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品牌加盟 » 品牌豆漿油條加盟
擴展閱讀
遼寧哪裡有膏葯加盟流程 2025-02-08 08:57:55

品牌豆漿油條加盟

發布時間: 2023-06-13 10:40:26

⑴ 李陳張豆漿油條集市利潤怎樣

好。在成百上千的品類中,全品類快餐是數據最好的一類,而「李陳張豆漿油條集市」品牌覆蓋全時段,早、中、晚、甚至夜宵時段,菜品種類豐富,銷售份額佔比高,利潤空間大,所以李陳張豆漿油條集市利潤好。李陳張豆漿油條集市加盟門店數量有4828家,品牌所屬公司為成都犀牛工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⑵ 加盟早點有哪些品牌

早點品牌比較多的,比如:永和豆漿,億家樂早餐,悠悠香早餐,惠民早餐,娘家早餐,凡夫子早餐,餅愛粥早餐,香霸王早餐,快而飽早餐,喬東家排骨大包等等。

⑶ 我想做早餐加盟,不知道哪個品牌比較靠譜,能夠信賴

我覺得老西關石磨坊早餐加入很好的,他們總部提供各項學習。
並且他們的學習很全面的,不僅有豆漿油條的學習,還會有各種營養粥的學習。
具體的可以去他們的總部,他們總部就在會江地鐵站金河產業園內。

⑷ 大家好,《永和豆漿》 請問如何成功,做到市場這么大,豆漿如何做油條如何做燒餅如何做

主持人:我知道您以前是做業務和中介服務的,那麼後來怎麼會想到來做永和豆漿這個品牌?
林炳生:可以說是五十年代,台灣一些老兵退伍以後,他沒有什麼工作,那他們就在永和橋下做一個豆漿鋪,這樣子的一個產品銷售,有賣豆漿有賣燒餅油條的,就是把過去他們在大陸的一點的經驗在台灣當作他退休以後的第二個事業來運作,那我們都知道老兵隨著歲月的凋零,慢慢地比較減少,就是說很多消費者,包含很多大陸朋友美國日本的朋友到台灣,他都想去永和那邊喝喝這個永和豆漿,那當時我就這個產品應該可以把它發揚光大,所以我就在1985年的時候,用60萬的資金取得這個永和豆漿的注冊商標,然後一步一步地往向我心中的目標來走,能夠把它建立一個商品,然後在工廠自動化的這個生產過程中來送到我們的店家來做服務,能夠讓這個點心從小中的一個規范裡面導入我們的連鎖店,我想當初是這個構想下一步一步努力地走,當然這十幾年走過來也是一路辛酸。

主持人:也是蠻辛苦的,連鎖加盟這種形式這種模式,您是怎麼能想到用它來經營的呢?

林炳生:現在國際知名的快餐,肯德基麥當勞,他們在早期也是一個小商鋪做起,那有他們的成功案例,所以說我覺得說做連鎖加盟它才能夠做出去,中式快餐雖然它是很辛苦,沒有辦法像西式那麼標准化的製作出來,但是經營我們不斷地研發經濟,我想中式快餐它也能夠透過我們的規劃能夠把製成半成品,那在門店做精加工,做熟成,讓它能夠一樣的標准化,然後又不失我們中國人談的最的這一方面,那也能滿足我們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說我覺得說作連鎖加盟它才能夠做出去。

主持人:那從1999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以後,到今天短短的四年時間你們在國內已經有大概是八十多家連鎖店了,這個發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這個速度是不是在你的設計當中?

林炳生:我想當初我們先切入沒有預期這么快,我們只是想就是能夠把它紮根紮好,再往外做發展,我們再賦予加盟合作,那經過這樣的努力下我想我們的團隊能夠更積極在這方面做服務,也從我們當初台灣派來的三位幹部,到目前我們的總部的幹部有三十位,那在這樣的合作下,我想今後我們做四大區塊的發展,然後會變成在小區塊的合作下,我想它的展店速度會達到我們的目前的目標需要,希望能夠在三年內打造五百家店的一個規模。

主持人:四大區塊指的是什麼?

林炳生:我想我們把中國國內分為四大區域,比如說上海是一個區塊,然後天津我們設為這個華北區塊,當然最近我們又把天津這邊又拉出大連,列為東北的一個區塊,那另外南方我們在廣州這邊做一個南方的市場。永和豆漿進駐大陸短短四年,就達到了如此快速的發展,對於這一點,林炳生本人當初也沒有料到。但他並沒有為此駐足不前,繼續以標准化的產品和服務,為「永和豆漿」注入十足的品牌魅力。兩元一碗的價格盡管比普通豆漿貴上一倍,但這不僅沒能阻擋消費者青睞的目光,相反倒成為「永和豆漿」品牌美譽度的象徵。

主持人:也就是說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有永和豆漿的招牌了,有人說永和豆漿的招牌它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是個賺錢的保證,那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永和豆漿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林炳生:我想任何一個企業或者品牌它真的沒有辦法說保證一定都能夠成功,但是成功關鍵的因素我想還是要實實在在的經營,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我想它才能夠持續一致性的往外發展。

主持人:那在這其中連鎖加盟這種業態起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林炳生:未來它是在我們國內生活消費的這個市場裡面,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在國外的先進國家來講,連鎖加盟它佔有生活消費裡面50%到60%的比例,但是就我們國內來講,去年的只達到7%而已,所以未來連鎖加盟的空間市場潛力非常的大。

主持人:但是一個好的業態並不一定就能夠保證就會做成功,就是說連鎖它並不一定就是一連就能夠贏的,那你們究竟是用什麼樣的招法把這個連鎖經營,既能夠連得起來又能夠鎖得住呢?

林炳生:我想這個是一個企業的文化的底蘊,就是說你要有文化的內涵在支撐。

主持人:那也就是說除了這個先進的業態還有一個文化底蘊在裡面,除了這兩條之外你們還有什麼樣的重要因素?

林炳生:我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成功的管理技術,那所以在這裡面我們經過我們過去這些年的經驗,我們把它可以作為我們自動化生產的,那可以就是說透過半成品的加工,我們在現場做一個簡易的加工工藝,以及熟成,那這種標准化一致化的過程我們都有很多年的經驗,把它規范起來導向我們的連鎖店,所以我們的連鎖店它可以開得駕輕就熟,也可以就是說比較成功的一半達到它展店的一個方式。

主持人:也就是說連鎖加盟的餐飲業它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產品,產品的一致性,但是比如說我們來說這個炸油條,它是人工在炸,那比如說兩個店兩個不同的師傅在做,它怎麼能確保炸出來的產品能夠高度的一致。林炳生:我想這就是說我們在前處理它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油條前處理,麵粉和面這一個過程中是我們中途裡面做好的,那做好的我們配送到我們的加盟店,我們每天配送到我們的各個店,那各個店我們有一個標准作業流程,也就是說一根油條它多少的重量,它的成形標準是如何,那它油度要幾度,它要轉翻多久,讓它變成我們看到的這個標準的油條,我想我們每個門店都有作業標準的流程,讓它來了解,當然們在區域裡面我們有區域總部那邊做培訓,這些每一個油條工他們都要在總部裡面培訓大家來學習,做一個標準的動作,那我想一次,那他動作其實再怎麼樣差異性就比較小。

主持人:也就是說這一根油條要翻轉幾次他們都是有規定的?

林炳生:對,就油度多少,時間多久,那炸出來的油條是合乎標準的,那這是有一個標准數在要求。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永和豆漿的油條和豆漿究竟有什麼不同?

林炳生:那我想很多消費者有時候他覺得說奇怪,他們店怎麼都比人家貴,油條兩塊錢,豆漿兩塊錢,可外邊路邊攤買的只要五毛錢就有了,但是他們不了解,像我們的油,我們是用兩百根油條我們油就換掉了,就不用了。

主持人:兩百根這個油就倒掉了?

林炳生:對,那你可以看到一般外面的那些店鋪,它的油是黑漆漆的,油是從來不換的,只是說油用少了再加,這種對人體的健康其實有很大的一個傷害,那以我們的豆漿來講我們也是經過我們的工藝處理,它沒有腥味,濃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把它健康原味保存下來。主持人:吃過永和豆漿的朋友,他們反映說永和豆漿的油條又大又長。

林炳生:可能我們在北方的油條要比南方,比如說比上海要大差不多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原來的標准在南方可能是比較小,是多少公克,但是北方它會增大,滿足本地消費者的需求。

主持人:也就是說你們這個產品也本土化了?

林炳生:對,要本土化。

主持人:就像麥當勞一樣在南方我們會加一點,在北京加一點鴨,然後在東北這邊加一點咸,是這樣嗎,那對於餐飲業來講選點也是至關重要的。

林炳生:對。

主持人;那我發現你們選點好像是鄉村包圍城市這樣的做法來做的,這恰恰跟洋快餐形成鮮明的對比?

林炳生:我想就是說從我們在切入國內市場以後,我們覺得說除了大城鎮以外,其它二級城鎮消費潛力以及市場的潛力都非常得大,所以然們透過我們以後覺得說,當時我們在上海的很多周遭,不管是在崑山,在蘇州這些地方,每開一家成功率都90%以上,這也證明說我們的策略是對的,所以我們從鄉村包圍城市的一個模式在導入我們這個城鎮市場,當然最近我們又有做這個計劃在社區在學校的投入裡面去導入去發展,最近我們在上海的交通大學開的為我們的學生服務,也得到一致好評,那最近又會在復旦大學也會投入,我想都是我們在學校市場另外一個投入的規劃。

主持人:那我還發現一點就是說現在在大陸的很多的永和豆漿店,有很多家都是開在比如說麥當勞或者肯德基的旁邊,和他們為鄰的,那這樣的選點是不是你們有意要與洋快餐一爭高低?

林炳生:我想這個市場各有各的消費層,我們以西式快餐來講,他們選點也經過很審慎的評估,那我們講說中西有互補的作用,有很多消費者去麥當勞去肯德基,可能它為了小朋友的需求,但是它大人不習慣,那我們設在它旁邊,就能夠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就變成說他們全家出去可以部分的去肯德基,部分的來永和豆漿,同時滿足他們各取所需的一個需求。

如今,「永和」已經佔領了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中式早餐市場,以至於大家一提到豆漿油條,馬上就會想到「永和」二字。然而,在享受著「永和」品牌身後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永和豆漿」也不得不承受隨之而來的品牌之爭。僅在北京就有永和大王、大成永和、永成永和、永和世界、永和天下、永和傳奇等眾多冠以「永和」字樣的豆漿店,而全國相似的豆漿店,總數不下120家。至此,「永和豆漿」的「正宗」地位開始受到挑戰。

主持人:其實早在1995年的時候,就有一個叫永和大王豆漿店在上海落戶了,那你們是其後進入的,也是比他們晚了幾年,像這樣做您不怕擔上有點冒充別人或者抄襲別人這樣的行為?

林炳生;我想是這樣的,一個品牌的延伸它是比較,就是說能夠正當一點,也就是說我們在1995年就在國內注冊商標。

主持人:1995年也就是在你們進入正式進入的前四年?

林炳生:對,所以說商標我們是先注冊,當時我們是在考察市場也有感覺說時機還可以再慢一點。也是因為這樣子,所以我們是比較慢進入國內市場。

主持人:那您覺得這么多個相似的品牌在做,會給這個行業的市場帶來什麼?

林炳生:因為這個市場蓬勃,那大家爭相投入,但是只是模仿,但是它不能神似的時候,有時候只是一時的獲得,不能夠搞長久的持有,那以我們永和豆漿來講我們是以有序經營和氣生財,也是永遠的朋友和這個家庭的理念下,一步一腳印忠實地去走,我相信未來成功的我們絕對還是指日可待。雖然說很多店雖然打著永和旗號,但當他們一看這個不管是整個也好,整個服務品質也好,整個產品來講,那都差異大相徑庭下,我相信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那也可以看到從我們的商品的推展到我們的連鎖店的發展,我相信將來他們會認同我們的服務,認同我們的品牌。

主持人:可以說永和豆漿剛剛進入大陸市場的時候,它的品牌是很響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但是後來隨著同業的相似產品的不斷出現,比如說像洋快餐的進入,那永和豆漿其實也面臨著很多的困境,那現在還甚至有人說好像永和豆漿不如從前了,那您覺得之所以給大家造成這樣的印象是什麼原因?

林炳生:因為中國市場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為了要緊跟一個區域,所以說我們不會幅射的太遠,那也就這樣的因素下產生成很多地方,那很多仿冒店先在那邊投入,那投入的結果他們只有外表感覺的模仿,但是它沒有真正的精髓學到。比如說我們在東北我們在大連設區塊總部,我們就把我們的很多半成品送到我們小區塊的總部,再做物流配送到每一家店,那這樣子的模式下未來我們每一家店它在經營上,它在製造上在服務上,它都有一個母體讓它依靠,能夠有很大的資源,那這樣子的情形下他開店也開得好,也開得快,那未來我相信由我們這樣體系在支撐去努力,自然的一些小店模仿的店它比較不容易生存,這我想在過去我們其它的地方也有碰到這種案例,只要我們一進去以後可能半年左右的時間,相信那些仿冒店都自然而然的不見了。

走過品牌競爭的硝煙

林炳生並未滿足於一城一地的店面之爭,打造「豆漿」產業鏈,塑造中國式的飲食文化品牌才是「永和豆漿」的目的所在。

主持人:剛剛我拿到了這個就是你們生產的叫永和米漿,我剛剛喝了味道還是蠻不錯的,但是我還是第一次喝這種就是把這個豆漿變成飲料式的,那像這樣的產品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的?

林炳生:我們在台灣這個產品從1985年開始,我們那時候就是先有簡易的設備到目前我們是全自動的一個設備工藝在生產,我們也是在台灣是第一家獲得台灣的這個食品GNp的認證,而且也是第一家專業豆漿工廠,通過美國FDA認證,能夠銷售到美國的市場。

主持人:那現在這樣的產品在中國大陸有賣嗎?

林炳生:最近我們會在找代工配合的工廠,會導入這個市場,那當然首先先期我們是從台灣進口過來,那在我們的門店做推廣,我想這次中秋節我們就會在我們的所有的店推出,做一個禮盒的包裝,除了豆漿以外搭配我們永和的月餅,讓消費者能夠很方便的買回自己用或者送朋友。

主持人:那我想如果看我們節目的觀眾一些有志於想做這個加盟聯鎖的生意的人,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加盟這個永和豆漿,我們需要有多少資金做保證,加盟的步驟是怎麼樣的?

林炳生:我想要加盟我們就是說透過我們的意向書,然後意向書以後我們會先幫他評估他找好的店面合不合適,那當然我想先期條件就是說要先認可這個加盟主的心態,如果他只是為了一味要賺錢,我想他不一定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很多加盟主他錢很多,但他說他就是要加盟,問題他的理念不對的時候,未來他會走偏的,所以這些加盟主就不適合做我們的加盟,所以從我們的人的篩選到店面的篩選,篩選完成以後其實我們有三個步驟同步發展,也就是說這個門店的的設計跟導入,我們就派出我們的工程人員,CI人員幫他整體做規劃,另外我們教育訓練部的人員就幫他做人員的招募培訓教育訓練,讓他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能夠達到我們的這個。

主持人:開店的?

林炳生:開店的一些基本的要求,那另外就是說這些申請證照的一個動作也同時展開,那也就在這三個系統裡面我們一個月的時間同步工程,然後到能夠開店的時候我們總部再派人員來支源,讓這家店能夠駕輕就熟地把它開出來。

主持人:那我有多少錢才能夠做這個加盟?

林炳生:我想加盟,其實我們的店可大可小,當然這就是從一百平米到三四百平米都有,那在整個的資金的投入方面,應該最早會在60萬左右到一百萬不等,這些就看它的平數大小,看它的商店門面的這個租金取得,然後再做差異性的資金的投入。

主持人:資金回報率大概?

林炳生:那一般來講我們就是說在投資報酬率裡面我們是一年左右能夠投資回本,當然有快的,但不是說都是這樣,快的三個月到半年也有,但慢的兩年左右的也有。

主持人:就是跟著經營管理還有關系?

林炳生:對。

主持人:從當初的創立品牌然後現在到成功,未來您希望永和豆漿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林炳生:目前我們所出的一個口號就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永和豆漿。我想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大家都一直西式快餐侵蝕我們中國人的心,那我想未來我們中式快餐也要走向世界的舞台,能夠邁向國際,這是我們深深期許的,所以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就在我們的人員團隊裡面,們實力,好好培養優秀的人才,那隻有紮根紮好,那我們未來朝國際發展我想才更不可限量,所以我們有一個使命感,中國風台灣味,兩岸情,永和豆漿早點喝到晚點喝,然後讓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漿。

⑸ 李陳張豆漿油條集市加盟店怎麼樣

還不錯。李陳張豆漿油條集市總部在四川成都、廣東深圳等眾多的城市中建立了專業的美升旁食研發中心,會結合不同地域消吵薯橡費者們的口味偏好情況、手螞餐飲市場中的流行趨勢等因素,每個季度都會研發出符合消費者們購買需求的早餐美味,有出眾的產品優勢,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迅速地成為廣大中小創業者們的投資。

⑹ 永和豆漿的歷史

永和豆漿泛指台灣台北縣永和市中正橋的橋頭永和路二段一帶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約1950年左右,由山東和河北的兩位老兵首先開始經營,其中最著名的為中正橋頭的「世界豆漿大王」。
「永和」是我國台灣省永和市的地名。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群祖籍大陸遠離家鄉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台北與永和間的永和中正橋畔,搭起經營快餐早點的小棚,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因為這些老兵手藝地道,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松軟酥脆,以致以豆漿為代表的永和地區的各種小吃店盛名遠播,傳遍台灣全島。
「永和豆漿」的風潮始於中華少棒隊在美國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錦標賽打出好成績,帶動觀賞棒球比賽的風氣後,由於時差,看完棒球賽往往已經接近清晨,而最早開門的早餐店為永和豆漿,人們漸漸開始習慣看完棒球比賽後去吃永和豆漿。
[編輯本段]台灣永和豆漿的文化
永和豆漿是台灣小吃的一大特色,台灣永和文化的象徵之一。許多人只要路過台北市永和鎮都會跑來吃一頓豆漿油條,包括台灣政界的頂尖人物連戰、馬英九等都光顧過,名氣十分響亮。而「永和豆漿」一詞,起初只是「過橋到永和喝豆漿」的泛稱,後來簡稱「永和豆漿」。台灣小吃已經成了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台灣的麥當勞,永和的豆漿、油條和燒餅」,這是台灣家喻戶曉,並且在1995年的時候,由永和豆漿出去的人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然後慢慢在大陸發展,現在永和豆漿店在大陸已經落腳了十五年。
永和鎮上幾十家豆漿店,生意紅火,現在小小的豆漿油條已經把永和這個名字在一定范圍內打響了,世界聞名,許多人到台北就會到永和鎮上專門尋找永和豆漿。實際上,台灣小吃已經成了名片,永和的豆漿已經是符號,起到了讓人認識台灣的作用。
永和豆漿的原創店在台灣台北縣永和市永和路二段,永和是一個地名,它是在台北縣,不是台北市。再說豆漿,豆漿在台灣,它是24小時營業,使得豆漿不見得是早餐的食物,現在很多小學生,因為豆漿很有營養,家長很鼓勵小朋友午餐也喝杯豆漿,晚上也喝杯豆漿,顛覆了豆漿只能作為早餐的概念。
[編輯本段]永和豆漿之商標權
1985年,當時從事仲介業的林炳生向經濟部標准檢驗局申請商標注冊並在台北市士林區創立永和「永和豆漿店」,成立弘奇食品公司,以機械化量產豆漿,提供濃縮豆漿銷往早餐店、麵包店、學校、超級市場等,只要加水稀釋便可成為豆漿,大大減少熬煮豆漿的時間跟勞力。台灣弘奇公司於1995年2月經核准,注冊了由「永和」中文文字、拼音字母以及圖形「草帽臉」三部分組成的圖文組合商標。1999年由林炳生的弟弟林建雄,將「永和豆漿」推廣到中國大陸,第一家永和豆漿店開在上海浦東地區。截至2007年底,永和豆漿的華南、華東、華北三大總部成立,加盟連鎖店的數量,也發展到268家。在2008年的3月份,又將大連設為東北總部所在地。
[編輯本段]永和豆漿金牌產品
豆漿,無與倫比。
永和豆漿—營養價值高
豆漿的營養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5 能量(千卡) 422
能量(千焦) 1766 蛋白質(克) 19.7 脂肪(克) 9.4
碳水化合物(克) 66.8 膳食纖維(克) 2.2 膽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2.6 維生素A(毫克) 0 胡蘿卜素(毫克) 0
視黃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07 核黃素(毫克) 0.05
尼克酸(毫克) 0.7 維生素C(毫克) 0 維生素E(T)(毫克) 17.99
a-E 2.06 (β-γ)-E 4.65 δ-E 11.28
鈣(毫克) 101 磷(毫克) 253 鉀(毫克) 771
鈉(毫克) 26.4 鎂(毫克) 122 鐵(毫克) 3.7
鋅(毫克) 1.77 硒(微克) 3.3 銅(毫克) 0.69
錳(毫克) 1.24 碘(毫克) 0

豆漿的神奇保健功效

豆漿與女性養顏
科學研究認為,女性青春的流逝與雌激素的減少密切相關。現代營養研究認為,豆漿除了含有植物雌激素以外,還有大豆蛋白、異黃酮、磷脂等物質,對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子宮癌還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是一味天然的雌激素補充劑。同時,豆漿還含有一種牛奶所沒有的植物雌激素「黃豆甘原(Daidzenin)」該物質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得功能。
每天喝上300-500毫升的豆漿,可明顯改善女性心態和身體素質,延緩皮膚衰老,達到養顏美容之目的。

永和豆漿的品種與特點

1.甜豆漿粉:加入蔗糖與豆香配合,香甜可口.
2.低糖(無蔗糖)豆漿粉:無蔗糖,高蛋白,低熱量,生活新潮流,適合不宜食人群.
3.AD鈣多維低糖(無蔗糖)豆漿粉:現代人群普遍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在品種豆香同時,身體得到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補充.
4.冰鮮豆漿粉:豆粉中極品,工藝特殊,提取精華.
5.纖維豆漿粉:特殊設備,保留適量粗纖維,提高腸胃消化功能.
永和都採用世界目前先進的生產技術,配合「永和豆漿」嚴格的管理與獨特的配方,用雲瞬間滅菌工藝和最新除腥、脫臭技術,既保留了大豆中原有的天然營養成分,又具有豆漿特有的新鮮口感. 永和豆漿食物簡單方便,適應現代生活節奏,取出本品一小袋,加適量55度熱水沖調均勻,既可飲用,除了熱飲之外,還可以加入冰塊或冰鎮飲用,冰冰涼涼的感覺給您不同的美妙滋味!

永和豆漿油條,創新香酥油條,健康型定位

永和豆漿油條很不錯,炸200根換一次油。有一個烹炸統計,以每次換油開始計數,每天核算烹炸數量, 當烹炸累計超過200 根時,會安排低峰或者晚間換油,永和還是比較正規的。香酥油條是一種新的油條製法,用特製「香酥油條精」為主要調料,配以麵粉、雞蛋等多種食品原料製成,成品具有色澤金黃、外焦里嫩、松泡膨大、柔韌有勁的特點。尤其是在配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雞蛋,營養價值也較普通油條有所提高。由於這種油條在製作中未加明礬,因此不會分解出對人體有害的鋁。
永和豆漿油條永和豆漿油條製作方法:
1.冰箱里的牛奶拿出來後,倒入量杯一杯的量,放入微波爐加熱35秒,成溫牛奶,把BAKING POWDER,鹽,和蘇打倒入溫牛奶化開,用筷子攪拌,會起很多泡沫,並高出一杯的高度,倒入麵粉中攪拌和均,下手前在手心倒些菜油,面就不沾手,揉勻揉光滑面團,再倒入少許植物油,四周沾滿油後用保鮮膜蓋住.醒半小時後,再揉一次這時面團表面就像絲綢面一樣光滑了,再蓋上保鮮膜過一夜就可以了,因為都是第二天炸油條.所以放一夜,面醒個大半天5-6小時也應該可以的.
2.第二天早上,在一個案板上抹點油或用麵粉,把和好的面團拿出,手上可以再抹點油或麵粉(面團不會沾手),不要揉,平攤在案板上用手整理抹平成長橢圓形,用刀(也可抹點油)把攤開的面切成約1.5CM寬的條,長度夠的話就在中間切開成兩條,再摞一起然後用筷子在上輕輕按壓一下 。
3、用手拎兩頭邊抻邊在案板上彈甩兩下,丟進已燒得很熱的油鍋里.油溫的熱度要燒到看到面條丟進去後,面條上立馬冒出一個一個的"泡",炸至金黃,撈出.成了
[編輯本段]永和豆漿文化
永和豆漿事業的創立源於事業創始人對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深厚感情和對現代人飲食觀念和習慣的憂患意識。本著「發揚傳統美味 提供健康飲食傳播中華文化」的初衷,永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創業歷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特有的企業文化:
永和宗旨——永遠的朋友、和樂的家庭;
永和情懷——中國風 台灣味 兩岸情;
永和追求——讓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漿。
創新觀念 事業的創始人以「發揚中華傳統美食」為己任,不僅立志將中華民族的傳統小吃發揚光大,更採用先進的現代技術設備,開發出保質期長(2年)、品種繁多、適合不同人群的系列豆漿產品,將一直以來只能是現做現賣攤點銷售的鮮豆漿放到商場、超市、便利店銷售,使人們不到豆漿店也能喝到鮮美的豆漿;更加讓人耳目一新的是,為適應顧客消費便利的需要,公司從單純的銷售豆漿產品到逐漸向顧客提供相應的店堂服務再將服務的范圍擴大到各式中式小吃,終成功探索出永和豆漿的嶄新經營模式,將商品生產與店堂服務融為一體,以中式快餐連鎖店的形式經營永和豆漿。自此,人們可以在窗明幾凈、環境舒適的餐廳從容不迫地品味豆漿油條的醇香,完全告別在街頭巷尾買油條、喝豆漿的不便與無奈,實現了豆漿油條消費習慣的「革命性」轉變;
[編輯本段]永和豆漿:「連鎖」之道
十五年前,「肯德基」、「麥當勞」登陸中國,迅速以1300多家店面,在中國快餐市場台灣永和豆漿國際連鎖集團董事長林炳生中贏得三成天下。四年前,台灣永和豆漿現身內地市場,向「洋快餐」發起挑戰,強力打造全球中式餐點連鎖第一品牌。未來三年,永和豆漿店面總數有望達到500家。從創業初期僅為300萬元的經營收入,到如今超過2個億的經營業績,遍及大江南北的永和豆漿,正引領中式快餐闖世界。
2003年7月31日至8月3日,「2003大連國際連鎖加盟創業展暨大連商鋪投資年展」在大連星海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此次展會吸引了境內外40多家連鎖特許/加盟企業布展。其中,永和豆漿在中國大陸市場已經開設店面80多家,此番首次亮相大連,引起不小的轟動。

⑺ 永和豆漿和來來永和豆漿

○七年九月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考察上海松江區,隨意進入一家掛有台商「永和豆漿」招牌的小吃店,驚訝其衛生狀況之差,馬上嚴厲點名批評。對此,投資大陸十多年、運營有二百多家永和豆漿連鎖店的台資弘奇永和公司大為震驚,第一時間啟動了「地毯式」自查,最終發現這居然是一家仿冒「永和」品牌的「黑店」。 「永和豆漿」起源於台灣。上世紀50年代,一些祖籍大陸的退伍老兵為謀生計開設了經營快餐早點的攤鋪,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規模和影響逐漸擴大。最早將「永和豆漿」產業化並予以知識產權保護的是林炳生,他於1985年在台灣注冊了「永和」商標,並成立了台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 由於看好永和豆漿在大陸市場未來潛在的巨大商機,台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在1995年率先注冊了「永和」及圖商標(注冊號第730628號),注冊類別為第三十類食品,核定使用商品為豆漿、米漿、茶、豆花、冰淇淋。但因感覺市場時機尚不成熟,林炳生及台灣弘奇公司並未進入大陸市場開展經營,而是將第730628號商標使用權許可給台灣商人邱耀輝,由其在大陸開設「永和豆漿」中式餐飲連鎖店。邱耀輝的工作為「永和豆漿」在大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永和豆漿」開始在大陸生根發芽。 2000年9月,林炳生兄弟成立了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弘奇公司),作為「永和豆漿」大陸地區事業發展的總部。2001年1月,「永和」商標的許可使用期限屆滿,邱耀輝與「永和豆漿」正式分手。同年,上海弘奇公司經授權取得「永和」商標在大陸地區的獨占使用權。從此,林氏兄弟開始獨立全面經營大陸「永和豆漿」事業,並通過以特許加盟為主的方式開展餐飲連鎖業務。至今,「永和豆漿」的連鎖店已有200家之多。 再談談以林猷澳為領頭人的「永和大王」。1996年2月25日,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簡稱上海永和大王公司),也是經營豆漿、油條類的快餐店,掛「永和豆漿大王」牌匾。1997年,這家公司經國家商標局核准在第42類(餐館、快餐館)成功注冊了「永和大王」商標。1998年,上海弘奇公司因認為「永和豆漿大王」與「永和豆漿」類似,向上海市工商局舉報。後經過調查處理,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永和大王餐飲有限公司。上海永和大王公司以直營店為主要擴張方式,經過多次資本運作,至今已在全國設立了100家左右的連鎖店,形成了與上海弘奇公司雙雄並立的局面。同樣使用「永和」字樣的商標,同樣經營豆漿油條,同樣發展良好、具有較高知名度,所有這些使得上海永和大王公司與上海弘奇公司不但成為了經營上的主要競爭對手,也使得他們成為了這場「永和」品牌之爭的主角。 在上海弘奇公司與上海永和大王公司爭斗正酣之時,全國各地以「永和」、「永和豆漿」為字型大小的豆漿快餐店層出不窮。上海弘奇公司在面臨上海永和大王公司這個強硬對手的同時,又面臨著數不勝數的新的競爭對手。如果說上海永和大王公司像一隻猛虎,不好對付,全國各地那些眾多的個體經營者則像一群狼,任你左沖右突,總感力不從心!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對同樣自視為「永和」正宗的上海永和大王公司來說,這些小的永和豆漿店,也是冒牌者和競爭對手,如果有適當機會或在直接影響自身發展時,也願意加以清剿。 對於各種各樣的假永和豆漿店侵犯商標權或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上海弘奇公司,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性的打假。用上海弘奇公司人士的話來說就是:「先與這些門店聯系,若是他們願意加盟,就收編或並購為加盟店。如果雙方互動不行,我們就向當地工商舉報,由他們來處理。特別頑固的商家,將通過司法途徑直接起訴。」