鐵扒等。典型的美國菜有蘋果黃瓜沙拉、華道夫沙拉、美式螃蟹杯、美式煮魚、薑汁橘醬魚片、美式花旗大
4、美式的食物作法都很簡單,而且口味也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通常熱量高了點,不然為什麼美國的胖子那麼多,還不是都是吃出來的. 這次我們仿照上菜的順序,先來介紹一下美國菜中的附餐,也就是老美口中所說的 side dish. 通常你去像是肯德基這種快餐店點套餐或是去餐廳點牛排都會讓你選 side dish.
『貳』 美國獨有的飲食
特殊文化背影下美國獨有的飲食
要想了解美國的飲食文化需先淺談一些美國的歷史、地理及風土人情。一個國家民族飲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兩大主要因素:一是鄉土性的地緣因素(Regionalism),一是多元性的人為因素(Diversity)。對美國而言,多元性的人為因素比鄉土性的地緣因素更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在歐洲義大利由於地形、土壤、氣候等原因有南方菜與北方菜的分別,但之間的差異性不大,主要原因是這個國家的老百姓都是同文同種,人為因素的差異不大。法國、西班牙、英國、德國這些國家境內都有一些不同的區域性菜餚,但彼此之間的風格及口味差異並不那麼大,也是因為國家的老百姓是同文同種,人為因素差異不大。美國的情況則比較特殊,土地廣闊歷史短而且有一百多個國家不同種族的人移民到美國,現在的總人口約二億八千萬,其中西班牙語系居民約有四千三百萬,黑人約三千六百萬,亞洲來的移民也已經超過一千萬,這么龐大的外來族裔在美國成家立業落地生根,美國是世界人種的大熔爐,美國食品菜餚的形成也是來自「大熔爐」。
美國人日常生活接觸到最多的食物如漢堡包、炸雞、匹薩餅、醬汁面條、塔可卷餅、三明治、熱狗、炸薯條、甜甜圈都是早期從西歐各國傳入的舶來品,牛排、羊排、狗扒、魚排也不是美國最早發明的食品,因此有許多人用嚴歷的眼光、嚴格的尺度來衡量認為那些都不能算是美國菜。那什麼是真正的美國菜呢?
早期美國廚藝水平落後的原因
早期美國烹飪業不發達、廚藝水平落後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歷史與文化的長度及深度不夠。美國自1776年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至今有230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後逐漸發展成富裕強國至今也只有五六十年的歷史,美國原始的印地安人在當時拚命地找尋賴以生存的食物,希望能讓自己及家人生活下去的時候,他們根本不可能創造發明什麼美食,更不可能開創全國性的統一菜餚了。第二、美國的立國精神及民風偏向保守朴實。17世紀初期英國的清教徒為了宗教自由及宣揚基督教義,帶著冒險奮斗不怕吃苦的精神搭船橫越大西洋來到美國。這些虔誠的清教徒重視精神生活而不注重物質生活,重視宗教禮儀,提倡勤勞簡朴的生活方式,這些人是美國的老祖宗,他們在美國生活的子孫後代也承襲了傳統,養成簡朴有禮循規蹈矩的道德規范,他們這種簡朴不浪費、不虛榮、實事求是的主流價值觀限制了、阻礙了美食的進步與發展。第三、美國沒有宮廷皇室的推動與鼓勵。中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甚至波斯、印度、泰國都曾經有過非常重視美食的皇家貴族。想想看,如果一國之尊,皇上、國王喜歡吃的話,那對烹飪菜餚創新的推動力一定是巨大的,不論是京城、宮廷或是各地的王府,全國的廚師們為了尋求皇上、大臣的恩寵一定會絞盡腦汁爭相超越,使飲食文化與烹飪技藝更上一層樓。很可惜,美國好像只聽說有好色的總統,沒聽說有好吃的總統,所以也沒有形成能覆蓋全國的一套美食菜譜。
美國菜的形成及特色
由於受到早期移民(英國清教徒及美國拓荒者)的影響,傳統的美國菜就如同傳統的美國人,它的特色是「粗獷實在「,使用新鮮的原材料,不靠添加劑、調味料,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調的過程不拖泥帶水,無論是烤、煎、炸都沒有繁雜的工序,也不講究細火慢燉(除了少部分的地方菜餚),沒有太多的花哨裝飾,放在盤子里的食物都能吃下肚裡,痛痛快快、實實在在地吃個飽。美國食物的主要結構是一二三四制,如同三角形狀,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雞魚、三是羊豬蝦、四是麵包、馬鈴薯、玉米、蔬菜。
19世紀末,隨著美國文明的發展與經濟的逐漸富裕,加上資訊與交通的發達,美國人對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特別是從1965年開始美國放寬了移民政策,各層次各行業的人士從世界各地大批地湧入,這些龐大的新移民對於美國社會及文化結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新移民帶來的烹飪方式及菜餚特色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使美國家庭和餐館的餐桌上出現了豐富而多元化的食物。
毫無疑問的,美國人都承認歐洲菜是美國菜的祖先,美國菜是以歐洲菜為「根」,再經過自己培育、發芽長出枝葉,逐漸茁壯茂盛,樹立了自己的主體甚至還播種接枝,傳播到世界各地。美國西部有豐富的太平洋海鮮及各種河鮮,全美品質最新鮮、品種最繁多的蔬菜水果,有著名的加州菜(California cuisine)及具有亞洲菜特色的融和菜(Asian Fusion Cuisine);南部有墨西哥特色的德州菜(TexMex Cuisine),具有法國、西班牙、非洲特色的留易斯安那菜(Louisiana Cuisine);中西部有德國、荷蘭及北歐特色的芝加哥菜、賓州菜(Midwestern Cuisine);東部有英國、法國、愛爾蘭特色的新英格蘭菜(New England Cuisine)及紐約菜(New York Cuisine),還有大洋洲東部島嶼、菲律賓、葡萄牙及日本特色的夏威夷菜(Hawaii-Polynesian)等。
美國餐飲行業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突飛猛進,美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經濟收入增加,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更重視休閑與美食。尤其是晚餐這頓飯願意花鈔票享受輕松的美味佳餚並挑選香醇的葡萄美酒相搭配。由於市場需求強烈,各種類型的餐館,不論是一般消費的快餐店或是中等消費的家庭餐廳,抑或是高級食府,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美各地迅速開張營業,掀起美國餐飲業的一股股浪潮。
美國餐飲行業能迅速發展,有兩個主要的成功支柱,一是注重研發(Research),一是講求效率(Efficiency)。美國企業願意投入大量的資金聘用專家學者,不但把牛、羊、豬、雞、鴨、水產品、農產品等各式各樣的原材料加以品種改良,提高養殖與種植的技術,提升產量與質量,同時將世界各國暢銷的食品菜餚用客觀性的標准配合地域性的需求給予適度巧妙的改變,注入品牌文化再配上歡樂時尚的包裝,有計劃地推出物美價廉、品種與口味均具特色的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另一方面美國人非常重視效率,特別是商人,他們把質量提升與市場推廣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又採用科學化的方法把產品質量與管理方式加以規格化,用精準的行銷手段推廣到各地,形成了區域性連鎖、全國性連鎖甚至全球性連鎖的加盟式超級企業。每個加盟店都有一個內容詳盡的管理手冊,全店的每一位員工都有明確的分工與職責,廚師也必須遵照手冊中的規則烹制食品菜餚,除了講究品質美味還要懂得控製成本、追求利潤,增強企業的生命力。這套經營方式配合人性化的管理是值得學習的。
美國烹飪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美食之一。全美各地的烹飪專科學校、兩年制社區學院及四年制大學設有烹飪廚藝系的有一千多所,是世界上烹飪廚藝教育最高、最多、最普及的國家,培育出眾多出類拔萃的餐飲廚藝人才。旅美華人甄文達、蔡明昊、司宛春都是美國主流廚藝界的佼佼者。近年來美國高級廚師給全世界數十種民族美食注入新概念,把各民族固有的飲食文化優點與美國的日常生活現實相結合,因地制宜地、相得益彰地創作出許多無國界的融合菜餚(Fusion Cuisine),讓世界各國的菜餚手連手、心連心和諧地調配在一起,菜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把烹飪藝術推向了另一個新境界。美國的烹飪故事永遠沒有完結篇,美國的烹飪曲目還會一集又一集地精彩上演。來源於另一個國家的食物不但可以在美國成為換換口味的有趣享受,並且還能牢固地成為美國主流飲食的台柱,烹飪廚藝在美國永遠會有變革的過程,但最後端出來的終究是美國菜。
『叄』 【高分懸賞】幫忙給我西餐廳起個名字
我出示以下選擇:
海之韻 意義:讓人看了有種舒心的感覺,比較適合西餐廳。
雙月灣 意義:去西餐廳,晚上比較浪漫,月亮又是代表晚上。
濃情至尊 意義:西餐廳想必有咖啡,那正好扣住主題,濃情。而至尊二字又有強大的誘惑力。
愛情島 意義:我想大部分戀人都喜歡在西餐廳里約會,所以這個店名浪漫些。
X.C 意義:這個店名我覺得挺有新穎感的,是西餐拼音的開頭。
好啦,我把我的肚子掏空了,提問人可以看哪個名字適合你的店喔!!
『肆』 想問一下美國的餐飲行業是如何發展的(發展歷史如何)
美國的情況則比較特殊,土地廣闊歷史短而且有一百多個國家不同種族的人移民到美國,現 在的總人口約二億八千萬,其中西班牙語系居民約有四千三百萬,黑人約三千六百萬,亞洲來的移民也已經超過一千萬,這么龐大的外來族裔在美國成家立業落地生根,美國是世界人種的大熔爐,美國食品菜餚的形成也是來自「大熔爐」。
美國菜的形成及特色
由於受到早期移民(英國清教徒及美國拓荒者)的影響,傳統的美國菜 就如同傳統的美國人,它的特色是「粗獷實在「,使用新鮮的原材料, 不含添加劑、調味料,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調的過程不拖泥帶水,無 論是烤、煎、炸都沒有繁雜的工序,也不講究細火慢燉(除了少部分的 地方菜餚),沒有太多的花哨裝飾,放在盤子里的食物都能吃下肚裡, 痛痛快快、實實在在地吃個飽。美國食物的主要結構是一二三四制,如 同三角形狀,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雞魚、三是羊豬蝦、四是面 包、馬鈴薯、玉米、蔬菜。
19世紀末,隨著美國文明的發展與經濟的逐漸富裕,加上資訊與交通的 發達,美國人對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特別是從1965年開始美國放寬了 移民政策,各層次各行業的人士從世界各地大批地湧入,這些龐大的新 移民對於美國社會及文化結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新移民 帶來的烹飪方式及菜餚特色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使美國家庭和餐館的 餐桌上出現了豐富而多元化的食物。
毫無疑問的,美國人都承認歐洲菜是美國菜的祖先,美國菜是以歐洲菜 為「根」,再經過自己培育、發芽長出枝葉,逐漸茁壯茂盛,樹立了自 己的主體甚至還播種接枝,傳播到世界各地。美國西部有豐富的太平洋 海鮮及各種河鮮,全美品質最新鮮、品種最繁多的蔬菜水果,有著名的 加州菜(California cuisine)及具有亞洲菜特色的融和菜(Asian Fusion Cuisine);南部有墨西哥特色的德州菜(TexMex Cuisine), 具有法國、西班牙、非洲特色的留易斯安那菜(Louisiana Cuisine) ;中西部有德國、荷蘭及北歐特色的芝加哥菜、賓州菜(Midwestern Cuisine);東部有英國、法國、愛爾蘭特色的新英格蘭菜(New England Cuisine)及紐約菜(New York Cuisine),還有大洋洲東部 島嶼、菲律賓、葡萄牙及日本特色的夏威夷菜(Hawaii-Polynesian) 等。
美國餐飲行業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突飛猛進,美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經濟收入增加 ,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更重視休閑與美食。尤其是晚餐這頓飯願 意花鈔票享受輕松的美味佳餚並挑選香醇的葡萄美酒相搭配。由於市場 需求強烈,各種類型的餐館,不論是一般消費的快餐店或是中等消費的 家庭餐廳,抑或是高級食府,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美各地迅速開張營業, 掀起美國餐飲業的一股股浪潮。 美國餐飲行業能迅速發展,有兩個主要的成功支柱,一是注重研發 (Research),一是講求效率(Efficiency)。美國企業願意投入大量 的資金聘用專家學者,不但把牛、羊、豬、雞、鴨、水產品、農產品等 各式各樣的原材料加以品種改良,提高養殖與種植的技術,提升產量與 質量,同時將世界各國暢銷的食品菜餚用客觀性的標准配合地域性的需 求給予適度巧妙的改變,注入品牌文化再配上歡樂時尚的包裝,有計劃 地推出物美價廉、品種與口味均具特色的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另一方面美國人非常重視效率,特別是商人,他們把質量提升與市場 推廣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又採用科學化的方法把產品質量與管理方式加 以規格化,用精準的行銷手段推廣到各地,形成了區域性連鎖、全國性 連鎖甚至全球性連鎖的加盟式超級企業。每個加盟店都有一個內容詳盡 的管理手冊,全店的每一位員工都有明確的分工與職責,廚師也必須遵 照手冊中的規則烹制食品菜餚,除了講究品質美味還要懂得控製成本、 追求利潤,增強企業的生命力。這套經營方式配合人性化的管理是值得 學習的。
連鎖經營成為美國餐飲業擴大全球營銷的主要手段
在美國,連鎖經營在餐飲業佔主導地位。從發展歷史看,特許經營主要在中低檔餐飲市場,快餐主要實行特許經營。餐館主要實行直營連鎖和管理合同。相對而言,管理合同比特許經營費用高一些,提供的服務也廣泛得多。
(一)特許經營。特許經營是連鎖經營的一種重要形式,被稱為「20世紀最成功的營銷理念」。美國眾議院小型企業委員會認為特許經營是「未來的浪潮」,在世界的任何國家和地方,任何一種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特許經營方式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特許經營是品牌餐飲企業(授權方)和餐飲業主(業主)之間的一種協議。對於授權方來說,特許經營是為其資本擴張的一條低成本、高利潤的途徑,有助於提高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和顧客忠誠。但是,特許經營對授權方也有風險,主要是公司失去了對企業日常運營的控制,會發生在服務、質量、整潔度等方面的控制問題。對於業主來說,可以從集團的廣告、采購安排、定期檢查、業務建設中獲得利益。授權方提供運營手冊和程序、員工培訓手冊和音像資料,以及行之有效的運營方式和產品銷售方式,這些優勢給業主降低了商業投資風險。同時,業主要向授權方交納一次性加盟費和品牌使用費,交納費用程度一般按營業收入的百分比來決定。此外,還要支付廣告費、標志租售費以及購買辦公用品和食品費用。在美國,不是所有的特許經營協議內容和收費標准都是相同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較通用的業務模式特許經營允許業主使用授權方的設計、方法、程序、預訂、集團廣告、促銷及采購項目。授權方會經常性地提供市場營銷、日常經營、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建議。同時要求業主有義務遵守授權方對運營和質量控制使用的要求,以維護品牌聲譽。業主也可以要求在地理區域內獨家使用特許經營品牌的權利。目前,美國快餐業的特許經營已取得了巨大成功。麥當勞在全球近3萬家餐廳,60-70%是特許加盟店
(二)管理合同。這是餐館連鎖的主要形式。餐館管理合同本質上是品牌餐館(運營方)和業主之間的一個協議。其中運營方含有運營餐館並管理餐館業務的責任;業主不做出經營決策,但要承擔籌集運行資本、營業費用及償還貸款的責任,承擔向運營方交納管理費。管理合同方式主要是五個方面:
1.運營方提供的服務。一般包括:可行性報告和市場營銷調查;提供在規劃、設計、建築和內部裝修方面的建議和技術支持;提供設備的挑選、布局和安裝等方面的建議;簽訂契約、采辦和建設方面的協議;起始階段的運營及開業;市場營銷、廣告和促銷;員工招聘及培訓;秘書工作、財務管理工作、控制和匯報職能;技術咨詢;采購;預訂服務;運營餐館的管理人員;總部督導和控制。這些服務可以一攬子提供,也可單項提供。
2.管理費用。運營方所提供的服務,由業主以一定的費用進行支付。大部分管理費用的構成是基本費用和獎勵費用。基本費用一般按營業收入3-4%,獎勵費用一般按營業毛利潤5-10%。在美國,除了管理費用以外,業主還要支付三項費用:一是運營者系統費用,包括系統的營銷、廣告、銷售、財務、培訓、采辦、預訂等方面的費用,以及相關管理人員到現場指導的旅行、住宿和膳食費用,一般佔到營業收入的1-3%。二是技術支持費用,包括可行性研究、建築風格、內部裝修、機械設備安裝、餐飲設備布局、建設過程監督,以及能源系統、娛樂設施、安全及財務方面的監督,這些費用一般佔到項目總投資的2%。三是開業費用,包括招聘培訓員工、安裝運營系統、市場營銷、采辦供應品及存貨等,開業預算一般為項目總成本的1.5-1.9%。
3.運營權的控制。主要是三方面:一是總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的選擇。按慣例,高級管理人員由運營方擁有最終的決定權,但是在決策前,也要聽取業主方面的建議。二是預算計劃。這是業主控制、監控餐館運營的重要工具。餐館運營有三種預算:營業預算、更換支出的計劃儲備金、用於改造擴建的計劃資金。一般講,業主擁有批准和否決支出項目的權力,但各種預算支出主要還是依靠雙方的磋商。三是日常運營。運營方希望得到餐館運營的完全控制權,業主希望參與到關鍵性的管理決策中,以便保護他們的權益投資。在美國,運營者被授予了對日常運營進行控制的權力,而業主通過其駐店代表保留了對大政方針控制的權力,以保護投資並批准資本支出及其他大額采購支出。
美國餐飲業突出創新發展
創新是餐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包括新菜品的引進,新技術的採用,新市場的開發,新理念的應用,新業態的推廣。美國餐飲業創新主要在五個方面:
(一)快餐特許經營。美國快餐特許經營企業的發展對餐飲業的巨大影響是空前的。以漢堡包為主要品種的麥當勞、漢堡王、溫迪快餐連鎖公司,以特許經營為工具加快向國際化擴張,在全世界家喻戶曉,替代了美國長期存在的路邊餐館,改變了全球飲食方式,成為國際流行的飲食文化。隨著快餐特許經營的發展,一方面高速公路兩旁的汽車通道快餐店發展迅速,有些汽車通道快餐店可以同時為兩部通過的汽車提供快餐服務。另一方面,快餐連鎖公司之間的並購更加普遍,市場營銷策略更加新穎,快餐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推動了餐飲業全球化的發展。
(二)餐館菜品創新。美國的餐館經營主要是飲食和酒水服務兩項內容,無論是中餐館、西餐館、便餐館還是賓館餐飲,都在不斷創新。一是引進國外的美食佳餚,牛排館、蟹肉館、龍蝦館、燒烤店都在不斷推陳出新,舉辦俄羅斯美食節、法國美食節、巴西美食節,滿足顧客好奇的消費需求。二是發展綠色美食,這是現代餐飲業的一個發展趨勢,主要是在餐館經營中把安全、健康、環保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實現餐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少餐館以綠色為口號,發展具有保健功能的健康美食成為消費時尚。在美國,綠色飯店的餐飲,比一般餐館要高出20-30%,更受到具有健康理念消費者的歡迎。三是發展民族餐飲,引進世界不同民族的美食文化,開發不同民族的菜品,把兩個或更多的民族菜組合成新菜,開發新市場。
(三)品牌聯合擴張。在美國,不少方便食品店和快餐店供應的食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飲食,營業時間普遍從早晨到深夜。美國的方便食品店主要出售即食食品、自助沙拉、三明治、各類快餐和其他飲食。這些飲食可以帶走食用,也可以在店內食用。隨著快餐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方麵食品店引進快餐店的品牌和品種,與知名品牌的快餐店共同經營,出售快餐食品,快速改變公眾對方便食品店出售食品的種類和質量的認同。不僅如此,一些超市、百貨店、機場、學校、酒店也在採用這種形式,推進品牌聯合,擴大餐飲市場份額。
(四)送餐。在美國,送餐是個巨大的新興市場,人們可以享受到這樣的送餐服務,送餐員首先取走你的預訂,然後根據你的預訂去相應的餐館訂制菜品,之後把做好的菜品送到家中。有些還提供用餐服侍和餐後洗碗服務。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傳真機和電子郵件增加了新的訂餐方式,消費者可以用這些新技術直接到餐館訂餐,按時到餐館取餐或請餐館送餐。一些餐館還提供跨越國界的餐飲郵遞服務。不少城市網路餐廳、虛擬餐廳也在逐步興起。
(五)家庭廚房和外賣餐飲食品。替代家庭廚房已成為餐飲業拓展新領域的一種強勁發展趨勢。消費者在尋求簡便而又省錢的家庭膳食烹飪方法,餐館和超市在激烈的競爭,要佔領這一市場。目前,餐館和超市都能夠提供預制食品,包括即食食品和速熟食品。這類食品成為家庭餐飲的主要內容。越來越多的餐館發展外賣餐飲食品,開發真空包裝的美食佳餚和烹飪製作的半成品,通過超市進入家庭,使繁忙的人們在家中可以享受各類餐館美食,而無須烹調和清潔廚房。
美國餐飲業重視人才培養
隨著現代餐飲業的高速發展,人才成為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美國的經驗證明,發展現代餐飲業,關鍵是具備一支優秀的餐飲管理隊伍。在餐飲人才需求的推動下,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餐飲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一)建立了多層次的餐飲專業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多個層次。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如美國康奈爾大學、夏威夷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威爾士大學、佛羅里達州國際大學、內華達大學等知名學府都設置了酒店管理學院,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和本科生學位教育。
(二)在美國飯店和餐館協會的組織和倡導下,全面開展餐飲業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把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掛鉤,有本科學歷職業教育、大專學歷職業教育、中專學歷職業教育,並且每一門課都提供教材和學歷證書。在職業培訓方面,協會提供相應專業的學員用書、培訓錄相帶、電腦光碟、教師指導用書等。在職業資格認證方面,職位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包括餐廳服務員、送餐服務員、吧員、廚房清潔工、雞尾酒調酒師、宴會服務員、宴會擺台員,以及餐飲業安全管理師、營銷師、財務管理師以及餐飲業職業經理人。這些資格的認證,都有嚴格的標准,經過考試獲得相應資格,從事相應餐飲業工作。美國餐飲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已經在全球40多個國家通用。
(三)連鎖餐飲企業建立教育培訓中心。在美國,連鎖餐飲企業保持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育培訓體系的支持。全球最大的麥當勞餐飲集團,自己有漢堡大學,座落在芝加哥的麥當勞總部,於1984年建成,佔地80多英畝,耗資4000多萬美元,每年培訓近5000名學員,主要對象是麥當勞的店經理和區域經理。這些學員除了在本企業按麥當勞培訓手冊進行300多課時的基礎培訓外,在漢堡大學要進行5.5天的強化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麥當勞的運營管理。麥當勞除了漢堡大學之外,在日本、德國、巴西、香港等地都有區域培訓中心。實踐證明,重視人才培養,是現代餐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